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文化生活第3单元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孟丽复习:回忆文化创新的意义——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导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把探索的目光拉回到5000年前,我们一起来体味华夏5000年来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说到古代文明,人们就会自然想起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我们中华文明有怎样的特色呢?他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间有什么不同呢?一、古代辉煌的历程◇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过渡: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只有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探究提示: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神舟”五号我人飞船成功发射。

在环绕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成人航天术的国家。

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过渡:我们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有什么凭证?源远流长有什么见证?(为什么说我们的文化是古代传下来的?)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过渡:汉字是从哪里来的?——社会实践汉字的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撰文、隶书、楷体、草书、行书。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

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

这一现象表明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

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
【构建体系】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区域特征
民族特性 求同存异
与其他民族文化 自身文化
中华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5
把握 1 个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的原因 牢记 2 个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掌握 3 个特性 独特性、区域性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
1.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易错辨析】
[矫正]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2.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矫正] 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但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3.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矫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但不能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01
课前自查夯基固本
02
课堂互动命题探究
03
时政链接热点研练
04
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
[重点内容]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3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解析
本题以五公祠的一副对联为载体, 考查中华民族
精神方面的知识,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副对联歌颂了五 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 歌颂了五公身处逆境而不坠青 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精神。由此不难看 出①④正确,应选 C,②③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人民奋 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 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07 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位大学生, 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 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 5 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 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 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 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 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特别提醒
不要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
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 展过程。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 和发展强基固本。 (2)地位: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3)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 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1.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理解)2.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理解)3.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运用)4.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运用)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了解)6.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或环境状况,设计一次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运用)7.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了解)8.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了解)名师考点精讲学思结合高效突破考点一守望精神家园(一)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17年第16(1)题考查]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2018年第10题考查](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中华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
(4)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 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 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 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理解 P13-P14)
(如何传播:途径、手段传媒)
6.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了解)P34-35
(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 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 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 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 化传播的途径。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与 社会 文化与经 济、政治
三者关影 响 文化 塑造 人生
影响特点
文 化 在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结构图 和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结构图 和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汉字
见证
源远流长史书典籍
历程近代:衰微
现在:再创新辉煌(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古代:辉煌历程
文化原因:包容性
文学艺术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关系?
是什么?革命时期:延安精神、长征精神……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点)
(2)中华名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点)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特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重点)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小结: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 的挖掘和保护。这是因为 ( C )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C.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D.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
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色,“融合”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错误。
【例2】(2009·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
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朴实 C.自强不息
B.爱好和平 D.艰苦朴素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
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 体表现,故选C。B项与题意不符。A、D项本身不属 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答案 C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
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⑴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
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 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
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 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 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⑴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 的主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古代辉煌的历程2 源远流长的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2)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剖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

2.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剖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剖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4.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剖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易混点一:混淆汉字和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矫正训练1]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笔记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笔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A.文字的作用:①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③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汉字的作用(中华各民族通用的文字) ②传承中华文明; 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①特点:我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仅有; ②重要性: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二)历程1、古代——辉煌:2、近代——衰微⎩⎨⎧文明的冲击;②外因:西方现代工业日趋没落;①内因:中国封建统治 3、现代——创造新辉煌※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其发展域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弘扬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深邃。

(一)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强调的是中华文化不同的内容)(1).文学艺术a.特点:①辉煌悠久的历史; ②丰富绚丽的内涵; ③鲜明独特的风格;(2).科学技术a.特点: ①实用性;b.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c.意义:①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②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生动体现;2、强调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1).成因: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2).各区域文化的关系:①相互交流、借鉴、吸收;3)(1).主要表现:①雕刻艺术②文字及民族文学(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③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1、是什么:①源远流长(侧重发展历程)②博大精深(侧重成就和魅力)2、为什么:因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1).内涵: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②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②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中华文化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1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中;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2、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必修三文化生活试卷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可直接打印来用)

必修三文化生活试卷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可直接打印来用)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

这体现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③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④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佛山石湾陶塑艺术,起源于唐朝,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岭南乡土气息,它上承汉代陶塑的传统,又吸收了唐宋以来国画的手法,以及岭南木雕的技巧等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③文化有鲜明的区域性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2012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完整版)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B、秦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A、发源地不同B、传承的民族不同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D、传承的时间不同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中华民族精神是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7、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8、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0、勤劳勇敢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核心知识点必背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核心知识点必背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必背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注意如果分值大:要加上包容性)2.汉字的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⑤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⑥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6.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④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回答涉及“某种时代精神”(如红船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类”主观题的答题要点①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某种时代精神特点(具体的精神比如红船精神,表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高考政治总复习必修4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考点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高考政治总复习必修4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考点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基础梳理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①文化复古主义。

(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②全盘西化论。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③开放的心态。

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④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点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指向的是我国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而不是我国文化被外来文化吸收、借鉴。

