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微生物20141020
四类微生物的等级划分依据
四类微生物的等级划分依据
微生物按照其分类等级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划分。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分类依据,将微生物划分为四个等级:
1. 域(Domain):域是生物分类的最高等级,将生物分为三个主要的域:真核域(Eukarya)、细菌域(Bacteria)和古细菌域(Archaea)。
这一分类依据基于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基因组特征。
2. 界(Kingdom):界是在域之下的次级分类,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大类群。
在真核域中,常见的界包括动物界(Animali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原生生物界(Protista)等。
在细菌域和古细菌域中,界的划分相对较少。
3. 门(Phylum):门是在界之下的更具体的分类级别,用于划分生物的主要分支。
每个界下可以有多个门。
例如,在动物界中,门的划分包括脊索动物门(Chordat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软体动物门(Mollusca)等。
4. 种(Species):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用于描述具有相似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信息的个体。
种是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分类级别,每个种通常由两个名称组成,包括属名和种加词。
例如,人类的
学名为Homo sapiens,其中Homo是属名,sapiens 是种加词。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常见的分类依据,实际上微生物的分类体系非常复杂,还涉及到更多的分类级别和分类方法。
此外,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微生物分类体系也可能会随之更新和改变。
高级微生物课件
引言概述: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级微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基本性质、分类与结构、生物学特性、环境与宿主关系以及微生物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的基本性质1.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a.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b.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2.微生物的常见特性a.微生物的尺寸和形态特征b.微生物的代谢方式c.微生物的生长需求: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d.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二、微生物的分类与结构1.细菌的分类与结构a.细菌的分类:革兰氏染色法、形态、氧需求等b.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2.病毒的分类与结构a.病毒的分类:RNA病毒、DNA病毒等b.病毒的结构:外壳、基因组、包膜等3.真菌的分类与结构a.真菌的分类:子囊菌、担子菌等b.真菌的结构:菌丝体、孢子等4.寄生虫的分类与结构a.寄生虫的分类:原虫、线虫等b.寄生虫的结构:体表、内脏等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1.微生物的营养类型a.自养微生物的营养特点b.类光营养微生物的营养特点c.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营养特点2.微生物的代谢特性a.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化学能量等b.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方式:有机碳、无机碳等c.微生物的氮源利用方式:有机氮、无机氮等3.微生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a.微生物的温度适应性:嗜热菌、嗜冷菌等b.微生物的酸碱适应性:酸性菌、碱性菌等c.微生物对抗生素和毒素的耐受性四、微生物的环境与宿主关系1.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a.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b.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c.微生物在大气中的作用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a.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微生物与致病微生物b.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等五、微生物的应用1.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a.青霉素的生产和应用b.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2.微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a.病毒载体的应用b.微生物发酵制备药物3.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a.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应用b.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应用总结:微生物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物群体,其小巧而丰富的形态和功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级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高级微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学中所说的“微生物”通常包括哪些生物?A. 细菌、病毒、真菌B.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C. 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D. 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藻类答案:C2.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自养生物?A. 乳酸菌B. 酵母菌C. 光合细菌D. 霉菌答案:C3. 哪种微生物是厌氧性的?A. 乳酸菌B. 醋酸杆菌C. 光合细菌D. 酵母菌答案:A4. 哪种微生物是需氧性的?A. 乳酸菌B. 醋酸杆菌C. 光合细菌D. 酵母菌5. 微生物的细胞壁主要由哪种物质组成?A. 蛋白质B. 脂质C. 多糖D. 核酸答案:C6. 哪种微生物是病毒?A. 噬菌体B. 酵母菌C. 霉菌D. 乳酸菌答案:A7. 哪种微生物是原核生物?A. 酵母菌B. 霉菌C. 乳酸菌D. 光合细菌答案:C8. 哪种微生物是真核生物?A. 噬菌体B. 乳酸菌C. 酵母菌D. 光合细菌答案:C9. 哪种微生物是异养生物?B. 光合细菌C. 醋酸杆菌D. 霉菌答案:D10. 哪种微生物是好氧性厌氧性微生物?A. 乳酸菌B. 醋酸杆菌C. 光合细菌D. 酵母菌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中,______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多糖2.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DNA,RNA3. 微生物的分类中,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答案:种4.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自养型和______。
