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精华版)

合集下载

2023年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23年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23年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华版)1、下列哪项不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D )A、言论B、出版C、集会D、隐私权2、我国法律规定不满( C)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3、未成年子女在家庭中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下列哪项不符合法律规定?(B )A、在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B、婚生子女享有优于非婚生子女的权利C、子女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D、父母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时,未成年子女有控告父母的权利。

4、《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四大权利,不包括哪一项?(D )A、生存权B、受保护权C、参与权D、受教育权5、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D )。

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干涉B、盗用C、假冒D、起相同的名字6、在上课时有同学捣乱,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权利遭到侵犯由(C)来保护。

A、家长与老师B、老师与同学C、警察与老师D、家长与同学7、小明刚满12岁,一天他向母亲要了10元钱买了个文具盒,其母认为文具盒不好看,向文具店老板提出退货。

关于小明的购买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有效,因为行为与小明的年龄相适应,无需其母同意B、无效,因为小明还未成年C、有效,因为事先已经其母同意D、无效,因为小明的母亲不喜欢文具盒8、根据未成年保护法的规定,对未成年的信件,除因需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B)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隐匿、毁弃。

A、某班主任老师代为开拆B、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代为开拆C、未成年人自行开拆D、必要时,老师可以扣留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监护人应当引导未成年进行(A)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A、有益身心健康B、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C、开发智力D、有利于长身体10、学生小明发现某影楼未经自己同意在其宣传厨窗内贴有自己的照片,随即将该影楼告上法庭,小明起诉的理由是(A)A、影楼侵犯其肖像权B、影楼侵犯其人格尊严C、影楼侵犯其财产权D、影楼侵犯其名誉权11、小明今年12岁了,小明的下列做法中哪种是法律不允许的?(A)A、小明把爸爸的一台笔记本电脑送给了特别好的朋友亮亮B、小明把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书送给了自己的周桌丽丽C、小明自己从超市里买了一个足球回家D、奶奶给小明1000元钱压岁钱,小明收到后很开心。

未成年人保护治知识竞赛试题(带答案版)

未成年人保护治知识竞赛试题(带答案版)

未成年人保护知识测试题目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基地,既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职责,又要依法承担对未成年人的义务。

A教育照顾B教育保护C看守保护D看守照顾A留守贫困B特殊贫困C特殊困境D留守困境3.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A人身安全B人身自由C人格尊严D人格自由4.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不同学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学生欺凌事件,应当在主管的指导下建立联合调查机制,进行认定和处理。

A治安行政部门B社会行政部门C司法行政部门D教育行政部门5.尊重学生人格,归根结底在于教职员工良好的。

A道德素质B教学水平C教育方法D教学修养6.任何和组织不得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 12B 14C 16D 187.《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规定,学校学生保护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注重保护和教育相结合,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A引导为主、教育为辅B因材施教C最有利于未成年人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经由2021年5月25日教育部第一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何时起施行?A 2021年5月25日B 2021年6月1日C 2021年7月1日D 2021年9月1日9.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

A行政处分B刑事处分C行政处罚D刑事处罚10.下列做法中,不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A书店给未成年人出售恐怖内容图书B商场给未成年人出售战争题材的影碟C音箱店给未成年人出租凶杀内容的光碟D音像店给未成年人出租赌博内容的光碟11.对违法犯罪对未成年人,我国实行的方针。

A教育、感化、挽救B批评、教育、惩罚C说理、劝服、感化D批评、教育、感化12.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成绩最差的五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础知识题(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础知识题(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础知识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起施行。

A. 1999年6月28日B. 2012年10月26日C. 2021年6月1日答案:C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A. 预防为主、提前干预B.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C. 矫治为主、教育为辅D. 引导为主、干预为辅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不良行为?A. 吸烟、饮酒B. 旷课、夜不归宿C.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D. 参加迷信活动答案:D4.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以下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

A. 十四周岁B. 十六周岁C. 十八周岁D. 二十周岁答案:A5.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方式对未成年人实施危害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行为。

A. 营利B. 教育C. 公益D. 科研答案:A6.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或者其他私人文件。

A. 信件B. 邮件C. 电话D. 网络通讯答案:A7. 教职员工应当()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A. 尊重和保护B. 尊重但不保护C. 教育和引导D. 严厉批评答案:A8.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申请。

