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结构方案与抗震性能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和计算要点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和计算要点摘要: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由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砌体结构组成的,我国特有的一种砌体结构形式。
由于其具有造价低,便于施工,性价比较高的优点,在中小城市被广泛采用。
但其抗震性能不理想,提高此类房屋的抗震性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完善调查和模拟试验分析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震害特点,从概念设计出发论述了提高上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的方法和措施。
底层采用整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
合理的抗震墙的布置。
选用适宜的上下层侧向刚度比。
并对底部—抗震墙砌体结构设计的计算要点做简单阐述,以供设计者参考。
关键词:侧向刚度比;抗震性能的匹配性;低矮抗震墙;完整的框架—抗震墙体系Abstract: The bottom frame-aseismic wall masonry buildings is formed by the framework-aseismic wall and the upper masonry structure, which is a kind of special form of masonry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Due to advantages of low cos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high cost performance, it is widely used in small-medium cities. However, there exists the unsatisfactory aseismic performance. Toimprove such aseismat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 i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perfect investigation and simulation test of bottom-aseismic wall masonry building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arthquake features, and from conceptual design, discusses the processe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vibration resistance. Theauthor puts that the bottom should apply the whole frame aseismic wall structure system and should set reasonable seismic wall arrangement, and choose appropriate up-down lateral stiffness ratio, and briefly explains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ll of the paper offers reference.Keywords: the lateral stiffness ratio; the matching of seismic performance; low aseismic wall; complete framework-seismic wall system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多层砌体房屋的一种特殊形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要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要点摘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于2010年5月31日颁布,12月1日实施。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形式相比旧版本不仅从建筑总层数上加以限制,而且对计算和构造措施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防止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在底部框架层或过渡层出现薄弱环节,形成结构的软肋。
关键词:抗震设计;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过渡层虽然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表现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形式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点,但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多年的实验研究和震害经验总结,按照新规范设计的该类结构,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由于本结构形式在三、四线城市的建设中的工程需要,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仍是不可淘汰的一种结构形式。
结合自己运用新规范设计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某商住楼谈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的条文规定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本工程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砌体采用多孔砖(墙厚240mm);1层为独立商铺层高3.65米,2~6层为住宅层高3.0米;室内外高差0.30米。
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底层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墙体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一、一般规定1. 《抗规》7.1.2条中允许房屋总高度为19米,层数为6层。
