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系统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系统 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系统 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信息以及网络资源的安全,制定本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的系统,包括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以及网络系统。

第三条系统安全管理是指通过规范和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系统资源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的综合性工作。

第四条公司的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制度。

第五条公司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本制度,并积极参与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系统资源的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

第二章系统安全标准第七条系统安全标准是指对系统各项安全要求和控制措施的规范。

第八条系统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系统用户身份和权限管理标准;(二)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标准;(三)系统漏洞扫描与修复管理标准;(四)系统安全防护与监视管理标准;(五)系统日志管理标准;(六)系统应急响应管理标准;(七)系统安全审计管理标准;(八)系统安全培训管理标准;(九)系统安全合规管理标准。

第九条系统安全标准的制定应当综合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实际情况。

第十条系统安全标准的执行应当在系统管理员的监督下进行,并记录相关执行情况。

第三章系统用户身份和权限管理标准第十一条系统用户身份和权限管理是指对系统中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分配的过程。

第十二条公司所有员工在使用系统前,应当进行身份验证,并获得相应的权限。

第十三条系统管理员应当根据岗位要求,为员工分配恰当的权限,确保员工只能访问其工作所需的系统资源。

第十四条系统管理员应当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检查和审计,及时撤销不再使用系统的员工的权限。

第十五条系统用户应当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不得将账号和密码告知他人或者泄露给他人。

第十六条发现系统用户身份被盗用或者密码泄露的情况,应当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系统用户离职或者岗位变动时,应当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并按照系统管理员的要求进行操作或者权限变更。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完善信息安全体系,保护公司的信息资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信息安全法律以及国际标准,结合行业、公司信息安全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资产及涉及信息资产的相关部门。

本规定中所称的信息资产包括但不仅限于: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系统文档、用户手册、培训资料、运行程序、存档信息、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和实用程序、计算机、通讯设备、磁介质(磁盘与磁带)、其它技术基础设备(供电设备、空调设备、防雷设备、消防设备、门禁设备)、人员、计算服务、通讯服务、网络服务等。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三条全员参与原则。

公司每位员工都应对维护信息安全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包括:(一)所有接触和使用公司信息资产的人员和机构都有责任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

(二)信息系统的安全由使用信息系统的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维护系统的技术单位、部门共同承担,其中业务、管理部门作为资产的所有者拥有信息资产的管理责任和授权权利,而维护系统的技术单位、部门通常作为信息资产的维护者,在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授权下,承担各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责任。

(三)各单位、各部门需对所有员工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并作为长期进行的制度化工作之一。

第四条职权分离原则。

对角色和责任进行分类时要考虑互相制衡的机制,使一个岗位的员工无法破坏关键的过程,如业务操作权限和系统管理权限的分开;超级账号的操作与系统审计权限的分开;业务申请操作和业务审核操作权限的分开等;公司各单位各部门应在设定岗位、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或是具体安排人员时基于此原则,将信息安全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中去。

第五条“双人操作原则”。

对于重要计算机系统、网络和通信设备及相关区域的岗位,应安排两个拥有类似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共同工作,以降低单个关键人员操作失误或个人蓄意破坏而导致的风险。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系统安全管理规范1、引言1.1 目的1.2 背景1.3 适用范围1.4 定义2、系统权限管理2.1 用户权限分配原则2.2 用户账号管理2.3 用户权限管理2.4 密码策略2.5 用户账号注销管理2.6 用户访问日志管理3、系统访问控制3.1 网络访问控制3.2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 3.3 数据库访问控制3.4 应用程序访问控制3.5 物理设备访问控制4、数据保护与备份4.1 敏感数据分类与标记 4.2 数据加密4.3 数据备份策略4.4 数据备份与恢复测试5、系统漏洞管理5.1 威胁情报收集与分析 5.2 漏洞扫描与评估5.3 漏洞修复管理5.4 安全补丁管理6、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6.1 安全事件监测工具 6.2 安全事件响应流程6.3 安全事件报告与分析6.4 安全事件演练和应急演练7、安全审计与合规7.1 审计日志管理7.2 审计政策与流程7.3 合规要求与证书申请7.4 信息安全培训与意识8、物理安全管理8.1 机房安全措施8.2 服务器设备安全管理8.3 数据线路安全管理8.4 门禁与访客管理9、信息安全风险管理9.1 风险评估与分级9.2 安全控制措施选择9.3 风险应对与处理9.4 安全测试与演练10、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 1、用户权限分配表附件 2、密码策略样例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6年11月7日颁布的网络安全立法,旨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2、《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旨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维护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10章 系统安全管理

