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历史
北大的发展历史

北大的发展历史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191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大学,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所恢复本名的高等学府。
北大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曾数次经历战火与动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大成为了培养中国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后,北大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办学规模,开展了不同领域丰富多彩的教育和科研,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北大在创新领域持续发力,成立了众多创新型科研机构,设立了多个创新实验室,不断壮大自己的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了自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北大在培养卓越人才方面也有所突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才俊前来求学,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国内外名流,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北大将继续秉持“博学、宏达、厚德、阳光”的校训,践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不断推进自己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以更高的目标、更严格的标准,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卓越人才,为中国的崛起和国际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大历史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

北大历史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北大(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历史传统的高等院校之一,其历史和办学方针一直备受关注。
北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在百年辉煌的历史长河中,北大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其办学方针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北大的创始者梁启超、张之洞等人秉承着西方教育理念,创建了最早的“西学东渐”教育机构,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北大逐渐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高端的学府,吸引了大量的学子前来求学。
然而,北大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强调“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
在蔡元培校长执掌北大之后,这一理念更是被彻底贯彻到了学校的教育方针中。
蔡元培提出的“自由、民主、科学”的办学方针,成为北大的鲜明特色。
首先,北大秉承着“自由”这一办学方针,鼓励学生在学术和思想上的自由探索。
北大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限制学生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
学生在北大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不受传统束缚,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子前来北大求学。
其次,“民主”也贯穿于北大的办学方针之中。
北大重视学生自治和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利,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自治也是民主化的。
学生会可以自主组织各类活动,代表学生的诉求,并且参与学校性质的大事。
北大强调平等和尊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平等和民主。
最后,“科学”也是北大的办学方针之一。
北大强调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务实的学术研究,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北大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备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蔡元培的办学方针使得北大成为当时中国现代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佼佼者,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近代教育改革。
北大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和支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北大的办学方针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传承蔡元培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北大更加注重国际化与开放,致力于与世界一流高校接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北大历史简介

北大历史简介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创建于1898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
学校初名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清朝政府为应对外国侵略、推行新兴科学和培养人才而设立的一所重要学府。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打破了传统文人教育的束缚,采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和设施。
期间,洋务派的提倡和推动使得学堂吸纳了诸多外籍教师和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文化及教育的发展。
1912年,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并在此后不断壮大。
北大自此以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中心,也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摇篮。
20世纪初,北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校陆续增设新的学科和专业,不断拓展教育领域。
同时,北大注重研究和创造性学术活动,成为知识传播、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大成为了新中国的重要高等学府之一。
国家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北大积极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北大继续致力于创造杰出的学术成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推动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北大历史悠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象征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迁与进步,同时也见证了国家发展的脉络和变化。
北大始终以培养优秀人才和传播知识为己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大学校史介绍

北京大学校史介绍清朝:京师大学堂(1898-1912年)京师大学堂,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1912-1937年)(北京大学校史介绍)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年)1938年局势动荡,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迁址云南昆明,并定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与杨振宁是联大毕业的。
四、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北京大学(1946-1949年)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1949年至今)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文、理科院系均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四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
北大从沙滩红楼迁校址于被中共解散的原燕京大学的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大学。
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五四大街29号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后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
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典礼上的致辞宣布开拓985工程。
燕园简史北大的校园又称燕园,建立在“九大园林”基础上:勺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荒地,明代书法家米万钟在此修建了一处园林。
取“海淀一勺”之意,所以被起名为勺园。
畅春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
清代,康熙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蔚秀园其初为圆明园附园,称“含芳园”。
咸丰八年(1858年)转赐醇亲王奕譞,御书“蔚秀园”。
承泽园当年曾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
原来和镜春园同属春熙园,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乾隆年间,被赐予驾前宠臣和珅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
北大历史及简介

