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争霸3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教案与反思
第2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第二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桓公称霸和商鞅变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越王勾践“尝胆”的故事,培养发奋学习的精神;学习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贤能之士管仲为相的广阔胸怀和商鞅的改革精神。
【重点】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自主学习】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什么?2.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
结果,被戏而回。
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周幽王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
那么西周灭亡后,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诸侯争霸1.阅读教材P13,观察图1-19,思考:春秋五霸指的是哪几个霸主?答案提示: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阅读教材P14第1段及相关资料,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答案提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牢靠)、实力雄厚、手段高明。
3.活动一:对比图1-19、图1-20,思考:战国时期的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提示:春秋时期的晋国分为韩、赵、魏三个国家。
4.阅读教材P14第2段,思考:相比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争霸目的有什么不同?答案提示:春秋时期是为了称霸,而战国时期则是为了一统天下。
知识点二社会变革1.阅读教材P15第1段,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遍使用会给当时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答案提示: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2
D.秦穆公
3.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
力的是( C )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
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是在什么时期( B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商朝
5.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有( A )
A.规定土地归国家所有
B.奖励耕织
C.建立县制
D.鼓励军功
李
悝
在
魏
吴起在楚变法
变
法
战国时代政治家、统 帅,法家代表人物。卫国 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 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 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 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故称之为商鞅。
材料5: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 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 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 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西周灭亡。
朝代:东周 时间: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周平王(宜臼) 都城:洛邑(今洛阳)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 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摘自《三字经》
前770~前476
春秋
前475~前221
战国
“五霸” 东周 “七雄”
东周为什么会是诸侯争霸的乱世? (1)周天子势弱,实力下降; (2)诸侯强大,分裂割据。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这个材料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什么?
徙木立信
这个故事对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诚信的重要,要取信于民。
商鞅变法
变法前
商鞅变法内容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改)
周天子经济实力衰落
春 秋 五 霸
最先称霸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
吴王阖闾 楚庄王 越王勾践
- 版权所有-
根据下图及课本第14页两则资料,从齐国 所处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个人因素等方面, 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最先称霸。
地理位置 齐国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 遇到各诸侯的包围封锁;临 近大海,物产丰富,经济富 庶。
3.商鞅变法有何意义?
意义: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秦国从此 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4.商鞅变法成功了吗?对当代中国有借鉴 意义?(励耘P12表格)
- 版权所有-
思考:分封制实行久了会不会对周天子 统治产生不利影响?
- 版权所有-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 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 强,七雄出。”
——摘自《三字经》 以上描述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怎样?
- 版权所有-
1.结合书本和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提示:社会背景;商鞅;民众;秦孝公等)励耘P12表格 2.资料一立木取信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以史为鉴的角度: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人们难免有观望、等待和 逃避等心态,只有通过“取信于民”才能显示改革者的决心,排除 人们的观望情绪,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 - 版权所有公民教育的角度:做诚实守信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
哪些法令是针对以下社会状况的?
1.平民弃农经商,土地荒芜,粮食歉收。 奖励农耕
2.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消极怠工。 承认土地私有
3.奴隶主无功受禄,士兵无升迁机会。 奖励军功
4.因权力过大,各地贵族叛乱经常发生。 建立县制 - 版权所有-
材料:一
立 木 取 信
2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徐长征
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
奖励耕织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徐长征
变法内容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徐长征
(1)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经济上:为什么要“以农求富?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经济) (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 人,可以免除劳役(经济)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徐长征
(1)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 地自由买卖; • 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 使旧贵族失去土地和人口,受打击。 (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 免除劳役; • 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3)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 等的爵位和田宅; • 使新兴地主阶级有参政机会, 打击了旧贵族使他们失去土地、人口和世袭特权。 (4)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 接派官吏管理; •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 家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
(1)“春秋五霸”在时间上是先后更替,而“战 国七雄”则是同时并存;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为了当上“诸侯之长” 战国时期的战争是以兼并他国一统天下为目标; (3)战国的战争规模相对春秋时期更大,时间更 长、更残酷; (4)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战国出现了新兴的地主 和农民,地主阶级并开始要确立其政治地位; (5)战国时代,一些诸侯国掀起变法运动。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徐长征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徐长征
你知道哪些春秋\战国时期的 历史人物与典故?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围ຫໍສະໝຸດ 救赵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徐长征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二 1 第32讲 百家争鸣 Word版含答案
本专题围绕中国古代思想、科技及文学艺术的发展,主要从儒家思想的演变以及科技、文学、书法、绘画和戏剧的发展过程来叙述。
线索一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德治”“仁政”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线索三儒家思想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神,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线索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线索五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主体,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科技成就非凡;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科技为主,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线索六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各具特色,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中国文字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中国戏曲具有历史悠久、剧种繁多、相互融合的特点。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第32讲百家争鸣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
(1)经济: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3)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三、孔子与老子 四、百家争鸣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政治动荡:诸侯纷争 二、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井田制瓦解 三、在动荡中寻发展:变法运动 四、文化发展:百家争鸣
案 例
贰
详情江 南新课导入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 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 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 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 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二、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井田制瓦解
2、井田制的瓦解
材料: 周制,野人只助耕公田不为兵。然而这种制度到了春秋战国就开始松动。那时“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各国统治者为争霸权、求发展、掠财富而纷纷扩军。……野中15-65岁之人都是要服役 的。既然耕田是成年男性的责任。那么他们如去服兵役公田也就没人治理了。……田制赋税的变 革是兵制变革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变革兵制必先变革田制。
——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
问题: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变法的背景及目的?
