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3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一、同学总体状况: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

本届相当一部分同学历史基础学问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把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学问很不扎实,理解运用力量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肯定的差距。

在对同学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定好基调,做好方案: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学问,穿插小专题。

延长和加深要适度,照看全体同学,注意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

基础学问、基本技能要求把握讲到位、练到位。

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

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

在基础学问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规律,不断提高。

我们要求同学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究解题规律,把老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精确:就是要瞄准考纲,精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精确。

稳步:稳步推动,稳中取胜。

不单纯追求进度,以学问是否把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1、进行第一轮复习把握单元基础学问,巩固学问点,强化学问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同学的解题力量及思维力量。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1、仔细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争论,轮番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准时学习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高考历史复习优秀教案七篇

高考历史复习优秀教案七篇

高考历史复习优秀教案七篇高考历史复习优秀教案(篇1)人类的形成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氏族社会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开始的。

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已经过着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

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除在集体组织内部进行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劳动社会分工外,同时在婚姻关系上已从原始的乱婚进入血族群婚阶段。

也就是说,在一个集体内部禁止母辈和子辈之间的通婚(但同辈人之间却互相通婚),它比原始的乱婚进步。

实行血族群婚制的集体,又称之“血缘家庭”。

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正因为如此,也互为夫妻。

”血族群婚是人类婚姻关系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组织的最初萌芽。

晚期智人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

这种实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线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

通俗地说,氏族就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集团,它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

氏族社会的特点。

与原始群,特别是与国家组织形式相比,氏族社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二,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即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血缘是制约人类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第三,氏族是原始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时期,妇女和男子先后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第四,氏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

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

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

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历史复习教案高三都有哪些?一些可视化的学习资料,比如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建筑等、一定程度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情境和氛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历史复习教案高三精选篇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教材建议本专题是“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__,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众家之长,经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西汉发挥。

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

第四、对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简要分析并指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概念解释“百家”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批判兴起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崩溃阶级关系上士阶级的崛起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派别代表及观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及观点墨家:墨子及观点法家:韩非子及观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历史影响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道家:老子、庄子子及观点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历史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评分标准;2. 复习历史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供高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复习:重点复习秦汉、唐宋明清等重要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2. 世界史复习:重点复习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和影响;3.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与历史相关的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知识点复习(30分钟)根据历史复习的内容,逐个知识点进行复习。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与高考历史试题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答。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答疑解惑(15分钟)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第五步:复习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和复习方法。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

教学评估: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复习笔记的完整性等进行评估;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历史复习题目,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3. 针对性地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案例分析资料:准备一些与高考历史试题相关的案例。

教学建议和指导:1. 了解高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根据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2. 多使用图表、地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5.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3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3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内容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1)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进而深入了解纵深的发展历史和变化。

(3)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增强历史的直观印象。

(4)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并结合历史文学作品认识其当时的发展或繁荣程度。

(5)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学运用能力和历史问题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6)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

(7)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

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此,来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学习。

(2)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这一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以验证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设计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设计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设计高考历史复习教案设计【篇1】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宋明理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主要思想,掌握理学和心学的内涵,体会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春秋战国---西汉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第四节课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铺垫,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2.能力目标:(1)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两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了深入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但是本课思辨性较强,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述理学和心学的内涵,应让学生看出对前代儒家思想的的继承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五、教学方法1.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通史》(又名《罗马史》)中记录了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间罗马帝国周围地中海沿岸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高一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方法与过程: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高一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高一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高一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讲授新课:一、单元序言分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高一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

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高一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历史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你知道怎么编写历史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事例1:教师可先展示课前提示中《海尔大厦》照片,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中的有关部分:2023年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设立了北美总部。

事例2:当前全球笔记本电脑的95%都是由中国人研发和生产的,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都与国际品牌达到同一水平。

