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主题、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5.阅读一篇与《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主题相关的文章,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笔记:
a.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对自己的启示;
b.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及修辞手法;
c.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
6.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等,下节课向同学分享,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章,包括作者、背景、文学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文笔精华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2.对文章进行逐段分析,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诵读《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中的经典文章,掌握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意境等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感受文章的音韵美、意境美。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着重讲解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品味、模仿,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阅读课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阅读课教案设计第五单元阅读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
3.训练学生初步拟题的思维,并尝试设计答案。
【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1.《紫藤萝瀑布》通过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萝伶仃的对比,表达自己经历文革后对于人生感悟。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爱莲说》通过描写莲花外形特点到内在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3.《一棵小桃树》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二、概念解析1.托物言志:就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2.写出下列事物常常用来表达怎样的志趣。
松、竹、梅:高洁的志向泥土:谦逊的情怀蜡烛:无私奉献浮萍:漂泊不定大雁:思乡怀人三、考点透析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构思),理解主要内容(概括),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主题)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着眼于考察文章细部、字里行间的情感)。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动植物、风雨雷电等外在自然形象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感悟升华、拓展类)。
四、鉴赏托物言志写法的步骤8/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阅读课教案设计1.找出所托之物:看题目、看主要描写对象。
2.找出所托之物的特点:通过细节描写看特征,透过表面看本质,看作者究竟写出了物的什么特点。
3.推测所言之志: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
要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之物之间的相似点。
七下五单元阅读教学设计
选择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内容和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 等。
实施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记录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调整
及时反馈:教师应在评价后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 面需要改进。
小结环节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总结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和预习要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 价和反思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的选择与设计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考 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评价方式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 评价方式,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具体指导:教师不仅应告诉学生评价结果,还应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了解如 何改进。
调整教学: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激励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 更加努力。
评价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 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精读课文的选择标准:符合学生认 知水平,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艺 术性
精读课文的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程度
泛读课文
泛读课文的定义和作用 泛读课文的选择标准 泛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泛读课文的评估方式
评价:通过阅读报告、小组 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案
17、苏州园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评读并讨论,揣摩语言的多样性、准确性,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新课《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多媒体显示):1、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1)辨明字音:轩榭(xuān xiâ)池沼(zhǎo)邱壑(hâ)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2)辨明词义,并造句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读通顺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文本,深入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紧扣单元目标,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5分钟)1.回忆一下,你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解诗题知作者晓字义明诗意悟诗情拓视野)2.导入:在人类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里始终有战争相随,无论是那个朝代,都留有战争的刀痕,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印在浩若繁星的文学诗词中,成为一朵瑰丽的诗苑奇葩。
每一首诗都像一颗颗晶莹、温润的珍珠洒落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叫人流泪。
乐府诗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第一首乐府诗吗?生齐背:《江南》。
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
齐读课题:《十五从军征》二、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师;读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生:十五岁就参军/当兵了。
师:从军是参军,征是什么意思?“由国家召集或收用”这里是被征入伍,有被迫的感觉。
那诗题的意思是什么?三、再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0分钟)1、默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诗中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说说你读完诗歌的感受,你会用哪个字或者词语来形容?好诗在手,须得朗朗上口,带着这种感受自己读读这首诗吧。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教案全册
【关键字】语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预习,解读古诗大意。
2、反复诵读,读出意境、意蕴。
