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春晓》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不知,表示推想。
【翻译】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赏析】《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
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
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c/1958htm。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
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
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首古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秦观所作,从诗的创作角度来分析,首先诗的意境非常清新脱俗,读起来让人心情愉悦,同时也充满了哲理的味道,使人思考生命的本质。
诗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人生命运的变幻无常,人们有多难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同春花秋月一样,美好的事情,不一定会一直存在。
而人们每天时时刻刻都在面对各种挑战,如何面对风雨,如何度过艰辛的时刻,让人们想到的就是要坚持与承受。
所以我认为,这首古诗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指引,告诫人们要学会适应变化,相信自己,展现勇气与耐力。
这首古诗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当前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我也同样需要勇气去面对现实中的问题。
也就是说,人们需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那些看似失败的经历和挫折,只有这样人才能变的更加成熟和稳重。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学习励志的文化课,注重心理自我调节的技巧研究、内向性品质训练、以及多渠道的社交和情感的交流等方面,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需要有一种扶持和关怀的社会环境,通过设立心理健康中心等机构,为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保障。
在此基础上,言归正传,诗中的“夜风吹过窗纱,雨咕咕的落下来,人面垂径清泪,不知吹落了谁家的梦想。
”一句,描述了一个内心比较脆弱的人,面对困境时独自思考,深深感到内心痛苦、苦涩,我认为这部分是大多数学生心中的真实状态。
所以,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和乐观心态,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综上分析,秦观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诗,哲理深刻,意境优美,体现了做人的处世哲学,也是对社会大众的一种教育。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人们懂得如何坚持与承受,成长为理智、成熟、自信的人。
(583字)范文二:诗歌是语言艺术的一种,它以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独特的韵律节奏、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感情,深入人心,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古诗《春晓》课件
孟浩然其他作品
• 《 岁 暮 归 南 山 》
• 《 临 洞 庭 》
• 《 宿 建 德 江 》
• 《 与 诸 子 登 岘 山 》
• 《 留 别 王 维 》
• 《 过 故 人 庄 》
春眠不觉晓: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 知不觉天亮了;
处处闻啼鸟: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 处是鸟儿啼叫。
夜来风雨声: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 有沙沙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 知吹落了多少?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 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 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 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 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 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 光彩照人。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春
晓
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 (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 「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 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 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 隐居鹿门山。
古诗《春晓》课件
请仔细看看这幅画
画的是什么季节?
春
晓
孟浩 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Fra bibliotek我会认
生字 晓 眠 闻 啼
读音 xiǎo miá n wé n tí
意思 天亮 睡觉 听到 叫
我会写
春
晓
飞花令题库完整
•题库一:“风”字•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1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
(白《金陵酒肆留别》)•1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行路难三首》•1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
(《荆轲刺王》)•15、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白《春思》)•1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1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19、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词》)•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护《题都城南庄》)•22、春风十里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2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白《清平调》)•24、生无桃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万里《兰花》)•25、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万里《腊前月季》)•26、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闹春风。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27、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袁枚《春风》)•28、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锡震《梅花》•29、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
经典古诗30首