A. 劝诫B. 教育C. 矫治D. 撤销监护人资格答案:C9. 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组织()和其他成年人参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活动。

A. 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B. 未成年人子女C. 未成年人朋友D. 未成年人亲属答案:A10. 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有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的,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

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习题及答案(精华版)

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习题及答案(精华版)

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习题及答案(精华版)题一1. 什么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旨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教育、合法权益等方面。

2.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 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多少岁以下的人?答案: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人。

4.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保护措施、监护责任、违法犯罪处罚等方面的内容。

题二1. 未成年人的基本保护权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未成年人的基本保护权益主要包括生活权、教育权、健康权、安全权等方面。

2.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什么主要责任?答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保护、教育、照顾未成年人的主要责任。

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答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注重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改造。

4.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哪些保护措施?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教育、帮助、改造、保障等多种保护措施。

题三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

2.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包括哪些方面?答案: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包括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等方面。

3.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适用对象是谁?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适用对象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4.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论基础是儿童权益保护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

以上是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及答案的精华版,希望对大家研究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所帮助。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试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试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试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起施行。

A、2021年1月1日B、2021年4月29日C、2021年6月1日(正确答案)D、2021年10月1日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A、18周岁B、16周岁(正确答案)C、15周岁D、13周岁3.《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

A.未满12周岁的公民B.未满14周岁的公民C.未满18周岁的公民(正确答案)D.未满20周岁的公民4.对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设施,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在显著位置设置()并标明适龄范围和注意事项;必要时应当安排专门人员看管。

A、禁止使用标志B、安全警示标志(正确答案)C、禁止通行标志D、疏散指示标志5.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救护未成年人。

A、优先(正确答案)B、首先C、及时D、尽快6.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其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B、社会保护(正确答案)C、家庭保护D、司法保护7.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A、自我保护意识B、法律意识C、网络素养宣传(正确答案)D、文明意识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及时受理、转介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鼓励和支持()参与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平台、服务热线、服务站点,提供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咨询、帮助。

A、人民团体B、企业事业单位C、社会组织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的原则。

A、教育与惩罚并重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正确答案)D、教育与处罚并重10.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履行监护职责。

2022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2022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2022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及答案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2、六年级学生XXX的妈妈常常擅自拆看她的信件,这是违法行为,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3、如果有人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5、根据规定,适龄未成年人必须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立营业性歌舞娱乐场合,也不应该在校园周边设立网吧,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7、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8、中学生XXX而告之同窗XXX的隐私,侵犯了XXX的隐私权,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9、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研究承担,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10、向未成年人发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明显位置设立不向未成年人发售烟酒标志的,应该被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行政惩罚,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11、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及其它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可以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小朋友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12、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受遗赠权和处置权,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1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因此选项A 是正确的。

14、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都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A书店向未成年人销售恐怖主题的图书,B商场向未成年人销售战争主题的影碟,C音像店向未成年人出租凶杀主题的光碟,D音像店向未成年人出租赌博主题的光碟。

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
A、10 周岁 B 、14周岁 C 、16 周岁 D、18 周岁
6、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有违法 行为的,( )行政处罚。
A、应从轻或者减轻 B 、应从轻 C 、应减轻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7、下列哪种人在我国《民法通则》 中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A、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B、10—16周岁的未成年人 C、16—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
问题:中学生罗某为泻愤毁坏学校 财物,构成何罪?
案例分析:故意毁坏财务罪,是指故意非法
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 重情节的行为。本罪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动机 多种多样,如报仇、泻私愤、陷害他人等。不 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本案 ,罗某为泻私愤,报复老师,砸坏了教研室的 全部物品,数额较大,已构成了故意毁坏财物 罪。
生活来源的人 D、18周岁以上的公民但没有经济
)周岁的未成年人。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第二部分 判断题
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能迫 使子女辍学。( )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能私自为 未成年人订定婚约。( )
3、父母可以随意开拆未成年 子女的信件。( )
初一(2)班
知识竞赛
第一部分 必答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 A、12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2、我国规定,年满( )周岁的中 国公民应申领居民身份证。
A、12 周岁 B、16 周岁 C、18 周岁 D、20 周岁
3、我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 的原则
间谍秘金在哪里?
1941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苏格兰场的蒙哥马利上校和伦 敦侦探小说学会的会员见面,这个学会的会员都喜欢研究侦探小 说。“要不是事态严重,我也不会劳烦你们。”蒙哥马利上校说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及答案1.《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六年级学生XXX的妈妈经常私自拆看XXX的信件,这是违法行为。

