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海水龙纹舟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
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
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
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
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
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
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
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
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
底无款。
为康熙时烧造。
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
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
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
从故宫馆藏看清康熙瓷器的款识及底部特征--青花篇
从故宫馆藏看清康熙瓷器的款识及底部特征--青花篇清代康熙朝,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青花龙纹瓶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
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
青花团花纹摇铃尊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
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花山水人物纹盖罐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丰富多样。
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多是楷书。
青花加彩花鸟纹碗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民窑青花多数不书年号款,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
如:碧云堂制、兴裕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得堂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古制、全庆堂仿古制、寿古斋得星堂造、德磬堂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琳玉堂制、天琛堂、应德轩博古制、永和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皇制、吉言赞颂款有: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益友鼎玉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有美子斯、文章山斗、益友鼎玉雅制、可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
八年级美术下册10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青花瓷器的纹饰素材人美版2
青花瓷器的纹饰一、元青花纹饰——主题纹饰缠枝牡丹纹、松竹梅纹、荷莲纹、缠枝菊纹、葡萄纹、西瓜纹、鸡冠花纹、水草纹、蕉石纹、龙纹、凤纹、鱼纹、孔雀纹、鸳鸯纹、麒麟纹、人物纹。
元青花纹饰——辅助纹饰〔主要是用在器物的边饰与口沿部位,以及瓶、罐的肩部与足部,或用作不同纹饰之间的隔墙。
〕波浪纹、莲瓣纹、回纹、卷草纹、钱纹、菱形纹、蕉叶纹、如意云头纹。
二、明青花纹饰1、洪武时期〔1368—1398年〕缠枝莲纹、缠枝菊纹、折枝牡丹纹、松竹梅纹、蕉叶纹、回纹、莲瓣纹、朵云纹、山石纹、波浪纹、卷草纹等〔注:在明洪武期间,元青花瓷器上的动物纹、人物纹已大为减少,几乎不见;用法上不像元代瓷器的纹饰那样严格,一种纹饰既能做主题纹饰,同时也用它来坐辅助纹饰;明洪武青花纹饰较元青花纹饰的层次减少,疏松简练,线条粗矿。
〕2、永乐时期〔1403—1424年〕莲瓣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菊纹、缠枝灵芝纹、宝象花纹、莲托八宝纹、松竹梅纹、花鸟纹、波浪纹、莲池纹、把莲纹、回纹、卷草纹、蕉叶纹、西瓜纹、葡萄纹、忍冬草纹、龙纹、凤纹等。
3、宣德时期〔1426—1435年〕云龙纹、海水龙纹、穿花龙纹、莲池龙纹、云凤纹、穿花凤纹、团风纹、缠枝莲花、缠枝菊纹、宝象花纹、缠枝牡丹纹、松竹梅纹、葡萄纹、荔枝纹、石榴纹、竹石芭蕉纹、回纹、梵纹、十字杵纹、人物纹等。
4、正统时期〔1436—1449年〕龙纹、狮纹、瑞兽纹、麒麟纹、鱼藻纹、犀牛望月纹、孔雀牡丹纹、松竹梅纹、鸡冠花纹、荷花纹、菊花纹、西藩莲纹、卷草纹、莲瓣纹、折枝花卉纹、蕉叶纹、连钱纹、方胜纹、螺纹、法轮纹、海水纹、云纹、锦纹、回纹、八宝纹、山石纹等。
5、景泰时期〔1450—1456年)缠枝牡丹纹、缠枝菊纹、卷草纹、人物纹、狮子滚球纹、金刚杵纹、“福〞字纹、灵芝纹等。
6、天顺时期〔1457—1464年〕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缠枝菊纹、折枝牡丹纹、折枝莲纹、折枝菊纹、松竹梅纹、菊石纹、秋瓜纹、海水瑞兽纹、双狮滚球纹、花鸟纹、莲池水鸟纹、月华纹、波斯纹。
瓷器龙
Peopl e人物
凌器咒
龙的形象从瓷器诞生之初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今。
但龙纹在瓷器上的应用,考古至今发现始于唐代。
在这之前,龙的形象在瓷器上并不是以绘画体现,而是以堆贴、捏塑、范印雕刻手法表现。
唐宋以来,龙纹在瓷器上朝艺术化方向发展。
到了元代,龙纹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升华。
至明清,龙纹在瓷器上的显现达到了鼎盛期。
瓷器上的龙纹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朝代龙纹都会有不同之处,有着各自的特点。
清康熙黄地素三彩龙纹折沿大盘青雍正粉彩双龙捧寿仙鹤纹大盘
/
清康熙红彩龙纹盘祷雍正青花蝻龙纹敞口盘
Peopl e人物
乒夕
清乾隆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
\
清道光自釉绿彩云龙纹盘
清光绪青花双龙纹盘涛乾隆青花黄彩龙纹盘
\
清道光青花龙纹盘
\.