答案:异养型5.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分裂、出芽和______。
答案:孢子形成6. 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中,______是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环境。
答案:水7. 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中,______是其分解有机物质的主要方式。
答案:发酵8. 微生物的致病性中,______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
答案:毒素9. 微生物的耐药性中,______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一株牦牛源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组和胞外蛋白组研究
一株牦牛源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组和胞外蛋白组研究乳酸菌分泌的细菌素因其安全、无毒且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能被机体降解,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物。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但还未见到对牦牛胃肠道产细菌素乳酸菌分离鉴定的相关报道。
本实验的目的是对牦牛肠道产细菌素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从分子水平上诠释其益生特性,为进一步开发牦牛专用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取得如下成果:1一株牦牛源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用含有0.5%碳酸钙MRS固体培养基从19份牦牛粪便样本中分离出91株乳酸菌,采用牛津杯法筛选产细菌素乳酸菌,并利用16S rRNA鉴定。
结果表明: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等干扰因素后,从分离纯化到的91株乳酸菌中筛选到9株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葡球菌ATCC25923仍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并且对蛋白酶敏感,初步认定为产细菌素乳酸菌;经16S rRNA鉴定为4株海氏肠球菌、3株屎肠球菌、1株蒙氏肠球菌、1株植物乳杆菌。
鉴于植物乳杆菌抑菌效果最好并且是《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食品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允许使用的菌种,所以选其为研究对象,命名为植物乳杆菌SWUN5815。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菌株对临床分离的牦牛腹泻病原菌具有很强的广谱抑菌活性;此菌株在pH=2时存活率为58.2%,pH=3时存活率为86.9%,胆盐浓度0.3%时存活率为66.8%,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对Caco-2细胞粘附率为42%;对常用的抗生素敏感,不具耐药性。
因此,该菌株是一株有潜力的候选益生菌株。
2植物乳杆菌SWUN5815株对小鼠增重和肠黏膜免疫的作用40只18 g左右的雌性昆明小鼠分成4组,每组10只。
1-3组为实验组,每日分别灌服5×106 CFU、5×107 CFU、5×108 CFU的植物乳杆菌SWUN5815,连续灌胃21 d;4组为对照组,灌服相同体积的MRS肉汤作对照。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如何分类你知道吗?你对细菌的分类了解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细菌的分类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一)细菌与原核生物界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支原体归属于原核生物界其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二)真菌与真菌界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真菌界(三)病毒与病毒界病毒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归属于病毒界病毒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二、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一)细菌的分类单位细菌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属;相近的属归为科,依次类推。
标准菌株: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二)细菌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属名 (名词大写) + 种名 (形容词小写)(印刷用斜体)例: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中文名: 种名 + 属名例: 结核分枝杆菌(三)细菌的分类系统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分类系统。
也有采用CDC(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分类系统。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一)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1.传统分类法原则:生物的基本性质主次原则。
按细胞形态、革兰染色性、鞭毛及代谢特点作为较高一级分类依据。
科、属、种的分类主要依靠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
2.数值分类法原则:细菌的基本性质同等重要原则采用标准化、成品化和配套生化反应试剂条,检测细菌的数十个生理生化特性。
阴阳性结果—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比较、测定相似度—区分细菌的种群—确定细菌亲缘关系(二)遗传学分类法以细菌的核酸、蛋白质等在组成上的同源程度分类。
目前较为稳定的遗传学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1.DNA G+C mol测定,简称G-C比。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代码:095]-历年真题+特训密卷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代码:095]-历年真题+特训密卷卫生高级职称微生物检验技术-历年真题1[A3型题]一个27岁妇女手臂上有一个浅蓝色溃疡,查体发现伤口周围有许多小水泡,感染部位的软组织出现脓肿、水肿,并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问及近期活动时,患者说刚从墨西哥和美国中部旅游回来,她买了许多纪念品,包括一些皮革制品和一件羊皮夹克衫。
患者最有可能感染了哪种病原体:A.产气荚膜梭菌B.布鲁菌C.炭疽芽胞杆菌D.鼠疫耶氏菌E.单纯疱疹病毒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1)炭疽芽胞杆菌由颜面、四肢等皮肤小伤口侵入,经1天左右局部出现小痂,继而周围形成水疱、脓疮,最后形成坏死、溃疡并形成特征性的黑色焦痂,故名炭疽。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气性坏疽为大面积创伤感染,患者应出现剧烈疼痛,感染部位有水肿、气肿,大块组织坏死,并有恶臭。
(2)炭疽芽胞杆菌主要为草食动物炭疽病的病原菌,人因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皮毛而引起皮肤炭疽。
