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第一章 地理基础知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1B卷 自然地理
综合能力测试一自然地理(B·能力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13·重庆模拟)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
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海岸陡峭B.乙处地貌为山谷C.丙处海拔200米D.山脉多东西走向解析:据图中等高线可知,甲处等高线稀疏,为沿海低地;乙处两条等高线相重叠,为一个海边陡崖;丙处等高线闭合,且在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海拔应为200米;据“上北下南”的一般定向法,图中山脉多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C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M河口冬季沉积显著②N海域适合水产养殖③公路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④聚落多沿海分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流输沙量少,故冬季河口泥沙淤积要比夏季少;N为海湾,风浪较小,且沿岸地形平坦开阔(等高线稀疏),适合发展水产养殖;图中公路多沿山间谷地延伸,大致与等高线平行,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城镇多分布在沿海。
答案:D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的地形地质图,该区域石灰岩广布。
读图完成3~5题。
3.P站水量比Q站明显减小,最主要的原因是Q、P之间( ) A.蒸发旺盛B.地表水下渗量大C.灌溉引水多D.降水量减小解析:根据题干所给条件“我国东南某地”“石灰岩”等可以判断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结合图中Q、P之间有断层可以判断该河段的地表水下渗量大,从而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
这是P站水量比Q站明显减小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B4.该地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典型地质构造是断层和山地,则可以判断其形成原因是地壳运动。
答案:A5.该区域土地不合理利用易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旱涝频发解析: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较薄;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地区,降水多;且该地多山地,坡度较大;多断层(地壳运动),地表岩层破碎,当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时,植被遭到破坏,保持水土的机制受到破坏,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串点成面 知识集成板块(.
3.①④两条线相交于点O,若①所示纬度不变,④所示 纬度缩小2°,则关于O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的日期不变 ( )
B.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C.O点位置上移 D.O点位置不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第1题,印度大部分位于北半球赤道到北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但两次直射现 象在春秋分日之间。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地的 纬度大约在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③地昼长为11小时, 则其日落时当地时间为17:30,又因此时北京时间为15: 40,可求出该地经度为147.5°E,则该地位于太平洋。
第3题,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据图可以判断,①所示纬度为赤道,④所示纬度为南回 归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1°43′S时,两地正午太阳
高度相同都为78°17′,即是交点O的数值;若①仍位
于赤道,④所示纬度缩小2°,即纬度变为21°26′S, 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0°43′S时,两地正午太阳高 度相同都为79°17′,这即是交点O的数值,和前一个 数值相比,O点数值增大1°,即O点位置上移。
①地球 ②地球的特殊性 ③地球的普通性 ④太阳辐射
⑥内部圈层
⑦外部圈层 ⑧地球自转 ⑨地球公转 ⑩黄赤交角
⑤太阳活动
本板块内容是全国历年高考的必考点。因
此,在复习中,一定要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
因、条件,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高频考点,加以整合,形 成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掌握这些知识。
(2)关于地方时(区时)的计算问题:先明确两地的经度(或 时区),根据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求出时间差,按 照“东加西减”的原则,最后求出结果。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 第一章 地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4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答案】B【解析】判断要依据纬线判断东西方向,经线判断南北方向,并注意指向标的应用及南北极的判断。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分水线的是( )A.a线 B.b线 C.c线 D.d线【答案】D【解析】分水线即山脊线,是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5题。
3.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 4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D.H地比B地降水多4.B点此时的温度为18 ℃,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 A.13.5 ℃,12.5 ℃ B.22.5 ℃,13.5 ℃C.22.5 ℃,14.5 ℃ D.13.5 ℃,14.5 ℃5.上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答案】3.D 4.A 5.C【解析】H坡西北高,东南低,为东南坡,是该地盛行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的区域为山脊,反之为山谷;在对流层,气温直减率为: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 ℃;等高距为200米。
该崖的高差可利用计算公式(n-1)d≤ΔH<(n+1)d 求出。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线表示山谷B.CD线表示山脊C.F处可能为火山口D.F处为山峰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处比②处坡度更陡一些B.河段①(丙、丁之间)的流向大致是从南向北C.若要在河流①修建大坝,则乙处比甲处位置好D.若该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则②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甜菜种植业【答案】6.C 7.D【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AB线表示山脊;CD线表示山谷;F处示坡线向内是山顶处的低洼部分,可能为火山口,不是山峰。
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四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
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四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一、选择题下图中a为纬线,M、N分别是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且位置不断变化,P 点的时刻始终处于0时,Q点的时刻始终处于12时。
读图完成1~3题。
1.6月份,若M、P、N三点重合,则a纬线度数可能是( )A.30°B.60°C.23.5° D.70°2.当a纬线处于南半球且纬线度数大于60°时,M点可能的月份及日出时刻是( )A.12月7时40分B.6月8时20分C.6月5时30分D.9月16时20分3.若a纬线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弧MPN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B.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入防洪排涝季节C.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昼长比上海短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解析:P点的时刻始终处于0时,则弧MPN为夜弧;Q点的时刻始终处于12时,则弧MQN为昼弧。
