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一词爆红网络 专家:这是集体焦虑

合集下载

说“吊(屌)丝”

说“吊(屌)丝”

说“吊(屌)丝”“吊(屌)丝”是一个网络新词,于2011年10月中旬最早出现在“百度贴吧”的“李毅吧”中。

李毅是中国著名的足球运动员,有许多“粉丝”(被称为“毅丝”),平时都聚集在李毅吧里相互交流。

李毅曾说过,他在护球的时候很像法国球星蒂埃里·亨利。

因为亨利被西方媒体称为“亨利大帝”,所以网友们也戏称李毅为“大帝”,于是“李毅吧”也被称作“帝吧”“D吧”“D8”。

他的粉丝也由“毅丝”改称为“D 丝”。

后来,网络中有人开始把这个“D”解释成“吊(屌)”(这是一个不雅的词),表示对李毅粉丝的蔑视和嘲讽,于是“D丝”便成为“吊(屌)丝”了。

李毅的粉丝们对这一带有侮辱性的称谓不但没有拒绝、反对,反而欣然接受,从此便以“吊(屌)丝”自称。

于是这个词开始在网络世界里爆红。

《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2012年11月3日第5版《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羊城晚报》2012年10月27日《拜托,我们不屌丝》:“屌丝鼠,拜托,我们不屌丝……”“吊丝”的本义,其实就是“狗屁粉丝”的意思。

这是个相当不雅的词儿,或者说是一个詈词,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但当这个词被李毅的粉丝们自愿接受并以此自居时,它的含义和色彩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是的,我们就是一群其貌不扬、无所事事、穷困潦倒、游手好闲的社会非主流,说我们是,我们也就是了,瞧不起我们就瞧不起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时候,该词贬义的感情色彩开始淡化。

其后,这个词的使用者从最初李毅吧的球迷,扩展到社交网站,甚至到微博的普通年轻人,再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到现实世界,并为大家所普遍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吊(屌)丝”自居。

这个时候,“吊(屌)丝”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赋予它“出身卑微的不成功的年轻男性”的含义。

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家境不好,租房或者供房居住,薪水微薄,对未来无所希望,浑浑噩噩,混天熬日。

吊丝

吊丝

吊丝摘要:当今中国研究青年“吊丝”社会群体的“认同”、文化心理、网络集结与话语体系。

对于当前的一些网络流行语,人们往往采取任之发展又任之灰飞烟灭的调侃式方式来对待,并没有深度发掘这些特定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符号意义,更没有关注这些文化集结所标记的特定亚群体的互动方式及泛化过程。

无论是吊丝语言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行为意义的确立及理解,还是大众心理对吊丝的认可,无不体现着后现代的浓厚意味。

关键词:吊丝;文化心理;社会认同一、吊丝的“逆袭”吊丝,是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开始通常用作称呼“穷、丑、矮、挫、撸、呆、胖”(与“高富帅”相对)的男生,其中吊丝最显著的特征是穷,房子、车子对于屌丝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

2012年初,“吊丝”在中国大陆地区广泛流行起来,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更被广泛应用。

相对于吊丝最初的定义,如今却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

本文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吊丝这一时下年轻人的特殊群体。

它兴起于一种自嘲的自我称谓,逐渐演绎成为一场后现代的贫民娱乐。

但目前正式的学术研究并没有涉及该群体的构成要素和内部规则的研究,本文立足于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

对于吊丝这一心理认同具有后现代的特殊性,那就是一种泛化的趋势,吊丝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群体内部称谓和指称。

任何一个自嘲的年轻人都可以称自己为吊丝,当然他也可以用这个称谓来称呼他人。

这依赖于话语的情景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称谓,当然也有可能引起当事人的反感。

二、网络策划网络策划是吊丝这个词汇和这种文化心理集结的第一步促成因素,可以说吊丝这场文化风潮主要来自于网络策划。

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策划的发源地是百度贴吧李毅吧中一个无意而起的口头禅。

“吊丝”最早出现在百度贴吧的李毅吧。

足球运动员李毅曾经说他护球很像亨利,因为亨利被称为亨利大帝,所以网友戏称李毅为大帝,于是李毅吧被称为“帝吧”、“d吧”。

作为他的粉丝,常在贴吧聚集的网民也自称为“d丝”。

从“屌丝”流行看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

从“屌丝”流行看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

作者: 侯丽羽
作者机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出版物刊名: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1-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屌丝” 青年 社会心态
摘要:“屌丝”一词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改变的一种无力的心理状态。

