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争论和共识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总论

西方经济学总论

西方经济学总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我们购买日常用品的决策,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些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多少产品等。

宏观经济学则着眼于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研究诸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

先来说说微观经济学。

在微观经济的世界里,需求和供给是两个核心的概念。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而供给则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价格就是在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机制,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资源的有效配置。

消费者行为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部分。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来做出选择,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而企业作为生产者,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的控制以及市场的需求等因素。

在微观经济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市场结构。

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效率是不同的。

完全竞争市场是最理想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中,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是很少见的,更多的是存在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接下来再看看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

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指标。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和利率;⑤掌握AD-AS模型,了解价格水平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经济运行;⑥了解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和原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其的影响;⑦了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国际收支、汇率、贸易政策等;⑧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原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政策。

2.能力目标①能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②能够熟练运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③能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④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分析和解决经济增长问题。

二)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学生应认真研究教材和参考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学生应熟练掌握IS-LM模型和AD-AS模型,能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4.学生应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能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5.学生应掌握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原因,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政策,能够分析和解决经济增长问题;6.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3.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以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4.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5.AD-AS模型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经济效应、推导、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6.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经济周期理论;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XXX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8.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以及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宏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方面。

西方经济学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支,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在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在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而不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理论通过对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为国家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学也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以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西方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经济学等。

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为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提供了支持。

宏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它们在理论上相互借鉴、互相影响,共同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西方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拓展和完善。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则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然而,宏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制度环境的不同,宏观经济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例如,由于西方经济学主要发展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理论更加关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可能更加重要。

总之,宏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宏观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的指导下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发展,而西方经济学也受到宏观经济学的启发和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促进了经济学的深化和发展,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导论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
特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分立
凯恩斯《通论》及其意义: 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学 国家干预
2
3
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次综合 萨缪尔森,托宾,索罗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理论的批评 现代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西方国家的实践:里根与撒切尔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崛起
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复杂性科学思路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当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
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特点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基础
出发点
假设
结论
一、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二)基本假设: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3. 均衡假设 均衡来自物理学——一个物体多方受力,反向受力相等时会处于静止不动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经济事物在影响它的各种外力处于平衡时而出现的状态:静止不变,各种相关经济变量也不再变化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均衡实现的内在机制——涉事各方的利益在他人行为不变时已经最大,因此不愿意单方面改变行为 均衡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析问题的落脚点
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 数学表达非常规范和精确, 数学表达非常简练 其借助数学技术进行逻辑推演,易于避免出现逻辑上或技术上的错误。 理论或模型的数学化可以充分地利用经济变量的数值特征,利用统计学技术进行经验实证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 常见的数学建模方式 寻求均衡解 寻求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值 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一、名词解释1.货币数量理论(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答:(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 MV =)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 kY kP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b e p M f r r r w y u P=,,,,,式中,M P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答: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是由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首先提出的。

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考察微观经济中的基本单位——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的,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

卢卡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为:()ˆy y P P λ*=+-式中,参数>0γ,ˆP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

它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卢卡斯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主要原因是其前提假设中的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当市场中的价格水平ˆP P=时,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水平;当现实价格水平超过预期的价格水平时(即ˆ>P P ),产出就会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在长期,则总供给曲线为y y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做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i0
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到i1。
• 时但,是如国由果内于利生利率产率不总上上值升升应,,该减仍上少然升了是到私iY0 2,
人消费和投资,使得国内生产
O
总值只能增加到Y1。
E0
E1
IS1
IS0
Y0 Y1 Y2
Y
❖12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当局,统筹 • 商业银行是指面向公众进行金融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服务的银行。
•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 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 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 大快于贷款增速。
•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 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 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 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 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 现象。
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的效果。此时同时实施扩张性的
货 移 量 i1,的币,这增达政样加到策在使L,M一市1L的M定场0曲位程利线置度率也。上从会货消i2发币除下生供了降政右到给
府支出增加对利息率的影响,保 证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能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使国民收入
反应,而使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按某一倍数增长。
• 由 H =CU+RE,
有:
CU cu M 1 cu
RE re M 1 cu
M 1 cu H cu re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框架结构图12.2知识要点精讲一、第六版教材和第五版教材的差异1.对原教材第五版的第十二章中的内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

具体有:增加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内容;补充说明了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和区别;增加了“关于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一节;补充了国际、国内关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更新的内容。

2.将原教材第五版第十三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将原来的“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整合到后面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章当中。