第1题,M、P、N三点重合时,a纬线昼长达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a纬线度数大于极圈度数。
第2题,12月份,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6时之前;6月份,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在6时之后;9月份,各地昼长与夜长相差较小,日出在6时前后。
第3题,一年中夜弧MPN最短时,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上越往北昼越长;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入防洪排涝季节是南半球夏季;6月22日,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1.D 2.B 3.C我国某地一同学每天傍晚在放学的路上习惯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下图)。
a、b 点为该同学在两个不同日期的19∶00(北京时间)经过P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PQ垂直于SN。
据此回答4~6题。
4.P点所在的省区不.可能是( )A.黑龙江省B.内蒙古自治区C.云南省D.甘肃省5.P点所在的时区与西三区相差( )A.10小时B.11小时C.12小时D.13小时6.表示太阳在b点的这一天,太阳视运动路径和人影日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甲B.②—乙C.③—丙D.③—乙解析:第4题,a点太阳从正西方落下,为春秋分日,由北京时间19∶00可判断P 点位于105°E经线上,该经线不经过黑龙江省。
2013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2013地理总复习一轮宇宙中的地球运动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如右图所示,图中圆圈表示某条纬线,A点为晨昏圈与该纬线圈的切点。
完成1~3题。
1.若A点的地理坐标为(70°N,60°E),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则北京时间为()A.0时B.4时C.12时D.16时【解析】由题干知,A点所在纬线为70°,因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则70°N以北有极昼现象发生。
故A点所在经线为0时,可求出北京时间为4时。
【答案】 B2.若A点位于南半球,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0时,则() A.正是南极考察的好时机B.正是北极考察的好时机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解析】若A点位于南半球且地方时为0时,则南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是南极考察的好时机。
【答案】 A3.若当天测得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则A点的地理纬度可能为() A.60°N B.80°N ` C.70°S D.70°N【解析】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则20°=90°-纬度差,而A点纬度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和为90°,可求出A点纬度为80°。
【答案】 B下图表示6月22日三个不同地点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且这一天①②两地同时日出。
读图,完成4~6题。
4.与②③两地相比,①地日出早,但日照时数最少,原因可能是() A.纬度因素B.大气环流C.经度因素D.天气状况【解析】①地日出时刻为2时,其理论日照时数应为(12-2) ×2=20(小时),但实际日照时数只有8小时,结合选项可知其原因只能是天气状况,如多阴雨天气。
【答案】 D5.①地位于②地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解析】图示为6月22日三地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关系图,此时由北极地区向南极地区白昼变短,故①在②的北方,又知这一天①②两地同时日出且①地地方时为2时,②地地方时为4时,故①地在②地的西方,故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回答第1~4题。
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答案】1.C 2.A 3.C 4.C【解析】第1题,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为此,我国兴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防护林——三北防护林。
第2题,当前导致荒漠化的主导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第3题,在沙漠化地区一般风力大,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第4题,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具体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二是选育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第5~6题。
5.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6.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C.沙尘暴 D.酸雨【答案】5.D 6.D【解析】第5题,从甲图可以看出,注入该湖泊的河流流经沙漠地区,由于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河流携带入湖的泥沙增多,湖泊变浅,使得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
201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42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四、遥感(RS)五、全球定位系统(GPS)六、地理信息系统(GIS)七、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要点名师讲解】【例题】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
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一高原一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2)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A.受夏季风影响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位于湿润地区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3)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解析】我国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来划分的,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季风区,反之为非季风区,山地、高原、盆地交镨分布,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很大,河流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减小。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答案】(1)C (2)A (3)D三、遥感技术的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四、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图2【例题】当今,3S (RS 、GPS 、GIS )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读“3S 技术的综合运用图”(图2),运用有关3S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 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各个圆的重叠部分代表RS 、GPS 、GIS 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④和①B .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③C .乙部分可掌握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以及分析水灾损失D .丙部分可以用来判断火势蔓延方向,获取火场精确位置(2)某兴趣小组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了GIS 系统。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13届高三地理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XX市高三(2013届)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4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XX盆地某河段示意图(图1),回答1——2题。
