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历史下册2月份百题精练试题
2011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1年高三基础知识测试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75分)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2.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
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3.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
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A.秦朝设立太尉B.隋唐设立三省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4.右图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图中情景所体现的精神是()A.“仁政”B.“天人感应”C.“忠孝节义”D.“致良知”5.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
【历史】江苏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7
江苏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7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0分)1.(2010年9月盐城市高三摸底16题)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
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0年10月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18题)“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A.实行余粮收集制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3.(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18题)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4.(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17题)列宁提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为此,苏俄实行()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商品自由贸易D.工业化方针5.(2011年1月南京模拟17题)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6.(2010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14题)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极为相似的是A.建国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D.二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7.(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17题)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必修2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2011年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考点】古代中国农业【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图片识读能力。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故选B项。
【答案】B2.(2011年福建文综,14)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图4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结合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发展的史实和题干信息“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以及图片信息可以判断①③④正确。
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春秋时期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期思雩娄灌区(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排除②,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3.(2011年四川卷,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农业(水利工程)【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识图能力。
经分析A项涉及到今天的广西地区。
相关史实则为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修建的灵渠。
故选择A项。
【答案】A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2011年浙江文综,14)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识图能力,体现史地学科知识的渗透。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C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答案】A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答案】A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2月份高考历史复习 百题精练一
2011年2月份百题精练(1)历史试题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史专家吴晗曾说:“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太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削弱相权,加强君权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2.元统一后,中央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巩固大一统。
下列有利于大一统的有()①“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②“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故作为一省委付于思巴(宣政院最高行政长官)”③中央和地方宫中“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④“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3.有学者指出:“两税行而租庸调并合,条鞭行而税粮银力杂交征,其义一也。
”在这里,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相同之处是()A.简化征收税项,免除人民负担B.明确农民的田赋与徭役C.统一税项,以“量入为出”为原则D.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宗旨4.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有“坊”、“市”之分,“坊”、“市”分别是指()A.手工业生产区和商业区B.政府办公区和商业区C.中央官署区和居民住宅区D.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反映了()A.城市经济日渐繁荣B.理学思想的发展C.自然经济缓慢解体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宋人曾作文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这说明()A.当时人们缺乏时间观念B.当时的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干涉C.江南经济繁荣D.商业经营活动在时间上不再受官府的限制7.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011届山东单县高中高三下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届山东单县高中高三下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51年,齐国国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在盟辞中,有诛不孝、无得更易太子、不许以妾为嫡妻、不得私自分封国邑等条文。
这件史实不能说明A.当时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 B.当时宗法原则受到破坏C.需要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D.要求妻妾平等维护家庭秩序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3.“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极为流行的俗语,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的哪一种社会现象?A.中央集权 B.强干弱枝 C.外患频仍 D.文人政治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一省制,下总百司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5.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6.一位政治家在演讲中提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梭伦改革时期 B.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期C.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D.华盛顿任美国总统时期7.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士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必修2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2011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2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2011.4本试卷共12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
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
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1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1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15.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011届高三历史下册学业水平测试题2
宿迁市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命题宿迁市教研室时间2011年3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说明宗法制的鲜明特点是A.宗法制是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B.宗法制旨在通过划分宗族等级来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通过嫡长子继承制确立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继承规则D.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度2.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韩非子》B.《墨经》C.《老子》D.《论语》3.“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A.大篆B.小篆C.甲骨文D.隶书4.“尚书省最为重要,因为它管辖六部……这些官署的主要官员都有规定的称号和各级属员人数,对每个官署任职官员所必需的官品也有具体规定。
”《剑桥中国史》描述的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朝D.明朝5.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描写的是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6.“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文字说明军机处①最初是因西北用兵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军机大臣可以裁决军国大事④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在“欧风美雨”的吹打之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B.创办者最初是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商人C.采用大机器生产D.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8.“这是当时最完整的资本主义革新纲领。
【推荐下载】2011山东青岛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键入文字]
2011山东青岛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编者按】应广大考生需求,高中频道为广大考生朋友整理了2011山东青岛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同学一起来学习吧!
