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评课稿
合并同类项评课稿
《合并同类项》评课稿合并同类项一、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定义;会准确判别同类项;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3、知道求代数式值时先合并同类项化简。
二、预习新知(并回答下列问题)1.所含的_____相同,且________字母的_______也相同的_______式叫做同类项。
如:4a和12a是同类项,和是同类型。
特别的:几个常数项也是_______.3.判断同类项的标准有两条:(1)所含字母必须________(2)_____字母的_____指数分别相等。
注意:(1)同类型是对单项式而言;(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4.像4a+12a=16a的这种过程称为合并________:就是把____项式中的_______合并成一项。
一个多项式合并后含有几项,这个多项式就叫做_________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_____________的结果作为合并后的_______,字母和字母的指数____6.在合并同类项后的多项式中,找出其中的单项式的最高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如:x2+x+2的最高次数是_____次,这个多项式也叫做____次____项式。
三、例题精讲,能力提升注:多项式的同类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合并。
例题1:合并同类项,若结果是多项式则说出是几次几项式。
例题2:求代数式的值1、3x2+x+2 ,其中a=2,b=3;2、y=3x2-4x+2,其中x= ,y=2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2.你觉得你还有哪些有疑问的地方吗?教师评价:1、本学案的设计考虑了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关注了有利于学生的预习。
方便学生去观察、猜想、推理,能顺着教师的引导去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出要学会的内容,这样教师则真正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
打造活力课堂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蒋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上去板演、小组合作学习、两人互助学习等形式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涨。
合并同类项评课稿
《2.2.1合并同类项》评课稿
祁佳佳
1、张老师的学案的设计考虑了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关注了有利于学生的预习。
方便学生去观察、猜想、推理,能顺着教师的引导去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出要学会的内容,这样教师则真正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
打造活力课堂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蒋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上去板演、小组合作学习、两人互助学习等形式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涨。
3、如何使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有效性,学案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但从本节课的效果看,对学习困难学生难度有点大,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好,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因此,学案的设计有待加强改进。
4、总体来说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较精彩,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较充分,教师适时的点拨也较到位。
总体来看张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借鉴的地方。
是一节优秀的公开课。
《合并同类项》听课后的评价与反思
《合并同类项》听课后的评价与反思《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第二节第一课时,是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后要学习的内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是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
杨超同志从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和学生交流对话,互动问答,导学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掌握了同类项的概念,学会了合并同类项。
“让学生学会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杨超同志引入新课时在屏幕上出现了两个活动的小孩,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个小孩再来了一个小孩现有几个小孩?”然后从小时候的启蒙教育说起,“小时候分糖吃,妈妈先给了你一颗糖,然后再给你两颗糖,给了你几颗糖?”小时候做的这些问题里是有学问的,只有同质的能计量的物品才能相加。
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不能说成两个苹果或两个梨。
给学生学习新课搭了一个台阶,再谈到整式的加减学生就有了感性认识,就知道怎么办。
这里老师给学生传递的信息是怎样思考,学生学习的是处理问题的方法。
他们学会了式子的分类整理,进一步理解了加减运算的意义,如果让学生做类似的拓展题目“2(x+y)+3(x+y)=?”,学生就会思考得到“5(x+y)”。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怎样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就怎样理解数学,这样才会越学越轻松。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最终解决问题的还应是学生,教师是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本节课前边的引例让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老师提出问题“多项式3x2y-4xy2-3x+5x2y+2xy2+5x含有几项?各项的系数是多少?哪些项可以合并成一项?为什么?”前两个问题是对多项式概念的复习,第三个问题让学生感知有什么关系的式子可以合并成一项,也就是同类项的特征。
这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有问有答的互动形式,因为交换项的位置时项的符号容易出错,老师提问了单项式的系数,同类项辨认时字母指数和项的次数容易混淆,老师鼓励学生思考:“3x2y和-4xy2为什么不放在一起相加?”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合并同类项》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合并同类项》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主题概述】合并同类项是一项基本数学运算技能,能为后续的代数式运算(多项式运算)提供保障,同时也是生活中解决分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掌握了代数式的项、项的系数、次数等概念。
本课时旨在通过学生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比较分类的思想方法,运用于学习和生活,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联想到把一个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些项进行分类整理,能简化运算。
带着这个问题,师生一起走进了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确定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理念依据及方法;培养他们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着力于识别同类项的条件下对同类项的进行合并。
鉴于学生对代数式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解决困难,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从以下五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实例引入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识别同类项→探求合并同类项法则→利用法则合并同类项→利用合并同类项简化运算。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罐硬币,你们能计数一共有多少吗?(教师倒出一罐硬币)生:能!师:不过,由于老师准备比较匆忙,还没有来得及整理,有谁能帮老师把硬币整理好后放在三张白纸上?(教师出示三张白纸并指名学生完成)师:谢谢你。
你为什么这样整理呀?生:因为这些硬币一共有三种规格,我按规格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把同一种规格的放在了一张白纸上。
师:哦,原来是这样。