J
清光绪青花龙纹盘
C h i n e se W o rl d 23
Peopl e人物
●”'■哇气■24C h i n e se W o rl d。
一
C h i n e se W o rl d25
Peopl e人物
吐纹
26C h i n e se W o rl d i≮
埯
Il!f|弼’:.‘j刖涮
[龙纹。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打开文本图片集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即成为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
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在器物上。
龙的形体大小不一,形制主要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龙角卷曲,嘴部刻画细腻,但身躯较为呆板,颈、腹及尾部的变化不大,龙爪似蹄。
隋代青瓷鸡头龙首四系壶(图1)即为此时的典型器物,壶高49.5、腹径24.5、口径11、足径13厘米,为盘口鼓腹,颈部饰有两道箍装饰,肩部两侧各有对称的两个桥形系。
肩部一龙作耳,龙身为双条脊状塑造,龙口紧衔盘口,与之对称的另一面是昂首的鸡首,大大的鸡冠,睁眼目视前方。
腹部饰花瓣纹及锯齿形花纹,均为模印。
通常来说,带管状流的壶是从唐代开始的,而隋代以前的壶都是用鸡头作流的。
此壶釉色光润、洁净,为隋代青瓷精品。
五代时期,龙纹开始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出现在瓷器上,且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龙纹像走兽,身体及四肢较粗,有尾,三趾,以宝珠、火焰、云朵、波涛作衬托。
宋代的龙纹由兽形变成蛇形,宝珠、火焰在面部作燃烧状。
瓷上装饰方法不同,越窑用贴花、刻花、划花;定窑用刻花、印花;吉州窑用剪纸贴花;磁州窑用釉下黑花的表现手法。
元代强盛而统一的社会背景使元瓷得到很好的发展,瓷上龙纹的艺术水平又有所提高,除堆贴等基本表现手法外,刻画、模印也出现在瓷器装饰上。
元龙身形矫健、细颈长身,体态奔放、动作自如、充满生机。
龙身多数披麟,身、尾界限清晰,龙首有角、发,却无双须,具清新飘逸的神韵。
自元代始,对龙纹的烧造已有规定,至元二年(1336)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是龙纹最终演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统治者对龙纹实行垄断,凡饰有龙纹的瓷器大多为官窑器物,制作之精细、技艺之高超绝非民窑器物的纹饰可比。
各时期青花瓷器都有什么特点?
各时期青花瓷器都有什么特点?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各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一)唐青花编辑本段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
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二)宋青花编辑本段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
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个朝代的青花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朝代和其特点:
1. 元代青花: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厚重,青花色泽深沉。
图案多为鸟兽花卉、云龙纹等,纹饰线条粗犷。
2. 明代青花:明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较薄,青花色彩明快。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人物、山水景观等,纹饰线条细腻。
3. 清代青花:清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晶莹透亮,青花色泽柔和。
常见的图案有莲花、牡丹、山水、人物等,纹饰线条流畅。
4. 民国青花:民国时期的青花瓷器受到西方绘画和装饰风格的影响,图案多样化,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
总的来说,青花瓷器在不同朝代的发展中,经历了从粗犷到细腻、色彩明快到柔和的变化。
这些特点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审美和制作工艺水平的发展。
明成化青花海水白龙纹天字罐之特点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青花赶珠龙纹瓷碗高9.7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圈足。
通体青花纹饰,内口饰如意云头文,内底绘云纹;外口饰如意云头纹,腹部饰二龙赶珠纹;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
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
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瓷器龙纹概说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
东汉至唐代,龙纹多数以堆贴、捏塑、范印手法表现,典型器物有东汉堆塑人兽纹蒜头瓶、南北朝青釉莲花尊、隋朝白釉龙柄鸡首壶、唐代青釉凤头龙柄壶等。
