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
200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1)
2010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10年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总之,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
共分五个板块,即口语表达、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题型安排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说话、填空、卡片、组文、解释、翻译、写作等题型,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难度分布: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
3、试卷测试成绩分析: 28份试卷平均分为66.7分,及格率32.1%,优秀率0,其中最高分为90分,最低分为36分。
这体现出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但总体说来,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背诵、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能较全面地反应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切合新课程所提出的崭新理念,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一)口语表达本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字体都比较工整,规范,既体现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反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因为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此题得分较高。
只有极少数考生不注意题意要求,有的错别字较多;有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有的卷面不够整洁,乱涂乱画。
(二)积累与运用部分第2题单纯地考查字音形义,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极富容量,并能增强学生信心,颇具人文关怀。
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答题。
第3题是词语解读能力,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素养,难度不大,但得分普遍较低。
第4题考查学生病句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义重复等常见语病。
2007年杭州语文中考卷分析
2007年杭州语文中考卷分析基础知识部分1-5题中考如关,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亦如此,三年来,承蒙领导和同事的抬爱,我一直享受着能够苦战在初三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荣誉,兀兀穷年,战战兢兢。
好在叶帅有诗云:“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苦战之后,一马平川,挥鞭直指,意气那个风发哟……然而,且慢,中考之于教师,却是关山一重又一重,过了一关又一关,这次第,怎一个苦字了得。
今年虽处江湖之远(没居过庙堂之高),暂离最前线,却保不定哪一天又会回到关前,所以,赶紧利用这份中考试卷给自己总结总结,也好为将来的苦中作乐作个铺垫,反正日子还长着呢。
以下分析,纯属个人看法,如果分析有误或因此文而不幸遭败,请多多包涵。
一、(30分,每小题3分)分析:这第一大题是留给基础字词知识的,雷打不动。
语文中考一结束,不管懂行的(语文教师除外),还是不懂行的,都会煞有介事地问一问,中考作文题目是什么,而很少有人会问起这些基础字词题,可见,这些小题目远不如作文题和阅读题那么受重视,其实,出一道基础知识题所消耗的内功,绝不亚于出一道作文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唱和(hã)沉湎(miǎn)孜孜不倦(zī)B.炽热(chì)诘问(jiã)梦寐以求(mâi)C.牟取(móu)襁褓(qiǎng)越俎代庖(bāo)D.悲怆(cāng)禁锢(gù)五行缺土(xíng)分析: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现在已成为各类教师评职评优的必然选项,没有普通话的等级证书,很多事你都得免谈。
普通话当然要推广,这是好事,否则天南地北的大家很难沟通了,不知普通话推广面能否更大一些,教师考,要教学生嘛,公务员考,要与人办事嘛,我看可以不局限于这两类,各行各业都要考,说到底,人是社会的动物嘛,有社会就要交流,要交流目前看来非普通话不可了。
学生考普通话,别有一个很大好处,那就是做这基础知识第一题。
200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油田中考质量分析
200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油田中考质量分析第一部分试卷综合评价2007年中招语文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和省教育厅中考文件的要求,在基本保持前几年中招试题模式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作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试卷结构简单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阅读量适宜(总字数为五千字左右)。
从三个维度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了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材料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试题设置科学,指向明确,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但是,从学生整体得分情况来看,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试卷的“梯度”不太明显,不利于选拔,从抽样(100份卷)调查来看,有63%的学生得分超过了102分,折合成100分计算的话,平均分数在85分以上,而且大部分学生集中在107分左右,上下不超过5分,好中差区分不大。
当然,这也与我油田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部分试卷具体特点2007年中招语文试卷基本沿袭了我省近年来的中考模式,共分四大题,仍为24小题,满分为120分。
在具体的题型设计上与往年相比有了较新的突破。
1.取消了综合性学习考察题。
由过去的五大块,变成了今年的四大块,但是,并不说取消了这一类考查题,而是将综合学习性题目穿插在了其他的试题里面,这样,整个试卷就显得简约而不简单,题目的综合性更强,每道题的覆盖面也更大了。
2.选文(选题)关注生活,充满人文关怀今年中考语文试卷着力于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情况,着力于检测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真正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陶冶情操,充满人文关怀。
像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运用的第7小题,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了学生健康而又不失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让我看着你》、《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在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的同时,关注亲情,关注学生成长,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07年河北中考语文分析(转)