第10章 系统安全管理

组策略是通过GPO来设置的。GPO(Group Policy Object)是组策略对象,是一种与域或组织单元相 联系的物理策略。每台计算机都有本地的GPO,可 以通过运行gpedit.msc来定制,也可以通过AD定义 一个集中的策略,应用在域中指定的对象上。一个 GPO由两部分组成的:组策略容器(GPC)和组策 略模板(GPT)。 只要将GPO链接到域或组织单元,此GPO内的设置 值就会被应用到域或组织单元内的所有用户和计算 机。系统已经有两个内置的GPO,它们是: • (1)Default Domain Policy • (2)Default Domain Controllers Policy
共享权限 共享权限提供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控制级别。 共享权限有三种:读取,更改和完全控制;
NTFS权限 NTFS权限控制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本地访问。 NTFS权限包括:完全控制、修改、读取和 执行、列出文件夹目录、读取、写入。我 们还可以通过特殊权限和高级设置进行非 常细致的NTFS权限设置。
共享权限和NTFS权限的特点
不管是共享的权限还是NTFS权限都有累加性。 不管是共享权限还是NTFS权限都遵循“拒绝” 权限超越其他权限。 当一个账户通过网络访问一个共享文件夹,而 这个文件夹又在一个NTFS分区上,那么用户最 终的权限是它对该文件夹的共享权限与NTFS权 限中最为严格的权限。如:一个人要进一个院 子,两道门都开才能进去。门就好像是权限。
审计
管理
加密
访问控制
用户验证

安全策略
一个最基本的操作系统平台安全的定义就 是:仅允许合法的用户来做他们想做的事。 Windows Server 2008 是迄今为止Windows Server系列最可靠的版本,它加强了操作系 统安全性并进行了突破安全创新,可为网 络、数据和业务提供最高水平的安全保护, 可保护服务器、网络、数据和用户帐户安 全,以免发生故障或遭到入侵。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本单位的系统安全,防止网络攻击、病毒入侵、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业务连续性和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使用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责任到人,责任追究;3. 严格执行,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系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系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包括:1. 制定和实施系统安全策略;2. 监督和检查系统安全措施的落实;3. 组织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4. 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5. 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信息系统安全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三章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网络安全防护:1. 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保网络系统达到相应的安全防护等级。

2. 定期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

3. 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防护设备,加强网络安全监控。

第八条系统安全防护:1. 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物理隔离,防止非法访问。

2.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3. 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管理,严格控制用户访问权限。

第九条数据安全防护:1. 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安全。

2.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 对数据访问进行审计,确保数据安全。

第十条应用安全防护:1. 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开发,遵循安全编码规范。

2. 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安全。

3. 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更新和补丁管理。

第四章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第十一条定期组织系统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通过宣传栏、内部刊物等渠道,普及系统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系统安全管理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库和网络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网络系统数据或信息的丢失、破坏和失密,系统负责人和信息科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为了加强用户访问网上资源权限的管理和维护,可以利用用户名对其它用户进行使用模块的访问控制。

用户的访问权限由系统负责人提出,领导小组核准。

系统管理人员应熟悉并严格监督数据库使用权限、用户密码使用情况,定期更换用户口令密码。

信息科技术人员要主动对网络系统实行查询、监控,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的隔离、排除和恢复工作。

所有进入网络使用的光盘、移动介质,必须经过中心负责人的同意和检毒。

未经检毒杀毒的软盘,绝对禁止上网使用。

对造成“病毒”漫延的有关人员,应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

信息科技术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软件、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排除故障等。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拆卸、安装任何软、硬件设施。

所有内网计算机绝对禁止进行国际联网或与院外其他公共网络联接。

所有上网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操作规程。

禁止其他人员在工作进行与系统操作无关的工作。

对计算机病毒和危害网络系统安全的其他有害数据信息的防治工作,由信息科负责处理。

系统安全监督是由信息管理部门行使下列监督职权:监督、检查、指导信息系统安全维护工作;查处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违章行为;履行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其他监督职责。

