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第五章 酸碱平衡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  酸碱平衡

==== C -COO红色(醌式)
C-OH -COO羧酸盐式
§5.2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
5.2.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1.电离常数和电离度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其分子与其电离出的离子 间的平衡,对弱酸弱碱而言,此平衡常数即其电离 (解离)常数,例如 一元弱酸 HA == H++A- Ka = [H+][A-]/[HA] 一元弱碱 H2O + B ==BH+ + OH- Kb = [BH+][OH-]/[B]
2.强酸弱碱盐 如NH4Cl 水解酸性。Kh= Kw/Kb 3.弱酸弱碱盐 如NH4Ac其pH决于酸碱相对强弱,其水解相互促进, 水解程度高。 其 Kh = Kw/(Ka·Kb) 例:0.10M NH4Ac水溶液的PH值及水解度 7.0,0.56% 4.多元弱酸弱碱盐的水解 也是分级进行,其第一步远强于后面各步 例:计算0.001M Na2S溶液的pH及水解度。 (K1=1.0×10-7, K2=7.1×10-15) 11.0, 99.9%
§5.3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即盐类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离子作 用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其结果是溶液的PH改变。 5.3.1盐的水解平衡 1.强碱弱酸盐:水解碱性 H2O == H+ + OH+) NaAc == Na+ + AcH2O + Ac- == HAc + OH水解常数 Kh = Kw/Ka (水解度h = c水解/c起始 ×100%) 例:0.10MNaAc溶液的pH及水解度(Ka=1.8E-5) 8.9, 0.0075%
电离平衡当然是有水分子参加的,但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几乎 不变,一般合并在常数中。P654附录三列出了常见酸碱的电离常 数。

上大 无机化学A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课件

上大 无机化学A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课件
10
(2)pH值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变化幅度往往很大,浓 的可大于10mol·L-1,一般溶液中[H+] 很小,其数值 读写都不方便。故用其负对数pH值表示,即:
pHlg[H]
同样: 因为: 所以
pOHlgO [ H ]
[OH ][H]1 014
pH+pOH=14
生成的 Ac- 就是碱。HAc 与 Ac- 是一对 共轭酸碱对。我们说 HAc 是 Ac- 的共轭酸 ,而 Ac- 是 HAc 的共轭碱。有酸必有碱。
7
• 一般来说:共轭酸越强,它的共轭碱就越 弱;共轭碱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 如:H2OH++OH• 水为最弱的酸,它的共轭碱是最强的碱。 • 同一个共轭酸碱对中,共轭酸的Ka与共轭碱 的Kb的乘积等于水的离子积常数。 即:
所以:
Ka C2
或者:
Ka C
此即所谓稀释定律,也就是电离度和电离常 数的关系式。
16
有关电离度的讨论: 1、同类型弱酸(碱),如浓度相同,可将作为电离程 度的量度。 2、同一弱酸(碱), 和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即:浓度越稀,电离度越大,而H+? 以上又称稀释定律,但注意,仅适用于弱电解质。 3、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不大。
酸:Acid
Ka
碱:base
Kb
盐:salt
13
有关电离常数的讨论: 1、Ki的大小代表弱电解质的电离趋势: Ki值越小,电离程度越小,该弱电解质的酸(碱)性越弱; Ki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该弱电解质的酸(碱)性越强。 2、 Ki与电离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无关。 3、T变化, Ki也发生变化,但影响不大。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5.2.2 溶液的pH值
pH = -lg{c(H3O+ )} 令 pOH = -lg{c(OH- )} 根据 KW ={c(H3O+ )}{c(OH- )}= 1.0×10-14
即 - lg c(H+ ) - lg c(OH- ) = - lg KW = 14 \ pH + pOH = pKW = 14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1 历史回顾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1.3 酸的相对强度和 碱的相对强度
2020-11-9
感谢你的观看
2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 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接受体)
HAc(aq)+H2O(l) H3O+(aq)+Ac-(aq)
初始浓度/mol·L-1 0.10
0
0
平衡浓度/mol·L-1 0.10-x
x
x
Ka
(HAc)
=
{c(H
O+
3
)}{c(Ac-
{c(HAc)}
)}
Ka
2020-11-9
(HAc)
=
x2 0.10 - x 感谢你的观看
x=1.3×10-3
15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 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H+
H2O(l)+H2O(l) H3O+(aq) +OH-(aq)
酸(1) 碱(2) 酸(2)