2007年河北中考语文分析(转)2007年河北中考语文分析(转)河北中考分析我们今天的话题是:2007河北中考指导。
这样一个话题,很容易受到指责:“你这不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表现吗?”许多人在这样的表现面前,往往显得很不理直气壮。
其实,这种指责混淆了“应试”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
我的回答是,我们是应试,而不是应试教育。
道理很简单,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有考试就要有应试。
学生为了获得高一级学校接受素质教育的机会,就必须要应试,学生要应试,教师自然有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应试。
何况,有些东西无论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首都师范大学的王云峰先生挂职到中学当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
有一次他在全校教师会上说:初中数学一共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能说清楚吗?这些起码的东西你不清楚,应试教育搞不好,素质教育也搞不好。
其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应试,有没有应试。
问题在于,应试教育把应试看成是教育的唯一目标、全部目标;而素质教育则把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把应试,或者说把备考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或策略。
因此。
今天在展开我们中考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机械地就考试说考试,而是要站在整个语文课程改革的高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来讨论考试和备考。
今天我们准备谈四个问题,一是近两年河北中考试题概览,二是近两年河北语文中考的进步和问题,三是07年河北语文中考趋势,四是备考和教学建议。
一、近两年河北语文中考试题概览(一)2005年河北中考试题概览05年我省中考试题可分为基础、阅读、写作三大模块。
其中基础26分,阅读44分,写作50分,共计120分。
基础部分共8题,其中填空4题9分,8分为古代诗文句,1分为作者。
文言文翻译,解词,古诗句应用和古文文意概括各1题,比分分别为4分、6分、3分、4分。
阅读部分共17题,阅读材料三篇,分别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名师透露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有哪些变化
名师透露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有哪些变化将更侧重语文素养的考查现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会有小幅增加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部分从题型到试题内容都不太会有大的变化:不外乎考查考生们对记叙、议论、说明等各类文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文本后筛选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主旨、结构特点的能力,质疑比较、鉴赏评价的能力等。
所以考生只要依据《基本要求》,认真梳理各个知识点、能力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做重点复习与反复训练,就应该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成绩。
值得考生们注意的是,除了基础性知识型试题外,预计今年的现代文阅读部分里,开放性试题题型、题量、分值应该会在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基础上继续呈小幅增加。
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中文化内涵丰富的开放性题型越来越多,试题内容也越来越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些特点,将会得到命题者的更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语段可能难度不减要真正拉开差距,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文言文阅读部分的一个主要表现点,因此,课外文言文阅读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此外,从选题的内容上来看,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篇目,基本固定在有故事情节的记叙类语段的选择上,2005年中考的阅读理解题是对主要内容、主题、中心的考查,题目是:“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2006年中考则在这个基础上有了难度的增加,“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
从这两年题目的变化上来看,难度有所增加,要求考生不仅仅是对主旨的把握,还要对课外语段进行分析、归纳,才能进行正确答题,这也是为了体现拉开差距的原则而进行的一个改变。
作文可能仍采用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从近几年的作文命题情况来看,写作对象、叙述主体从关注个人情感抒发转向关注群体。
从2004年《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到2006年《我们的名字叫_____》,“我们”一词成为中考作文题的写作对象或是叙述主体,要求广大考生关注集体、关注社会,甚至需要放眼世界,这成为一种趋势。
陕西省2007年中考语文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陕西省2007年中考语文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汉中市教研室李宝凤一、试题特点2007年,我省有60万考生参加了课改试验区中考。
课改试验区的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
全卷共21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整卷总文字量约为4270字,比去年减少约900字。
试卷由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四部分组成。
其中积累和运用计16分,占13.3%;综合性学习计9分,占7.5%;阅读计45分占37.5%;写作计50分,占41.7%。
试题内容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试题类型主要有填空、默写、简答、选择、翻译、写作题等。
整卷难度控制在0.66左右,易、较易、较难、难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3:4:2:1。
2007年试题有许多创新之处:(1)古诗文默写:考查了整篇默写,并增加了文句默写,诗文并重;(2)语段修改题:要求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3)考查了议论文的阅读;(4)文言文选用文段对比阅读,并巧借文言文进行了诗歌鉴赏题的考查;(5)作文评价有创意:规定了评价的角度。
二、答卷情况分析一、积累和运用(共四小题,计16分)本大题共4个小题,综合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包括古诗文篇和句的默写、用符号修改文段、课外阅读名著的考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