(3)皮肤炭疽取水疱、脓疱内容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发现有荚膜的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或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镜检,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A3型题]一个27岁妇女手臂上有一个浅蓝色溃疡,查体发现伤口周围有许多小水泡,感染部位的软组织出现脓肿、水肿,并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问及近期活动时,患者说刚从墨西哥和美国中部旅游回来,她买了许多纪念品,包括一些皮革制品和一件羊皮夹克衫。
患者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A.接触动物皮毛B.消化道C.吸入含病菌的尘埃D.皮肤接触E.鼠蚤叮咬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1)炭疽芽胞杆菌由颜面、四肢等皮肤小伤口侵入,经1天左右局部出现小痂,继而周围形成水疱、脓疮,最后形成坏死、溃疡并形成特征性的黑色焦痂,故名炭疽。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气性坏疽为大面积创伤感染,患者应出现剧烈疼痛,感染部位有水肿、气肿,大块组织坏死,并有恶臭。
(2)炭疽芽胞杆菌主要为草食动物炭疽病的病原菌,人因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皮毛而引起皮肤炭疽。
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表
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表
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表是一种用于对微生物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的工具。
它是基于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信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归类的体系。
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表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研究人员对已知微生物资源进行统一的命名和归类,同时为新发现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一个标准的分类依据。
通过采用统一的编码系统,可以减少微生物资源的命名混乱和重复,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表通常由多个级别的分类单元组成,从大到小分别为域、门、纲、目、科、属、种等。
每个级别都有固定的编码符号,并根据其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进行命名。
例如,域分为三个大类:细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门下面可以再细分为多个纲;纲下面可以再细分为多个目,以此类推。
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表的编制由国际微生物资源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Resources)等国际组织和专家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评审和投票等形式达成共识。
编码表定期更新,以适应新发现微生物种类的不断增加。
除了在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表还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资源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命名,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性和功能,为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表是对微生物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的一种工具,它能够统一命名和归类微生物资源,并为研究和应用提供标准的分类依据。
该编码表的制定和更新需要国际组织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以促进微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高级医学微生物学 第1章
第1章微生物基因组学微生物基因组学(Genomics)是利用全基因组DNA序列研究微生物基因及其功能的学科。
近年来,由于DNA测序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用1~2年时间就可完成一种微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自1995年美国首次将第一个原核细菌—流感嗜血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公布以来,目前至少已有32种病原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已告完成,另有超过20多种病原菌的全基因组测序正在进行,数以万计的病原菌基因将被鉴定出来。
细菌是一大群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基因组比真核生物的基因组要小得多,仅为人类基因组(31.647亿碱基对)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而且没有内含子结构,是试验基因测序及分析方法的理想系统。
多年来,科学家对细菌的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研究所获得的大量知识,使细菌成为研究和分析基因组序列与相关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理想模式。
细菌基因组研究的关键方法与策略,对完成多细胞真核生物,如美丽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果蝇、小鼠、基准野草(Arabidopsis thalians)乃至人类全基因组的草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节微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和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基因组是单一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大多数细菌基因组的大小介于0.6~4.7Mb,最大的大肠埃希菌含有4.64Mb。
最近研究发现,霍乱弧菌的基因组由两个环状染色体组成,大小分别为2.96Mb与1.07Mb。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基因组的大小与其代谢及形态学的复杂程度成比例。
支原体、疏螺旋体、密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的基因组大小均小于1.5Mb,如生殖器支原体染色体为0.58Mb。
它们有些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另一些则要求苛刻的培养条件才能生长。
在同种或同属的细菌中,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的差别不大。
细菌基因组的排列特征是:一些基因可在染色体上单独存在,转录为一种mRNA,翻译为一种蛋白质;而大多数情况下,编码相关功能的一小串基因位于一个操纵子上,自一个启动子开始,转录成多基因的mRNA分子,翻译成多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
课程教学大纲-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院长:)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修读对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五)总学时与学分:45学时。