三、在动荡中寻发展:变法运动
2、战国七雄变法
三、在动荡中寻发展:变法运动
3、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 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三、整合思路
整合思路 1、春秋战国是大动荡、大发展的时期。因此我将用动荡—发展这一条主线将本课串联起来。 2、百家争鸣的整合:书中将思想文化部分,分为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两部分。我将孔子与老 子合并到百家争鸣部分。原因在于这样更具有连贯性与整体性,从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再到 各学派学说再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 免除劳役 (3)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 等的爵位和田宅 (4)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 接派官吏管理
变法前后比较
变法前
土地国有,不得买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法后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奖励农耕 经济
爵位世袭 分封制 村落散居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军事 建立县制 政治
2、
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1)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
(2)周王室直辖土地大大缩小,经济实力
衰落
燕
7
秦
1
晋 卫
2 5
周
4
鲁
8
齐
9
宋
6
楚
3
吴 越
10 11
越王勾践
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1)从地理位置看,齐国在今山东北部,背山面海,盛 产鱼盐。 (2)从为人看,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人才。 (3)从谋略看,他改革军、政,发展经济;打出 “尊王攘夷”旗号,扩充疆域。
• 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青年学生要树立改革意识,才能与 时俱进
• 任何事务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用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根据事务的发展变化进行调 整。治理国家都是同样的道理,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学习商鞅变法后,你 从中有什么启示?
• 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青年学生要树立改革意识,才能与 时俱进
商鞅变法
三、商鞅变法
你 知 道 有 关 商 鞅 的 想一想:这个故事在 故 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事 从治国和做人两个角度思考 吗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材料二:清朝末年,中国贫困落后,饱受帝国主 义国家的蹂躏,其重要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不思 进取,盲目自大。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观念 滞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改 革,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战国七雄
变法前的社会形势
材料一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
当铁制工具和农耕推广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奴隶们不在需 要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个体生产逐渐取代集体生产。大量 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劳动者不再被称为奴隶,而叫做农民。 那些开明的奴隶主就称为了新兴的地主,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
称霸原因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取 得政治上的优势。(一:抗击威胁中
原的周边民族,捍卫了中原地区先进文化;二:假借 “尊王”名字扩张自确立霸主的 标志:
公元前7世纪,葵丘会盟
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若,齐、楚、晋、秦始强大,政由方伯。” ——《史记》 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 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 特权。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西周灭亡:BC771年,犬戎攻破西周国都。
东周立国: BC770年,平王东迁洛邑。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秦穆公和宋襄公 春秋(前770-前 476) 东周 战国(前475-前 221)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韩、赵、魏、楚、燕、齐、 秦
春秋五霸
首霸齐桓公
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凤凰新学案选修三文化答案
历史凤凰新学案选修三文化答案1、概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作品,观点,影响。
答:(1)儒家:①春秋,孔子,述而不作,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思想主要保存在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中一②战国,孟子,荀子《荀子》(2)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一战国,庄子《庄子》(3)墨家:战国,墨子,翟,《墨子》(4)法家:战国,商鞅,韩非子,《韩非子》(5)兵家:①春秋,孙子,武,《孙子兵法》②战国,孙膑,《孙膑兵法》2、中国早期文化觉醒的意义,以及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政治,经济,文化)答:(1)中国早期文化觉醒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3)与时代变迁的关系:①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兴小农经济应运而生,地主经济兴起,租佃制产生。
②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
③文化: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私学兴起。
④士阶层的崛起,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专业文化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的这场社会大变革为各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的文化觉醒(“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反之,文化觉醒有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深入发展。
3、稷下学宫兴盛的原因及意义。
答:(1)原因:诸侯争霸,招揽人才,养士成风,齐宣王奠定了稷下学宫的繁荣。
(2)意义:稷下学宫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学术文化的一个交流中心,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请指出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它能支配汉初70年的原因所在。
答:(1)黄老之学(2)原因: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这要求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5、试分析董仲舒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
(1)董仲舒思想体系:①不同于先秦儒学,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②推崇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讲 课题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概况“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图解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差异2.华夏认同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
