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雨下的有多大 3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雨下的有多大教案1 鄂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雨下的有多大教案1 鄂教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
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三、教学过程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
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
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
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
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
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雨下的有多大教案2 鄂教版一、课程标准: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雨下得有多大-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 - 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为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节课,学习的主题为“雨水”。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雨水的形成、作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2.掌握用标尺、计量杯等工具测量雨量的方法和技巧。
3.了解雨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2.测量雨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雨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实验材料、标尺、计量杯等。
2.学生:笔记本、铅笔、橡皮、实验报告本等。
教学内容和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学生知不知道雨水是怎么形成的。
2.给学生展示一张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讲授1.讲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通过课件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雨水是由水蒸气冷凝而成的,雨水的作用包括滋润植物、补充地下水和冲刷物质等。
2.讲解测量雨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使用标尺、计量杯等测量工具测量雨量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计量杯和标尺测量雨量。
2.让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本上,并把实验报告本交给教师。
总结和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巩固学生对雨水知识的掌握。
2.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让学生回答本节课的问题。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本上的练习题。
2.在笔记本上完成课后练习题。
参考资料1.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2.天气预报。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雨下的有多大教案2 鄂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雨下的有多大教案2 鄂教版一、课程标准: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知道可以用降水量.湿度来描述和测量天气。
6.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
7.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9.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10.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11.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
2.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3.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3.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制作简易器材也可以进行科学观测。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
2.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3.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4.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
5.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6.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7.懂得制作简易器材也可以进行科学观测。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不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
2.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3.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二)探究能力:1.不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不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6雨下得有多大》精品教案 (1)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雨下的有多大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
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三、教学过程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
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
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
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
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
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6雨下得有多大》word教案 (5)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雨下得有多大一、课程标准: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知道可以用降水量.湿度来描述和测量天气。
6.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
7.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9.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10.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11.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
2.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3.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3.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制作简易器材也可以进行科学观测。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
2.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3.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4.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
5.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6.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7.懂得制作简易器材也可以进行科学观测。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不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
2.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3.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二)探究能力:1.不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不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雨下的有多大教案1 鄂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雨下的有多大教案1 鄂教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
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三、教学过程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
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
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
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
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
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雨下的有多大教案2 鄂教版一、课程标准: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2019-2020年鄂教版科学四下《雨下的有多大》教学设计3
2019-2020年鄂教版科学四下《雨下的有多大》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
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三、教学过程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
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
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
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
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
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附送:2019-2020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不同的声音》导学教案学习目标探究: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雨下得有多大-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不同强度的雨淋洗对地面的影响。
2.能够了解雨水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观察雨下的情况。
2.测量雨的强度。
3.了解雨水的好处和危害。
