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省考必备:巧析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公务员考试面试中的辩证法
公务员考试面试中的辩证法公务员考试面试,不仅能检测应试者规划、决策、应变等方面的能力,更能直接反映其思维、表达、演说的能力。
在应试者听到面试题后的思考准备阶段,其思维的辩证性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为面试题大多都含有以辩证的观点去表述的问题,所以,应试者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述问题时都要注意运用辩证法,以科学正确的辩证思维,去展现自己的断事能力、应变能力、是非评判标准和工作思路,防止在答题时出现单纯死板、简单粗疏、就事论事、顾此失彼的毛病。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面试中运用辩证思维呢?一、立论要周密。
客观地说,作为公务员,表态拍板的话应当顾及全局,考虑周密,否则就会出漏洞,难以实施。
面试者对这类试题要以一种客观的原则辩证地去分析。
如有这样一道面试题:“最近某省几个市的市委书记都以…多干实事,不求宣传?的理由表态,提出五种新闻不报道,其中有…我们正干的事不报道,正想的事不报道?,你对这种态度如何评价?”回答这个问题,应首先分析这种表态的对错,然后总结作为主要公务员立论表态应有的周密性、准确性。
应该说,“多干实事,不求宣传”的出发点是好的,这对热衷于以说大话、说空话来宣扬自己政绩的不良倾向是一种自觉的革命,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新闻的特性就是向广大公众迅速传播事实,“正想”、“正干”的事若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话,必然是群众想早知道的,如果不作宣传报道,群众不知道,就无法从一开始就实施监督或予以支持,所以,这种“不报道”就有失偏颇。
最后得出主要领导表态立论必须周密、准确的结论。
二、理性分两面。
有些面试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分析才科学,不能偏执于一个方面的理,这是答题的理性所需要的。
如某省面试题:“作为副职,在和主要领导研究问题时,你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提出后却不被采纳,面对这种情况你应如何处理?”回答这一问题时,按理性的要求,应明确指出:“首先是冷静对待,然后是两面分析,即不被采纳的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的意见确实正确,二是经全面分析发现自己的意见不正确。
辩证法两大总特征笔记1
辩证法两大总特征笔记1
一、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五对范畴&三大规律
辩证法:世界是怎样的?
两大总特征:世界是普遍联系并且永恒发展的。
(直接回答世界是怎样的)
五对范畴:进一步探讨事物联系和发展环节上的逻辑问题
三大规律:世界是怎样联系的为什么会发展怎样发展朝哪发展
二、联系的含义
1.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知行合一”× 王阳明观点,和辩证法不符→没有体现出区别。
“知行统一”、“知行同一”都是对的。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主观转移
普遍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
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他物联系着;同时也是他物联系的中介。
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例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条件性: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考研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系统的观点:
⁕系统的观点: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系统的整体性:
(1)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
(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03
矛盾的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
1 2
3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存在着相互分离的趋势。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02
随着实践的深入,人类的认识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3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具有绝对性,它揭示了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不因 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
真理的相对性
由于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 限制,对于真理的认识是有限的、 相对的,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01
02
03
认识指导实践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 导致实践失败。
实践检验认识
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发 现认识中的错误和不足, 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
实践推动认识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首先,唯物辩证法具有具体性的特征。
辩证法的具体性体现在对事物
的全面把握和具体分析上。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具体存在的,它不存在于抽
象的空间中,而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
事物的
具体性体现在它有自身的特定属性和规律性。
辩证法要求我们通过具体的
实践来观察、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能抽象地把事物割裂出来研究。
辩证法认为具体的事物是由矛盾体、矛盾双方和矛盾的斗争所构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以矛盾为核心来分析和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唯物辩证法具有发展性的特征。
辩证法的发展性体现在对事物
发展的历史性和不断变化的过程的认识上。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
断发展和变化的,没有一个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种渐进和
质变的过程,它包括事物的生存、发展、消亡和代谢的各个阶段。
辩证法
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所决定的。
辩证法
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总是以更高的形式和更高的质量水平出现。
唯物辩证法对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现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揭示事
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事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两大特征梳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两大特征梳理华图教育导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似比较晦涩,我们很多学员在复习时容易进入误区,跟着马哲一起晦涩,纠结于马哲的某些概念,在我看来大可不必,我们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知识点辩证法时,只要把握好其最基础的知识点就可。
以下由华图教育李小舟老师给大家梳理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知识点,期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块包括两大特征即联系与发展。
其中就概念而言,世界是联系的,其概念为联系的涵义为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其联系的特点包括四方面即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条件性:时间空间发生改变,联系也发生改变。
世界是永恒发展其中包括两个知识点即1、发展的永恒性: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社会发展过程也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的、前进的,这一上升性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正因为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例:张家界自然风景区由于今年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强有力的调控,致使许多与自然景观不协调的设施如补丁般漫山遍野,大煞风景。
加之游人太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使“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品位下降。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濒危名录,整改不力将摘牌。
由此可见( )。
A.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B.联系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C.联系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D.联系是无条件的,不是有条件的解析:正确的为A选项。
