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二)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超级全能生”浙江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在光阴深处,捻(rěn)一瓣心香,将时光走过留下的清喜翻了又翻,看了又看。

走过的路,留下的心情,在心间慢慢开出了一朵风雅,丰莹了时光,旖(yǐ)旎了幽香点点.B.如果拷问雾霾“成因”,机动车尾气排放、焚烧秸(jiē)秆等等都是,但其实我们才是罪魁祸首.因此,面对雾霾肆虐(nüè),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抱怨、责骂、急躁,只会徒增烦恼、平添纷乱. C.红尘太多美丽的初见,宛若人间四月天,它不仅有花开的嫣(yān)然,也有花香的萦绕;它不仅有诗情的浮动,也有诗意的摇曳(yì),它能带给人无限绕指揉肠的情愫.D.看似平常的云淡风清,恰是时光沉淀了的厚重,漫漫时空里的书信往来默契(qì)成了一世的情长,不掺杂任何欲望的脉脉温情倏(sū)然渗透到我所有的血脉之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那年,旱獭很多,打谷场上的麦垛遭了殃,[甲]为了避免再受其害,我同两个舅舅、小姨去捉旱獭。

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时,[乙]每当旱獭刚到洞口,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反反复复折腾半天,惹得舅旱獭早已逃得不见踪影.响彻山谷的笑声,舅们也是捧腹大笑!然后..仿佛还在昨天,却又不是昨天。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四)(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四)(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四)(解析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符号“卍”或者“卐”,不论左旋还是右旋,在西藏通称为“雍仲”。

雍仲符号,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最为常见图案之一。

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至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字符,不仅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

雍仲符号在人类活动早期史时几乎同时出现于世界上的不同区域,关于它所象征的内涵与意义,尤其是关于该符号的起源猜测,同样多元。

迄今为止,关于雍仲符号的起源,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可归于三大类:第一类认为雍仲源于天体或自然崇拜;第二类主张雍仲与生殖崇拜有关;第三类更倾向于认为雍仲字符起源于某种动物图腾或动物崇拜。

仅第一类天体或自然现象的解释,又可细分为如下几种观点:一、雍仲符号纹样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认为图像象征或源于“太阳崇拜”或“日神崇拜”,例如中国目前所知最早出现雍仲符号的湖南彭头山文化,其符号与日月崇拜相关。

二、认为雍仲符号象征着风雨或雷电等自然现象,例如在美洲印第安文化中,雍仲符号便是象征着风神与雨神的图像。

三、主张雍仲符号隐寓或暗合了宇宙中银河系原型,这是目前最新的一种观点。

我们的“银河系”很像是一条银色的河流,不过,那只是它的侧面,它的正面其实是一个漩涡星系,从里向外伸出了四条旋转的“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三千秒差距臂,每条“手臂”实际上都是由难以计数的恒星和星云组成的,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在猎户臂内,位于人马臂和英仙臂之间,更靠近英仙臂。

不难发现,银河系的四旋臂结构与雍仲字符非常相似。

于是便有人大胆假设,雍仲字符是银河系的象征符号,而且还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的银河系符号表征!并惊叹雍仲符号确实是深藏玄机与奥妙。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地理(四)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地理(四)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地理(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 1~3 题。

1.从甲到乙,经历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D.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2.多国在吉布提建有军事基地,主要是因为吉布提( )A.交通便利B.战略位置重要C.资源丰富D.地价便宜3.图中,a、b、c、 d 四处水域的洋流,常年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是( )A.a B.b C.c D.d【解析】第1题,甲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为热带草原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甲乙之间还经过了撒哈拉沙漠,为热带荒漠带,故选C。

第2题,多国在此建设军事基地,主要是看中该地沟通两大洋、连接三大洲,且位于世界主要产油区和海上交通要道的战略位置,故选B。

第3题,暖流才能对气候产生增温增湿作用。

a 为寒流,b 为密度流,d 夏季为寒流,c 常年为暖流。

故选C。

【答案】1.C 2.B 3.C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2017年 5 月 16 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二)(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二)(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二)(解析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

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

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

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

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

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

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稳派联考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稳派联考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二)语文参考答案1.D(A.“完整记录历史当事人口述内容而成的”以偏概全,应还“按照严格的规范整理”。

B.“而档案资料不能充分地开放已经影响到了国史研究的进展”错误,原文只是说“势必影响国史研究的进展”,句中的“势必”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

