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矫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教综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教综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常见心理问题:
1. 学习压力:由于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考试、成绩和期望等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压力。
2. 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或者被孤立、排挤等。
3. 自我认同困惑:开始对自我身份、价值观、人生目标等的探索和确认,处理不好会产生认同危机。
4. 情绪波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表现为易怒、焦虑、抑郁等。
5. 沉迷网络和手机:过度使用手机和网络可能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解决方法:
1. 增强自我意识:通过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自我,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惑。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尊重他人,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 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避免过度压力。
4. 寻求帮助: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向家长、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5. 培养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情绪。
6. 控制手机和网络使用:规定使用时间,避免沉迷。
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浅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应策略摘要: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习问题、逆反心理、对应策略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教育旗帜。
积极主动、科学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教育界人士的神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
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那些呢?其影响因素有那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中学时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一、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
其中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另外还有就是考试焦虑,在“中学阶段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的调查,有78%的学生写有“害怕考试”。
有的同学写道:“我在学习时,最头痛的是怕考试,怕考不出好分数”、“一想到考试就头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主要存在厌学心理、逆反心理、轻视心理、依赖心理等,而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对课程价值的认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对课程学习的投入,以致教学实效性难以体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问题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而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可度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最大,尤其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分析1.1 厌学心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不愿意接受教学的一种心理状态。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课程教学感到厌烦,总想逃避,即使人在课堂也无心听老师的讲解,或是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
如问题调查中,有65.1%的学生认为“学习这些课程常常提不起精神”,60.4%的学生“觉得枯燥”,32.8%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50.1%的同学“课后学习的时间很少”。
造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急功近利思想。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现实,使90后的大学生养成了急于求成和独立自我的个性,更关注个人经济和名誉绩效,在意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我需要的满足,对思想境界、精神食粮、崇高理想的追求往往放在其次。
(2)教学改革不得力。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进程较慢,力度还很不够,如仍存在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方法呆板过于形式化,途径狭窄过于保守化,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处于主导地位,对不了学生的口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受到学生的爱戴。
1.2 逆反心理这是学生不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意见,漠视或是公然反对教师的言论和行为的心理表现。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及学校在实践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都相对较大的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
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的重要保障。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在压力面前的抗压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使他们更加自信、独立和坚强。
1.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充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可以从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诸多竞争和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对困难和挫折的适应能力。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情感的波动和矛盾,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调适,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情感智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际交往是学生重要的生活技能之一。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学到如何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只有通过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教育资料
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教育资料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中学生思想动态经过大量数据的统计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道德观是非标准不清大约有40%的中学生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丑恶的仅占12%。
有52%的中学生赞同“现在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才好”这一说法,可见中学生的社会道德观需要积极的引导。
2、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如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中,65%的中学生选择“两方面兼顾,既利己又不损人”。
主张奉献与索取并重,提出“等价交换合情合理”等主张。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自私自利行为普遍,不善合作,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视而不见;在学习的目的中,以自我发展为目的的选择竟占了50%左右!3、轻视或排斥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大多数学生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持漠视态度,认为可有可无。
这也间接说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适应学生的状况,达不到学生的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待改进和提高。
二、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模式滞后,使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受到挫折,教育教学效果令人大跌眼镜。
其主要表现为:1、教育模式固化长期以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强制灌输“宏大叙事”话语体系,忽视从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缺乏互动;忽视学生自身实践体验,把“掌握”等同“认同”;把终极目标作为起点,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用单一固化的传统说课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知识灌输,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传授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
思想政治课、班会、升旗仪式成为例行公事。
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脱离中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在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是我们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之一。
不良心理的出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阻碍他们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帮助学生正确应对不良心理。
第一,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原因。