自然风景的自然条件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人类发展未必客观规律时,就会遭到惩罚。
所以说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总而言之,像以上例题中所示,经常会出现在各级事业单位考试中,广大学员应善于总结与把握。
考研辩证法考点概括之两大特征
考研辩证法考点概括之两大特征辩证法考点概括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对范畴“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三大规律”是辩证法的理论主干。
“四对范畴”是对辩证法规律的补充环节。
两大特征一、普遍联系的原理1.联系的观点①定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②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普遍联系的原理(1)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①内部联系:每一具体事物都是由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外部联系:每一事物都与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体联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中的一环。
(2)方法论意义: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二、系统的整体性原理1.系统的涵义①系统是由普遍联系而形成的事物的存在状态。
②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性质(1)整体性。
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和功能。
①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只能存在于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之中,而不是各孤立要素的简单相加。
②要素的性质、功能要所处的系统整体的制约,离开整体,其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2)结构性。
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其构成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结合方式即结构。
系统结构对于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层次性。
系统的结构具有依次隶属关系,不同层次的地位作用不同。
(4)开放性。
系统与周围环境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三.发展观点与过程论原理1.发展观①定位: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②机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名词解释辩证法
名词解释辩证法辩证法是一个哲学术语。
广义的辩证法是指一切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即把世界万事万物按其本质属性归结为简单的两个方面,以及这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狭义的辩证法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性的科学概括。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1。
1。
不同点2。
共同点都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都承认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都肯定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都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又都承认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1。
含义: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因素,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素就是矛盾。
2。
特征: 1)客观性:是指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2)普遍性:指它是普遍存在的; 3)特殊性:指它不是某种具体事物的固有属性,而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4)绝对性:指它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规定性。
5)不可消灭性:指它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和影响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6)不平衡性:指它的发展不是均衡的、有条不紊的,而是充满矛盾的; 7)相对性:指它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
8)条件性:指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9)时间上的先后次序性:任何事物都不能永恒存在,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时间和空间是联系它们的纽带。
10)相关性:指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1)复杂多样性:指它们在结构、层次、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并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状态。
1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指它们是辨证统一的,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特殊状态。
13)唯物论和唯心论:指世界上只有唯物论而无唯心论。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总规律,也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
15)量变与质变: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包括两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
16)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1.辩证性
辩证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特征,它是指唯物辩证法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性的核心是对立统一法则。
(1)矛盾性: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的两个侧面或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着发展变化的。
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2)统一性:矛盾的两个侧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统一不仅是对立双方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还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统一在辩证关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随着矛盾的发展而不断变动。
2.唯物性
唯物性是指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和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它强调物质的首先和主导地位。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源泉,意识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
唯物性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认为意识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是人类感官对外界物质的反映和抽象。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独立存在。
(2)物质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永恒的,物质
的运动和转化是无限的。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没有终点,永远在不断变化和
发展中。
物质的无限性也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对于事物发展发展的积极态度。
政治知识:辩证法的两个特征
政治知识:辩证法的两个特征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辩证法的两个特征》,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辩证法的两个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二)联系的特征
1.普遍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客观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多样性是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4.条件性是指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条件是指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的运动。
