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真题
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上·六安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
《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
它将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
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
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__的创新性“再造”。
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
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耳熟能详另辟蹊径谆谆不倦拭目以待B . 耳熟能详另起炉灶孜孜不倦拭目以待C . 耳濡目染另辟蹊径孜孜不倦翘足而待D . 耳濡目染另起炉灶谆谆不倦翘足而待(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B .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有答案)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视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后随着时光推移,产生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著作,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家范”、“家则”、“家箴”、“家约”。
明清时期,家风家训文化最为流行。
清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搜集了大量有关家训的名言警句,影响广泛。
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耕读传家、自立自强、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
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家庭是个人与社会的中间桥梁。
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更多的是依赖家庭的教育和文化的延传。
许多大的家族组织,为了家族的发展主动承担起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
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
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艺术家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或生活中可能有的人、事为基础创造艺术真实。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是艺术家通过想象、联想、夸张、象征、推理等方式对生活素材进行再创造和重构铸的过程,旨在更深刻、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生活。
艺术创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艺术家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在艺术虚构中创造出艺术真实。
那么,艺术创作是如何借助艺术虚构创造出艺术真实的呢?艺术创作始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要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必须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发生一定的联系。
而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所形成的主题,就是这种联系所爆发的火花,这火花就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虚构的开端。
在艺术虚构的过程中,艺术家调动全部生活积累,使这火花变得越来越明亮,直到融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真实之中。
艺术虚构受艺术家自觉的理性制约,经过艺术虚构进入艺术真实之中的,不只是艺术家的真实思想。
还有艺术家的真实情感。
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是对作为表现对象的客观生活事件所蕴含的社会内容的认识和提炼。
如果这种认识和提炼是正确的,如果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与人民相遇的,那么,这个作品就符合了艺术真实的部分要求。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是辩证统一的。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训练(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D)A. 蚩蚩(chī) 愆期(xiān) ?垣(guǐ) ?(chà)傺B.修?(kuā) 谣诼(zhuō) 溘死(kè) 方圜(guān)C. 箜篌(kōng) 伶俜(pīng) 踯躅(zhū)玳瑁(mào)D.羁鸟(jī)靡?(gǔ)罹(lí)难采薇(wēi)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 哽咽葳蕤遗施蒲纬B.娥眉公姥扶将窈窕C. 思量誓违许和怅然D. 婀娜芨荷嗟叹煎迫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性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我有亲父母A、便可白公姥B、女行无偏斜C、昼夜勤作息D、其日牛马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B苟余情其信芳C长余佩之陆离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怜九月初三夜B登即相许和,便可做婚姻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乃令张良留谢6.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乘彼?垣,以望复关(4)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当得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留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
《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
汉代《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
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
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徐贲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
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则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
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
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②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购买力与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
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
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
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③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
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
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
“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
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
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光荣,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④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
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
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就需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优秀内涵,充分发挥其作用。
农业生产将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古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造出天地人“三才”思想,形成了尊重自然、追求和谐天成的生态平衡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用之有度、用养结合。