学生不良心理的出现有很多原因,例如学习压力过大、自尊心受到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等。
我们需要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心理状况,从而找到他们不良心理的具体原因。
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亲近、信任的关系。
通过多次个别谈心或班会,让学生有机会与老师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理解。
教师还应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机会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认识到成功需要通过努力和坚持来获得,避免依赖他人的评价和赞美来建立自信心。
第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是帮助学生解决不良心理的重要方面。
学生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常常会产生情绪波动。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发泄负面情绪,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
第五,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的不良心理往往与人际关系的紧张、缺乏归属感等问题有关。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共同合作、交流和互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不良心理的发生。
在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应对学生不良心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学生的不良心理才能得到及时解决,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全面发展。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关注情绪管理和加强团队合作,我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不良心理。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良心理,例如焦虑、压力、恐惧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下面就是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一、焦虑焦虑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很多学生因为考试的压力和自身的不足而产生焦虑情绪。
为了帮助学生应对焦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理解和倾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焦虑情绪保持理解和倾听态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倾诉自己的焦虑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
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支持。
2. 鼓励和肯定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及时赞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减轻焦虑情绪。
3. 指导和辅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于学习上的困难,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和复习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二、压力学生在复习政治课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
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减轻压力,调整心理状态。
1. 提供帮助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孤立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
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学习上的建议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学习压力。
2. 掌握情况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压力,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
3. 营造轻松的氛围在复习政治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总之,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家长和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中学生也应学会适应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1. 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的巨大压力,如考试、作业等。对策是建立良好的学 习习惯,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拖延,寻求帮助和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
2.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的阶段,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的影响而产生自我 价值感不足的问题。对策是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与积极正向题及其对策简析
3. 情绪波动: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常常会经历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对 策是学会情绪管理,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运动、写日记等,同时与家人和老师 保持沟通。
4. 社交困难:中学生在社交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羞怯、孤独等。对策是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主动结交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摘要]: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尤为突出。
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从初中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及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实然性偏差三个方面分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思想品德逆反心理成因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障碍,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努力防止和消除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逆反心理,是认真贯彻落实思想政治课目的任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作些探析。
逆反心理又称对抗心理。
是指客观要求上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
即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较稳定的具有逆向反应性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它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你要这样,我偏那样;你越是禁止,我偏感兴趣。
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们(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
具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往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采取冷漠、怀疑的态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抵制、排斥;甚至对教师抱有成见,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使中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障碍意识,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导致苦闷、烦恼,甚至走入歧途。
随着青春期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迫切地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或担心别人无视自己的存在,他们常常会用对抗性的言行和态度来突出自我和确定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这就是在青春期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此种心理状态在青春期阶段表现较为明显。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育的反感、抗拒,进而反教育要求而行之。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有必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在当今社会,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情感困扰等。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压力。
思想政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我们该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一些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比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调适的方法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要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一些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比如乐观进取、自信自立、坚韧不拔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困难时的抗压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实践,比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搭建心理健康交流平台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上,更能够深入学生心中,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如何衡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搜集一些学生的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衡量。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问题等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反应和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迹象,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学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衡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因素的产生及调节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因素的产生及调节摘要: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各式各样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主要有消极态度、负疚感和心理眩晕等。