运动和变化可以是上升的也可以是下降的,而发展一定是上升的。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
新事物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
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志是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例题:1.以下各项中体现联系含义的有( )
A. 否极泰来
B.对症下药
C.唇亡齿寒
D.画饼充饥
答案:C。
辩证法
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的。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种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考点分析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考点分析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考点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总所周知,事业单位考试中政治理论部分考查的难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重点是辩证法部分。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辩证法的两大特征的考查要点。
一、辩证法的两大特征理论分析(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联系是客观的。
这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例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
——江泽民联系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联系都必然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物彼此互为条件。
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处于相互不同的联系之中。
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等。
1.联系与系统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为系统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论则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系统是由诸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整体性是系统最显著的特点。
系统的原则是最佳化。
辩证法的特征
世界 整体
共时性的结构联系 世界 是过 程的 集合 体
历时性的过程联系 事物自身 转化为 他事物 的过程
• 否认联系就会导致形而上学。 • 形而上学认为:“是就是,非就是非,除此以 外,都是鬼话。” • 实际上,事物的存在状况有: • (1)非此即彼; • (2)亦此亦彼; • (3)由此达彼。 • 形而上学只看到了非此即彼,而否认了亦此亦 彼和由此达彼。 • 辩证法则既看到了非此即彼,也看到了亦此亦 彼和由此达彼。
“形而上学”的由来:
tameta ta Physica Metaphysicas 《物理学之后》
哲学概念
公元前1世纪,逍遥学派(Peripatetics)弟 子安德罗尼克(Andronicus)对亚里士多德 • 的著作进行校勘、整理、编纂和注释。
《物理学》Physica 研究具体事物运动规律
《物理学之后》 研究超感官的抽象问题
树立长远的眼光,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
进的、上升的,用动态在、循序渐进的肯自我
完善在眼光看待事物。
反对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
4.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 ①发展观与“过程论”; ②解放思想的思想武器;
③做新事物的促进派; 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和三大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和三大运动规律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1. 联系的观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过程与动物的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动物呼出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这种联系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是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们根据事物的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发电机,建立了新的能量转换联系。
- 联系具有多样性。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是间接联系,火与鱼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通过城门这个中介,两者产生了联系;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 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例如,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一种发展,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更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例如,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将不断发展完善。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运动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主要方法是什么
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主要方法是什么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那么,辩证思维特征有什么?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一)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1.思维方法的本质。
(1)哲学上所研究的思维方法就是指理论思维方法,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正确进行理性认识的方法。
(2)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和手段。
因此思维方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中介性,通过思维方法,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结、相互贯通,从而搭起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的桥梁。
2.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1)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
(2)思维方法对于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①思维方法规范着人们的思维如何运动,规范着思维运行的方向和侧重点。
②思维方法具有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功能,具有信息处理和转换的内在机制。
(3)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1.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1)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概念、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概念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2)归纳和演绎是统一的人类认识过程中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思维运动形式:①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运动,它本身不能为自己准备好作为出发点的一般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精选)共15页PPT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唯物辩证法的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马克思辩证
辩证法(两大特点——联系和发展)1.联系以其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答: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的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2.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答: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3.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答: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是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4.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及相互的关系答:矛盾——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对立与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即对立和统一,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2014高考政治复习资料:辩证法
