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无为”政治思想探析

合集下载

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

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

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一、引语魏晋时代出现了一股崇尚老庄哲学的所谓“玄学”思潮,这一哲学思潮在中国思想史上引起了一场变革,最终结束了统治两汉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传统,开创了贯通整个六朝的一代玄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在形而上思维领域中的巨大突破。

玄学的开创性人物当推何晏、王弼,他们活跃于魏齐王芳正始年间(240-249),故他们所领导的这一时期玄学思潮又称“正始玄学”。

何晏、王弼玄学是在两汉经学堕坏的基础上产生的。

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很快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两汉时期,儒学的主流——经学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而至汉魏之际,经学已日趋衰微。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却因此遭到严重的打击,从此开始出现了豪强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彻底垮台了。

农民起义不仅仅摧毁了东汉王朝,同时也把官方的儒学打倒在地,致使“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指孔庙),毁而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迹,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①随之,盛行一时的两汉经学就衰颓下来了。

魏明帝曹叡曾感叹:“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

”②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都想来恢复经学传统,然而经学已经堕坏,而且其本身又有繁琐注经和粗糙神学的致命弱点,使它失去了维系统治的作用,要想恢复已不可能了。

繁琐化、粗糙化的经学既然已经丧失了生命力,必然要出现一种新的理论学说来弥补它,取代它。

以此,何晏、王弼的玄学理论产生了。

《晋书·王衍传》对何晏、王弼玄学的基本特征作了简要概括,说: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也。

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者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为贵矣。

③这一段话不太确切,何晏、王弼“祖述”的经典是《老子》、《周易》和《论语》,并没有谈到庄子,至于《庄子》,是从阮籍、嵇康开始才被奉为经典的。

无为政治论证思路

无为政治论证思路

无为政治论证思路一、《乡土中国》无为政治的剖析无为政治是相对于运用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实施统治的有为政治而言的概念,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相互渗透又有所收缩的过程实现。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影响乡土社会无为政治的三种权力类型,分别是横暴权力、同意权力和长老权力。

横暴权力横暴权力产生于社会冲突,指皇权或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而强行推行的权力,是压制冲突的权力。

不同利益群体为获得资源产生冲突,冲突激化产生斗争形成上下之别,在上握有资源的人利用权力支配在下的人。

即使被支配方并不甘心接受胜利者规定的条件,行为上也已经接受。

横暴权力建立在剥削关系上,带有压迫性质,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横暴权力的横行与民众的非反抗性和封建官僚思想在执政者心中居上位有关。

但横暴权力会受到农业经济条件的约束。

乡土社会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料缺乏,人们只能维持自身生存,没有富余的物质资料去养活能控制他们的权力中心。

而横暴权力的缺乏为乡村人口增加提供机会,富余的物质资料又因人口增加而减少,由此形成限制横暴权力的循环。

由于能支配强大的横暴权力的经济基础比较虚弱,统治者难以通过横暴权力获取经济利益。

于是在乡土社会中,横暴权力受到限制。

同意权力同意权力产生于社会合作,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社会民众契约基础上,是由民众授权并代表民意而行使的权力,是社会契约同意授予的权力。

没有人可以依自己兴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要遵守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

社会分工是经济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生活下去,由此产生权利和义务。

除非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或者不获取经济利益和享受,不然无法摆脱同意权力。

分工体系越发达,分工越复杂,同意权力越进一步延伸并扩大。

而乡土社会是小农经济,是松散的家庭集合,分工范围有限,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人们之间几乎没有社会分工现象,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薄弱,不利于同意权力的产生。

长老权力长老权力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中,是教化者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经营群体生活的权力,是教化性的权力。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工程PPT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工程PPT

世” 。其政治思想多见于政令、
表和奏事中。后人辑有《曹操集
》。
10
一、倡导法治
汉末天下大乱,曹操急于“拨乱”,故而要“以刑为先” ,刑名法术也就成为曹操的基本统治方略。
曹操的刑名法术治国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运用刑杀等强力手段整治和抑制地方豪强。 ➢ 二是注重赏罚在统治军队和管理各级官员中的作用。 ➢ 三是运用军法组织农业生产。
21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山阳 人。出身世家大族,自幼聪慧。官至尚 书郎。王弼在政治上与何晏同党,依附 曹氏集团。正始十年(249年), 染疾 而亡,年仅24岁。王弼是魏晋玄学的 主要奠基人,就其理论深度和思想体系 完整性而言, 成就远胜于何晏。著有 《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 》、《老子指略》等,今人楼宇烈的《 王弼集校释》收录最全。
玄学政治思想讨论的主题是“本末有无”,即名教与 自然的关系问题。
与汉代政治思想相较,玄学思想特点鲜明,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抽象;二是主题集中;三是主 张无为而治。
20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人物简介
何晏(?—249),字平叔,南阳宛人。 “少有异才”,善谈《周易》和《老子》 。何晏为金乡公主驸马,归属于曹爽为首 的曹氏集团,在与司马氏集团的权力斗争 中,因曹爽失败而被杀。何晏著作有《老 子道德论》、《周易何氏解》、《论语集 解》等十余种,今存《论语集解》和《全 三国文》辑录的《无名论》、《道论》、 《无为论》,以及一些片言只语。
4
二、政治状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因袭汉制,并有所损益,但远未 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这一时期各统治集团之间 及其自身的矛盾比汉代更加尖锐复杂。 ➢ 其一,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其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论何晏的思想轨迹和在正始玄学中的历史地位