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因此,对不良心理的调节也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理”。
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工作实践,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及调节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政治课不良心理产生原因调节方法一、消极态度的产生及调节消极态度是学生不良心理因素之一。
其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抄袭作业现象比较严重。
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人重视它。
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更不感兴趣,他们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文化课却漠不关心,只是应付了事。
上政治课时,做其它学科作业、看课外书,还有个别学生睡觉或小声说话。
抄同学作业,考试完全靠突击,死记硬背,即使考试达高分,也是教师讲的正确答案,然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依旧是我行我素,还是原来的一套。
以上这些消极态度的产生主要来自社会、学校教育和自己等各方面。
特别是社会改革面临的政治经济问题等等,课本上大力宣传党的政策,然而极少数共产党员干部违反党的政策和原则,竟干一些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事,如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拜金主义恶性膨胀,违反了党纪国法,因此造成了学生不相信党和党的政策,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政治课的基本原理产生怀疑,从而产生了消极因素;另外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大都是理论抽象、空洞、讲大道理,缺乏趣味性,这些都会产生消极态度。
我在调节学生这些消极因素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教育学生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给学生讲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对于那些极个别违背党的原则的干部要进行教育,扭转社会风气,这样才能转化学生的消极态度。
2.要克服消极态度,还要在教法上多下功夫,做到教法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花费好多心血和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否则靠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理论,是根本讲不透彻的,还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多下功夫。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进行心理辅导思考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进行心理辅导的思考由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使得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
学校是未成年人最多的一个社会团体,如何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心理辅导教育。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我们所说的心理辅导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心理缺陷所说的。
而学生的心理缺陷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逆反心理中小学生往往以幼稚的逆反心理来对待父母和老师,即使表面上可能惟命是从,但是实际上却经常违反和不遵守。
2 怯懦自卑主要表现在课堂发言不积极,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处于弱势。
经常被欺负。
不敢承担责任,在团队活动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3 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对所有人,只以简单的好与坏来分辨。
管束或批评自己的人,就认为是“坏人”;甜言蜜语欺骗自己的人,认为是“好人”,没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
4 容易形成厌学心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老师父母批评,很容易就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在对学习丧失信心的过程中,又会滋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了到其他方面的发展。
这种心理缺陷是最常见的。
5 道德意识薄弱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或社会的影响,没有形成强烈的道德观念,这主要表现在这些学生的不良习惯上。
例如:打架、骂人、抄袭作业、不爱护公物等等。
上述问题,都是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普遍问题,也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二、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这些心理缺陷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往往就会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进行心理辅导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而且也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辅导是思想教育的必然要求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德。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与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与对策作者:高丽霞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8期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状态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注重中学生个性发展,发扬以德育人的学风,为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但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表现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本文通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原理对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初中生心理状态引言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全部教学科目中的主要课程的基础,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是实施全面发展方针的重要途径。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不仅对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对中学生的全部学习和生活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是,目前,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时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心理状态是复杂多变且不易控制的,而初中生由于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其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究,并且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塑造初中生人生素养,建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感的育人活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因人而异,并且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不同。
初中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也是有根据的,所表现的心理现状从宏观上看分为积极主动心态和消极被动心态。
积极主动心态的表现比较上进。
在学习动机上,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讲,学生会自我不断满足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需求,在基本学习任务满足后会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很高;在学习兴趣上可以自我寻找其中乐趣,此时他们的学习是为了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在学习习惯上能够自发养成适合自己的习惯,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投身到课堂情景故事的模拟中,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且课后能主动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甚至还有极大兴趣探索课本之外的相关内容。
职高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及矫正办法
初探职高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及矫正办法摘要:职业高中不同于普通高中,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以至于使思想政治课堂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形同虚设,而学生对政治课程有着强烈的排斥感,觉得政治教学枯燥无味,更严重的甚至形成了心理障碍。