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
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1。
2011届高三历史下册联考测试题2
2011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6页。
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
其中第二阶段可能最适合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秦朝到隋朝时期的中国C.唐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D.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2.《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3.右图是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
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该残页证明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国家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4.“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2):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选择题1.(2011年海南高考12题)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2.(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3.(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4.(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5.(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6.(2011年海南高考11题)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7.(2011年海南高考13题)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2011年乌鲁木齐高三二模历史参考答案
2011年历史二模试题参考答案二、必考题(本大题3小题,共35分。
其中26题15分,27题10分,28题10分。
)26.(1)瓷器实用性强,耐磨抗腐;产地众多,产品精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瓷器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代表,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3分)(2)社会性质的制约,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海禁”政策;技术上缺乏新的突破;工业革命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形成了竞争局面;战争频繁和政局动荡。
(4分)(3)原因: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技术创新,影响扩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分)(4)中华文明的复兴。
(2分)认识:中国富裕程度提高;爱国主义热情、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倡导理性爱国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27.(1)皇权专制。
(1分)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没有社会等级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提高,服装生产批量化。
(3分)(2)袁世凯以法律条例形式利用中西方服饰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2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分)(3)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
(3分)28.(1)借助孔子“道义”的思想和力量与专制政治斗争。
(2分)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利用中国文化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5分)(2)西方资产阶级逐步建立起了新的社会制度;科学技术进步,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大发展;中国社会制度渐趋落伍,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3分)三、选考题(考生在第29、30、31、3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作答时请写清楚题号。
)29. (1)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
(5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
(5分)(2) 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
(1分)日本明治维新是在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的变革;而康有为等人则是依靠无权的皇帝对现有政权进行的一次改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2月份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我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问题。
回答1—3题。
1.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恰当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有()
①设西域都护进行管辖②实行和亲政策
③设立将军辖区④设立行省进行有效管辖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开元初,在东北地区,接受唐朝封号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颉利可汗B.骨力裴罗C.皮罗阁D.大祚荣
3.明朝与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相同之处是()
①朝廷任用官吏进行管辖②封赐宗教首领管理事务
③通过和亲加强与西藏的联系④设立理藩院管理西藏事务
A.①②③B.①②
C.①②④D.②③④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民族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
回答4、5题。
4.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中原农耕规模扩大
C.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广泛种植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5.关于右图的作者及生活年代,选项正确的是()A.三国曹不兴
B.东晋顾恺之
C.南朝吴道子
D.南朝顾恺之
自古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十分密切。
回答6、7题。
6.考古工作者曾在印度洋发掘出中国古代铁器等
文物。
我国在这一海域开辟水上交通线,从事
经常性贸易活动最早始于()A.西汉时期B.唐朝初期C.北宋时期D.明朝时期
7.下列古代著作中,初步体现“西学东渐”思想的是()
①《本草纲目》②《农政全书》③《天工开物》④《齐民要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回答8、9题。
8.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存天理、灭人欲”D.“兼爱”、“非攻”
9.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儒家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B.封建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占统治地位
D.资产阶级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
农业政策对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回答10—12题。
10.下列制度体现了我国古代赋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趋势的是()
①租庸调制②两税法③一条鞭法④地丁银制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是()A.用暴力手段夺取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
B.核定全国地价,革命后增长地价归国家所有
C.废除小土地所有制,建立资本主义大农业
D.没收地主土地,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作用是()A.克服农村经济的分散性B.提供发展工业化的原料
C.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D.促进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转轨
认识世界、把握潮流、探索发展道路是近代中国人的追求。
回答13、14题。
13.下列主张属于洋务派的是()A.“力师西法”,“自强”、“求富”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D.“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1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指()A.社会主义运动B.民主科学思潮C.共产党的诞生D.国民革命运动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遭受列强宰割到国家强盛的历程。
回答15、16题。
15.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B.打开市场,输出商品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D.公使驻京,控制清政府
16.20世纪70年代,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其主要的促进因素是()
①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④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回答17、18题。
1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主政治,不断同封建君主专制作斗争。
最早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来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的是()A.《定国是诏》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
18.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在中国,联合政府的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
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这段话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主张()
①中国应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应逐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③中国应实现民主与和平④中国共产党应加入联合政府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回答19、20题。
19.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政府是()A.广东革命政府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0.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策调整
③国共两党消除了政治上的分歧
④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查找报刊杂志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回答21、22题
21.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22.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是()A.“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回答23—25题。
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自然经济不再占优势②促进新文化运动兴起
③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24.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己任。
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过渡时期总路线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5.建国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迅速。
右图反映的我国工业方面的建设成就取得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