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安徽卷)解析版 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安徽卷)解析版【试卷总评】1、试题紧扣2012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化学试题秉承往年的命题传统,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第13题、25题等体现《考试说明》上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如质量数、核磁共振氢谱等;体现样题的变化,如13题与样题例6(新增加的内容)相近,试题结构、试题难度与往年非常相近。
第I卷试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离子共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反应热、电化学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等。
第II卷注重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分别针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化合物、有机框图推断、化学实验、工艺流程进行重点考查。
3、试题结合了社会热点、生活生产实际,科技新成果,有时代气息如7、26、27、28题等,试卷整体以中档试题为主,试卷总体难度约0.69左右。
7、【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要么放热、要么吸热,A项错误;Na+与、HCOO-中含有共价键,B项正确;储氢过程HCO-3、HCOO-与Na+均形成离子键,酸根HCO-3中H2被氧化为H2O,NaHCO3被还原为HCOONa,C项错误;D项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错误,若是标准状况下,则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
9、【答案】D【解析】。
由于硫为液态,因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达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分离出硫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无影响,即A、B错误;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知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催化剂无关,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的影响,考查平衡常数的知识及平衡的移动。
11、【答案】D【解析】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表明石墨为阳极,铜为阴极,(若铜为阳极,则铜溶解),反应为2Cl-+2H2O 通电H2↑+2OH-+Cl2↑,因此石墨电极处产生Cl2,在铜电极处产生H2,附近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使c(OH-)>c(H+),溶液变红,(两极产生的气体收集在装置中可作断开K1、闭合K2时的反应的物质),故A、B两项均错误;断开K1、闭合K2时,为原电池反应,铜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H2-2e-+2OH-===2H2O,而石墨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l2+2e-===2Cl-,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新课标卷)word版含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C1 35 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
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为基础题。
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答案:D解析:此题为基础题,尤其C选项平时学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至少做个3-4次。
D选项因为是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状态有关系。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解析】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 2 +=CaCO3 ↓ + 2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 +2=Cl+ + H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 + 6 = 2+ 3H2 ↑【答案解析】C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CO2(g)+ H2(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答案解析】BCO(g)+ H2O(g)CO2(g)+ H2(g) 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 A+B→X (△H >0)△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答案解析】D由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 A+B→X (△H >0)△ X→C(△H <0)可以看出,A+B →C(△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C,由△ A+B→X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 <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答案:D。
2012年高考理综安徽卷(含详细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6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6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4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Pb —207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同学以新鲜洋葱磷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齐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 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 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2. 蛙的神经远内,外+Na 浓度分别是15 mmol/L 和120 mmol/L 。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 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 排出细胞。
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是思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32 Pb 207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安全、环保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3+H2HCOONa+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B. 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 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D. 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24L的H28.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K+、Ca2+、Cl-、NO3-B. K+、Na+、Br-、SiO32-C. H+、Fe2+、SO42-、Cl2D. K+、Ag+、NH3·H2O、NO3-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 (g) +2CO (g) 2CO2 (g) +S (l) △H<0若反应在恒容得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前,其它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前,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它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1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断开K2H++2Cl-H2↑+Cl2↑B. 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C. 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D. 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
已知25℃时:①HF(aq)+OH-(aq)=F-(aq)+H2O(l) △H=-67.7kJ·mol-1②H+(aq)+OH-(aq) =H2O(l) △H=-57.3kJ·mol-1在20mL0.1mol·L-1的氢氟酸中加入VmL0.1mol·L-1的NaOH溶液。
2012高考试题—理综化学生物部分(安徽卷)解析版.pdf
第13章 热和能 比热容 海 边 沙 漠 一、比热容: 首先让我们来想一下,在我们生活中烧水的时候,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结论: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一、比热容: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一、比热容: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一、比热容: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 ] -
1 0.13 ×10 铅 0.9
2 ×10 砂石 0.14 ×10 水银 1.8 ×10 蓖麻油 0.39 ×10 铜 2.1 ×10 冰 0.46 ×10 铁、铜
2.1 ×10 煤油 0.84 ×10 干泥土 2.4 ×10 酒精 0.88 ×10 铝 4.2×10 水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二、热量的计算: 1、例题讲解: 二、热量的计算: 2、习题讲解: 散热器:。
2012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2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2•安徽)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储氢释氢NaHCO3+H2HCOONa+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
