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三节 笔记

合集下载

《监狱学基础理论》第六章“罪犯的人格问题”学习笔记

《监狱学基础理论》第六章“罪犯的人格问题”学习笔记

《监狱学基础理论》第六章“罪犯的人格问题”学习笔记监管(浙试)132区队俞心宇 201331202[摘要]郭明老师主编的《监狱学基础理论》第六章“罪犯的人格问题”从近代刑罚史上“罪犯人格问题”的由来入手,结合“人格”现象的一般认识,提出了关于“罪犯人格”的基本定义;然后,对“罪犯人格假设”的具体涵义、历史成因以及若干典型的罪犯人格假设类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最后,以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为例,阐述了“罪犯人格异化”即“人格监狱化”的罪犯服刑人格现象及其形成的一般机理。

“罪犯的人格问题”一章是小生学习《监狱学基础理论》之后感悟最深、心得最多的章节,小生对该章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查找与搜集,以拓展学习与思考。

[关键词]罪犯人格,罪犯人格假设,罪犯人格异化一、“罪犯的人格问题”章节学习的整理该章第一节是“罪犯人格的含义”,小生在此节学习了“罪犯人格问题的由来”与“罪犯人格的定义”。

关于“罪犯人格问题的由来”,书中阐述这一问题是“预防刑”理论在颠覆“报应刑”理论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

“依次逻辑,当刑罚的主要目的和方法不再是解决正义报应问题,而是旨在解决预防犯罪问题时,则消除‘人的犯罪可能性’必然成为刑罚关注的中心和焦点。

”(P74-75)“换言之,如果刑罚一旦将‘罪刑关系’不是建立在以报应犯罪为目的以及刑罚的效果上、不是基于罪犯个体可测度并在彼此之间可比较的报应行为上,即‘行刑的一般化’之上,而是建立在以预防犯罪为目的以及强调个体差异性的‘行刑个别化’之上,那么,‘什么是罪犯人格’必然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P75)关于“罪犯人格的定义”,书中从有关“人格”的形式化的基本定义中推知出“罪犯人格”的基本定义及认识罪犯人格的基本方法。

“在比较、综合了多种观点之后,这里拟提出一个形式化的基本定义,即人格是人的个性结构与其社会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P76)“由上述有关人格的基本定义,可以推知‘罪犯人格’的基本定义是‘罪犯的个性结构与其监狱生存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劳动法官方笔记精讲5

劳动法官方笔记精讲5

劳动法 精讲5【官方笔记】目录一、教材结构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一、教材结构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六章】第一节 工作时间制度⼀、⼯作时间1、⼯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个昼夜或⼀周之内从事本职⼯作的时间。

2、⼯作时间的特征【主观题】(1)较强的法定性(⼯作时间最长限度由法律规定)(2)是履⾏劳动义务和计发劳动报酬的依据(3)是实际⼯作时间与有关活动时间的总和包括⽣产或⼯作的准备时间、结束前的整理与交接时间,以及⼯间休息时间、⼥职⼯哺乳时间、⾏政活动时间、⼯会活动时间、出差时间、履⾏社会职责的时间等。

3、⼯作时间法律调整的意义【主观题】(⼀)保护劳动者⾝体健康和实现其休息权(⼆)提⾼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产率(三)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和促进就业(四)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4、⼯作时间⽴法的起源:1、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国际上最早。

2、1908年新西兰的⽴法最早确⽴了“8⼩时⼯作、8⼩时休息、8⼩时睡眠”的原则。

⼆、我国⼯作时间⽴法(⼀)标准⼯作时间《关于职⼯⼯作时间的规定》,职⼯每⽇⼯作8⼩时,每周⼯作40⼩时。

(⼆)⾮标准⼯作时间企业因⽣产特点不能实⾏标准⼯作时间,经劳动⾏政部门批准的。

1、缩短⼯作时间(1)特定岗位(矿⼭井下作业、⾼⼭作业、严重有毒有害作业等)(2)夜班(3)哺乳期⼥⼯(4)未成年⼯和怀孕⼥⼯(7个⽉以上)2、不定时⼯作时间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特殊条件下实⾏的,每⽇⽆固定⼯作时间,是适⽤于因⽣产特点、⼯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法按标准⼯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劳动者的⼀种⼯作时间安排。