论何晏的思想轨迹和在正始玄学中的历史地位

论何晏的思想轨迹和在正始玄学中的历史地位韩国良摘要:何晏是正始玄学的实际领导者,他早年倡导绝对贵无论,晚年则转向王弼的相对贵无论,这和他与曹魏皇权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正始玄学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弄清正始玄学的发展线索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意义非常之大。

对正始玄学的支柱之一何晏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轨迹不能客观地去评价,对正始玄学的面貌就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何晏;正始玄学;思想轨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何晏、王弼是正始玄学的两大柱石,如果没有他们二人的倡导和参与,很难想象,为后人所瞩目的“正始之音”会是什么样子。

遗憾的是有的人在研究“正始之音”所代表的玄学思想时,对两大柱石之一的何晏总不能客观地去认识:不仅看不到何晏在正始玄风中的实际领导地位,而且也看不到何晏前后的思想变化,看不到何晏执政以后推重王弼的内心隐曲,这样,就对正始玄学的面貌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正始玄学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弄清正始玄学的发展线索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意义是非常之大的。

对正始玄学的支柱之一何晏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轨迹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影响对中国文化发展脉络的理解与把握。

对何晏在正始玄学中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轨迹加以重新探索和阐发,无疑也是很有价值的。

首先我们来看何晏在正始玄学中的历史地位。

正始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流行是非常之广的,一个不会玄谈的人,在当时很难成为士子倾心的名士。

正因如此,玄谈之风在当时盛极一时,荀粲、夏侯玄、裴徽、邓飏、司马昭、何晏、王弼等都是这一时期名闻遐迩的惊世谈士,而在这些谈士之中又尤以何晏、王弼最引人注意。

但是具体一点讲,何晏和王弼在正始玄学中的贡献是并不相同的。

王弼的玄学思想代表着正始玄学的最高成果,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王弼的年龄毕竟太小,正始初年他才只有14岁,他加人玄谈队伍应该是正始中期以后的事,所以真正在正始玄学中起领导作用的应该是何晏,这一点也是毫无疑义的。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思想比较研究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思想比较研究
德论 》 , 已佚 , 只在《 列子 ・ 天瑞 》 和《 仲 尼
篇》 里有关 于他 “ 以无 为本 ” 思 想 的论述 。张湛 注 引 的《 道
否定 : 汉武帝“ 罢 黜百 家 , 独尊 儒术 ” 之后, 儒学 被定 位到 无
所不包 的万能地位 , 为 了面面俱 到 , 其形式也越来越繁琐 , 逐
总第 1 6 1 期
Su m No. 1 61
何晏 、 王弼“ 以 无 为 本 ’ ’ 思 , 【 : 想 , 比 较 研 究
宁 向 乐
(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1 0 0 )
摘要 : 正始玄学是魏 晋玄 学的第一个 时期 , 主要发 生在 曹魏 正始 年 间( 2 4 0—2 4 9 ) , 何晏 、 王弼都有 对 于《 老予》

何晏 、 王弼“ 以无 为 本 ” 思 想 的 相 同背 景— — 否 定 繁
琐 经 学 和 曹 魏 正 始 年 间 政 治 状 况
次要的政策 , 两种 不 同层次 的政策 之对 待 也要 有不 同 的方 式, 在这种对 政治 策略 的分 析 过程 中就 触及 到 了本 体论 思
想。 ’
何、 王“ 以无 为本 ” 思想 都是 对本 体论 的探 讨 这一 点 已 经毋庸置 疑 , 而在产生 背景方 面 , 两者基 本上 是一致 的。笔 者主要从学理 方面和政 治方面对此加 以分析 :

二、 何晏 “ 以无为本” 思 想 概 述 及 其 不 足
方面, 从学理上说 , 这是 对两汉 经学 繁琐形 式的 一种
题, 采用了“ 效法 三代 ” 、 取法 清静 的政 治 策略 , 这对 魏 晋时 期 的政治方针有着深刻影 响 , 但是 到了齐王曹芳时又 回复到 了“ 刑名法术” , 儒家 的名 教和 伦理 道德 规范就 进入 了玄学 家们 的视 野。 比如 王 弼说 : “ 夫 以道 治 国 , 崇 本 以息 末。 以

《论语》中的无为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语》中的无为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语》中的无为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唐慧玲,程海霞(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摘要】恭己正南、无为而治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无为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实现途径在于德治,其合法性基础源于一种天命秩序论。

在当代的政治实践中,这种无为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儒家是以主张行仁践道、积极参与政治事务而著称的。

说到“无为”,人们通常只是把它与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联系在一起。

其实“无为”的思想不只属于老子、庄子或其它道家学派,它普遍地存在于先秦儒、道、法等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之中。

《论语》中就包含有深刻的无为思想。

一、无为政治思想的提出孔子的政治思想非常丰富,但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往往是其“有为”的仁政思想。

然而,在《论语》中有多处论述了其“无为”的政治思想,如“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又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对于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前人的解释虽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