从中国走出去的联想,华硕和神舟正逐步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角。

事例3:2023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事例4:1905年,瑞士人亨利。

内斯特莱创办的雀巢公司同英瑞浓缩奶公司合并,把厂房开到了英国、德国、西班牙和大洋彼岸的美国。

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内斯特莱恐怕不会想到,半近一个世纪之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09家工厂,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如今,人们徜徉于超市,把雀巢咖啡放进购物车时,想到的可能只是咖啡的浓香,而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正在采撷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浪花。

事例5:教材小字第二段:有关美国波音公司的例子。

这些都说明了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今天来学习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讲授:(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的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如何见书上。

历史高考知识点教案七篇

历史高考知识点教案七篇

历史高考知识点教案七篇历史高考知识点教案七篇历史高考知识点教案如何写?历史是扩展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拓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所以我们必须向历史学习,向历史学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历史高考知识点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历史高考知识点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导入: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问】(2)这种变化,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

例如波兰。

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

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

例如德国。

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

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

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

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3):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3):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第三单元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知识探微大事年表重要人物三吴地区 洞庭湖 鄱阳湖 成都平原 劝课农桑 奖励耕织 安抚流民 兴修水利 翻车 水锥 水磨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渠堰堤塘 河西走廊 辽东地区 八辈之蚕 蜀锦 百炼钢技术 灌钢法 青瓷 白瓷 简牍 极限理论 圆周率 齐民要术 禹贡地域图 水经注 灵魂不灭 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 寺塔 神灭论 建安文学 蒿里行 七哀诗 悲愤诗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 山水诗兰亭序 黄庭经 佛像画 登池上楼 鲍照 采桑度 敕勒歌 木兰辞 楷书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石窟寺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四.重难突破·典题例证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是指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是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

但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主要有: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启示: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②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3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3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简历。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3、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4、了解并掌握批判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5、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

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三、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教师巧妙设置情境与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首先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哲学家李贽。

而明清之末,黄宗羲、颜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则在对明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沉痛反思中,奋抉而起,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空谈心性的腐迂学风,积极倡导社会变革,主张复兴儒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又一次发展,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这场风雷激荡的时代,一批儒学斗士欲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突破科举制度的羁绊,呼出了振聋发奋的最强音。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高三历史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并加深对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2. 提供针对历史学科的专业指导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研究,形成独立历史思维。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 引入本节课的话题,解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的重要性和目的。

二、知识点复习(40分钟)- 将高三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按照重要程度和难度进行整理,并列出清晰的复习计划。

- 分模块进行知识点讲解和讨论,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

- 设计互动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

三、解题技巧指导(30分钟)- 分析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方式和考点,介绍解题思路和技巧。

- 通过解析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引导学生提高解题时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针对常见的历史题型,提供解题策略,并解答学生遇到的疑惑和困惑。

四、历史思考与研究(30分钟)- 提出历史学科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历史思考和研究。

- 运用历史分析方式,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 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历史调查与研究。

五、反思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进行反思和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活动中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 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个人研究报告,以及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3. 收集学生的笔记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12届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3

2012届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3

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2考纲解读】【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知识归纳】(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但他主张的“礼”是“周礼”,奴隶社会等级之礼。

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反对暴政和任意刑杀,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

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也”。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教学。

“有教无类”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当仁不让于师”。

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孔子思想不能满足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者的要求,未能受到重用。

今天,孔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伦理道德上强调阶级调和、社会和人际关系和谐,如注重自我修养、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的精神依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推崇。

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孟子名轲,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

荀子名况,著有《荀子》。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

A.评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①“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如何写?传统上,历史科学家以书面形式或通过口头传统记录过去的事件,并通过研究书面文件和口头陈述来尝试回答历史问题。

高考教辅教案历史备考重点解析

高考教辅教案历史备考重点解析

高考教辅教案历史备考重点解析近年来,高考历史科目备受关注,备考情况也备受重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对高考历史备考的重点进行解析。