C.“他们讲述所经历的故事,就是国史研究的基础工作”错误,“就是”过于绝对,而且张冠李戴,选项的主语是讲述者,而据原文,对这些人进行访谈并对他们讲述的所经历的故事进行采集、整理才是“国史研究的基础工作”,主语主要是采访、搜集、整理者。

)2.C(“总——分——总”错,应是“总——分”。

)3.D(“可以使研究者拥有学术视野”错误,原文只是说“民间口述史料的发掘不仅开阔了研究者的视野,而且使研究者的观点更能体现普通民众的历史观念”。

“更科学合理”也和原文的表述是细微差异。

)4.C(“由此可知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错误,她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躺在解剖台上的是她的父亲,对父亲深深的爱促使她这样。

)5.①由农村出身讲到他的奋斗,使宋医生的形象更为丰满。

(2分)②为下文宋医生对女生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使情节发展自然。

正因为都来自农村,故更懂得求学之路的不易。

(2分)③丰富小说的内容,又避免了情节发展的平铺直叙。

(1分)6.①这种呈现方式,一开始便让宋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奇怪,引发了宋老师对她的一系列劝阻式语言、心理和行为,以及同学们的哄笑,使情节产生了起伏,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这种呈现方式,一开始便在读者心理制造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小说的阅读趣味的艺术吸引力。

③这种呈现方式,更利于揭示死者生前的想法、行为和生平经历,更能体现他对女儿将来成为一名出色医生的恳切期望和深沉的爱女之情。

④这种呈现方式,更利于塑造女大学生冷静、理智,而又不失温情的性格特点,更有利于表现小说的思想主题。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7.A(“一直在增长”错误,1970年、1975年城镇化率和1965年相比下降。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6月份内部特供卷语文(三)(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6月份内部特供卷语文(三)(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6月份内部特供卷语文(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

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

【精品】近两年(2017和2018)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精品】近两年(2017和2018)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017-2018学年重点高中高三第三次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重点高中高三第三次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

然而,国学知识浩如烟海,国学书籍汗牛充栋,对于初学者及普通大众而言,怎样学国学,怎样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国学要义》做了有益尝试,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打开国学之门的钥匙,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国学是心性之学,重在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它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

这两种研究方式贯穿了整个学术发展史。

以注疏的形式,在经典原有框架基础上,对文本字词进行注解的研究方式一直以来居解读经典的主流,而通过建构新的观点、新的视角,重在汲古之精华以启发今人的研究方式一直处于弱势。

重在“文献学问”的文献整理作品数量较多,重在阐发国学“德性学问”,出思想、出观点的精品论著较少。

两种研究方式虽各有特点、各有千秋,但从当下普及国学和发挥国学对于当今社会的作用的角度看,后者亟须加强。

《国学要义》就是基于后者的重要创新研究成果。

该书由上篇“经典”和下篇“概念”两部分组成。

上篇运用解构的方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从经典的作者、文本、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的角度,分别对《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部经典进行解读和品评;下编运用建构的方法,形成一个整合系统,从概念的历史起源、社会背景、诸子观点和儒家论述的角度,分别对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十个基本概念进行解读和品评。

这种研究方法重在对经典义理的阐释,有利于帮助普通大众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国学要义,使国学的精神深入人心,让国学的价值充分发挥。

纵观历史,国学历经千年仍绵延不息,关键在于立足时代、与时俱进。

以国学主体儒学为例,在其千年演变过程中,它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阐发注释,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不同发展阶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

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

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代的文章。

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

”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

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者,其原因有两点可说。

就第一点说,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

“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个人之“所闻世”。

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而贱今。

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即可以知之、治之。

农业社会的人,特别“尊高年”。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生物(二)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生物(二)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生物(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核B.破坏低等植物的中心体或高尔基体,均有可能得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C.T2噬菌体内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没有生物膜系统的细胞不可能是真核细胞【答案】B2.下列关于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色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探究2,4—D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目的是让结果更精确C.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将逆转录和RNA复制纳入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D.用健那绿染液处理口腔上皮细胞,只有活细胞内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答案】D3.如图表示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粉母细胞(2n)减数分裂产生4个小孢子(n),每个小孢子经有丝分裂产生成熟花粉粒(n)的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

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0—d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c、g两点都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的一分为二C.f—g过程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D.h点和a点相比,染色体组数不同,DNA数也不相同【答案】D4.某园艺师用二倍体番茄和四倍体土豆(在体细胞内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都有四条)进行有性杂交,产生种子。

种植后得到植株C,发现不能结籽。

2017-2018学年3月份内部特供卷 语文(三)教师版

2017-2018学年3月份内部特供卷   语文(三)教师版

2017-2018学年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本质上来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基础。