何晏集解:“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

”邢曰:“帝王之道,贵在无为清静而民化之。

”朱熹说:“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

独称舜者,绍尧之后,而又得人以任众职,故尤不见其有为之迹也。

……恭己者,圣人敬德之容。

既无所为,则人之所见如此而已。

”显然,何晏、邢和朱熹的注释都集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只要“任官得其人”(条件),经由“民化”(过程),便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结果),这也是孔子无为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当然,孔子所言的“无为”与法家、道家的“无为”是有所区别的。

孔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事事,毫无作为,而只是“付之当然之理”、“恭己正南面”、“为政以德”,是虽然有为而又不见有为之迹,无为恰恰是为了“无不为”。

这种“无为”主要是通过道德的力量来实现。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人只要自己德行端正,施行德政,便可以实现无为而治。

法家则主张通过“寄治乱于法术”来实现“无为而治”。

竹林七贤政治思想

竹林七贤政治思想

竹林七贤政治思想的分歧1 引言魏晋玄学开始于正始年间,经由何晏、王弼等人的完善,逐渐成为上层士人社会盛极一时的思想潮流。

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大动荡时期后,魏晋时期人们的自我生命意识得到空前的觉醒,他们开始思索人生苦难,反思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意义。

而当时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使得人们生命更加脆弱。

士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有着更加敏感脆弱的心灵。

文人的传统观念使他们不能对这一切置身事外,但又无能为力。

然而面对现实的痛苦,他们又不得不寻求构建超脱的思想领域作为自身生命意识觉醒的家园。

在此过程中.士人们呈现出不同的品格心态,而竹林七贤就是这种思想品格的杰出代表。

2 竹林七贤政治思想分析2.1 阮籍的思想及产生原因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

阮籍出身名门望族,父亲阮瑀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学生,史载:"瑀少受学于蔡邕"①。

阮瑀本人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和孔融等并称为建安七子。

而出身于名门的阮籍同样也表现出不凡的才能品性。

《晋书》中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嗜酒能啸,善弹琴”②。

阮籍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就与母亲相依为命。

丧父的人生悲剧,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伤,这种凄苦的家境难免会带来某种失落感与压抑感,阮籍有孤僻怪异、落落寡欢的性格一面,大概与此不无关系。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建立魏国。

接着刘备和孙权相继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三个政权各自在统治范围内发展生产,使饱经东汉战乱动荡的人民开始对未来重新恢复希望。

在这种短暂“太平盛世”下成长起来的阮籍展现出自己伟大的抱负,出生书香门第,家学渊源,阮籍刻苦研读儒家经典。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③。

“籍本有济世志”④。

儒家经世治国的入世思想在他心中他烙下了很深的印记,并希望以后自己能一展抱负,济世安民。

史载:"阮籍幼有奇才异质,八岁能属文。

无为政治

无为政治

无为政治论权力的人多少可以分成两派,两种看法。

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两者各有偏重,所看到的不免也各有不同的地方。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

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施号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着的行动。

权力,依这种观点说,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

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但是武力的阶段过去了,被支配的一方面已认了输,屈服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

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

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

从这种观点上看去,政府、甚至国家组织,如果握有这种权力的,是统治者的工具。

眼下去还可以说,政府、甚至国家组织,只存在于阶级斗争的过程中。

如果有一天“阶级争斗”的问题解决了,社会上不分阶级了,政府、甚至国家组织,都会象秋风里的梧桐叶一般自己凋谢落地。

-这神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的,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

社会分工的结果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

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有利的,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人可以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劳力是成本,是痛苦的,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

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的安于其位的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

同样的,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

这样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

各人有维持各人的工作、维持各人可以互相监督的责任。

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

可是这有什么保障呢?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里发生共同授予的权力了。

何晏思想及政治改革略论

何晏思想及政治改革略论

2020年6月第41卷第6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Jun.,2020Vol.41No.6何晏思想及政治改革略论杨强1,张丽君彳(1.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100;2.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河南许昌461000)摘要:何晏作为曹操之养子,一方面受曹氏“尚通脱、重才智”家风的熏陶,另一方面受其祖父何进谋诛阉宦这一清流事迹的影响,不仅使其成长为正始玄学新思潮的领袖之一,而且对其忠君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何晏身为曹氏皇权第二代官僚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面对当时儒学世族垄断官员选举、威胁曹氏皇权的政治局势,希望通过改革曹魏选举制度和地方官制来扭转政局,进而维护曹氏皇权。

然而,汉末魏晋时期,皇权的持续萎靡以及儒学世族的不断壮大是当时的历史趋势,不是何晏一个人所能抵挡的。

关键词:何晏;正始玄学;曹魏选举制度中图分类号:K23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20)06-0005-05关于何晏,学界多从思想史、文学史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述和评价,而较少从政治史、家族文化传统的角度探讨何晏的忠君观念和政治改革。

鉴于此,拟对何晏儒玄兼综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政治改革失败的深层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何晏的家风、家教及其儒玄兼综思想观念的形成何晏,何进之孙,“母尹氏,为太祖夫人。

(何)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

”⑴型何晏自幼聪慧,爱好广泛并且擅长老、庄之学和文学创作。

此外,何晏还对兵书颇有见解,“魏武帝读兵书有所未解,试以问晏,晏分散所疑,无不冰释”⑵Bn。

因此,曹操对何晏“奇爱之。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⑶由于何晏内心有着较强的何氏家族观念,故而,当曹操想要认何晏为养子时,何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⑶妙此外,何晏在日常生活中“坐则专席,止则独立。