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原因(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①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③洋为中用”,坚持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⑤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重点突破1.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包容性的关系(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
• (2009· 江苏卷,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 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 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 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 与其中。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 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 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 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 例.“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 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 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 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 C.中华美德治国人民,指引方向 •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重点讲解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 大精深的关系
(1)区别: ①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 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 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 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二者表现不同: 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 程。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 深表现为: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联系: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②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 原因。
命题特色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 特点、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 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 径与意义、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 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上海世博会中 国展馆的设计和建筑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2)通过抗震救灾精神等考查弘扬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热点典例
• 从远古到现代,从昆曲到京剧,从吟颂《论语》 到热唱《我和你》,从海上丝绸之路到陆上丝绸 之路,从文字到太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一个个独俱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以简洁的 手法和明朗的色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的 文明古国。凸显“中国元素”是本届奥运会开幕 式的最大特点。 •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元素”具有怎样的特 点?这些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中华 民族 精神
为什么
重要性/意义
怎么样 时代特征
弘扬的途径 丰富与发展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 • • • • • • • • 一、考点要求: (1)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我们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 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 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 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 践的精神动力。 • 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 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 中。 • 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 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讲解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 文化的关系
• (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 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中华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 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 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 (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第三单元
中华 文化
基本 特征
从发展
历程看
源远流长
原 原 因
辉煌历程 辉煌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再创辉煌
包容性
从内 涵看
含义、意义

集 中 表 现
博大精深
独特性:文艺/科学技术 表 区域性:原因/关系 现 民族性:中国各民族文化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 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核 是什么(内涵) 心
爱国主义
重点讲解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的关系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 结合。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热点典例
• 从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河姆渡文化,到以“原创、首创、 独创、外拓”精神为依托的良渚文化;从“因势利导,敬业治 水”的大禹精神,到“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越王勾践…… 浙江人文异彩纷呈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既有以叶适为代表 的“务实而不务虚”的永嘉学派,也有以陈亮为代表的“才德 双行”、“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既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 “切于实用”的金华学派,也有提倡个性自觉和主体能动的阳 明心学;既有被历代商贾尊为祖师爷的范蠡,也有大胆主张 “各行自私,各行自利”之民权的黄宗羲;还有近代的章太炎、 蔡元培、鲁讯等,他们似时光长河里一滴滴江南之水,汇成了 浙江历史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给今天“浙江精神” 的产生奠定了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底蕴。 • (1)从浙江人文历史看,中华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 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答案
• (1) ①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伟大民族精神。②面对灾难,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③废墟 上的坚守和自强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 神。 • (2)青年学生应立足社会主义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 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 代精神相结合。
• (1)所谓“中国元素”就是中华文化,奥运会集中体现 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集中展示了中华 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 (2)①从古代取得的巨大的文化成就,如开幕式展现的四大 发明、丝绸、《论语》等等,可以看到古老中华文化在世界东 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的发展和史学典籍的 保存,见证了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无穷魅力,使中华文化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未间断;高速铁路、太空探索等体现 了中国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决心。这些,集中体现了中 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 ②水墨画、昆剧、京剧等文学艺术,四大发明等科学技术,集 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山水文化、沙漠文化 等体现出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 等说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这些集中体 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③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 开辟等说明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做到“求 同存异”,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 分,做到“兼收并蓄”。这种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 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 的理解。
重点讲解2
• 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样?当代发展)
考查方式:主要采用主、客观试题的形式,结合新时期 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考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考向定位: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以非选择题的形式为 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命题,“为什么”“怎么样”。 可结合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比如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来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弘扬民族精 神,要求全面牢记所有要点。
(3)什么是文化的包容性?简述文化 包容性的意义。
• 文化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 化和谐相处; • 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 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 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 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 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 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热点典例1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霎时间, 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灾情传来,胡锦涛 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 民群众生命安全”。灾难面前,关爱生命、抢救生命,一 线希望、百倍努力、决不放弃。11万子弟兵上演“生死突 击” 托起生命的希望;共产党员、白衣天使、专业救援 队、志愿者等为灾区人民擎起一片天;全世界中华儿女心 系灾区,慷慨解囊。灾难中的人们用勇敢、坚毅与执著书 写着中华民族在大灾难中的心灵史,废墟上坚守、自强、 担当,撼人魂魄。根据材料回答: • (1)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在上述材料中得到体现的? • (2)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民族精神 ?
热点典例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抗震救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 答(1)当地震灾害袭来,13亿中国人立即紧急行动起来,同心同德、 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 是一致的。 • (2)救灾过程中,无论中央领导还是救灾人员不顾危险,舍生忘死, 开展气壮山河的生死大营救。这种不畏艰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勤 劳勇敢是一致的。 • (3)救灾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救灾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百折不挠,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这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 大精神是一致的。 •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海内外 中华同胞心相连,与灾区人民共抗天灾,说明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抗 震救灾整个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