在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生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探索出适宜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历经千年而不衰。
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为当前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
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由此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
与家庭生产相关的还有耕读传统。
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在中国,读与耕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脉浑然,相通而不隔。
”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达到相互流通。
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高度一致,天然形成知识技术的共享机制,也不需要精准的劳动计量和监督。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测考试语文试题(含部分答案)
四七九名校联测卷(二)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中国的和世界的许多著名的典型一样,宝玉这个名字一直流行在生活中,成为了一个共名。
但人们是怎样用这个共名的呢?人们叫那种为许多女孩子所喜欢,而且他也多情地喜欢许多女孩子的人为贾宝玉。
这种理解虽然是简单的,不完全的。
或者说比较表面的,但并不是没有根据。
这正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点在发生作用。
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
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虽然后来他见到大观园内也有不理睬他的女孩子,才“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时得到许多女孩子的眼泪。
但他喜欢在许多女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
《红楼梦》用许多笔墨渲染出来的贾宝玉的这种特点是如此重要:去掉了它也就没有了贾宝玉。
这就是这个叛逆者得以鲜明地与其他历史上的和文学中的男性叛逆者区别开来的缘故,这就是曹雪芹的独特的创造。
当然,这个特点是和贾宝玉身上的整个的叛逆性完全统一的。
从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礼教看来,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叛逆,也就会引起“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而且在贾宝玉完全否定他的阶级给他规定的道路,从他的生活中又再也找不到其他什么值得献出他的青春和生命的同时,这种对于纯洁可爱的少女的欣赏和爱悦,特别是对于林黛玉的永不改变的爱情,正是他精神上的唯一的支柱。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共同善”字面意思指“共同具有的好的事物或品德”。
“共同”的意思是“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大家一起做的”;而“善”笼统地说有“善物”和“善德”两重含义。
但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哲学的概念,“共同善”理论的内涵比较复杂。
对于何谓“共同体的道德”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共同善”理论。
在西方思想史的脉络中,“共同善”理论的最早形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这一共同体视为政治主体,认为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
罗马时期的西塞罗主张,“国家就是共同体,‘共善’是国家的目标,也是共同体的原则”。
在西方思想史中,“共同善”理论似乎是他们的专利。
其实,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还有另一种将个人意志与共同体意志视为一个有机体的“共同善”理论。
春秋战国之交的墨子的“尚同”思想就较为典型,“尚同”思想的要义就是,如果“一同天下之义”,那么整个社会就可以实现和平,至臻和谐。
战国初期,天下大乱。
墨子认为,乱的根本原因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义是正确的,别人的义是不正确的,彼此纷争不断。
云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成为国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科院外籍院士李约瑟认为,中医是疾病记载方面几乎唯一拥有连续性著述传统的医学,在古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先进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后,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医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是落后腐朽的东西。
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说,与西医相比,中医典籍都可以烧掉。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也曾质疑过中医的议论和方药。
尤其是国民政府肇建之初,激进派视中医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不惜以“规划现代化的卫生工作”为名,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该法案被国民政府通过,开辟了五四以来以政治法权解决文化论争的先例。
面对自身岌岌可危的生存态势,中医界有识之士拼力抗争。
从此,论战、抗争以及探寻中医出路,便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中医变迁史的双重基调....。
作为一门关涉国计民生的应用技艺,医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它既是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科学、艺术和实践,又包含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深层的文化要素。
诚如熊月之先生所言:“西医最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最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
如果在各种学科中,举出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特征的一种,我以为医学最为合适。
”从这个意义着眼,医学无疑可为活生生的文化标本。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
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
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
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
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
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
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
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
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
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
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题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A.④⑤③①②B.②①④⑤③C.②⑤①④③D.④⑤③②①(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
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
(3分)【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阅读 70分(一)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
(16分)图书目录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序言(部分)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
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先致其知。
(《礼记·大学》)(1分)(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作者《六国论》)。
(2分)(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刻画出险峰绝壁上枯木倚挂的奇绝风光。