无机化学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 酸碱平衡
比较酸碱强度,必须在同一溶剂体系中。
例:HAc在水中是弱酸,而在液氨中则是一个较强的酸,
因为液氨接受质子的能力比水强,促进了HAc的电离:
HAc + NH3(l)
NH 4 + + Ac–
● 酸碱强弱的表示方法
HCl(强酸)
HCl (aq) + H2O (l)
HF + H2O
HF(弱酸)
H3O+ (aq) + Cl (aq)
可以计算溶液的酸度或碱度。
例如,计算0.1molmol HAc水溶液的酸度:
解:
HAc (aq) + H2O (l)
设[H3O+] = x
0.10 – x 0.10
[H3O+][Ac−]
Ka = [HAc] ≈
H3O+ (aq) + Ac−(aq)
x
x
x2 = 1.76 × 10 5
0.10
H3O+ + F
酸常数和碱常数
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弱用其质子转移反应中
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酸的平衡常数,酸的离解常数–––酸常数KaӨ
碱的平衡常数,碱的离解常数–––碱常数KbӨ
HAc + H2O
Ac– + H3O+
KaӨ: 酸常数
+
θ

θ
c
(H
O
)
/
c

c
(Ac
)
/
c
3
Kaθ
c(HAc) / cθ
NH3 (aq)
碱 (1)
+
H2O (l)
酸 (2)

上大 无机化学A 第五章酸碱平衡

上大 无机化学A 第五章酸碱平衡

答:溶液的 pH值为2.87,电离度为1.34 。
例2:计算298K时,0.1mol· -1, 0.01mol· -1, L L
1.0×10-5mol· -1,的醋酸溶液的pH值和电离度 。 L
C / mol· -1 L /%
0. 1 1.3
0.01 4.2
1.0×10-5 71
[H+]
1.3×10-3
pH值 ≈5 ≈5
上述混合液+ 1ml0. 1 mol·L-1NaOH
≈5
这说明HAc和NaAc 的混合溶液具有缓冲作用。
二、缓冲溶液
1.基本概念 : 通常在水中,或者是NaOH水溶液中加入少量 HCl,NaOH之类的强酸强碱,或者大量稀释就 会使水溶液的pH值变化好几个数量级。但是在 HAc-NaAc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强酸强碱或者稀 释后,其pH值却可基本上不变。象这样由弱酸 及其弱酸盐组成的混合溶液,它的pH值能在一 定范围内不因稀释或者外加少量酸碱而发生显 著变化,这种溶液叫缓冲溶液。
2. 共轭酸碱对 在质子理论中,任何一个酸给出一个质子 后就变成碱,任何一个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就 变成一个酸 。例如: HAc 是酸,若是有反应:
HAc(酸) Ac(碱)
生成的 Ac- 就是碱。HAc 与 Ac- 是一对 共轭酸碱对。我们说 HAc 是 Ac- 的共轭酸, 而 Ac- 是 HAc 的共轭碱。有酸必有碱。
H 2O H OH


并有: K w [ H ][OH ] 1014 (25℃下)
Kw常称水的离子积常数,当水温变化很
小时Kw几乎不变,而且Kw不随水溶液中其
它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变化。但是,当水温显 著改变时Kw也有改变。这一点务必注意。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教案•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与溶解度计算目•酸碱滴定法原理与实践操作•酸碱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录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酸碱酸碱的强弱030201酸碱定义及性质酸碱反应类型中和反应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称为酸碱中和。