其实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需要我们整理分类的问题。
比如:我们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课桌,把课本放在一起,练习本放在一起,文具放入文具盒里,等等。
那么,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会把代数式或代数式的项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说课稿《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合并同类项》标题:说课稿《合并同类项》引言概述:《合并同类项》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通过合并同类项的运算,可以简化数学表达式,方便计算。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一、认识同类项1.1 同类项的定义: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字母部分的代数式中的项。
1.2 同类项的特点:同类项的字母部分相同,且指数相同。
1.3 同类项的判断方法:通过观察代数式中的项,判断是否具有相同的字母部分和指数。
二、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规则2.1 合并同类项的步骤:将代数式中具有相同字母部分和指数的项合并为一个项。
2.2 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同类项相加时,保持字母部分和指数不变,将系数相加。
2.3 合并同类项的示例演练: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规则。
三、合并同类项的应用3.1 合并同类项在方程中的应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合并同类项,简化方程的表达式。
3.2 合并同类项在多项式的化简中的应用:将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可以简化多项式的表达形式。
3.3 合并同类项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在数学运算中,合并同类项可以减少计算的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四、合并同类项的拓展4.1 合并同类项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合并同类项的规则和方法,掌握更多的应用技巧。
4.2 合并同类项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运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3 合并同类项的拓展应用:在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中,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五、总结与展望5.1 总结合并同类项的重要性:合并同类项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5.2 展望合并同类项的未来发展: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合并同类项的教学方法和应用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拓展。
5.3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合并同类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合并同类项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合并同类项评课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评课记录——卢秀玲听了卢老师的这节《合并同类项》受益匪浅,何老师普通话流利准确,教态自然亲切,显出成熟稳重的风味。
卢老师刚开始编了一道题:求代数式-7x2+12x+6x2-8x+x2-2x的值.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 师生竞赛的方式,构造问题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并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然后观察图片中给出的一些单项式,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让学生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进而讨论分析抓住同类项的本质特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何老师的这节课条理清晰,环节紧凑,面向全体学生,能实现有效分层,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何老师非常注重细节,难怪何老师成绩这么突出,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提几点建议:1.减少老师的讲,多留些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归纳,以及动手解题。
2.可以增加一些开放题。
如:任意写出X^Y^的三个同类项3.应向学生讲清楚合并同类项的原理,就是逆用乘法分配率。
4.导入新课前先以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一些单项式、多项式的知识以及乘法分配率。
5、如何使每个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有效性, 学案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但从本节课的效果看,对学习困难学生难度有点大,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好,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因此,学案的设计有待加强改进。
6、总体来说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较精彩,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较充分,教师适时的点拨也较到位。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评课记录兆麟初级中学卢秀玲。
合并同类项--点评
回归简约循规律提效,普实有华教学评一致——“合并同类项”课例评析一、关注学情,顺学而导《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求值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的。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
一方面,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另一方面,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是后面整式的运算、解方程、解不等式等的基础。
这小节一般安排两课时,但第一课时的内容安排,应考虑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式的项和系数的基础以及“探究式”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教学内容安排不宜过多。
基于此,丁老师在本节课只安排了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初步应用,而把合并同类项的熟练运用放到第二课时。
整个教学过程,丁老师能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遵循认知规律,顺着学生的思维,和学生一起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知识的认知过程,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分解后的课时目标,实现了学生获得“四基”的教学目的。
二、注重学法,层层递进在本节课中,丁老师很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经历主动发现-判断辨析-形成概念-应用提高的学习过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宄,培养了学生严谨思考、主动概括的能力,同时丁老师渗透化繁为简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加深了学生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辩能力和周密慎思的学风。
三、基于课标,关注评价本节课的重点是同类项的概念与经历合并同类项法则得出的过程,难点是正确判断同类项和在有必要合并同类项的前提下去准确合并同类项。
丁老师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入手,引出合并同类项,找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从分解课程标准入手,确定了可观可测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优先教学设计过程,确定了能体现“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设计”。
知道学生“在哪里”,准备“去哪里”以及“怎样“去那里”。
合并同类项评课稿
荔城二中七年级备课组谢老师的优点:普通话流利准确,教态自然亲切。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学案编写得很好:条理清晰,环节紧凑,面向全体学生,能实现有效分层,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容量适中。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对谢老师的建议:1.2.3.4. 减少老师的讲,多留给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归纳,以及动手解题。