2014高考政治复习资料:辩证法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辩证法高考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应该而且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 (6)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7)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8)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9)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考点阐释: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的原理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
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辩证思维的特征,希望大家喜欢!辩证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辩证语义运动 1.思维与语义的关系思维,作为对于对象的认识和把握的意识活动,从来不是单独的、空洞的意识过程,而总要有它的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在文化中形成并对应于一定的主客体情况的语言符号。
思维与语言符号相同一,思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这是一般的公论。
另一方面,除了今日的机器思维之外,任何思维都属于一定的主体,由这个主体的主体性(主观精神)所支配,所控制,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对于认识着的思维而言,思维总是在其主体性的控制支配之下,运用着语言符号去把握、去表达客观对象的某种规定,某种意义,借以形成确定的认识。
符号学已经指出:思维主体对语词意义的运用,形成了思维的语用侧面;语言对客观规定的表达,或者说所运用的语言的客观含义,就形成了思维的语义侧面。
思维的活动和思维对于语言的运用(语用功能),目的都在于让其语义能正确表达主体对客观情况的认识。
因为,语义的主要功能在于认识,而这种表述本身又形成了语构。
因此,可以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的认识和把握着客观内容的思维,总有(或者说总要形成)它的语用(语言与思维主体的关系)、语义(语言与思维客体的关系)和语构(语言与自身系统或语言自身的结构系统的关系)三位一体的三重规定性。
在这里,语用、语义、语构是互相体现的,语构作为一种结构形态,不过是语用与语义的表现形态。
对于语用和语构,我们这里不讨论。
要认识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我们只要集中于语义这一侧面就够了,只是要记住:语义是语用的结果,并且体现于语构之中,它不是孤立存在的。
集中于语义这个侧面,是从内容上、认识上考察辩证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省考必备:巧析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华图教育岳蕾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是个常考点,马克思的辩证法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髓。
马哲中的辩证法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辩证法的两大特征,即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第二部分是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部分是五对范畴,即原因和结果,现象与本质,可能性与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形式和内容。
在这里,华图资深公考讲师就辩证法的两大特征做一个简要的讲解。
一、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通常会下意识的理解为联系就是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在哲学里还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另外,还要注意后面的三个词语。
联系具有四个特点:
普遍性,就是说事事有联系,大千世界都是联系着的,俗话说世界上每六个人都有联系,南美洲的蝴蝶随便动动翅膀就有可能给美国带来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正是能说明世界的普遍联系,包括我们人体的四肢,也都是无时不联系着。
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正式说明联系不是我们主观创造的,而是固有的必然的,比如十万年前鱼离不开水,到现在鱼仍然在水里,这不是我们主观认为鱼离开了水便可以离开的,比如十万千年就有万有引力,而现在仍然有,未来也会有,这便是联系的客观性,所以我们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不能创造联系,而是要利用联系去建立新的联系,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多样性,就是说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不变的,比如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也有着不一样的联系,对于下雨来说,学校里的男生会很郁闷,因为没有办法出去打球,而农民伯伯却很开心,说不定今年会有一个好收成,对于路边的小情侣来说也会很开心,因为可以靠的更近更浪漫,所以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条件性,联系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在父母面前她是女儿,在丈夫
面前她是妻子,在领导面前她是员工,这样不同的身份产生的不同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所以要掌握好联系所具备的这几个特点,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学会辨析。
例题: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蕴含的哲理是()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B、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C、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答案:B
二、永恒发展
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就接触过,所谓的发展一定是向上的,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它不同于变化或是运动,变化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倒退的,而积极向上的才能称之为发展,所谓发展的本质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便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生命力强大的事物,比如中国历史中可以看到,当封建王朝趋向崩溃的时候,急需一个新生的力量重新建立起来,而这时代表新新力量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最终带领中国走上的繁荣富强,这便是新事物。
那么同样,在民国时期,当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后,重新称帝,这是新事物么?这种现象是发展么?很显然不是的。
所以首先要区分好二者的区别,能够辨别何为新事物。
那么新旧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来,也就是说新事物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是在旧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摆脱不适合发展的因素而产生适应事物发展的因素,比如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一来就有的,而是在旧中国中成长壮大起来,其中也有不少的共产党内先进的伟人英雄曾在国民党政府时期担任过,比如黄埔军校里培养出来很多后来成为共产党的先进人物。
比如像民国时期袁世凯也是一样,也曾在清朝政府担任过一些要职,所以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来的。
其次,新事物吸收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仍然可以促使事物发展的合理有利的因素吸收为已所用,比如现代流行的国学热,讲古代的诗词歌赋再次拿出来品味,百家讲坛上用古人告诉我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来指导日常的生活,比如《论语》《道德经》《弟子规》等等,比如像科学实验成果,无不是在先前优秀的科研成果基础之上做的进一步完善和进步,像现在的航天技术等。
三、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为之相配,了解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后,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将世界当做是个联系的整体,不要孤立的看问题,同时要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失时机的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尤其是培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