3.将原教材第五版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这两章内容合并、整合成“宏观经济政策”一章,并放到“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失业与通货膨胀”两章后面。

“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章保留了原来这两章的主要内容,增加了泰勒规则的介绍,还增加了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和关于“供给方面的政策”的相关内容。

4.对原教材第五版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增加了牺牲率和痛苦指数的概念,还增加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等内容。

5.将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调整为现在的第十九章“经济增长”,使主题更加明确。

6.将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调整为现在的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使相关内容更加紧凑。

7.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1.二者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概念核算GDP 的方法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名义GDP 和实际GDP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失业的衡量物价水平的衡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一、宏观经济学源于何时“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一文(伦敦,1933)中提出的;作为与“微观经济学”相对称的术语在教科书中被首先使用,则是在美国肯尼斯·博尔丁的《经济分析》一书中(纽约,1948)。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以1936年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界是没有争议的,但对宏观经济学到底源于何时却有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看法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研究了宏观经济问题,因为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并认为流通领域是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

第二种看法认为,宏观经济学最早产生于重农学派,理由是法国重农经济学家魁奈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把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从流通领域中转移到了生产领域中。

第三种看法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是宏观经济学的最早研究者,因为他们不仅从普遍的物质生产领域考察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增加,而且还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考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

这三种观点中,厉以宁教授(1986)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恰当的。

尽管重商主义学说作为最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确实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但由于其研究对象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内,停留在对交换对象的观察上,因而它建立的不是一种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的理论体系,并没有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也就谈不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认为,第二种和第三种看法都是有道理的。

这是因为,如果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法国重农主义者在宏观经济学说史中的贡献不可忽视;如果从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财富增长的角度来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成就同样不可抹杀。

因此,可以认为法国重农主义者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先驱,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是互相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4.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 人的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向政府交纳的税金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四部门经济
只有【消费者】和【企业】
原理:总支出=总收入
推导
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 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 C+I=C+S =》 I=S
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支出变动的比率。 k=-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变动的比率 k=β÷(1-β)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 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1
对外贸易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论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四部门经济
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1.潜在国民收入 2.GDP缺口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阅读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高鸿业 第七版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是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核算 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失业的衡量 七、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3、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4、消费倾向定义①指一定消费者群体(如儿童、妇女、青年、中年、老年人)在不同时期对商品需求的变动趋向。

它取决于购买力水平、商品供应品种和社会风尚等。

②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5、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6、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7、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为:A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9、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市场价格很高。
解释
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 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任一商品,随着需求增加,MU递减。 为了保证MU/P恒等于λ,
商品价格要同比例于MU递减。
钻石很稀少,其边际效用比较高,远远大 于水。所以其价格也应该远高于水。
五、宏观经济学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整体经济是所有市场 上的所有决策者活动的总和,包括社会经济 如何增长、稳定和发展的问题
经济学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Robbins):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 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 的关系来研究。
经济学定义
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Samuelson)
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来 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 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 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它分 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 的利益。
宏观经济学明显缺乏共识。这种情况,应该被 视为好事而不是坏事。
回顾过去,宏观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往往被过 分夸大。
教材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宏观经济学(中级)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1. 一国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地利用?
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和资本 代表参数:失业率、利率
2.社会生产能力是否在增长?
经济是否在发展? 代表参数:GDP的增长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3. 一国的货币购买力是否稳定?
货币的信用是否在变化, 代表参数: 通货膨胀率
4. 国际贸易,外汇是否平衡
总量分析,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 象。

西方经济学-图形总结宏观ppt课件.ppt

西方经济学-图形总结宏观ppt课件.ppt

那么一个一直有效,一定要十分熟悉的公 式就是均衡产出Y=AE=C+I+G。
这个阶段假设不考虑利率、价格问题,因
此是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但是这 个模型却是一切模型的基础。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Y ab T 0 I G 1b(1t)
KG=△Y/ △G =dY/dG=1/[1-b(1-t)]
1
KG
1b(1t)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
图12-12 政府支出乘数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一章主要是具体的操作,即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都是用什么样的现实方法实现的。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国家 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 和支出项目,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国民收入的决 定问题。
因为只有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国家才富有, 才能够促进劳动者就业。
本章主要是从统计的口径来说明某一时期 内国民收入有多少。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观)课程编码:开课单位:地理与旅游学院开设学期:2013-2014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数:共72学时,讲授72学时周学时数: 4适用专业:旅游管理编写时间:2013年12月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参考教材: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宏观部分)》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历以宁:《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多恩布什[美]:《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萨缪尔森[美]:《经济学》1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年。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黑体小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及其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几个核心问题,把握住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模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善于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和模型去理解、分析和解释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宏观经济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后续课程《消费经济学》、《旅游经济学》。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按章节来写)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课时,讲授)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二、GNP与GDP第二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支出法的含义二、收入法的含义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四、个人收入PI五、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第五节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名义GDP的概念二、实际GDP的概念三、GNP折算指数=名义GNP/实际GNP第六节结束语一、比较SNA与MPS体系二、SNA核算体系的局限性三、SNA核算体系的合理性1.基本要求本章通过研究宏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是如何核算的,使学生掌握:(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核心指标;(2)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3)对于经济学院的学生来说,还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宏观经济学的几点共识