3.如果发生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

5.适龄未成年人必须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

6.不正确的说法是中小学校园周边可以设置网吧。

7.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中学生XXX广而告之同学XXX的尿床之疾侵犯了XXX的隐私权。

9.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体育锻炼和娱乐时间,不得加重研究负担。

10.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1.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可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12.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1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14.不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做法是在学校周边不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A书店、B商场、C音像店均存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问题。

例如,A书店向未成年人出售恐怖内容的图书,B商场向未成年人出售战争题材的影碟,C音像店向未成年人出租凶杀和赌博内容的光碟,这些行为都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中,纪律和法制教育是其中之一。

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即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也要进行教育和引导。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并加强管理。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166道试题(附答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166道试题(附答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166道试题(附答案)1.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发明创造(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承担责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送入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

A,比一般学生更为严格管教、约束其行为B,关心、爱护、尊重、不得歧视、厌弃(正确答案)C,不必管教、约束,任其发展12.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

A.隐私权(正确答案)B.人格尊严C.人身安全13.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达不成协议时,应当根据()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 竞赛题及答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     竞赛题及答案

l、《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C)A 未满12周岁的公民B 未满14周岁的公民C 未满18周岁的公民D 未满20周岁的公民2、六年级学生王某的妈妈为了解女儿的学习与生活,经常私自拆看王某的信件,王某妈妈的行为(B)A 可以理解B 是违法行为C 不受法律干涉D 是母亲的应尽职责3、如果发生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A)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 任何组织和个人B 国家机关C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D 武装力量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A)。

A 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B 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C 抚养义务D 培养义务5、适龄未成年人(C)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

A 在自愿原则下B 在父母同意后C 必须D 可以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有的(C)A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场地、房屋和设施。

B 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C 中小学校园周边可以设置网吧。

D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7、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

A 经济责任B 民事责任C 刑事责任D 行政责任8、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的(A)。

A 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B 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C 侵犯了李某的人身安全D 没有侵权9、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B)时间,不得加重学习负担。

A 阅读B 体育锻炼C 社会实践D 学习10、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D)。

A 行政处分B 刑事处分C 刑事处罚D 行政处罚11、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可由(C)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2、《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于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八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3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4、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已于2002年3月26日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0年12月13日《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

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7、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注重矛盾化解,认真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做好释法说理工作。

8、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特殊保护的原则。

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和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方式进行,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9、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依法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

10、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在依照法定程序和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办理,减少刑事诉讼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

11、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学校、基层组织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联系和配合,加强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12、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选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的检察人员承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13、人民检察院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办案和教育的参考。

14、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15、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6、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17、人民检察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了解其委托辩护人的情况,并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

18、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

19、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书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2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班和非重点班。

21、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2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3、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_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24、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_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2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年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26、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28、《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9、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0、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31、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32、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33、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3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6、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7、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有:法定监护、指定监护。

3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从重处罚。

3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健康。

40、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4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42、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4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4、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任何组织或个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4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4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4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4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49、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5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

51、对离家出走且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教育。

5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53、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达不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54、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55、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56、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工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送入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关心、爱护、尊重,不得歧视、厌弃。

57、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四有"的具体内容是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

58、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提倡"五爱"公德,"五爱"的具体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59、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6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职业教育。

61、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6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6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正。

6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65、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66、《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67、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名誉,尊重其人格尊严,不得公开或者传播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68、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现有关单位或者部门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方面制度不落实、不健全,存在管理漏洞的,可以采取检察建议等方式向有关单位或者部门提出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见和建议。

69、人民检察院应当充分维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符合条件的被害人,应当及时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对其进行救助。

对于未成年被害人,可以适当放宽救助条件、扩大救助的案件范围。

70、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后,应当制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公安机关、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及其诉讼代理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

71、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押的,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后,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

72、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的,应当确定考验期。

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

73、实施犯罪行为的年龄,一律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74、人民检察院发现有关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封存而未封存的,不应当允许查询而允许查询的或者不应当提供犯罪记录而提供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7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7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77、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78、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