1.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有的村民在河滩上种一季蔬菜。
种菜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图2为“2002一2010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3一 4题。
3.图示时期,该市人口的状况是A.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最多B.2000年人口增长最快C.2009年后人口呈负增长D.2006年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相等4.2005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城市居住用地紧XC.出现逆城市化 D.产业升级和转移图3表示某湖7千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读图完成5一6题。
5.图XX息反映出A.古湖泊地势东陡西缓,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C.湖泊变迁的速度越来越慢D.20世纪80年代,湖泊东西最大距离约为55千米6.当一年中湖水水位最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X昼最长夜最短 B.旧金山正值温和湿润的季节C.长江中下游正受伏旱的煎熬 D.正值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刨面示意图”(图4)。
7.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A.RS,GPS B.GPS,GIS C.GIS,RS D.RS,GPS8.图中bl、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畜C.位于山坡上,自然灾害少D.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9.图中c功能区的布局不够合理,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离城市中心区较远,交通不便B.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城市大气C.离城市中心区较近,地租较高D.附近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图5中EF是一条完整的晨昏线,MN是一条完整的纬线。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9年广东文基)关于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答案】A【解析】绿地有明显的降温增湿效应,与日照时间、酸雨关系不大,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C.加强道路建设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答案】2.A 3.B【解析】第2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①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第3题,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4.(2011上海春季招生)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下图是某地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①②两地之间地价高低情况的是( )【答案】B【解析】①地距离城市中心最近,交通最便捷,地价最高,其次是②地。
其他地区由图中地价等值线可得。
5.(2011上海文综)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 )①大城市人口减少②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③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④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解析】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区人口的外迁,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时空距离等。
2013年第一轮复习《湖南地理》综合测试卷
考生注意:闭卷考试。
试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下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位于湘黔铁路线上,西部邻省的行政中心是:A.南宁B.贵阳C.重庆D.成都2.下列城市中,不位于湘江沿岸的是:A.长沙B.湘潭C.株洲D.益阳3.位于湘、粤、赣交界处的山脉是:A.幕阜山B.罗霄山C.南岭D.武陵山脉4.湖南地处亚热带,下列关于湖南省气候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四季分明B.光热充足C.降水丰沛D.气候湿润,降水均匀5.湖南省河流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列四条河流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A.湘江B.资江C.沅江D.澧水6.湖南省是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湖南省主要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山体滑坡B.地震、火山C.山体崩塌、地震D.泥石流、地震7.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下列少数民族不是湖南省主要的少数民族的是:A.土家族B.苗族C.满族D.侗族8.湖南省自然资源丰富,下列美称属于湖南的是:A.镍都B.锑都C.乌金之乡D.稀土之都9.湖南省是农业大省,下列农副产品不属于湖南特产的是:A.柑橘B.洞庭银鱼C.君山银针茶D.湘莲10.小明的同学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准备回湖南家乡创业,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是:A.栽种荔枝、龙眼B.在洞庭湖区养殖海参C.种植香蕉树D.承包大片的低山、丘陵植树造林11.下列关于湖南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省四面环山,地势四周高、中间低B.湖南省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之一C.湖南省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D.湘、资、沅、澧四水都向北流,澧水有滩河之称12.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已成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点,湖南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A.长沙、岳阳B.长沙、株洲C.株洲、衡阳D.岳阳、常德13.湖南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网纵横交错,下列四组高速公路和国道经过湘潭的是:A.京港澳高速、319国道B.沪昆高速、320国道C.杭瑞高速、107国道D.泉南高速、106国道14.怀化是由一个小集镇发展起来的,是名符其实的“火车拖来的城市”,经过怀化的铁路正确的一组是:A.焦柳铁路、贵昆铁路、渝怀铁路B.焦柳铁路、湘黔铁路、渝怀铁路C.京广铁路、湘黔铁路、石长铁路D.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邵铁路15.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旅游景观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一组是:A.衡山、岳阳楼B.武陵源、崀山C.武陵源、桃花源D.凤凰古城、新化紫鹊界秦人梯田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有这样的描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据此,完成16题。
高中地理真题:高中地理 2013年高考地理(湘教版)总复习试卷:1-1-1地球与地图 试题.doc
高中地理真题:高中地理2013年高考地理(湘教版)总复习试卷:1-1-1地球与地图试题.doc一、一题多问(共7题)1.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P地位于X地的方向是( )A.南方B.北方C.西北方D.东南方2.从X地到P地经过( )A.东、西两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D.南、北两半球2.读下面的四幅图,完成3~4题。