其中理论45学时。
2.5学分。
(六)相关课程:先修课程:医学免疫学;后续课程:发酵工程(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本课程主要学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生长繁殖及控制,病毒的分离、鉴定、特性、感染及控制、微生物的基因组、遗传规律与特性、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微生物的生态、进化、系统发育、分类鉴定及物种多样性,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及微生物生物技术与产品。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学习微生物学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主要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第二版2.《医学微生物学》戚中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二版3.《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杨汝德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2.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与疾病间的关系;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未来。
3.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贡献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5.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与难点:掌握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微生物的发展历史。
熟悉微生物学的目的。
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思考题或练习题: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二)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主要讲授内容:1.无菌技术2.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3.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法4.单细胞(抱子)分离5.选择培养6.微生物的保藏技术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
高级微生物 重点知识归纳
高级微生物重点知识归纳
1.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的分类是根据其形态、生理、生态和遗传特征进行的,常用的分类系统包括五界系统和三域系统。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国际命名法规,包括属名、种名和亚种名。
2.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等。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质中含有核糖体、质粒、内质网等细胞器。
3.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代谢是指微生物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氧气等。
4. 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包括基因、基因组、转录、翻译等。
微生物的基因可以通过突变、重组、转座等方式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可以影响微生物的性状和适应性。
5. 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微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微生物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也可以在生物体内寄生。
6. 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食品、药品、生物燃料等,也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以上是高级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洋放线菌BM_2菌株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_马桂珍
海洋放线菌BM_2菌株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
鉴定_马桂珍
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首先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培养。
通过形态学观
察和生物化学特性的分析,确定菌株为海洋放线菌BM_2、接下来,研究
人员从菌株的发酵产物中提取了目标活性物质。
提取后的发酵产物经过一系列的色谱分离步骤,包括正相色谱、反相
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
每一次分离步骤后,研究人员都进行了活性检测,以确定目标物质的分离纯度和活性。
分离纯化的目标物质随后进行了进一步的结构鉴定。
研究人员利用核
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技术,确定了目标物质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通过与已知类似化合物进行比对,他们还确定了目标物质的可能分类和结
构类型。
在结构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对目标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生物活性
测试。
他们使用不同的真菌菌株进行了抗菌活性实验,并对目标物质的最
小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测定。
通过这些实验,他们发现目标物质对一
些真菌菌株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利用海洋放线菌BM_2菌株分离纯化了一类具有
抗真菌活性的活性物质,并进行了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测试。
这项研究结
果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和开发相关抗真菌药物具
有重要意义。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含答案与解析)-交互58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24)(总分100, 做题时间120分钟)X题型1.下列哪些属于细菌变异现象SSS_MULTI_SELA细菌L型的形成B卡介苗菌株的形成C菌体内芽胞的形成D沙门菌在石炭酸培养基上失去鞭毛E光滑型菌落经长期培养变成粗糙型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72答案:A,B,D,E2.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SSS_MULTI_SELA毒素B与吸附有关的表面结构C侵袭性酶D细菌的数量E细菌的侵入门户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A,B,C3.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分解代谢产物有:SSS_MULTI_SELA热原质BH2SC外毒素D吲哚E丙酮酸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B,D,E4.