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电视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合集下载

“顶天”的选题要“立地”地做——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与实践

“顶天”的选题要“立地”地做——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与实践

2023/9下新闻不仅是透着新鲜劲的时间作品,更是汇聚民力的时代作品,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重要阵地,重大主题报道是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占领思想阵地,提升报道的亲切感和认知度,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新闻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政治领航,举旗定向,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是媒体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时也是新闻宣传的重心。

撸起袖子加油干,传递好声音,展现好形象,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实现传播的“最大公约数”,更是时代赋予媒体人时代的课题。

城市台能不能“老树开新花”,能不能引领社会的舆论风向,与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密切相关。

在内容上做文章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如何做好在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成了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大道理人人都懂,可说教却令人反感,所以吸引人的报道并不是用形容词写出来的,而是那些引起共情的人文和故事。

在传播更加多元的今天,媒体之间比拼的主要是引领性、是时效性、是创新性……在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过程中,内容仍是夺取关注力和获取率的关键,扎根优质内容不仅易增强用户黏度,也能增加媒体影响力。

因此,那些越贴近基层、有情节、有温度的作品就越有优势。

城市台报道“出圈”,关键还是在优质内容,围绕主线、紧扣主题,多摆事实、少讲道理,注重深耕本土,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小切口。

同一事件,视角不同,呈现效果自然不一样,以小切口表现大题材,往往不失为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一种有效方式。

新华社时任社长郭超人曾说,笨记者才总想抓“大题材”,聪明的记者是善于从小题材、小事情上反映出大意义的。

[1]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细节折射大世界,小故事见证大变化和大时代,让报道在润物细无声中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创新与探索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创新与探索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创新与探索1. 引言1.1 融媒体时代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形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重塑。

融媒体时代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互动交织的时代,传统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形式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电视节目的视听体验和传播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融媒体时代以其快速和便捷的特点,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娱乐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对传统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融媒体时代,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形式的信息和节目内容,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利用更多元化、更丰富的媒体资源,以更创新的方式呈现民生服务类节目,才能吸引更多观众、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为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创新和探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求电视制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1.2 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重要性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重要性在融媒体时代愈发凸显。

作为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渠道,更是搭建社会连接的桥梁。

而民生服务类节目,则更是直接服务于广大观众群体,关注民生热点、提供实用信息、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能够直面社会问题,引起公众关注,提高社会的认知和思考水平。

通过反映社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扶持弱势群体,促进行业或政府改进政策,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还承担着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使命。

在社会风气逐渐浮躁、道德伦常的当下,这类节目可以通过正能量的传播,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广大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社会文明素质。

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还能够为广大观众提供实用信息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通过节目内容的精准定位和多元化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和生活品质。

“三贴近”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三贴近”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定 的收 视 率。
如何践行“ 三贴 近 ” ? 呢

要转变新闻理念 。当前尤其强调的是要确定“ 以民为本” 的理 念, 改变“ 官本位 ” 的倾向 , 而向“ 民本位” 回归。 在新闻实践 中, 要把对 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 结合 . 一起来 . 要为党立言 . 统 既 又有为民 代 言 , 正媒体 与群 众的关 系, 要摆 由教 育者向服 务者转变 , 由俯视群众 向平视群众转变 , 不仅要 最大程度 的满足群众 的多元信息需求 , 还有 要处理好正面 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正面宣传是电视新 闻报 最 大程度 的满足群众多元化 的舆论诉求 , 充分 反映民情 、 民意 、 民愿 道始终坚持和遵循 的基本原则 ,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 并不是不要舆论 和民声 , 关注老百姓的兴奋点 、 惑点 , 疑 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 一信号 , 监督 , 反 , 的 、 相 正确 实事求是的舆论 监督和批 评性 报道能收到意想 紧紧围绕人做文章 , 倾注媒体的人文关怀。 不到的正面 宣传效果 。 大量实事证明 . 代表人民呼声的舆论监督不但 二要转变工作作风。要通过深入实际 、 深人生活 、 入群 众来实 提升了党和政府 的威信, 深 也弘扬了社会 正气。
新闻节目历来是 电视台的立 台之本 .是电视 台的主打节 目和焦 点节 目, 一般来说也是收视率较高的节 目, 是当地嘹望外界 的窗 口。 通过它来了解即时新闻和信息,已经成为百姓 日常 生活不可或缺的

现“ 三贴近 ” 。电视新闻从业人 员要深入第一线体验生活、 了解事情 . 改变浮躁心态。 三要转变运行机制。要强化新闻策划机制, 强对新 闻专题、 加 新 闻深度报道 、 新闻品牌栏 目 、 新闻播音主持的策划。要建立科学的新 闻节目评价机制 , 将主观评价节 目改为 由客观指标 、 主观指标和成本 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 要启动新闻节 目营销机制, 形成新闻产 品 策划 、 生产 、 营销 、 效益 、 投入的 良性循环 。 四要在新闻操作层面上有所变革 、 有所创新 。 () 1主动参加新闻发布会 , 保证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 () 2按新 闻规律 制作 、 编排时政新 闻 , 提倡 “ 集纳 式” 的标题新闻 和简讯。 () 3 深入挖掘新 闻内涵 , 通过对信息的查找 、 、 链接 筛选 、 整合 , 增 加信息量 . 凸显其现实意义。 () 4 对一般性的会议报道要压缩篇幅 , 一些行业性或部门召开 对 的会议 少报或 不报 , 对重要会议 的报道要 采用背景 、 评论 、 综述等 多 种形式跳出会议做新闻。对领导活动的新闻要选取角度 , 提炼主题 , 围绕群众感兴趣 的问题做文章。要善于捕捉领导作为平常人所具有 的喜怒哀乐, 是报道内容富有个性 , 贴近生活。 在上述基础 上, 要正确处理好宣传管理与新闻改革创新 的关系 。 放胆改革 , 也要冷静理智 、 循序渐进 , 要在有关 法纪 法规的总体框架 内进行 , 而不是一味地讲“ 突破” 必须坚守政策底线。事实上 , , 加强宣 传管理为新 闻改革创新创造了严谨的政治环境 .而新 闻改革创新叉 对宣传管理提供 了更新 、 更高的要求。 要处理好理论引导和受众 需求的关 系。坚持正确 的舆论导向是 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要职责 ,满足人们对新闻资讯 日益增长的需 求是 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义不容辞 的责任 。电视新 闻宣传要在坚持正 确舆论 引导的前提 下 , 尽力为社会 公众服 务 , 既要体现党的意志 , 又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

2019.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声屏视野我们常常把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件性报道,另一类就是主题性报道。