3、综合计算⼯作时间①某⼀⽇(或周)的实际⼯作可以超过8⼩时(或40⼩时)②总实际⼯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作时间(1.5倍)③法定休假⽇安排劳者⼯作的,按《劳动法》的规定⽀付⼯资报酬(3倍)第二节 休息休假制度⼀、休息时间和休假时间的区别(1)休息时间的总量⼤于休假(总量)(2)休息时间固定且普遍存在,休假除法定节⽇外,不具有固定性且享有的程度不同(是否固定)(3)休息不带薪,休假⼀般都带薪(是否带薪)(4)休假往往具有特定的⽬的或价值(特定⽬的)⼆、休息休假的种类1、公休⽇⽤⼈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少休息⼀⽇。

思修第六章课堂笔记

思修第六章课堂笔记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知识结构图: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第六章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法制与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了解)1.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它标志着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这一治国方略载入了宪法,使之作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被确定下来。

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多选)(1)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2)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二、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简答)(一)依法治国的内涵----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有: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1)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简答题)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2021年监理工程师《交通三控(费用控制)》学习笔记-第六章费用支付的分类与清单支付项

2021年监理工程师《交通三控(费用控制)》学习笔记-第六章费用支付的分类与清单支付项

2021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目标控制(交通)》公路工程费用与进度控制第六章 费用支付的分类与清单支付项第一节 费用支付的依据与基本原则工程计量与支付是工程费用监理的两大工作,同时也是监理人员控制工程施工活动的重要环节。

一、费用支付的依据与基本原则1.费用支付的依据中标工程的施工合同协议书和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以及合同条件是办理支付的重要合同依据。

2.费用支付的基本原则(1)必须以合同为依据。

(2)必须遵循规定的程序。

(3)必须以工程计量为基础。

(4)必须准确、及时。

二、费用支付的基本要求1.支付依据必须准确可靠2.支付期限必须符合合同约定3.支付的最低限额必须明确4.支付范围必须全包括5.支付计算必须分类进行6.支付货币必须与招标文件一致第二节 费用支付项目的分类与支付程序一、费用支付项目的分类1.按时间分类分为前期支付(如开工预付款)、中期支付(亦称期中支付、进度付款)、交工验收后的支付、竣工验收后的支付以及缺陷责任期结束后的最终结清支付五种情形。

2.按支付内容分类(1)清单支付项目单价子目的支付,总额子目的支付,清单支付项目,计日工,安全生产专项费用,暂列金额,暂估价。

(2)合同支付项目开工预付款,材料、设备预付款,工程变更费用,价格调整费用、材料价差调整费用,索赔费用,质量保证金,逾期交工违约金,逾期付款违约金,提前交工奖金。

(3)按合同内容分类分为路基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排水防护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等支付内容。

(4)按合同执行情况分类分为常规支付和违约支付、合同解除支付等。

二、费用支付的工作程序主要介绍期中进度付款的支付程序、交工验收后的支付程序、缺陷责任期终止后最终结清的支付程序三种。

第1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一笔记第六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一笔记第六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一笔记第六章第一节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绳。

2.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法律的历史发展: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1)奴隶制法律(2)封建制法律(3)资本主义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及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分配:法律的执行、适用、遵守则把法律规范转化为法律实践,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制定(2)法律执行(3)法律适用(4)法律遵守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3)法律执行(执法)(4)法律适用(司法)第二节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

2008年中级财管课程笔记第六章

2008年中级财管课程笔记第六章

第六章营运资⾦ 第⼀节 营运资⾦的含义与特点 ⼀、营运资⾦的含义 营运资⾦⼜称循环资本,是指⼀个企业维持⽇常经营所需的资⾦,通常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

⽤公式表⽰为: 营运资⾦总额=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与营运资⾦指标有关的⼀个指标是流动⽐率指标。

流动⽐率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

注意这两个指标结合出计算性质的客观题。

⼆、营运资⾦的特点 营运资⾦的特点体现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特点上。

(⼀)流动资产的特点 流动资产投资⼜称经营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有如下特点:(1)投资回收期短;(2)流动性强;(3)具有并存性;(4)具有波动性。

(⼆)流动负债的特点 与长期负债筹资相⽐,流动负债筹资具有如下特点:(1)速度快;(2)弹性⼤;(3)成本低;(4)风险⼤。

三、营运资⾦的周转 1.含义 营运资⾦周转,是指企业的营运资⾦从现⾦投⼊⽣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现⾦为⽌的过程。

2.构成 营运资⾦周转通常与现⾦周转密切相关, 现⾦的周转过程主要包括如下三个⽅⾯:(1)存货周转期,是指将原材料转化成产成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2)应收账款周转期,是指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所需要的时间;(3)应付账款周转期,是指从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开始到现⾦⽀出之间所⽤的时间。