能诱导细菌形成L型的因素有:SSS_MULTI_SELA链霉素B胆汁C宿主免疫因素D青霉素E溶菌酶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B,C,D,E5.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的因素有:SSS_MULTI_SELA条件致病菌从无毒株变为有毒株B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C医源性刺激D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E定位转移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B,C,D,E6.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以分为四个时期SSS_MULTI_SEL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缓冲期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A,B,C,D将一定数的细菌接种适当培养基后,研究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出一条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7.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正确的是SSS_MULTI_SELA拮抗作用B营养作用C合成维生素D免疫作用E抗肿瘤作用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A,B,C,D,E8.细菌侵入血流引起的全身感染有SSS_MULTI_SEL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A,C,D,E9.对于下列哪些细菌感染,目前有有效的预防方法SSS_MULTI_SELA伤寒沙门菌B痢疾志贺菌C白喉棒状杆菌D葡萄球菌E破伤风杆菌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A,B,C,D,E10.菌毛是致病物质之一,没有菌毛的细菌是:SSS_MULTI_SELA脑膜炎球菌B痢疾杆菌C百日咳杆菌D白喉杆菌E炭疽芽孢杆菌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D,E1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是指SSS_MULTI_SELA热原质B毒素C透明质酸酶D色素E抗生素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A,B,C,D,E12.构成细菌致病性毒力的物质是SSS_MULTI_SEL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菌毛E膜磷壁酸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A,B,C,D,E13.无机盐对细菌的作用有SSS_MULTI_SELA细菌代谢中能量的主要来源B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C促进酶的活性或作为某些辅酶组分D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作用密切相关E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B,C,D无机盐的主要功能有:①合成菌体的结构成分;②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转运;③作为酶的组成部分;④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⑤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密切相关。
2024年度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微生物检验技术]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度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微生物检验技术]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核糖体D. 胞质答案:D2. 哪项技术不是用于细菌的分类和鉴定?()A. 革兰染色B. 荚膜染色C. 抗酸染色D. 紫外线照射答案:D3. 哪种培养基是用于细菌生长的通用培养基?()A. 肉汤培养基B. 血琼脂培养基C. 麦康凯培养基D. SS琼脂培养基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细菌繁殖的方式?()A. 二分裂B. 出芽C. 营养繁殖D. 无性繁殖答案:C5. 哪项技术不是用于检测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A. 纸片扩散法B. 稀释法C. 比浊法D. 聚合酶链反应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真菌的分类?()A. 酵母菌B. 霉菌C. 藻类D. 真菌病毒答案:C7. 哪项技术不是用于真菌的检测?()A. 显微镜检查B. 培养法C. 染色法D.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病毒的基本结构?()A. 核壳B. 核酸C. 蛋白质D. 遗传物质答案:D9. 哪种病毒是RNA病毒?()A. 肝炎病毒B. 艾滋病病毒C. 肠道病毒D. 流感病毒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用于病毒检测的方法?()A. 电子显微镜检查B. 免疫荧光法C. 聚合酶链反应D. 红细胞凝集试验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肽聚糖,脂多糖2.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需要加入______来调节pH。
答案:酸碱度调节剂3. 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有性繁殖,无性繁殖4.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DNA,RNA5. 聚合酶链反应(PCR)的三个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变性,退火,延伸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含有较多的肽聚糖。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b)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系统分类单元、种的概念、学名、亚种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生物界级分类学说、五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微生物的进化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
分古细菌和真细菌2个界,下设18门、27纲、73目、186科,包括870余属和4900多个种。
界Ⅰ:古细菌(Archaeota)
部1:热变形菌、硫化叶菌、嗜压菌(Thermoprotei、Sulfolobi、Barophiles,21属36种)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两界系统
三界系统
四界系统
五界系统
六界系统
Carl Woese
02
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的美国科学家
01
二、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rRNA的顺序和进化
rRNA序列测定
分析比较
微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培养微生物 提取并纯化rRNA
三、rRNA和系统发育树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纲要、真菌的分类系统纲要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
经典分类鉴定方法、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章节内容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也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