经典古诗30首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6.《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7.《首夏》【唐】白居易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8.《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9.《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0.《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1.《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诗词鉴赏-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及赏析 精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及赏析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下面是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
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
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小学生“飞花令”诗句大全
小学生“飞花令”诗句大全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春望》杜甫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清·曹雪芹《葬花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五代·李煜《虞美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明·唐寅《桃花庵歌》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唐·张谓《早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清·曹雪芹《葬花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明·唐寅《桃花庵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刘禹锡《乌衣巷》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描写春雨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描写春雨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篇一: 关于描写春雨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秋思》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5、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瞑》7、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逊相送》8、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题潼关楼》9、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临江仙》10、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秋雨夜眠》11、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春日》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14、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临行与故游夜别》1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17、七8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18、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19、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20、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点绛唇》21、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听雨》2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23、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苏秀道中》24、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有美堂暴雨》2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26、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竹枝》2[)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2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2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3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3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春晓原文、翻译、赏析(精选9篇)
春晓原文、翻译、赏析(精选9篇)春晓原文、翻译、赏析(精选9篇)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晓原文、翻译、赏析篇1《春晓》原文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注释1、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2、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3、夜来:昨夜。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翻译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春晓》赏析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以五言擅长的孟浩然的这首《春晓》,正是这样的一首诗。
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用任何奇绝的手法,只是淡淡地说来、静静地描述,从全诗的字句无须注释就可见诗句是何等的平易与质朴,却最能体现孟浩然诗“其淡如水,其味弥长”的艺术特色,也最为历代人们津津乐道而至今盛传天下。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喜爱它、赞美它,从初读似乎的平淡无奇,越读越觉得诗中别有天地,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诗人描写的是春天。
春天万物萌生,百花齐放,是人们最喜爱的季节。
描写春天的诗不计其数,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山青花欲燃”(唐·杜甫《绝句二首》),“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等等。
但孟浩然在这里既没有描写春天那姹紫嫣红的色彩,也没有去描写那迷人、醉人的芬芳,撷取的是自己早晨刚刚苏醒时那一刻的感受,而且仅仅是从听觉去感受。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晨,平和而安详,悦耳动听的鸟啼声声入耳,而且是“处处”,即远处近处,此起彼伏,此唱彼和,让人应接不暇。
下雨花落的诗句落花的诗句
下雨花落的诗句落花的诗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
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清 龚自珍《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3.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
——叶梦得《虞美人》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5.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8.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摸鱼儿》9.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10.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鹭鸶》11.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李商隐《落花》12.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3.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轼《东栏梨花》14.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15.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相见欢》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7.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奖》1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9.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