24L的H2【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储氢释氢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B.NaHCO3晶体中HCO3﹣中含有共价键,HCOONa晶体中HCOO﹣中含有共价键;C.储氢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2;D.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解答】解:A.储氢释氢NaHCO3+H2HCOONa+H2O,储氢、释氢过程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错误;B.NaHCO3晶体是离子晶体,由Na+与HCO3﹣构成,HCO3﹣中含有共价键,HCOONa晶体是离子晶体,由Na+与HCOO﹣构成,HCOO﹣中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C.储氢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2,NaHCO3被还原,故C错误;D.储氢释氢NaHCO3+H2HCOONa+H2O,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0。
1mol的H2,只有在标准状况下0.1mol的H2为2.24L,该题未指明在标准状况下,所以0。
1mol的H2不一定为2.24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储氢方法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键、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等,题目综合性较强,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题目难度不大.2.(3分)(2012•安徽)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K+、Ca2+、Cl﹣、NO3﹣ B.K+、Na+、Br﹣、SiO32﹣C.H+、Fe2+、SO42﹣、Cl2D.K+、Ag+、NH3•H2O、N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后,CO2+H2O⇌H2CO3,H2CO3⇌H++HCO3﹣,HCO3﹣⇌H++CO32﹣,溶液中存在大量的碳酸分子,少量氢离子、碳酸根离子,据此与各组微粒分析共存问题即可解答.【解答】解:A.该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溶液中,通入CO2后CO2+H2O⇌H2CO3,H2CO3⇌H++HCO3﹣,HCO3﹣⇌H++CO32﹣,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碳酸根离子与K+、Cl﹣、NO3﹣,均不反应,也能大量共存,因盐酸的酸性、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所以通入CO2后与Ca2+、不能形成沉淀,即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因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所以向B组通入二氧化碳,必发生反应CO2+SiO32﹣+H2O=H2SiO3↓+CO32﹣,所以B组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该组微粒中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2Fe2++Cl2=2Fe3++2Cl﹣,所以C组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该组微粒中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 ﹣+2H2O,所以D组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点评】离子共存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离子不能共存的原因,平时学习应多注意积累一些特殊的反应.解答该题注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与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中等.3.(3分)(2012•安徽)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 (g)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在不断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注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容器的压强在逐渐减小,故A错误;B.硫是液体,分离出硫,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故B错误;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了二氧化硫的转化,所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使用哪种催化剂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固体和纯液体改变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4.(3分)(2012•安徽)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玻璃容器A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 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 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试管、胶头滴管强弱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D 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氨的实验室制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乙醇和乙酸乙酯混溶,不能直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量取pH=1的盐酸需量筒;C.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可在试管中进行实验;D.反应物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应放在大试管中进行实验,缺少大试管;【解答】解:A.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物,它们混溶,仅用分液漏斗和烧杯采用分液的方法无法分离,应先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离,故A错误;B.配制100mLpH=2的盐酸,应用量筒量取pH=1的盐酸溶液,缺少量筒,不能完成该实验,故B错误;C.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根据Br2+2KI=I2+2KBr可知氧化性是Br2>I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可用胶头滴管将各溶液滴在试管中根据反应现象淀粉变蓝,判断氧化性强弱,故C 正确;D.实验室制备氨气,反应物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应放在大试管中进行实验,题目缺少大试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除杂和氧化性强弱比较、溶液的配制等实验的基本操作,平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中等.5.(3分)(2012•安徽)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Cl﹣Cl2↑+H2↑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断开K2,闭合K1时,是电解池装置,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说明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氯气,因此活泼金属Cu不能做阳极;B、断开K2,闭合K1时,是电解池装置,两极均有气泡产生,石墨做阳极,溶液中氯离子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做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依据水的电离平衡,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断开K1,闭合K2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是原电池反应,形成氢氯燃料电池,铜做负极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断开K1,闭合K2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是原电池反应,石墨做原电池正极;【解答】解:A、断开K2,闭合K1时,是电解池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2Cl﹣Cl2↑+H2↑+2OH﹣;故A错误;B、断开K2,闭合K1时,是电解池装置,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说明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氯气,因此活泼金属Cu不能做阳极,Cu做阴极,石墨做阳极,阳极上(石墨电极上)氯离子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Cu电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依据水的电离平衡,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酚酞变红;故B错误;C、断开K1,闭合K2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是原电池反应,形成氢氯燃料电池,据上述分析可知,Cu电极上产生了氢气,石墨电极上产生了氯气,因此铜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的反应;故C错误;D、断开K1,闭合K2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是原电池反应,形成氢氯燃料电池,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是氯气,做原电池正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质的工作原理,是一道物理电路和化学电池联系的一道综合题目,难度中等.6.(3分)(2012•安徽)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时:①HF(aq)+OH﹣(aq)═F﹣(aq)+H2O(l)△H=﹣67。