作为2012年度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屌丝”一词被当代青年争相认领,是认识当代青年心理状态和心理诉求的媒介。

探究和把握“屌丝”现象的成因,是深入研究当代青年群体在流行文化中所反映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

“屌丝”的流行与过度泛化折射出青年传统观念的丧失、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对自身状况的自嘲等心态,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管理者的反思。

屌丝,一个群体性名词_职场故事

屌丝,一个群体性名词_职场故事

屌丝,一个群体性名词从精神胜利到自我矮化2012年,一个新词在网络流行——屌丝。

普通网友自称屌丝,IT精英也自称屌丝。

白领之间互称屌丝,文化名流也戏说屌丝。

它更多是一种自嘲,在自我精神的维度放下精英姿态与体面身段,谦恭得甚至到了自我矮化的层面。

在“成功学”盛行多年后的今天,“成功”也在被解构,现实也变得越发骨感。

面对普通和平庸的自我,接受还是拒绝,顺从还是反抗?他们付之一笑:我是屌丝。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产世代”有向“下流社会”加速坠落的趋势。

日本职场因泡沫破灭而向下行,美国家庭因金融危机而破产,欧洲五国的高福利遇上了欧债危机,中国内地与港台的民众都饱受高房价的拖累,黄耀明的《下流》唱:“他们往上奋斗/我们往下漂流/靠着刹那的码头/答应我/不靠大时代的户口/他们住在高楼/我们淌在洪流/不为日子皱眉头/答应你/只为吻你才低头。

”从历史线索来看,精神世界里一直有随遇而安的支流:你追名逐利,我自狂狷;你要做人上人,我安贫乐道;你有你的实力,我有我的精神胜利法;你追求崇高,我躲避崇高;你要你的成功,我要我的快乐。

阿Q有精神胜利法,屌丝却宁可以貌似自我矮化的方式来接受现实。

他们并非沉沦,而是以新的方式来取得跟社会、跟自己的和解。

自称为屌丝的人,不是社会的负担,也不要博取任何同情。

他们真实生活,也搜索各种正能量,“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

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屌丝逆袭的梦幻传奇,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实机会。

认定屌丝的标准2013年,有网友爆出屌丝新标准,其苛刻程度令人感叹屌丝无处不在。

——女屌丝——“女屌丝”的标准一共有9条:1。

从没买过比基尼;2。

没有亮色指甲油;3。

不会穿成套的内衣裤;4。

从来不穿5cm以上的高跟鞋;5。

超半年没换过新的发型;6。

五个月以上都在减肥;7。

不敢咧嘴大笑;8。

喜欢走在男人的后面;9。

不爱或太爱照镜子。

“屌丝”二字蕴含着无奈和自嘲的意味

“屌丝”二字蕴含着无奈和自嘲的意味

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2021-02-27 11:17:21从今天起,宣布自己是一个屌丝。

去年开始,翻开百度李毅吧,满屏的帖子大多含有“屌丝〞二字,一般网友不仅不懂这词什么意思,更难理解这个词为什么会这么火。

然而从下半年开始,“屌丝〞已经覆盖网络各个角落,人人争说屌丝,人人争当屌丝。

从遭遇恶搞到群体自嘲,“屌丝〞名号横空出世“屌丝〞一词最早的来源是百度“三巨头吧〞对“李毅吧〞球迷的恶搞称谓,有嘲讽之意,但却被李毅吧的球迷就此领受下来。

“屌丝〞二字蕴含着无奈和自嘲的意味,但是李毅吧球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从此以“屌丝〞自称,并开始一路爆红网络。

提到“屌丝〞就不能不提百度“李毅吧〞,也称“D8〞。

其会员自称为“毅丝不挂〞,取自“李毅的粉丝〞。

因著名足球运发动李毅当年的一句无心之言:我的护球像亨利。

而亨利在国外被称作亨利大帝。

因此李毅从此也被冠上“李毅大帝〞的名号。

至于最初是谁开始这么叫的,众说纷纭。

而“李毅吧〞亦有“百度贴吧卢浮宫〞之称,因为很多在网络流传甚广的内涵文都出自“李毅吧〞,包括那篇红极一时的?李毅大帝本纪?。

而这一次,“屌丝〞爆红网络,那么是又一次表达出“李毅吧〞对网络文化的影响。

“屌丝〞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从事着苦累收入微薄的工作,在繁华的城市里分取一杯羹。

丑穷无能但仁慈:“屌丝〞代表了最广阔年轻人的相貌“屌丝〞多指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他们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网游、爱贴吧、爱“女神〞也爱梦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他们是仁慈的,他们也是懦弱的。

