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_第九章[1].5清虚热

合集下载

wtt--中药学课件_3.清热药清虚热药资料

wtt--中药学课件_3.清热药清虚热药资料
性 状:
本品茎 呈圆柱形 ,上部多分枝 , 长30~80cm ,直 径 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 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 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 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青蒿《本经》
味苦,气寒凉,入肝经走 血分,故可凉血清虚热; 辛香透散,故可解暑截疟。
白薇、白马薇、白尾,葳蕤
白薇《本经》
白薇《本经》
白薇《本经》
性 状:
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 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 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 根 , 根 长 10 ~ 25cm , 直 径 0.1~0.2cm。表面棕黄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 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 微苦。
白薇《本经》
生地、玄参
白薇《本经》
临床应用: 2. 热淋、血淋
苦寒清热 利尿通淋

肾经
膀胱湿热
木通,滑石, 石韦
血淋涩痛
白薇《本经》
临床应用: 3. 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
凉血,解 毒,疗疮
胃 肾经
血热毒盛
天花粉,赤芍,甘草 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咽喉肿痛
金银花,桔梗,山豆根
白薇《本经》
临床应用: 4. 阴虚外感
青蒿《本经》
骨温截青歌 蒸病疟蒿决 盗伤退苦: 汗阴热寒 服热效清 之不如肝 安退仙胆 。,,,
地骨皮《本经》
来 源:
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 根皮入药。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
地骨皮、地骨皮炭。
地骨皮《本经》
地骨皮《本经》
性 状:
本品呈筒状或槽状,长3~lOcm,宽 0.5~1.5cm,厚0.1~0.3cm。 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 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 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 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 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 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紫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 咳。
清热药
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夏枯草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祛湿药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 结。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归经
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 用,即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 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 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药理与毒理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等。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散剂
将中药饮片研成细粉后制成的干燥粉末状 制剂。便于携带和服用,可直接吞服或外 用。
膏剂
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后,浓缩制成的半固 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创面、滋润皮肤和 局部治疗作用。
丸剂

中药课件清虚热药

中药课件清虚热药
5
银柴胡 甘微寒 肝胃 根
6
胡黄连
苦寒 肝胃大肠 根
胡黄连
7
银柴胡 甘微寒 胡黄连 苦寒
1、清虚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
2、除疳热:疳积发热。
消化不良 腹部膨大 口渴消瘦 毛发焦枯 低热不退
清湿热:湿热泻痢 痔疮 痔漏
8
柴胡 银柴胡
清热
散表热 少阳热 升阳举陷 疏肝解郁
清虚热 除疳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连 胡黄连
栀子清泻
11
第五节 清虚热药 虚热 阴阳气血不足之发热 适应证 肝肾阴虚、虚热内扰之骨蒸潮热.
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等 温热病后期伤阴之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细数
1
青蒿 苦辛寒 肝胆 地上部分
2
青蒿 苦辛寒
1、清透虚热: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温病后期,余热未清之证 青蒿鳖甲汤
2、凉血除蒸:阴虚发热 劳热骨蒸 潮热盗汗、五
心烦热、舌红少苔 清骨散
3、解暑:暑热外感证
4、截疟:疟疾寒热
不宜久煎
3
地骨皮 甘寒 肺肝肾 根皮
地骨皮
4
地骨皮 甘寒 1.凉血除蒸:阴虚发热 盗汗骨蒸 血热出血证
吐血衄血尿血 盗汗骨蒸,肌瘦潮热 秦艽鳖甲汤
2.清肺降火:肺热咳嗽 泻白散
地骨皮 凉血止血 清肺降火 生津止渴 有汗之骨蒸 牡丹皮 退虚热 活血化瘀 消痈肿 无汗之骨蒸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清心火 泻胃火 退虚热 除疳热
9
小结 含义
分类 5节 比较药物功效的异同点 石膏 知母; 黄芩 黄连 黄柏; 金银花 连翘; 生地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牡丹皮 地骨皮; 柴胡 银柴胡; 黄连 胡黄连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6
5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03
特殊疗效
特殊疗效
1.
01
诸骨鲠喉——威灵仙
02
吐泻转筋——木瓜
03
黄疸——茵陈蒿
04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ANNUAL
REPORT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04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03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中药学第九章