其中,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居民大规模参与全球金融交易以及境外投资者大规模参与中国境内的经济金融活动,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直接推动力量。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通常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完善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实施有效管理;汇率市场化改革则有利于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并借助市场力量调节中国经济对外均衡。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20余年,基础框架构建正处于收官和细节完善阶段。

这一改革经历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货款后存款、先城市后农村、先定期后活期”的先难后易过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

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范围正在有序放开,市场化程度前所未有。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进入新的高级阶段,并推动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经济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弹性和可持续性,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使用可以直接降低中国参与全球交易活动的货币兑换成本,降低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汇率波动风险,对进一步推动中国对外经济活动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掌握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主动权等,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英语(二)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英语(二)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英语(二)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the man do on Sunday?A. Play tennis.B. Play football.C. Go swimming.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A. Buy herself a pair of shoes.B. Buy a gift for the man.C. Attend a birthday party.3. Why is the woman tired?A. She saw a movie.B. She took an exam.C. She studied all night.4.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Time.B. Money.C. A movie.5. What is the man doing at the airport?A. Flying to New York city.B. Waiting for his sister.C. Arriving at New York cit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orry about?A. Getting H1 N1 flu.B. Having a high temperature.C. Catching a cold.7. How often should the man take his medicine?A. Four times a day.B. Four times a week.C. Six times a day.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2018届好教育云平台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仿真卷(二)语文 学生版

2018届好教育云平台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仿真卷(二)语文 学生版

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仿真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代先民从事农业耕作开始,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蚀便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

尽管这类危机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而且显然是在人类所能解决的范围之内,但是公众、媒体和政治家们却似乎并未像对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或其他社会问题那样严肃地对待土壤危机。

然而,我们对土地和土壤资源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文明的生存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一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指出,人类活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迁移土壤和岩石的主要动力之一。

这完全出人意料,因为地质学家将火山运动和板块迁移——而非人类——视为改变地貌的动力。

人类活动通常不被纳入地质学视野下以数百万年为计的“深度时间”范畴,以及地球自身生成及演化历史的讨论中:在漫长的地质时间轴上,人类只能被视为刚刚出现。

事实证明,人类活动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世界地貌,在极短的时间内已造成可与地质作用相比拟的影响。

透过地质学的视角来审视农业发展史,便看到一幅人类自食其果的图景:我们对待土地的态度,决定了土地对待我们的方式及其时间纬度。

还可以看到避免悲剧再度发生的可能性:只要人类不再愚昧地重复无限损耗土壤资源的行为,便可以避免古代文明灭亡的命运。

但遗憾的是,当今人类的行为,正是在全球范围内毫无节制地消耗土壤。

2018届好教育云平台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仿真卷(三)语文 教师版

2018届好教育云平台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仿真卷(三)语文 教师版

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仿真卷语 文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2018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①“谁道闲情抛掷久”——你要看他的转折。

“闲情”意为忧来无方,“我”并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情。

所以,“我”曾经挣扎着要把这闲情抛掷。

这是第一层意思。

而且“我”曾经努力了很久,是抛掷久,这是又一层意思。

你再看他开头两个字——“谁道”——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是想要抛掷而没有成功,这是第三层意思。

冯煦《阳春集序》评冯延巳说:“郁抑怆怳。

”香港学者饶宗颐说:“余诵正中词,觉有一股莽莽苍苍之气。

《鹊踏枝》数首尤极沉郁顿挫。

”就是说他的感情是转了一个圈子然后才说出来的。

②他说:“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我”以为“我”的闲情抛弃了,可是当春天回来的时候,“我”就发现那一份惆怅还依旧。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 “依旧”,都是笔法的盘郁。

他所写的闲情和惆怅,都不是具体的感情事件。

惆怅者,是仿佛有所追求,又仿佛有所失落,是一种精神上没有依傍的落空的感受。

③冯延巳的词是最有悲剧精神的,他有一种在痛苦面前执着且不放弃的精神。

他说“日日花前”是“常病酒”。

2019届好教育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二)附解析

2019届好教育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二)附解析

2019届好教育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二)附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福建三明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对于传承、巩固和增强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最恒定的部分,承载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在《诸神纪》里,无论是“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还是在“四极废,九州裂”的情形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还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农氏,或者是“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断糈蛇,禽风,上射九日”的后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