总之,“屌丝〞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身份卑微、生活平庸、将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

他们也渴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活没有目的,缺乏热情,不满于无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而这样的心态又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也就造成了网络上“屌丝〞的爆红。

2021大学生“屌丝“盛行缘由与社会心理动机范文1

2021大学生“屌丝“盛行缘由与社会心理动机范文1

2021大学生“屌丝“盛行缘由与社会心理动机范文 一、词义的来源与界定 “屌丝”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流行用语,起源于百度魔兽世界吧对李毅吧球迷的恶搞称谓,极尽嘲讽和谩骂之意,但球迷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标榜自己,本着网络时代敢于自黑的恶搞精神,欣然领受这一蔑称,并赋予特有的内涵,纷纷以“屌丝” 自称。

自我评价为矮穷矬,与身为高富帅形象的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屌丝”文化的盛行和发展,其本身在不断分化和完善,也指代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等等,他们与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出身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既不甘于自己的现状但又无力改变目前状态,只能住在“蜗居”里,过着“蚁族”生活,难以被社会认可。

二、大学生“屌丝”盛行的缘由 (一)自身特点 1.长相外貌。

在这个男人没有一米七算是三级残废的社会上,在这个物欲横流土豪炫富的世界中,在这个满屏幕都是颜值爆棚的偶像明星的看脸时代里,大学生这个大群体中部分的人都没有具有高富帅这三个属性,而实际上身材矮小,长相不佳;爱情不顺,畏惧求爱;没有目标,缺乏热情;毫无特长,懦弱无能;加上通宵打游戏,常常熬夜,蓬头垢面,双眼无光,面容枯黄,更是把自己的形象与“屌丝”的属性对号入座,在心中给自己定位“屌丝”的观念根深蒂固。

2.内在心理。

“屌丝”文化作为一种消解主流文化的解构文化,正在如火如茶地在互联网络社会中迅猛发展和广泛传播。

大学生群体出身卑微、相貌普通,寒窗苦读数十载,满腔热血激情和伟大抱负,他们渴望成功,渴求社会尊重,梦想世界认可,却常常因为薄弱的意志力无法坚持不懈去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

偶然的失败导致“屌丝”们的自轻自贱,自暴自弃,缺乏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意识,于是“破罐子破摔”将自己归类为“屌丝”族。

(二)外在原因 1.网络传播。

网络以其空间的自由性与宽松度为契机,张扬和释放个性,表现和展示自我,因而造就了中国颇具平民化色彩的网络文化。

自称“屌丝”群体的认知失调心理机制探究

自称“屌丝”群体的认知失调心理机制探究

自称“屌丝”群体的认知失调心理机制探究
胡胜男;林升栋;苏文
【期刊名称】《现代广告》
【年(卷),期】2016(000)017
【摘要】“屌丝”作为一种网络热词形成了一种网络亚文化,在经过多方主体的大范围传播后,形成了人人争认“屌丝”的狂欢局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结合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网络志”的方法来分析新浪微博上大量博主自称“屌丝”的现象。

研究发现,自称“屌丝”者并非社会底层群体,而实际上是那些处于社会阶层结构中层的群体,他们在求新动机、反面激励动机、炫耀动机、社交动机以及群体归属动机的作用下使用该词语来应对自己在消费社会中所产生的认知失调,达到认知平衡的目的。

基于该结论,本文也提出了发展和建立属于中层群体的具有区隔度的品牌符号群,主流媒体应当正视中层群体并积极构建其正面形象等建议。

【总页数】9页(P57-64,56)
【作者】胡胜男;林升栋;苏文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
【相关文献】
1.群体行为和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机制——勒庞《乌合之众》和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读介 [J], 张兆端
2.大学生“屌丝”群体图式的结构及行动脚本 [J], 王静;张胜友;张艳梅
3.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对策探究 [J], 廖和平;曹汉林
4.宽恕的心理机制:从认知失调角度解析宽恕的发生 [J], 王秋玲;董娟
5.基于群体心理机制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危机的治理策略研究 [J], 钟之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屌丝生存状况报告

屌丝生存状况报告

屌丝生存状况报告一、引言屌丝一直以来是社会中的普通人群,他们生活平凡,收入普通,生存状况波动较大。

本报告将分析屌丝群体的生存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二、屌丝群体的特征屌丝一词常用来形容那些起床后发现脸发胖,穿着非主流,玩游戏成瘾,没有女朋友,社交能力较差的人群。