中药学第九章

第九章、清热药1. 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 清热药的分类及功效:清热泻火药(治疗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

),清热燥湿药(治疗湿热证),清热解毒药(贯穿温热病始终;治疗热毒赤盛的痈肿疮疡证),清热凉血药(治疗营分、血分等实热证),清虚热药(治疗虚热证,即伤阴之后出现的阴虚发热,也就是治疗肝肾阴虚发热、热病后期夜热早凉)。

3. 注意事项:①药性寒凉的药易伤脾胃②苦寒的药物易化燥伤阴③阴盛格阳禁用。

(一)清热泻火药1. 清热泻火药:①治疗肺胃的有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②治疗心的药有竹叶、淡竹叶、栀子;③治疗肝的药有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

(从夏枯草开始不谈气分实热证,只谈脏腑实热证)2. 石膏(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生石膏,内服;煅石膏没有结晶水,要外用)的功效:①生石膏——清热泻火(治疗气分实热证——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治疗脏腑火热证——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龈肿痛,内热消渴—实),除烦止渴;②煅石膏——收湿生肌(使创面渗出减小),敛疮止血。

3. 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生石膏)和(知母)。

4. 石膏煎煮方法:打碎先煎。

5. 知母的功效:清热泻火(治疗气分实热证——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治疗脏腑火热证——肺热咳嗽、阴虚燥咳,内热消渴—阴虚火旺、阴虚肠燥便秘,骨蒸潮热),滋阴润燥。

6. 石膏的性能: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知母对的性能:苦、甘、寒,归肺、胃(消渴)、肾经(骨蒸潮热)。

7. 消渴:胃火亢盛而消谷善饥为实证,激素多为阴虚,消渴上消为肺经,中消为胃经,下消为肾经。

(故石膏不治实火,知母可以)8. 【简答题】石膏和知母的药对对比:相同点:都可以清热泻火,治疗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喘,胃火炽盛。