3、背诵古诗二首及《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佳段。
课前准备1、查阅关于常建、杜甫、柯岩的文字资料。
2、查阅周恩来生平资料,收集周恩来故事一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
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者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
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捕捉三首小诗的音律及其深蕴其中的情感变化。
二自读小诗,把握韵律与节奏1、自由朗读古诗二首,划分意义节奏,再反复朗诵。
参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教师范读,学生打出韵脚。
《题破山寺后禅院》:林、深、心、音。
《登岳阳楼》,浮、流。
3、与同桌对读两诗,感受两首诗歌的音韵美!三、美读两诗,体悟意蕴与情感1、用现代汉语翻译两诗。
朝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的小路道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掩映,又浓又深。
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群岛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消失了,只听到悠扬不尽的钟馨之音。
2、质疑:①为什么“万簌此俱寂,但余种馨音”?参考:表面看来,“万簌此俱寂”与“但余种馨音”似手是矛盾,其实不然。
假如周围一片喧嚣,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馨的袅袅余音。
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结合常建的生平经历,他高才而无位,后来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本诗正是他向径佛门清静的心理的写照。
在此他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境如山水,万事皆空,萦绕耳际的品有那静寂之外的袅袅钟馨音。
这样的写法更好地展示了作者幽隐的追求,情、韵、味十足。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此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三十五中郑翠兰备课团队,指导教师:贾伟刘宁)一、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依据)(一)识字与写字1.1.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2.2.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4.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4.2.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6.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6.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6.3.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2.8.1.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三)表达与交流3.4.1.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3.5.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3.7.2.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3.7.3.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3.7.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梳理与探究4.3.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4.3.2.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4.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4.4.2.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单元学习目标(一)识字与写字(《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外国诗二首》《古代诗歌五首》)积累识记“读读写写”和课下注释中的35个字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一、教学目标学生结合拟人手法的运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邶.冀.迄.夫.自怨自艾.愍襁褓.....生蹴.....家传.遗骸氤氲髁孪...掳.梦寐啖号啕踏【目标展示】学生结合拟人手法的运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导入新课】结合作者简介导入: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某某浠水人。
就读武昌两湖师X学校附属高等小学、清华学校。
1922年赴美国留学,开始诗歌创作。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任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同时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曾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
1928年参加新月社,参与创《新月》杂志。
后历任某某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1年皖南事变后,积极投身某某运动,加入中国某某运动同盟。
抗战胜利后坚决反对内战,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发表了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暴行的演说,当晚即遭暗杀,走完了他诗人——学者——某某斗士的光辉道路。
闻一多不仅是杰出的诗人,并且在有关古典文学的研究上建树很高,他对唐诗、《诗经》、《楚辞》等的研究,考证精细,多有创见。
【新知研习】1.说出《七子之歌》的写作背景。
2.学生朗读,分小组讨论诗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3.学生在熟读七首诗的基础上自行选一两首加以背诵。
【归纳总结】1.爱国情怀。
2.拟人手法。
【拓展实践】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调查“七子”回归祖国怀抱的有哪些,都是什么时候回归的,还有哪些没有回归?最后以“七子之歌”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小组合作)【预习指导】预习《网上读写与交流》。
四、板书设计七子之歌闻一多爱国情怀拟人手法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阅读课(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对实际生活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缺乏深度和广度。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实际运用方面还有所欠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我将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和诗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阅读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示范课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阅读课为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草原》——老舍: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认识散文的特点,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2.《丝绸之路》——杨洪基: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文化交流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本诗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整体感知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
闻,听说。
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他是作者的朋友。
左迁,贬谪。
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2.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员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点】 1、2、3【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课时建议】 2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偌大( ) 刹那( ) 栅栏( ) 蜷曲( ) 倏忽( )参考答案:ruò;chà;zhà;quán;shū。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参考答案: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
3.读课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5.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6.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参考答案: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案苏教版目标设定: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