他们大多数没有高学历,工作收入一般,社交圈子较小,经济压力大,对未来充满焦虑。

三、屌丝群体的生存现状1.就业状况:屌丝群体中,大多数人从事着普通职业,工资较低,晋升机会有限。

相对而言,高学历的屌丝可能会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但低学历屌丝的就业压力较大。

2.收入水平:屌丝收入水平一般,大多数人的薪资只能满足温饱。

即便有存款,也大多数是基于勤俭节约所积累起来的。

3.生活压力: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大多数屌丝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

房贷、日常开销、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困难。

4.生活质量: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屌丝群体的生活质量一般。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旅游、休闲娱乐等活动有限,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可能性较高。

四、改善屌丝生存状况的建议1.教育提升:屌丝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学历和专业技能。

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2.职业规划:屌丝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选择合适的职业。

同时,积极参加培训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3.理财规划:屌丝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做好家庭预算,合理支配收入。

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避免过度消费,积极储蓄和投资,提高财务状况。

4.拓宽社交圈:屌丝应该主动参加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通过交流和分享,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个人的机会和资源。

5.培养兴趣爱好:屌丝应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同时,也可以通过兴趣爱好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6.积极乐观:屌丝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压力是可以克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专家:这是集体焦虑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核心提示:近日来,吊丝(屌丝)一词爆红网络。

“吊丝”最初被定义为出身卑微的年轻男性,“穷矮丑”成为他们的形象,与之对应的“高富帅”。

专家称“吊丝”的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由下而上地对主流话语、价值观进行反抗。

“吊丝”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当下社会问题。

蜘蛛侠,典型的“吊丝”
“高富帅”的代表蝙蝠侠
女神
他们没钱,没背景,没未来;
自嘲“穷丑矮挫胖笨撸”;
在“高富帅”面前,只有“跪”叫爷的命;
鼓足勇气跟“女神”搭讪,只换来一句“呵呵”;
因而他们宣称:我就是这副样子,再怎么差都无所谓了……A
人人自称是“吊丝”
2011年10月中旬,正当大洋彼岸的美国年轻人气势汹汹地占领华尔街时,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一个新词“吊丝”(也写作“屌丝”)在悄然诞生。

谁又能料到,4个月后,这个词不但占领了中国大陆互联网,还“占领了奥巴马”。

“吊丝”最早出现在百度贴吧的李毅吧。

足球运动员李毅曾经说他护球很像亨利。

因为亨利被称为亨利大帝,所以网友戏称李毅为大帝,于是李毅吧被称为“帝吧”、“D吧”。

作为他的粉丝,常在贴吧聚集的网民也自称为“D丝”。

在争吵不断的网络社区中,有人把他们这个称呼中的“D”解为“吊”,以嘲讽的语气称他们“吊丝”。

而李毅吧的球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此领受下来,从此以“吊丝”自称,附加上无奈和自嘲的意味。

这个词开始爆红。

从贴吧到微博,从社交网站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用语,“吊丝”一词如同从石头里爆出来一样,迅速密布网络,无处不在。

如今,以“吊丝”自居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再限于球迷。

今年2月20日,大量自称“吊丝”的中国年轻人,以留言评论的方式占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Google+主页,一眼望去,仿佛成了中文版。

更有国外用户直呼中国网民占了位,他们跟总统插不上话,以致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

B
“吊丝”的定义在不断拓展
事实上,“吊丝”一词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

近日,它更被用在外国电视剧的剧名翻译中。

一出来自德国的喜剧小品被译为《吊丝女士》,在网络上广受欢迎,其实该主角表演夸张,更似女版憨豆先生。

另一方面,一部片名完全为平假名的日剧《桃花期》,也因被网友命名为《吊丝的逆袭》而吸引到不少眼球。

“他们让我感觉像是一群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把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概括为“一场语言的狂欢”。

伴随着“吊丝”一词的产生,不少具有高度风格化和模板化的“吊丝文”,在乐此不疲的年轻人群体中流传。

“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划分的话,吊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

总的来说属于社会的中下层。

”在文字阐述中,“吊丝”起初被定义为一众出身卑微的年轻男性。

他们当中有的十载寒窗考上大学,等真正工作后却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读书无法改变自身的经济窘况;有的初中辍学,进城务工,或成了发廊小工,或成了网吧网管,更有成为搬砖工人,或是无业游民,以自由职业者自居。