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农业铁犁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链接·选择性必修2·P35]先秦时期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①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因: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2)发展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中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2.社会变革(1)目的:富国强兵(2)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3)典型:秦国的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政治: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思维深化战国变法运动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变法运动的完成,在各诸侯国内部,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文明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
②礼乐制度 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统治阶级以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为工具, 用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
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身份和地位, 使贵族长幼有序,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例如: 贵族的”死”(避讳)
天子—驾崩 大夫—卒 平民----去世
诸侯—薨 士—不禄
直面齐桓公
称霸的实现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
多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
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 主地位。
面对残酷的战争,假如你是当时的君主 你会采取什么措施争取在战争中取胜?
国家 魏 楚 秦
国王
措施
成效
魏文侯
李悝(kui)变法,发 成为战国前期最强 展经济,改革军事 大的国家
楚悼王
吴起变法,加强中 央集权
考点19 了解西周礼乐文明的 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与争霸和百家争鸣
一、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政权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联合其他国家,在 牧野 展 开大战,伐纣灭商,建立周期,定都 镐 ,史称 西周。
2、西周的重要制度 ①分封制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②宗法制 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远近来决定
B. “法治”,中央集权
C.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 “为政以德”,以“礼”
治国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历
史上称为( A )
A.东周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6、春秋战国时期,( C )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了
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A.石器农具 B.青铜农具 C.铁制农具 D.铜制农具
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41张PPT)
春秋 奴隶主争霸战争 规模小、时间短、讲究礼节程 序、阵地战为主
奴隶制瓦解时期
战国
地主阶级兼并战争
规模大、范围广、残酷性强、 不讲礼仪规范、野战包围战为 主。
封建制度确立形成时期
冲击了奴隶制,使东周处于分 封建制逐渐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裂局面
为统一打下基础。
春秋:尊王攘夷
战国:追求统一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是
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变革时期,从此废去了自古以来贵族统治用的礼制,开始了走向秦汉
以后“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 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术动态: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社会如何向秦统一过渡,在转型期是通过怎样的具体途径酝酿统一局面的,
人口增加 开垦荒地 土地私有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手工业: 分工更加细密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战国《考工记》
商祖传奇——范蠡 谋国大商——吕不韦 儒商鼻祖——子贡 工商巨富——猗顿 理财“商圣”——白圭
3、商业
货币流通广泛; 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涌现; 很多工商业主财富雄厚。
春秋:
·齐国—管仲 “相地而衰征”
·郑国—子产《铸刑书》
战国:
·魏国—李悝《法经》 ·楚国—吴起
·韩国—申不害
·齐国—邹忌
·燕国—响
推动社会转型, 各国逐步建立起 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典型:商鞅变法
(二)变法运动
二 、 经 济 发 展 与 变 法 运 动 (二)变法运动 典型:商鞅变法
第2框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共26张PPT)
做诚实守信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变法作用 从根本上改变了奴隶制 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 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 经济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 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 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 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劳役 增强国力。 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 废除贵族特权,极大 军事 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 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爵位和田宅 政治 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 加强中央的管理,削 并为县,由国家直接派 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 的权力。 官吏管理 领域 变法内容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 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 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 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钱。百姓 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 钱。”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 钱,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 布了那法令。
秦
宋
吴 越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战国七雄的位置相当于 今天的哪些地区? 齐:今山东东北部; 楚:长江流域; 秦:西边关中地区; 燕:华北、东北; 赵:今河北; 魏:河南; 韩:今陕西一带。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意图 上有何不同?