4.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测量雨的强度。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到不同强度的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下窗外的天气,问学生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有没有下雨,有没有变化等,引导学生对天气做初步的了解。
2. 学习新知(1) 观察雨下的情况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观察雨下的情况。
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和经验。
(2) 测量雨的强度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测量雨的强度,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写出测量结果,再通过小组协作交流结果和经验。
(3) 了解雨水的好处和危害教师介绍雨水的好处和危害,让学生知道雨水能够补充土壤水分、为农田作物提供养分,同时也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危害,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要想保护环境,需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4) 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好习惯,减少破坏自然环境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
3.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发现生活中大雨导致的一些现象,等到下一节课上上课。
五、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地理解测量雨的方法。
2.能够对雨下的情况做出正确的观察和归纳。
3.能够准确了解雨在环境和生物中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课程背景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有利的天气现象》中的第二课。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认识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下雨的大小。
2.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1.雨的形成过程。
2.雨下得有多大。
1.4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1.让学生理解雨的形成原理。
2.帮助学生测量和计算雨的大小。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与安排时间内容5分钟1、教师引入。
教师通过提问和教材呈现,让学生对雨的形成和大小有基本的了解。
15分钟2、雨的形成和大小的探究。
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雨的形成过程和测量雨的大小。
10分钟3、小结和评价。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完成情况。
2.2 教学步骤2.2.1 教师引入1.让学生看一段有关下雨的视频,与学生分享下雨时的感受。
2.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和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引入本次探究,如:“大家学过哪些有关天气的知识呢?你们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雨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吗?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2.2.2 雨的形成和大小的探究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雨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材料,如剃须泡沫、发泡材料等,放到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里,观察发生了什么。
2.让学生用一个透明的容器,如计量杯、玻璃瓶等,放在雨中,测量一段时间内雨水的大小,并用尺子测量下雨的频率。
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雨的大小?”“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雨有多大?”等。
3.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计算雨的大小,可以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某一时间内雨水的总量,再根据计量杯或玻璃瓶的体积来计算雨的大小。
2.2.3 小结和评价1.让学生带着实验结果回到教室,进行小结。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6雨下得有多大》教案 (3)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雨下得有多大一、教学目标1.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学重点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三、教学难点了解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四、教学准备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
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1.做个头发湿度计。
2.小组合作来完成。
3.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师生小结。
5.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
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6.分小组进行测量。
小组汇报。
7.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8.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
第二课时一、看云识天气1.回忆:下雨前,天是怎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2.欣赏:刚才有同学说到下雨前天是阴沉沉的,乌云密布。
老师这儿有很多云图,请你欣赏一下(用挂图或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图,包括积雨云.雨层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
可让学生描述各种云的形状.颜色.数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3.猜测:你认为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4.统计:对学生的猜想作一简单的统计,只要他们举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认为积雨云.雨层云会下雨。
二、观察、比较雨的大小1.组织学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见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吗?2.学生描述:有对形状的描述,也有对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雨中物体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1.教师肯定学生刚才的想法,告诉学生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单位。
(板书:毫升ml)2.出示气象台使用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气象台的雨量器。
【推荐】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6雨下得有多大》 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目标:1、知道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2、郑道什么是降雨量以及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方法。
"3、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4、会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判断雨的大小。
5对判断雨的大小和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等活动充满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雨量器、做好的简易雨量器、有关降雨量的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直口瓶子或塑料瓶去掉上面部分、纸条、胶带或固体胶、小石子。
教学过程:1、导人。
(1)提问: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2)谈话:下雨了,雨下得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2、学习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j)提问:请你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判断雨的大小的?(2)阅读教材上的有关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资料。
(3)说一说:怎样来分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4)出示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提问:画面上的雨下得有多大?13、了解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方法,学习制作简易雨量器。
(1)谈话:雨的大小不同,降雨的多少也不同,气象站是怎样观测降雨的多少的呢?(2)阅读教材上的有关文字资料和雨量器的图片。
(3)讲解:降雨量及其计量单位。
(4)出示雨量器,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
(5)谈话:想自己制作二个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吗?(6)出示制作好的简易雨量器,讲解制作方法。
(7)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教师巡视指导。
(8)展示并评价学生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4、总结与拓展。
(1)提阿: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2)布置课外观测活动:用自制的雨量器去测量降雨量并做好记录。
如果你完成了两次降雨量的观测。
就涂亮智慧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四年级科学上册 雨下的有多大教案1 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雨下的有多大教案1 鄂教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
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三、教学过程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
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
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
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
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
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水是由水蒸气经过冷却后形成的。
2.学习雨滴的大小和形状不同。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雨水对湿润地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雨水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雨滴的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水蒸气冷却后变成雨水的过程。