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本题满分为16分,平均得分10.02分,难度为0.63。
1、古诗文默写。
(8分)古诗文名句识记是语言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情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而且分值不断增加。
我省05年4分,06年6分,07年8分。
这对古诗文教学加强诵读、重视积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学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1)对诗句记忆不准确,尤其是第(1)题不会默写的较多,这说明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对名句较为偏重,而对整篇有所忽略。
2007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2007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康培一、2007年南通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今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具有历史性意义,它是南通全面进入课程改革以后,第一份全面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试卷,它与高考改革相呼应,首次将总分提高到150分,其中作文提高到65分。
这份试卷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重视了试题的熏陶感染作用。
“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的“看拼音写汉字”一题,引用了一段极富鼓动性的文字:青春不仅意味着qiángjiàn 的体魄和娇好的容貌,更意味着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和活力无限的jīngcǎi 。
在这人生旅程的黄金时节,让我们一起畅想明天,chōngjǐng 未来,在年轻的旗帜下悄悄地留下一行豪迈的青春誓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段文字对学生的成长极具激励作用。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一题,要求默写的都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能陶冶品德情操、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阅读理解”这一板块中,所选课外的三段现代文材料,均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体现了人文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一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蕴含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短文《给自己一个目标》,起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的作用;散文《大美之美》则带领学生放眼西藏的山水,领略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试题在设计上,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在完整的语境中理解、领悟词语、句子或语段的思想内容、感情倾向的能力,以及评价性阅读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筛选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和实践能力,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这份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
一是打通内外限制,实现了课本内相关内容的链接和向课本外的延伸。
200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课标卷)试题点评
验后的第一次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北京中考语文课标卷在前两年北京市部分区县课标卷的基础上,基本上做到了在平稳中过渡,在继承中发展。
试卷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
试卷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发培养学生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加强语文的加强语文的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本次试题的命制中,语文核心能力的考察,语文核心能力的考察,例如容易读错的字音、例如容易读错的字音、例如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容易写错的字形、容易写错的字形、提取和概括语言提取和概括语言信息、信息、语言表达等都是本次题目设计的重点内容。
语言表达等都是本次题目设计的重点内容。
语言表达等都是本次题目设计的重点内容。
其次,其次,其次,落实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落实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例如让学生比较文本中的不同信息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比较文本中的不同信息得出结论、让学生从不同角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让学生谈出自己的阅读体会等都是力求体现对学生探究、让学生谈出自己的阅读体会等都是力求体现对学生探究、发现和创发现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新能力的考察。
试卷在题目分布上充分做到合理布局、试卷在题目分布上充分做到合理布局、控制总量。
控制总量。
控制总量。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取消了机读卷),第一卷为基础知识、文学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读和现代文阅读,题目数量分别为基础知识题目数量分别为基础知识5题,题,文学名著阅读试文学名著阅读试1题,题,综合性综合性学习试3题,文言文阅读4题,现代文阅读9题,总题量为22道小题,总分值为60分。
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走势预测
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走势预测作文在语文中考中素称“半壁江山”,一“文”定试之说不再是空穴来风。
2005年辽宁省大连市的作文分值为80分,加上阅读中100字左右的读后感10分,实际写作分为90分,占卷宗总值的60%,这不能不引起考生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尤其是近年中考各门学科命题难度走低,答案“硬碰硬”的试题得分率明显提高,唯独这篇“好写”的“软”作文却难以有把握“写好”,常令考生充满悬念。
因此,及早着手对近年来各地中、高考作文试题作一番潜心梳理与分析,从中寻找规律,窥探命题走势,得出个中某些有益的启示,然后有的放矢地改进和优化考前的作文训练,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试图从题型、内容、文体、限制等四个方面对下一轮中考作文的命题走势作点探析和预测,以期“引玉”。
一、题型的多样性。
2007年中考作文题型将进入“三国”时期,话题型、标题型和材料型“三足鼎立”之势日趋明朗。