(2分)2. 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排列顺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①本次展览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②上海天文馆坚持原创设计流程,引入最前沿的技术,创造最个性的体验③设计团队根据主题内容创造体验的起承转合,进行叙述性的展示设计④让观众成为故事的主角,参与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天文探索之旅⑤为打造一流的新时代科技馆,创造沉浸式天文科教体验A.⑤③①④②B.②①⑤④③C.⑤②①③④D.②③④⑤①(2)小杜想写一篇论文《古诗词中的“物流”探微》,已搜集以下诗句,其中不能用以分析古代“物的流通”情况的一项是()。
(3分)A.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以下书籍资料,完成3—7题(17分)“中国戏曲的现代意义”主题论坛对话录(节选)论坛参与者:戏曲史学专家廖教授澳大利亚汉学家 M教授传统戏曲爱好者杜先生廖教授发言1:中国戏曲本身无所谓“现代性”,只能说当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国戏曲的现代意义。
戏曲不是精英的文化形态,其作品自古不入经史子集,不进入圣贤儒统的政治结构,却是渗透到民间文化的角角落落,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情感联系,这是大家喜欢戏曲的很重要的原因。
陕西人就爱吼一声秦腔,河南人就爱听豫剧。
鲁迅散文《社戏》里的描写是大家都熟悉的,戏曲是社会民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状况至少持续了一千年,曾经一度停止,现在又开始复活。
比如在湖南临武县的小山村,傩戏曾停演三十多年,现在每年都演十几次。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所有题均为必答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休现出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中国士人推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奏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
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及悠久的种植、养殖方式与加工工艺历史的农产品,经过区域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或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其他营销主体有组织的强力运营与管理,形成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品牌。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能够给该农产品带来相应的美誉度、吸引度和忠诚度。
根据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结构形态,农产品区域品牌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第二种类型是出现大量的工厂化农业企业,引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但没有形成主导的龙头企业品牌,同时存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第三种类型是出现大量的工厂化农业企业,引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形成若干个业界有影响的主导龙头企业品牌,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
第四种类型是以龙头企业品牌为主导,若干主导品牌市场高度集中,形成品牌加工运作,辅助产业、原材料产业系统化运作的产业集群。
这四种类型,以第一种、第二种类型存在最为普遍,而第三种、第四种类型则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理想状态。
成功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产生公共资源、组织、服务三种协同效应,从而降低成本。
一是公共资源协同效应,区域品牌组织提供一系列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二是组织协同效应,区域农产品的运作组织可以克服以小企业、小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经营无力进行品牌运作的弊端;三是服务协同效应,农产品区域品牌将带动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产业、辅助产业,从而为区域的农产品企业与农户提供全面、低成本的共享资源。
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农产品的“信号显示”,可以使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自然资源优势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成都市2024级中学语文毕业班其次次诊断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需运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需运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全部题目必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完全对或完全错。
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干脆或间接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
因此,它主要关切的是社会,而不关切宇宙;关切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切地狱或天堂;关切人的今生,而不关切他的来生。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
用这种过分简洁的方法是无从了解中国哲学的。
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出世的。
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
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中国哲学既是志向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它讲求实际,但并不肤浅。
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和志向主义是对立的一样。
中国哲学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合。
按中国哲学的看法,能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中实现这种综合的,便是圣人。
圣人既入世,又出世;他的品行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像君王。
这不是说他必需是一国的首脑,从实际看,圣人往往也不行能成为政治首脑。
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行。
因此,中国哲学探讨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里的“道”是指道路,或基本原理。
既然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它自然难以脱离政治。
在中国哲学里,无论哪派,其哲学思想必定也就是它的政治思想。
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材料二:
①相对于国内媒体和互联网从业者们对ChatGPT的热衷和追捧,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对ChatGPT的理解要清醒很多。他认为“ChatGPT是一个糟糕的产品,人们真的只是去访问一个有时能正常工作有时会宕机的网站”,因为ChatGPT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还会因访问量过多出现崩溃现象。
④它既有趣也弱智,尤其是在一些细分领域,看似全知全能的ChatGPT展现出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一面,它很乐意编造事实或发明参考资料来支持其论点。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的科学家吴恩达曾在ChatGPT上提问:为什么算盘比计算机要快?ChatGPT给出的回答是:算盘运算的优势有三点,一是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二是使用机械计算的原理,三是使用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界面。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C.ChatGPT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经常出现崩溃现象,所以它是一个糟糕的产品。
D.目前,ChatGPT对于技术使用者提出了较高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
B.ChatGPT以海量知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持续进化功能,未来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很多挑战。
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蒿儿梁孙犁一九四三年,敌人冬季“扫荡”开始了,杨纯医生带着五个伤员,和一个小女看护,名叫刘兰,转移到繁峙五台交界地方,住在北台脚下的成果庵里。
五台山有五个台顶,北边的就叫北台。
这是有名的高山,常年积雪不化,六月天走过山顶,遇见风雹,行人也会冻死。
这几天情况紧急,区委书记夜里来通知杨医生,叫他往山上转移,住到蒿儿梁去。
他的身上,东西已经不少。