现⾦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3.影响营运资⾦的因素 现⾦循环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的数额。

影响营运资⾦数额的因素有: (1)主要因素:存货周转期(同向)、应收账款周转期(同向)、应付账款周转期(反向); (2)其他因素:受偿债风险、收益要求和成本约束等因素的制约。

4.营运资⾦的持有量⽔平 为提⾼营运资⾦周转效率,企业的营运资⾦应维持在既没有过度资本化⼜没有过量交易的⽔平上。

过度资本化是指⼀个企业的营运资⾦远远超过其经营规模实际需要的营运资⾦⽔平(营运资⾦过多)。

过量交易是指⼀个企业 主要靠流动负债来⽀持其存货和应收账款,⽽出现投放在营运资⾦上的长期资⾦不⾜(营运资⾦过少)。

医学微生物笔记

医学微生物笔记

第六章革兰阳性球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葡萄状排列2、营养要求不高3、菌落较大,可有色素,脂溶性4、可有溶血圈,菌体表面可有SPA5、触酶阳性6、甘露醇发酵+7、产生血浆凝固酶和毒素。

血浆凝固酶: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意义:①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②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③使化脓性病灶出现典型特点:浓汁粘稠、病灶局限、不易扩散、界限分明。

8、可产生耐热核酸酶9、抵抗力较强,耐10-15%氯化钠,对碱性染料敏感。

10、耐药菌株多见二、分类:1、按色素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2、按血浆凝固酶有无分类:血浆凝固酶阳性和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根据噬菌体分型:26型。

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细菌增殖部位的标本, 如脓, 血, 脑脊液, 呕吐物等。

2、直接涂片: 有参考价值。

3、分离纯种: 接种血平板,或高盐平板。

根据菌落及镜下形态挑选。

鉴定:菌落及镜下形态、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

(1)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检测菌体表面的凝固酶。

直接将菌落混于人或兔血浆中,立即观察有无凝固。

试管法:检测菌体外的凝固酶。

培养物和血浆混合,37 º C 4h 后观察结果。

(2)耐热核酸酶试验在含核酸甲苯胺蓝平板上打孔;培养物沸水浴15min后加入孔中;35℃1h 观察结果。

甲苯胺蓝变为红色者为阳性4、肠毒素检测:病人分离株培养物,煮沸30min,接种幼猫腹腔,4小时内出现症状为阳性。

第二节链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呈链状排列。

2、多数在培养早期有荚膜。

3、营养要求高, 需血液或血清4、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小菌落。

5、血平板上分别形成α、β、γ三种特征性溶血现象。

6、触酶阴性7、可产生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扩散因子是浓汁稀薄,病灶扩散,病灶界限不清。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并购战略与战略联盟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并购战略与战略联盟

第六章并购战略与战略联盟第一节概述1.概念:并购(M&A)=兼并(merger)+收购(acquisition)企业通过各种产权交易获得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者产权,从而加强自身优势实现自身经营的目标。

实质:资产的重组行为——控制另外一家公司的经营权为目的,是一种外部资源获取,外部发展战略。

规模扩张+业务发展股市中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变动。

案例-—①吉利收购沃尔沃②腾中收购悍马③联想收购IBM2影响世界的几次并购浪潮第一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高峰时期在1898-1903年.i.主要形式是横向并购,即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业之间为了规模效益而进行的并购,并且主要在制造业加工业进行。

ii.通过这次横向并购,在美、日、德形成了一批大型工业垄断企业集团.如美国钢铁公司,资本超过10亿美元,其产量占美国市场销售量的95%。

iii.证券市场和银行促进了并购业务发展。

第二次——1915至1930年之间,1928年—1929年达到高峰。

i.这次并购的特点是以纵向并购为主,即在生产和经营方面互为上下关系的企业间的并购。

ii.形式是大企业并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交错共存.对规模经济和寡头垄断地位的追求,是此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力. iii.经营性质的并购行为出现,投资银行参与。

3、并购形式—-根据并购行为之间的相比关系决定兼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契约或者法令归并成为一个的经济行为,被收购者失去独立法人地位。

常常是优者兼并劣者.①吸收A+B=A②新设A+B=C收购—-并购企业购买被收购公司/目标公司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者股票从而控制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被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不消失。