作为近五年风行的主流题型话题作文,受其“余波”的影响,尚有一定市场。
但是随着人们逐渐从热情走向理性,话题作文不再一枝独秀。
05年高考作文,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直辖市都不是话题型作文,其中三市为标题型作文,一市为材料型作文。
从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分析,单一的话题型作文也不多见,而几种题型组合的题目设置方式却频出卷端。
这种“几选一”的题目设置方式,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能更充分地体现考生的主体地位,便于考生弘扬个性,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就内容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AB”式,较常见的是话题型与标题型结对,如陕西、河南、四川、海南、云南、黑龙江等省及武汉、长沙、厦门、广东茂名、湖北黄冈等市;辽宁省和贵州省毕节地区等则是话题型与材料型配伍。
由于传统的标题型、材料型试题重出江湖且被看好,标题型与材料型联袂的情况也不鲜见,如05年吉林省卷作文(1)是以《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中的一语段为材料,要求考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作文(2)是以《清晰的面孔》为题的标题作文。
2007-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1“从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的三大板块可以看出,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须注重三点:1.文言文基础,2.重视议论文和散文阅读能力培养,3.突出记叙文写作训练。
”这是上海市徐汇中学的曾老师在整体研究201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中考尚在录取阶段,但明年、甚至后几年的考生就已开始“备战”。
新一轮的考生及其家长争相查看有关视频,仔细分析发展趋势,盘算着如何应对下一次考试。
上海市徐汇中学曾老师从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的三大板块可以看出,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须注重三点:1.文言文基础,2.重视议论文和散文阅读能力培养,3.突出记叙文写作训练。
文言文教与学的底线是扎扎实实落实《考试手册》规定范围内:默写41篇、古诗词理解20篇、课内文言文30篇。
“默写”以名句考查为主。
虽然能力层级只是“识记”,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一定要有“记忆”的指导,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注重理解基础上的记诵。
建议教师再补充一定量的课外古诗词名句,让学生多积累,不仅对写作文有用,更能丰富语文底蕴。
青少年多积累古诗词名句会终身受用,也是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要求。
“古诗词理解”是词语和语句的理解。
词语要重点落实书下注解,理解时要落实诗(词)句“交代了什么”“指的是什么”“写出了什么”“点明了什么”“紧扣了什么”等,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理解到位。
虽然考得简单,但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要进行必要的鉴赏,也可以再补充一些课外篇目。
学生也要多掌握一些有关古诗词的基本常识,多了解一些有关诗词的文化常识,乃至著名诗人、词人的风格特色等。
“课内文言文”主要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语句翻译、句意理解、段意概括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学常识的重点是课文标题、课文出处、作者、作者所处的朝代和重要的流派等。
句子翻译时要求字字对译,要有关键词意识,注意补足省略的句子成分。
只是能翻译不等于真正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会提炼,培养理解和概括能力是文言课文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江西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上饶县第六中学尹丽华【试题结构及命题评价】本次期末抽测是学生对中考的一次适应性实战演练,兼顾了期末检测和与中考试题接轨的双重目的。
本张试卷从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的阅读与默写、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写作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结构与201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基本相同。
总题量26题,共分四大板块: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现代文阅读30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共6小题,题型为选择题,考查点依次为字音字形、词语运用、语病辨析、语句排序、根据材料提取论点、句式转换与比较。
古诗赏析选自课外,共2小题,也以选择题出现,分别考查学生对诗句关键词语的解释以及诗歌内容、写景、情感、写作特色的赏析。
文言文考查教材第23课《隆中对》节选,其中包括划分句子停顿(选择题),解释加点词(填空题)、句子翻译、内容要点的提炼、对关键词句及人物心理的品析(简答题)。
古诗文识记积累为6道填空题,共8分。
理解性默写有4句,其中涉及写景两句、情感和主旨两句。
现代文阅读材料2篇,分别是小说1篇、议论文1篇。
小说阅读材料是《故乡》节选。
设16分,共5题,考点为体悟的人物情感,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小说主旨,分析人物形象。
议论文阅读材料《经典与我们》出自课外。
设14分,共5题,考点分别为提取中心论点、分析文章论证层次结构、结合具体句子体会论述思路的严谨性、扩展性阅读体验、正确辨析文意。
综合性学习设6分,共4小题。
主题为“好读书读好书”。
考点分别为介绍名人读书方法,根据主题和语意仿写句子,设计读书报告会活动步骤。
写作题型为半命题,题目为“随想”,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从整张试卷试题命题质量来看,有如下特点: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做到了真正与中考接轨。
200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200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选拔和导向功能,使今后的学业考试能够更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发展. 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我室组织有关学科专家对我省九个设区市的初中学业考试试卷进行分析评价。
2007年福建省语文学科初中学业考试评价依据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福建省2007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评价本着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旨在引导教学注重语文学科的母语特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注意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与教育功能。
一、考试命题过程管理九地市都报送了语文学科的质量分析报告,宁德市没有命题、审题人员情况登记表。