别具一格的是,此时的龙纹常常同人物、走兽、飞鸟、莲花等堆塑纹组合使用,反映了人神沟通的宗教思想。
这种创作构思,当与该时人们信奉道教,又值佛教传入中土有关。
绿釉贴塑龙纹马镫壶五代至元代,民间用瓷基本沿袭前朝模式,仍以贴、塑、模印为主。
例如北宋吉州窑青白釉龙虎耳瓶、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皈依瓶、南宋龙泉窑青釉蟠龙盖瓶等。
与皇权有密切联系的瓷器则以刻划、模印的平面图案为主。
从l966年浙江杭州钱元瓘墓出土的五代越窑青釉浅浮雕双龙纹罂,从流传有序的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北宋定窑印花云龙纹盘、扬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及江西高安窑藏出土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上我们可以窥见这一时代信息。
此时,作为主体形象的龙纹,因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遂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
给龙纹以5爪和3爪、4爪的等级区别,则是已近元末的事情。
至元二年(1336年)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是龙纹最终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
图为北宋中期定窑生产的印花云龙纹盘,现藏北京故宫。
康熙青花瓷特点鉴定方法
康熙青花瓷特点鉴定方法
康熙青花瓷是中国陶瓷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以下是鉴定康熙青花瓷的方法:
1. 鑒定器物年份:康熙青花瓷的年份可通过底部的印花、冲孔、字号、款识等进行鉴定。
康熙时期青花瓷的印花往往比较匀称,工整清晰,款识常以篆书与楷书相结合,线条流畅。
2. 观察器物造型:康熙青花瓷的造型多样,较为雅致。
常见的有瓶、罐、碗、盘、壶等。
器物的造型应具有康熙时期的风格特点,如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纹饰繁复而不失婉约。
3. 分辨器物胎质:康熙青花瓷的胎质一般为坚实细腻,并有金属声音。
可以用指甲轻轻刮擦器物底部,如有细腻的金属声音,则说明胎质较好。
4. 辨别器物釉层:康熙青花瓷的釉层常为白中略带青绿,细腻温润,厚度均匀。
较为常见的是“铁斑蓝釉”和“铁雁毛釉”,即
釉上有细密排列的斑点或细纹。
5. 分辨器物纹饰:康熙青花瓷的纹饰主题丰富多样,常见有花鸟、山水、古人物、宗教题材等。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纹饰画工细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同时要注意纹饰的布局和比例是否合理,画风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特点。
6. 鉴别器物背面:康熙青花瓷的背面常有康熙年款、款识等刻记,但部分作品也有伪造年款的情况。
需要仔细观察刻记的风
格、笔画、线条等,与康熙时期的字款进行比对。
以上是鉴定康熙青花瓷的常见方法,鉴定过程中还需综合考虑器物的整体特点、工艺水平等因素,以确保准确性。
最好咨询专业的陶瓷鉴定机构或鉴定专家进行评估。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四),康熙瓷器中龙纹的鉴定方法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四),康熙瓷器中龙纹的鉴定方法龙有九似,取九家之长: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虾,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将天上飞禽、水中游鱼、陆地走兽合为一体。
在中华民族文化不断的融合中,龙纹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也自称是龙的传人。
正是由于我们文化中对龙纹的深厚感情,使得龙纹瓷器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本期我们主要讲解一下康熙时期瓷器上龙纹的时代特征和鉴定方法。
清康熙青花云龙纹盘(官窑)一、康熙龙纹的种类康熙龙纹分为:普通龙纹(行走龙、正面龙)、团龙纹、夔龙纹、螭龙纹、翼龙纹五种。
其中翼龙纹较为少见,民窑几乎不见。
二、康熙龙纹的时代特征(断代技巧)明清时期龙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王朝刚刚建立的的初期,龙纹比较凶猛,绘画精细;但随着王朝逐渐衰落,瓷器上龙纹的绘画也趋于图案化,龙纹的气势全无,毫无精神。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除鳌拜,平三番,收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
国力昌盛,开启了康乾盛世。
此时的龙纹气势如虹,凶猛异常。
普通龙纹鉴定技巧:1. 龙头肉髻多(康熙鬼头龙也是因此得名,是康熙龙纹典型的特征,其他时期肉髻都没有康熙时大);肉髻多也就是龙的额头肉多而显的突出2. 上颚短、下颚长(区别明清龙纹的典型特征,明代龙纹与之相反);清康熙官窑龙纹3. 双眼凶狠,龙须长而抖动,腹部画成蛇腹,龙身弯曲张弛有力;清康熙官窑龙纹4. 鳞片饱满,有的鳞片和鳞片之间用露白显示鳞片的立体感,但也有个别的民窑龙纹鳞片画成网格状(网格状鳞片清晚期常见);清康熙青花龙纹清康熙民窑龙纹清晚期光绪龙纹5. 龙肘粗壮,龙爪呈一字形(清代的龙爪基本上都呈一字形,只有仿明代龙纹时不按此规律),如锋利的尖刀一般,康熙时三爪、四爪龙多见,五爪反而少见。