春秋五霸以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为目的, 战国七雄以吞灭他国、兼并他国土地为目的。
• 分封制的实行对西周产生的积极影响?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 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 简单分析分封制给周天子统治造成的不利 影响? 分封的诸侯成为独立王国,拥有政治、经 济和军事等大权。随着势力的壮大,一些 诸侯王不再服从周天子命令,为了抢占地 盘,相互间征战不已,形成春秋争霸局面。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第2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齐桓公称霸的历史。
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及相应的地理位置,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重要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识分析诸侯争霸的双重作用。
【学习重点】齐恒公称霸,商鞅变法。
【学习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商鞅变法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3-15和历史与社会图册,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题1.公元前年,________把都城向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_____。
这一时期分为_____________时期。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______农具和________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在“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________,他任用_______为相,改革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使齐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打出“_____________”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召集诸侯国在_______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4.“战国七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秋晚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出现了私有财产,同时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到了战国时期,他们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有魏国的___________变法,楚国的___________变法,秦国的___________变法等。
6._____________,商鞅开始变法运动。
变法内容有:①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______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_________,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③奖励___________,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7)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教学理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本课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2.以大概念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结构化、生活化。
新课改强调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人的发展。
教师应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通过结构化的方式优化和简化课程内容,以跨学科大观念统整和重构学习内容,实现由“教材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
本节课围绕诸侯争霸、变法运动、百家争鸣等核心内容的分析、理解,呈现出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
学习是自主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过程。
教学应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从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学生如何到达目标的学习过程。
在本课设计中注重了学习过程中的“任务驱动、情境体验”,设计具有挑战性、整体性、实践性的大任务,为完成任务创设生活化、活动化、意义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由“在学习”到“真学习”。
4.建立“教—学—评”一致性的连贯的多元的评价过程。
以往的评价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和标准答案,强调技能的习得。
新课改强调的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等级化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5.运用“史料实证”学习方式,彰显学科特色。
选取有价值的历史史料,帮助学生学习与运用,史料编排贯穿学习过程中,注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时,大力拓展学生历史视野,深化历史思维,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历史课堂真正具有“历史味”。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知识点四 百家争鸣 1.背景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 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2)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 (3)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返回导航
2.主要流派及主张
派别
代表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阴阳家
邹衍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主要思想主张 人性善;“_仁__政___”
返回导航
2.士阶层 中国古代社会士的身份不断演化,最终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春
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士。他们游学各国,思想活 跃,为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文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 大贡献。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 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各诸侯国养士之风盛极一时。
返回导航
3.“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解放潮流。“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别的主张绝对不同,而 是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将 社会从混乱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
返回导航
02
合作 探究重点
探究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 情境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返回导航
2.变法运动 (1)概况 ①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②目的:实现__富__国__强__兵__。 ③影响: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_君__主__专__制___的政治制度。
返回导航
(2)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 ①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_废__井__田___,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②军事:奖励_军__功___,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1、时间 2、支持者: 3、主要内容: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承认土地私有 富国 强兵 加强政治控制力
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农耕 3、奖励军功
4、建立县制
4、历史作用: 变法更加全面、彻底,使秦国从此强盛
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秦孝公的支持、得民心、诚信、符合历 史潮流,商鞅变法全面、彻底(特点)。
国家 魏 楚 赵 韩 齐 燕
国王 魏文侯 楚悼王 武灵王 韩昭侯 齐威王 燕昭王 秦孝公
措
施
成
效
李悝变法,发展经 济,改革军事 吴起变法,加强中 央集权 学习胡服骑射 申不害改革 邹忌改革 乐毅改革
成为战国前期最强 大的国家 国力一度强盛 军力强大 取得一定成效 成为较强大的国家 国家强盛
秦
影响 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 商鞅变法 最大 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战国七雄”与商鞅变法
战国七雄
燕
赵 魏 韩 楚 齐
三家分晋
秦
晋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征战活动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春秋五霸: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 ★战国七雄:吞灭他国、统一天下
(3)社会政治变革
——变法运动
春秋晚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大量荒地 被开垦出来,一些人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有财 产,成为新兴的地主。 到了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目的):为了适应社会 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 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
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的特点:
(1)政治上:周天子王室微弱,诸侯实力强大,互相争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与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剧变的时期,又是一个聪明才智和文韬武略得以挥洒和展示的时期。
这段历史既使人觉得惊心动魄,又引人深思。
本课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逐渐强盛起来,王室衰微、周天子威望大减,各路诸侯为称霸争雄而纷纷改革、变法,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本课选用齐桓公称霸和秦国强大两个案例,旨在说明变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二、学习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主要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史称“战国七雄”。
了解齐桓公任用管仲,提出“尊王”和“攘夷”的口号,首先称霸。
理解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地理方位的学习,能区分历史地图和地理地图的差异,并运用教科书提供的历史地图指出其特定的方位(东、西、南、北、中),掌握基本的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认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并非一帆风顺。
认识到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树立和平观念。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大家想听吗?