可以说,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指出,读神话可以发现许多人类的共通处:人类需要呼唤久违的神性,需要借由神话以接近永恒,需要透过神话以洞悉生命的奥秘,与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人首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素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

2018届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 语文(二)学生版

2018届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 语文(二)学生版

高三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叙事,通常理解为讲故事,历来是反观古代文学史演进时一个言人人殊的话题领域。

本应以叙事见长的戏曲更因为主体性的旁逸斜出而秉有了诗性文本的诸多特征,叙事的饱受挤压已成为审视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②就戏曲文体而言,无论是杂剧还是传奇体式,都曾在抒情传统所设置的召唤结构中徜徉内外,塑造并且被塑造。

作为杂剧的标志性文体特征之一,“一人主唱”本来为文本提供了以曲词叙事的机缘,但“主角”之于杂剧文体结构的中心地位以及杂剧所采用的代人立言的演述方式,不仅使“人”始终成为作品构思的起点和全部,也将充分展示个体的生命际遇、表达心灵的敏感思考固化为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往往忍不住以“自喻”的方式表达自我,借助叙事主人公与自我的同构进行率性表达,“抒情”的凸显常常猝不及防。

发展到后来,“我”甚至不再作为隐含的主人公,不再以“自喻”的方式表达自我,而是直接登场,自为主人公,以“写心”的演绎方式直接中断叙事,旨在抒情。

此际,杂剧短小灵便的文本体制不但带来了创作主体抒情写心的自在与随性,又借助“俗”的审美规定性给定了一个更加便利的宣泄私人情感、挣脱雅俗羁绊的空间。

③抒情对叙事的干预不仅伴随了杂剧的文体独立,又“一路相随”,演变为南杂剧主角制下的人皆可唱的表征之一,轮唱、对唱、合唱等的介入形成了“代人立言”的多个声部,不仅没有形成对杂剧文体的结构性影响,反而以“复调”的形态助力抒情丰富性的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3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二)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即人们总是给这种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应该得到扭转。

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

黑格尔认为不同区域生活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精神:高地居民的性格是好客和掠夺,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海岸居民的性格是勇敢、沉着和机智。

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化或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论证。

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这是没有异议的。

平原流域文明有保守性,也可找到不少例证。

但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

而一旦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会发现在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革卦”曰:“革:巳日乃孚,元亨。

”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

革卦的《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不仅求变,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

不仅对社会有变革的要求,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培育也有如此要求,要求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求新。

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

《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早期三代文明的发展就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

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这对于早期文明的历史过程来说并不算长,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

夏代的核心观念是尊崇君主,殷代的观念是尊崇鬼神,周代的观念是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清晰可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就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

变革在思想层面上受到“天地革而四时成”的变革精神的支撑。

各诸候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清晰的变革思想。

正是这样强烈的变革思想,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

以往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迟滞或停滞不前,较之欧洲的封建时代要显得特别漫长。

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而且也是一种并不恰当的历史比较。

这种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超级稳定、迟滞发展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事实上,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土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而是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体现社会公平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创造了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

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农业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来说,没有保守性的文化因素是不可能的。

但一种显示了巨大创造力的文化,只注意到它的保守性的一面,显然也是不客观不公允的。

(作者:李振宏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04日15版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完全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

B. 平原流域文明的保守性,确实有不少历史例证,但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公允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

C.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继承了清晰的变革思想,最终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求新求变的思想,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也催生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答案】B【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完全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表述绝对。

C张冠李戴,“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是各诸候国,而是“强烈的变革思想”。

D主客颠倒,“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催生了“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点睛:考核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注意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先完全否定了黑格尔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全面认识黄河文明中的变革精神。

B. 文章引用《周易》和《大学》的文字,证明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既有社会性,又有对个体修养的要求。

C. 文章举出了四大发明等例子,可以证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土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

D. 文章承认了黄河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保守性,但是更强调其变革精神,论述客观公允。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论证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首先要把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一一比对,其次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仔细斟酌。

A.文章并未完全否定黑格尔观点。

原文表述是“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这是没有异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黄河流域文明的典籍《大学》教诲人们要去创造,甚至要求人们每天求新。

B. 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

三代不同的治国原则,决定了其不同的文化观念。

C. 过去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D. 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这说明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比西方更优秀。

【答案】A【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三代不同的治国原则,决定了其不同的文化观念”错。

C.“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表述绝对。

D.“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比西方更优秀”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此一时,彼一时凌鼎年下班的时间快到了,“轰”一声响,洞口被堵住了。