本工程房屋总高度为0.3+3.6+3.0*5=18.95米满足规范要求(新版《抗规》相对旧版《抗规》的对房屋总高度的要求降低了3米,层数降低了一层)。
2. 《抗规》7.1.5条对本工程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要求为15米,根据本条的要求,结合建筑平面及抗震横墙间距要求结构专业将一层抗震墙布置在房屋四角,分户墙及单元分户墙处,既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又力求对称,减轻抗力构件不对称给结构带来的扭转影响。
(新版《抗规》相对旧版《抗规》的对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要求降低了3米)。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构件截面的选择重点是首先确定墙板的厚度,根据《抗规》7.5.3条第二款墙厚不小于160mm及墙板净高的1/20,本工程一层计算高度为:3.65+1.3=4.95m,故取墙后为250mm。
对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房屋设计思考
对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房屋设计的思考摘要:伴随着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地震对房屋的危害,使得越来越多的房屋设计者开始对房屋的抗震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而作为房屋的基础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的抗震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对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房屋设计进行浅析。
关键字: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设计;思考一、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的特点现阶段我国房屋的结构体系主要可以分为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抗震墙板结构、简体结构以及巨型框架结构等。
而由于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房屋受到地震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需要对运用这种结构的房屋设计进行重新思考。
这种房屋结构的底部是由框架和抗震墙共同组成,下层的框架结构体系在水平力作用下其侧移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侧移由剪力引起的柱和梁的弯曲产生,柱和梁上有反弯点,是整个结构呈现剪切型变形,框架下部各层承受的剪力大,层间位移也随之变大,上部各层剪力较小,位移也相应较小。
另一部分侧移是有整个框架的悬臂作用在柱中产生轴向变形引起的,第一部分侧移是主要的,因而框架结构以剪切型变形为主,框架结构的主要缺点就是侧向刚度小,变形大这也就限制了框架结构的建造高度。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竖向承重体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当框架单独承受水平力时为剪切型变形,当剪力墙单独承受水平力时为弯曲型变形,两者通过楼板连在一起,是变形协调一致形成弯剪型变形。
简体结构体系是指高层建筑所经常采用的简体结构抵抗侧向力的一种体系,它比剪力墙结构具有更大的强度和刚度。
二、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房屋的要求在地震作用下房屋的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所以要对房屋的抗震结构进行严密的设计,对于框架结构抗震墙房屋来说,无论地震力来自哪个方向抗侧力构件都只能是框架柱,故框架结构抗震墙的抗震性能就显得比较单薄,因此在进行房屋设计时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合理的设计房屋底部的结构布局底部框架结构抗震墙房屋应该在底部设置为纵横双向的抗震结构体系,避免单方向承受地震力。
论房屋建筑结构中底部框架
论房屋建筑结构中底部框架摘要: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集中在底层框架或底层框架抗震墙部分,且墙比柱重,加之底层所受地震作用相对较大,造成底层框架抗震墙变形过分集中,位移太大或丧失承载力而破坏。
因此,本文分析了论房屋建筑结构中底部框架―抗震墙设计。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底部框架;抗震墙;设计引言:由于建筑功能的不同,建筑底部需要较大开间的商业用房,上部的砌体墙体无法直接落地,因此底部就必须选择另外的结构形式,采用框架能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因此就必须设置适当的抗震墙,从而就形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结构类型。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特点底部框架-抗震墙的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相对于上部砌体具有较好的延性,而上部是由砂浆和砌块结合砌筑而成的砌体材料,虽然砌体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压性,但是受剪抗拉性差,属于脆性材料。
底部和上部的结构形式截然不同,底部由框架和抗震墙构成,而上部由砌体的抗震墙开间相对较小。
上部砌体数量多、抗震墙开间小的结构,弥补了在材料方面上部砌体比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小的不足,但可能导致竖向刚度存在突变。
大量的震害表明,底部的框架-抗震墙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到房屋的抗震性能。
这种结构类型在地震时的破坏都是由底部引起的。
显而易见,水平方向的地震力的作用使底部成为变形集中层的薄弱环节。
2、抗震墙房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具体要求2.1房屋的层数和高度要求限制基于底框结构下部与上部不同的材料性质和震害经验,限制其高度和层数仍为主要的抗震措施。
《抗震规范》对于底框结构层数及高度作了明确规定。
并注意到总层数和总高度,7、8度时可与普通砌体房屋相当。
2.2抗震墙的最大间距限制在设计纯砌体结构时,设计师一般都能够遵循《抗震规范》布置横墙,限制横墙最大间距,《抗震规范》确规定,底框结构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6度为21m;7度为18m;8度为15m。