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2、借助对《七子之歌》的诵读欣赏,学习诵读欣赏的一些方法:可以体会诗歌的情感,尽量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融为一体;可以感受诗歌的形象,寻找适合这个形象的朗读;可以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求得能创造情境的朗读;可以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求得呈现诗歌深层美的朗读!步骤安排:一、布置预习:1、查工具书认清生、难字词。
2、提出在自读中产生的问题。
3、搜集《七子之歌》中“七子”的资料。
二、课前入境:上课的正式铃响前几分钟,循环播放年仅七岁半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领唱的《七子之歌•澳门》。
三、课堂进程:(一)知人论事: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曾经牵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打动了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
这歌的名字叫——《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诵读欣赏《七子之歌》!同学们知道吗?《七子之歌》的曲子是作曲家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着歌词,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的。
使作曲者如此动容的歌词,它的作者叫——闻一多。
闻一多是谁?同学们能不能一下子就说出他在插图上的位置?——对!左下方!在面容狰狞的侵略者和阴森森的刀枪的左下方,这一位面容憔悴而目光坚定的,就是我们的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为什么会写下《七子之歌》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不需要评论,我们需要自己来认识!同学们,让我们试着走近闻一多——幻灯片:师介绍:1899年10月22日,在湖北省浠水县一个富有的闻姓家中,诞生了一个白胖小子,家人给他取名叫闻一多。
在这个书香门第,闻一多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1913年,闻一多14岁那年,以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但当时的高等教育仍然充满了封建主义和奴化教育。
语文: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理解《论语》八则的内容。
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2、感悟赏析,了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语、成语、名言警句。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名言警句。
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
教学过程: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名言警句。
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要求指出出处。
2、请学生谈谈孔子及《论语》等文化常识。
3、学生交流学习的重点、难点。
4、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正音、释义。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诲女知之乎(7)不耻下问(8)默而识之(9)必有我师焉(10)不悱不发(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5.诵读欣赏(1)齐读(2)教师针对齐读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3)学生齐读;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指明学生诵读(5)教师指导美读;学生自告奋勇美读;学生乐读乐颂。
6.指明学生翻译,教师扼要分析,最后总结归纳。
7.背诵或默写比赛,评出优胜者。
8.作业:(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成语,名言警句。
(2)翻译全文。
(3)请对《论语八则》中提到的学习方法,任选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文训练训练目标:掌握一般的说明顺序,能条理清晰地说明小制作。
学会正确地使用词语。
第一课时写作实践课课前准备:回顾以前做小制作所用的材料、步骤和方法,将这件作品带到学校来。
教学过程:1.教师明确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
简单地介绍一件小制作,能条理清晰地说明制作的过程。
2.学生写作。
第二课时作文评改课课前准备:以四人为单位分组。
教学过程:1.教师明确评分标准。
(1)读了对方的作品,如果你觉得能以此指导自己完成制作,可以评为85分。
(2)虽有疑惑,但对动手制作影响不大,可评为75分。
(3)关键部分说不清,影响制作的顺利进行,可评为65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
当代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可以通过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生机勃勃;同时,这也是一篇励志的散文,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领会作者由花的变化感悟到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的道理。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它们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然而本文写于1982年,写作的背景和文革有关,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复杂。
既有“文革”动乱造成的心灵创伤,又有亲人身患绝症不久于世的哀痛,七年级学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教师要补充必要的助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那暗香浮动的幽兰,那凌寒绽放的腊梅,那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还有大地上许多无名的野花无不蕴涵着炽热而鲜活的生命,无不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
在女作家宗璞的笔端,小小的紫藤萝花绽放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
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的鉴赏不仅仅是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艺术形式的欣赏。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专业角度评价古诗。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鉴赏方法,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古典音乐、山水画作等,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古诗相匹配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对古诗中意象的把握和体会。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意象并体会其情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深入到古诗的内部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律动和文化底蕴。
3.学生在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时,可能缺乏条理性和深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古诗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诵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个别示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七子之歌》word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写消息及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从整个单元看是情感目标的延续和拓展,诗歌突出一个“情”字,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1、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
2、通过反复朗诵,领会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怀。
3、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怀。
2、拟人的手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并品味文中的情感。
[教法]互动式诵读[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映第一张幻灯片(跨越世纪百年回眸)通过音乐和画面前后强烈的反差,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
中国这块土地上曾遭受外国帝国主义的蹂躏,今天当香港、澳门回归,当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的时候,我们也不该忘记那段历史。