不同点:①石膏泻火力强,重清解,治疗实热证;知母滋阴润燥力强,重清润,上清肺金以泻火,中清胃热以生津,下润肾燥以滋阴,治疗实热证和虚热证。

中药学课件 2.5清虚热

中药学课件 2.5清虚热
也有报道用青蒿或青蒿醚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癣30例,显效 14例,好转11例 (中华临床中药学1998:632)。
此外,青蒿及其制剂尚可用于神经性皮炎、癌症发热、日本血 吸虫病以及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青蒿素
南北朝《肘后方》载:“疟疾寒热,用青蒿 一握,水二升,捣汁服之。”
青蒿素是我国中药工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 从青蒿中提取的抗疟有效成分,是一种有过 氧基团的内酯类物质。其抗疟强度为氯喹的 1.13-1.16倍,效价比显著优于氯喹。其衍 生物现有多种剂型,如片剂、栓剂等。
青蒿【临床应用】
1. 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长于清透阴分伏
热。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分,伤阴劫 液,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 退等,+鳖甲、知母、丹皮、生地等,青蒿鳖 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临床应用】
2. 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本品苦寒,入肝走血,具有清退虚热,凉血 除蒸的作用。
【药用】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胡黄连
功效
清湿热
主治
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痔 疮等。
除骨蒸、消疳热 用于骨蒸发热、小儿疳热
胡黄连
【鉴别用药】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 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 痢之良药。 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 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银柴胡
功效
清虚热 除疳热
主治
特点:清退阴虚发热,理阴不升腾, 退热不苦泄。
应用: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 热。
银柴胡
【鉴别用药】 银柴胡与柴胡,名称相似且均有退热之功。 银柴胡能清虚热,除疳热,尤善治疗阴虚发 热、小儿疳热; 柴胡能发表退热,善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 之往来寒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薇
【性味归经】 苦、咸,寒。 胃、肝、肾。
2014-3-18
中药学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清热凉血
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①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②产后血虚发热; ③温邪伤营发热。 ①热淋;②血淋 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2014-3-18
中药学
荷叶《本经》
2014-3-18
中药学
罗汉果《本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2014-3-18
中药学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清湿热
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痔 疮等。 用于骨蒸发热、小儿疳热
除骨蒸、消疳热
2014-3-18
中药学
Hale Waihona Puke 白薇《本经》药用 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 的根及根茎。
2014-3-18 中药学
2014-3-18
中药学
地骨皮
【性味归经】 甘,寒。 肺、肝、肾。 【药话】 地骨皮所以名地骨者, 言其根深,“土地爷 柱枸杞,为我知根”, 可知地骨皮之根深为 常人所难知。
2014-3-18 中药学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凉血退蒸
①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②小儿疳热 ①肺热咳喘、咳血、衄血 ②内热消渴
2014-3-18
中药学
2014-3-18
中药学
银柴胡《本草纲目拾遗》
【药用】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性味】甘苦,凉。
2014-3-18
中药学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清虚热 除疳热
特点:清退阴虚发热,理阴不升腾, 退热不苦泄。 应用: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 热。
2014-3-18
中药学
胡黄连《新修本草》
【药用】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2014-3-18 中药学
青蒿之配伍
配黄芩、半夏,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 等症。 配鳖甲、地骨皮,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 的低热。 配藿香、佩兰,清解暑邪、宣化湿热,用于 外感暑热。
2014-3-18
中药学
地骨皮《本经》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 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根皮。
清肺泻火
2014-3-18
中药学
地骨皮、牡丹皮异同
1. 2. 相同点:清热凉血、退骨蒸。 同中之异: 在清热凉血方面,丹皮优于地骨皮,且凉血不留瘀; 在清退骨蒸方面,丹皮味辛能透,善治无汗之骨蒸, 地骨皮甘寒益阴,善治有汗之骨蒸。 不同点: 1. 丹皮又能活血散瘀,用于血瘀证、痈肿疮毒; 2. 地骨皮又能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嗽。
第五节
清虚热药
2014-3-18
中药学
概述
含义:本类药性多寒凉,入阴分,具有清虚热, 退骨蒸的作用。用于治疗虚热证。 适应证:主要适用虚热证。 1. 肝肾阴虚,虚热内扰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 虚 烦不眠、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2. 温病后期,余热未尽,伤阴劫液,出现的夜热 早凉、热退无汗、舌红绛、脉细数。 3. 也可用于实热证。
2014-3-18
中药学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清热截疟 清虚热 除蒸 解暑 凉血止血
2014-3-18
疟疾(寒热往来) 特点:长于清透阴分伏热。 应用:阴虚发热之夜热早凉,骨蒸
暑热外感
用于血热出血,如鼻衄等
中药学
青蒿素
南北朝《肘后方》载:“疟疾寒热,用青蒿 一握,水二升,捣汁服之。” 青蒿素是我国中药工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从 青蒿中提取的抗疟有效成分,是一种有过氧 基团的内酯类物质。其抗疟强度为氯喹的 1.13-1.16倍,效价比显著优于氯喹。其衍 生物现有多种剂型,如片剂、栓剂等。 但青蒿素在体内半衰期短,容易造成复发, 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2014-3-18 中药学
【教学内容】
掌握:青蒿、地骨皮 熟悉:银柴胡、胡黄连 了解:白薇
2014-3-18
中药学
青蒿《本经》
[来源]为菊 科植物黄花 蒿 Artemisia annua L.的 干燥地上部 分。
2014-3-18
中药学
青蒿
【性味归经】 苦、辛,寒。 肝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