A+B=A+B①股权收购—-参股,控股和全面收购②资产收购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的差异主客体不同负债风险存在差异第三方权益影响差异——中小股东和债权人交易金额和方式不同4并购的类型按照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从事行业关联程度不同——横向,纵向和混合纵向并购:相邻的不同生产阶段的两个企业(后向、前向)——又称垂直并购横向并购:生产同类产品或者工艺相近的企业混合并购:多元化按照并购企业对于被并购态度分类——主动式和被动式按照并购支付方式分类—-现金并购,股票并购和混合按照并购企业对于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态度分类——善意和恶意(管理层的意向不同a定价b对价支付方式c收购后的整合处理方式)A善意(白衣骑士)B恶意(黑衣骑士)——①秘密收购②熊抱③突袭④标购(二级市场)【注】1、形势——并,购;类型——目标.2、对价支付方式:股权分置条件下,大股东和散户(流通股)之间存在差价5并购动因规模经济(青啤并购其他小啤酒厂)--工厂规模经济实现协同效应-—企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市场进入壁垒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与成本风险多元化战略要求重构竞争势力范围消灭竞争对手获得新的能力或者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第二节并购的程序与定价1企业并购的一般程序①准备工作②并购合同安排③签订合同④接管与整合2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程序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公开收购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公开发行的股份以实现对该公司控股目的的行为. 投资者可以采取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及其他合法方式收购上市公司。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六章注意 注意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本特提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该过滤器模型的核该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1.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耳听到的信息,并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的信息。

另一耳的信息。

2. 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同时允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耳的信息通过。

3.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1.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2. 哈德威克和希夫林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四)模型比较(四)模型比较1. 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①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②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③ 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因而被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做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笔记整理手写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笔记整理手写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笔记整理手写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控制范围,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大约占细胞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实质:染色质复制)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形定数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加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重开始)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参与的细胞器:间期:核糖体,中心体前期: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体)末期: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线粒体全过程。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第六章文学形象的理想状态典型意象意境第一节文学典型典型:最早提出于17世纪以前,实际上为类型概念;18世纪以后强调人物自身的个性;19世纪80年代末,恩格斯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出现“典型”探讨热。

一、典型的美学特征(即典型是什么?)(一)鲜明独特的个性(唯一性)个性:指人与众不同的个别特征,它是由每个人先天的素养的差异和后天不同社会环境、独特的生活经历形成的。

典型个性:①独特而不可重复性②生动、丰富、复杂(变化)(二)巨大深刻的历史内容(历史感,以金庸小说为例。

)(三)深远持久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指文学作品的各种审美因素衍生出来的综合性的审美效应。

艺术魅力具体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其内涵主要包括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蕴藉性。

诚挚性:主要指作者的态度很真诚蕴藉性:人物形象的含蓄性二、典型化典型化:作家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对生活现象进行筛选,加工,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高度真实性的艺术形象过程。

(一)个性化(善于发现人物特征,突出人物特征)1、选取:发现生活中能打动你的人或事,作为原型,要与已有的文学典型不同,才有写作价值。

(要点:原型,比较已有类型)2、组合:对原型加工,对生活的人物形象的突出特征进行组合。

(要点:从很多人物形象中选取适合的材料重新组合)3、突出:不是材料的累积,而是对特点的提升。

(二)本质化(强调人物形象要深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现象的集中或摄取,在个别中表现一般,在偶然中反映本质的过程。

一、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一)典型环境的性质和特征典型环境:是作家以现实社会环境为依据,经过集中提炼、升华的一种审美创造,并表现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态的全局和总情势。

类别: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作品中社会历史背景,即人物活动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

小环境:指人物的具体生活场所,以及该环境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两者关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小环境受大环境制约。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六章国家形式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六章国家形式

第六章国家形式注:国家形式是国家本质的表现。

第⼀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国家形式的含义: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配置的原则,体现⼀个国家的横向权⼒结构和权⼒分配的关系。

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机关与地⽅权⼒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式,它是中央权⼒与地⽅权⼒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是关于国家的⼀对概念1.⽑泽东指出,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体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2.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保护⾃⼰的政权机关”。

这个定义表明:⾸先,政体是⼀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其次,采⽤⼀定政体的⽬的是要进⾏统治;再次,必须有⼀定的形式来组织统治的机关;3.⼆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的关系(三)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即“历史条件、⽂化传统、民族习惯以及国际环境”。

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是根本性的,第⼀位的,但并不是的。

2.政体的多样性:美国和英国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了“共和制”;⽽英国保留了“君主制”;政体不是直接地、机械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