01
分类学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
病原微生物四级分类
病原微生物四级分类
在病原微生物的四级分类中,域是最高的分类单位,包括两个域:细菌域和古菌域。
细菌域包括细菌和放线菌,古菌域包括古菌。
这两个域的生物特征和生态习性有很大的差异。
在细菌域中,又分为多个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等。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是以厚壁的革兰氏阳性细胞壁为特征的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则以较薄的革兰氏阴性细胞壁为特征的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放线菌则是一类特殊的细菌,其菌丝生长形态和生产菌素的能力成为其鲜明特征。
除了细菌域外,还有真菌界、原生动物界、寄生虫界等。
这些界中,真菌界包括了真菌和酵母菌等真核生物,原生动物界则包括了泡沫虫、锥虫、滴虫等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界则包括了人类疾病中的原虫、蠕虫等寄生生物。
最后,在每一个界中,都有多个门,每个门中包含多个纲,每个纲中又包含多个种。
这种层次化的分类方法,既能够很好地描述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关系,也能够便于分类学研究以及疾病防控中的分类鉴定。
- 1 -。
高级微生物
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快中子等。最常用是紫外线。
化学诱变剂:烷化剂、碱基类似物和吖啶类化合物。最常用的烷化剂 有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甲基磺酸乙酯(EMS) 、甲基亚 硝基脲(NMU)、硫酸二乙酯(DES)、氮芥、乙烯亚胺和环氧乙烷等。
反义RNA载体
突变菌株 突变菌株Nouthern杂交
基因的定点突变
定点突变是对DNA序列的个别核苷酸进行针对性的突变。它可以 是核苷酸的置换、插入或缺失。
依赖于PCR的基因定点突变 方法1:质粒整体PCR
以携带目的基因质粒载体为模板,设计互补的突变引物,使用高保真的 DNA聚合酶,进行长链PCR。产物经DpnI酶切处理后转化大肠杆菌菌株。
递送载体:将mini-Tn10带入受体菌的λ噬菌体。 一般使用λb22(cI857 Oam29 Pam80)噬菌体为递送载体。特点:复制基因 O和P中各有一个琥珀无义突变(am),使得噬菌体在非抑制菌中不能 复制;cI基因为温度敏感突变cI1857,使得噬菌体DNA,在39℃不能发 生整合;mini-Tn10插入此噬菌体;转座酶基因的表达受tac启动子控制。
设计高效的筛选方案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筛选方案。
化学诱变剂诱变的简便方法
在平板涂布初发菌株; 将诱变剂颗粒或沾有诱变剂 溶液的滤纸片放在平板中 央; 适合温度,保温培养一定 时间; 收集抑菌圈周围的菌体; 筛选目的突变株。
采用转座子获得基因突变
Tn10的随机突变
Tn10及mini-Tn10 Tn10为复合性转座子:长 9.3kb;中央区编码四环素 抗性基因;两侧为两个IS10。 转座频率为10-8 IS10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是转座酶识别位点,中间编码转座酶,其中 IS10L中的转座酶无活性。
高级微生物汇总
一、名词解释1.MIC:测定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2.核酸探针:核酸探针是指带有标记物的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它能和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杂交,形成双链,所以可用于待测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序列的检测。
3.原位PCR:原位PCR就是在组织细胞里进行PCR反应,它具有细胞定位能力、高度特异敏感性、既能分辨鉴定带有靶序列的细胞,又能标出靶序列在细胞内的位置。
4.超级病菌:一般人们把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统称为超级细菌。
它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5.噬菌斑:即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透明小圆斑,或称负菌落。
二、简述题:1、简述病毒的培养方法及优缺点?(一)病毒鸡胚培养方法优点:1.组织分化程度低,病毒易于增殖。
2.可选择不同的日龄和接种途径。
3.感染病毒的组织和液体中含有大量病毒。
4.容易采集和处理。
5.来源充足。
6.设备和操作简便易行。
缺点:1.胚内可能污染细菌和病毒。
2.母源抗体。
3.许多病毒在鸡胚中增殖缺乏特异型的感染指针。
(二)病毒细胞培养法优点:1.一般没有隐性感染,没有免疫抵抗力。
2.便于选择易感细胞,实验条件易于控制。
3.成本便宜,经济适用。
4.可以无限的传代。
5.某些传代细胞系能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培养,适合病毒抗原的大量生产。
6.生长旺盛,繁殖快速,对营养条件不苛求。
缺点:1、在传代过程中遭到支原体和病毒的污染。
(三)动物培养方法优点:操作方面易行。
缺点:受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常需要用无菌动物。
2、简述微生物菌种保存的类型、特点及用途?(1)定期移植保藏法;定期重新移植(2)冷冻真空干燥法;加入保护剂冷冻使细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
(3)矿油封藏法;注入灭菌液体石蜡,防止水分蒸发(4)液氮超低温冻结保藏法;-130℃以下新陈代谢趋于停止而长期保藏。
五种极端环境微生物及应用
上海大学2013~2014学年冬季学期课程作业课程名称:环境与生物课程编号: 1100L601任课教师: 丁国际等论文题目:《浅析极端环境微生物及应用》学号:姓名:许梦瑶评语:浅析极端环境微生物及应用从生命起源至今,地球孕育着各种各样的生命。
极端微生物是最适合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总称,也是让人们觉得最不可思议的生物。
科学家们相信,极端微生物是这个星球留给人类独特的生物资源和极其珍贵的科研素材。
极端自然环境指存在某些特有物理和化学条件以及某些特有微生物的自然环境。
在自然界中,有些环境是普通生物不能生存的,如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压、高辐射等。
然而,即便是在这些通常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的极端环境中,仍然有些微生物在顽强的生活着,我们将这些微生物叫做极端环境微生物或简称为极端微生物。
极端微生物包括嗜热、嗜冷、嗜碱、嗜压、嗜金、抗辐射、耐干旱和极端厌氧等多种类型。
下面列举的是一部分笔者通过资料查找到的极端微生物。
李斯特菌是嗜冷菌的一种,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
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
嗜冷微生物是导致低温保藏食品腐败的根源。
李斯特菌种类繁多,大致有十种,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在土壤中它是一种腐生菌,以死亡的和正在腐烂的有机物为食。
它也是某些食物(主要是鲜奶产品)中的一种污染物,能引起严重食物中毒。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能引起人、畜的李氏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由于单增李斯特菌具有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和各种食用性动植物中;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等食物带菌较高的特点,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卫生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y do cells need to respond to signals?