在各级电视台的日常新闻报道中,只要没有主要领导活动,或者是没有重大事件发生,在当天的新闻报道中,头条通常都是主题报道。

近些年来,各级电视媒体都对主题报道这一宣传形式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一些重大主题报道仍然是模式化、程式化的。

如何做好电视主题报道,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主题报道主题报道,通常是指具有明确主题的新闻报道,是媒体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表达了一些主观意图。

简单的理解,主题报道就是新闻媒体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重大活动和相关的社会热点,有目的的组织策划、采写、刊播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影响力的重点报道。

也就是用新闻的规律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进行解读的报道。

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凝聚共识、动员群众、推动工作,引导社会舆论。

二、应该怎样来创新和改进主题报道一直以来,主题报道表现为宣传味浓而新闻味淡,存在着概念化、标签化、僵硬化、形式化、浅表化的问题。

常常看到的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腔;无新闻由头的材料“缩写”;情况总结式的解说;观点加例子的报道套路;忽视新闻语言的运用,观点、议论代替事实;画面中性,缺少时代感和冲击力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能把全部的责任赖在我们自己的头上,这里面有舆论环境造成的,也有长期养成的语态造成的。

尽管主题报道从传播效果与实际操作来看,做起来费力,听起来乏味,吃力不讨好。

但是,作为一个主流媒体,做好主题报道是我们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当仁不让、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是媒体水平与实力的体现。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创新和改进主题报道呢?首先要选准报道选题。

在日常宣传报道中,我们常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吃不准。

主要表现在不知道哪些是当前主题报道的重点,不知道主题报道的线索从哪里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站在临沧市的角度上,首先要知道当前国家、省里面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其次把市里的中心工作和国家、省里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找选题;然后还有一个渠道,很多记者要参加各种会议,材料中的很多内容就是会后我们应该挖掘的选题。

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破

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破

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破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要求记者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展现事件的全貌。

新闻深度报道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并探讨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提升新闻深度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一、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1. 时间和资源成本高昂新闻深度报道需要记者进行大量的调查和采访工作,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现代新闻媒体在追求速度和热点的往往忽视了对深度报道的投入。

记者们难以分身多重任务,同时完成深度报道和日常新闻报道,导致深度报道的缺失。

2. 缺乏专业化人才新闻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具备较强的调查和分析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长期的专业培训和经验积累。

现实是许多新闻机构缺乏深度报道的专业人才,加上对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致使深度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信息获取困难在深度报道中,记者需要获取并分析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的获取却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方面,涉及深度报道的事件往往较为复杂,信息来源庞杂,不同官方和非官方渠道的信息可能存在矛盾;部分信息可能受到权力和利益的控制,对记者的调查和采访构成了阻碍。

4. 网络传媒混淆视听随着网络传媒的兴起,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实报道充斥着新闻领域。

一些以悬疑、轰动性为卖点的文章、视频往往让观众对新闻深度报道产生质疑,致使真正有价值的深度报道很难获得关注和认可。

以上种种困难使得新闻深度报道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也阻碍了深度报道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1. 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新闻媒体应该意识到深度报道的重要性,加大对深度报道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投入不仅包括记者的专业培训和技术装备,还包括对深度报道团队的组建和支持,通过提高记者们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深度报道工作。

2. 建立深度报道团队新闻媒体可以组建一支专门从事深度报道的团队,这个团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和专业的调查分析人员组成,他们共同致力于深度报道的选题、调查、采访、分析,通过专业的团队合作和分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和效率。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出新出彩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出新出彩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出新出彩作者:马雯来源:《新闻爱好者》2024年第06期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目前,各级媒体都在围绕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下功夫,力求以创新的思路、创意的角度策划推出有深度影响力、广泛传播力的精品力作。

重大主题报道既是主流媒体新闻宣传的重点,也是难点。

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进,党报在宣传报道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近年来,《河南日报》坚持守正创新,围绕国之大事、省之要事,突出内容优势、创新报道形式,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重大主题报道这一利器,实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效果,筑牢主流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打造了融媒报道的新格局。

其中,对河南省“十大战略”的报道尤其值得关注。

相较于其他重大主题报道,该报道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标准要求高。

本文将以此报道为例,回溯整个报道历程,从三个方面探究在融媒时代,主流媒体该如何发挥优势,借助外“势”,讲好新时代河南出彩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一、立足“策”字做文章,层层推进谋出彩重大主题报道,易在可预设,难在同质化,尤其是同一主题报道,如何确保不断出新出彩?在策采编发一体化的宣发流程中,《河南日报》善于抓住关键环节,始终坚持以“策”为先,聚焦不同时间节点,围绕当下主要特点,突出政策独特亮点,用一根主线贯穿起所有报道,实现串珠成链的效果。

2021年10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发出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的动员令,以前瞻三十年的目光,谋篇布局,规划河南。

“十大战略”从提出到落地,无疑需要专业高水平的解读,这也是《河南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的首要之责。

从整体看,整个报道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广”度,加深“十大战略”认识理解。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河南日报》连续推出10个“喜迎党代会阔步新征程”之聚焦“十大战略”特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制度型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等主题,通过样本案例和专家访谈等,对“十大战略”进行深入阐释解读,提供借鉴意义,有效发挥党媒集团在重大时刻有大担当的“压舱石”作用。