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课题作者)让我们一起跟随闻一多先生走进那段屈辱历史。
传授新课:放映第三、四、五张幻灯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交代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为学生感悟情感打基础。
一、认读课文自主学习: 何为“七子”放映第六、七张幻灯片(了解七子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让学生了解七子地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揭露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
速读序言,找出难读难懂的句子放映第八、九张幻灯片扫除学生阅读障碍放映第十张幻灯片大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通过朗诵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感情。
二、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放映第十一张幻灯片你觉得哪首诗歌最能震撼你的心灵,为什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读诗歌,以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学生默读、齐读、师范读的方式,领悟作者的感情。
师指导生读诗歌:(听录音放映第十二张幻灯片)旅顺,大连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的蹴踏,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地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句调重读停顿感情三、领悟感情探析:放映第十三张幻灯片七首诗歌有何共同点?这共同点中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共同点入手,化繁为简,理出作者感情的主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分析: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
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既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又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但文学味非常浓,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
主要是写鲁滨孙初上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它证明中国人也是有强烈的探险精神的。
《真正的英雄》是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位置、处于一个多梦多思的美好岁月。
他们好奇心强,特别对自然未探知领域有着一种出于本能的探求欲望,他们渴望征服、崇拜强者。
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了。
基于此,在教学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做情感态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上的一次次“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爱的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它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重难点:1、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探险精神的同时,加深对人类精神、成功与失败的理解。
2、品味一些充满深情或富有深意的关键语句。
教学设想:1、本单元作品有传记、小说、通讯、演讲辞,要引导学生了解这几类体裁的特点,掌握对这几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提高快速默读、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说出每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课文,深刻地了解闻一多先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大意,上网
或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同学们,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伙儿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然而,特别多人并不明白,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与诗人闻一
多。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这组诗篇、板书课题、走进诗歌
1、播放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歌
2、学生谈听后感受与对歌词的理解。
3、交流课前了解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
4、教师补充:
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与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接着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与文学研究。
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与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特别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2019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也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
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
编导又选中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她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演唱,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
后来,《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感慨地说:“主
题歌词选用闻一多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与关键。
”
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评价、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做到准确流畅。
(2)读出诗中所表达的“七子”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3、朗诵比赛,先在小组内比赛,评出组内能手,再全班比赛,评选出优秀选手、
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语:《七子之歌》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共鸣。
一位署名吴嚷的青年读后,将其推荐在《清华周刊》第30卷第11、12期合刊上转载,并撰写附识说:“读《出师表》不感动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古人言之屡矣。
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陈情》时,固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今录出聊使读者一沥同情之泪,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下面请大伙儿细细品味。
1、组织学生分做七子,有感情地朗诵,分别谈谈自己的独到感受。
2、全班交流对每首诗的理解、
3、总结这首组诗的主题: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
“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小孩,用小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
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一方面怀念与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4、讨论全诗艺术创作的手法。
用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小孩用小小孩的口吻哭
诉的口吻,凄美动人。
再读回味
1、请学生分“七子"的角色合作朗诵。
2、配乐全班朗诵。
3、交流自己现在的感受与初读有何异同。
学唱歌曲
教师指导语:现在,澳门已回归祖国,又恰逢闻一多百年诞辰之际,《七子之歌》的首篇《澳门》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引起轰动。
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澳门委员、主题歌大合唱的指挥陈振华评价说:“这首歌唱出的是我们灵魂的共鸣,时
代的共鸣。
澳门特别多学校与社会团体都来索要歌谱,澳门同胞就是唱着这首歌迎接回归的一天、”现在我们边听录音,边学唱这首动人的歌曲。
1、播放由著名作曲家李海鹰谱曲,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的容韵琳同学,用她地道的澳门乡音唱出的歌曲录音。
2、同学们学唱歌曲、
课后学习
《七子之歌》因此在九九归一时不胫而走,再次在人们的心中浮起了阵阵涟漪,成为中华民族的世纪神韵。
请依照《七子之歌》,为台湾的回归,创作一首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