信息科技术人员发现影响信息安全系统的隐患时,可立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就涉及信息安全的特定事项采取特殊措施进行防范。

对于违反本规则的行为,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以口头形式警告、撤消当事人上网使用资格或停机。

违反本规则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务部处以经济处罚:有工作站进行与网络工作无关而造成危害的;私自拆卸、更改网络设备而造成损害的。

违反以下规定之一的医院工作人员,将会受到经济处罚:1.造成设备损坏的,将会被处以所损害设备价格十倍以上的罚款。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系统安全管理规范1. 引言系统安全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和规范。

它的目的是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各类安全威胁对系统造成损害。

本文将介绍一套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包括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2. 组织安全管理(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个职责和权限。

(2)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包括安全审计制度、信息处理权限制度、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等。

(3)定期进行系统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4)建立安全管理培训机制,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3. 人员安全管理(1)建立员工入职和离职的安全管理程序,包括员工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归档等。

(2)对员工进行岗位安全宣传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3)设立安全专职人员,负责安全事件的处理和监控。

(4)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违规行为监测,对违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和教育。

4. 设备安全管理(1)建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分配、使用和维护规范。

(2)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进行修补和更新。

(3)配置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有效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代码的入侵。

(4)建立设备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测试恢复。

5. 网络安全管理(1)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接入管理、安全隔离、报警监测等。

(2)采用强密码策略,对重要系统和数据进行加密和访问控制。

(3)定期进行网络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修补漏洞和防范网络攻击。

(4)建立网络日志和事件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况和安全事件。

6. 应急处理(1)建立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2)建立安全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处置和调查安全事件。

(3)定期进行安全事件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建立与警方和相关机构的联络渠道,及时报告和协调处理严重安全事件。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系统安全管理规范⒈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组织提供系统安全管理的指导,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系统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非法访问、损坏或泄露的关键要素。

⒉定义⑴系统安全:指对信息系统进行综合保护,包括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工作。

⑵信息系统: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等组成,并且能够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的系统。

⒊安全策略⑴安全目标:明确系统安全的整体目标,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⑵安全控制策略:制定适当的安全控制策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措施。

⒋组织与责任⑴组织结构:明确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并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责任的划分。

⑵安全团队:成立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系统安全管理,包括监控、审计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⑶培训与意识: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⒌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⑴安全风险评估:对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可能的威胁和漏洞。

⑵风险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风险防范、应急响应和恢复等措施。

⒍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⑴访问权限控制:建立适当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用户权限管理、资源访问控制和网络访问控制等措施。

⑵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

⒎数据保护⑴数据分类与标记: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和标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⑵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⑶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定期备份和紧急恢复机制,保障数据的可用性。

⒏安全审计与监控⑴审计日志:启用审计日志功能,并定期审计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活动。

⑵安全事件监控: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系统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跟踪和处理。

⒐应急响应与恢复⑴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各级响应人员和相关措施,加强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⑵安全演练: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恢复的效率和准确性。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系统安全管理是组织和管理机构保障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系统的安全性却经常受到各种挑战和威胁,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数据泄漏等。

因此,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一、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科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确立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员,负责监督系统的安全运行。

其次,需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安全措施和操作流程,例如数据备份、口令管理、权限分配等。

再次,需要及时更新安全制度,以保持与时俱进,与新出现的威胁和风险保持同步。

二、加强系统安全意识教育培训系统安全不仅要仰赖安全技术手段,更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的安全意识。

因此,在系统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训非常重要。

通过组织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系统、抵抗网络攻击和识别威胁。

同时,也需要建立定期的安全演练,以检验员工的反应能力和控制紧急情况的能力。

三、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保障系统安全除了制度和意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也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关键。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阻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并及时发现恶意行为。

其次,要实施强度适当的访问控制措施,确保合法用户才能够获得对系统的访问权限。

此外,还需要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

另外,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是发现潜在问题和弱点的重要手段。

四、建立紧急处理机制和预案尽管无法完全杜绝系统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是建立完善的紧急处理机制和预案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首先,需要明确事件响应的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要确保备份重要数据和文件,以避免数据丢失或泄漏。

系统安全管理基础

系统安全管理基础

系统安全管理基础1. 什么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质和功能恢复能力。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系统安全的态势和风险;•设置系统安全防范策略;•实施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识别和处理系统安全事件。

