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试卷 语文卷
2014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试卷2
诗歌鉴赏
• 8.【答案要点】在淮水之滨,诗人和一位具有豪 侠之风的朋友宴饮辞别的画面。(4分 人、物、地 点各1分;事件2分)
• 9.【答案要点】①友人乘船远去,两岸绿草茵茵, 绵延远方,只余淮河水色茫茫,诗人空自伫立凝望。 ②惜别之意和孤寂之感自然寓于景中。(4分 景象 描述2分,感情概括2分)
二、文言文阅读
• 第7题(1)答:先帝尸身未寒,我哪里敢顾及私人 感情而违背天下大义呢? • (2)答:宋用臣等人被斥逐后,请求神宗乳母入 宫传话(说情),希望得到重新任用。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肉:尸身。冷:凉,寒。私恩:个人感情。 (2) 斥: 驱逐。祈:请求。乳媪:乳母,奶妈。冀:希望。 (重点词语翻译准确,每翻译对一个1分,语句通顺1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14.【答案要点】(1)创作意图:①弘扬一种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作者曾长居故都, 却没有见过长城,文章流露出深深的惭愧、遗憾和 自责,而这一切都是进取心的间接体现。长城不仅 是风景名胜,更是一种进取精神的象征。②弘扬中 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三六年,东 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已经屈辱生存了五个年头。作 者书写作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标志的长城,字里行 间满怀豪情,结尾部分深化主旨,流露出“投笔从 戎”的意愿,并呼吁那些麻木懵懂的民众清醒过来, “壮起胆来”,准备为收复失地,保家卫国而奋斗。
四、语言文字运用
• 第15题C【答案解析】A“雾霡”应为“霾”; B“锱珠必较”应为“铢”、“甄環体”应该为 “甄嬛体”;D“钩鱼岛”应为“钓鱼岛”,“燃” 应该为“然”。所以选C。 • 第16题D【答案解析】D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面 临的困难,而不顾后果。语意符合语境。A“相敬 如宾”适用于夫妻之间。用错对象。B“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含贬义,不合语境。 C“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不合语境。 • 第17题D【答案解析】(A中介词宾语残缺,应在 “失之以软”后加“的处理方法”;B重复赘余, “提出”和“质疑”重复;C 多次否定造成表意不 明,去掉“不”。)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I 卷1~6题,第II 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I 卷7~14题,第II 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 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2014年“皖西七校”高三年级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2014年“皖西七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无限政府由于其权力、职能、规模以及行为方式等没有依法受到监督和制约,超越了其法定的界限,因而具有不可遏制的扩张冲动:官员越来越多,税费越来越多且重,政府的膨胀必然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使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的妨碍。
而政府的规模越庞大,运作的成本越高,社会的负担就越重。
这时,只有政府官员才是社会中一本万利且永不亏损的职业,于是,人们为了谋生存,想尽办法从前门或后门挤入官员的队伍。
②在政府的膨胀过程中,官僚的腐败起着重大的作用。
官僚们通常所关心的不是公益,而是如何去保护他们的工作及其机构,这是他们个人的荣耀和权力的基础。
任何官僚都有潜在的腐败倾向,他们总是倾向于在执行公务中满足自己的私利。
所有政治领袖和官僚都是在对某种人负责,在许多情况下,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个人利益的人才是他们负责的对象.③由于中央和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人数太多,无法做到高薪养廉,因而就不择手段地增加额外的收入,而中央政府往往会陷入税收的两难困境:税率低下则税款不足,税率高企则百姓无法负担。
而政府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只能选择后者,不仅如此,有时还发明名目繁多的税外收费项目。
中央政府不断加大从民间提取的力度,又为地方政府和官员搭车收费提供了良机。
于是就形成以下的恶性循环:政府从民间提取资源的力度越来越大,制度的漏洞越来越大,官员的私囊越来越饱,而国库本身却越来越空。
最后,政府只好竭泽而渔,④无限政府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就是经费饥渴,食税胃口大增,因此,也每每有御用‚学者‛建议财政收入向中央倾斜以挽救将倾之船。
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饮鸩止渴。
财政紧张的真正原因,不是政府的提取能力太弱,而是政府的摊子太大,各级官员的胃口太大,导致政府的扩张漫无节制。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
2013年江淮十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命题:宣城中学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虽然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辩证分析,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
②‚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是爱人爱物。
张载在《西铭》中写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认为,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这就叫做‚民胞物与‛。
③‚民胞物与‛思想对后世思想家影响甚大。
例如,清代名臣曾国藩就将其视为‚完人‛的两个重要条件之一,他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个思想其实是一种阶级调和论,因为它并不要求取消封建等级制度,并不主张阶级平等,而是建立在封建宗法关系的基础上,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从上而下的怜悯而已。
虽如此,对这个思想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辩证分析。
安徽省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六) 有答案
安徽省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六)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爱为“七情”之一,古已有之,但其意义却与今天很有不同。
在今人的眼里,爱是一个表达感情的常用词,包含激情。