宏观经济学的几点共识

宏观经济学的⼏点共识第22章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共识22.1 教学参考与学习指导当代西⽅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发⽣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两⼤派别之间。

⼆者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对总供给曲线的不同解释,除此之外,⼆者之间也达成了⼀些共识。

本章重点介绍⼆者之间的争论和共识。

.·164·西⽅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22.1.1 知识结构图(如图22.1所⽰)理论渊源:货币主义的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宏观经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背景与特征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逻辑体系的争论新凯恩斯主义的AD模型-AS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宏观经济学的共识与⽅法进宏观经济学中的博弈分析图22.1 知识结构图22.1.2 内容指导22.1.2.1 学习⽬的与要求本章讲述了当今西⽅主要的经济学流派在宏观经济基本问题上的争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读者对西⽅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动态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了解西⽅经济学家们的分歧和争议之处,更好的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含义和现实意义,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研究打下认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了解不同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渊源、主要观点和政策含义,重点把握不同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在学习⽅法上,建议通过⽐较学习的⽅法,充分认识经济学家们的分歧之处,并且理解之所以产⽣分歧的原因。

22.1.2.2 内容要点与难点本部分重点介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框架,并通过⽐较,简要总结宏观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基本共识和⽅法进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货币主义。

货第22章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共识·165·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的经济学流派,其代表⼈物为美国经济学家⽶尔顿·弗⾥德曼。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

W D2 W1 W2
D1
S
N2
N3 N1
N
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宏观经济学
2.理性预期与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于政府政 策失效性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比货币主义更进一步认定,菲利 普斯曲线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内都是一条垂 直线,从根本上否定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 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
3.理性预期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理性预期分析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所使用的工具 也是AS——AD模型,但其总供给线则是附加 N2S(Pe=2.0) 了预期变量的总供给线。
M——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持的货币数量;P——一般物价水平; 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持久的实际货币量,即一个人在较长期中的年 平均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或来自财产中的收入占 总收入的比例;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即货币名义利息率; rb——预期的定值债券名义收益率;re——预期的股票名义收益率; 1 dp——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即预期的实物资产名义收益率;u—— p dt 影响货币需求的其它变量。
里根政府的“经济复兴计划”
1.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 2.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3.精简和放宽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
宏观经济学
四、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比较及其他 西方经济学家对供给学派的评价
1.在宏观理论基础方面的异同 2.在国家干预经济问题上的异同
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根据和干预的内容方面的分歧 国家干预经济程度方面的分歧 在干预经济手段上的分歧 在运用税收政策原则和作用方面的分歧
(1)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的情况下,M的变动是影响收入 (py)的决定性因素,因而货币最重要。 (2)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产量,也可以使物价 上升。 (3)在长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只能影响价格二不能影响 实际产量和就业量。 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货币量增长不快 于产量的增长,那就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301c284b-6ebf-11ec-89ae-7cb59b590d7d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宏观部分)主编:高鸿业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第1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第1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第1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1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第二3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在微观上是合理有效的,而在宏观上是不合理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体经济的单一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核心理论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价格机制的运行进行,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国民收入进行-0-j、 c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收入(产出)的决定被执行。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第八讲宏观经济学(三)

《西方经济学》第八讲宏观经济学(三)