北大历史及简介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与地方共管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是“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这是清政府成立的一所国立大学。
1912年,它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并于1919年成为一所现代化学制的大学。
此外,北大还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心之一。
自成立以来,北大始终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培养出了无数杰出人才,如钱学森、李政道、张充和、郭沫若、毛泽东等。
北大的办学宗旨是“爱国进步,为人类做出贡献”,坚持“知行合一”、开放、包容、创新、卓越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的创新精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北大是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之一,现有19个学院、12个直属部门,涵盖哲学、经济、法律、教育、文学、历史、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医学、农学、管理等学科门类。
北大的教学、科研、服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北京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
同时,北大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全国各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大的校园占地453公顷,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施和令人惊叹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其象征性建筑——“百年讲堂”,它位于紫竹院校区中心地带,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标志性建筑,自1960年代起就成为许多文化、艺术、学术活动的场所。
此外,北大还拥有美丽的园林、历史建筑、现代图书馆等多个景点,是游客们前往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
总的来说,北大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它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和世界的各个领域中。
作为一所重要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北大在推动中国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创建的现代国立大学之一,其前身是创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
学校历史北京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曾在1862年创办的顺天府学堂,然而当时的学堂规模很小,没有正式成立学校机构。
直到1898年,清政府成立了京师大学堂,标志着北京大学的正式创办。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以西方学习方法为主的现代高等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伟大的学术和政治人物,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校园景观北京大学占地约273公顷,并且拥有多个校区,在校园中有着多个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和景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关新园。
中关新园是北京大学的主校区,也是北京大学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着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园林景观,如钟楼、教堂和致远楼等。
另外,北京大学校园还有国学馆、红楼、维夫堂等其他知名景点,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学术声誉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北京大学自创立以来就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而闻名于世。
学校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研究水平。
尤其是在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北京大学拥有世界级的研究团队和教育资源。
此外,北京大学不仅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声誉,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口碑。
许多世界各地的学子都梦寐以求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以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和学术研究成果。
招生情况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的招生竞争非常激烈。
每年,数以万计的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功入学。
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考试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类别,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科目。
符合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并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
国际交流北京大学也非常重视与国际著名高等学府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教授和学生的互访,并举办一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
清华与北大

清华与北大一、地理位置与历史1、北大:圆明园南,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下旨建立。
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2、清华:圆明园东,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杨振宁、邓稼先)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校回原址复学。
4、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5、1978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成为具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4月3日,原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江泽民总设计师。
90年开始提出。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
北京大学历史沿革

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
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 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百年讲堂
北大百年大讲堂
界大力支持。
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北大历史名人
李大钊 矛盾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 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 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 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 矛盾、李大钊、马寅初以及钱玄同、胡适等一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北大校歌
|| 正宫锦缠道·寄北雍诸生
Peking University
|| 燕园情 |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未名博雅
博雅塔
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
湖旁的博雅塔。 燕园建筑精髓 “一塔湖图” 之 “塔”—— 博雅塔,是 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
北大

著名景点——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 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 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 花神庙和埃德加· 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 观之一。
著名景点——博雅塔
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 燕园 建筑精髓 “一塔湖图” 之 “塔”—— 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 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 永远耐人寻味。可以说,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博雅塔吸纳了千 千万万北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 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 “博雅” 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 最不朽的图腾。“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
北大历史
京师大学堂诞生于戊戌变法时期。光绪二十四年(1898)6月11日,光绪 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同年7月3日,京师大 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 所大学。 民国元年(1912)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1927-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 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 消北大,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 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 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 究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 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 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北大历史

蔡元培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北大的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要数蓬勃多元、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北大从建校伊始就非常重视艺术教育。早在五四时期,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就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传习所”,聘请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很快北大成为全国的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北大也形成了注重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北大培养了许多作家、诗人、节目主持人、歌手等等,可以说北大是他们最初绽放异彩的舞台,他们从这里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另外,北京大学学生艺术团是北大校园文艺活动中艺术水准较高的一支学生队伍。
马寅初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县。曾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并于1919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他著名的《新人口论》中, 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
北大简介