除宁德市外,其他八地市命题人员情况如下:福州六人;莆田、龙岩五人;泉州、三明、南平四人;厦门、漳州三人。
三明市命题人员中有两名(其中一名是高中教师)未参加过中考命题培训,其他七地市的命题教师都接受过中考命题培训。
2007年九地市语文中考命题能够遵循《福建省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稳步改革,稳中求变,努力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各地市语文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素质立意”,努力做到结构简约、题型平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
从考试结果看,九份语文试卷的信度,效度都比较合理,基本达到省厅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要求;九份语文中考卷既有效检测了学生初中毕业的语文水平,又为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考评与择优录取提供了依据,受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肯定。
二、试题内容、形式和考试结果分析(一)考试内容的主要优点和特点:1.2007年九地市中考语文试卷重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1)凸显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发挥语文学科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天津市2007-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天津市2007-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从2005年开始,天津市采用了新教材,而于2004年,新课改教材就首先在大港区试用。
因此,从2007年开始自大港接触到了新的模式的语文考试。
我十分有幸于2005年参与语文教学,于2008年和学生一起经历了课改后的首次中考,并于2009年再一次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中考。
以下仅对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中考做简要的分析。
一、课内篇(一)现代文(1)传承可见,从2007年到2008年传承下来的文体是散文,而其中的散文有侧重于议论性。
从2008到2009年传承下来的文体是说明文。
可见,从2007年到2008年传承下来的是字音,字形,句意理解和中心。
从2008年到2009年传承下来的是中心。
因此,近三年中无论文体怎样改变,不变的是各种文体都会考察“选段的内容是什么”。
(2)发展从2009年开始,现代文课内阅读由2篇缩短成了1篇,这对于考察语文的基础知识赋予了更大的空间,考察2篇现代文相对来说限制了对病句,标点以及句子连贯的考查内容。
而1篇现代文足以对现代文进行考察,只要选择好篇目,同样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
(二)文言文在文言文考察上,2007年采用的依然是主观题,2008年和2009年对于文言文的考查方式变成了客观题。
(1)传承纵观三年中考,对于课内文言文始终不变的是释字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因此,无论文言文的考查方式如何改变,我们仍应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进行强调,不能放松。
(2)发展由主观题的考察到客观题的考察,对于学生而言的确是减负,学生有了自己更多的空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禁锢住了学生的思路,笔者认为主观题的作答更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阐发的淋漓尽致,而客观题,从答案上就禁锢住了学生的思维。
(三)默写2007年默写共5题,其中直接默写3题,理解性默写2题。
2008年默写共八个空,其中直接默写5个空,理解性默写3空。
2009年默写共八空,其中直接默写6个空,理解性默写2空。
中考试题的回顾与展望
中考试题的回顾与展望中牟县教体局教研室中学语文组蒋力纵观2007年全国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可以发现它清晰的特征。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支点,以“人文情怀”为杠杆,撬起了社会生活缤纷的苍弯。
试卷结构基本定型,试卷内容以社会生活为源头活水,情景能力的考查逐渐成为最大的亮点,处处彰显着自主合作探究的精彩!一、试卷结构层面的变化。
试卷结构基本趋于定型,全国试卷结构大致归于两类。
一是满120分,占绝大多数比例;另一类是150分。
在结构上都分为三部分:基础知识(一般包括拼音汉字、古诗文默写、病句的判断与修改、名著的考查、综合性学习等),阅读(一般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
二、试卷内容、能力考查层面的变化。
(一)综合实践活动题与文化生活携手漫步语文试卷。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题在新课标的强力扶持下,正与文化生活携手漫步语文试卷。
2007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很好地渗透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出现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好试题,内容涉及活动方案的设计、节日风俗文化、关注名人、颁奖辞、走进名著、学生身心健康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分值有提高的明显趋势。
我省虽然没有单独出题,而是融在了其他题中,并不能说明08年的中招就不会单独出题,而且分值也会有增加的可能。
因为它既符合课标的要求,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2008年的中考中,可能再次充当黑马!(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考查开放于语文试卷的各个角落。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07年的语文试题,在此做了充分的诠释。
200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7年语文试卷分析总体情况:2007年作为安徽省取消课改区与非课改区的第一次中考,在题型的设计与分值的分布上采取了三个部分的划分。
主要包括“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三大块。
其中:语文积累35分,约占全卷的23.33%,阅读55分,约占全卷的36.67%,写作55分,约占全卷的36.67%,卷面分5分,约占全卷的3.3%。
三大版块分数设置合理,试卷结构科学,难度适中,有利于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
试卷的总体难度适中,没有出现怪题、偏题、错题的现象,总体上体现出一种创新与稳妥相结合的态度。
第一部分:1.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在古诗文的默写方面,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名句上下句默写的方式,而是采取了给定材料与条件,进行分析然后默写的题型。
如: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
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
在答题难度上有所提高,学生不仅需要知道古诗词,同时也要了解古诗文的具体含义,根据条件进行解答。
避免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对应上下句的默写现象,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内在含义的理解。