可以增加一些开放题,如:任意写出x2y3的三个同类项。
应向学生讲清楚合并同类项的原理,就是逆用乘法分配率。
导入新课前先以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一些单项式、多项式的知识以及乘法分配率。
钟老师的优点: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
同类项的概念的讲解很清楚,例题的讲解详细清晰,步骤分明,能让学生明白每个变形步骤的根据。
学案的后面部分设计“提高题”能让优生有事可做,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能力。
对钟老师的建议: 1.增加一些简单的合并同类项的题目,使绝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好合并同类项,更能使下层生有成功感,才有学下去的兴趣。
2.可以增加一些开放题,如:任意写出x2y3的三个同类项。
3.导入新课前先以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一些单项式、多项式的知识以及乘法分配率。
小楼中学七年级数学备组10月11号下午我们在大鹏中学听了两节全市的公开课,课题为合并同类项。
主讲老师分别是大鹏中学的谢翠环老师和荔城一中的钟玉婵老师。
我们认为两位老师都准备充分,内容安排得当,教学到位,讲得比较成功。
导学案都能做到有效分层,梯度合理,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下面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说一下我们的看法:谢翠环老师:谢老师上课逻辑性好,层层铺垫,条理清晰。
讲课过程中,能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并加以强调。
由身边的实物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如3个人+4个人结果是多少,那3个人+4只羊又等于多少,举出这样的实例能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讲解例题部分,由解例题来教学生解题的步骤,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师生共同解题。
老师特别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同类项,及其系数,使学生更加明了,印象更加深刻。
说课稿《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合并同类项》引言概述:说课稿是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用来指导教学过程。
本文将以《合并同类项》为主题,分别从概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念1.1 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在代数中,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变量的项,合并同类项就是将这些项合并在一起,以简化表达式。
1.2 合并同类项的作用合并同类项可以简化代数表达式,使计算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也有利于理解代数运算的规律。
1.3 合并同类项的基本原则合并同类项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变量部分相同,合并系数部分。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
2.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简化代数表达式,提高计算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代数运算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3.1 同类项的判断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项是同类项,哪些不是。
3.2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教师需要重点讲解合并同类项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步骤。
3.3 练习与应用通过大量练习和实际应用,巩固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难点4.1 同类项的辨别有些项看似相似但不属于同类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辨别。
4.2 合并系数部分有时候系数部分的合并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特别注意。
4.3 运用灵活性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复杂的情况,需要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
五、教学方法5.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5.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习效果。
5.3 练习巩固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合并同类项的熟练度。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合并同类项》的说课稿,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重要的代数运算技巧。
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合并同类项》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堂重要课程。
在这门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数学表达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
本文以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评课稿为主题,对这堂课的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评价。
二、课程目标和重点2.1 课程目标本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 - 理解什么是同类项,能够识别出同类项; - 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步骤; - 能够将数学表达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 能够应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课程重点本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区分同类项和非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步骤。
三、课程设计3.1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如下: - 同类项的概念介绍; - 同类项的判断与识别; -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与步骤; - 合并同类项的练习; - 应用问题练习。
3.2 教学步骤本堂课分为以下步骤: 1. 导入与激发: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概念:复习代数式、项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 概念讲解: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同类项的特点与判断方法。
4.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合并同类项的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进行合并。
5. 合并实例: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合并同类项的练习,让他们逐步熟悉合并的过程。
6. 合并练习: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合并同类项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合并知识的能力。
7. 应用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8.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4.1 教学手段本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2.1合并同类项评课记录
2.2.1合并同类项评课记录第一篇:2.2.1 合并同类项评课记录优点1、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3、4、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不足1、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较少,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尤其是后进生。
2、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控制自己较多的语言,把更多的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
3、给学生多一些展示的机会。