何晏《论语集解》的思想特色及其定位

何晏《论语集解》的思想特色及其定位

何晏《论语集解》的思想特色及其定位何晏《論語集解》的思想特色及其定位台湾大学中文系蔡振丰一、問題的提出秦火之後,基於師徒的口耳傳誦,漢初《論語》之學已分《齊論》、《魯論》、《古論》三者1。

西漢末,安昌侯張禹混合齊、魯之說,開《論語》不遵家法之先;鄭玄復就《魯論》篇章,考之《齊》、《古》為之注,而後今古文之爭乃息。

曹魏時,何晏基於鄭玄注解多重訓詁,且當時學者注解多有不同,故突破家法、師法在章句訓詁上的歧異,集《論語》諸家訓注之善者,而有《論語集解》之作,可說是漢魏時人訓解《論語》之大成2。

《論語集解》舊稱何晏所撰3,然由《論語集解》之序文可知,此書之編撰除何晏外,另有孫邕、鄭沖、曹羲、荀顗等人4。

單稱何晏所撰,大概的原因有二:一是此書1劉向《別錄》云:「魯人所學,謂之《魯論》;齊人所學,謂之《齊論》,孔壁所得,論之《古論》」。

2 《論語集解·序》言:「安昌侯張禹受魯論,兼講齊說,善者從之,號曰張侯論,為世所貴,包氏、周氏章句出焉。

古論唯博士孔安國為之訓解,而世不傳。

至順帝時,南邵太守馬融亦為之訓說。

漢末大司農鄭玄,就魯論篇章,考之齊、古為之注。

近故司空陳群、太常王肅,博士周生烈,皆為義說。

前世傳受師說,雖有異同,不為訓解;中間為之訓解,至於今多矣,所見不同,互有得失,今集諸家之善者,記其姓名,有不安者,頗為改易,名曰《論語集解》。

」見《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第八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影印清·阮元校勘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頁0003-0004,又李方《敦煌論語集解校證》(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頁3-43《隋書·經籍志·經籍一·經》著錄:「集解論語十卷」,注:「何晏集」。

《舊唐書·經籍志·甲部經錄·論語類》著錄:「論語十卷何晏集解」、《新唐書·藝文志·甲部經錄·論語類》著錄:「何晏集解十卷」。

何晏玄学思想与王弼玄学思想的比较

何晏玄学思想与王弼玄学思想的比较

他的思想受到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何晏的玄学思想要点
何晏的玄学思想主张“以无为本”, 认为“无”是世界的本原,提倡超越 现实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
他强调“自然”和“名教”的统一, 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同时也要 注重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何晏还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思想, 认为言辞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真正 的意义在于言辞之外。
VS
意义
通过对何晏和王弼的玄学思想进行比较研 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玄学的内涵 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揭示玄学在中国哲学 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同时,对于我们 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发 展历程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研究目的与方法
目的
通过对何晏和王弼的玄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其原因,进一步深化对玄学的认识和理 解。同时,通过对二者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他的时代,经学已经逐渐走向僵化,繁琐的章句之学盛行,王弼提倡“得意忘象”,主张把握经典的精神实质,而不是拘泥 于表面的文字。
王弼的玄学思想要点
01
王弼的玄学思想主张“以无为本”,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这种思想与老 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相似。
02
他认为,只有通过“无”这个本体,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和万物。在这一 点上,他的思想与何晏的玄学思想有相似之处。
王弼的思想影响
王弼的思想对魏晋玄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成为了后来玄学思想 的重要基础,对后来的学者和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何晏玄学思想与王弼 玄学思想在许多方面 存在显著差异。

东汉末年的名士何晏与王充的理论

东汉末年的名士何晏与王充的理论

东汉末年的名士何晏与王充的理论在东汉末年,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名士,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很多精彩的色彩。

其中,何晏和王充都是备受推崇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理论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位名士的理论进行探讨。

一、何晏的理论何晏,字伯山,东汉末年的知识分子,他主张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注重实际应用与实践。

他提出的政治理论深受当时的君主和其他学者的认可。

首先,何晏强调君主的德才兼备。

他认为君主应当具备儒家所倡导的德行,同时也应具备足够的才智来治理国家。

只有德才兼备的君主,才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其次,何晏主张以仁治国。

他认为仁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君主应当以仁为准则来进行治国。

何晏认为仁德可以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人民的痛苦,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何晏还提出了限制封建地主权力的观点。

他认为封建地主过于强大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应当通过限制其权力来保护农民的利益。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

二、王充的理论王充,东汉末年的文化名士,他的著作《论衡》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充的理论充满了思辨与批判精神,他对各种学说进行了思考与辩论。

首先,王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儒家经典中存在着很多荒谬与矛盾之处,不应全盘接受。

他主张通过思辨和批判的方式来探索真理。

其次,王充强调了孟子所说的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天道不可违背,人事需符合天理。

王充认为人的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则,否则就会遭到天谴。

此外,王充还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只有通过教化和良好的教育才能使人向善。

王充的这一观点与儒家的人性善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三、何晏与王充的比较何晏和王充都是东汉末年的知识分子,他们在理论观点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政治理论上,何晏注重君主的德才兼备,主张仁治国。