背鳍倒刺有规则排列。
(龙肘粗壮、龙爪锋利是康熙时期的典型特征)龙爪一字形背鳍有规则排列团龙纹的鉴定技巧:1.龙纹肉髻突出,鬼头龙特点明显。
2.龙身弯曲有力,龙纹团成圆形显得舒展自然。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龙是华夏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
传说中的龙是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之首。
随后,演变成为皇权象征,以致于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
一、元代:各种陶瓷器上都多见龙纹,尤以青花瓷上的龙纹最典型生动、时代特征最强。
元代龙泉青瓷龙塑,四肢与躯干同粗,不生背鳍(其)。
元龙泉窑青瓷印云龙纹,龙角无分杈,龙鳞为单个的突出点组成,爪长而尖稍弯。
元代景德镇青花龙纹:形体细长似蛇,头瘦、上颚尖、细颈、长躯,背有尖的齿形鳍脊,斜方鳞;细长腿、以三爪居多,爪细长锐利,尾部细,作火焰状,肘毛形如飘带,圆目有神,发疏向后或向上前方飘拂,双鹿角细长尖部上钩,背有尖的齿形鳍脊,长而较密,有的鳍齿一长一短,大腿和小腿表现的明显。
二、明代:龙纹为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纹饰,身体粗状,猪嘴(下颚比上颚长些),龙须上卷,鱼鳞,五爪多。
这是总的特征,各时期,又多少还有些差别;明末,龙画得更为草率,线条凌乱,色彩浅淡,填涂粗糙。
崇祯时的正面龙,形似老人,毫无生气与威严,反映出明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微残了。
永乐、宣德龙纹:猪嘴,颈部略细,龙躯粗壮,龙首上颚唇高突起,下颔突出,鼻子向上翻起,张目吐舌,五束长发向后上作波浪状飞起,身躯修长,四足壮硕。
龙爪呈轮盘式张伸,肘毛长飘拂,形神凝重威严。
爪有三、四、五爪之分:三爪龙,爪向后;五爪龙,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五爪爪尖成带状圆排列。
弘治:龙的两眼平视。
多为五爪。
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
正德龙纹: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
龙头扁长,脖细身粗,龙的鬃发呈三角形,倒竖在头顶,嘴巴如灯,一前一后地并排一条水平线上。
五爪短粗有力,作轮式撑张。
嘉靖:龙多绘双翅,飞舞盘旋,鬓发竖立,姿态凶猛。
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
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玉斋博物馆 2019-06-16 17:29:42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
皇帝称为真龙天子,抚掌四海称为龙御天下。
龙,象征至高无上。
建筑舟车、锦绣衣袍、御用宝座,一概以“龙”相饰。
御用瓷器是皇家最为重要的典礼、生活、装饰用器之一,因此在瓷器器型、纹饰、釉色等方面,时常受到帝王直接影响。
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高12厘米,口径26.5厘米,足径12厘米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
通体青花装饰。
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
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外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
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
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
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
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
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
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
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
清代有仿制品。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高45.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14.5厘米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
此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清康熙黄地红彩二龙赶珠纹碗高7.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6.4厘米碗撇口,弧壁,圈足。
内施白釉,外壁黄地红彩双龙纹装饰。
红彩呈枣皮红色。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盘鉴赏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盘鉴赏
时间:2014-12-05 10:40:44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青花海水白龙纹盘高4厘米足径18.9厘米底径12厘米,此器撇口,园腹,里直外收式浅圈足,口沿内外为双兰圈纹饰,器内心在双