浅谈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浅谈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03.100浅谈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刘㊀佳(郴州市广播电视台㊀湖南㊀423000)摘要:时政新闻在新闻节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时政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家媒体的核心竞争力㊂但长期以来,时政新闻报道的程式化模式饱受诟病㊂因此,在人们接受信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创新和改进时政新闻报道,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成为时政新闻记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㊂本文中,笔者结合十多年的时政新闻报道经验,分析了时政报道的现状与瓶颈,并结合工作实际,运用丰富的事例,着重对时政报道的创新与突破提出建议㊂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电视;新闻联播;创新与突破中图分类号:G22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03-0101-01㊀㊀通常,我们把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新闻㊂时政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权威的声音,承担了电视更多的社会责任㊂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时政新闻往往因为生硬㊁刻板,内容枯燥导致收视率下降,观众不爱看,甚至反感㊂因此,作为长期从事时政新闻采编的记者,一定要转变传统思维,通过全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让时政新闻 接地气 ,更加好看㊁耐看,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㊂1㊀时政新闻的现状与瓶颈纵观国内荧屏,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省级媒体㊁地市级媒体,再到县市区级融媒体中心,一定都至少有一档以上的时政新闻节目㊂而在各地的时政新闻节目中,领导调研㊁会议报道㊁各个阶段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占到整体节目内容的比重几乎超过60%㊂以笔者工作的郴州市广播电视台来说,‘郴州新闻联播“是全台时政新闻的重要输出窗口㊂这档时长22分钟左右的日播节目,作为郴州党和政府的 喉舌 ,始终重视导向性㊁突出新闻性㊁增强接近性,坚持 本地要闻,权威发布;社会活动,活泼呈现 的原则,将领导调研㊁会议报道㊁重大主题报道作为节目的重头戏,在党政机关㊁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深远的影响㊂1.1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空洞㊂时政新闻报道担负着政治宣传和引导舆论导向的重要职责,报道的内容常常以领导活动㊁会议活动为主,有时整期节目下来,领导们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一个调研接着一个调研,而真正能让观众记住的报道内容却很少㊂更多的时候,观众看完这些时政新闻报道,只有一个感受,就是 领导很忙 ㊂1.2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单一㊂很多时候,时政新闻报道(如 两会 报道)必须按照特定的程序写稿㊂而一些时政新闻记者为避免麻烦,无论是重大时政新闻报道还是市委㊁市政府的日常工作部署会㊁调度会,通通机械化地罗列会议议程,按照既定的套路写稿,丝毫没有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㊂1.3时政新闻报道语言呆板㊂时政新闻报道主要反映党中央㊁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因其政治属性较高,记者在报道中,只能依据现场录音及领导讲话稿进行整理写稿㊂很多时候,不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导致部分观众群体在电视媒介线性传播的特性下,对报道内容理解不够透彻,难以引发情感共鸣㊂2㊀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近年来,中央出台‘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求各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㊁贴近群众㊁贴近生活㊂这对时政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㊂同时,面对当下信息横流的时代背景,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长期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也在不断尝试与探索㊂2.1领导调研体现民本情怀㊂领导调研是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版块,笔者在跟随市委主要领导的调研活动中,除了精准记录领导现场说话内容,更加注重的是捕捉具有人情味,能够拉进与观众的距离的细节和同期声㊂比如今年2月19日,正月初八,郴州市委主要领导在汝城县沙洲瑶族村调研时,就当地文旅特色产业的发展与村民们亲切交流,尤其在经过村民们经营当地特色小吃的小摊儿前,热情地与乡亲们握手拜年,并品尝购买农副产品㊂我们记录下这一生动的场景,并在当天的新闻报道以现场实况的方式呈现㊂一段段 接地气 的对话,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不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还以此描绘出领导亲民㊁务实的形象㊂报道播出后,倍受关注与好评,在‘郴州新闻联播“节目官方微信的推送中,点击量创新高㊂2.2会议报道捕捉亮点特写㊂每场会议的召开,要将党的路线㊁方针和政策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宣传㊁贯彻㊁落实到位㊂作为记者,如果单纯地以说教形式传达相关信息,一定不受欢迎㊂而如果围绕核心,发现亮点,凸现新闻点,观众的认可度才会提升㊂2019年8月,郴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开班,这是郴州市委㊁市政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㊁省委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㊂笔者与摄像搭档提前做足功课,在会场敏锐捕捉领导讲话核心要点录制实况,并抢抓时机约民营企业家进行采访,最终完成主稿㊁特写稿,配发新闻短评,报道在当天的‘郴州新闻联播“节目中重磅播出后,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点赞㊂同年,笔者在郴州市宜章县采访 全市县市区委书记稳扶贫㊁稳就业现场会 的报道时,抓住活动现场市委书记对宜章县脱贫攻坚好经验㊁好做法的肯定以及参会人员热烈探讨的氛围,完成两篇新闻特写‘市委书记作 讲解 推介宜章经验“‘车厢里的经验交流会“㊂报道充分运用现场出镜㊁同期声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重大新闻事件,产生广泛影响,对郴州脱贫攻坚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极具借鉴意义㊂2.3重大主题报道讲好故事㊂时政新闻节目每年都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重大事件㊁重大活动策划相关的系列报道㊁主题报道㊂在坚持正确导向,注重时代感的前提下,要以特色的选题为切入点,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段人物的刻画,一个个细节的关注,才能让重大主题报道灵动起来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郴州新闻联播“推出‘70年70村“系列报道㊂报道以 乡村 这个最小的基层组织 细胞 为切入点,记者兵分11路,从郴州11个县市区深耕细挖,选取了革命老区小山村㊁乡村旅游致富村㊁产业发展示范村等各具特色的小村落为代表,通过主持人出镜和串讲,反映一个个小乡村的升华蜕变,以此见证1.94万平方公里的郴州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幸福之路㊂报道播出后,极大激发了人们热爱家乡㊁建设家乡的热情,报道也凭借极富时代感的主题和精湛的采编手法荣获湖南省2019年度湖南新闻奖等多个一等奖㊂结论:总而言之,时政新闻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教育㊁住房㊁医疗㊁就业等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宏观政策㊂记者在时政新闻写作时,要把握大处着眼㊁小处落笔的原则,缜密思考,细致观察,抓住时事政治和群众关切的结合点,以权威而生动㊁精准而丰富的报道,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㊁路线㊁政策,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1]卫汉生.新时期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J].新闻文化建设,2020(04):104-106.[2]谢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9):88+90.㊃101㊃。