1.
Need to respond to a changing environment
Adaptation or a cellular response is critical for survival Glucose acts as a signal to yeast cells to increase number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and enzymes allowing efficient uptake and use of glucose
3. Cellular Response
Response is inititiated and/or occurs entirely within receiving cell
Three Stage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1. Reception
Three Stages
2aling has remained important in the microbial world.
Myxobacteria, soil-dwelling bacteria, use chemical signals to communicate nutrient availability. When food is scarce, cells secrete a signal to other cells leading them to aggregate and form thick-walled spores.
There are two sexes, a and alpha, each of which secretes a specific signaling molecule, a factor and alpha factor respectively. These factors each bind to receptor proteins on the other mating type.
Fig. 11.2
1 Individual rodshaped cells
2 Aggregation in process
0.5 mm
3 Spore-forming structure (fruiting body)
Fruiting bodies
A plasma membrane is essential for a cell It does isolate the cell from its surroundings A cell cannot survive if it cannot sense changes in the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and respond to them
Introduction
Cell-to-cell communication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Cells must communicate to coordinate their activiti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cells is also important for many unicellular organisms. Biologists have discovered some universal mechanisms of cellular regulation, involving the same small set of cell-signaling mechanisms. Cells may receive a variety of signals: chemical signals,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nd mechanical signals.
The molecular details in both yeast and animal cells are strikingly similar, even though their last common ancestor was over a billion years ago.
Signaling molecules evolved first in ancient prokaryotes and were then adopted for new uses by single-celled eukaryotes and multicellular descendents.
Cell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ells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signals in the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Needed to coordinate cellular activities in a multicellular organism One important reason for cell communication is to promote cell division
The process by which a signal on a cell’s surface is converted into a specific cellular response is a several steps in a signal-transduction pathway.
Section A: An Overview of Cell Signaling 1. Cell signaling evolved early in the history of life
2. Communicating cells may be close together or
far apart 3. The three stages of cell signaling are reception, transduction, and response
Cell communication or cell signaling involves incoming and outgoing signals Signals are agents that influence the properties of cells Signals affect the conformation of a receptor leading to a response in the cell
These communications are deliberately initiated, received, and interpret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hysiological coordination of the cells in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We will consider in particular those events that follow the reception of chemical signals
Three Stage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1. Recept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by cell
2. Transduction of signal from outside of cell to inside of cell—often multi-stepped Note not necessarily transduction of ligand
2b. Transduction
2c. Transduction
2d. Transduction
3. Response
Responses usually involve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some Protein’s Function
1. Reception
Three Stages
一、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 与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概述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 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
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感受胞外信息分子的刺激,经复杂 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来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Signal-Transduction Emphasis
This chapter’s emphasis is on signals that are released from one cell and allowed to freely diffuse to a second (or more) recipient cell(s)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引起的反应
◆酶活性的变化
◆基因表达的变化
◆细胞骨架构型
◆通透性的变化
◆DNA合成活性的变化
◆细胞死亡程序变化等。
细 胞 通 讯 的 作 用
● 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
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死亡是必须的。
CELL COMMUNICATION
1. Cell signaling evolved early in the history of life
One topic of cell “conversation” is sex. The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he yeast of bread, wine, and beer, identifies its mates by chemical signa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