兰圈内绘海水露暗花五趾白龙一条,器外壁绘海水江石露五趾白龙二条,一回首相望,一昂首向前追逐似追赶戏耍之态。
盘底在双蓝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青花发色艳丽,有晕散现象。
龙是中国最大的神物,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
因而龙纹仅用于宫廷及祭祀,民间不得滥用。
此件青花海水白龙盘就是明代宣德时期流行的典型龙纹的官窑器代表之一,甚为精美。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特点和鉴定技巧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特点和鉴定技巧康熙时期的民窑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巅峰之作,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釉色莹润:康熙民窑青花瓷的釉色晶莹剔透,呈现出一种瑰丽的质感。
良好的釉色表现出了匠人对瓷器质感的追求。
它可以通过观察釉面光洁度和釉面色彩的饱满度来鉴别。
二、装饰精细:青花瓷的装饰技法在康熙时期达到了巅峰。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装饰非常精细,纹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
瓷器的纹样有虬龙、凤鸟、花卉、人物故事等内容,构图优美,形象栩栩如生。
观察瓷器上的纹样是否精细,线条是否流畅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三、色彩鲜艳:康熙民窑青花瓷使用的彩色釉料具有鲜艳的色彩,色泽明亮耀眼。
康熙时期青花瓷的蓝色釉料是由钴制成的,釉色浓稠,蓝色纯正,青蓝色的调配比例得当。
观察瓷器上的蓝色是否均匀鲜艳,色彩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特点也是鉴别真伪的手段之一四、器形端庄:康熙民窑青花瓷的器形通常端庄大方,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瓷器的轮廓及其比例的协调是其品质好坏的重要体现。
观察瓷器的造型是否端庄大方,线条是否流畅有助于判断其真伪。
一、观察瓷器的整体品质:观察瓷器是否完整,有无破损、修补痕迹等。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品质通常较高,制作精良,因此如果发现瓷器存在明显破损或修补,那可能是伪制品。
二、观察瓷器的器型:观察瓷器的整体造型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风格。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器型通常端庄大方,线条流畅。
如果瓷器的器型与康熙时期的特点相差甚远,那可能是后世的仿制品。
三、观察瓷器的纹饰:观察瓷器上的纹饰是否精细、线条是否流畅。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纹饰非常精美,纹样有虬龙、凤鸟、花卉、人物故事等内容,构图优美,形象逼真。
如果纹饰粗糙、线条不连贯,那可能是仿制品。
四、观察瓷器的釉色:观察瓷器的釉色是否晶莹剔透,是否有釉面色彩的饱满度。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釉色通常非常好,纯净透亮。
如果釉色暗淡无光、表面粗糙,那可能是伪制品。
五、辨别瓷器的年代:通过观察瓷器的生产年代标识、胎体质地、烧制工艺等来辨别瓷器的时代。
青花花纹的种类
4. 山水纹: •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青花瓷上的山水纹样通常描绘山川河 流,展示了自然风光。
5. 人物纹: • 人物纹样描绘了人物的形象,可以是宫廷场面、仕女图、传统戏剧角色等。
6. 几何纹: • 一些青花瓷上的花纹是基于几何形状的,如藤蔓花纹有许多 种类,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风格和文化背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花花纹种 类:
1. 海水纹(海水云纹): • 海水纹是青花瓷上的一种流畅的纹样,通常被描述为流动的水波,有时伴 随着云雾效果。
2. 龙纹: •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因此在青花瓷上常见龙的纹样。龙纹可 以是整条龙,也可以是部分龙身、龙头或龙爪。
7. 纹饰边框: • 青花瓷的边框通常也装饰有不同的纹样,如花朵、叶子、藤蔓等,为整体 提供更加精致的外观。
清代青花瓷的特征
清代青花瓷的特征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水纹在传统青花艺术中的表现与应用
的的轻微流动带来的 弱 小 涟 漪,例 如 中 国 国 家 博 物 馆
承的过程中衍生出了 多 种 变 体,一 部 分 为 了 强 调 其 形
(陶瓷文化) 2024 年 03 月
陶瓷
Ce
r
ami
c
s
· 55 ·
式感而将其中的波纹 经 过 了 整 齐 化 处 理,如 中 国 国 家
分布,背景 为 一 圈 圈 的 漩 涡 纹,其 间 穿 插 着 桃 花 与 浪
涌,增加了浪的体量与数量,甚至整体完全由浪组合而
在视觉上会带来错觉,让我们感到漩涡中心的下陷,很
成,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清青花鱼藻纹凤尾尊。
好地体现了水的云谲波诡,给画面增添了神秘色彩。
2.