第二篇:《合并同类项》观课报告《合并同类项》观课报告在今年的暑期远程研修中,有幸观看了马秀梅老师执教的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这节课。
我觉得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示范课,马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到位。
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堂容量适当,练习题设计梯度性强,时间安排合理。
听完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本节课注重创设情景,巧妙导入新课在教学中,马老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紧密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使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
我觉得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一开始,学生便被老师的问题所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被调动,使学生急切想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研究,由学生自主提炼出同类项的概念,一气呵成。
二、本节课师生进行了大量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马老师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
合并同类项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合并同类项》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刘兵辉评析:冷清【主题概述】《合并同类项》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代数式》的第四节内容,《代数式》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合并同类项是一项基本数学运算技能,能为后续的代数式运算(多项式运算)提供保障,同时也是生活中解决分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掌握了代数式的项、项的系数、次数等概念。
本课时旨在通过学生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比较分类的思想方法,运用于学习和生活,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联想到把一个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些项进行分类整理,能简化运算。
带着这个问题,师生一起走进了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确定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理念依据及方法;培养他们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着力于识别同类项的条件下对同类项的进行合并。
鉴于学生对代数式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解决困难,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从以下五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实例引入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识别同类项→探求合并同类项法则→利用法则合并同类项→利用合并同类项简化运算。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罐硬币,你们能计数一共有多少吗?(教师倒出一罐硬币)生:能!师:不过,由于老师准备比较匆忙,还没有来得及整理,有谁能帮老师把硬币整理好后放在三张白纸上?(教师出示三张白纸并指名学生完成)师:谢谢你。
你为什么这样整理呀?生:因为这些硬币一共有三种规格,我按规格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把同一种规格的放在了一张白纸上。
师:哦,原来是这样。
其实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需要我们整理分类的问题。
合并同类项评课用语
合并同类项评课用语
1. 教师在讲解合并同类项时,语言简明扼要,清晰明了,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2.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帮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合并同类项的原理和技巧。
4.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实物展示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到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的知识。
6. 教师在课后布置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7.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教师在讲解合并同类项的同时,还与其他知识点进行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0. 教师在评课中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合并同类项说课稿范文
2024合并同类项说课稿范文说课内容:一、说教材1、《2024合并同类项》是数学教材中的一节课,属于六年级上册第五章“代数的初步认识”。
2、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运算规则。
②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代数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学法上,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展示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多角度地感知和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有3个苹果和2个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水果的总数?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以使用代数式来表示的结论。
2、呈现新知先给学生展示一组合并同类项的式子,让他们观察并发现式子中的规律。
然后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规则。
3、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方法。
每个小组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在小组内合作解答,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
4、巩固运用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技巧。
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让他们有选择地进行练习。
5、展示和总结让不同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从中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合并同类项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列举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本节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代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推荐下载】合并同类项评课-word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合并同类项评课篇一:《合并同类项》一课两讲的评课荔城二中七年级备课组谢老师的优点:普通话流利准确,教态自然亲切。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学案编写得很好:条理清晰,环节紧凑,面向全体学生,能实现有效分层,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容量适中。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对谢老师的建议:1.2.3.4. 减少老师的讲,多留给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归纳,以及动手解题。
可以增加一些开放题,如:任意写出x2y3的三个同类项。
应向学生讲清楚合并同类项的原理,就是逆用乘法分配率。
导入新课前先以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一些单项式、多项式的知识以及乘法分配率。
钟老师的优点: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
同类项的概念的讲解很清楚,例题的讲解详细清晰,步骤分明,能让学生明白每个变形步骤的根据。
学案的后面部分设计“提高题”能让优生有事可做,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能力。
对钟老师的建议:1.增加一些简单的合并同类项的题目,使绝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好合并同类项,更能使下层生有成功感,才有学下去的兴趣。
