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呱》谈方言节目的受众传播及受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从《拉呱》谈方言节目的受众传播及受众效果
从电视诞生到现在,形成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形式,随着观众们的审美提高和电视制作技术的提高,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已经进入了21世纪之后,方言类电视节目成了电视节目的后起之秀,引领了电视节目新形势的不断发展。2005年10月31日齐鲁电视台推出自己的方言新闻节目《拉呱》,自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飙升。一时间,各地方电视媒体掀起方言新闻的热潮,引起业界、学界的普遍关注。方言作为语言民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是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名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而汉语普通话则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所以这北方话的方言在普通话里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这《拉呱》节目开播既不会担心观众们听不懂,还让电视节目的形式不断的更新,推向一个新高潮。[1]《拉呱》充分表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并且节目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新闻内容则选取百姓普遍关心、关注的生活话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展现、讨论,真正体现了新闻事业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三贴近原则。
《拉呱》节目通过我们身边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反映生活,表达百姓的喜怒哀乐,愿望与要求。节目在山东省内找到人们的烦心事,为人们排忧解难。《拉呱》是人民的代言人,也是抑恶扬善,弘扬正气,扶危济困,排忧解难的场所,是普通人说话的地方。节目贴近现实,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帮助百姓。节目内容生动活泼,节目形式也不断更新,从刚开始的搭词的,到后来女搭词的,再到现在灰太狼搭词,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尽力满足。真实自然,朴素亲切,温馨感人,难怪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获得观众的欢迎与喜爱。
《拉呱》节目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播出的比较成功的方言类节目了。成功因素有很多,也是综合了各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拉呱》节目成功因素分析:
我们先综合的来说,首先是这档节目的特色播报方式。在“说新闻”中《拉呱》节目的更多特色还是在“方言说新闻”,使用方言说新闻,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使受众感觉很亲切,使受众得到一定的放松,让观众更好的融入到这个新闻环境中,亲身感受,自己做出想法和选择。“方言说新闻”也使新闻内容范围更加的广泛,顺应了电视新闻传播求新、求快、求活的发展要求。[4]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以与受众一对一的讲话方式,将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播报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播新闻字正腔圆的方式,用平常话轻松地把新闻说出来。[5]方言说新闻的出现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对整个节目要求更高。《拉呱》就运用了这种特色的播报方式,主持人“小么哥”用轻松亲切通俗的语言,符合大众心理,使受众容易接受。
在《拉呱》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大部分都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闻内容传
递给受众,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故事中的社会关系与行为方式可以来指称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指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行为方式。[6] 《拉呱》在这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讲述故事时,经常巧设悬念,进一步吊起观众的胃口;然后通过趣味十足的电视画面、声音解说和现场采访或情景模拟等把真相一步一步的告诉观众。让观众不断的跟着镜头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样生动的、趣味十足的叙述方式满足了老百姓的心理需求,通过适度激发受众的联想、想象等思维,让观众深入在故事之中亲身感受。
其次,就是个性主持。这《拉呱》节目的主持人小么哥,本名叫张勇,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一名曲艺演员,是相声演员唐爱国的徒弟,本行是相声,也会山东快书。所以要说到这个性的主持,首先就要说这主持人给《拉呱》节目中加入了不少的曲艺元素。《拉呱》定位山东本土文化,大胆借鉴民间曲艺,节目中广泛运用快板、评书、相声曲等艺方式来说新闻,有了夸张,也增加了不少的笑料,让观众在接受新闻,了解新闻的同时也放松了心情,开怀一笑。这种曲艺形式吸引老百姓的眼球,这种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融入幽默特色,增加可看性。曾经,一段山东快板的开场白,吸引了很多观众“咱们拉呱节目真有趣,拉的全是新鲜事;越拉越觉得有意思,越拉心里越带劲;您要是有什么新鲜事,给咱们节目送个信;记者马上到家门,咱们有批评有鞭策;让大伙说说错与对,不是给您出难题,咱们对事不对人。”不少观众在观看时,也不由的随着山东快书的节拍一起把这段开场白给说了出来。家里的小孩子都会跟着说两句,引得家里人开怀一笑。
“小么哥”出身曲艺演员,显然,曲艺演员的风格就是讽刺,因而观众对他的承受度、宽容度就会大一些。小么哥说新闻的时候他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就避免了常规新闻主播有所顾忌、不敢表达私人情感的局面。例如有这样一则让人比较震惊的新闻:媳妇怀疑婆婆偷藏苹果不给自己吃,导致婆媳不和;公公因气愤而去媳妇家扒树皮,然后被媳妇追打,公公和婆婆被打得遍体鳞伤,其丈夫因受夹板气而喝了农药,之后幸好被救。咱们中国素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媳妇”的这种做法天理难容,主持人小么哥狠狠批评那媳妇,说她良心被狗吃了,真是该好好教育一番,狠揍一顿,让她也尝尝皮肉之痛。
在电视节目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当中充当的是舆论领袖的角色,主持人权限
发挥的好直接关系到节目甚至是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所以,一位成功的主持人对打造品牌节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持人要在观众和节目所报道的事物和人物间起离解作用,不能被节目里的事件和人物迷惑,也要观众保持头脑的清醒,英国新闻学界把这类主持人称为“上摄像机的朗读人”。[7]没有个性的主持人做不出个性的节目,没有个性的节目在收视率中也是没有竞争力的。
小么哥已成为《拉呱》节目的形象代言人。相声演员出身的小么哥,貌不惊人,一张表情丰富幽默的脸还带点“嬉皮笑脸”,一改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一本正经,演播室里一堵隔墙,一张书桌,主持人在桌后一站,很有现场说书的感觉,拉近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观众一听到《拉呱》就知道“小么哥”来啦!“小么哥”的服装上也费尽心思,他的唐装和T恤也经常引起受众的热议。
“小么哥”语言风趣幽默却又不失大雅,小么哥在说新闻的过程中经常会会加入一些评论性的话语,用“主持公道”式的评点,他对新闻的串联、点评更是信手拈来,把曲艺的娱乐性和新闻点评的道德教化相结合,用他的语言方式,教给老百姓如何尊老爱幼,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在社会上处事等,把教化用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人已启发。“小么哥”的主持风格,让人们产生一种归属和满足感,满足人们的一定需求,“小么哥”在评价新闻的时候,加入个人色彩,很多观众就是希望通过“小么哥”的嘴说几句痛快话,一解心头的怒火,也代表大部分市民公开表达出爱憎分明观、荣辱观的角色。
除了小么哥,节目还设置了“搭词”的角色。所谓“搭词”就是打断或插入一些话,而将一个话题或下一个话题连接起来。一种形式是不出境,只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类似于相声中的“捧哏”角色;另一种形式则是出境与小么哥客串表演的,类似于小品中的小配角。[8]“搭词”的总会在节目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与主持人插科打诨,既有效地衔接了上下两则新闻间的的中断,确保了节目的流畅性,同时又把表演因素引入新闻节目,使节目徒生悬念,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更具视听魅力。比如:“搭词”的总在适时的时候以一个“捣蛋鬼”的形象出现,与“一本正经”的小么哥唱反调,总是在小么哥说到兴起时冷不丁插上一句,在他们对小么哥进行调侃嘲讽的时候,小么哥却以一副“一本正经的自吹自擂”的形象出现,在节目中开始以开玩笑的方式对自己和节目进行“自我吹嘘”,比如“染肿发充胖子你以为我想啊”这则新闻的导语是这样的:“就是我这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