3 扇形水纹
扇形水纹就如同 鱼 鳞 般 层 层 叠 叠,每 一 个 扇 形 都
是同心圆的一部分,因其规整度较高,是所有水纹中节
博物馆的清乾隆青花 加 紫 云 龙 纹 瓶,瓶 身 足 部 装 饰 的
花,漩涡纹形式一致,具 有 强 烈 的 节 奏 感,同 时 每 一 个
水纹线条整齐,表现了水面的层层起伏,具有强烈的秩
漩涡的大小不一,充满着变化,相较于扇形水纹而言更
序感与形式感。另一部分的海浪纹为了强调水面的汹
具变化。同心圆结构 往 往 会 带 来 视 觉 上 的 引 导,同 时
o
rma
l
yo
yha
be
au
t
ta
l
s
of
u
l
lo
fpe
op
l
e
'
sexpe
c
t
a
t
i
onsf
o
rabe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海水江崖纹演变的研究顾东昊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海水江崖纹演变的研究顾东昊发布时间:2021-09-22T09:34:40.47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8期作者:顾东昊陈默然[导读] 海水江崖纹作为中国典型的传统纹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明清时期多用于龙袍和官服下摆和袖口的装饰,寓意封建王权。
在现存的文献中可以发现清朝龙袍及官服上的海水江崖纹各不相同,在纹样、色彩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
本文重点分析研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海水江崖纹的特征。
兰州大学 730000摘要:海水江崖纹作为中国典型的传统纹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明清时期多用于龙袍和官服下摆和袖口的装饰,寓意封建王权。
在现存的文献中可以发现清朝龙袍及官服上的海水江崖纹各不相同,在纹样、色彩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
本文重点分析研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海水江崖纹的特征。
关键词:海水江崖纹;传统纹样;康熙;乾隆;雍正;演变一海水江崖纹的特征海水江崖纹是我国典型的传统纹样。
清代服饰所用的装饰纹饰中,河流和山峰的形象经常一起出现,两者相互相互接触,形成秀美壮丽的浪花,与龙纹相映生辉,衬托出服饰中龙翱翔于山川河流中的壮美英姿,显示出真龙天子主宰江山社稷的意义,也有延绵不断、福山寿海、一统山河等寓意。
海水江崖纹在明代的使用形式多样,时常用作纹饰的底纹,也用作官服下摆装饰纹样。
其造型各不相同,有些富有动态,或者线条有力、形态充盈,也有与云纹相应成趣,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一)海水江崖纹的色彩特征海水江崖纹的颜色使用可以分为使用单一颜色和多样颜色两种方式。
使用单一颜色的海水江崖纹多被使用在蓝色和红色的龙袍上。
海水江崖纹的彩色常体现在海水纹的塑造中,常用金、绿、红、白、蓝几种颜色进行纹样塑造,几种颜色的搭配使纹样奢华大气,符合清朝皇宫贵族审美需求,故彩色的海水江崖纹经常被用在清代服装的装饰中。
在彩色海水江崖纹的颜色使用中,颜色根据海水纹的起伏选择,不同的颜色之间巧妙的过渡,颜色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青花海水龙纹舟该瓷船长23、高6.5厘米。
器物造型逼真、底面长方形、四壁皆近似于梯形、襾头稍翘,完全按照明清时期龙舟式样设计塑造。
此船露胎处胎土坚细、胎釉结合致密、洁白釉面匀称平整莹润。
船身内外均翠毛蓝绘形态各异龙纹予以装饰,
内仓绘一腾空巨龙穿越密布云层之间,船舷则用回纹饰边,显现高雅大方皇家气派,外壁对称刻画出两条或灵或现的蛟龙翻滚在惊涛骇浪之中,运笔流畅,
龙身龙头刚健有力,须浪绘迹细如发丝。
龙舟长方形矮圈足,內外斜修、略现跳刀痕,底圈內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横排六字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