这主要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将爱与英语里的love对等。
其实,在古代中国,爱远不是那么回事,爱只能是“情”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是一种不好的表现。
爱往往跟私欲、偏好、溺爱有关。
本来,情源于天性,为天性之动,而爱更是情之一隅。
现代人所说的父母之爱,古人称之为“慈”,儿女对父母的爱,古人称之为“孝”,兄弟之间,讲“悌”,朋友之间讲“信”。
夫妻之间呢?儒学里没有作具体的规定,因为在儒家礼教看来,夫妻之间,也跟君臣之间一样,是没有平等的,夫为妻纲,妻子只有听话的份。
但后来作为人伦之大防的夫妻间的感情,也受到注意,但也不是讲爱,而是讲“敬”。
所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就是夫妻和美的最好表达,也不讲爱。
那么,什么叫爱呢?在孔孟那里,爱都被释为主体情感的投射,由于个体的主观情感,往往是偏执之性的体现。
因此,爱也就不是纯正天性的反映。
孔子释仁为“爱人”,就是教导社会成员每一个体,都用自己的全部心思放到他人身上,因此,他所说的“爱人”,也就是将个体消融于群体之中,每一个成员都“爱人”。
那么,这种感情也就最能体现天理自然的“仁”了。
孟子将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是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爱”所有的老人像“爱”自己的老人一样,“爱”他人的孩子跟“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种“爱”虽出于私己之心,但最终却达到了“博爱”的境界。
可是,“博爱”观也是从西方引入,传统文化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因此,当宋儒全面清理儒学体系,将“情”都视为“天性”之动,为“天性”走向偏执之始时,爱作为“七情”之一,也毫无疑问地被看成是翳闭“天理”的一大“人欲”了。
安徽名校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名校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日期:2013年11月16日上午)命题、审题单位:合肥168中学滁州中学安庆一中全椒中学淮北一中蚌埠二中芜湖市一中池州一中铜陵一中宿松程集中学太和中学合肥八中淮南一中太和一中太湖中学安师大附中绩溪中学阜阳三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
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
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
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提法,和《荀子》一书中所记的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都可看成代表。
这种用自然物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历史的进步。
《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
《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 ( 共66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休物。
不言不足不说话,而是放弃“人之言”,达到“天之言”的境界。
“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句话是传统美学不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
这句话有三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大美”,不与“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美的创造就是复归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为美的最高准则: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关,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
《庄子》一书共使用“美”52次,其中多处含有哲学意义。
它将美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一般的美,这是相对的美:一是道之美,这是绝对的美。
前者称为小美,后者称为大美,或者至美。
前者属于人的理性的视界,是人的语言可以表达的。
而后者不涉人的理性,是人类语言所不可分别的浑然之美,是不言之美。
前者是人为之美,后者为造化之美。
在庄子看来,美是一个自然呈现的世界,美是不可说的,可说则非美。
有言的世界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语言的有限性决定它无法真实反映这个世界。
所以庄子认为有言之美一定是有限的、相对的,不完全的、片面的。
而不言之美中,没有外在的审美。
有外在的审美,就是认识,是观照者对对象的认识,不言之美排除这样的对象存在的可能性。
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
在庄子看来,一般美是知识的判分,是有分别的美:而大美则是超越知识,是无分别的美。
一般美不脱主观性,而主观视界下的美则不是真美。
一般美受制于主体知识的局限,那位因大雨高兴而跳跃的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样的美的结论带有虚幻不实性。
一般美是一种局部的、片面的美而不能达到“共美”。
一般美都有标准,而无言之大美是没有具体标准的。
从根本上说,庄子以为不言之美为绝对之美,为美的本体。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2014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试题Word版答案
201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 B(A.“唯一标准”错。
C.“直接反映出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高低”说法过于绝对,且与画线句没有联系。
D.说法与画线句没有联系。
) 2. C(A.原文为“电影成为当前我国文化领域中市场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
B.“只要具有消费者至上的服务意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就会得到发展和完善”说法过于绝对。
D.“品质经得住考验的产品虽然无法保证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却可以做到不偏废社会效益”曲解文意。
) 3. D(A.原文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的限定。
B.“已经完全不符合时代和市场的需要”说法过于绝对,且原文无与“时代”相关的信息。
C.“提高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消费者意识有的时候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简单迎合”错,由原文“消费者意识是否意味着对消费者需求的简单迎合,是否是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现象的一味纵容?答案是否定的”可知。
) 4. A(A.谐:和谐。
) 5. B(B.均为副词,于是。