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2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第Ⅰ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S32Cl35.5Fe56Cu64Zn65Br80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页脚内容1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 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页脚内容2A.C7H16B.C7H14O2C.C8H18D.C8H18O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K 39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 , 正确的一项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3Al ++3OH = 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 2 +23CO -=CaCO 3 ↓ + 2OH -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 2 + 2OH -=Cl O - + Cl -+ H 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 H += 23Fe + + 3H 2 ↑8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映值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 (g )+ H 2O(g) −−−→←−−−催化剂CO 2(g) + H 2(g) △H <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9 、反应 A+B →C (△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 →X (△H >0) ② X →C (△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10 、 元素X 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 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级硫的离子半径,X 元素为A 、 AlB 、 PC 、 ArD 、 K11、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 g2O,F e(OH)3 ,NH4HCO3,N a 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V3>V2>V4>V1B. V3>V4>V2>V1C.V3>V2>V1>V4D.V2>V3>V1>V41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L氧气(标准状况)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27.(15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和e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周期数的二倍;b和d 的A2B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
2012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word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生命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起解题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32 Pb 207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查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查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蛋白质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 B.1/16 C.4/81 D.1/8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A .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 .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6.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6.(2012·福建高考·T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mL量筒中配置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D.金属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解析】强氧化剂都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遇易燃物品、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故A正确;氨气是碱性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B正确;量筒是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于配制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在容量瓶中进行,故C错误;金属钠遇到水或二氧化碳都会发生反应生成O2,所以金属钠着火时,要用细沙覆盖灭火,故D正确。
【答案】C7.(2012·福建高考·T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解析】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C4H10只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和异丁烷,故B错;氨基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而甲烷不能,故D正确。
【答案】D8.(2012·福建高考·T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rray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解析】由这四种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且“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可知T是铝元素,则Q是硅、R是氮、W 是硫:。
非金属性N>Si,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A正确;非金属性Si<S,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Q <W,故B正确;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原子半径T>Q>R,C项正确;偏铝酸钠的水溶液因水解而显碱性,故D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安徽卷)理综化学部分解析版
【试卷总评】1、试题紧扣2012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化学试题秉承往年的命题传统,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第13题、25题等体现《考试说明》上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如质量数、核磁共振氢谱等;体现样题的变化,如13题与样题例6(新增加的内容)相近,试题结构、试题难度与往年非常相近。
第I卷试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离子共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反应热、电化学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等。
第II卷注重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分别针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化合物、有机框图推断、化学实验、工艺流程进行重点考查。
3、试题结合了社会热点、生活生产实际,科技新成果,有时代气息如7、26、27、28题等,试卷整体以中档试题为主,试卷总体难度约0.69左右。
7、【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要么放热、要么吸热,A项错误;Na+与HCO-3、HCOO-与Na+均形成离子键,酸根、HCOO-中含有共价键,B项正确;储氢过程中H2被氧化为HCO-
3
H2O,NaHCO3被还原为HCOONa,C项错误;D项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错误,若是标准状况下,则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
9、【答案】D
【解析】。
由于硫为液态,因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达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分离出硫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无影响,即A、B错误;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知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催化剂无关,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的影响,考查平衡常数的知识及平衡的移动。
11、【答案】D
【解析】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表明石墨为阳极,铜为阴极,(若铜为阳极,则铜溶解),反应为2Cl -+2H
O 通电H2↑+2OH-+Cl2↑,因此石墨电极处产生Cl2,在
2
铜电极处产生H2,附近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使c(OH-)>c(H+),溶液变红,(两极产生的气体收集在装置中可作断开K1、闭合K2时的反应的物质),故A、B两项均错误;断开K1、闭合K2时,为原电池反应,铜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H2-2e-+2OH-===2H2O,而石墨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l2+2e-===2Cl-,故C 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是对书本知识的改编,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工作原理,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5. 【答案】⑴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HOOCCH 2CH 2COOH ⑵碳碳叁键、羟基 1,4-丁二醇
⑶
⑷n HOOCCH 2CH 2COOH +
n HOCH 2CH 2CH 2CH 2OH
一定条件
C -(CH 2)2--O -(CH 2)4-O O
O
n +
2nH 2O
[或n HOOCCH 2CH 2COOH +
n HOCH 2CH 2CH 2CH 2OH 一定条件
C -(CH 2)2--O -(CH 2
)4-O O
O n HO H +
(2n -1)H 2O] ⑸ac
【考点定位】本题以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情境,考查炔烃、酸、醇、酯等组成性质及其转化,涉及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多个有机化学热点和重点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准确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化学术语表达的能力。
26.【答案】⑴SO2、N2碎瓷片(或沸石)将生成的SO2全部赶出
⑵SO2+H2O2=2H++SO2-
⑶向滴定管注入少量NaOH标准液,倾
4
斜转动滴定管润洗整个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润洗液从下端尖嘴处放出,重复操作2~3次⑷无影响⑸0.64V/w
【考点定位】本题属工业流程题。
以食品中的亚硫酸盐含量的测定为问题情境,通过简明的实验流程图,将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7.【答案】⑴K= c(SO42-)/c(CO32-)
)大
⑵Na2CO3Na2CO3溶液中c(CO2-
3
⑶全部为2PbCO3·Pb(OH)2PbCO3与2PbCO3·Pb(OH)2的混合物
⑷①
②同意若全部为PbCO3,26.7 mg完全分解后,其固体质量为
22.3m g (其他答案合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