理学部 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软件与微电 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文学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哲学系(宗教学 系),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部 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系 社会学系,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 学院,人口研究所,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部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 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 院,口腔医院,第六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首钢医院12所 教学医院 跨学科类 元培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国社会科 学调查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 深圳研究生院 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1 、著名校友
胡适(1891.12.17—1962.2.24) 对北大的贡献是:五四后的北大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自成一体,独领风骚。 其自由传统的形成首功在蔡元培,但与陈独秀、胡适、傅斯年等人的努力也密 不可分。胡适是北大知名教授、“革新健将”,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中兴” 北大功不可没。校长任期:1945年10月至1948年12月。 个人成就:国学大师,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哲学家。以倡导“五四” 文学革命著闻于世,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 简介: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1910年 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 家杜威。1917年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被聘北大教授。作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他与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 引发了当时中国的文学革命。他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 《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 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1902年出版的《尝试集》成 为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 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 之作。 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 《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 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对二十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 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 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 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 (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北大简介

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 理由之二:北大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大学
理由之三:北大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
理由国内最雄厚的师资力量
理由之六:北大能给你最好的高等教育 理由之七:北大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学生
理由之八:北大是人才的摇篮,毕业去向良好
理由之九:北大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
2、学校概况
北京大学占地面积2.72平方公 里(4080亩),建筑面积142.23万 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3.21万册。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8个,国家重点 二级学科8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个。
北京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38个,二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49个;自2002年以来,全国先 后三次完成了全部80个一级学科(军事学门类除外)的评估工 作。北京大学共有33个一级学科参与评估,其中有11个一 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为全国前5名的一级学科共29个,名 列所有参评单位之首。
2、学校概况
北京大学共有5个学部、 43 个 院 系 、 360 个 研 究 所 (中心)、16个国家重点实 验 室 、 18 个 附 属 和 教 学 医 院;105个本科专业、4个第 二学士学位专业、258个硕 士专业、249个博士专业3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任 教 师 2926 人 , 博 士 生 导 师 1169人。博士生5088人,硕 士生10031人,本科生14465 人。
理由之十:未名湖畔是读书求学最理想的环境
5、文化传统
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百余年来这 里是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 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 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 耿正不阿北京大学体育馆的人格操守以 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 特殊的精神魅力。
北京大学史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大学也进入了在改革开放中振兴和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曾亲自过问北大的拨乱反正和恢复、发展工作,并于1978年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写了馆名,1987年还为《今日北大》一书题写了书名。江泽民、李鹏等同志曾同北大学生座谈并亲临学校视察工作。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北京大学的重视和关怀。
近二十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以来,北京大学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设成就。从1993年北大建校95周年至今,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学校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先后召开了德育工作、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校办产业、招生工作、研究生教育、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人事工作、外事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会议或研讨会,积极探索和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领域的改革思路,陆续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1994年7月,学校成功地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到下个世纪初叶把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通过了《北京大学改革发展纲要》,标志着北大的改革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过近三年的规划论证和申报审批,北大"211工程"建设项目先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预审、专家审核,并于1996年10月得到国家的正式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中首批重点支持的两所大学之一,为北大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也为北大的建设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历史沿革及历任校长简介

北京大学历史沿革及历任校长简介北京大学简单介绍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颐和园路5号。
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被称为最强的综合性大学。
中国理科最强的大学。
北京大学历史沿革北京大学前身经历:清朝时的京师大学堂(1898-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国立北京大学(1912-1937年)、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北京大学(194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1949年至今)。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2002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正式成立。
北京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北京大学现设有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医学部、跨学科部六大部。
下设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心理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系、社会学系,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人口研究所,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部、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等教学单位。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等专科。
北大校园的人文魅力