A.介词,因为/介词,由此,趁此;C.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却;D.“所”字结构/“为……所……”结构,表被动。
) 6. C(C.依据原文,高祖只是悲痛,并没有同意。
) 7.(1)绍远性情宽厚,气量大,能容人,看上去庄重矜持,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
(关键词:“俨然”“亵狎”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
(关键词:“称兵”1分,省略1分,语意通顺1分) (3)天子确立八音,这是从先民开始的,百王共同遵守,万世不加改变。
(关键词:“肇”“轨”“易”各1分,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长孙绍远字师,是河南洛阳人。
年少时名叫长孙仁。
他的父亲长孙稚,是魏朝的太师,录尚书、上党王。
绍远性情宽厚,气量大,能容人,看上去庄重矜持,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
他很喜欢读古代典籍,聪慧过人。
当时长孙稚在寿春做牧守,绍远年幼,刚十三岁。
安徽老牌高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全wo
安徽老牌高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全wo安徽老牌高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全word版)程道流的一方蓝天安徽老牌高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
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
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即使是草创流派,也是要从前人那里传承的,这属于艺术延伸链条的前后衔接环节。
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只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由于流派在京剧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关流派传承的研究、探讨乃至争议从未停息。
实践证明,流派传承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性。
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必须得到客观的认可,包括观众的普遍欢迎和后学的争相追随,传承才能得以实现。
否则,不论你多么新颖、独特,也无传承可言,这也证明了凡被传承的流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均已大为改观,而京剧却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来进行教学,新技术、新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这是由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演唱的咬字、发声、行腔和气口,身段和武打的造型、力度、节奏,内中构成韵味、韵律的精微变化,是任何曲谱和身段图都标不出来的,只能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示范,学生才能稍有领悟。
而流派传艺属于教学的高级阶段,又深藏独家奥妙,就更非如此不可了。
于是在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之外,同时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的感情因素,传者是否心甘情愿地倾囊相授,其效果大不相同。
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入门“归路”如书法的描红、临帖,逐步掌握本派技法,目标先是要“像”,然后从形似达到形神兼备,就是深造有成了。
关于学流派要“像”的问题,前些年多有论者引用齐白石老先生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14年度皖北片联考
安徽省2014年度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B)卷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单位:安徽省太和中学说明:1,开考前禁止启封试卷袋。
2,本卷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各题请按要求作答。
3,考试结束时请交答题卡,将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共9分)①作为一种有着深厚意蕴的艺术形式,任何一个地方的戏剧都与当地民众潜意识中的审美习惯与伦理诉求有着隐秘关联。
今天,坐在封闭的现代剧场中的中国观众,也许对其潜意识中从传统而来的审美趣味并不了然,但对舞台上那些让他非常舒服的表现,却有着敏锐的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中国风格”的内在原因。
②这一问题在当前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变得更加迫切。
越来越密切的文化交流,必然使得中国话剧人对于西方戏剧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于中国话剧的民族化方向也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越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民族化的方向,也就越显得可贵。
③正因为艺术风格根植于深层的美学精神,所以,消化西方戏剧的美学和吸收中国戏曲的精神是并行不悖的探索。
寻找传统戏曲美学精神进入当代戏剧的路径,自然也是探索话剧中国风格的路径。
显而易见,这种探索不仅仅是在剧本创作上,更多的是探索用什么样的舞台呈现方式,用什么样的表演方式,表现当代中国人的形象和故事。
④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还大量存在着对于戏曲表达方式以及传统美学的概念化图解。
面对厚重的历史传统,创作时一句“以现代人的观点重新阐释”显得太过轻飘,在舞台实践中将戏曲的一些表演方式简单直接移植,也显得过于草率。
实际上,当代话剧要在舞台上实现戏曲的美学精神,需要的是细腻的转化而不是概念的挪用和形式的拼贴。
⑤“细腻”包含细致和精确两层意思,需要长久的实践,需要一点一点地拓宽思路。
在近些年的话剧舞台上,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严肃有益的实践。
比如导演林兆华在《老舍五则》中,让演员们以一种静止的姿态存在于“空”的舞台上,这种静止不是纯粹的静止,而是如同中国水墨画,静中蕴藏着动,以动来凸显静。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道德冷漠作为善的缺乏,是一种“平庸的恶”,其中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只是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因而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而不思考现有行为或体制本身是否合理。
为什么会出现道德冷漠这种平庸的恶?这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失去反对暴行的自觉意识。
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有三个条件。