酸碱与金属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碱能与某些金属(如铝、锌等)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

酸碱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平衡原理酸碱平衡酸碱指示剂酸碱平衡的移动溶液pH值计算pH值定义01pH值计算方法02酸碱混合溶液pH值计算0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定义及分类弱电解质定义弱电解质分类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电离平衡常数定义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影响电离平衡因素浓度温度浓度改变会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但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同离子效应多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多元弱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缓冲溶液组成及作用机制组成作用机制当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减弱了溶液pH值的变化,保持溶液的酸碱度相对稳定。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缓冲容量指缓冲溶液所能抵抗外来酸或碱对溶液pH值影响的能力,与缓冲组分的浓度及解离度有关。

缓冲范围指缓冲溶液能够有效维持pH值稳定的pH值范围,通常与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有关。

常见缓冲体系及其应用常见缓冲体系应用维持生理pH 值稳定人体内的血液、细胞液等都具有缓冲作用,能够维持生理pH 值的稳定,保障正常生理功能。

要点一要点二药物制剂与储存在药物制剂过程中,缓冲溶液常用于调节药物的酸碱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在药物储存过程中,缓冲溶液也能够减缓药物因酸碱度变化而引起的降解和失效。

生物实验与研究在生物实验中,缓冲溶液常用于细胞培养基、酶反应体系等的配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稳定的酸碱环境;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缓冲溶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用于蛋白质纯化、DNA 提取等实验操作中。

无机化学 第五章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 第五章 酸碱平衡

(ceq (B ) / c )(ceq (OH ) / c )
Kbθ =
(ceq (BOH) / c )
Kbθ
=
c
eq
(B ceq
)ceq (OH (BOH )
)
(简化式)
Kaθ、Kbθ: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 平衡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 平衡 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中和:
H+
→ H3O (aq) OH (aq) H2O(l) H2O(l)
H+
→ H3O (aq) NH 3 (aq)
NH
4
(aq)
H 2 O(l)
H+
→ HAc(aq) OH (aq) H2O(l) Ac (aq)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溶液中CO32-是第二步电离产生的
HCO3-(aq)
H+ (aq) + CO32-(aq)
平衡浓度6.5 ×10-5 -y 6.5 ×10-5 +yy
Ka2
= [c(H+)[]c(CO32-=)]4.7×10-11
ө(HCO3-)
[c(HCO3-)]
6.5 ×10-5 –y = 6.5 ×106-.55 ×10-5 +y = 6.5 ×10-5
H+
HCl
NH 3

NH
4
Cl
酸(1) 碱(2)
酸(2) 碱(1)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解离: H+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
原因 HAcH是A这c的些碱酸性的较区水分弱试(不剂易接受质子)
酸碱质子理论
4. 酸碱的强弱
• 为定量表示酸碱的相对强弱,我们以水 (最常见的溶剂,是一种两性物)作为基准 酸碱,以弱酸弱碱电离平衡的标准平衡常数 表示其强度。
酸碱质子理论
优点
●扩大了酸、碱范围,不局限于水溶液体系 ●把阿仑尼乌斯理论中的电离、中和、盐的水解统 一为“质子传递反应”。 ●与电离理论一样,可应用平衡常数定量衡量在某 溶剂中酸或碱的强度,得到广泛应用。
Cl- + NH4+
酸碱质子理论
3.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水的解离
H2O + H2O OH- + H3O+
酸碱解离
H+
HF + H2O
F- + H3O+
H+
H2O + NH3
NH4+ + OH-
酸碱质子理论
3.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酸碱中和
4. 酸碱的强弱
取决于酸给出质子或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必须在酸碱反应中才能够得以体现。
H+ 对于酸碱反应:
A1 + B2
强碱 强酸
H+
B1 + A2 弱酸 弱碱
若反应正向进行,则酸性A1>A2;碱性B2>B1
酸碱质子理论
4. 酸碱的强弱
取决于酸给出质子或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必须在酸碱反应中才能够得以体现。
H+ HNO3 + H2O
H+ HNO3 + HAc