地方电视新闻评论必须搞好突破与创新工作

地方电视新闻评论必须搞好突破与创新工作
山 西 青 年
文化 艺 术
地 方 电视Leabharlann 闻评论必须搞好突破与创新 工作
卢家伟
1 3 2 0 1 3 吉林 市 电视 台
要 : 电视新 闻评论 节 目以鲜明的栏 目 个性和对社会 生活的强力参 度 ,从 中提炼 出更 深层次 的主题 ,从 而 为城 市新 闻评 论性栏 目扩 大 与,在短时间里成长为频道收视率的领 头羊。但 是一些中小城市 ,由于 新 闻源 。 新 闻资源的相对狭 窄和地 方人际关系的复杂 ,往往进入难以完破的平 台 二 、加大 力度 。全面 办好地 方 电视 新 闻评论节 目的基 本措施 期 ,所 以突 破 与创新成为地方 电 视新 闻评诧栏 目生存 的关 键。 对 电视 栏 目来说 ,经 历 了一 段 时 间 的运 作 之后 ,栏 目的形 态 都 将逐步 走 向稳定 ,栏 目的收视 群也 相对 固定 ,这意 味着栏 目正 逐 关键 词 : 电视新 闻;评论节 目;突破 与创新 渐 走向成 熟 。但是 ,变动 往往 蕴含生 机 ,成熟难 免带 来僵化 ,栏 目 运 作 时 间长 了必然 会 容 易产 生思 维 定 势 ,栏 目的风 格 也逐 渐 形 成 办好 地方 电视新 闻评 论很有 必要 ,又 有待改 进 作 为城 市 电视 新 闻 的新生 力 量 , 新 闻评论 栏 目在 各城 市 中取 套 数。 要突破 栏 目成熟后 带来 的惯 性作用 ,使栏 目始 终保持 新鲜 和 得 的成 绩 证 明了其 存 在 的必 要 性 ;而 在 成 绩面 前 也 面 临着 一 些 问 活力,栏 目本身和栏 目的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勇于创新的精 题 ,这说 明 了城 市 电视新 闻评论 栏 目的年轻 。 神 。多 方开拓选 题领域 、扩 大栏 目 报 道 空间是创 新 的一种形 式 。 首 先 ,抓 好 新 闻 落点 ,凸现 时效 性 。 作 为新 闻 评 论性 栏 目 , 首先,发挥栏 目的边际效应 ,利用品牌影响力,培植新的附加 新 闻性是 生存 的关键 ,因此新 闻评 论栏 目在选 题 的确定 、采 制 、播 产 品 ,也 是新 闻评论 性栏 目实现 创新 的一 种形式 。 电视节 目作 为特 出等 环节 均要 强调 时效 性。新 闻评 论栏 目在选 题确 定 、前期 采访 和 殊 的产 品 ,要 在激 烈的媒体 竞 争 中独 树一 帜 ,吸引受 众 ,同样要 发 播 出安排 等方 面都应 该把 时效 性放 在首位 。 同时要 积极扩 大信 息来 挥 品牌 的优 势 。通常 来讲 ,新 闻评论 性栏 目在城 市 当中 因特 殊 的报 源 ,以快 速反应 从 根本 上保证 栏 目的 时效 性 ,使 新闻评 论性 栏 目的 道 形式 和对社 会生 活的强 劲参 与 ,在 短 时间里创 造 出了一个 以活 力 评论性作用和时效性特点紧密结合,从而 让受众在第一时间里既 为特征 的电视 品牌 。为扩 大发展 空 间 ,摆脱 面 临的 问题 ,许 多城 市 了解 到事件 的 发生 ,又建 立起对 事件 的基本 判断 。 电视台 的新 闻评论 性栏 目在主打 栏 目整体运 作逐 渐走 上规范 后 ,利 其次 ,精心 策 划 ,突 出重 点 。当今 的新 闻媒体 正在 悄然 经历 着 用 栏 目的品牌 效应 ,发展 培育 新的 附加栏 目。使 之与 原有 的评论 性 场变 革 ,正 在 由记者 单个作 战 的时代 向着群 体 编辑 时代转 变 ;采 栏 目相 互照应 ,既提 高 了栏 目的整体 竞争 力 ,又扩大 了栏 目的影 响 访 时代 向着策 划 时代转 变 ,特 别是 对于本 已习惯 集体作 战 的电视 新 力。 其 次 ,以栏 目的 品牌 形 象 为基 础 ,充 分 发 挥栏 目的地 域 影 响 闻媒体 ,尤其 是新 闻评论 拦 目,新 闻策 划尤 为重 要。新 闻策 划是一 个栏 目针 对一 段时 期的 宣传重 点 ,通过 多方论 证 ,对 既定 的报道 主 力 。在规 模相 同 、特 点相 近的城 市之 间开展 横 向联系 ,拓展 栏 目的 题进 行 方法 、时机 、角 度等 方面 的逐一 细分 。产 生一套 完整 表现 主 生 存空 间 ,强 化栏 目的生 存能 力。 之所 以如此 ,①是 城市 发展 的需 题 的操作 方 案。对 于新 闻评论 性栏 目来说 。每 年甚 至每 一段 时期 , 要 。城市 之 间的横 向联 系是城市 经济 发展 中不可 或缺 的 ,这种联 系 都应 该 围绕近 期宣 传重点 ,进 行有 意识 的新 闻策划 ,有计 划 、有 组 不仅 是市 场经 济的 必然 ,也是 出于城 市 的发展考 虑 ,经验 的借鉴 可 织地 适 时推 出一批 高质 量的精 品节 目,形成 一段 肘期 的舆论 中心 。 以减少城 市发展 中的许 多负面 影响 ,加快城 市 的发展 速度 :②是 受 有效 地 刺激观 众 的最佳 兴奋 点 ,从 而全 方位地 展 示栏 目的风 格和 个 众心 理 的需要 。一般 来讲 ,城市 市 民对于 与 自己相近 的城市 有 着较 性 ,树 立和巩 固栏 目在观 众心 中的地位 。在 策划过 程 中 要 着重 关 为密切 的关注 ,而 对于其 他城市 中发 生 的重要事 件 ,尤其是 与市 民 注 日常节 目与重 点 策 划 的 关 系。 重点 节 目策划 贯 穿 在 曰常 报 道 之 生 活关 系密切 的事件 有着 一种特 殊 的好奇心 理 ,这种心 理 为城市 闻 中 ,而 日常报 道 的选题 也要在 策划 中产 生和 制作 。许 多优 秀的 电视 评 论栏 目之 间的横 向联 系提供 了 良好 的收 视基础 :⑧ 是城 市新 闻评 论 栏 目具有 的品牌 效应 ,为横 向联 系创造 了很好 的条 件 。由于新 闻 新闻作品都是精心策划的产物。 再 次 。评 述 结 合 ,以 “ 评 ” 立身 。 当前 ,各 家 电 视 台大 都 注 评 论栏 目在 当地所 具有 的影响 力 ,它对其 他城市 的 关注 自然会 引起 重新闻立台,着力增强新闻性节 目播出总量 ,集束新闻栏 目的综合 市 民和城 市管 理者 的关心 ,同时 ,城 市管 理者从 自身 需求 出发 ,也 力 量来 强化 电视 台的声 音 ,树 立 电视 台的形 象。 然而 ,在相 当 多的 会 有意识 地 向新 闻评 论栏 目派 出相 关的采 制任 务 ,这 种 多方需 求相 电视 新 闻性栏 目出现在 同一频 道 的时候 ,由于地 方电视 台新 闻资 源 致的选 择无 疑是新 闻评论 栏 目发展 的坚实基 础 。 的相 对狭 窄 。必然会 出现 新 闻源 的相对 重复 ,也就 造成 许 多新 闻栏 目面 目相 似 。栏 目的个 性特色 不甚 分 明。作 为城 市焦点 性新 闻评论 栏 目。要想在 众 多激烈 的频道 、栏 目的竞争 中脱颖 而 出 ,就 应该 从 栏 目特 有的个 性 出发 ,大 力突 出栏 目的评论 特点 ,力 争成 为城市 电 视 台树 立形 象 、表 达观 点 的 “ 发言 人 ”。作 为担 当城市 电视 台 “ 发 言 人” 的新 闻评论 性栏 目,既要注 重对 新 闻事实 的展 示和开 掘 ,让 观众 通过 自身的理 解评 判感 受到是 非 曲直 。又要 强调 画龙点 睛 、一 针 见血 的评说 ,明确表 达 出栏 目的观 点和倾 向 。通过恰 到好 处 的点 评 。树 立栏 目的权 威性 ,增 强观众 对 于栏 目的信 服力 ,从而 使新 闻 评论 性栏 目树 立 自身 的形 象 ,跻 身于一般 的新 闻性节 目。 同时 ,评 论 立身也 能 为城市 电视 台评论 性栏 目创 造更 多 的生存 空间 。由于 城 市 电视 台所处 的空 间有 限 ,城 市新 闻性评论 节 目的选题 范 围较小 , 题材 的 重大性 也相 对较 弱 ,大量 的线 索都是 来 自百姓 日常 生活 的社 会 新闻 类题材 。如 何把 这些选 题从 社会 新 闻类题 材 中摆脱 出来 ,使 之 转化 为适合 新 闻评论 性栏 目的题 材 ,就 要深入 挖掘 ,加 大评论 力 摘