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可以保障系统用户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止系统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威胁。

2.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方面。

2.1 保密性系统安全中的保密性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和资料不会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

这个原则也称作“机密性”。

为了保障保密性,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限制数据访问权限;•强化用户的认证授权机制;•使用加密技术保密数据传输等。

2.2 完整性系统安全中的完整性是指保证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的正常运作不受到未经授权的修改、破坏、干扰等方面的危害。

也就是说,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正确性和可信性。

为了保障完整性,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机制;•使用数字签名和哈希算法等实现数据完整性验证。

2.3 可用性系统安全中的可用性是指保证系统在合适的时候可供用户使用和存取。

系统的安全和可用性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

如果安全性过于严格,就会导致不必要的限制和阻碍正常操作。

而如果可用性过强,就可能暴露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

为了保障可用性,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设计可靠的系统架构,避免单点故障;•实施监控和事件响应措施,从而迅速恢复服务。

3. 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3.1 系统安全管理计划系统安全管理计划是制定和实施系统安全的指导性文件。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文档,包括相关规范和安全策略、安全方案和技术措施、安全培训和管理流程等,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

制定系统安全管理计划的步骤:•首先识别系统的安全需求和应对措施;•制定系统安全政策和安全标准;•确定系统的安全范围和边界;•制定系统安全保障方案和技术措施;•制定安全管理流程和管理人员职责。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规范员工、系统使用者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行为,明确管理职责,防范或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事件,保护公司财产和商业秘密,保障公司持续的业务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工作人员、职员及所有使用公司信息系统的人员,包括公司员工、外聘顾问、合作伙伴、供应商等。

三、制定程序本制度由信息安全委员会起草,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正式发布。

信息安全委员会成员由公司各部门代表组成,由信息中心主任组织,并负责相关安全事件审查和故障审核。

四、制度名称本制度的名称为“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五、内容1.信息系统合规性在公司使用管理中,员工、系统使用者必须遵循各项政策和标准,遵守国际、国内,地方条例法规。

同时,公司应当要求供应商、合作伙伴也遵守相关规范。

2.账户管理a) 系统管理员应当负责访问控制和账户授权管理,为合适人员提供合适的访问权限。

b) 所有员工、系统使用者应当按照公司规定创建密码,并在日常使用中定期更改密码。

离岗和离职人员必须删除或注销其账号。

c) 系统管理员应当执行访问控制和授权管理,以最小操作权限原则分配身份和权限管理。

3.信息安全敏感信息和信封、标记以及保证方案a) 保护商业秘密、客户信息和其他敏感信息,包括以口头或以书面传达的信息。

b) 在合适的时候标记所有外部信息,以便识别敏感信息。

c) 加强信息交流的安全措施,包括使用加密技术、保密传输和传递信息的保密区域。

4.系统、网络安全a) 系统管理员应当安排安全设施和措施确保系统和网络安全,建立安全检测、防护体系。

b) 所有员工、系统使用者应当遵循相关安全规则,保障系统及网络安全。

5.应急预案a) 公司应当由信息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组织应急预案,依据公司运营需要,一旦情况出现或者系统发生安全问题。

b) 系统管理员和所有员工、系统使用者都应当按照应急预案执行。

六、责任主体1.信息安全委员会对制度的统一监管,提升意识。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系统安全管理规范,这几个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严肃,有点让人紧张?其实啊,系统安全管理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大管家”,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我们能安心、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想起之前去一家小公司参观的经历。

那公司不大,但是业务还挺繁忙。

他们的电脑系统总是出问题,不是文件突然丢失,就是网络突然中断。

有一次,一个员工正在给重要客户准备报价单,突然电脑死机,之前做的工作全没了,那叫一个着急啊!这就是系统安全管理没做好带来的麻烦。

咱们先说小学阶段,对于小朋友们来说,系统安全管理可能就是要教会他们怎么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比如不能随便下载来路不明的游戏或者软件,就像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一样。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让孩子们明白网络世界也有“大灰狼”。

比如说,老师可以编一个小兔子在网络森林里迷路的故事,因为小兔子乱点链接,结果碰到了坏家伙,最后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才找到回家的路。