同时由于题型的转变,以及难度的提高,古诗文默写只有4分的分值,在历次考试当中可以说是相当低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要学生学会背诵名句名篇,同时也需要学生真正的理解诗词的具体含义,深化对于古诗词含义的理解,做到阅读与理解的结合。
同时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
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这一题,更是考察学生们的阅读积累的广度,之后在广泛的阅读与积累之后才能很好的解答出这样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积累广度与深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语段综合训练这一题选取的是一篇名为《在语文世界里成长》的文章片段,分值为11分。
选取这样一篇文章,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联,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情感上的障碍,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景环境。
这一题中主要考察了汉字的字形字音,成语的含义以及近义词,语病的修改以及名句的上下句默写。
关于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思考
关于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思考第一部分关于试卷♦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合理:本试卷由三大题组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题,共29分);(二)阅读:由四文段阅读构成:(41分)(1)文言文阅读(9—13题,共9分)(2)说明文阅读(14—17题,共9分)(3)议论文阅读(18—21题,共9分)(4)记叙文(小说)阅读(22—26题,共12分)(三)作文(50分)三、本试卷其它特点:1、保持了2006年中考试卷的基本框架,让中考复习有据可依。
2、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2006年此两项分另为8分和9分,2007年分别为9分和10分。
3、继续重视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4、特别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媒体评价♦今年的作文命题由“关注自我,关注内心”转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是对感恩教育的密切关注。
两个作文题一实一虚互为补充,引导考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而基础题部分涉及汉字的书写、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修改、名著阅读、一句话新闻等,出题涉及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应引起注意的是,虽然考试有不少创新,但不少题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因此不能完全偏离书本,应该夯实基础。
(长郡中学初三年级组秦莎老师)今年语文卷紧扣时代脉搏,以真善美为追求,体现感恩、节俭、和谐、信念等主题。
感恩是时代的主题。
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长沙少年黄舸的事迹经报道后,在星城掀起了股股“感恩”浪潮。
语文卷以“留点感激在心中”命题作文,旨在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滴水之恩并将其永存心底。
为了积极倡导“节约”理念,响应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语文卷在“阅读”部分,命题组精心挑选了《节约是自然界神圣法则》的说明文。
“和谐”是党中央提出的时代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努力的目标。
命题人员就2006年12月《湖南日报》上的一篇题为《修炼善良的心》的短文拟题,试题将无限广大、崇高的思想,化为日常生活中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从细节处领悟大道理,从善举中感受大贡献。
(全国卷2)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全国卷2)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纵观本套试卷,今年的试卷和去年相比,无论是题型、题量、试题的结构,还是所考查的知识点及相关的内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试卷分客观和主观试题两个部分,客观性试题占30分,主观性试题占120分,基本体现了考纲所规定的有关原则,较为平稳。
总观全卷,我们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感觉,就是今年的这份考题,语文各有关知识点的覆盖,所选文段,考查范围的大小,程度的深浅,难易的搭配及各个分数段的区分度,题量与题型等都较为合理科学,不论是字、词、句、背诵等基础知识,还是段、篇、章、艺术手法等的理解、表达、应用或写用等,都没有什么深、偏、难、怪之类的试题,考查面广,难易适中,难度不大。
体现了新时代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
考查的能力层次和考点分布。
第1小题,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第2小题,恰当使用成语。
第3小题,辨析病句。
第4小题,语言使用的简明。
第5小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第6小题,理解和提取文中信息。
第7小题,按文章内容推断想像。
第8小题,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9小题,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第10小题,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第11小题,翻译古诗文中的句子。
第12小题,诗歌鉴赏。
第13小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第14小题,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内容和含义。
第15小题,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
第16小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17小题,赏析文章的艺术技巧,对比手法的的简析。
第18小题,语言表达连贯。
第19小题,语言使用和表达的得体。
第20小题,图表题,也可以说是扩写。
第21小题,材料作文。
二、试卷内容的分析:(一)、客观性试题:本试卷的客观性试题分三部分,语基、社会科技类小阅读、文言文阅读客观性试题。
第一:语基部分:本部分共考查了语音、成语、病句、语言简明四个知识点:1、字音的考查,都是以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和成语为考查内容,难度不大。
淄博市2007年初中语文考试分析
淄博市2007年初中语文考试分析淄博市教研室崔雪梅2007年是淄博市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面向课改年级的首次中考。
在命题中,我们遵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严格按照我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在对山东省的中考试题进行重组和改造的基础上,形成了淄博市的中考试题。
一、命题思路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试题的基本情况试卷总分120分,分四大板块: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