他们都与城市的繁华距离甚远,领着微薄的薪水,过着唯有方便面、火腿肠果腹的生活。

他们一直默默无闻,不是有志青年,不是职场精英。

读书期间上课坐在最后一排,在餐馆吃饭总是躲在角落里。

如果非要在简历上写上受过何种奖励,或许只能填“获得过‘再来一瓶’奖”。

他们往往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C
吊丝,处于恋爱食物链的最底层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吊丝文”都围绕在女性身上。

在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眼中,异性是他们的狂欢中最为关注、最有文章可做、也最容易产生共鸣的话题。

“在虚拟、匿名的网络空间上,任何人都可以放心地说出自己最内在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启齿。


他们喜欢用“穷矮丑”3个字描述“吊丝”的形象,而与之对应的自然就是“高富帅”。

女性资源是“吊丝”与“高富帅”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这3个简单直白的形容词概括了“吊丝天敌”的特征,身高、财富、相貌等择偶条件上的完美无缺。

“高富帅”的男人往往会博得众多女性的青睐,在恋爱、婚姻中获得成功。

无论“吊丝”是否进入社会,对于他们感情生活的描述,都始于校园,并深具校园特征。

而女性的角色总是分外单薄,无非就是“土肥圆”,“黑木耳”(指性经历较多的女性),“白瘦美”3种类型。

典型的“吊丝爱情故事”俨然一个结构简明的恋爱食物链,而“吊丝”处于恋爱食物链的最底层:“高富帅”和“白瘦美”门当户对;“土肥圆”当然也喜欢“高富帅”,不过却不入“高富帅”法眼,只能从实际出发,对“吊丝”示好“吊丝”却看不上;“吊丝”真正追求的是“黑木耳”,但“黑木耳”却只对“高富帅”情有独钟,最后被“高富帅”抛弃之后,才施舍一般地接受“吊丝”的追求,而此时的“黑木耳”只不过是为了给肚里的孩子找个爹。

柯倩婷认为这些描写具有高度的标签化倾向。

“他们以外貌为女性打分,分出三六九等,但在具体描述上却是面目模糊,更没有个性或个体,”柯倩婷认为,“他们的个体都被简化和模糊。

”作为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她进而批评,这种对女性的认识非常极端,类似于传统文学作品中,把女性简单粗暴地划分为贞女与淫妇两个对立面。

D
压力当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吊丝”
“尽管它的背后同时反映着诸多现实问题,但情感故事是其中最容易吸引人的,”柯倩婷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这类亚文化中逗趣的形式很吸引人。

”“吊丝”的共鸣不仅仅在于年轻男性
当中,很快,女性网民也不甘于年轻男性垄断“吊丝”这个自我嘲弄的模式。

当柯倩婷看到“女吊丝”与“高富帅”之间的对话时,感到相当好玩,并坦言自己和朋友在某个方面也是“女吊丝”。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同样坦承,若自己现在还是学生,在某个方面也是“穷吊丝”。

“这样可以让人活得不那么累”,朱崇科认为,“吊丝”的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由下而上地对主流话语、价值观进行反抗。

自称“吊丝”让很多人找到自我解嘲和宣泄压力的途径,这也是它传播之快的原因。

事实上,“吊丝”绝非中国大陆特产。

在中国大陆“吊丝”火爆之前,分别经历经济低迷和金融风暴后的日本和香港地区,早就开始盛行“宅男”、“毒男”、“电车男”。

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在生活、工作、爱情和家庭中不如意的一群男人,是各自社会中的男性“弱势群体”。

在香港,18岁前从未拍拖、每年都自己一个人过生日、月薪低于6000元……这些物质和感情生活的硬件是香港常见的“吊丝”标准。

香港“吊丝”中,逃避社会是常见的表现。

这些年轻人被称为“隐蔽青年”。

在结束学业后,由于能力不足或缺乏信心,他们存有放弃找工的念头,大部分时间留在家中,通过上网浏览网
络社群,或玩电子游戏来慰藉自己。

更有甚者,产生厌恶社会的情绪,做出自杀、犯罪等过激行为。

而“毒男”一词源自“独男”,表现为“明明自己对异性很有兴趣,却从来不敢行动”,每天只躲在计算机后面幻想与自渎。

他们同样缺乏自信心,不懂异性间的相处之道。

或因性格内向,或因样子长得不够好,而自尊心过强;或因经济问题,觉得自己底气不足。

在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战后出生的婴儿潮演变为迷惘的一代,他们同样面临信仰迷失、价值观重建的问题。

自工业化以来,在世界各地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加剧分层的过程中,不适应的群体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当腾飞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戛然而止、倒退,原本对未来信心满满的年轻人,甚至整个社会则会产生集体焦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