并不意味着⼀种国体只有⼀种政体,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相同。

<1>相同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2>不同的国体可以有相同的政体;<3>有什么样的国体,必然有什么样的政体;<4>单纯的政体的变化,不会引起国体的变化。

3.政体选择的⾃主性。

4.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

初三化学笔记 第六章 金属

初三化学笔记 第六章 金属

第六章金属第一节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较高、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3.金属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铝>铁)(5)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汞(6)硬度最大的金属——铬,硬度最小的金属——铯(7)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8)延展性最好的金属——金4.金属的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金属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6.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注意:(1)合金是几种成分加热熔合而成的,既不是简单的混合,也不是相互化合;(2)合金中的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3)合金属于混合物;(4)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7.合金的特性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相比,具有以下性能:(1)熔点更低;(2)强度和硬度更大;(3)抗腐蚀性能更好。

由于合金的种类远多于纯金属,性能也更优越,因此,合金的用途更广泛。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罗宾斯《管理学》第六章笔记:决策

罗宾斯《管理学》第六章笔记:决策

罗宾斯《管理学》第六章笔记:决策一管理者工作的实质(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 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六章决策:管理者工作的实质学习目的:1.概述决策制定过程的步骤2.定义理性的决策者3.说明理性决策的局限性4.描述完全理性决策的过程5.描述有限理性决策的过程6.识别两种常用的决策问题和常用的、能决这两类问题的决策7.区分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策情况8.明确群体决策的优缺点9•阐述改善群体决策的4种方法第一节决策制定过程一. 识别问题1.问题[problem]:现状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2•问题识别是主观的。

3.在某些事情被认为是问题前,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差异(将事情的现状和某些标准进行比较,这些标准可以是过去的绩效,预先设置的目标,组织中其他单位的绩效或者其他组织中类似单位的绩效).他们不得不承受采取行动的压力(组织政策,截止时间,财政危机,上司的期望,绩效评定等).也必须有采取行动所需的资源(职权,资金,信息等)二. 确定决策标准决策标准[decision criteria]定义哪些因素与决策相关的标准,如买车中的价格,品牌,型号,体积等。

三. 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量—个简单的衡量重要性的方法就是给最重要的标准打10分,然后依次给余下的打分四. 拟定方案五. 分析方案六. 选择方案七. 实施方案实施[implementation]:将决策传达给有关部门并得到他们的承诺和行动八. 评价决策效果:看它是否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第二节决策的普遍性管理职能中的决策计划组织的长远目标是什么?什么战略能够最好地实现这些U标? 组织的短期目标应该是什么?每个口标的困难程度有多大?组织直接向我报告的下属是多少人?许多管理者的决策制定活动例常性第三节理性决策者管理者被认为是(理性【rational]:描述满足约束条件并使价值最大化的选择)的一-理性假设1.—个完全理性的决策者,会是完全客观的和合乎逻辑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知识的保持_毙考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知识的保持_毙考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知识的保持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1、瞬时记忆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 2秒)。

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1) 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

其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 2个组块。

如果信息得到及时复述,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久保存;否则会很快消失;2) 一是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2、长时记忆1)概念: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

从1 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其信息的来源大部份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但也有由于印象深亥而一次获得的。

信息贮存方式是有组织的信息系统。

2)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

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没有瞬时记忆的登记、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就不可能长时间贮存在头脑中。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1、遗忘及其进程对此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进行了系统的研发。

为了对结果进行数量分析,并排除过去经验的干扰,他采用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艾宾浩斯采取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来检验记忆的效果。

其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这就是百余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九年级化学溶液及溶解度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液及溶解度笔记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一、溶解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性:溶液内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至少包含两种物质3、说明: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FeCl3溶液是黄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4、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中,如图NaCl溶于水的微观过程5、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导电性,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水、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存在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二、溶液形成中的能量变化1、物质的溶解过程扩散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如:硫酸铵水合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如: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氯化钠三、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分层2、悬浊液:一种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态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浑浊的混合物,如泥与水混合用力振荡后得到的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的液体就是悬浊液;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会沉淀下来,故悬浊液可用过滤法分离3、乳化(1)概念: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乳化现象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质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通常是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如:酒精、汽油、氯仿等)溶液:溶解了某种溶质的混合物判断溶质、溶剂:(1)若气体、固体溶于液体,则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食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盐酸(2)若液体溶于液体,质量少的为溶质,质量多的为溶剂;如碘酒(3)有水存在的溶液,无论水多少,水都为溶剂;如酒精溶液(4)如有化学反应,则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溶质、溶剂二、溶质浓度的表示——溶质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mL)×溶液密度(g。