北大校园的人文魅力北京大学(北大)作为中国著名的高校之一,其校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更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氛围。
北大的人文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沉淀:北大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校园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如“钟楼”、“百年讲堂”等,这些建筑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变幻,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沉淀。
2.人才辈出:北大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领导人等。
校园中传承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智慧和拼搏精神,这种精神的传承为整个校园注入了强大的人文底蕴。
3.文学艺术氛围:校园内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氛围,校园内经常举办文学沙龙、艺术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交流思想的平台。
北大培养了众多文学艺术领域的精英,这使得校园充满了文学和艺术的气息。
4.自由探索精神:北大一直倡导的是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精神。
校园内的学术氛围浓厚,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层出不穷,学生在这里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5.多元文化交流:由于北大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际的学生汇聚于此,校园内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北大成为一个开放包容、思想碰撞的地方,使每个学子都能够在这里汲取来自不同文化的精华。
6.独特建筑风格:北大的校园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中西合璧,古朴典雅。
校园中的湖泊、草坪、建筑群落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景观,为校园增添了别样的人文魅力。
在北大的校园中,历史、人才、文化、建筑等多个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这种魅力不仅体现在学术上,更融入到了每一个走在北大校园中的学子心灵深处。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北京大学,简称北大。
于1898年6月11日,在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和沙滩红楼等处。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正是大学。
自国子监和科举制度取消、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京师大学堂即成为中国唯一官方最高学府和官方教育行政机构。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被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
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思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人说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有人说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还有人说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到底是哪一种呢?我也不太清楚。
记得80年代末,北大大饭厅东侧墙上曾经写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8个大字,是书法家的作品,每次从那里经过,我都要看上几眼,以为那就是校训了。
可是在许多重要场合,如大会挂个横幅,标示的往往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又有人以为这才是校训。
我的印象中并没有宣布过什么是北大的校训。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讲的是治学的要求,值得铭记。
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呢,概括了北大的追求,北大历来都是爱国进步的先锋,是民主科学的摇篮。
但是这两个提法作为校训好像都未能得到师生普遍的认可。
为什么?一是涉及面广,是几个普泛性的概念、口号,放到哪个学校都适用,并没有很好体现北大的个性气质。
与北大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北大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北京大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重要的:
1.京师大学堂的创办:1898年,光绪皇帝采纳了由梁启超、
康有为提出的创办京师大学堂的建议,这是北京大学的前
身。
2.五四运动:1919年,北京大学的学生成为了五四运动的
领导者,他们组织了示威游行,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封建专
制,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3.胡适在北大推行改革: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开始推行“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方针,他主张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对北大的学术风气产生了
深远影响。
4.陈独秀在北大发起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北大主编《新青
年》杂志,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引发
了新文化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5.北大的院系调整:1952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
整,北京大学的文、理、法、农等学科被分拆出来,与清
华、燕京等校的相关学科进行合并。
6.北大文化大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
北京大学成为了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很多著名的教授和
学者受到了迫害。
7.恢复高考后的北大新生: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许
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考入北京大学,开始了他们追求知识和改变命运的新篇章。
以上是与北京大学有关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它们反映了北京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北京大学历史

北大传统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北大校史
•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 是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产物,是中国第一所 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 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梁启超草拟京师大学 堂章程,规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 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辛亥革命 后的第二年即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 京大学,著名教育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 校长。
• 1917年,《新青年》杂志迁来北大, 北大成为反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 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的中 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 创建于1955年7月的北大物理系物理研究室, 是我国第一个培养原子能科学人才的机构, 1958年改为原子能系(后改称技术物理 系),下设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为 我国国防科技战线培养了一批领导和科技人 才,特别是为我国“两弹”的成功研制作出 了重大贡献。1960年至1965年,由北大化 学系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人员合作, 经过六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人工合成 的结晶牛胰岛素。1974年研制成功的我国 第一台每秒运算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的大型电 子计算机,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 突出贡献。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 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 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 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 现名。
•
蔡元培曾任校长,提 倡“思想自由”、“兼容 并包”; 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等五四运动前云集北大,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 心; 1919年5月4日,北大 率先举起反帝反封建大旗; 北大是我国传播马列主义 的最早基地 。
• 1916年12月,著名学者、教育家、民主主义 革命家蔡元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 馆主任,鲁迅、胡适等一大批国内一流学者 先后来北大任教,毛泽东也曾在北大图书馆 任职。北大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 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 的最初基地。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第一个支 部是在北大建立的,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 表中有5位曾在北大学习或任过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有110年历史了。
我国最早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
1898年,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学。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
★国立北京大学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
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
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
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中共实际的领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军警当场逮捕学生。
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复员北京,于1946年10月正式复校,胡适出任校长,整合了北平大学医学院、农学院以及北洋工学院在北平的部分师资和学生。
★合并后的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4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
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