他认为通过德化人民,可以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

而王充强调了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教育和法律来规范人的行为。

其次,在学术批判方面,王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一些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观点。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美男哲学家何晏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美男哲学家何晏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美男哲学家何晏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美男哲学家何晏何晏是魏晋玄学的开创者。

他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思想,提高了当时思想界的理论认识水平,使汉代经学思潮开始向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过渡。

他被人们认为是玄学祖师、清谈领袖,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

何晏(?-249年,生年不详,侯外庐先生推断其生于195年前后),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也算是名门之后,“官二代”了。

不过他生在混乱的时代里,连祖父何进也被宦官杀死,其父又早逝,后来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因而被收养,并为曹操所宠爱。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七岁的时候,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

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

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

”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他以画地自处的方法表明自己不愿改姓的态度;而曹操也十分大度,满足了他的愿望,不再让他改姓。

少年时他就以才学出众扬名于外。

他喜好老、庄之言,对此深有研究。

不过他好浮华,过于张扬,所以让曹丕等人十分反感并排斥。

当时吕布的部将秦宜禄之子阿苏(即秦朗)也随母亲住在曹家(他母亲是吕布被曹操打败后收为小妾的,和何晏的母亲一样,收别人的妻为妾是曹操的一大爱好),与何晏一样都被曹操宠爱,待他如同自己的孩子,曹操曾经对众人夸秦朗,然后顺便夸自己说:“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翻译过来就是:世上人有像我这样爱养子的吗?但秦朗性格谨慎,非常低调,从不显摆,而何晏却无所顾忌,招摇过市,所穿的服饰与世子相类似。

曹丕非常厌恶他,每次都不叫他的姓名或字,喊他为“假子”。

“假子”是不是就是“伪儿子”的意思啊?何晏张扬的个性和趋炎附势的特点,不但让曹丕不喜欢他,魏明帝曹叡继位后,也厌恶他虚浮不实,加以抑制而不录用,所以何晏只能是担任一些闲职。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曹叡驾崩,由太子曹芳继位。

当时由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一向与何晏等人亲近友好,等到他掌权辅政,便马上引荐提升何晏等人成为自己的心腹。

论何晏的玄学思想

论何晏的玄学思想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自由。
促进文化繁荣
玄学的发展为当时社会的文化繁荣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推动了文 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
推动政治改革
玄学思想对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当时的政 治改革和社会进步。
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开创了新的哲学传统
何晏的玄学思想为后世哲学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后来 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玄学的兴起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 流与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玄学思想强调个体自由、追求真理等价值观念,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06
何晏的玄学思想的局限性 及评价
思想本身的局限性
缺乏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何晏的背景
何晏生活在汉末三国时期,这是一个 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
玄学强调个体内在的精神追求,试图 通过探究自然与名教的关系来解答现 实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玄学作为一种新兴 的哲学思潮逐渐兴起。
何晏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深受玄学 思想的影响,并试图将其应用于自己 的生活和实践中。
02
何晏的玄学思想概述
玄学的基本概念
玄学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个体 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与宇宙的神秘
联系。
玄学探讨了自然与名教、理想与 现实、个体与社会等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
玄学主张超越世俗,追求心灵的 自由和超越,以及在精神和道德
上的超越。
何晏的玄学思想特点
何晏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他的玄学思想代表了当 时玄学发展的较高水平。
何晏的玄学思想偏重于形而上学和哲学思辨,缺乏对现实世界的关 注和实用性,难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实质性的推动。

庄子无为政治思想研究

庄子无为政治思想研究

庄子无为政治思想研究
研究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最好的入口便是《庄子·无为》一书,它汇集了庄子及其弟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他百般由衷地表达了无为政治精神,明确指出不参与政治活动,也不主张立法、改革和变革,而是努力与自然同步,让自然力量经过调解将它改为最终的样子。

庄子还指出,只有此状态才能产生最佳的结果,形成一种自然的政治经营方式,而不是由政治经营者出发制定的政府令。

在研究庄子无为政治思想时,还需要重点考察他在《庄子·养生主》、《庄子·未央子》、《庄子·游侠列传》、《庄子·尧典》等篇章中对无为政治思想的论述,可以从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并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和“微妙之处”。

此外,在研究庄子无为政治思想时,还要研究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对庄子思想的评价,以及庄子思想对其他学派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比较庄子思想与其他政治思想的异同,以及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这样的深入研究,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何晏“无为”政治思想探析

何晏“无为”政治思想探析

何晏“无为”政治思想探析何晏在《景福殿赋》中集中表达了他“无为”的政治思想,在他看来“无为”不是老子提倡的纯粹的“无为”,而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有所作为的“无为”。

这一思想的产生,源自于何晏所处时代的自然、社会、思想界、家庭环境,是在何晏兼收儒道之后,在“以无为本”思想核心上提出的。

这一政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今世政府管理、个人生活仍具有指导作用。

何晏无为思想儒道融合自然一、思想家介绍与名词解释(一)何晏何晏(196~249),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何进之孙,后为曹操养子。

正始年间,依附曹爽集团,后为司马懿所杀。

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之风气,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

今存《论语集解》《景福殿赋》《道论》《无为论》《无名论》等。

(二)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是道家的分支和改进。

它以“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

(三)《景福殿赋》《景福殿赋》是何晏留存下来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太和六年,明帝在许昌建景福殿避暑,命大臣作赋纪念,何晏由此创作此篇。