对此,作为职高政治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改变这种局面,矫正学生学习政治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职高;思想政治课;学生;心理障碍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敏感时期,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职业高中学生,在行事方面追求“非主流”,模仿社会中“时髦”的表层文化以及行为,如:穿着、打扮等,另外加上没有高考的压力,使得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更是肆无忌惮,这样势必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思想政治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毫无价值意义,潜意识地认为思想政治课程是可学可不学的,这样持久发展下去,使得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
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心理障碍主要表现的分析1.情绪方面的障碍在政治思想课程教学中,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此种教学方法不能刺激到学生的大脑,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产生疲倦,失去兴趣,无法调动其愉悦的情绪。
加之,高中生本身正处于年龄的敏感时期,盲目地追求个性,对教师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样子来,同时也将自己封闭起来,并对此称之为“个性”“酷”,这实际上是属于情绪上的障碍。
2.认知方面的障碍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在教学中所持有的教育观念与学生的认知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教育产生排斥心理。
现在的职业高中学生大都是“90后”,对社会的认知、对理想的追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他们追求的是“个性”“时尚”,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沟通,那么很难与学生的观念达成一致,这样一来,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就会产生一种认知上的障碍,如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金钱等方面的认知容易产生偏差。
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人格心理辅导
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人格心理辅导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人格心理辅导一、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心理特征及变化序列初中生学习政治的过程中,不论成绩怎样都有一部学生存在下面一些现象:在政治上不能积极思考、不能大声回答,上黑板做题目感到害怕,考试时紧张,实践活动不愿参加,在遇到政治难题时,不愿思考就放弃,抄袭作业,当别人看电视、踢足球、打游戏机时,挡不住诱惑,放弃作业。
上时思想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是单独行动,不愿意与同学讨论,更不去请教老师。
以上这些现象都表现了这些同学在人格心理方面还很欠缺,没有自信,耐挫力低,自控力差,人际关系淡漠,教学过程中如果只重视化教育,技能培养,而忽视中学生的人格心理培养,则将贻误一代人的健康发展。
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地有培养他们的人格心理,按他们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引导性”心理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人格方面的心理品质有所提高。
二、人格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方法1、培养学习思想政治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顺利成长和有所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信任自己,相信自己,能在各种情况下,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乐趣,那么,成绩肯定稳中有升。
培养自信的方法:(1)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法。
要尽量把自己的优点都找出,无须过分“谦虚”,把找出的优点都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
(2)多抄些有关自信方面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写一些激励自己的话,比如:“我一定能学好政治”,“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上政治时要积极发言,争取第一发言,多发言,发言时声音尽量洪亮。
(4)作为老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力争使上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堂上应让他们多回答简单的问题;布置的作业难度、量不能大;平时时应多指导、多鼓励;当取得成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
2、培养耐挫力“耐挫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障碍与疏导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障碍与疏导以下是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障碍与疏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达到教学大纲的塑造意图,是近年来政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不少的教育工作者也分别从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的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甚至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程序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但笔者以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除受上述诸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受教育者--学生接受心理诸种障碍的影响。
学生接受心理诸种障碍的产生除受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外,主要决定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就是“行为养成课”,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是一张白纸,全靠教师来描绘。
而作为思想政治课除传授学生一些政治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校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作为社会的个体学生不是思想政治课所讲的内容在课前学生一无所获,恰恰相反,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在思想品德方面就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既包括积极方面,也包括消极方面,它们都在·学生的意识里积淀下来,形成动态的认知结构、情感意识、行为定势,这些必定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有着影响,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带来客观的心理障碍,同时对心理障碍的疏导也成为政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教师传播的教育观点与学生已有的所持观点相距太远,甚至对立,因而排斥教育信息。
接受心理学认为,学生接触到与自己认知结构不一致的教育信息时,在心理上有以下三种反应:一是拒绝教育信息;二是把教育信息曲解为与自己相符合的观点;三是改变认知结构,接受教育信息。
出现一、二种反应主要是学生已有的观念与教育观点相距甚远所致。
因而作为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现实观点、态度,不能搞“大跃进”一步到位达到当堂课的教育目的,而应采用“登台阶术”、“以退为进”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学生的观点引向最近发展区,充分肯定学生偏离原观,(错误观点)的细微进步,使彼此观点从对立转化为彼此逐渐接近,最后达到统一,与教育观点相一致。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矫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矫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童珺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现。
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通过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由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心理问题矫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全国心育专家王盛极近年来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28%的中学生有轻度的心理问题,中度的占3。
9%,重度的占0。
1%,总体结论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
这种情况的确让人担忧。
教育专家赵石屏提醒我们说: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负荷的加重,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关爱,学校的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课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纠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过程。
新课改后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愈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材中融入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注意收集一些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给予刻意的引导和解决,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疏导,起到了一些成效。
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地健康发展。
一、矫正盲目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也就是常说的随大流。
是指个体采取的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矫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童珺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现。
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通过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由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心理问题矫正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全国心育专家王盛极近年来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28%的中学生有轻度的心理问题,中度的占3。