——刘长卿20.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柳永《雪梅香》21.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
——李嘉祜2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23.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
落花流水不堪论。
——《李之仪》24.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丰乐亭游春》25.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朱淑真《谒金门》。
花落知多少的人生哲理
《花落知多少的人生哲理》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花落知多少”里的人生道理。
你们看呀,春天的时候,花儿开得可漂亮啦,红的、粉的、白的,五颜六色。
可是一阵风吹来,好多花瓣就落下来了。
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会有很美好的事情,但是这些美好的事情可能不会一直都在。
比如说,我们考试考了好成绩,特别开心,可是如果不继续努力,下次可能就考不好啦。
所以呀,我们要珍惜那些美好的时光,也要知道,就算美好的东西过去了,也不要太伤心,因为还会有新的美好等着我们。
小朋友们,能听懂吗?
《花落知多少的人生哲理》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花落知多少”。
想想看,花儿落了,明年春天还会再开。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会遇到困难,会失败,会觉得不开心。
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努力,就像花儿等待春天一样,我们也会迎来好的时候。
比如,有个小朋友学骑自行车,总是摔倒,觉得很难过。
可是他没有放弃,一直练习,终于学会了,是不是很开心呀?
所以,不要害怕花落,要相信会有花开的时候。
小朋友,明白了吗?
《花落知多少的人生哲理》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花落知多少”。
花儿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可惜。
但是呀,这也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东西都在变化,不会一直不变。
就像我们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天可能会分开。
不过没关系,还会有新的朋友出现。
比如,我们喜欢的玩具可能会坏掉,但是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新的好玩的玩具。
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变化,勇敢面对。
小朋友们,记住这些道理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杨桐的句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杨桐的句子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潇雨绵如禅。
身为菩提拂万物,心似莲花不染尘。
纵然,留得残荷听雨声,亦是美妙清丽至极。
半生辗转,半世沧桑,似水流年不自知,如花美眷空惆怅。
终是懂得,生命最终的归宿是自己的内心,人生最后的皈依也只不过是灵魂的洁净与精神的丰富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最美的春日诗。
简简单单20个字,不用翻译,不用解释,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知道这是天生的好言语。
在温暖的春天,一觉睡到大天亮,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睁开惺忪的眼睛,懒得去看窗外的风景,耳边只听得阵阵鸟啼声。
鸟叫莺啼,处处透出春天的生机。
4.今夜又下着小雨,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声声入耳。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风雨无情,落花也无意吗?小雨缠绵多情,我再无法入睡,起身来到窗前,推开窗子,伸出手去接受沐浴,雨水淋湿了手,却无法洗去身心的疲惫。
没有了行人的嘈杂,没有了汽车的追逐,没有了城市的喧闹,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只有雨滴奔跑在寂静的夜里。
没有谁能够陪伴我这颗疲惫的心在静夜中默默听雨,一种伤感挣扎着跳出窗外,在风雨中狂奔、呐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落知多少
作者:高尔泰
来源:《视野》2005年第12期
敦煌艺术的昌盛,以唐为最。
唐以降,愈往后愈失掉昔年的高华与大气,一代不如一代。
宋代的壁画都比唐代的草率粗糙。
不但结构松散,笔墨缺乏功力和韵律,而且公式化、概念化,千人一面,走进去有种空落之感。
好在色彩清旷萧散,还算是有自己的风格。
元代除第三窟外,连风格都没了。
剥皮抽筋(密宗内容)都入画,很不好看。
清代几无壁画,少量彩塑皆鲜艳粗俗,更无美感可言。
纵观一千六百年敦煌艺术,唐代以后,确实是每况愈下。
文艺风格的递嬗,包含着某种历史的信息。
这个变化的曲线,值得研究。
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事,并不稀奇。
中世纪欧洲艺术,落后于古希腊罗马时代;苏联文学的水平,远低于十九世纪的俄罗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且不问什么原因,起码敦煌艺术的式微,不是什么特殊的现象。
奇怪的是,这条曲线运行的轨迹,会与内地(从中原到江左)的大致符合。
例如魏窟粗犷略似建安风骨;唐窟华严正如盛唐之音;宋窟清空也像受了程、朱理学的影响;元以降愈趋世俗化的倾向,也同内地曲子词、小说家言的流行相呼应……敦煌孤悬天末,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比中原慢好几拍,为什么其艺术基调的变迁,却能与之同步?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962年9月,文化部一行人到莫高窟开专家会,策划石窟加固工程。
参观洞子时,议论清代塑像,都说丑陋难看,竟在会上议决:把它们全部砸毁,从洞子里清除出去。
我是跑腿的,没有发言权,只能看着雇来的农民抬着一件件砸下的断肢残躯往牛车上抛掷,然后拉到戈壁滩上丢弃,一任它雨打风吹一年年变成泥土。
这还不算什么问题。
如果说,清末民初有些被劫掠的文物还可以在大英博物馆之类的地方,获得妥善保护和公开展览的话,那么当年在抢救过程中落入大小中国官员手里、沿途散伙和被抢救者据为己有的大量文物,后来连影子都没有了。
即使那些抢救出来,终于收入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卷子,据陈垣《敦煌劫余录》记载,有许多都是撕裂了拼凑的。
那缺失的精彩部分,早已经杳无踪迹。
平时的损失,是不引起注意的。
历年来此牧驼、砍柴、敬香赶庙会的人来来往往,拴驴饮马、停车过夜、磕磕碰碰,撞断塑像一根手指或一条臂膀,磨掉壁画上一只眼睛或一张面孔之类的事,从来没人过问。
当然这些人都是无意,不算破坏。
就像走路踩死蚂蚁,不算谋杀。
但后果是一样的。
记得是1922年,当地政府安置白俄逃亡者五百多人到莫高窟居住,每天提供食物,任他们在洞内支床、安炉、生火做饭、刻画涂抹,敲取唐宋窟檐、唐宋栈道的木结构当柴烧,把大批壁画,包括著名的二一七窟《法华经变》和《观无量经变》大面积熏成乌黑,许多塑像上的
贴金被刮去,只留下密密麻麻一条条的刮痕。
后来(1939年)国民党马步芳军队驻扎在莫高窟,乱挖乱掘,损失更无法统计。
抗战时期,张大千到敦煌临摹壁画,在莫高窟住了两年七个月,作摹本二百七十多件,期间给洞窟编了号,也曾呼吁政府筑围墙,禁炊煮,派人保管石窟。
摹本在重庆展出,引起轰动。
弘扬敦煌艺术,功不可没。
但是张大千的临摹,是用透明薄纸在墙上直接拷贝,方法一如描红,不可能不对原作造成损伤。
尤其对于那些粉化、起甲、漫漶、易剥落的壁画来说,损伤很可能是严重的。
由于内行人挑选的临摹对象,大都是壁画中的精彩部分,问题就更大了。
况且这不是张大千一个人的问题,许多画家、美术院校的师生来实习,都这样。
1962年以后,所里的管理逐渐严格。
“文革”后,莫高窟成了旅游热点,研究所改称研究院,按照商业化旅游区的要求,重建了窟前环境,加强了洞窟管理。
卖门票开放参观,设专人带队讲解,基本上杜绝了上述种种情况。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人潮带来的空气污染,环境改变造成的生态失衡,反而大大地加快了壁画酥硷、起甲、大面积脱落的速度,要纠正已经很难。
所有这一切无心之失,都是一种历史中的自然。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我们不妨看得淡些。
“六朝文物草连空”,听其自然比较好。
要不,二十多年以来,整个中国在滚滚商潮中失落了那么多的人文精神,我们又当如何?
(刘辉荐由旭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