此文铺张华丽,汪洋恣肆,具体描摹了“景福殿”豪华辉煌的皇家气派。

而更重要的是何晏通过此文用“载道”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

二、何晏的“无为”在何晏所存留的作品之中,《景福殿赋》是比较集中反映他“无为”政治思想的一篇文章。

他的“无为”思想是与其“贵无”论紧密相关的,是其“以无为本”核心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

(一)《景福殿赋》阐发的政治思想1.主张“无为而治”何晏在文中说到“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

庶事既康,天秩孔明。

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他希望统治者“钦先王之允塞,悦重华之无为”,学习古代虞舜这样的先贤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法,并坚持下去,这样就会使国祚长久、国家富裕,最终到达盛世。

佛家思想研究综述 [何晏思想研究综述]

佛家思想研究综述 [何晏思想研究综述]

《佛家思想研究综述 [何晏思想研究综述]》摘要:其著述完整存于世者甚少,以散文和赋为主,散文多是哲学、政治论文,如《道论》、《无名论》、《无为论》、《韩自论》、《冀州论》等,关于玄学创始人何晏的生年,学术界已有四说,即190年、207年、193年、195年,但均有难圆之处,罗小如对朱熹《论语集注》和何晏《论语集解》进行了比较,认为何晏的《论语集解》则为汉魏时代《论语》注释的代表作,肯定了《论语集解》的价值摘要:何晏思想研究在魏晋玄学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代以来的何晏思想研究领域广泛、角度新颖、方法独特、成果颇丰。

一方面,玄学思想、《论语集解》、诗赋、总体研究等传统课题得到了新的阐发;另一方面,社会管理思想、人才观、服药及养生思想等新领域得到了开辟。

关键词:何晏;玄学;研究;综述何晏,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

其著述完整存于世者甚少,以散文和赋为主,散文多是哲学、政治论文,如《道论》、《无名论》、《无为论》、《韩自论》、《冀州论》等。

赋今仅存一篇,即《景福殿赋》,为描写宫殿辞赋的名作。

何晏亦能诗,今仅存三首,已难窥其全貌。

何晏的哲学思想对魏晋玄学的确立和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以来受到中国哲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在专著方面,王晓毅的《王弼评传》附《何晏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三,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7月出版。

该书以何晏的一生为基本线索,参考历代对何晏思想的评价,力求对何晏的思想作出全面而符合实际的理解,从而揭示了正始玄学的形成动因、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在经学危机、道家复兴和佛教东渐的条件下,何晏初步创立了贵“无”本体论玄学。

余敦康的《何晏王弼玄学新探》由方志出版社于2007年4月出版。

该书联系汉魏之际的历史背景,运用经典诠释的传统方法,试图证明何晏、王弼所开创的玄学思潮实质上是一种以本体论的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内圣外王之道。

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何晏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何晏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何晏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何晏的亲身父亲何咸早逝。

据史料记载,何晏可能是何咸的遗腹子。

何晏是一个可怜又幸运的孩子。

何晏的母亲丧夫后,却有幸被魏武帝曹操相中,成了曹操的妾室。

何晏便自小跟着母亲在魏王宫里长大。

何晏在王宫里接受着优越的教育,深受曹氏家风的影响。

何晏很早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品质。

七岁的何晏聪明过人,人皆称其为神童。

一日,曹操相认这个聪慧的孩子为儿子,何晏却在地上画了个圈,将此圈称为“何氏之庐”。

曹操很无奈,只能将他送回了何家。

但是,何晏一辈子与曹氏权力一直捆绑在一起。

孩童时期,何晏的胆识与智慧可见一斑。

史料记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曹操读兵书,遇到未解的难题,竟然尝试问何晏,何晏却能释其疑难。

当时的何晏只有十三岁,却有着超脱常人的军事才能与真知灼见。

何晏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

怪不得,生性多疑的曹操能够视其为珍宝,与自己的儿子无异。

除了天资聪颖,何晏小时候就是长相绝美,惹人怜爱的孩子。

傅粉何郎就是指何晏。

曹操对他宠爱有加,将他视如己出。

何晏自幼服饰拟于太子曹丕。

因此,曹丕对年纪相仿却出类拔萃的何晏心生厌恶,称其为“假子”。

何晏是个幸运的孩子,自幼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玄学家何晏的思想何晏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是曹操的继子。

从文化历史上看待何晏,他是一位志崇儒雅的专家学者,一位学养深厚的朔雪鸿儒,更是一位玄学大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何晏作《道德沦》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

”东汉末年,实为乱世,诸子学说兴起,何晏的思想研究也独具特色,明显地体现着玄学的底蕴。

何晏是魏武帝曹操的继子,自幼跟随母亲来到魏国。

在魏宫,何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还受到曹氏宽容的文化氛围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

何晏对名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从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发展的进程。

他的名理学思想在其著作《官族传》、《白起论》、《冀州论》等中都有体现。

名理学与人才相关。

在《韩白论》中,何晏认为用兵之道,出奇制胜的“奇”更重要的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是谋略上的“奇”,并非只是停留在“术”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晏“无为”政治思想探析何晏在《景福殿赋》中集中表达了他“无为”的政治思想,在他看来“无为”不是老子提倡的纯粹的“无为”,而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有所作为的“无为”。