新媒体形式下电视新闻如何创新论文

新媒体形式下电视新闻如何创新论文

浅析新媒体形式下电视新闻如何创新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

进入2l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其中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繁荣尤为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过去的新闻评论,娱乐动态仅仅限于报刊、广播电视。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进入了网络时代。

由于网络的开放程度很高,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相当自由、快捷,从而孕育了大量的时评写手。

这些写手在网上通过在线传媒、博客、bbs论坛等载体评说是非、表达见解,并将其言论等作品像天女散花一般越来越多通过投稿、“灌水”,甚至是群发短信息的方式传播开来。

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话语等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节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一、网络和新媒体对于电视新闻的冲击比尔·盖茨曾经表示,互联网将在5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

不少技术先哲预言,传统电视将随着网络的发展走向消亡。

当然,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消亡说”是难以成立的。

回顾历史,任何一种新兴媒体产生后,都无法完全取代旧有媒体,从而形成共生局面,因为特定媒介总是契合了人们的某种生活方式和信息接受方式。

但应该看到,传统电视的确有明显的衰退迹象,面对来自新媒体的强有力竞争,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应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电视形式的改革1、电视新闻观念创新电视新闻工作者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员,同时也是党的宣传员、人民的宣传员。

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最重要的责任。

电视新闻节目塑造品牌、确立品牌,首先要正确定位品牌;其次要注重形象包装;再者要确保节目质量,使节目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贴近观众;最后要重视节目营销,加强节目的自我宣传,完善节目反馈机制。

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道德修养上要坚持“四要四不要”:要政治坚定,不要以偏概全;要道德高尚,不要惟利是图;要境界高尚,不要趋炎附势;要作风扎实,不要肤浅浮躁。

2、电视新闻选题创新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环节,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

新闻节目的形式创新

新闻节目的形式创新

的新闻,这方面的尝试已经有过,省台就曾有过《社区发言人》这样的栏目形式。 第 二,新闻栏目的编排创新。每天记者采制回来的新闻,最终还是要经过编排才能以 展示给观众,甚至可以说编排是栏目的核心,多条新闻如何有机串联,如何有主有 次,是形成一个整体还是零敲碎打,这直接影响播出的效果。一般来说,编排总是 倒金字塔型,最重要的新闻排在第一条,依次类推,这样的方法简单实用,其弊端 是兴奋点过于单一,久而久之观众对后板块新闻失去期待,影响整体收视。更新颖 的方式或许是“此起彼伏”的波浪型,在整档节目中设置多个兴奋点,形成波峰,利 用两个以上的高点来提纲挈领,在波谷部分可以用片花,广告加以分段,形成多个 头条。由于节目时间有限,这样的编排就要求新闻的节奏更快,尤其是关注度和信 息量较小的新闻,要为重头新闻腾出更多的关注空间。 当然,编排的形式未必就是 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采得的新闻内容来调整变化,比如分类组合也一个编排常用 的模式,可以是并列组合,也可以是正反组合。一组主题类似的报道还可以综合编 排,加大信息量,也显得更有气势。这些应该都是栏目编辑熟悉的操作方式,关键 是怎么去实践,达到更好的播出效果。 在单条报道的编排上,也可以力求多样化, 可以有文字口播、图片解说、记者连线,音乐配画、动菔尽⑵聊还丶值妊剑 苊獗ǖ佬问焦诘ヒ唬岣呖墒有浴?从更具体的层面来看,我觉得组合编排中标 题的拟定也可以动动脑筋。现在新闻尤其是民生类新闻的标题不再拿腔捏调,大都 推崇口语化,活用俗语成语,引用当下的新鲜词汇,如前段时间“给力”一词频现各 类新闻标题,再如网上爆红的“神马”“浮云”等词汇,也迅速被运动到新闻标题,美 国球星弗朗西斯 13 天中国职业生涯,就被活用为“弗云”。 说到标题的格式,眼下 新闻栏目对称式标题成为主流,上下两句的模式有更大的空间充分提炼新闻要素, 关键看点,对称结构也更有趣味。不过这也不是唯一的形式,央视体育频道每天清 晨的《体育晨报》栏目,在标题的拟定上就有可借鉴之处,她一般都会就每条新闻 提取出一个关键词,比如“出线”“晋级”“淘汰”“翻盘”“逆转”等客观词语,或者是“轻 松”“惊险”“大意”“侥幸”等等带有主观性的词语,关键词后,才是一个事件本身描述 的副标题,例如2011 年 1 月 11 日《体育晨报》的标题依次是: 《强 澳洲袋鼠 轻松开门红》《险 太极虎拿三分不容易》《练 场宽天寒给国足新挑战》《稳 丁俊 晖不惧金左手 晋级八强》《美 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物美设计方案揭晓》《难 特 殊赛段考验车手》《佳国际足联 2010 年度各项最佳颁出》《猛 皇帝联手闪电侠 热 队势不可挡》 每天新闻都被提炼出一个字,而且是带有主观描述性质,有强烈的编 辑意图在里面,体现了编辑对新闻的第一观感,然后直接快速地传达给观众。这样 的标题,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上其实也早就有出现。当然,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 归纳提炼的难度不同,是不是合适也要根据内容,因地制宜,还要看编辑的文字功 力,不可勉强。这里只是说这一样式可以尝试。 第三,新闻栏目的包装创新。栏目 的包装首先要说到的还是主播的包装。除了主持人服饰,演播室背景灯光灯硬件包 装之外,还可以多拍摄一些主播公益宣传片,打造主播的良好社会形象,或者根据 主播风格拍摄或幽默或知性的宣传片,一些节日或者特别时期,还可以拍摄主播参 与的应景短片。既丰富栏目,又塑造了主播品牌。比如卫视 6 频道《钱塘老娘舅》 就拍摄了三个老娘舅共同出演的以促进家庭和谐为主题的宣传片,效果良好。最近 辽宁卫视《说天下》也拍摄了主播和群众演员一起出演的《正月里来是新年》MTV, 十分亲民。 不只是主播需要包装,记者也可以包装,浙江卫视有七姐妹、我们总台