2.3上下层刚度比的要求限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上部和下部是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组成,上部各层砖房为砌体结构,纵横墙体较多,重量大,侧移刚度大,但变形和耗能能力相对较差;而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大,侧移刚度较上部砖房小。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
度不同 , 在进 行抗震设 汁时 , 要分圳按照各自的结构材料进行 。 上部采用
各类砌体 、 下部 为一 层 或 二层 底 框 架 一 震 墙 。 部 框 架— 抗 震 墙 结 构 中 抗 底
1 底部 框架一 抗震墙 房屋 的抗 震特 点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 能较差 , 对抗震颇为不利。但由于 此类结构 , 比整体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经济 . 蹦此 , 此类结构就 目前 我国的
标高
混凝土基础边线
杆绑扎加固, 必须保证螺栓垂直。经复核符合设汁要求后 , 钢架上层先将 螺栓进行点焊 。 点焊完成后 , 对螺栓的位置做第二次复核 核准后冉将 下 层与螺栓点焊 , 然后依次做 全面焊接 最后 . 将准确定位后的钢架与混凝 土基础中预埋好的铁件进行 阎定焊接 , 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不致 0 — 5 2 0 — 7 1
底部框 架一 抗震 墙 房 屋 混凝 土抗 震 墙设计
耿 振 华
( 山两 省 建筑 设 计 研 究 院 , 山两 太 原 ,30 3 00 1) 摘 要 : 部 框 架一 抗 震 墙 房 屋 结 构 体 系是 由上 、 两 部 分 抗 震 性 能 相 差 较 大 的 两 种 底 下
经 济水 平 尚难 取 消或 禁 用 。 对 于地 震 Ⅸ需 要 抗 震 设 防 的 多 层 商 住 建 筑 ,
的抗震墙 , 就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 , 更是承担水平地震作用 的主 要构件。 它还是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巾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 . 对抗震墙 的设计 , 规范规定将承担 10 0 %的水平地震作心。 也就是集中于底部的地 震剪力主要南抗震墙来承担 , 而框架只承担小部 分的地震作用作为安全 储备。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设计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设计本文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特点,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震规范)的规定,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分析总结了底框-抗震墙结构的设计要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标签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抗震设计;过渡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是由上部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两部分组成。
这两种由上下不同材料组成的结构,其抗震性能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历次地震中,该类房屋的震害是相对比较严重的。
由于该类结构属上刚下柔结构类型,为使其具有更好的综合抗震能力,从剪力墙的结构布置、抗震计算及构造措施等方面都有很多我们设计人员需要慎重对待的地方。
1 底层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剪力墙的布置必须符合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即“均匀、对称、周边、分散”。
《抗震规范》明确规定:在6度抗震设防区,只有四层及以下才可以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間的约束普通砖砌体的砌体抗震墙。
”除此限定条件以外的其他情况均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且在8度(0.30g)及9度区已经不允许采用此种结构体系。
在平面上除应符合上述原则外,还应注意到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不应将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作用在非抗震墙上。
如设计中确有困难,可以部分落在框架次梁上,但数量不宜过多,以利于荷载的传递。
底部抗震墙的布置,除上述原则外还需考虑上面砌体结构部分的质心位置,应使底层纵向和横向的刚心尽可能的与整幢房屋的质心相重合,以减小结构在扭转效应下的震害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发现有如下几种错误做法:1.1 剪力墙布置在一条纵轴线上。
当底层为车库或商业网点时,由于业主的使用要求,沿外纵墙均开大洞口,若按使用要求,此时沿外纵墙无法再设剪力墙,设计者往往在一条内纵墙轴线上通长或大量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以便在结构计算时可以满足规范关于底部框架层与上部砌体层的刚度比的要求,但如此布置剪力墙,对抵抗扭转是极其不利的。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
墙 体较 多 , 量大 , 移 刚度 大 , 重 侧 但变 形 和 耗能 能 力 相 对较 差 ; 下部 为钢 筋 混凝 土 框架 结 构 , 高大 , 而 层
侧 移 刚度较 J部 砖房 小 这就 形成 了整 个结 构上 重 :
宽 比大 于 40时 , . 主要 表 现为 弯 曲变形 。为 和 P P KM
底 部 框架 侧 向刚 度过 大 。 薄弱 层 转 移 到上部 砖 房 使 的过 渡 层 , 框部 分 的延 性 性 能 得 不 到 发挥 , 渡 底 过
层 却 发生 应力 集 中破 坏
5剪 力 墙 的 设 计
《 砌体 规 范》 052款条 文 说 明:…纵 向 和横 向 l .. “ 均 匀 、 称布 置一 定数 量 的抗 震 墙就 从 抗 震体 系 上 对
7结 语
底框 结 构作 为 一种 抗 震不 结 构 , 汁 时应严 设
格 执行 强 制 性 条文 , 强 “ 念设 计 ” 加 概 的抗 震 理 念 ,
不迷 信计 算软 件 , 这样 才能 设 计出好 的底 框结 构 。