通过深入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和教学大纲,掌握历史科目备考的核心要点,对于提高备考效果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必备知识点总结1.1 中国古代史的重点知识点:中国古代史是高考历史科目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这些时期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的贡献以及社会变革的推动因素。

1.2 世界史的重点知识点:高考世界史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影响。

备考时,考生需要理解这些事件和人物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与中国历史的相互关系。

1.3 高考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备考历史科目,不能只停留在记忆事实和知识点的层面上,还要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来分析问题。

例如,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等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提高答题的深度和质量。

二、备考方法与技巧2.1 精选教辅资料:备考历史科目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经典的历史教材和历年高考真题集,同时也要选择一些辅助性的教辅材料,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2 制定学习计划:备考历史科目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复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天集中精力复习不同的知识点。

2.3 广泛阅读历史著作:备考历史科目时,广泛阅读历史著作能够帮助考生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历史著作,如《资治通鉴》、《史记》等,通过阅读这些著作,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2.4 多做模拟试题:备考历史科目时,要多做一些模拟试题,提高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历史高考复习教案最新七篇

历史高考复习教案最新七篇

历史高考复习教案最新七篇历史高考复习教案最新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合理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性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合地图,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像、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和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中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

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共分为五个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2考纲解读】【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知识归纳】(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但他主张的“礼”是“周礼”,奴隶社会等级之礼。

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反对暴政和任意刑杀,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

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也”。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教学。

“有教无类”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当仁不让于师”。

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孔子思想不能满足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者的要求,未能受到重用。

今天,孔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伦理道德上强调阶级调和、社会和人际关系和谐,如注重自我修养、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的精神依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推崇。

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孟子名轲,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

荀子名况,著有《荀子》。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

A.评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①“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②“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B.做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①对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A.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尤其是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人际关系,与时俱进,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异曲同工的。

B.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②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保守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例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在今天早已行不通了,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C.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①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入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③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的景仰。

(3)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

A.影响:①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

②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启示: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百家之学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同这时期思想自由的氛围分不开的。

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真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

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例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变革引起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社会矛盾、阶级关系、人才、思想、制度都会发生变化。

【答案】D【方法技巧】考查对“百家争鸣”背景的理解。

经济变革决定政治变革。

【例2】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名师点睛】考察对孔子“仁”思想的理解。

用排除法,前三项是正确的,孔子是主张改良,故选C。

【答案】C【方法技巧】孔子“仁”的哲学思想有构建和谐社会和反对暴政的意义,但具有等级性。

【变式训练】1.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 B.克己复礼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A是荀子的观点,B是孔子的观点,D是朱熹的观点。

【答案】C2.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克己复礼”D.“法不阿贵”【解析】D是法家的观点。

【答案】D3.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用排除法。

法家的思想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孔子思想不能满足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者的要求,未能受到重用。

【答案】A知识点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知识归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汉代儒学能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二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边境不宁,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取代以前的“黄老之学”。

董仲舒把儒学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

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汉武帝肯定新儒学思想,积极推动儒学。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兴办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生的资格入仕,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得到推广。

儒学取得独尊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的政权,也禁锢了思想自由。

(3)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形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

其“新”主要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新的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所以称为“理学”。

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

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

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

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宋代以来,“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明中期,王守仁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例1】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A.①② B.②③C.① D.①②③【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符合汉武帝建立统一大汉帝国的要求,而且汉朝到汉武帝时国力日益强大。

【答案】D【方法技巧】考察学生理解能力。

既要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也要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

【例2】汉武帝实行采纳“独尊儒术”的主张,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天人感应的思想 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的思想D.大一统的思想【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要领会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即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正好符合了汉武帝建立统一大汉帝国的需要。

【答案】D【方法技巧】正确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

【变式训练】1.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解析】考察对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理解。

新儒学符合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解析】思想从自由走向专制正是政治走向专制集权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