这样,小朋友们就能在欢乐中记住要保护好自己在网络世界的“小家园”。

到了初中,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多的信息技术课程,这时候系统安全管理的知识就要更深入一些啦。

比如要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病毒,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就像我们知道感冒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一样。

还得让他们知道怎么设置强密码,不能是那种简单的“123456”或者自己的生日,这就好比给家门上一把牢固的大锁,不是谁都能轻易打开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初中班级的电脑课,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怎么防范网络诈骗。

有一组同学说得特别好,他们说要是收到中奖信息,先别高兴得太早,得看看是不是真的,不能随便就把自己的信息给别人。

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真觉得他们在系统安全管理这方面开始入门啦。

高中阶段呢,系统安全管理就更复杂也更重要了。

这时候得让学生们了解一些系统的架构和原理,知道怎么从技术层面去保障系统的安全。

比如说,要学会分析防火墙的设置是否合理,服务器的配置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想象一下,假如学校的教务系统被黑客入侵,学生们的成绩被篡改,那得多糟糕啊!所以高中的老师就得像厉害的侦探,带着学生们一步步揭开系统安全管理的神秘面纱,让他们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一)系统维护管理1.系统的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专门的信息安全培训,能正确地执行本岗位操作工作。

2.重要信息系统的操作手册和系统运行维护保养手册应作为工作秘密由各部门加以保护,由信息安全部门存档,根据“责任分割”的原则,各岗位操作人员只能得到操作手册的相关部分,并要求其妥善保管。

操作手册更新后,由佛山市公安局发到相关部门,同时回收旧版本,确保岗位操作人员得到最新和正确的操作手册。

3.定期对系统使用中的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4.在制定的所有系统外包服务协议中,必须包括网络的安全特性、服务级别以及所有系统服务的管理要求等内容。

5.在系统服务过程中,应根据系统服务协议中规定的安全条款、安全特性、服务级别管理等要求对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进行定期评审和监督。

6.应对系统中运行的软件版本进行严格控制,对系统软件版本升级、补丁更新、安全加固等活动组织评审和测试,防止因上述变更影响到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7.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二)系统访问控制基于业务和访问的安全要求,建立各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作为系统维护保养手册的一部分。

1.访问控制策略应考虑到下列内容:➢各个业务应用的安全要求;➢业务应用中工作角色和用户访问需求;➢网络环境中的访问权限的管理要求;➢访问控制角色的分离,例如访问请求、访问授权、访问管理;➢用户访问请求的正式授权管理要求;➢用户访问控制的定期检查与评审要求;➢用户访问权的取消。

2.基于访问控制策略,对操作系统的登录程序加以控制:➢不显示系统或应用标识符,直到登录过程已成功完成为止;➢显示只有已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计算机的告警通知;➢在登录过程中,不提供对未授权用户的帮助消息;➢限制所允许的不成功登录尝试的次数;➢记录不成功的尝试和成功的尝试;➢如果达到登录的最大尝试次数,向系统控制台发送警报消息。

3.系统管理员应限制用户对应用系统远程访问的范围和内容,在远程访问过程结束后应确保断开连接;4.系统管理员负责记录用户远程访问操作过程,包括访问时间、连接方式、访问用户、操作过程等。

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1. 简介系统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干扰或篡改等威胁的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关键措施,旨在帮助组织或企业建立和加强系统安全管理。

2. 定义和目标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保护系统免受安全威胁和攻击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措施。

其目标是确保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保护系统中的敏感信息。

该制度的主要目标包括:•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系统和相关资源。

•保护数据的完整性:通过数据备份、加密和完整性检查等措施,防止数据遭到篡改、损坏或丢失。

•确保系统的可用性:通过灾难恢复计划、容灾措施和系统监控等手段,确保系统能够及时正常地运行。

•保护敏感信息的机密性:通过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等手段,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或泄露。

3. 制定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步骤3.1 需求分析在制定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

该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企业的特定需求:不同的组织或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特定的需求,例如合规性要求、行业标准等。

•系统的特点:不同的系统在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特定的要求,例如网络系统和物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有所不同。

•统计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安全事件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漏洞。

3.2 制定规章制度和政策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是重要的一步。

这些规章制度和政策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明确谁可以访问系统和系统中的各类资源,以及访问的权限和限制。

•密码策略:规定密码的复杂度要求、有效期限和变更频率等,确保密码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周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系统 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 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公司信息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程序等。