尽量满足“ 均匀 、 称 、 边 、 散 ” 对 周 分 的原 则 , 尽 可 并 能使 底层 的刚度 中心 与 上部 的质量 中心 重合 。通过 咨 询 P P 软 件技 术 支持 和实 例计 算 , KM 剪力 墙 的 布 置 位置 在计 算 巾是 不予 以考虑 的 . 以我们 只 能 在 所
5 施工 的组 织措 施也 一 定要 得 到保 订 , ) F 如 视 旁 站监 理 . 高监 理人 员素 质 , 提 进行 々、 培训 等 。
3结 语
加 气混 凝 土砌筑 _ 丁程虽 不 影 响结 构 的安 全 , 但 影响美 观 , 能满 足使 用要 求 , 不 出现 问题 了 , 处理 起 来 也很 费 事 。所 以一定 要予 以足 够 的重 视 , 采取 综 合措施 将 裂缝控 制在 规定 的范 围 内。
底部框架上层砖混的结构到底是对抗震有利还是不利
底部框架上层砖混的结构到底是对抗震有利还是不利?求高人解疑!浏览次数:365次悬赏分:20 |解决时间:2011-1-4 20:19 |提问者:山风草香邹军一.砖混、框架、底框三种结构型式从规范来看哪种抗震能力强。
我们在“5.12”地震之前普遍认为砖混、框架、底框三种结构型式。
框架是混凝土结构,承重、抗震由混凝土承担,抗震性能最好。
砖混结构为砌体结构,结构体系明确,抗震性能次之。
而底框结构,底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架抗震墙结构,以上为砌体结构,竖向结构形式混杂,抗震性能最差,甚至有不少专家呼吁取消这种结构形式。
但从这次“5.12”地震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来看,框架结构破坏最为严重,砖混次之,底框抗震墙结构相对较好。
拿破坏最严重的北川县城来说,在我的印象中,北川县城的框架结构房屋,四层以上的框架结构房屋,除北川大酒店未完全垮塌完外,其余全部垮完。
北川中学两幢教学楼垮了,县委办公大楼垮了,北川县医院门诊大楼垮了,北川县财政大楼垮了,北川县国税局办公楼垮了,国税局青碧居垮了,信用联社大楼整体倒塌,县政府办公大楼整体倒塌,几乎所有的框架都垮了!我们不能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地震波叠加和建筑质量的优劣,亦不能归结为房屋共振效应。
因为这些框架结构房屋星罗棋布于县城各处,而且同一单位其它结构型式的房屋并未垮塌,比如县委办公大楼垮了,而相距只有7—8米的县委住宅楼却只沉了一层并未垮塌,且这两幢大楼为同一老板修建,不能归结于质量问题。
再如北川中学,北川中学两幢教学楼垮塌了,而相距很近的两幢学生公寓却完好无损,连裂缝都很少,据说也为同一老板修建。
地震后笔者曾到过映秀镇,在映秀镇的漩口中学破坏情况亦是如此,两幢框架结构的教学楼一幢倒塌,一幢垮塌,而砖混结构的学生住宿楼虽破坏非常严重,但却未垮塌。
共振的情况更说不上,因为我们知道,地震波从震源发出之后,地震波属于有阻尼振动,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逐步消耗能量,振幅会越来越小,周期会越来越大,波长会越来越长,就像水波的扩散一样,由公式λ=νT可以看出,在同一个介质中ν不变,水波离波源越远,波长λ愈大,周期T也愈大。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布置探讨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820079202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布置探讨张志强摘 要: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墙布置进行了探讨,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以使其抗震墙的设置完全满足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结构布置,抗震墙布置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 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
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大空间房屋,而上部为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
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大空间的一种比较经济的结构形式。
抗震墙设置不当将极大地影响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使其抗震墙的设置完全满足规范的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对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
1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明确、可靠、简洁的传力路径是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保证结构荷载有明确、可靠、简洁的传力路径,要求上部墙体与底部框架梁、柱、抗震墙对应,避免上部墙、板荷载多次传递后才能到达框架梁、柱和抗震墙上;同时,要保证一部分抗震墙体沿竖向贯通,某大楼由于抗震墙设置的不连续而导致在一次较轻微的地震中受到严重的破坏。
另外,部分建筑为了保证底部使用面积的完整性,将上部各层的楼梯间墙体不落地,改为从室外楼梯登上一层或二层平台,再进入住宅楼梯间,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抗震。
G 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范7.1.8条第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两道可以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二次转换)。
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
建议在上部结构减少无法上下对齐的抗震墙数量,改为由次梁支承的非抗震隔墙。
简述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计算要点
简述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计算要点作者:刘尚彬荣德刚来源:《房地产导刊》2014年第02期摘要: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目前城市周边到郊区中小区临街建筑一种比较实用实现建筑功能的结构形式。
在总结汶川地震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震害教训基础上,从新旧规范比较来看01新规范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的规定更加严格,底部剪力墙合理布置更加关键。