外国文学(二)课堂笔记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二)课堂笔记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雨果第一节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1)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2)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残酷现实;(3)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2、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3、文学渊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渊源,有十八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梭的作品等。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简答题?)◆思想内容特征:1、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出发,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2、讴歌自然,美化中世纪,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

◆艺术特征:1、强调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2、崇尚主观抒情,注重表现人的内心感受;3、崇尚艺术想象,使用非凡的题材、离奇的情节与夸张、对照手法,塑造超凡的人物形象;4、重视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

三、各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90年代;·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写夜、死亡、遁世的作品多,有浓重的唯心色彩、宗教、哲理色彩和神秘怪诞色彩。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史雷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创办《雅典娜神殿》,宣传与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①强调想象与情感;②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与艺术无目的论;③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是《夜的颂歌》:①怀念死去的未婚妻,幻想在夜、在死亡后与之结合;②是耶拿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狄克(1773——1853)·贡献主要在改写中世纪民间故事和创立童话体小说方面;·代表作是《金发的爱克贝尔特》。

仁爱英语笔记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节

仁爱英语笔记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节

仁爱英语笔记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节
English:
In the third section of the eighth grade book of Ren'ai English,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topic of "A Special Person".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learning vocabulary related to describing a special person, such as "kind-hearted", "brave", "helpful", and "caring". 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about using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 and will be introduced to a reading passage about a special person. Additionally, students wil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vocabulary and adjectives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中文翻译:
在仁爱英语八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节中,学生将学习有关“一个特别的人”的话题。

这一部分重点学习描述特别人的词汇,比如“善良的”、“勇敢的”、“乐于助人的”和“关心他人的”。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人,并将阅读关于一个特别人的文章。

此外,学生们还将练习在口语和写作中使用目标词汇和形容词。

专升本《管理学》笔记第六章组织文化

专升本《管理学》笔记第六章组织文化

专升本《管理学》笔记第六章组织文化第六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任务: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二: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组织文化在本质上属于“软文化”范畴,是组织自我意识所构成的文化体系。

组织文化相比教社会文化和民主文化有它们的共同属性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1: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2: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3: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 4: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迪尔和肯尼迪认为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有5种:环境条件、价值信仰、英雄人物、习俗礼仪、文化网络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认为组织文化得构成有7种要素: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工作程序、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共同价值现代系统论得观点:组织文化得结构层次有3个:表层文化、中介文化、深层文化表现形态: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文化、观念文化构成要素:组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组织道德、组织素质、组织行为、组织制度、组织形象等。

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得角度看:组织文化得基本要素有一:组织精神:经过经心培养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的特征、地位、形象等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七精神”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精神“IBM就是服务”二:组织的价值观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它具有调节性、评判性、驱动性。

组织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优秀的组织总会追求崇高的目标、高尚的社会责任和卓越创新的信念。

例:美国百事可乐公司认为“顺利是最重要的”三: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5个:1:服务、产品形象 2:环境形象 3:成员形象 4:组织领导者形象 5:社会形象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一:自我凝聚功能二:自我改造功能三:自我调控功能四:自我完善功能五:自我延续功能第四节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经一:选择价值标准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选择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问题两个前提:1: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 2: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 5. 适应的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 境
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 人为的),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 反射的意义: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 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1. 在长期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 1. 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获得性反 性反射 射 2.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脑干和脊髓 2.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 3.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 直接刺激 刺激
4. 反射弧是永久固定的 5. 适应的范围小,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注意:有刺激才能引起反射。 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才能完成反射。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都不能发生。
四、反射的类型 低级的神经活动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神经中枢。如脊髓或脑干。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复杂的反射): 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的,复杂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如:望梅止渴、听见发令枪声起跑等 另:人类所特有的反射:对语言、文字发生的反应---人类区别于其他动 物的标志。人特有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人类神经调节的特点: 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 建立一类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人类更能适应复杂多 变的环境。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简单的反射。 1、非条件反射(简单的反射):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 本方式
————反射
一、反射的概念(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二、膝跳反射 腿的放法:完全放松 敲打位置:膝盖下韧带 敲打方式:迅速扣击 实验现象:小腿突然抬起(或跳起) (1. 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迅速前伸。这 种反射很小的孩子就有,是生来就有的。 2.膝跳反射来不及思考,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所以不受大脑 的控制。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 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