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 信息系统资产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资产清单,包括所有信息设备、软件和数据资产,以及其重要性级别和责任人。

对重要资产进行加密和备份,确保其安全可靠。

2. 权限管理公司制定详细的权限分配制度,确保员工拥有的权限最小化,同时保证其工作需要。

对不同权限的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并及时调整权限,严格控制员工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3. 安全策略和准入控制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和准入控制机制,确保公司信息系统能够抵御各种网络攻击和风险。

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等安全设备,对入侵、病毒和恶意攻击进行监控和防范。

4. 数据保护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及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健全的数据恢复机制。

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并定期进行演练,验证数据恢复的可靠性。

5. 安全事件管理建立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病毒、入侵、系统故障等。

对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记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安全事件扩大和发生损失。

6. 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系统安全的觉悟和责任感。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系统安全问题和风险,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四、技术设备管理1. 网络设备管理对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确保网络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提高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2. 服务器管理对服务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硬件、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方面。

对服务器进行安全加固,限制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加强对服务器的监控和备份。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

本文档旨在介绍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以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2. 制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也不断涌现,对系统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减轻各类风险,保护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 制度的目标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组织的业务运行平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4. 制度内容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4.1 系统安全政策系统安全政策是组织内部针对系统安全制定的基本规定和原则,包括系统安全的责任分工、权限管理、风险评估和安全培训等。

4.2 安全准则和规范为了指导系统使用者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需要明确安全准则和规范,例如密码管理、网络安全策略、设备和系统维护等规范。

4.3 安全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系统遭到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制度需要规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访问控制等。

4.4 安全事件响应安全事件的及时响应能够减少系统损失,保护系统运行的连续性。

制度中应明确组织内部的安全事件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4.5 审计与监控为了对系统的安全进行监控和审计,制度需要规定并实施相关的监控手段和审计程序,以便发现安全漏洞和异常活动,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置。

5. 制度的实施步骤制定和实施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步骤如下:5.1 指定制度责任人由组织内部指定一名负责制定和实施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度的起草、修改和监督执行。

5.2 制定制度责任人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安全需求,制定适用的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5.3 培训与宣传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因此需要对组织内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⒈引言⑴目的本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止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⑵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用户等。

⑶规定依据本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为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以及公司内部安全管理政策和流程。

⒉安全策略和目标⑴安全策略(在这里详细描述公司的安全策略,例如强密码策略、访问控制策略等)⑵安全目标(在这里列出具体的安全目标,例如确保系统的机密性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访问、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攻击等)⒊安全组织结构和责任⑴安全组织结构(在这里描述公司安全组织结构,包括安全部门、安全团队等)⑵安全责任(在这里描述每个人员在系统安全方面的责任,包括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用户等)⒋访问控制⑴身份验证⒋⑴用户账号管理(在这里描述用户账号管理的具体要求,例如账号申请、账号权限管理等)⒋⑵强密码策略(在这里描述密码的要求,例如密码长度、复杂度等)⑵访问授权⒋⑴职责分离原则(在这里描述系统访问权限的分离原则,例如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的权限差异)⒋⑵访问控制清单(在这里描述每个用户或角色的具体访问权限清单)⒌系统监控与日志管理⑴安全事件监控(在这里描述安全事件监控的具体措施,例如入侵检测系统、日志分析系统等)⑵日志管理(在这里描述日志管理的具体要求,例如日志记录、日志保留时间等)⒍数据保护和备份⑴数据备份策略(在这里描述数据备份的具体策略,例如备份频率、备份存储地点等)⑵数据恢复和灾备(在这里描述数据恢复和灾备的具体策略,例如灾备设施、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等)⒎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⑴安全培训计划(在这里描述定期进行的安全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形式等)⑵安全意识提升(在这里描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具体措施,例如安全宣传活动、安全知识测试等)⒏安全漏洞管理⑴安全漏洞扫描(在这里描述定期进行的安全漏洞扫描的具体措施,例如漏洞扫描工具、扫描频率等)⑵漏洞修复(在这里描述漏洞修复的具体措施,例如修复优先级、修复时间要求等)⒐事件响应和处置⑴安全事件响应计划(在这里描述安全事件响应计划的具体内容,例如事件分类、响应流程等)⑵安全事件处置(在这里描述安全事件的具体处置措施,例如恢复系统、追踪源头等)附件:(在这里列出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如安全检测报告、安全策略文件等)法律名词及注释:(在这里列出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网络安全法》等)。