关键词: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震害剪力墙合理布置计算要点一. 底部框架剪力墙结构总的震害情况1. 部分底部框架房屋由于在底部设置未设或者设置数量不足抗震墙体,造成底层层间刚度和强度不足,在底部形成不规则的薄弱层,地震时由于变形集中,导致底层倒塌,倾斜。
震害特点是:(1)震害基本集中发生在底层,为严重破坏或倒塌。
(2)底层结构构件的破坏规律是:墙体比框架重,框架柱比梁重。
(3)房屋上部几层砖混破坏程度比底层轻很多。
2. 按规范要求设置足够数量底部抗震墙体的底部框架房屋,地震中表良好,破坏主要表现在框架上部墙体的裂缝。
主要表现在:(1)结构薄弱部位可能出现在底部,也可能出现在过度楼层。
当薄弱部位在底部时,虽然抗震墙、框架梁柱节点,填充墙破坏严重,但底部不会出现倒塌情况。
(2)当底部框架抗震墙体多,刚度较大,底层侧向刚度和强度均大于二层以上的砌体结构,由于过渡层所受地震剪力大,上部结构会在过渡层出现薄弱层,该层破坏严重,甚至出现整体塌跨,过渡层及以上各层砌体部分全部倒塌,而底部破坏较轻。
3. 当房屋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和上部砌体部分抗震性能比如抗侧刚度匹配较好时,抗侧刚度上下部比较均匀,房屋受损部位趋于均匀化,分散化。
这样就有效实现了抗震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
二. 底部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的各部分震害情况1. 底部抗震墙。
(1)房屋在底部设置足够数量的抗震墙时,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墙体侧向刚度大,故抗震墙分担大部分地震作用,在地震中受损现象明显,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破坏情况又好于砖抗震墙,因为砖抗震墙延性较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差。
底部框架
底部框架【摘要】底层或底部两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上部几层为砌体(砖或小砌块)承重的多层房屋,底框结构下部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往往要求大空间,而上部为较小开间的住房或办公用房,因而在结构设计中,分析此类房屋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及抗震中的薄弱环节。
然后,着重分析了此类房屋结构在概念设计、计算分析等抗震设计方法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抗震设计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底框结构;震害分析;布置原则;防治措施据有关震害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当底层无抗震墙或抗震墙数较少时,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集中在底层框架或底层框架抗震墙部分,且墙比柱重,柱比梁重。
主要是由于结构刚度上刚下柔或抗侧力强度上强下弱,加之底层所受地震作用相对较大,造成底层框架抗震墙变形过分集中,位移太大或丧失承载力而破坏。
但上部各层墙体除了因连接构造太差而发生失稳破坏外,一般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层间位移相对很小。
当底层设置抗震墙太多时,其震害现象与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类似,一般是第二层墙体破坏较为严重。
在构造上,有些设计忽视了在底层纵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或只有横向抗震墙,使整幢建筑上刚下柔,或横刚纵柔,由于刚度沿竖向急剧变化,在地震作用时,房屋层间侧向变形集中发生于相对薄弱的底层,而其他各层侧向变形很小。
地震时,当房屋抗侧力构件的变形超过构件的极限允许变形时就发生破坏,超过愈多,破坏愈严重。
另外,底层框架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还由于柱上、下端箍筋间距较大、柱端的混凝土与纵向钢筋缺乏必要的约束而导致。
所以,房屋的震害特点多发生在底层。
上述震害特点与该类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基本一致的。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是由底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多层砌体房屋构成的。
这类房屋的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部分具有一定的抗侧力刚度和一定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上部多层砌体房屋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刚度和一定的承载能力,但变形和耗能能力相对较差。
这类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即取决于底部和上部各自的抗震能力,又决定于底部和上部的抗侧力刚度和抗震能力的相互匹配程度,也就是说不能存在特别薄弱的楼层,凡震害严重的部位,均为抗震设计考虑不周而出现的相对薄弱的楼层。
浅析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
服了高强混凝土延性和耗能能力差的缺点, 并能满足高层建筑的
甘肃工业 大学学报 ,0 3 2 ( )6 —4 20 ,9 3 :26 .
5J 1 , 8 M]上海:l I济大 ; 抗震设计要求。因此, 钢管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成为近年 【] 0 9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 来 钢管混凝 土研究 方 面 的热点 。而我 国现 行的 钢管混 凝土 设 8 学出版社 ,9 9 4 —9 18 .64 . 6 周俐俐 , 张志强. 钢管混凝土 结构的现存 问题和 应 用前 景[] J. 计规程, 只适用于普通钢管混凝土结构 , 以康加大对钢管高强 [] 所
818 —2. 以扩散水化热, 使钢管中心的局部温度较大, 可引起温度应力, 温 【 ] A 河 sThooeV.R cn’ ̄erha dd i ee p 8G L ) ed r ee tr ac n eg dvl — s n o 度应力对大管径钢管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有待研究。
西南工学 院学报 ,0 2 1( )4 —7 2 0 ,72 :64 . 混凝士的研究力度, 尽快制定出相应的设计规程。 7钟 钢 M] 北 清华 大 学 出版 社 ,0 3 20 . 7钢管混凝土在浇灌混凝土时, ) 由于管径大- , 水泥、 混凝土难 [ ] 善桐 . 管混 凝 土结构 [ . 京:
维普资讯
・
5 ・ 6
第3 卷 第 6 2 期 2006年 3月