知识积累与运用分别涉及了汉字的认读与书写、成语运用、病句修改、句子仿写、综合性学习、古诗文名句积累等知识要点。
题型也由过去以选择题为主全部改为主观题,但总体难度不大。
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诗词鉴赏、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文意理解、写法比较等,分为三部分:诗词鉴赏选取课内的《西江月》进行命题,题目设臵为主观题;课内文言文以‚月景‛的写法为比较点,组合了《记承天寺夜游》与《西湖游记两则》中的两个语段进行比较阅读;课外选取《世说新语》中‚身无长物‛的成语故事命题,语段短小,文字浅显,并提供了相应的注释,较容易读懂。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卷不设课内现代文阅读,两篇课外现代文一篇为说明文、一篇为小说。
试题回避了机械知识点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和语文素养的检验。
如说明文主要考查文意理解、信息筛选、比较辨析等能力;小说主要考查整体感知、语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和写法鉴赏等能力,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作文仍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为‚美就在身边‛,由罗丹的名言引出。
这一话题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能激活学生体验,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写作要求,同时又与我市正在开展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的主旨相一致。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1.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本试题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检测,又加强了语文能力的考查。
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都是学生学过的最常用的一些字词,病句修改尤其简单,由于这两种句式在口语交际中经常出现,因此考查的目的着眼于在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18中彭丽鸽一、综观影响中考语文命题的有五大因素1.2000年部颁《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是命题主要依据;2.2000年启用的新教材,是命题材料资源库;3.2001年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其课程理念会对命题产生潜在影响;4.教育部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明了命题改革方向;5.高考命题改革的经验也对中考命题有借鉴作用。
二、看中考语文试卷两次大的变化(一)99年是个考试观念上的分水岭:该年考察的判断短语类型、找句子主干、复句层次划分题,自2000始至2007年,再也没有出现过;此后出现的题型表明,这次改变,明显地淡化了语法等专业化、研究性的深艰题目考察,转向语文基础积累和语言的运用;(二)试卷结构的变化:2006年开始,试卷结构做了较大调整:由以题型上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卷分类,转向以知识能力的阶递性上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阅读与鉴赏这两大部分分类。
如下表1、表2、表3简示:表1:1999年试题结构及其知识点分布;表2:2000——2005年试题结构及其知识点分布;表3:2006——2007年试题结构及其知识点分布;二、梳理命题思路、寻找备考策略从99年到07年的中考命题情况来看,无论结构、考察方式怎么改,考点保持着相对稳定性:(一)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中这两年被认为是新增考点的对联题,也在99年早就出现了;备考策略:1、立足课本,打好基础。
中考题中所考字词皆来自课本,且都是日常生活出现频率较高的字词。
因而考生平时应以课本为基础,逐课对课前、课后词语扎实“攻关”,反复练习。
2、了解错因,针对复习。
如:汉字字音错误中以习惯性误读为多见;汉字字形考查中以别字居多,而别字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音近致误;(2)形近错误;(3)义近错误;(4)形、音皆近错误。
(5)望文生义的习惯性错误。
成语的使用中以仿词、化用情况居多,要多注意媒体及生活中那些以讹传讹的成语,还有那些易望文生义的成语;3、将平时的积累作为备考重点;此外,注意让学生想一些办法来记,如辨别个别笔画不同,可通过编口诀来记住。
例如:戊空戍点戌一横草戒十字戎。
4、注意避免方言性的误读,留心当地方言常见的语音拼读错误,如分清“n”“ l”和“ j”“q ”“x”的发音。
(二) 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备考建议:搜集尽可能多角度考察的题型进行训练,交给学生相应的解答技巧。
(三)古诗文背默:古诗文背诵与默写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来自于:一是“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的内容,二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的相关内容,其中具有生命力和运用价值的名言警句是重点。
古诗文背诵默写方面,直接考察和理解性考察一直保持,只是理解性考察的语境深度更深;备考建议:1、划定复习的范围,并要求学生反复诵记。
2、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包括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并多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句子,做到理解到位。
3、归类。
在梳理的基础上归纳。
例如描写“月”(花、雨、雪等)或带“月”(花、雨、雪等)的诗句;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等,让学生记忆中的一个个点构成一个个面,使之对内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简捷、更深刻。
4、在背熟这些篇章之后,对学生易出错处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将容易写错的字反复多练,力争不写错别字。
5、让学生熟悉中考的常见题型,明确复习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四)古诗文阅读、鉴赏:1、课内文言文阅读根据对近几年广州市中考试题的分析,文言文的考查难度并不大,若学生在这一部分少丢分,甚至不丢分,那么后面的答题就会充满信心,就为语文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分析,文言文所考查的课文从以考察五六册为主,到06年纵跨初中三年;从以考察讲读课为主到涵盖自读课。
可见,文言文考查的目标是明确的,考查的范围是初中所学的所有文言文,所以,除了知识点上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等专项知识点整理复习外,文篇上定要扎实复习,在文篇上找规律圈划范围的做法不可取。
备考建议:1、贯穿全学年,狠抓默写关2、全面复习,分类整理。
教学生归纳整理出本课、本册古文知识体系,教优秀生画知识体系图。
3、有的放矢,重点强化。
一般来讲,复习或记忆重点包括下列内容:①考试大钢所要求的内容;②《考试要求》中提到和强调的内容;③名篇、名段、名句的内容;④各篇各段中的难点和关键点;④最近两三年内未考的内容。
在复习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首先列出每章内容的重点,及时复习,反复强化,对其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如名言警句要熟读成诵。