2.可以增加一些开放题,如:任意写出x2y3的三个同类项。
3.导入新课前先以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一些单项式、多项式的知识以及乘法分配率。
小楼中学七年级数学备组10月11号下午我们在大鹏中学听了两节全市的公开课,课题为合并同类项。
主讲老师分别是大鹏中学的谢翠环老师和荔城一中的钟玉婵老师。
我们认为两位老师都准备充分,内容安排得当,教学到位,讲得比较成功。
导学案都能做到有效分层,梯度合理,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下面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说一下我们的看法:谢翠环老师:谢老师上课逻辑性好,层层铺垫,条理清晰。
讲课过程中,能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并加以强调。
由身边的实物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如3个人+4个人结果是多少,那3个人+4只羊又等于多少,举出这样的实例能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合并同类项评课稿
合并同类项评课稿合并同类项评课稿合并同类项评课稿1《合并同类项》评课——七年级“一课两讲”今天,七年级的“一课两讲”在我校举行。
这次的公开课给我校带来了很好的经验积累,X主任的讲话给我校今后数学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对今天这两节课,我们七年级备课组谈谈我们的看法。
首先,XX中的X老师《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整体给我们的感觉是耳目一新的,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充分体现出X老师无限的青春活力以及他在课堂上娴熟的教学基本功。
X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是完全按照他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究、归纳、练习相结合)展开的,全体学生在X老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地去学习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甚至达到更高的学习要求——化简求值。
在每探究一个知识点,就安排好相对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加深理解。
在练习设计方面,也从基础到能力提高进行的,从而使全班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掌握。
可惜,在时间方面,对于我们北部的山区学校,学生的基础大部分较差,而这节课教学容量之大,导致后面练习加深的提高没能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所以,个人认为如果将例4的两道题目安排在另一节巩固加深课来上,这样可能会令大多数的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巩固提高题。
增城中学杨东红老师的《合并同类项》一讲又是另一种风味了。
前者是青春活力的,那么后者可以说是成熟稳重的。
刚开始,可能是来自陌生的环境和初次见到杨老师的缘故,派谭三中这班学生都表现出比较害怕和胆小,上课积极性不高,但杨老师急中生智,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点足以证明杨老师的课堂应急能力之强,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也是以讲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但每讲一道题,杨老师是让学生先做,从做中去发现问题,然后重点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容易出错的地方。
杨老师的课件制作非常可观、生动,如:先用课件演示“4个苹果+2个苹果=_____个苹果”时,学生很容易算出来,紧接着用字母来表示苹果,4a+2a=__a,后来也用字母代换兔子,是用了类比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合并同类项》评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评课本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它是数运算的深化和提升,是对学生运算能力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师普通话流利准确,教态自然亲切。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环节紧凑,面向全体学生,能实现有效分层,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容量适中。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mx+n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1、由生活中的日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复习等式的性质,为后面引出系数化为1做好铺垫;2、通过问题的探究,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同时,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寻找等量关系,难点得到有效突破,为以后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多种设元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更好,为以后做题选择适当的设法做好铺垫;3、问题中的方程列完后,马上问学生怎么解,与ax=b(a ≠0)的方程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怎么求解x,学生很快想到合并同类项,逐步分析合并同类项的目的、依据,系数化为1的依据,最终使方程化为a b x =,很快让学生抓住本节重点;4、通过例1规范学生解题过程的书写,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5、数学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的渗透,体会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6、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营造了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昂。
7、课堂小结全面到位。
8、学生大面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发言次数达到_____次,小组合作探究____次。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
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何峰《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及评析
何峰《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及评析《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及评析房县七河中学何峰邮编442100一、背景分析《合并同类项》编排在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第二节内容第一个课时。
它既是开启初中数学有关式的运算的基础,又是本章学习的关键内容。
鉴于学生对整式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尽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解决困难,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此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案例描述(一)创设情境,认识同类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需要我们整理分类的问题。
比如:我们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课桌,把课本放在一起,练习本放在一起,文具放入文具盒里,等等。
那么,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认识同类项。
(呈现教材引例)[点评:以例导入,暗伏本节课主题,亦体现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
]师:在解题过程中,两次用到加法结合律。
请大家结合作法分组讨论:哪些项可以这样结合在一起?有结果后,请以击掌的形式表示你们的成功。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生1 :我们组认为:可以把字母相同的项结合在一起。
生 2 :我们小组还补充一点:字母的指数也要相同。
师:同学们真棒。
经过大家的讨论,已经归纳得很准确了。
也就是说,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可以结合在一起。
我们就把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
(教师电脑演示同类项的概念)请大家自由读两遍。
[点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同类项的意义,可谓水到渠成。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同类项。
现在来做个游戏好不好?生:准备。
