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1)

合集下载

【高二】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高二】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高二】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高二】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计划一、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了解区域空间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要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案例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举例说明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衡量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介绍,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指标)课件展示板书内容预览教材内容并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看课件:青岛2022的经济增长读图思考:(课件)匹兹堡附近有大型优质煤田。

但为什么匹兹堡在19世纪中叶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和分析,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调查活动:1、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2.匹兹堡毛皮生产中心的发展将使匹兹堡的生活方式发生什么变化?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在不断增长的美国东北部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5、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本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看看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地图: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阅读教科书图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图。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学校:武安一中学科:地理姓名:张晶晶授课班级:
章节名称
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计划学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
考点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考点2.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3、采取的整治措施有哪些?
四知识反馈
设立问题→组织讨论→现场回答→总结疑难
例: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所考察知识点
题目举例
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
思考发达地区与高收入地区的关系
区域发展基本规律
简述当地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1.我将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探究归纳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
2.利用课本许多关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案例资料,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资料中的地理信息,调动学生探究讨论,自主学习,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发展演化的规律。






一自主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综合性指标
2.区域发展结构演化
3.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提醒学生本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自主学习时应注意多放些时间)
二重点讲解
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1.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规律
2.工业化阶段的发展规律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
三知识拓展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 作者:
———————————————————————————————— 日期: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最后再由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教学流程设计
→ → →

← ← ← ←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难点)
2.工业化阶段。(重点)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重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7页)
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2.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1.沙特经济和计划部的一项经济战略计划显示,到2024年沙特的人均年收入将从目前的1.5万美元增长到2.66万美元。这种高收入的区域就是发达地区吗?
项目
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续表
项目
特点
工业化发展
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内部差异
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现代化交通线路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一课时)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区域发展的趋势1.指标:①常用指标:、、;②综合性指标:(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类型:地区与地区或地区、地区和地区3.总体发展趋势:--二、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特征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农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业现代化交通:线路较,分布为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对外贸易规模主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特征体就业结构: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发展状态:低水平状态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工第三产业表现出发展的趋势业就业结构: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业和业大规模转移化内部的集聚作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阶内部差异:,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段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区域发展状态:处于的加速发展态势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效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益工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密集型和密集型全面升级的产业结构: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产业综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合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信息商务网络:发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步展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阶段第二部分课堂重难点攻破发展指标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劳动力分布工业化状态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交通线路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发展状态第三部分课堂、课后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选择题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5.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6.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②交通发展缓慢;③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④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B.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C.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D.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8.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9.下列城市中,主要产业同美国匹兹堡相似的是A.底特律.长春B.塔兰托.鞍山C.休斯敦.新加坡D.阿伯丁.大庆二、综合题10、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A.B两地区储量都很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以此为基础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说课稿.doc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说课稿.doc

高中地理必修(3)1.2《区域发展阶段》说课稿《区域发展阶段》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阐述区域发展理论。

选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区域的含义、区域的产业结构等已掌握,了解了一些区域的特征。

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区域发展演化规律2、教学难点:区域发展演化规律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这条标准是要使学生通过对实例分析,认识区域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随着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等发展,不断探寻本区的经济增长点。

二. 三维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二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二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依据问题搜集资料,说明不同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设计合理的发展策略,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下表所示:发展阶段特点人地关系以传统农业为主的① 初级阶段(1)②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2)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③ 劳动密集型和④ 资源型产业为主体;(3)区域内部发展差异⑤ 不大;(4)区域开放程度较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⑥均衡状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1)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⑦ 产业结构和⑧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2)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⑨ 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3)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4)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5)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地关系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明显的⑩ 不协调以⑪结构优(1)问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集聚效应⑬减弱人地关系紧张程化和⑫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经济整体呈现⑭萎缩、衰败状态→带来严重社会问题;(2)方向:新型工业化,其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度有所缓解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1)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表现为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⑯增长动力的转换;(2)强调以⑰创新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3)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发展◆方法技巧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2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2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3)新时期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

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4.重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5.目标(1)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学生版) 教案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学生版) 教案

第一章认识区域Array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阶段(第1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依据问题搜集资料,说明不同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人地协调观: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设计合理的发展策略,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预习案】〈注:1.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阅读12-18页,画出关键词,归纳每段话的主要思想,写在课本上,并绘制本节内容的主要内容(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预习检测,对的打√,错的打×:1.区域比较时,不仅要分析区域间的异同,还要考虑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2.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理位置的不同。

3.导致英国和日本气候类型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答案:1.____;2.____;3.____。

【我的问题】【必~~~填内容!】(明人名言:我们要学会珍惜一样东西——“正常”。

——我晕永恒)【征集中,欢迎投稿】【探究案】【合作探究】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完成课本第12页活动,初步形成区域决策观。

【自主探究】完成课本第15-16页活动,了解一个区域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结合经验,完成课本第18页活动,进一步理解区域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

【当堂检测】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项不符合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化的是()A.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B.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C.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D.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很大2.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多发祥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B.在后工业化时期,人类不再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自然条件始终是限制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D.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阶段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中国区域发展的分期、地域差异和空间结构的特点。

3.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1.区域发展阶段的概念和重要性。

2.中国区域发展的分期、地域差异和空间结构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区域发展阶段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导入引出区域发展阶段这一概念,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定义和作用(5分钟)教师简要解释什么是区域发展阶段和它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该知识的目的和意义。