这一思想的产生,源自于何晏所处时代的自然、社会、思想界、家庭环境,是在何晏兼收儒道之后,在“以无为本”思想核心上提出的。

这一政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今世政府管理、个人生活仍具有指导作用。

何晏无为思想儒道融合自然一、思想家介绍与名词解释(一)何晏何晏(196~249),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何进之孙,后为曹操养子。

正始年间,依附曹爽集团,后为司马懿所杀。

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之风气,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

今存《论语集解》《景福殿赋》《道论》《无为论》《无名论》等。

(二)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是道家的分支和改进。

它以“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

(三)《景福殿赋》《景福殿赋》是何晏留存下来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太和六年,明帝在许昌建景福殿避暑,命大臣作赋纪念,何晏由此创作此篇。

此文铺张华丽,汪洋恣肆,具体描摹了“景福殿”豪华辉煌的皇家气派。

而更重要的是何晏通过此文用“载道”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

二、何晏的“无为”在何晏所存留的作品之中,《景福殿赋》是比较集中反映他“无为”政治思想的一篇文章。

他的“无为”思想是与其“贵无”论紧密相关的,是其“以无为本”核心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

(一)《景福殿赋》阐发的政治思想1.主张“无为而治”何晏在文中说到“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

庶事既康,天秩孔明。

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他希望统治者“钦先王之允塞,悦重华之无为”,学习古代虞舜这样的先贤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法,并坚持下去,这样就会使国祚长久、国家富裕,最终到达盛世。

“无为”是何晏政治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无为”才是最明智的统治方式。

2.提倡重用人才,施行仁政何晏在倡导统治者进行“无为而治”的同时,强调人才的重要作用,提倡重用人才,施行仁政。

他在文中说到:“故将广智,必先多闻。

多闻多杂,多杂眩真。

不眩焉在,在乎择人。

故将立德,必先近人。

欲此礼之不愆,是以近乎行道之先民。

”由此可知,何晏认为,施政最为重要的是得到人才,只有统治者纳贤用能,重视培养运用高素质的人才,国家才能够兴盛繁荣。

3.强调重视民间疾苦除了重用人才与施行仁政外,何晏在“无为而治”的基础上也强调了关心百姓,重视民间疾苦的重要性。

何晏在强调“无为而治”的同时,指出统治者也不能太脱离人民大众,什么也不管。

由此可见,他的“无为”是一种“有为”与“无为”的结合,是“无为”基础上的“有为”。

(二)“贵无”与“无为”何晏强调“无”,将“无形”、“无名”之道视为万物存在的本体和根据,主张“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

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

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最后这句“无之为用,爵而贵矣”,则恰恰是何晏提倡“无为”统治的思想根源所在。

(三)儒道兼收的“无为”何晏作为玄学家,其思想正是对道家学说的批判继承,也是对儒家学说的“道”的解释。

“无为”作为何晏的重要政治思想,自然也是其将儒道兼收后的产物。

他的“无为”不再是道家传统意义的“无为”,而是融入了儒家经学思想的新的“无为”。

何晏用“道”来解释“儒”,首先,他借助于阐述“道”所具有的体用关系来表明自己的儒家立场。

其次,他将“无誉无名”确立为评判“圣人”的标准,将儒家的“圣人”的目标与道家的天道自然合一的途径相结合。

他认为儒家的道德理想是内在超越的存在,这决定了实现它的“道”要有具体内容,那就是针对现实世界而制定的礼乐,以礼乐充实“道”、推行现实性和普世性的道德伦理,使社会自然而然的达到“和”,才能实现“无为”的统治,而礼乐正是何晏“无为”所依托的道德工具。

三、汉魏之下看何晏“无为”思想的形成一个思想的产生总是脱离不了思想家所处的时代,何晏的“无为”政治思想也是其所处的时代的产物。

汉末天灾不断、战乱频仍,世人渴求改变这一切,也面临着无可奈何;同时,思想界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儒学独尊的局面被打破,儒道走向融合;此外,曹氏的家风也对何晏个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都促成了何晏“无为”思想的产生。

(一)汉末人祸天灾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长期的斗争造成统治集团严重的混乱与堕化,一时民不聊生,整个社会陷入总崩溃的边缘。

这种无可奈何,深深地刺痛着士人们的心灵,也萌生着他们的出世情坏,他们迫切地想从这种无可奈何的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求得生命的长久和生活的安静。

因此,何晏的“无为”不再是传统道家的“无为”,而是一种寻求改变的、积极的“无为”。

(二)思想界变化,儒道融合东汉末年,围绕着社会的安定和人心的安定这一时代课题,人们开始突破儒学的樊篱,更为广泛地汲取百家思想,以求治世良方。

由此,经学迎来了自身变革的时代——“中变”时期。

这不仅指经学体系或儒学体系内容的“会通圆融”,也指儒学体系与其他诸子学派思想体系间的“会通圆融”。

其间,尤以儒道的融合最为凸显。

以“经世致用”之学为用的政治思想,具体来说,就是何晏的“无为”思想。

(三)曹氏家风影响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七八岁则长于魏宫。

在其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其思想的形成深受曹氏家族教育、曹氏家风的影响。

曹操本人有着“忽而法,忽而儒,忽而术”的多元思想,在这种多元思想的影响下,曹氏家风明显表现出两个特点:相对宽容的文化氛围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何晏在这种文化相对宽容与鼓励入世的家风下成长起来,其思想自然也就拥有了兼收并蓄与致用于世的特点。