相传楚庄王即位三年了,仍然每天做乐不理朝政。
一些爱国的臣子看了就很着急,又不敢规劝。
一天,一个臣子就想了个办法,他对楚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您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楚庄王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在讽刺他呢。
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
”从一以后他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几年就成就了霸业。
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一个成语吗?
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师:这个成语讲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生:春秋时期
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逞干戈的时期,春秋战国各路诸侯为称霸争雄,纷纷改革、变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的思绪重新回到那群雄纷起、战火纷飞的年代。
新课教学
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后,历史的车轮又碾过商朝与西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既春秋和战国时期。
(一)试比高低:河姆渡时期的骨耜与春秋时期的铁犁哪个先进?
师:给大家看两副图片,这一副是出土与我国5、6千年前河姆渡时期的生产工具,另一副是春秋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
有谁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
生:翻土、耕地……
师:假设你是当时的农民,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生: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师:牛力与人力相比哪一个效率更高?
生:牛力。
师: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些诸侯国在先进生产力的推动下,发展生产,开发国土,日益强大起来。
而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王室直辖土地大大缩小,再加上许多诸侯国不再进贡,财政日益窘困。
经济实力衰落带来了政治地位的下降。
天下呈群龙无首之势,必然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
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二)说一说:齐桓公为何能最先称霸?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P73-74.
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雄厚的实力、高明的手段等方面分析原因,使其认识改革是齐国富强和桓公称霸的最重要原因。
生: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生: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师:再出示春秋形势图,请学生分析齐恒公争霸的地理因素。
生: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师:在以上这些因素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生:管仲改革
师:齐桓公称霸可谓是占尽地利人和,那还少了什么啊?周天子对齐桓公称霸报什么态度呢?
师:哪一事件正式确立了齐恒公的霸主地位?
学生:癸丘会盟。
(三)春秋五霸
师:继齐桓公称霸之后,先后又有哪几位霸主?史称什么?
生:结合地图指出。
师:其他几个霸主也是因为能发奋图强对内改革从而实现称霸,比如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这样就把握了时代主题:变革与争霸。
)
承转:春秋时期,无数次的战争,使一些弱小的国家要么灭亡,要么成为大国的附庸,国家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几个比较强大的国家。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四)战国七雄
师:请同学们在这张战国七雄的形势图上,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再给大家一下。
生: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师:与春秋霸主相比,战国七雄已不满足称霸诸侯,而是要灭掉各国一统天下。
指导学生看课本图:战国时期兵器。
你感受到了什么?战争的残酷,军事力量对诸侯国存亡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知道最后一统天下的是谁吗?
生:秦
承转:但位于西边的秦国,在战国初期时经济落后,政治守旧。
它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还经常被魏国侵扰。
这样落后的秦国,又是怎样完成统一大业的呢?
幻灯片出示《求贤令》。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求贤令是什么意思啊?
生:秦孝公即位后感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立志要使秦国富国强兵,向天下广揽贤才。
这样,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家商鞅,登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
(五)宫廷辩论
师:商鞅到了秦国后,马上就开始变法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还要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取得百姓的支持、贵族的反对……
师: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尤其是贵族的反对,所以秦孝公决定召开一次宫廷辩论会讨论是否变法。
提议师生一起模拟那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宫廷辩论会讨论是否变法。
师扮演守旧贵族,生扮演大改革家商鞅。
师:1、秦国现在实行的法令制度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统治国家必须遵循古代的法则,我的观点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2、我的官位、爵位师世袭的,要变法可以,但不能侵害我的利益。
3、谁能保证变法一定成功?没有百分百的成功把握就不能实施变法。
生辩……
师:商鞅取得了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商鞅提出了那些变法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完成学习单。
(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商鞅变法
生反馈:变法内容→作用→商鞅变法意义
师: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为后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七)以史为鉴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讲了齐桓公重用管仲,管仲实行改革,使齐国迅速强大,成为当时第一个称霸的诸侯。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我们学习历史最主要的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改革,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拥护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翻看了历史,也展望了未来,俗语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人类更加和平安宁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