无机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

弱碱
一元弱碱:解离出一个OH-的碱 二元弱碱:解离出两个OH-的碱 多元弱碱:解离出多个OH-的碱
描述酸碱解离程度用什么?
一元弱酸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对于气相反应:
H2 (g) I2 (g) 2HI(g)
[ p(HI) / p ]2
[ p标(H准2平) /衡p常数][:p(I2 ) / p ] 对于溶液中的反K应 :
Kw意义----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温度升高,KW增大
5.2.2溶液的pH值 ●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溶液酸碱性的定量标度
● 在[H+]<1mol·L-1时,pH值表示溶液的酸度
pH =-lg[H+] pOH=- lg[OH-]
pKw= -lg{[H+][OH-]} pKw= pH+ pOH
5.1.1 酸碱解离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 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 的化 合物是碱。
酸碱电离缺点和不足:
仅限于水溶液,无法说明非水溶液的酸碱性 对于在水溶液中曾酸碱性但本身不解离出H+或OH酸碱无法定义
实际现象
NH4C1水溶液呈酸性 Na2CO3水溶液呈碱性
酸碱相互依赖的关系 成为共轭关系,酸碱也
共轭酸成为共轭共酸轭碱 碱 + H+
酸碱共轭关系
(1)HCO
3
H
CO
23
(2)H2CO 3
H
HCO
3
(3)NH
4
H
NH3
(4) NH3 (C2H4) NH3 NH3 (C2H4) NH2 H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章节练习第五章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章节练习第五章 酸碱平衡

第五章酸碱平衡填空题: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O32-是,其共轭是;H2PO4-是,它的共轭酸是,它的共轭碱是;Fe(H2O)63+的共轭碱是。

在水溶液中能够存在的最强碱是,最强酸是;如果以液氨为溶剂,液氨溶液中的最强碱是,最强酸是。

2、已知298K时浓度为0.010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的pH为4.00,则该酸的解离常数等于;将该酸溶液稀释后,其pH将变,解离度α将变,其K aΘ将。

3、在0.10mol·L-1HAc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浓度最小的物种是,加入少量的NH4Ac(s)后,HAc的解离度将,这种现象叫做。

4、在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Ac溶液和HCl溶液中,所含c(H+);若用同一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这两种酸溶液并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此时两溶液的pH,其中pH较大的溶液是。

5、25℃时,K wΘ=1.0×10-14,100℃时K wΘ=5.4×10-13;25℃时,K aΘ(HAc)=1.8×10-5,并且K aΘ(HAc)随温度变化基本保持不变;则25℃时,K bΘ(Ac-)=,100℃时K bΘ(Ac-)=;后者是前者的倍。

6、0.10mol·L-1Na3PO4溶液中的全部物种有,该溶液的pH7,c(Na+)3c(PO43-);K b1Θ(PO43-)=7、向0.10mol·L-1NaAc溶液中加入l滴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当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溶液的颜色将,这是因为。

8、将50.0g的弱酸HA溶解在水中制得100.0mL溶液。

将该溶液分成两份,用NaOH溶液滴定其中的一份至恰好中和,然后与另一份混合,测得溶液的pH=5.30,则该弱酸的K aΘ=;混合溶液中c(HAc)/c(A-)≈,当将混合溶液稀释1倍后,其pH。

如果在50.0mL稀释前的混合溶液和50.0mL稀释后的混合溶液中均加入1.0mL0.10mol·L-1HCl溶液,前者的pH变化比后者的pH变化。

无机化学第5章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第5章 酸碱平衡
解: ∵ ∴ H2CO3 + H2O = H3O+ + HCO3x
K a1c
Ka1ø
平衡浓度: 0.01-x Ka1Ø / Ka2Ø >103
x
H