安全工程师的系统安全管理

安全工程师的系统安全管理

安全工程师的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其职责包括负责系统安全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修复等工作。

本文将从系统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安全工程师在该领域的工作职责和应用技巧。

一、安全策略制定在系统安全管理中,安全策略的制定是首要任务。

安全工程师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并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更新。

安全策略应包括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和数据安全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安全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现代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安全工程师应建立严格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网络边界防御、访问控制和入侵检测等措施。

此外,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漏洞修复也是安全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2. 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涉及硬件设备的保护和管理。

安全工程师需要确保设备的物理安全,例如利用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进行保护。

此外,加固设备的安全配置、定期检查并修复设备漏洞也是安全工程师的职责。

3.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企业信息系统最重要的资产。

安全工程师需要制定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权限管理,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是安全工程师的一项关键任务。

二、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系统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

安全工程师需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和漏洞,进而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1. 安全漏洞扫描安全工程师可以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扫描,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通过漏洞扫描结果,安全工程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漏洞修复,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2.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安全工程师需要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整理成报告,详细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这些报告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安全改进的依据,确保系统得到持续的安全保障。

三、漏洞修复与应急响应安全工程师需要及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以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0-1】允许本地组Users中的所有用户连 接SQL Server。 sp_grantlogin 'BUILTIN\Users' 【例10-2】在Windows NT/2000中有一个用户 为liu,该计算机名称是“ZCJ”,那么授予该用 户 登录SQL Server的语句是: sp_grantlogin 'ZCJ\liu'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权限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例10-11】先使登录账号‘ZCJ\liu’成为数据库 Student的用户,且用户名为liu1,然后使之成 为了db_owner角色的成员。 Use Student Exec sp_grantdbaccess 'ZCJ\liu', 'liu1' Exec sp_addrolemember 'db_owner' , 'liu1' Go 【例10-12】将成员liu1从db_owner角色中删除。 Use Student Exec sp_droprolemember 'db_owner' , 'liu1' Go
10.2.2 SQL Server认证模式登录 账号的建立与删除
2.SQL Server认证模式的登录账号的删除 语法: sp_droplogin [@loginname=]'login'
10.2.3 通过企业管理器创建和删 除登录账号
1.创建登录账号
10.2.3 通过企业管理器创建和删 除登录账号
1.通过SQL语句创建SQL Server认证模式的登录账号 语法: sp_addlogin [@loginname=] 'login' [,[@passwd=]'password'] [,[@defdb=]'database'] [,[@deflanguage=]'language'] [,[@sid=]sid] [,[@encryptopt=]'encryption_option']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语法: sp_addrolemember [@loginname=]'role', [@membername=]'security_account' sp_droprolemember[@loginname=]'role', [@membername=]'security_account' 参数说明: ① role:要添加或删除的成员所属的角色名称。 ② security_account:要添加或删除的成员名称。 ③ sp_addrolemember:用于将某数据库用户添加为某个固定 数据库角色的成员,也适用于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角色。 ④ sp_droprolemember:用于将某个固定数据角色的成员删除, 也适用于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角色。