浅析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与突围

浅析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与突围

浅析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与突围作者:黄庆波来源:《大观》2017年第10期摘要:目前,很多电视新闻主题报道都具有严重的工作性、说教等色彩,导致整个新闻主题报道给人浓烈的枯燥感,无法被观众认同,还会引发观众的抵触情绪,对舆论的引导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只有积极改变视角,提高内容的贴近感等形式寻求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点,才会让观众喜闻乐见。

关键词: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困境;对策主题报道是电视联播类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展开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规模化、系列化报道。

如何突破当前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使主题报道真正做到贴近观众、打动观众、引领观众,发挥出新闻主题报道应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是一项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分析首先,目前的主题新闻报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报道形式过于陈旧,方法简单,这使得新闻内容雷同重复,甚至很多新闻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久而久之观众会觉得新闻报道过于呆板,失去观看的兴趣。

比如:在做某一项新闻主题报道时,经常针对一个亮点进行常规的报道,报道内容没有新意,同时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给观众一种枯燥感,直接影响了整个主题新闻本身的社会效用。

其次,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不恰当,生涩语言过多。

抄文件抄报告的做法屡见不鲜,连基本的口语化和日常化都难以达到,更别说生动、有吸引力。

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要做到严谨、恰当,不能过于繁琐、生硬,尽可能使用观众容易理解且又不失严肃性的语句,在这个方面,要求专题报道的新闻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最后,主题性报道缺乏核心内容,中心涣散。

在任务味道十足的主题报道中,很多记者本身都不明白主题报道的意义,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传达,并没有真正揭露主题。

这样的报道必然也无法达到传播的真正目的。

二、如何将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做好想要提升舆论引导力以及号召力,则需将主题报道做到位。

主题报道需展现规模、深度,通过结合的方式构成关注度。

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破——大型系列报道《共筑东西桥头堡》的探索

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破——大型系列报道《共筑东西桥头堡》的探索


以更 加 开 放 的 思 维 创 新
重 大 主 题 报 道
当前传媒竞争 日益激烈 ,传媒
资源 相 对 紧缺 ,在 这种 传 媒 资 源供 不 应 求的 状 态 下 ,媒体 只 有 以更 加 开放 的思 维 ,最 大 限 度地 整 合 各 方
要改 变这一状况 ,党报必须充
分 发 挥 自身优 势 ,创 新 重 大 主题 报 道 , 高 受众 的 关注 度 , 提 让报 道 引起 更 加 广泛 的社会 共 鸣 ,才 能 在竞 争 中赢 得 生存 和 发 展 的空 间。 21 0 0年 , ~ 轮 的援 疆 工作 全 新 面 展 开 ,地 处 新 亚 欧大 陆桥 在 我 国 境 内的 两 大桥 头 堡 的江 苏 省 连云 港
纪 8 0年代 开始 , 连 云港 日报 》 《 就 借助 被 采访 地 方党 报 的 力量 和 资
源, 先后 组 织 实 施 了“ 西 游记 新 ” 、 “ 桥 行 ” “ 海 万 里 行 ” “ 千 里 陆 、沿 、八
方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 、带动陆桥
沿线 城 市 的发 展 都 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 意义 。 新 一轮 的援 疆 工 作 启 动 后 , 在
在新 闻事实或事件起始阶段就能够 发现 。 当一个事 实或事件刚发生 , 即 别人还未发现 , 就见人之未见 , 你 这
样 的 报 道 当 然是 独 家 的。 在 媒体 竞 争 日趋 激 烈 的今 天 ,捕 捉 到 真 正 的 独 家 新 闻 已 非 常 困难 ,要 想让 新 闻
在 两 报 同 时 刊发 了 1 2个 专 版 的 组 合 报 道 。 报 道 加深 了双 方 的 了解 , 该
50 新闻 究 刊 213 研 导 01

在“影响”和“创新”上求突破 丽水市委宣传部组织主题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在“影响”和“创新”上求突破 丽水市委宣传部组织主题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 P A T A U N L M I 一 R C I L O R A I 业界论坛 C J S
的新 l影像对 比 , l E 挖掘影像资料 、 摄影 图片背后 的故 事 ,
反映丽水城 乡面貌 日新月异、 基础 设施 日趋完善的发展 变化。 () 3 组织 “ 纪念 改革 开 放 3 0周 年 ・ 姓 生 活看 发 百
米高达 2 O万个等 , 大量鲜活 的实例 , “ 山丽水 、 使 秀 养生
福地 ” 的报道做得 生动 活泼 , 深受广 大读者 和观众 的喜 爱 。我们把这些 报道作为素材提供给 中央电视台“ 寿 长 密码” 摄制组 , fe 获至宝 , 他' d r i 在丽水拍 了4 个专题 。
面形成声势 , 那影 响力往往 是有限的 。 应该借 助省级 、 国 家级媒体 , 提升主题报道 的对外影响力。
1特 色选 题争取上级媒体 “ 、 心动” 。近 年来 , 丽水很 多领域 的创新 工作 走在全 国前 列 , 我们坚持 用“ 特色选 题打 动上级媒体 ” 加强与省级 媒体 和中央级 媒体的 沟 , 通联 络 , 进行选题 对接推 荐。丽水 的农村危 旧房改 造、
( ) 织“ 4组 纪念丽 水 改革开放 3 0周年 ・ 典型 事例看 发展” 系列报道 。在组织评选丽水改革开放 3 年 1 O O 0 个 典型事 例 的基础上 , 出3 选 0个经典 事例进 行集 中展示 宣传 。宣传在 改革开 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 化建设 实践 中 涌现 的 , 在全市乃 至全省 、 国具有重 大影 响力的典型 全
活动 , 取上级 媒体 “ 争 互动 ” 。丽 水文化积 淀极其深 厚 、 文 化亮 点纷 呈 。 “ 有 中国摄 影之 乡” “ 、 中国青 瓷之 乡” 、
声 势浩大 的宣传 , 使我 市纪 念改革 开放 3 0周年 的主题