S NXl A HI CT E HA RC TE UR
山 西 建 筑
Vo 。 2 No. I3 6 Ma. 2 o r o6
文章编号:0 96 2 (0 6 0 0 60 10 8 5 2 0 }60 5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1. 前言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是指针对砌体房屋中底部框架抗震墙这一关键结构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规程。
有效的抗震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房屋的抗震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本文中,将详细探讨底部框架抗震墙的作用、设计要求、施工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细节。
2. 底部框架抗震墙的作用底部框架抗震墙是砌体房屋中一个重要的抗震结构。
“底部”一词指的是墙体通常位于建筑底部,承担着抵抗地震力的主要作用。
框架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分散和吸收地震力,减少房屋受到的震动力量,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设计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3.1 内力控制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应能承受来自地震的水平力和竖向荷载,并将其合理转移到基础上。
设计者应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和地理位置,计算并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以确保墙体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地吸收能量,减小破坏。
3.2 材料选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的材料选用应考虑墙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和砖石等。
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3 墙体厚度底部框架抗震墙的墙体厚度直接关系到其抗震性能。
设计者应根据房屋的结构形式和质量要求,计算并确定合适的墙体厚度。
合理的墙体厚度可以提高墙体的刚度,增强其抗震能力。
4. 施工流程底部框架抗震墙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4.1 基础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基础进行充分的处理,确保其坚实、平整、牢固。
基础的质量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至关重要。
4.2 墙体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上进行墙体的布置。
墙体应按照设计参数进行精确的砌筑和固定,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整体性。
4.3 完善结构在墙体砌筑完毕后,需要对墙体进行完善的结构处理。
包括对墙体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墙体与梁柱之间的连接处理等。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浅谈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
浅谈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对于地震区需要抗震设防的多层商住建筑,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大空间商店,上部为小开间砖房或砌块建筑,这些建筑物往往采用底框结构。
此种结构优点在于房屋的底部可提供较大较灵活的空间做商业,在上部可盖空间规整、不露柱子,造价低廉的砖混住宅。
此种结构其结构特点:在结构竖向体系、结构材料体系、结构刚度等多方面,在竖向存在突变,是一种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本来应该避免采用。
但随着对此类结构研究的深入,发现只要合理的设计此种结构,还是能达到一定抗震性能的。
所以,现行规范放宽了高度限制,当采取相应措施后底部框架可有两层;允许底部框架房屋的总层数和高度与普通多层砌体房屋相当。
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严格控制相邻侧移刚度,合理布置上下楼层的墙体,并提高底部框架的抗震等级。
这就使底框结构的适用范围更加推广。
1 上下层刚度比的控制从材料上来看,底框结构底层为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砖砌体结构,属上、下两种不同材料,不同性质的混合式结构:从质量上来看属上重下轻的结构;从刚度来看,属上刚下柔:从竖向传力途径来看,上部砌体结构通过两层(三层)梁板转化为底层的大空间框架。
以上几方面使底框结构为抗震不利结构。
从算法来看,PKPM 软件对此种结构在转换层将其一分为二:砖混部分采用底部剪力法,底框部分采用有限元法。
采用这种算法的前提是,房屋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计算。
这已为框支墙梁振动台试验证实。
所以为使底框结构的整体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更接近普通砖混结构的变形,就要控制各层的刚度比值使之变化比较均匀,使各层的刚度比接近普通砖混结构,最终才能满足算法上的要求。
所以《抗震规范》强制性条文第7.1.8-3、4款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早期避免商业过分集中和旧城改造而采用的较好结构形式。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临街的建筑在底部设置商店、餐厅,学校的学生宿舍底部需设置大空间的自行车库等,而上部各层为住宅、学生宿舍,这些建筑采用了底部一层或二层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砌体墙承重的结构形式,由于该结构形式性价比较高,且具有比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低和便于施工等优点,对于欠发達地区及中小型城镇,这类结构在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及现实意义。