4.2 107 0.010 6.5 105 mol L1 [HCO 3 ]

pH lg[ H ] 4.19
NH Cl 4 酸(2) 碱(1)
• 液氨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H+
NH 4 Cl NaNH2
酸(1) 无机化学 碱(2)
酸(2)
2NH3 NaCl
碱(1)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3 酸的相对强度和碱的相对强度
1. 酸和碱的强度是指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和碱接受 质子的能力的强弱。
ClO HSO H 2 P O Ac HCO3 NH3 OH 4 4 4
无机化学
5.2 水的解离平衡与溶液的pH值
5.2 水的解离平衡与溶液的pH值
5.2.1 5.2.2 水的解离平衡 溶液的pH值
无机化学
5.2 水的解离平衡与溶液的pH值
5.2.1
水的解离平衡 H3O+ (aq) + OH-(aq) H+ (aq) + OH-(aq)
⑵ 二元弱酸中,c(B2-) ≈ K2Ø,而与弱酸的初始浓度无 关。 ⑶ 二元弱酸溶液中,c(H3O+)≠2 c(B2-)。
混酸中的二元弱酸, H3O+主要来自强酸。若 c(弱 酸)一定,则c(酸根离子)与 c2(H3O+)成反比。
pH lgc(H3O ) 2.89
• 解离度(a)
c0 ceq 已解离的浓度 α 100% 100% 初始浓度 c0 1.3 103 醋酸的解离度α 100% 1.3% 0.10

无机及分析化学05酸碱平衡.pptx

无机及分析化学05酸碱平衡.pptx

Kw (HAc)
(5.9)

Ka (弱酸) Kb (共轭碱) = Kw

pKa + pKb = pKw
(5.10)
3.多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 多元弱酸(碱)在水中的离解是分步进行的。
例如,硫化氢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离解 (或称电离)。其反应式为
第一步 H2S + H2O
H3O+ + HS-
例如在(5.1)式的反应中,逆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 完全程度高,正反应(弱酸的电离反应)完全程度较低。 事实即如此,弱酸的电离都较微弱。
5.1.2 酸碱平衡 1.水的自偶电离平衡
水在化学中是常用的、重要的溶剂,在讨论其它酸碱在水 中的酸碱平衡时有必要先对水自身的电离平衡加以讨论。实验 证明纯水有极弱的导电性,这说明水是一个极弱的电解质。在 24℃时,测得纯水中[H3O+]=[OH-]=1.0×l0-7 mol·L-1。那么纯 水中的H3O+和OH-是怎样产生的呢?按照酸碱质子理论,溶剂 分子之间的质子传递统称为溶剂的自偶电离,水做为溶剂时, 水分子之间发生的质子传递就叫做水的自偶电离或称水的质子 自递。正是水分子之间发生的这种质子自递反应才使水中具有
氯化氢和氨在苯中并不能电离,但能生成氯化铵。
1923年布朗斯特和劳莱分别提出酸碱质子理论。 以下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平衡、酸碱 的强度、溶液中[H+]的计算等进行讨论。
1.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质子授体)
叫做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质子受体)叫做碱。酸碱 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水溶液中酸碱的定义,并且使酸碱反 应也不仅仅局限于水溶液之中。
从以上还可以看出,酸给出H+后的产物,因为它或多 或少地具有了接受H+的能力,所以酸给出H+后的产物就是碱。 而碱在接受了H+以后,其产物就具有了给出H+的能力,所以 碱在获得 H+后的产物就是酸。在酸碱质子理论中,酸与碱 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之为共轭关系。例如, HAc 是Ac- 的共轭酸,Ac-是 HAc 的共轭碱。

无机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12)

无机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12)