第一,暴力通过享有合法权力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本身被赋予权威;第二,通过规章的约束和对角色内容的精确阐述,行动被程式化;第三,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暴力受害者被剥夺了人性,被当作“非人类”。
只要具备了其中一个条件,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就会受损。
进一步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原因。
首先是对组织纪律的遵从。
在组织中,消除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利益、无条件地忠诚于组织是个体的一种最高德性,其他道德要求则被取消。
更确切来说,要求服从上级的指令而排除所有其他的对行动的刺激,要求献身组织福利,这些要求由上级命令来使之明确,高于其他一切奉献和承诺。
无私地遵从这种德性乃是公仆的荣誉。
通过荣誉,纪律取代了道德责任,组织规则成为正当性的源泉和保证。
符合组织规则的事情是正当的,反之,就是不正当的。
其中,个人良知是没有位置的。
即使偶尔良心不安,我也可以通过上级对我的行为负全部责任来得到缓解。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上级要求我这么做,我只是一个执行上级指示的忠诚的实践者,至于我所做的事情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无须我作出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医生的见死不救、漠视生命就与某些医院的规章制度有关。
如果医生所要对之负责的不是病人,而是医院的效益,那么,如果某个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幸身亡的话,他可以找借口说“这是医院规定,我也没办法”,从而为自己间接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来开脱罪责。
解析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含解析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测试范围:高考考试大纲规定内容。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
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
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
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
今天步入“微时代”,信息庞杂纷纭,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追捧,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达志向的诉求,也失去了书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
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
诗歌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
肩负启蒙与救亡的使命,从“五四”伊始,诗人们执着于民族精魂的发掘。
基于现代经验之上的民族精神,映射出个体担当历史的主体性行为。
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曰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
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
中华民族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归结为对天地法象的观熙,犯在这种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将文化的诗意抒发称为诗。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经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取向。
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类似于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沟通天地人神的圣树“建木”,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
诗性没有国界,这是诗职独具的质素,也是它在世界文化中发挥先驱者使命的缘由。
近些年的文化交流现实表明,,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三、汽化和液化 答案:(1)气 (2)表面积 (3)空气流动 (4)快 (5)吸收 (6)致冷 (7)表面 (8)汽化 (9)沸点 (10)吸热 (11)吸收 (12)液 (13)压缩体积 1.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定义现象举例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湿衣服变干,锅里的水长时间沸腾会熬干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早晨小草上的露珠、雾【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火山喷出的岩浆变成坚硬的岩石 B.夏天洗过的衣服变干 C.春天河面上的冰块化了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水果,过一会儿会“出汗” 解析: AB衣服中的水消失了液态变气态汽化C冰块消融固态变液态熔化D水果表皮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液化答案:D 2.蒸发 (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如洒在地上的水会变干。
(2)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我们平时晾晒衣服时总是将衣服放在阳光下,目的就是用提高温度的方法加快蒸发。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晾晒粮食时总是将粮食摊开,目的就是增加蒸发面积来加快蒸发。
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快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晾晒衣服、粮食时如果有风,会干得更快,就是因为加快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1)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而要减慢蒸发,应该采取相反的措施。
(2)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周围空气的湿度有关。
湿度越大,蒸发越慢。
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的汗液难以蒸发所致。
(3)蒸发吸热: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自身和它的依附物上吸收热量,因此蒸发具有降温制冷作用。
如图所示,从游泳池刚刚上岸后感觉冷,就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