本篇文章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设计,对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构体系要求、抗震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标签: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性能;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抗震构造措施1.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农村城镇化及乡镇城市化的过程中,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砌体房屋仍在继续兴建。
由于该类房屋上、下采用了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组成的复合结构,对于抗震性能是不利的。
在历次的地震震害中,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中,其震害是较为严重的。
根据该类房屋的特点,结合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经验,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结构体系、薄弱层和过渡层、抗震能力匹配性和增强房屋整体抗震能力的合理设计,确保设计满足“小震”不坏,设防烈度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的底部设置了足够数量的抗震墙,其底部有较大的侧向刚度,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上部砌体房屋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刚度和一定的承载能力,但耗能和变形能力相对较差。
越靠近底部的砌体墙体所需承受的地震剪力越大,故底部框架层上方的过渡楼层墙体比较容易在地震中发生剪切破坏。
据近十几年来对这类结构的一系列试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大量的工程经验,得出这类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底部框架-抗震墙、过渡层及过渡层以上各层砌体的能力。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
自振周期 = .5 , 0 2 1s平动为 主的第 一 自振周 期 T =0 37 8 i .3 ,
/ = .5 结构 的抗扭刚度较强 , O7 , 扭转 效应 不明显。
表 1 底 部为框 架混凝 土剪力墙 结构动 力特性统计
0 I9 .O
042 .5
049 . i
2阶横 向
以扭转 为主
2阶横 向
以扭转为主
1 工 程概 况
本文 以实际的底部 两层 框架一抗 震 墙砖 房为 计算 模 型来 分
一
析受力性 能。该 房屋为 六层 临街 住 宅楼 。层 高 : 层 、 底 二层 均 为 3 6m, . 以上均 为 3 3m, 内外高差为 0 3m, . 室 . 房屋总高为 2 . 0 4m。 该建筑抗震设 防类别 为丙类 , 震设 防烈 度 为 7度 , 计地 震 分 抗 设 组 为第一组 , 场地 类别为 Ⅱ类 。建筑物底 部约束按 固结考虑 。 底层及二层抗震墙 为钢筋 混凝 土剪力 墙 , 墙厚度 为 30 m 0 m, 三 层及 以上墙体均为砖砌体 , 外墙 厚度 均为 3 0m 内墙厚 度均 7 m,
・
5 2・
第3 7卷 第 2 3Biblioteka 2 1 8月 1 年 0
山 西 建 筑
1 在静力计算结 果 中凡是 与钢 筋混凝 土剪力 墙相连 的框架 ) 力, 这是 由于在静力 计算 时 , 钢筋 混凝土剪 力墙对 应 的上部 荷 与 框架柱所受的轴力减小 ;
一
组, 设计基本 地震 加速度值 为 0 2 , .g 场地类别 为 Ⅱ类 , 计算 多遇 = .6 特征周期 = .5s 0 1, O 3 。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分析
上是两个方向的。 一个方 向为连续梁体系则不能发挥框架体系的作用 , 则该 方向的抗震能力要降低比较多。 同时, 也不应设置为半框架体系或山墙和楼 梯间轴线为构造柱圈梁约束砖抗震墙的状况。 这是由于底层的地震剪力按各 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分配, 半框架体系或山墙为构造柱 、 圈梁约束的砖抗震墙 体系中, 砖墙较框架的抗侧力刚度大得多, 在地震作用下, 砖墙先开裂和肢 坏, 加上砖墙的变形能力较框架要差得多, 会形成砖墙构件先退出工作, 导 致加重半框架或部分框架的破坏。. 2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应设置为框 架抗震墙体系 。 、 区底层为小型商店时 , 在6 7 其抗震墙可为框架填充墙 , 当
可 以减 少水 平地 震作 用 下的 扭转 。
二 、房 屋 的高 度要 限制 、 高宽 比要 适 当
近 些年 来 , 对底 层框 架抗 震墙 砖房 的模 型试 验和 一 系列分 析研 究 , 通过 深 入探讨 了这类 房屋 的抗 震 性 能, 出 了改善 底层 低 矮钢筋 砼 墙抗 震性 能 , 提
系, 有利于提高底层 的抗震 能力。 . 3 底层的钢筋砼墙应设置为带边框开竖 缝的钢筋砼墙。二)过渡楼层的抗震能力应适当加强。 ( . 整体模型试验研究结 果表明,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过渡楼层受力 比较复杂, 虽然底层的抗震墙 先开裂, 但是一旦第二层砖墙开裂后、 其破坏状态要比底层要重得多。 因此,
应增 强过 渡楼 层 的抗 剪和 抗弯 能力 。
四 、抗 震 墙 的 最 大 间 距 限 值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墙 间距分为底层和上部砖房两部分 , 上部 砖房备层的横墙间距要求应和多层砖房的要求一样; 底层框架抗震墙部分, 由于上面几层的地震作用要通过底层的楼盖传至底层抗震墙, 楼盖产生的水 平变形将比—般框架抗震墙房屋分层传递地震作用的楼盖水平变形要大。 因 此, 在相同变形限制条件下,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底层抗震墙的间距要比框 架抗震墙的间距要小一些。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具有一定 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变形 、 耗能能力, 而上部砖房部分的 , 变形和耗 能能力 相对 比较 差 。 了避免 底层 过 多强 于上 部砖 房 的抗 震 能力 , 了计 算底层 框 为 除
关于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设计启示
lyra do eb t m -a e a dbikb idng T eat ea aye t atq a efric to t eh l f de s dsu y a e fh ot t n t o wo ly rf me rc uli . h ri l z si erh u r l c n s k t ainwi t epo o f i hh mo le t td . t a n