QC
C C2 Mg2 OH
0.050(9.4104 )2
4.4108
Ksp
所以,有Mg(OH)2沉淀产生。
要使Mg(OH)2不沉淀,[OH-]必须降低至:
[OH ]
Ksp [Mg2 ]
1.121011 1.5 105(mol L1 ) 0.050
因此,需向该溶液中加入固体氯化铵的量为:
Ksp=x ·0.010 =1.07×10-10
x =1.07×10-8 mol ·L-1
三、沉淀的溶解 Qc < Ksp
A. 生成难解离的物质,如水,弱酸,弱碱和其它难解离的分子
等,降低离子积Qc 。
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加入H+,生成水;加入NH4+生成NH3。 碳酸盐沉淀的溶解:加入H+,生成HCO3— 或CO2。 PbSO4沉淀:加入NH4Ac,生成Pb(Ac) 2。 B.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SS
Ksp = [Ba2+][SO42-] = S2
[BaSO4] = [Ba2+] = [SO42-] = S =
二、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a.同离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 同离子的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b.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某种不含 相同离子的易溶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比同 温时纯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例】已知BaSO4的Ksp=1.07×10-10,求298K时, BaSO4在纯水中和0.010 mol ·L-1 K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
x 3.0 106
c0 (Na2CO3)
3.3106 0.010
0.010mol L1
结论
✓ 类型相同, Ksθp 大(易溶)者向 Ksθp 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一元弱碱 BOH = B+ + OH-
eq eq ( c (B ) / c )( c (OH ) / c ) θ Kb = (c eq (BOH)/ c )
Kb =
θ
c (B )c (OH ) c eq (BOH)
eq

eq

(简化式)
Kaθ、Kbθ: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c(H+ ) = c(OH-) = 1.0 ×10-7
Kwθ 特点:
Kwθ = 1.0 ×10-14
(1):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不受溶质浓度影响。 (2):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H2O (l) → H+ (aq) + OH-(aq) rHm = 55.84 KJ/mol
100℃ Kwθ = 5.43 ×10-13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HCl NH 3 酸(1) 碱(2)

NH 酸(2)
4

Cl 碱(1)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解离: H+
HAc(aq) H 2 O(l)
H+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HPO42- = PO43- + H+
酸 酸
碱 碱
质子 质子
H2PO4- = HPO42- + H+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 如 NH4Cl 中的NH4+ 是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HAc
NH3 H2O
H+ (aq) + A- (aq)
∵ cθ =1.0 mol· l-1
eq eq c (H ) c (A ) θ ∴ Ka = (简化式) eq c (HA)
Kөa = (acidity)
[c(H+)/c ө] [c(A-)/c ө]
[c(HA)/c ө]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Kw θ =
H2O (l) = H+ (aq) + OH-(aq)
c(H3O+ ) cθ . c(OH-) cθ
Kwθ = {c(H3O+ )} {c(OH-)} Kwθ = {c(H+ )} {c(OH-)} Kwθ: 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5.2 水的解离平衡与溶液的pH
5.2.1 水的解离平衡 25℃纯水
→ H3O (aq)
Ac (aq)

H 2 O(l)
H2O(l)
NH3 (aq)
H+

NH (aq) OH (aq) 4
H2O(l) → H3O (aq) OH ( aq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中和: H+
H3O (aq) OH (aq)
例:计算0.01 mol/L H2CO3溶液中的H+, H2CO3 , HCO3- , CO32- , OH- , pH. Ka1 ө(H2CO3)=4.2×10-7 ,Ka2 ө(HCO3-)= 4.7×10-11 解: Ka1 ө(H2CO3)/ Ka2 ө(HCO3-) > 1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液中H+主要是第一步电离产生的 H2CO3(aq) 平衡浓度 0.10-x H+ (aq) + HCO3-(aq) x x = 4.2×10-7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相对强弱 酸 = 酸

+
质子 碱 性 增 强
性 增 强
HCl(aq) = Cl-(aq) + H+(aq) H3O+(aq) = H2O + H+(aq) HSO4-(aq) = SO42- + H+(aq) H3PO4(aq = H2PO4- + H+(aq) HAc(aq) = Ac-(aq) + H+(aq) H2CO3(aq) = HCO3- + H+(aq) H2PO4-(aq) = HPO42-(aq) + H+(aq) NH4+(aq) = NH3(aq) + H+(aq)
H+