⑤我们的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反复回头检测。
⑥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教学生学习、解题的方法,如常用的翻译方法、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等。
虽然重点复习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冲刺和应考效果,但必须以全面复习为前提。
不能只盯住重点内容而不理会所谓的“非重点”内容,更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忽略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
2、古诗、词、曲鉴赏古诗词鉴赏一般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这类题目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新课标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中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试题难度不大,复习时加强有效指导和训练,应该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成效。
备考建议:1、加强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和默写,2000年《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要背诵的50首古诗词务必每首过关。
注意诵读涵养,善于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诗词语言营造的形象和境界,把文字再现为画面。
明确诗词的句子含义,一些句子甚至能准确地加以翻译。
2、理解并掌握与诗词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虚实结合、赋比兴、移情、意境、联想想象、咏物、叙事、韵律、象征、烘托渲染、典故、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双关、对仗)3、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对课本上涉及的主要诗词作家,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感情、人生际遇作品风格以及其所处时代状况和社会风情。
比如,欣赏唐代杜甫的诗和南宋辛弃疾的词,作者的忧国之情、难酬之志和社会的衰颓、国运的多舛是息息相关的。
4、关键词句鉴赏。
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5、鉴赏诗歌形式和风格。
如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6、鉴赏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如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7、强化答题表达训练: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眼要求答什么,就回答什么,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做到重点明确,形成良好的按采分点答题的意识。
(五)现代文阅读1、说明文备考建议:进行解题指导(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
2、议论文阅读中的说明文和议论文,一直保持着文体和考点的稳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创造性阅读比例有所加大;文学作品阅读方面,拓展阅读是06、07年新增的知识点;纵观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选材来自课外,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
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备考建议: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不是死记一些术语的定义,再到议论文中去“对号入座”,而应该注意:1、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2、要从整体上把握。
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
只有读懂了。
答题才会准确。
3、组织表述语言。
应简要。
3、课外记叙性散文、文学作品阅读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对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主要表现为对散文阅读和小小说阅读的考查。
一般说来,中考文学作品阅读选文的内容有着较强的进步性,它或者通过一定的物象,揭示一种哲理,或者通过一定的形象,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或者以一种象征,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启迪。
它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较强的审美趣味。
备考策略:指导学生做题时,要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主题,然后读题干,正确领会该题的命题意图,在原文中找到题干所在位置,再联系上下文,大致确定作答的范围。
接着缩小范围,筛选并提炼有效信息。
最后,整合语言,写出表述准确的答案。
(六)作文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作文题多次出现“二选一”的选题方式考察,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续写等题型均在这八年内出现;广州市2004——2006年连续三年中考都用了“二选一”选题作文形式,2007年出现了返祖现象,考察命题作文。
无论是话题作文,标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都体现着以考生为本的精神,降低了审题难度,使毎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2006年最为显著的变化,是选题作文占了主流,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在材料提示或备选填充的标题中,要求考生以我手写我心,显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备考建议:一、寻找考文低分的病根。
二、认清考文自身的特点。
三、掌握10关作文的运用方法。
四、自由练笔和专门训练相结合五、题型和文体全面训练(一)寻找考文低分的病根考场作文为何得不了高分?几次中考阅卷时,都不难发现基本上总有七大病症困惑着我们:病症之一:书写求快而卷面乱考生从小学升入中学以后,伴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笔记的增多,书写速度的加快,由楷书逐渐到行书,由于中间没有正确过度,不少学生书写步入误区。
在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笔记中,文字出现自由体,不是斜,就是连扯不断。
一旦形成再进行改正,难度就较大了。
而到考场作文时,一笔一画再正楷书写,速度既慢又不实用,直接影响到作文的速度。
所谓“标点不正确”就是分不清标点所点的位置。
有时6个省略号,挤在一个格,省略号后面又出现一个叹号,更有甚者,一点到底,根本分不清逗号和点号。
至于“修改不得法”主要体现在错了之后,用涂改液、用胶纸、或乱勾乱抹,因卷面不清而丢分。
病症之二:拟题不明难下笔分不清什么文体,从题目上看,象议论文而实际上却写成了记叙文,我们称为“议论文的脑袋,记叙文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