9%,重度的占0。
1%,总体结论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
这种情况的确让人担忧。
教育专家赵石屏提醒我们说: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负荷的加重,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关爱,学校的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课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纠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过程。
新课改后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愈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材中融入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注意收集一些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给予刻意的引导和解决,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疏导,起到了一些成效。
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地健康发展。
一、矫正盲目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也就是常说的随大流。
是指个体采取的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
它可分为积极的从众和盲目的从众。
从众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
进入初中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在迅速的发展,但他们的知识、经念相对不足,自制力较差,从众心理在他们身上表现得犹为明显,特别是盲目的从众心理在他们身上体现明显。
在教学《从众心理》一课时,我特别的收集了一些班级学生的盲目从众心理的常见表现: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于是学习缺乏自主,听从成绩较好的学生,以及缺乏固定的崇拜标准,往往时下流行什么就崇拜什么。
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跟随他人抽烟,喝酒,撒谎等不良行为。
于是在上这课时,通过大家早有的认知:《皇帝的新装》的背后原因的分析得出对盲目从众心理的认识后,着重分析盲目从众的危害,让学生知道盲目的从众不仅会抑制个性的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而且容易滋生一些危险行为的发生。
在学生意识到危害的基础上又鼓励学生提高知识水平,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建立辨别善恶美丑的标准,逐步增强自主意识,做到不盲从、不迷信、善鉴别、有主见。
二、矫正心理闭锁
参照《教育心理学》对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有关论述,对闭锁性心理作如下定义:闭锁心理是指处于青春期的部分学生在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倾向。
它突出表现为学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而且极易产生悲观情绪。
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心理闭锁这类的学生:看人老带有一种不屑的抑或是木然的神情;对课堂中正在进行的热烈活动和弥漫着的热烈气氛无动于衷;面对批评和表扬时表情冷淡;决不发言(除非在教师指令下);动作迟缓的一些典型表现。
在教学《敞开心扉学会沟通》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心理闭锁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传纸条悄悄话——“给某某说说我最苦恼的事”一方面疏导心中的不快,另一方面引发学生助人的情感。
再鼓励学生上讲台——“给我想想办法”来将自己的一些烦恼说出来让大家想办法解决。
很好的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了平台,不仅给学生沟通的机会,而且让学生解决了一些心理问题,有效的让学生融入了集体。
三、矫正缺乏自信心理
缺乏自信表现为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有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
这些学生往往只看见自己的缺点,看不见优点,觉得学生,教师,家长都不喜欢自己,自己也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满意,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给于更多的关注和热情,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发现他的长处,肯定他的进步。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不断的自我肯定的过程不断积累自信,建立健全的人格。
在讲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一课中,我特地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每个学生夸夸自己。
在叫起几个学生后,我叫起一个平时寡言,成绩很差的学生,在我鼓励再三的情况下他只说出“我很善良”这样一个优点后似乎再也找不到了,我不失时机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只说了你一个优点,说明你很谦虚,谦虚也是你的优点。
”于是,我又把握机会对班级其他学生说:“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其他的优点呢,我来看看谁是最细心的人。
”很快分纷纷有同学说“他很朴实”“他很喜欢助人为乐”“他尊重老师”等等,我看到那位同学抬起了头,看见了他感激的目光。
于是,我趁热打铁,继续引导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特别是那些平时不是很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优点需要用心去发现。
这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许多学生开始说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的优点,甚至是班级的“另类”学生,那些缺乏自信的同学听到了一次次的表扬,又是吃惊,又是兴奋,露出了久违的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表情。
类似这样的情景我不断的出现在我的教学环节,通过不断的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特长,潜力,让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快乐的享受学习
四、矫正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中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他们往往用消极、冷漠、敌对的态度对待周围发生的一切,这样的消极心理品质对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害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学校教育、社会评价是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的大背景,特别是现在的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评价至今仍未跳出分数的圈子,以分论人,在分数的重压下,也易产生心理的扭曲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逆反心理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沉默寡言,不愿发表意见,绝对的“顺从”;(二)傲视一切,“没有眼泪和悲伤”,超乎寻常的“坚强”;(三)语言行动上的直接冲突。
逆反心理的产生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生发展和化解也无定规定法。
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自己一方面要善做“有情人”,与学生以诚相待,多用征求的语言,多用商量的口吻,多听从学生的意见,积极防范逆反
心理的产生;另一方面面对它要一定的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遇“反”不乱,沉着应对,积极化解。
其实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
比如,在《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中讲到要学会换位思考,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在《情绪的主人》一课中教会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
五、矫正抗挫力差心理
抗挫力是衡量一个人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青少年由于涉世未深,生活经历少,而且基于独生子女的这一代经常会感到受挫,反应程度也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动机的强烈程度以及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的不同而不同。
轻者表现为心情沮丧,情绪低迷,闷闷不乐。
重则应受不了离家出走,自杀或伤害他人。
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该学会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做情绪的主人》中我教给学生一些对抗挫折的具体方法:如尽情倾诉法——遇到挫折,产生偏激情绪的时候,可以到僻静的地方发泄一下。
情绪升华法——把挫折转化成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等等,建立起抗挫心理机制后,我针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因势利导,通过勾践的忍辱负重,凯伦凯乐的坚持不懈来教育孩子培养学生的顽强进取精神。
让学生明白挫折是谁也避免不了的,它只是生活的影子,也只会让你在不断的抗争中变得顽强,成熟。
没有挫折就没有人的成熟,更难有事业的提高和大成。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多样的,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初中生思想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牢固树立,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因而,心态往往是复杂多变的。
同时,上述心理问题,并不是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有时候是这一种占主导地位,有时候是那一种占主导地位,也有时候是几种并存。
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有利特点,注意研究和观察学生,找出学生的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无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真正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
1、教育心理学徐胜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版
2、中国德育钟邵军刘艳玲 2008年2月版提高学生的抗挫力的教育策
略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4期程勇刘艳红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矫正
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