3.上图中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4.上面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3.2010年11月11~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
读下图(图甲和图乙),回答5~6题。
5.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A.2cm2 B.20cm2C.200cm2 D.2×1015cm26.如上图,图乙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4.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回答7~8题。
7.上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向西B.从西南向东北C.从西向东D.从东北向西南8.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5.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
9.如上图,M处为陡崖,其顶端海拔可能是( )A.508 m B.498 mC.316 m D.264 m10.如上图,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 A.图中两城镇B.隧道口F处C.M陡崖的崖顶D.山坡D处6.读”经纬网图“,回答11~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4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答案】B
【解析】判断要依据纬线判断东西方向,经线判断南北方向,并注意指向标的应用及南北极的判断。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分水线的是()
A.a线B.b线C.c线D.d线【答案】D
【解析】分水线即山脊线,是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5题。
3.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 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4.B点此时的温度为18 ℃,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A.13.5 ℃,12.5 ℃B.22.5 ℃,13.5 ℃
C.22.5 ℃,14.5 ℃D.13.5 ℃,14.5 ℃
5.上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B.198米C.298米D.601米
【答案】3.D 4.A 5.C
【解析】H坡西北高,东南低,为东南坡,是该地盛行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的区域为山脊,反之为山谷;在对流层,气温直减率为: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 ℃;等高距为200米。
该崖的高差可利用计算公式(n-1)d≤ΔH<(n+1)d 求出。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线表示山谷
B.CD线表示山脊
C.F处可能为火山口
D.F处为山峰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处比②处坡度更陡一些
B.河段①(丙、丁之间)的流向大致是从南向北
C.若要在河流①修建大坝,则乙处比甲处位置好
D.若该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则②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甜菜种植业
【答案】6.C7.D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AB线表示山脊;CD线表示山谷;F 处示坡线向内是山顶处的低洼部分,可能为火山口,不是山峰。
第7题,甜菜喜温凉,最适宜在中温带生长,我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
地区,故D项说法错误。
(2012聊城模拟)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第8~10题。
8.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西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D.东南方
9.该地地形主要是()
A.高原B.平原
C.盆地D.低山丘陵
10.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A.如果表示的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两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4倍
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答案】8.B9.D10.C
【解析】第8题,注意指向标的方向,不难作出判断。
第9题,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多数地区为3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
第10题,如表示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应是原来的4倍;同样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坡度的陡缓与比例尺的大小无关。
(2011金华模拟)读下图,回答第11题。
11.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B
【解析】瀑布发育于河谷且坡度较陡处。
图中乙地位于河谷处,且下游有陡崖地貌,最易形成瀑布景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小题,共56分)
1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度是______;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为____、____两个半球,C点位于B点的_______方向。
(2)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一年中,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此时E点所在区域的季节是________。
(3)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请用阴影在上图中将南温带范围画出。
(4)D点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其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
【答案】(1)0°南北西南(2)高温多雨冬季(3)略。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范围)(4)西北干旱半干旱干旱
【解析】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可判断A点的经度为0°;南北半球分界线是0°纬线;C点在B点的西南方。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我国为夏至日,是高温多雨的夏季,而E点地处南半球,季节恰好与北半球相反。
D点处于我国西北地区,干旱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位于山顶甲的__________,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两地海拔高度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
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符号所示,试说明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方(或东北偏东)0~50米之间(2)C处有利条件是直线路程短,不利条件是坡度陡;D处相反。
(3)B处。
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田近,运输方便。
(4)离油港近;基本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坡度小,工程施工难度小,且油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5)E处有利条件:上游有两个支流,水量较大;离油港近,架设线路短。
不利条件:E处到油港坡度大,架线困难;落差小,水能小。
F处有利条件:落差大,水能大;从F处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
不利条件:离油港较远,架设线路长,水量比E处小。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交通线、引水线、输油管线等的选择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①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地段。
②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水由高处向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③选择输油线时,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还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