参数说明: ① login:登录的名称。这个登录名要符合SQL的标识 符命名规则。 ② password:登录密码。该密码存在系统表中。 ③ database:登录后连接的数据库,默认为master。 ④ language:用户登录到SQL Server时系统指派的语 言。 ⑤ sid:安全标识号。 ⑥ encryption_option:当密码存在系统表中时是否加 密。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前述添加和删除过程也可以借助企业管理器
完成。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2.给固定数据库角色添加成员和删除成员 登录账号成为数据库的用户后是默认属于public角色 成员的,但是该角色所拥有的默认权限是非常少的, 需要授予用户操作权限。授予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① 使之成为某个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 ② 单独授予某项操作权限,比如授予某个用户对 Student数据库中所有用户表的SELECT操作权限,但 没有UPDATE、INSERT操作权限。 ③ 使之成为用户自定义数据库角色的成员。
SQL Server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主编:曾长军 副主编:朱剑锋 刘坤
《 SQL Server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配套课件
第10章 系统安全管理
讲解提纲
10.1 SQL Server 2000的身份认证模式
10.2 建立和管理用户账号
10.3 服务器角色与数据库角色
10.1 SQL Server 2000的身份认证模式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3.权限管理 在SQL Server中可授予数据库用户的权限分为三种:对象权 限、语句权限和隐含权限。 第一种:对象权限。 对象权限指用于决定用户对数据库对象执行操作的权利。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例10-13】登录账号ZCJ\liu在数据库Student中映射为用户 liu1,先将针对数据库表student_Info的SELECT操作权限授予 public角色,那么凡是该角色的成员都会获得该权限。然后将 针对表student_Info的INSERT、UPDATE和DELETE操作权限 授予liu1。 Use Student Exec sp_grantdbaccess 'ZCJ\liu', 'liu1' GRANT SELECT ON student_Info TO PUBLIC GRANT INSERT,UPDATE,DELETE ON student_Info TO liu1 GO
10.1 SQL Server 2000的身份认证模式
10.2 建立和管理用户账号
10.2.1 Windows NT认证模式登录账
号的建立与删除 10.2.2 SQL Server认证模式登录账 号的建立与删除 10.2.3 通过企业管理器创建和删除 登录账号
10.2.1 Windows NT认证模式登录账 号的建立与删除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例10-9】向数据库Student中添加用户ZCJ\liu和liu,且分别 指定数据库中的用户名为liu1和liu2。 Use Student Exec sp_grantdbaccess 'ZCJ\liu', 'liu1' Exec sp_grantdbaccess 'liu' , 'liu2' Go 【例10-10】将例10-9中所添加的数据库用户liu1和liu2从数据 库Student中删除。 Use Student Exec sp_revokedbaccess 'liu1' Exec sp_revokedbaccess 'liu2' Go
用户登录SQL Server 2000时SQL Server会对用户登录进行确 认。SQL Server 2000的身份认证模式有两种: 1.Windows NT认证模式 该模式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验证用户身份,只要 用户能够通过Windows NT/2000用户账号验证就可以连接上 SQL Server。 2.SQL Server认证模式 该模式下SQL Server提供给用户一个登录SQL Server用户账 号 和密码,这将保存在SQL Server的内部,而且该记录与任何 Windows NT/2000账号无关。
参数说明: ① login:登录账号名。 ② name_in_db:在数据库中的用户名。如果不指定,则使用 登录账号作为数据库用户名。 ③ sp_grantdbaccess是系统存储过程,仅可以在当前数据库 中添加用户。 ④ sp_revokedbaccess是系统存储过程,仅可以在当前数据库 中删除用户。 ⑤ 只有sysadmin固定服务器角色、db_accessadmin和 db_owner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才能执行 sp_grantdbaccess和sp_revokedbaccess。
【例10-3】取消BULTIN\Users组登录SQL Server的权限。 sp_revokelogin 'BUILTIN\Users' 【例10-4】取消ZCJ\liu用户登录SQL Server的 权限。 sp_revokelogin 'ZCJ\liu'
10.2.2 SQL Server认证模式登录 账号的建立与删除
2.删除登录账号 操作方法是在要删除的登录账号上单击鼠标右 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即可。
10.3 服务器角色与数据库角色
10.3.1 固定服务器角色 10.3.2 固定数据库角色 10.3.3 用户自定义数据库角色
10.3.1 固定服务器角色
1.通过SQL语句添加固定服务器角色成员 语法: sp_addsrvrolemember [@loginname=]'login',[@rolename=]'role' 参数说明: ① sp_addsrvrolemember:系统存储过程,功能是将 登录账号添加为某个固定服务器成员。 ② login:指明要添加的登录账号。 ③ role:服务器角色名。
【例10-7】在前面已经创建了两个登录账号 “ZCJ\liu”和“liu”,现在分别添加为某个服务 器角 色成员: sp_addsrvrolemember 'ZCJ\liu', 'sysadmin' 注意这个语句只能由sysadmin角色的成员才能 做。 sp_addsrvrolemember 'liu', 'dbcreator'
【例10-8】从dbcreator固定服务器角色中删除 登录账号liu。 sp_dropsrvrolemember 'liu', 'dbcreator'
10.3.1 固定服务器角色
2.通过企业管理器添加和删除固定服务器角色 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