( 11 名学生上台后,教师分发卡片 a 2, mn , xy ,ac , - 3pq 3, a 3, xy/2 , - 8pq 3, - nm , 3q 3 p , abc ,并电脑出示游戏名称----找朋友)师:请同学们听好游戏规则:先把卡片举起来全班同学看,然后手中举的代数式是同类项的同学站到一起。
合并同类项点评
教学录像《合并同类项》评析有的老师反映“概念课比较枯燥,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效果不是很好,怎样才能上好概念课?”我们从金老师的这节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从这节课的录像看,课堂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一点也没有数学课枯燥的感觉。
金老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从激发兴趣渗透分类思想本质入手课堂是从引入开始的,怎么从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呢?本节课是从情境一开始的情境一:今年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于9月22日登陆浙江。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
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我市红会积极组织“台风无情人有情,我为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
某日清点一个募捐箱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善款。
如果你是清点员,你打算如何快速、准确的算出箱中善款总额?问题是近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并不陌生,生活经验自然告诉我们要先把相同的纸币放在一起,清点善款的常识蕴含着“分类”的思想。
这为下面抽象“同类项”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实初等数学的概念不管多么抽象,都是普通常识的结晶。
回到本源,就能体会这些概念提出的背景。
抓住了这点,数学概念就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合乎清理,一点也不枯燥了。
接下来给出情境二情境二:小明在钻研课外资料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题目:当3,20145x y =-=-时, 求代数式2342234223422781242014525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的值。
猛一看,这里计算太复杂了!自然激起了寻求简单的计算方法的兴趣。
对合并同类项的研究就是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开始的。
可见,在数学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服务的,那种单纯为了追求兴趣去数学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 启发学生抽象出同类项的概念观看录像,我们看到同类项概念是在教师与学生交互对话中由学生得出的。
教师:小明认为,如果将3,20145x y =-=-直接带入上述代数式,计算将十分复杂,运算量会十分巨大,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帮小明快速求出这个代数式的值吗? 仔细观察2342234223422781242014525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中的各项,你能将其也像分纸币一样进行分类吗?提问了三个学生,由学生分析把232x y -、2325x y 与2385x y 424x y 、4272x y -与4212x y - 可以分别归为一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同类项评课稿荔城二中七年级备课组谢老师的优点:普通话流利准确,教态自然亲切。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学案编写得很好:条理清晰,环节紧凑,面向全体学生,能实现有效分层,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容量适中。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对谢老师的建议:1.2.3.4.减少老师的讲,多留给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归纳,以及动手解题。
可以增加一些开放题,如:任意写出x2y3的三个同类项。
应向学生讲清楚合并同类项的原理,就是逆用乘法分配率。
导入新课前先以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一些单项式、多项式的知识以及乘法分配率。
钟老师的优点: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
同类项的概念的讲解很清楚,例题的讲解详细清晰,步骤分明,能让学生明白每个变形步骤的根据。
学案的后面部分设计“提高题”能让优生有事可做,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能力。
对钟老师的建议:1.增加一些简单的合并同类项的题目,使绝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好合并同类项,更能使下层生有成功感,才有学下去的兴趣。
2.可以增加一些开放题,如:任意写出x2y3的三个同类项。
3.导入新课前先以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一些单项式、多项式的知识以及乘法分配率。
小楼中学七年级数学备组10月11号下午我们在大鹏中学听了两节全市的公开课,课题为合并同类项。
主讲老师分别是大鹏中学的谢翠环老师和荔城一中的钟玉婵老师。
我们认为两位老师都准备充分,内容安排得当,教学到位,讲得比较成功。
导学案都能做到有效分层,梯度合理,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下面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说一下我们的看法:谢翠环老师:谢老师上课逻辑性好,层层铺垫,条理清晰。
讲课过程中,能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并加以强调。
由身边的实物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如3个人+4个人结果是多少,那3个人+4只羊又等于多少,举出这样的实例能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讲解例题部分,由解例题来教学生解题的步骤,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师生共同解题。
老师特别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同类项,及其系数,使学生更加明了,印象更加深刻。
听了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不少,但也有一些建议:1、直入主题虽然也不错,但情景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情景导入就更好了。
2、适当减少老师的讲,齐答得也太多,这样看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能有针对性地讲解。
3、增加易混淆的内容,如2π与1是同类项吗?那2πx与x呢?使学生加强理解同类项。
4、在讲解练习时,应注意跟学生提提x,当x 和-x前面没有系数时,其实它省略了1。
钟荔婵老师:钟老师利用了情景引入,而且学习合并同类项法则也用了身边的例子来引入,使学生对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通过练习来巩固同类项的定义,并强调同类项跟系数无关,也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在讲解合并同类项练习时,拿了有错误的学生的答案投影,让学生注意当x和-x前面没有系数时,其实它的系数是1和-1,只是1省略了。
还让学生指出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上帮学生改正错误,会使学生影响更加深刻,而且往往这个同学错的地方就是易错点,在老师的再次强调下,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而且老师让学生多讲,能检测学习效果之余,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
对于这节课,我们有以下建议:1、要体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鼓励小组讨论,兵教兵,互相学习,真正做到有效课堂。
2、齐读的方式,在课堂上不是一个好的记忆方法,要是学生理解地去记忆,而不是硬背。
齐读,只能是插曲,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以上就是我们对两节课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如果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
《合并同类项》一课两讲的评课三江一中七年级数学备组上个星期五下午到大鹏中学进行了七年级的教研活动。