所要考察的货币市场均衡的涵义:
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的均衡
二、影响货币市场均衡的因素
已知:货币需求是 又知:货币市场均衡
L = kY - hr (1) M = L
(2)
将(1)代入(2): M=L=kY-hr
( 3)
影响货币市场均衡
的两个因素或变量
国民收入(Y)
利息率(r)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 公式:
M = L = kY - hr
图示:
货币市 场的均 衡:
r
ra
LM
A (Ya , ra )
(La=Ma )
LM曲线
O Ya Y
货币市场的均衡调节 第 一 种 情 况 : 供 不 应 求
r rc ra
A
LM
C B
O
Ya
Yb
Y
货币市场均衡调节(1)
第 二 种 情 况 : 供 过 于 求
r
ra rc
B A LM
从储蓄(S)来看
1、储蓄是利息率(r)的函数
2、储蓄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
三、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公式: 图示: r
产品市场 的均衡: IS曲线Biblioteka Y = E - b'r
IS A (Ya,ra) (Ia = Sa)
ra
o
Ya
Y
收入和利息率对产品市场的影响和调节 第 一 种 情 况 : 供 大 于 求
r ra rc
r
A

E
B
LM
re
C

D

Ye

IS
O Y
I S-LM模型:总均衡的决定
二、宏观经济的失衡及其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益率, 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 ω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 例;Y为名义收入;u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特别地,如果令λ =1/p,则上式化为:
M/ P =f(rb,re, rp, ω,y,u) 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四因素: 总财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
比例,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其它因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一、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基本假设
五、新凯恩斯主义 七、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AD-AS模型
六、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 知识结构图
理论渊源:货币主义的理论 宏 观 经 济 学 的 争 论 与 共 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逻辑 体系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 - 模型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背景与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逻辑 体系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AD 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共识与方法 进展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宏观经济学中的博弈分析
2.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而言。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技术水
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 长期中,社会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地在短期中使实际失业率大于或小于
自然率,但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
理性预期学派是货币主义的追随者,基本观点: 用附加预期变量补充传统总供给曲线。 用理性预期解释价格与产量水平的均衡。
理性预期学派3个主要理论
理性预期假说。 自然率假说。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政府债券与税收等价的命题。
新古典学者巴罗在理性预期基础上复兴了李嘉图等价定理。 认为如果人人都认识到政府借债只是推迟纳税,为了应付将来的
M不再是流通中货币量,而是对于货币的需求量 P为价格总水平或价格指数; Y: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y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k:为持有货币量比例。是货币需求总量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交易方程和剑桥方程实质是相同公式,说明的内容也相同: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 物价水平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3)凯恩斯灵活偏好论 略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对实际变量的影响只
有在短期才有可能;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国家政策反 倒可能破坏私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因此,反对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也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3.货币主义形成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附加预期总供给方程的变化
y=yf + λ(p- pe )
可以代表古典的、凯恩斯的、常规的总供给曲线,差别在于参数λ。
当λ=0时,总供给方程化为y=yf,为古典的总供给方程; 当λ=∞时,总供给方程化为p=pe 。
pe已知的情况下,即为凯恩斯的总供给方程;
对λ取有限正数的情况,方程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方程。 根据这一方程,总产出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相关。 一般认为, 当研究产出与价格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比较方便; 当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菲利普斯曲线比较方便。
(2)反对卙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3)力主单一政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单 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4个基本假设
个体利益最大化: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最基本假设
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出清:无论劳动市场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 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自然率假说。 理性预期 :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长期中平 均说来最准确、又与所用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
P为价格总水平或价格指数;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y为一国的实
际国民收入;V为货币流通速度,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除以货币总量。 V和y为常量,价格P就随着货币数量M正比例地变化。
此交易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和流通手段的作用。
(2)剑桥方程
1917年,剑桥学派,庇古提出剑桥方程。
M=kY=kPy
一、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有:
π- πe=-ε(u-u*)
p- p-1=π,用pe- p-1代替πe ,这里p为当期价格水平, p-1为前一期 价格水平, pe为预期价格水平。则上式变为: p- pe =- ε(u-u*) 根据奥肯定律,有:(y- yf )/ yf= - α (u- u*) p- pe =(ε/α)(y-yf )/ yf 记λ =(α/ε)yf =α/(ε yf ) 即为总供给方程 y=yf + λ(p- pe )
(4)新货币数量论
货币主义代表弗里德曼在吸收和修正凯恩斯灵活偏好论基础上,推演
出新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函数为:
M=f(P,rb,re, dp/ (Pdt), ω,Y,u) M: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 rb为市
场债券利息率 ,re为预期股票收益率; dp/ (Pdt)为预期物质资产的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安德森、罗宾斯和帕金等。 货币主义理论特征: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2)全面恢复新古典经1年,美国 欧文.费雪提出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2)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和实际收入。 (3)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及其他用货币表
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政策会破坏其稳定性。 货币主义政策主张: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