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村脱贫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村脱贫问题研究
作者:左日姑丽·色买提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人类历史呈螺旋状向上发展,贫困和富裕始终相伴相生,脱贫致富成为贯穿其中的最基本的人类奋斗目标。
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更多地关注贫困、思考贫困、研究贫困,这体现了人类既能清醒而理性地看待既往成就,同时又保持了对“富裕社会”、“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我国对脱贫开发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脱贫开发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脱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更为明显。
尽管我国脱贫开发工作成绩显著,但我国仍然面临着贫困人口规模庞大、返贫问题突出、相对贫困人口增多、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扶贫任务异常艰巨等一系列问题。
实践已经证明,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地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
考虑到喀什市作为中亚、南亚的重要通道,独特的城乡结构和经济结构,使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经过全面调查,深刻认识到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生活贫困是由历史的、现实的复杂原因造成的。
以喀什地区为例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村脱贫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脱贫;贫困村;脱贫目标
喀什地区贫困村贫困现状
脱贫是我国“十三五”的重要战略举措,包括供销合作社在内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积极参与,立争成为精准扶贫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特别要在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方面发挥骨干作用,为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近几年是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也是承上启下、是全面突破的关键。
全市将以集中攻坚、稳定脱贫为重点,以脱贫攻坚政策综合发力为抓手,努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确保完成121个贫困村退出、28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平安、循化贫困县(区)摘帽的年度目标任务。
2016年,喀什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推进迅速,半年来,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坚持标准、精准、精细,强化对症下药,保证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扶持谁?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户64688户228340人。
精准识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
喀什地区各县市、各帮扶单位进村入户、反复核查,结合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识别调整贫困户64688户228340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1.62%,同时,充分运用建档立卡成果,对全地区285680户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汇总。
谁来扶?明确2757个单位12.61万名干部帮扶1222个贫困村。
认准了扶贫对象,知道了要扶持谁,就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喀什地区上下牢固树立了没有与脱贫攻坚无关的单位、无关的人的思想,深入落实“两个全覆盖工程”,实现所有单位和干部精准帮扶全覆盖。
各级党组织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瞄准贫困乡村、贫困家庭、特困群体,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尤其是在“四条脱贫路径”上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在就业增收和农产品销售上下功夫,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地帮扶群众脱贫致富,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怎么扶?资金投入、安居富民工程、就业增收、产业脱贫,各项措施齐上阵。
前两个问题解决了。
那么,最难的问题就是怎么扶?
贫困村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为了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喀什地区想尽办法,首先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将资金整合使用权完全下放到贫困县,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主,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激发贫困县内生动力,以脱贫规划为引领,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摘帽销号为目标,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既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也受新的因素的影响,既受区域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区域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个独特的区域,贫困村的发展不仅受其自身区位的影响,还会受其前期经济基础、教育基础、劳动力过度外流的制约,更会受到扶贫资金投入与使用的极大制约。
结合调研的实际,基于研究的需要,可以认为喀什地区贫困村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方面,一个是外在方面。
前者主要表现在贫困村自身区位、前期经济基础、教育基础、劳动力过度外流等方面,后者则主要表现在扶贫资金投入运用方面。
贫困村自身区位视角。
贫困村前期经济基础视角。
任何地区都不可能在脱离自身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加快自身发展,贫困村的发展也离不开自身的经济现状。
贫困村教育基础视角。
“要脱贫,先治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早已被实践证明。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贫困村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出生的劳动力相当多数都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随着国家“普九”的推广,贫困村 80 后劳动力逐渐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主,但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仍是凤毛麟角。
教育基础的落后给贫困村农民所带来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商品意识淡薄和思想观念保守落后,这两者共同作用又制约着贫困村农民的脱贫致富进程。
前者可以通过贫困村农民养猪的例子看出,后者可以通过贫困村“巫婆神汉”封建迷信活动频繁发生看出。
贫困村劳动力过度外流视角。
受贫困村自身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与一般的行政村相比,贫困村劳动力过度外流的现象极为严重。
一般来说,劳动的外流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好处,不仅可以增加农民自身的收入,还可以刺激当地的消费,活跃当地的市场;但是,劳动力的过度外流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际上,贫困村农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体,其自身积极性的发挥与调动直接关系着扶贫项目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扶贫资金实际运
用成效的大小,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扶贫资金投入运用视角。
作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扶贫资金的恰当投入、合理使用会对贫困村的脱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实地调研发现,喀什地区扶贫资金的投入使用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贫困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调研发现,不同类别贫困村脱贫需求的内容和顺序是不一样的,一类村更倾向于基础设施,二类村更倾向于社会发展,而三类村则更倾向于产业发展。
在此情况下,自然也就不难理解少数民族贫困村脱贫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贫困村脱贫问题的路径选择
研究发现,喀什地区贫困村的贫困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严重的状况是由贫困村自身区位、前期经济基础、教育基础、劳动力过度外流和扶贫资金投入运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前四者是影响贫困村贫困问题的内在原因,后者是影响贫困村贫困的外在原因。
相应地,要破解喀什地区贫困村的贫困难题,实现贫困村的脱贫目标,需要从相关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村脱贫夯实基础。
要紧密结合喀什地区三类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切实抓好贫困村道路交通工程、人饮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
其次,重视贫困村教育发展,提升贫困村民自身素质。
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贫困村农民素质的提升对于贫困村自身扶贫开发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贫困村的教育问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要常抓不懈,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村民子女的更高层次的教育也要大力支持。
再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外流人员更好地服务本地经济。
政府在引导贫困村民外流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贫困村劳动力过度外流所带来的现实负面影响。
最后,规范和引导扶贫资金的投入使用,为贫困村脱贫提供保障。
扶贫资金的投入使用涉及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贫困村农民自身三个大的方面。
市级政府需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要随着每年 GDP 的增长,形成按照 GDP 增长幅度加大对扶贫开发事业投入力度的机制;同时,在扶贫资金的具体运用上,要更多地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情况。
基层政府在加强自律的同时,要更好地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的“瞄准性”,实现有限扶贫资金效用的最大化。
贫困村农民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表达自己具体的扶贫诉求,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扶贫的各种项目中来,切实从扶贫项目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尽快实现自身的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刘博. 脱贫经济理论研究[D].2011(5):1-5.
[2]周建鹏. 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研究[J].2016(9):94-95.
[3]李学军. 新疆南疆三地州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问题研究[J].2016(12):32-40.
作者简介:
左日姑丽·色买提,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