塌方发生得很突然,就那么几分钟,阿胡子班长、大马、阿三头、阿温他们四个被堵在了采煤工作面。

世界仿佛与他们隔绝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上帝仅仅给了他们那可怜的几十个平方米的空间。

吃的,没有;喝的,没有;空气,也越来越稀薄。

大马像绝望中的云豹,用铁铲发疯般挖着塌落下来的石块与煤屑。

“停下!快躺下,都给我躺下!谁再乱动乱嚷,我揍扁他的脑壳!”阿胡子班长一声断喝,大家乖乖地躺在了煤屑堆上。

四人中,阿胡子班长年龄最大,井下工龄最长,自然经验也最足。

此时此境,不听他的听谁的。

阿胡子班长要大家尽量少消耗体力,等待救援。

四条汉子横七竖八躺着,谁也不出声。

矿灯已被阿胡子下令关了,里面一片漆黑。

除了彼此能听到别人的呼吸声、叹息声与辗转反侧声外,一切的声响都隔绝了。

这简直是个让人发疯的空间。

只听阿三头带着哭腔说:“没戏唱了。

八是发,四是死。

咱四个,等死吧。

”空气,越来越稀薄。

死神似乎在逼近,至少感觉上是这样。

阿胡子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即使不饿死渴死,也会先精神崩溃,憋出毛病来。

他故作满不在乎地说道:“咱几个愁个屁急个屁,上面那些当官的才真急真愁哩。

放心,只当在此面壁修炼几日,早晚会救我们出去的。

来,说说心里话,假如大难不死,活着出去后最想干的事儿是什么?”这话题把沉闷压抑的空气撕开了个口子。

大马来了劲。

他说:“矿灯房的阿菊,太有女人味,胖乎乎的,叫什么来着,性感,对,性感。

凭什么办公室的‘眼镜’搂着她跳舞。

我要向‘眼镜’挑战,追不到阿菊我他妈的不姓马!”大马好似忘了是堵在井下,情绪高高的,想入非非,享受着精神上的胜利。

阿三头为了结婚风光排场,从牙缝里抠了又抠,省了又省,馋得他一想起吃就口水直流,他咂咂嘴说:“早知小命玩完,存什么屁钱。

我要是留着这吃饭的嘴巴出去,非把银行的钱全提出来不可。

吃遍大饭店大宾馆,粤菜、川菜、湘菜、苏菜,统统尝个鲜,吃个遍。

再美美地吃它几顿西餐,什么肯德基、汉堡包、热狗冷狗的,外国佬吃的洋菜洋点也品品味,咱也当回美食家。

钱,钱算什么?结婚搞虚排场有什么意思,哪有吃实惠……”空气,越来越稀薄。

阿胡子听着听着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早知这样,吵什么吵。

想想真傻,兄弟间为几间破房子闹到打官司,真犯不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到了又怎么样呢。

”阿胡子满嘴是很后悔的口气。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没想到冷锅里爆出个热栗子。

一向温吞水般的阿温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话。

“忍忍忍,忍到阎王殿啦。

结婚以来忍到现在,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

要是这回死里逃生,上井第一件事:离婚!反正死都死过一回了,还顾那面子干啥。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我也是男子汉大丈夫嘛。

”阿温是出名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矿工中像他这样怕老婆的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空气,越来越稀薄。

这样七扯八扯,谁也没想到身处险境的他们会说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心里话来,竟忘了时间的消逝,直到声音渐渐低下去低下去。

当阿胡子班长他们四人先后醒来时,发现已躺在了矿医院病床上。

不久,四人康复出院。

一切又都恢复了老样子——大马还是原来的大马;阿三头依旧早先那个样;阿温呢仍是先前那副“气管炎”相,没有人再提起井下的那些话,仿佛彼此都忘了一般。

空气清新,阳光灿烂。

阿胡子班长悄悄地没声儿地去法院撤了诉。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阿胡子班长年龄大,工龄长,经验足,大家都听他的。

在危难中,他镇定自若,带领大家保存体力,关闭矿灯,终于等来了成功救援。

B. 小说中写到“这简直是个让人发疯的空间”,这是塌方后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四人谈心里话的背景,巧妙地将人的将死的感受跟思想的变化连接起来,深化了主题。

C. 小说叙述的故事十分简短,情节也不曲折,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阿胡子班长、大马、阿三头、阿温等四人虽都是平凡普通的矿工,但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D. 在阿胡子班长等四人“说心里话”场景中,小说采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

大马想追阿菊、阿三头想当美食家、阿温想离婚,但他们获救后,又都恢复了原样。

【答案】C【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