3. 分期(20分钟)教师介绍中国区域发展的分期,并引导学生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 地域差异(20分钟)教师介绍中国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问题,并让学生就某一地区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课时:空间结构1. 复习(10分钟)老师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对区域发展阶段和地域差异的认识。

2. 空间结构(2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的空间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各类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定位活动(20分钟)教师提供一组数据和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定位和标注出各类空间结构,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课时:问题分析1. 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提供典型的实际案例,分组让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 缺乏管理的问题(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地区,分析与之相关的缺乏管理问题,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3. 总结(1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区域发展阶段、地域差异和空间结构,同时明白掌握这些知识对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从概念讲解、分期介绍、地域差异和空间结构的引入,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和有机的整合,既充分发挥了知识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又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区域发展阶段-说课稿

区域发展阶段-说课稿
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 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
阅读P12材料,归纳总结出综合发展时期的特点
项目
内容
区域 产业 结构 空间 结构 发展 状态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 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 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 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 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 务网络逐步形成。
说重难点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2区域发展演化的规律(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 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 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的发展演化规律。
3、通过对区域发展规律的认识,让学生 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观。
说教法
1 由于本节知识的知识点抽象,理论 性强,对于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应采 用案例分析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 法。
地 区
国内生产总 值
(亿元)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A 5 408.8
1.6
47.4
51.0 40 627
B 11 674.4 8.8
50.2
41.0 14 908
C 4 340.9 19.5
40.0
40.5 6 565
D 1 180.0 23.8
思考、讨论P9页“活动”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阅读P9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传统农业时期的特点
经济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 也很少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一、学习目标二、学习课时:2课时自学导入学习目标一 了解、熟悉本节的地理主干知识【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教材P8—12,完成下列问题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① 常用指标 发达地区区域划分 高收入地区 ②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 ) 预期寿命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总体发展趋势: 3.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区域内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②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大 ③中心城市规模大,交通线路密度高 ④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⑤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A .①④⑤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⑤ 4.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②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③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④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5.“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教师:点评,指出学习的重点、存在的问题。

目标导学学习目标二掌握区域发展阶段【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1. 熟悉教材P8~11内容,完成教材P9.P11.P12的三组“活动”题2.讨论并完成下表教师:1. 对知识进行归纳 2.对学生的回答点评【配套练习1】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A.①B.②C.③D.①②③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指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要动力是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案:区域发展阶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3. 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2.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3.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区域发展的兴趣和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授(15分钟)教师介绍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全面了解区域发展的背景和基本要素。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已开发的区域进行研究和分析。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确定该区域的发展阶段,并总结该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PPT、海报或口头陈述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该区域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应对策略。

5. 整合归纳(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学生要深入了解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区域,了解该区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发展阶段、特点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

要求学生以报告形式提交作业。

五、教学反思: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通过课堂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3. 布置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独立研究和思考能力,深化他们对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3、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通过对美国东北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5、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同。

12(阅读)P8《区域开发方式》(承转)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伴随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探究)下面我们一起根据教材美国匹兹堡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案例,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问题1)P9活动问题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回答)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西北部,附近水源充足,煤炭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问题2)19世纪中叶以前,匹兹堡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有何特征?(回答)匹兹堡当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特点如下:略19世纪中叶后:东北工业区崛起,运河开通、铁路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铁矿,匹兹堡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找准发展方向。

(问题6)19世纪中叶匹兹堡进入哪个发展阶段?有何特征?(回答)匹兹堡当时进入以工业化阶段。

特点如下:略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回答)位于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附近煤铁资源丰富,水源成本增加,效益降低,产品竞争力下降。

③根本原因:本地产业衰退、产业结构老化、产业层次偏低。

(问题13)P12活动问题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回答)区域衰退阶段,原先优势(地理位置、资源等)将不复存在,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1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1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特点;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2.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④地理条件、发展水平、⑤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表现出⑥平衡—⑦不平衡—⑧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这一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因此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三、工业化阶段四、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加快,我国的城市大多处于区域发展的什么阶段?答案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加快,表现为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扩大,且随着人口增长已出现部分城市化问题,因此属于工业化阶段。

探究点一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探究活动 下表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的四个地区的经济数据,分析表中数据,思考下列各题。

(1)(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A、B属于发达地区。

两地国内生产总值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2)D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国内生产总值低(3)不正确。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

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导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导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作者:————————————————————————————————日期:《§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3、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通过对美国东北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5、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地图册【教学过程】〖导入〗(问题)谁能说出“金砖五国”?他们应该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回答)巴西(B)、俄罗斯(R)、印度(I)、中国(C)、南非(S),他们属于发展中国家。

(点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正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授新〗(板书)§1.2区域发展阶段(提问)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是:人文发展指数。

(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2.综合指标(HDI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讲解)根据这些标准,可以将一个地区划分为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地区。

(提问)我国四大地区中哪个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你是怎样判断的?地区 2004年人均 GDP (元)三次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东部中部9480 17 49 34 西部7219 19 45 36东北 (回答)略(阅读)P8《区域开发方式》区高恶可域开发方式低水平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水平性循环持续发展(承转)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伴随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2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2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我叫x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本节教材是由“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三部分组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阐述区域发展理论。

选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②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②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依据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理解,可以确定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为:1、重点区域发展演化规律2、难点区域发展演化规律3、重点难点突破本节注重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本节的教学重难点,除了由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外,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充分调用原有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刺激,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指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要动力是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