两节课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会准确判别同类项;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谢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导入,这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有好处;2、在问答的过程中尽量少采用全班答的操作,多给机会敢于表现的同学,这样他们的成功感会更强,更喜欢你的课,另一方面,可以知道哪些同学生对知识点是不过关的,这样也能杜绝一些滥竽充数、不懂装懂的同学;3、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把同学错误比较多的练习题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呈现出来,点评错误的地方,这样就能更好的引起同学的注意,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钟老师这堂课各环节都处理得很好,教学设计也是很棒,我建议还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多想办法,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合并同类项听课反思<<合并同类项>>评课稿冯静周三上午,张娜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合并同类项》的公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同类项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一步的运算---合并同类项。
本课例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课收获:1.本课例以复习同类项的概念为引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面的新课排除了阻碍。
同时,以动画卡片的形式展示寻找同类项的过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课堂上。
2.本课例采用创设情境:以长方形面积求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渗透了数形结合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突破难点的同时,体会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4.本节课在概念的讲解时通过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充分去感受概念的意义,启发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而,人人都开动脑筋,积极发言,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效果较好。
下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几点想法:1.巩固旧知,花费时间略长,可以适当减少题目。
2.课堂时间教师讲得较多,学生主动探求过程较少。
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还不够深,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讨论形式的变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从与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对于难点的突破,我觉得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请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要求出题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最后可以请同学合并前面同学所说的各项。
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程式化做法,并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申,既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识别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三:《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今天早上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听了我校叶灵祥老师七年级二班的《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
叶老师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前辈,具有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非常丰富。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于这节课粗浅的看法。
优点:叶老师这节课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环节齐全,教学效果显著,优点众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叶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这节课的精神状态极佳,教学富有激情,声音洪亮,表述准确,令人感到精神振奋。
因此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高。
2.叶老师本节课很好地把握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课堂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极强的启发引导作用,能很好的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主导作用发挥明显。
同时,教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让学生思考探究,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1.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较少,可适当增加学生的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作为一节运算型的数学课,教学中应该再多些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所学,提高运算能力。
篇四:《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合并同类项》说课稿[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这一小节的教学内容有代数式的项和系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
它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求值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的。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
一方面,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另一方面,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是后面整式的运算、解方程、解不等式等的基础。
这一小节共三课时(一般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式的项和系数。
考虑到“探究式”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教学内容不宜过多。
因此,本节课只安排了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初步应用,把合并同类项的熟练运用放到第三课时。
㈡学情分析同类项的概念是合并同类项的基础,合并同类项又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经历这些核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再由于学生刚学完代数式的项和系数,对代数式的项和系数等概念还没有区分清楚的学生,会对学习同类项感到困难。
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而且他们探究、观察、概括的能力也不是很强。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初步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会运用。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观摩、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计算能力。
⒊情感目标:渗透分类思想和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并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初步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同类项定义的归纳、概括。
[教法、学法分析]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建立概念,归纳法则—应用—小结与反思”这样的程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问题设计为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且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有探索的价值和合作交流的可能,让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分类、化归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各种能力,而且辅之以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根据学法自由性原则,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积极思考,自由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获取新的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