一支大枪,三十粒子弹,五个手榴弹,一个皮药包。
两条米袋像围巾一样缠在她的脖子里。
背上,他自己的被包驮着刘兰的被包。
他挺身走着,山底子鞋拍啦啦沉重地响着。
“杨医生,我们的药棉又不多了。
”刘兰跟在后面说。
“到蒿儿梁,我们做。
”“怎么着弄个消毒的小锅吧,做饭的大锅,真不好刷干净,老百姓也不愿意叫使!”“这也要到蒿儿梁想办法。
”刘兰又问:“伤号光吃莜麦不好吧?”“到蒿儿梁,弄些细粮吃。
”“蒿儿梁,蒿儿梁!到了蒿儿梁,我们找谁呀?”“找妇救会的主任。
区委书记没说她叫什么名字,只说一打听女主任,谁也知道。
”她不过二十五岁,披着一件男人的深黑面的黑羊皮袄,紫色的圆顶帽子装饰着珠花。
她嘻嘻地笑着跑到南屋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
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
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
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
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①_______。
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
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
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
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
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② 。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 对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
B . 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蚍蜉撼树。
C . 对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九牛一毛。
D . 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沧海一粟。
(2)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你读不懂、参不透、看不清、获悉不了某些东西”,从语义上看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 原文句式绵长,符合探求过程中意识的流动性和含混性;B . 使语气更加舒缓,增强语言的感染力;C . “有些东西”前置,起到强调作用。
D . 使谓语行为表达更加贯通流畅。
(3)画横线处分别补进的语句恰当都恰当的一项是()A . ①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②我的敬亭山就是武汉B . ①在它的字里行间走一样②我的敬亭山就是武汉C . ①在它的字里行间走一样②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D . ①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②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二、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道咸以后,清朝社会政治系统已开始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不足以因应困局。
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
譬如在与西洋交涉中,曾国藩所一贯主张的“以诚待人”其实并未真正得到遵守。
许多中西交涉最终只能以战争形式解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不只是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如孙诒让、廖平、康有为、章太炎、唐文治、梁漱溟等已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极有争议,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
借用时下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人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抉发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凤毛麟角。
中国经学学者应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
在这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
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
经学应显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供寻章摘句之用。
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
但因古礼的原则在汉代以后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降中华文明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
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清理,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
假如我们把经学理解为一种涵摄价值系统在内的知识体系,相比于佛学、西洋哲学一社会科学、神学等知识体系的自我清理,经学是远远落后的。
我们还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
当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正在为之努力,期待陆续看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是自主性的丧失,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
B . 传统经学由于不能应对时局困境,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使得晚清以降中国付出惨痛代价。
C . 作者认为未来新经学须融合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
D . 礼学是经学实践性的最初表现形式,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失去了礼的精神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分析了经学衰落的原因之后,提出了“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的观点。
B . 文中提到曾国藩等人的事例,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C . 文章从三方面论述经学研究要“发生新变”应该如何着手,这三者是并列关系。
D .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论证了“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经学研究要想重新崛起,就必须进行改革,拓宽研究内容,满足其学科的自我要求。
B . 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作新的经典诠释,是经学研究应做且要坚持做的。
C . 经学致用是以经的恒常性即常道来应对时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寻章摘句。
D . 当前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有待今后研究。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
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
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
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
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
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
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
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
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
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
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
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
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
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
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
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1)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 .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 . 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