新媒体环境下重大主题直播报道如何实现推陈出新

新媒体环境下重大主题直播报道如何实现推陈出新

2019/6为了增加看点,让开窑工人不仅提桶浇水淋(湿)衣(服)进窑,还设计了出窑时窑工头上草帽也燃烧的情节,借以说明窑温灼热和劳动艰辛。

由于窑工们都说有悖于窑场的规律,拍摄人员没有采用这种场景设计。

电视剧《督陶官唐英》就采用了这种场景设计,引起了强烈的反感,许多观众批评它“太假了”。

有一位资深陶瓷评论家坦言说,明清衙府在审讯犯人时有一种酷刑,就是用布紧裹犯人身体然后用水浇湿,裹布在吸收人体热量的同时,由于热胀冷缩,也就紧绷犯人的身体,严重的甚至能使人窒息而亡。

开窑浇水搬瓷,看似热闹,实际既不真实也有悖常理。

求美忌丑。

电视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因为生活美比起艺术美,有其自己的弱点,生活美是分散的,不充分的。

它常常被不美的、偶然的、虚假的、多余的东西所掩没,生活美是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的。

陶瓷艺术不仅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有单色的,也有艳丽多彩的。

在传统的“七十二道”工序中,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形象、有些动作甚至有些瓷俗风情是丑陋的,如窑俗中女人不准擅入窑内,否则就会拿来“祭窑”,此类种种,我们在瓷路中也仅略述一二,引用影视片中的场景转述而已。

综上所述,细节的表现是电视艺术空间经营的拍摄法则。

这种认识法则的运用既可增强电视主题内容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征性,又可使电视思想更趋鲜明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当然,由于每个摄制者的修养、学识、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不同,既便是拍摄同一件物品、场景也会因采用的方式形式不同,所展示的影视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尽管有技法上、风格上、创意上的不同,但重视细节表现的法则却是共同的。

(作者单位:景德镇广播电视台)摘要:受新媒体发展影响,传统媒体的市场范围缩小,话语权与地位逐渐将降低,需要合理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灵活利用现有的优势,以重大主题直播为载体,进行有深度的报道,积极开展舆论引导与创新,实现重大主题直播报道新媒体突破。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重大主题报道直播进入到新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舆论场域,重大主题报道的直播应合理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优势,从整体上进行完善,构建全新的主旋律阵地,以适应时代发展。

探析新闻主题扎堆报道下如何脱颖而出

探析新闻主题扎堆报道下如何脱颖而出

广电聚焦H硌铨ti第3卷第23期探析新闻主题扎堆报道下如何脱颍而出贺争怡 吴静张凤霞(浙江金华电视台,浙江金华321000)摘要:新闻主题,是新闻记者的真实叙述,是新闻记者对待新闻事件的客观态度,也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

信息技 术的快速发展,让新闻数量与种类日益增多。

而在这个新闻传播求速时代,新闻主题同化发展,新闻报道扎堆推出,不同程度上弱化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还存在让电视新闻失去传播价值的可能性。

由此,斩思维荆棘,创新意主题,基 于受众新闻需求,在策划与内容上求新求变,是最佳的出路。

关键词:电视媒体;主题报道;求新求变;脱颖而出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 23-0056-02_、引言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求快、求变、求新的媒体融 合时代,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具有新鲜感、才能满足大众不 断增加的新需求、才能脱颖而出获得生存空间。

改革创新是 时代精神的核心,更是电视新闻的生存之道。

而对于电视新 闻而言,新闻主题就是新闻报道的最核心,既决定着电视新 闻的传播效果,又凸显着电视新闻的传播价值。

在新闻主题 上创新,这才能让电视新闻报道突破重围,脱颖而出。

二、 在电视新闻策划上创新主题,突破重围在电视策划上创新,如同锦上添花,良好的策划创新往往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电视新闻报道效果。

有效的策划与运 作,能够让电视新闻更吸引民众眼球,博得关注。

让新闻价值 得到凸显,有助新闻主题扎堆报道环境下突破重围。

(一)创新策划让电视新闻具备必看性内容再独特、再新意,也要靠策划的“包装”先博得大众 的眼球,有看下去的欲望,进而再以精致的内容让观众回味 无穷,有再次观看的强烈期盼。

如运用电视语言、谋篇布局、设置悬念等,挖掘受众较为关注的冲突,命运转折点,利益、情感纠纷等,让报道更加地引人入胜。

(二)创新策划让电视新闻具备引导性新闻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无论策划如何创新,其着力 点都是引导正确、积极的社会舆论。

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破

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破

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闻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逐渐被数字化和网络化所替代。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需要不断地寻找和创新新的报道方式,才能不断适应新闻传播领域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以及如何突破这些困境。

困境新闻深度报道在传统媒体时代曾经是一种常见形式。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获取更快速、简单和浅显的信息,这导致了深度报道的市场逐渐收缩。

首先,深度报道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是新闻从业者之间普遍认为的最大问题之一。

深度报道需要持续跟踪一个特定事件或人物,并调查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这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和整合。

而且,这类报道通常需要较高的采访成本和人力成本,这在日益紧张的新闻时间表下也是一大挑战。

其次,难产的深度报道并不一定能够赚到更多的利润。

对于新闻公司来说,深度报道的利润较为微薄,这是因为这类报道的受众相对较少。

虽然深度报道有助于增强新闻公司的影响力和信誉度,但是它不能够为新闻公司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

第三,新闻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深度报道面临的困难。

今天,许多读者更倾向于浅显易懂的新闻报道。

事实上,当今社会,传统新闻的读者和深度报道的读者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他们更愿意看透彻和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然而,新闻市场的需求远比供应短缺。

因此,深度报道的重要性很难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突破虽然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着困境,但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和管理实践,可以突破困境。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首先,新闻机构可以制定更加智能化的计划和管理系统来解决时间和资源问题。

比如,他们可以引入新技术来提高效率,例如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自动化流程等。

这些工具可以大大缩短调查和编辑的过程,减少人力和时间投入,从而降低深度报道的成本。

其次,新闻机构可以尝试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来改变困境。

例如,他们可以开发新的收入来源,例如定期发布深度研究报告、组织会议或研讨会、提供咨询服务等,以使深度报道与其他新闻服务联系在一起,从而扩大收益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WS WORLD
新闻实务
一、主题报道的使命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道德建设、舆论宣传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的有效载体。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主流媒体对主题报道手段运用上的局限和对传播效果的忽视,使得主题报道出现了与社会现实脱节的现象,部分主题报道主题浅显、说教味重、夸大其词、形式单一,受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对传统主题报道产生反感和抗拒。

与此同时,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已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3亿,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新平台的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复杂多变,舆论多元多样的趋势日益明显。

当前,主流媒体如何突破传统宣传报道的“窠臼”,通过新闻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把新鲜的时代语言和有感染力的传播方式用于主流价值观的传递;如何修正和完善主题报道实践,不断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在舆论传播中抢占先机、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以央视新闻综合频道近年来春节期间的主题报道为例,探讨电视主题报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创新与突破之道。

