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二)赏析美景
1.寻潭——探求游踪,理清思路
根据自己对美景的欣赏,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一幅小石潭游览图,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欣赏小石潭的美景。
要求:①图中展现文中所写景物。②以点连线,标出游踪。
2.赏潭——探究景物特征,领悟写法。
请自选角度谈谈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征,结合原文陈述理由。
看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既可一人任意选取景物的某一特征谈谈自己的认识,也可小组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展示结果: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小丘—篁竹—小潭—岸势—潭之四面。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研读后进行展示:写潭“小”,不仅“下见小潭”,点出了“小”,而且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也暗示了潭的范围不大,否则,潭的范围怎能尽在眼底,又怎能一览无余?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习了十多篇文言诗文,在八年级又系统的学习了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到第八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时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质疑,创新的动力。质疑,顾名思义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没有质疑也就没有了万有引力。学习不同的文章我们一直在提出疑问。教师应抓住学生疑问中的闪光点从而有所创新。“为什么柳宗元欣赏这无名小潭”?“为什么前后的思想感情有那么大的变化?”“文章是怎样将景与情融合在一起的?”只有种种不同的声音,才会让教师听到创新的声音,在求异中寻求突破。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
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他的诛多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杰出的代表,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小石潭,进一步去感受作者文中的景,心中的情。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谈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认知情况。

三、诵读回顾,走进课文
1、安排学生诵读
2、文意把握,(课堂检测,完成练习,重在词义、句意)
四、与柳宗元同游
(一)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2、学生回顾发言,教师评议、板书。

(二)我来做导游,向你介绍小石潭
小石潭有这么多美景,那么我们来做导游,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作形象描述,使游客也产生愉悦的情感。

(同桌之间互相做导游,选择优秀的给全班同学做导游)
五、品味,与柳宗元对话
(一)、互动感悟,体会以景写情
(二)、与柳宗元对话:对于柳宗元此时的心境,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开头与作者对话,劝解他直面挫折。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石潭记》【教学立意】《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

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目标】1.检验学生对重要字词及翻译的预习掌握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文章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检验课前预习要求掌握重要字词,翻译句子,整体把握课文以提问和教师指导的方式为主。

二、文本探究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明确: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3、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明确: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动静结合4、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明确:水声、游鱼5、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明确: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

2、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句。

3、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4、熟读课文。

一、导入。

同学们,请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闭上你的眼睛,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想像你正漫步在青翠的山林间,清亮透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野花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听,还有各种鸟儿鸣叫的声音,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人。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写作背景:作者曾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2)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被认为是“永州八记”中最精彩的一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肖其貌,传其神”,融情于景,表达自己被贬永州的心声。

㈠抓住特征写景“小石潭”虽名不见经传,但在作者笔下却特征鲜明,美不胜收。

第一,紧扣“石潭”表现“石潭”特点。

首先用“声”表现“石潭”特征。

“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这是一个“石潭”缘故。

其次写“形”表现“石潭”特点。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整个小石潭几乎都是由石头构成。

再次用“清”烘托石潭特点。

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表现和强调“石潭”特征,因为是“石潭”才会“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格外澄澈(泥潭不会如此澄澈),并用“影布石上”照应强调“石潭”特点。

最后写“势”暗示“石潭”特征。

“斗折蛇行”的溪身和“犬牙差互”的岸势也是“石潭”特征体现。

作者写“小石潭”,紧扣“石潭”特征,多处照应,反复强调,突出“小石潭”的奇特之美。

第二,描写之中突出“幽静”氛围。

其一,用发现过程的曲折表现“幽静”。

“小石潭”处于幽林之中,柳宗元沿着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才发现小石潭,其处所十分“幽静”。

其二,用四周景物烘托“幽静”。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这些景物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环绕在“小石潭”周围,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给人以“幽静”之感。

其三,用潭水澄澈渲染“幽静”。

作者笔下的“潭水”澄澈到极点,清得能数清潭水中的鱼有百许头,清得鱼仿佛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清得能看见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清澈的水,凸显的是“幽静”的环境。

其四,直接点明“幽静”。

作者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等语句直接点明小石潭环境的幽静。

小石潭处于“幽静”之所,四周环境“幽静”,潭中水澄澈得“幽静”,“幽静”之美,美在“曲径通幽处”,美在“万籁此皆寂”。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执教者:奎屯市第一中学荣梦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对景物的入微观察以及细致描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及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1)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

(2)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2)体会作者笔下的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

(2)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1.学生齐声朗读本课学习目标2.美词共赏(齐声朗读一组从课文中提炼出的四字美词。

)3.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今无数文人沉浸于山光水色之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这诗意山水也给予我们无限的遐思。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在永州觅得了这样一处绝妙的清幽之境,今天就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近《小石潭记》,看一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领略美韵。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生凝神细听。

2.教师明确朗读要求,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b.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c.读出语气,试着读出感情。

(三)梳理脉络,理清思路1.了解文体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本文文体特点。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讨)(四)文篇撷英,品味美景。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由地发现文中你觉得下笔精妙的地方。

例:我发现文中有很多处描写“石”的……我发现“空游”这个词非常传神……我发现文中……这一句特别有画面感……我发现文中……是动景,……是静景……我发现文中……用字特别简洁凝练……(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去探讨)(五)探究质疑,感悟奇情1.文中前乐后忧,那么作者到小石潭游览的心情到底是欢乐还是凄苦呢?引入背景一: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教学内容:《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中招考点
2011年河南中考就已经考过这篇课文。

形式采用与袁中道《游青溪记》进行对比阅读,4道小题。

1题1考点: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迁移运用。

古诗词阅读考查点有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画面、词语指代义,其中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为高频考点。

4.学情分析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又应是本文学习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3——5段。

2积累文言字词。

3.能结合译文读出原文,并背诵。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结合手中工具书,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归纳本课“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词汇。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结合译文读出原文,并背诵。

四、教学过程
当堂训练
(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不可知其源
(2)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3)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4)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参考答案:大约、能够、能够、由,自、跟随、清澈、凄清、以……为乐、逗乐,嬉戏翻译句子
1、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青树翠蔓,蒙络摇坠,参差披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