→ H O(l)
2
H 2 O(l)
H3O (aq)
H+

NH3 (aq)

NH H 2 O(l) 4 (aq)
H 2 O(l) Ac (aq)
HAc(aq)
OH (aq)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盐的水解: H+
H 2 O(l) Ac (aq)
HAc(aq)=Ac-(aq)+ H+(aq)
NH4+(aq)=NH3(aq)+ H+(aq) H2PO4-(aq)=HPO42-(aq)+ H+(aq) 酸与对应的碱的相互依赖关系: 酸 = 质子 + 碱 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叫做酸的共轭碱。
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叫做碱的共轭酸。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一元弱酸、弱碱的计算 设HA浓度为c0 , 电离度为α , X为H+ 的平衡浓度 HA 平衡浓度 c0-x = H+ x + Ax
Kaө
x2 c eq (H )c eq (A ) = = eq c0 -x c (HA)
当c酸/ Kaθ > 400 或 α < 5%, c0-x ≈ c0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1)电离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酸(碱)的相对强弱。 Ka ө(HCOOH) = 1.8 ×10-4 Ka ө(H3CCOOH) = 1.8 ×10-5
(2)电离常数与弱酸与弱碱的浓度无关。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Ka c
稀释定律:在一定温度下( Kwө为定值),某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随着其溶液的稀释 而增大。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2 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多元弱酸、弱碱:能电离出两个或多个的H+、OH- 的弱酸、弱碱。
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分步电离
以 H3PO4 为例 H3PO4=H+ + H2PO4- H2PO4 HPO4
[c(H+)/c ө] [c(Ac-)/c ө] [c(HAc)/c ө] x2
1.8
×10-5
=
x = 1.3 ×10-3
0.1-x c(H+) = c(Ac-) = 1.3 ×10-3 mol/L
c(HAc) = 0.10-x = 0.1 mol/L Kwө= c(H+)· c(OH-)=1.0×10-14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与对应的碱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共轭酸与 它的共轭碱一起称为共轭酸碱对。 共轭酸碱对 HAc + H2O = H3O+ +Ac- (电离) HAc/Ac-, H3O+/ H2O
H3O+ +NH3 = H2O+ NH4+ (中和)
H2O+ CN- = OH- + HCN (水解) H2O+ CO32- = HCO3- + OH-(水解)
NH4+/NH3,
HCN/CN-,
H3O+/ H2O
H2O/OH-
HCO3+/CO32-, H2O/OH-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Al(H2O)6]3+ = [Al(H2O)5(OH)]2+ + H+

HPO42- = PO43- + H+ 酸 碱 质子

质子
HCl、HAc、NH4+、H2SO3、[Al(H2O)6]3+ 等都能给出质子,都是酸; 而OH、Ac、 NH3、 HSO3、 CO32等都能接受质子,都是碱。
第二步
HCO3-(aq)
H+ (aq) + CO32-(aq)
Ka2 ө(HCO3-) =
[c(H+)] [c(CO32-)] [c(HCO3-)]
= 4.7×10-11
注意:多元弱酸的离解是分步进行的,当Ka1 ө/ Ka2 ө > 103,一般溶液中的 H+主要
来自于弱酸的第一步离解,计算 c(H+)或 pH 时可只考虑第一步离解。
H+

HAc(aq) OH (aq)
H3O (aq) NH3 (aq)
NH H 2 O(l) 4 (aq)
H+

Cu(H2O) 4
2
H2 O(l)
→H O (aq) Cu(OH)(H O) (aq)
3 2 3
5.2 水的解离平衡与溶液的pH
5.2.1 水的解离平衡 H2O (l) + H2O(l) = H3O+ (aq) + OH-(aq)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里(Lowry)同时独立提 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的给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