2.学生观察和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操作。
三、教学准备1.雨滴实验装置:包括透明玻璃容器、一小瓶水、冰块。
2.教学PPT:包括雨水的形成过程、雨滴的大小和形状的差异等内容。
3.实验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幻灯片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入学生对雨水的注意和兴趣。
步骤二:了解雨水形成的过程1.利用幻灯片解释雨水形成的过程:–太阳照射地面,地面上水分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后开始冷却。
–冷却后的水蒸气转变成小水滴,形成云朵。
–云朵中的水滴不断增多,变得足够大时,会由云朵下落形成雨水。
步骤三:实验观察雨滴的大小和形状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水滴的大小和形状。
2.实验步骤:–准备一个透明玻璃容器,加入一小瓶水。
–在容器上方放置冰块,使容器内空气温度下降。
–观察水滴在容器内的变化,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水滴在冷却后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成为雨滴。
–雨滴的形状有圆形、卵形等。
步骤五:展示湿润地面的效果1.利用幻灯片展示雨天后地面湿润的效果,引导学生思考雨水对地面的作用。
五、课堂练习1.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设计合适的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六、课堂小结1.对于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
2.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思考问题。
七、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强化学生对雨水形成过程和特征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通过利用幻灯片、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和雨滴的特征。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6雨下得有多大》 教案【推荐】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目标:1、知道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2、郑道什么是降雨量以及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方法。
"3、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4、会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判断雨的大小。
5对判断雨的大小和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等活动充满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雨量器、做好的简易雨量器、有关降雨量的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直口瓶子或塑料瓶去掉上面部分、纸条、胶带或固体胶、小石子。
教学过程:1、导人。
(1)提问: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2)谈话:下雨了,雨下得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2、学习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j)提问:请你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判断雨的大小的?(2)阅读教材上的有关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资料。
(3)说一说:怎样来分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4)出示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提问:画面上的雨下得有多大?3、了解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方法,学习制作简易雨量器。
(1)谈话:雨的大小不同,降雨的多少也不同,气象站是怎样观测降雨的多少的呢?(2)阅读教材上的有关文字资料和雨量器的图片。
(3)讲解:降雨量及其计量单位。
(4)出示雨量器,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
(5)谈话:想自己制作二个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吗?(6)出示制作好的简易雨量器,讲解制作方法。
(7)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教师巡视指导。
(8)展示并评价学生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4、总结与拓展。
(1)提阿: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2)布置课外观测活动:用自制的雨量器去测量降雨量并做好记录。
如果你完成了两次降雨量的观测。
就涂亮智慧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来支撑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雨下得有多大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降雨量以及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方法二3、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4、会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判断雨的大小。
5、对判断雨的大小和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等活动充满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雨量器、做好的简易雨量器、有关降雨最的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直口瓶子或塑料瓶去掉上面部分、纸条、胶带或固体胶、小石子。
教学过程1、导人。
( l )提问: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2 )谈话:下雨了,雨下得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2、学习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 l )提问:请你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判断雨的大小的?( 2 )阅读教材上的有关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资料。
( 3 )说一说:怎样来分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4 )出示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提问:画面上的雨下得有多大?3、了解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方法,学习制作简易雨量器。
( l )谈话:雨的大小不同,降雨的多少也不同,气象站是怎样观测降雨的多少的呢? ( 2 )阅读教材上的有关文字资料和雨量器的图片。
( 3 )讲解:降雨量及其计量单位。
( 4 )出示雨量器,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
( 5 )谈话:想自己制作一个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吗?( 6 )出示制作好的简易雨量器,讲解制作方法。
( 7 )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教师巡视指导。
( 8 )展示并评价学生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4、总结与拓展。
(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2 )布置课外观测活动:用自制的雨量器去测量降雨量并做好记录。
如果你完成了两次降雨量的观测,就涂亮智慧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雨下得有多大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学重点
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三、教学难点
了解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四、教学准备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
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1.做个头发湿度计。
2.小组合作来完成。
3.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师生小结。
5.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
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6.分小组进行测量。
小组汇报。
7.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8.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看云识天气
1.回忆:下雨前,天是怎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
2.欣赏:刚才有同学说到下雨前天是阴沉沉的,乌云密布。
老师这儿有很多云图,请你欣赏一下(用挂图或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图,包括积雨云.雨层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
可让学生描述各种云的形状.颜色.数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3.猜测:你认为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统计:对学生的猜想作一简单的统计,只要他们举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认为积雨云.雨层云会下雨。
二、观察、比较雨的大小
1.组织学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见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吗?
2.学生描述:有对形状的描述,也有对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雨中物体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
1.教师肯定学生刚才的想法,告诉学生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单位。
(板书:毫升ml)
2.出示气象台使用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气象台的雨量器。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1.给学生一些时间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组的雨量器。
2.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方法:你们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
3.师生到室外继续上课。
教师模拟降雨,学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学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台上,在与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五、激励学生实际应用
1.谈话:同学们,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时,你们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测测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点:
请同学们坚持测量,并作好记录。
两个月后,我们将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