二、电视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破之道(一)借鉴新媒体传播方式,重视互动与分享,报道方式推陈出新
传统媒体时代的宣传报道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主导权掌握在媒体手里,报道什么、怎么报道,受众没有多少选择权。

而互联网则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状态,普通受众的参与权获得
【摘
要】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
导社会舆论的有效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主流媒体如何通过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不断提升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以央视新闻综合频道近年来春节期间的主题报道为例,探讨电视主题报道在新时代的创新与突破之道。

【关键词】主题报道;舆论引导;互动分享;柔性渗透;平民语态
新时代电视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王

42
NEWS WORLD 新闻实务
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受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与参与,自由表达意见,进而影响他人、了解世界。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中心借鉴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受众在舆论传播中的参与权予以充分肯定与支持,通过精心策划、创新模式,在《新闻联播》中推出大型互动式主题报道《厉害了我的国》。

这组报道广泛征集受众及用户的自拍视频和图片,让自拍杆和手机代替专业摄像机,在节目中,人们自己拍、自己说,“拍出叫人惊喜的变化,说出不吐不快的自豪。

”[1]
《厉害了我的国》不仅把拍摄权交给了观众、把表达情感的空间交给了观众,还通过后期精雕细琢的编辑处理,催生了一种崭新的主题报道模式。

从标题上看,《厉害了我的国》使用朗朗上口的网络流行语,更贴近年轻观众的语态;从拍摄手法上看,“百姓自拍”追求个性化表达,无框架、无模式、自由自主;从内容上看,这组报道并不以常规的采写式报道为主,而是以来自观众贴近观众的鲜活信息为主,摆脱了陈旧的“新闻腔”;从传播效果来看,这组报道充满着传播者和受众的融合意识,在互动分享中进行着精神沟通、产生了情感共鸣、碰撞出思想火花。

《厉害了我的国》通过这种身在其中、感同身受的融入互动式传播,拉近了新闻报道和观众的心理距离。

这组报道的粘合度凝聚力之强,观众对它的认可度之高,远非传统的单向传播可比拟。

有网友说:“《厉害了我的国》用真实打
败了套路,厉害了我的《新闻联播》”。

[2]
(二)巧妙设置公共议题,实现开放探讨、柔性渗透
根据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的研究:媒体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话题。

要做到这些,媒体就必须巧妙地设置议论的话题,逐步对受众群体进行引导。

自2012年中秋节《你幸福吗》在央视《新闻联播》中首次亮相以来,近几年,央视紧扣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核心,多次采用街头随机采访的方式来主动设置议题,其中以2013年春节期间播出的主题报道《家风是什么》影响最大。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介绍,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全国妇联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谈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

”习总书记把家风和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根据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精神,央视新闻中心设置了“家风是什么”这个“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公共议题。

关于“家风是什么”,记者并未预先给出一个主观定论性的答案,而是采用街头“海采”的方式,让每一位被采访者说出自己对家风的理解与感受,据说总共采访了4000多人,最后选择了近两百人的同期声在电视屏幕上进行了真实呈现。

在连续8天的报道中,央视改变了“我说你听”的传统方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将“高大上”的议题设置与生动亲和的传播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把立场和观点藏在报道里面由观众自己感知,最大限度地启发与凝聚共识,实现了新闻观点表达由硬性灌输向柔性渗透的转变。

这组报道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共鸣,也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多位领导人都在批示中指出,
43
NEWS WORLD新闻实务
“《家风是什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案例。

”[3]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又创新“海采”节目样态,在《家是什么》这组主题报道中,每天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场所,围绕一个固定的主题,通过“蹲点海采+叙事”的方式逐步把话题铺展开来。

高速公路服务区、天津理发店、中国照相馆……通过聚焦这一个个场景中的鲜活个体,记者努力从大众情感的最深处寻找共鸣点,让硬的观念和软的情感有机融合,以“点”的叠加来构筑时代全景图,在舆论场中形成对主流价值观和人们生存状态的有益探讨。

(三)更加强化平等视角,使用平民语态,讲好中国故事
主题报道以往大多数是立意高、内涵深的宏大叙事,这类“宏大叙事”常常显得高高在上,可敬不可亲,可望不可及,很难走进观众的内心。

在互联网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什么都比不上故事更能吸引眼球、直抵人心。

2015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围绕“只为多看你一眼”主题,报道了三个小故事:武警战士梁培峰15年值守海拔3000多米的隧道,妻子带着孩子通过飘扬在车窗外的红围巾与丈夫“团圆”6秒;沈阳客运段列车长王玉梅70多岁的父母在站台上见了女儿6分30秒;军嫂王琼克服重重困难,走了8天7夜,终于和戍守边关的新婚丈夫团聚。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记者则报道了锦州客运段Z384次列车长罗磊和新婚妻子刘颖在两列火车相遇时,夫妻二人利用列车交会时刻,只能隔窗相望短短几十秒的故事。

这些报道转变了以往主题报道平铺直叙、千人一面、冷峻客观的语言表达方式,在遵循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设悬念”“抖包袱”“卖关子”,通过典型情节或细节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动人心弦。

观众在唏嘘不已之余不由感慨:家是幸福的源泉、心
灵的牵挂,当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这些人却要忍受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和寂寞,他们无悔奉献为了谁?辛苦付出为了谁?忠诚坚守又是为了谁?
在新时代里,会不会讲故事依然是决定报道效果的关键。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其《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指出,新闻报道要“尝试一种新的语态,也就是新的叙述方式”、“把媒体的视角放低,不说大话,不说空话,用观众乐于接受的平民化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的报道少了原先常见的大话、官话、套话,当我们把大的主题落实到小的切入点上时,通过那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真实场景、一个个浸润着真挚情感的小故事,宏大的爱国理念、复兴梦想、家国情怀在报道中就会逐渐鲜活具体起来,观众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着思想和情感的洗礼。

新时代带来新要求,新要求也会不断催生新的节目样态。

我们如何创新主题报道方式,不断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如何在观众积极参与互动式传播时,进一步捕捉共性、体现共鸣、最大限度地启发和凝聚共识?如何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进一步加强融合,拓展主流阵地、壮大主流声音、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当通过实践,把这些问号一一拉直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主题报道也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新时代!■
注释:
[1]http:///shipin/2017/01-30 /news691459.shtml.
[2]杨华.央视:《厉害了我的国》系列报道如何炼成?——从大众情感的最深层寻找共鸣点、传播点[J].中国记者,2017(03).
[3]杨华.强化宣传意识淡化宣传痕迹——《家风是什么》创作体会[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3).
(作者单位:安徽池州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