Ke r s : o tm -ly rfa ; C. l; r st el y r y wo d L b t o t wo a e r me R. wal t n a iv a e i
0 前
言
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 但变形和耗能能力 比较差 。 因此 , 对 于底部两层抗震墙 的设 置应适当 : 设置太少则底部两层为薄弱
维普资讯
20 年 第 2 ( 第 19 ) 08 期 总 5期
惠明阔
隧道 监 控 量 测 数 据 分 析 与应 用
l3 1
关于底部两层框 架抗震 墙砖房设计启示
Re ea infO Ses i sg f t v lt r m im c De ino Bot o a om Two a e r me ikBulig -ly rF a d Br i n c d
刘
摘
j 风 ( 北 集团 钱营 煤 安 宿 2 0 ) 皖 煤电 公司 孜 矿, 徽 州 3 0 40
要: 文章通过桌工程 实例 , 主要 围绕改善底层矮钢筋混凝土墙的抗震性 能, 增强过渡楼层和这类房屋 的整体 抗震能力, 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
分析 该工 程 的设 防要 求 。
关键词 : 底部 两层框 架; 筋混凝土墙 ; 钢 过渡层 中图分类号 : U3 54 T 7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7 7 5 (0 80 - 1 3 O 1 0 - 3 92 0 )2 0 1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 型试 验和 弹性 、 弹塑 性分 析研 究表 明[ , 1 底 ] 部 两层框 架砖 房 具 有 一 定 的抗 震 能 力 , 抗 震 能 其 力 决定 于过 渡 楼 层 、 3层 以上砖 房 和 底 部 两 层 框 架抗 震墙 的抗 震 能 力 及 其 相 匹配 的程 度 , 即不 能 存 在相对 很 薄弱 的楼层 。搞 好 这类 房屋 的抗 震设
维普资讯
第 1 5卷 第 1期 20 0 7年 2月
安 徽 建 筑 工 业 学 学 报 ( 院 自然科学版)
n u ty J u n l fAn u n tt t fArh tcu e& I d sr o ra h i si eo c iet r o I u
Ab ta t A d ptng t na y i fSATW E ,ETDA ,EPDA nd EPSA ,he a tc e a l s s a t— e s s r c : o i he a l s so a t r i l na y e n is i— mi r o ma c f s c pe f r n e o ublye r m e a e s c wa ls r c u e Ba e he a a y i nd c m p rs a r fa — s imi l t u t r . s d on t n l s s a o a ion of l t r ls if s a i a e a tfne s r to,t t e e po e f c ,t t r y s a or e t e s or y d s a e e nd he s or y r s ns or e he s o e he r f c , h t e ipl c m nta s or y d s l e e - ng e wa p e e e .s gg s i ns o mpr ve nt— es c e f ma e f t s t e i p ac m nta l , s r s nt d u e to t i o a is i mi p ror nc o hi
st uct e. r ur
Ke r : u a e — he r s r t e;e r hq k c i y wo ds s bl y r s a t uc ur a t ua e a ton;a e mi r o m a e;s r c u e s s e s s c pe f r n 空 间分 析 有 限 元 程 序 S w E、 性 动 力 时 程 分 析 程 序 E D 弹 朔 性 动 力 时 程 分 析 程 序 采 AT 弹 T A、
E D 静 力 弹朔 性 分 析 程 序 E S 对 不 同结 构 方 案 的 底 部 两 层 框 架 一 抗 震 墙 结 构 的 抗 震 性 能 进 行 分 析 , P A、 PA 通 过 对 相 邻 层 侧 移 刚 度 比 、 层 反应 力 、 层 剪 力 、 位 移 、 间 位 移 角 等 的 分 析 和 比 较 , 出 了改 善 底 部 两 层 框 楼 楼 层 层 提
( . p t n fAr h t c u a g n e i 1 De u me t o c ie t r lEn i e rng,An u c n c lCo l g a e s u c s An d o lc rc Po r 2 Sc o lo v l h i Te h i a l e Of W t r Re o r e d Hy r e e t i we , . h o f Ci i e Eng n e i g, e e i e rn H f iUnie st fTe h o o y,He e 3 6 1, i a ) v r iy o c n l g f i2 0 0 Ch n
1 1 工 程 概 况 .
现 代科 技 园综合 楼 , 1至 6轴线 长为 3 . 24 m, A 至 E轴 线 长 为 2 . 主 体 6层 , 部 2层 钢 5 2m, 底 筋混 凝 土框 架 一抗震 墙结 构 , 上部 4层 砖混 结 构 。 底 部 2 框 架 一抗震 墙结 构层 高 为 4 2m, 部 4 层 . 上 层砖 混 结 构 层 高 为 3 2m。 抗 震 设 防烈 度 为 7 . 度 , 计 基本 地 震 加 速 度 为 0 1 , 计 地震 分 设 . 0g 设 组第 一组 , 地 类 别 Ⅱ类 , 征 周 期 0 3 , 部 场 特 . 5S 底 两层 钢 筋混凝 土 框架 、 抗震 墙结 构抗 震 等级 二级 。
On s r c u e s s e a s s i r o m a c f s b a e - s e r s r c u e t u t r y t m nd a e m c pe f r n e o u l y r- h a t u t r
ZHAO n be , YE a - o Pi — i Xi n gu 。
架 一 抗震 墙 结 构 抗 震 性 能 的 建 议 。
关 键 词 : 框 一抗 震 墙 结 构 ; 震 作 用 ; 震 性 能 ; 构 方 案 底 地 抗 结 中 图 分 类 号 : U3 2 1 T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4 (0 70 —3—4 1 0-5 0 2 0 )10 80
Vo . 5 No 1 1 1 .
Fe b. 2 07 0
底 部 两 层框 架 一抗 震 墙 结构 的 结构 方 案 与 抗 震 性 能
赵 品北 叶献 国 ,
( . 徽 水 电 学 院 建 筑 工程 系 , 肥 2 00 2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土 木 与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肥 1安 合 3 6 1;. 合 200) 3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