何晏“无为”的政治思想正是在融汇儒道之后提出的,而这一思想也正流露出他的入世热忱。

四、何晏“无为”与老子“无为”的差别中国思想史上,首创天道自然无为学说的是老子,“无为”思想影响最久、知名度最高的也是老子的“无为”。

对比老子与何晏的“无为”的差别,一定程度上是在对比道与儒关于“无为”的认识上的差别。

(一)对待“有为”的差别“有为”,也可以称作“人为”。

对待“有为”的差别,即在是否完全弃绝“有为”的认识上的差别,这是老子“无为”与何晏“无为”最大的差别。

老子的“无为”观点要求从根本上摒绝“人为”,一味排斥“人为”,完全听凭自然,这种“无为”是“纯粹的无为”,是“空无的人为”。

何晏提倡“无为而治”,但并不认同要完全摒绝“有为”。

他的“无为”不是纯粹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遵循“天道”的自然无为,即要求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这种无为是无“逆天”之为,无违反客观规律之为。

何晏的无为侧重于强调实施“无为”的过程是一个“自然”随顺的过程,而不是靠“人为强制力”推行的过程。

他的“无为”是与“人为强制”相对立的“自然无为”,而不是与“有为”相对立的“无所作为”。

因此,何晏“无为”并不摒弃“有为”,相反,一定程度上鼓励“有为”,这是与老子“无为”最大的区别。

(二)对统治者行“无为”时的要求的差别在实施“无为而治”的统治时,老子和何晏对统治者的要求差别较大。

老子对统治者的要求是:做到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就好,让人民不执成见;做到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就好,使人民不生贪欲,也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

统治者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就好,这样就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了。

由此可见,老子对统治者的要求并不高。

而何晏的“无为”对统治者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首先,何晏要求统治者实行“无为”的统治,尊重规律,顺应自然而施政,要根据具体、真实的社会现实来处理政事,尽量不去打扰人民,同时减少刑罚。

其次,何晏要求统治者重用人才,施行仁政,认为统治者只有纳贤用能,重视培养运用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国家走向兴盛繁荣;再次,受儒家“内圣外王”观念影响的何晏要求统治者做到克己修身,做人民的道德楷模,引导大众积极向善;最后,何晏要求统治者关心百姓,重视民间疾苦,改善民生。

由此可见,何晏对统治者的要求比老子的要求要严苛得多。

(三)“无为”目标的差别老子主张实行“无为”,提倡“返本复初”,回到原始蒙昧的社会状态,使国家达到一种“小国寡民”的状态,人们独立的生活着,不相往来,没有争执,也没有战争。

这是老子的“理想国”。

何晏通过“无为”的方式,所要达到的社会理想是一种统一强盛、国富民安的国家状态,这是一种前进积极的社会理想,与老子后退复古的社会理想截然相反。

五、何晏“无为”的今世意义何晏的“无为”,即要求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在“无为”的同时,要求“有为”。

这是一种政治哲学,对当代政府施政具有理念与操作上的指导意义;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对于我们个人在生活、学习中的思维与行为方式都具有导向作用。

(一)对政府的启示首先,政府要在“无为”与“有为”之间找到平衡点,明确自身的定位。

政府要处理好“无为”和“有为”的关系,认清自己的职责,继而明确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政府官员也应该树立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少干涉社会,但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职能部门要确立以“无为”求“有为”的理念,按市场经济的定位真正发挥管理的职能和作用,真正做到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其次,政府要“无”违反规律之“为”,按照规律办事。

政府要遵循社会规律,与人民和谐相处,始终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最后,政府的“无为”要与社会的“有为”相配合,政府要加强与社会的合作。

政府要赋权于社会,与社会共同管理国家。

政府与社会在各自优势的领域各司其职、互不侵犯并相互配合,一个真正的管理与服务型的政府才会实现,一个“善治”的国家才会实现。

(二)对个人的启示何晏的“无为”思想对个人生活、学习中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有着导向作用。

他教会我们一种顺其自然的心境,不苛求、不强求,顺随自然的发展,同时也不听凭造化、任自然摆布,而是要有所作为,在奉自然之道的前提下有所作为。

在我看来,这种“无为”是积极的无为,无为的心态蕴纳着有为的行为。

在面对生活难题、情感困难、与人相处的时候皆循此理,顺其自然地行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并正确面对客观发生的一切,这样世界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包容,我们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愁苦,多一份知足。

参考文献:\[1\]樊荣.“补天截言”:何晏《景福殿赋》中的人才观念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08):58-61.\[2\]\[唐\]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晋书•王衍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3\]贡小妹.《景福殿赋》与何晏的儒家思想——兼论《景福殿赋》主旨.安徽大学学报,2002,26(02):11-14.\[4\]秦跃宇,龙延.何晏玄儒兼治思想发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l28(02):67-71.\[5\]唐慧玲,程海霞.《论语》中的无为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黑河学报,2004,l9(05):55-57.\[6\]武锋.大家精要——何晏.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7\]许吉芬.何晏的《道论》《无名论》的玄学思想分析.现代语文,2011,(01):2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