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逻辑
面向世界 引导未来 凝聚民族精神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内在逻辑与践行原则
、
社 会主 义核 心价值 观提 出 的理 论 意义
自从 党 的十 六 届 六 中全 会 提 出建 设 社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以来 , 党 的十七 大 和 十七 届六 中全会 对 建 设 社 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进行 了全面 部署 。十八 大 提 出的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既传 承着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又具有开放的内涵和时代精神 ; 既 保持 了社会 主义 意识 形态 的本 质特 征 ,又关联 着人 们
值 观 差 异过 大 而发 生排 异 反应 , 这对 于一 个 正 处 于崛
起 中的大国来说尤其重要 。 第二 , 社会 主 义核 心 价值 观是 建立在 民族 优 良文 化传统之上的。中国社会 由封闭到开放 , 由农业文 明
走 向工业 文 明 , 维 系封 建 统治 两 千 多年 的核 心 价值 观
思想 。
济体制深刻变革 、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 利益格局深刻 调整 , 人们 在 思 想认 识 上 的独立 性 、 选择性 、 多变 性 、 差异性 日益增强 ,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
幻 。引领 整合 多样化 社会 思潮 , 把不 同 阶层 、 不 同认 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内在
学 习 贯 彻 党 的 十 八 大 精 神
凝 聚 民 族 精 神 的 、 国 之 魂
— —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的理论 意义、 内在逻辑与践行原则 口 李 中元
十八大报告把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 “ 兴 国之魂”
的高 度 , 明确 提 出 了层次 有 序 、 简 明凝 练 、 内涵 丰 富 的
一
度体制和 目 标任务 ,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 目标中处于 统 摄 和支 配地 位 。 因此 , 十八 大提 出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一、概述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培育方式,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深入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它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是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当前网络环境中,信息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的特点使得一些负面信息和价值观念得以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既是对传统培育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培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广泛传播和深入践行。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石,对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国家发展的引领作用。
在国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
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激发全体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引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套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
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美好社会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引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理性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我们应该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度,让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育引导中,我们应该注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加强媒体宣传,构建正能量社会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媒体宣传,积极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正能量的舆论环境。
媒体应该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正面价值,通过精心策划的报道和文艺作品,向社会传递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念,引领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加强社会组织,推动价值观念深入社会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引领的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传播。
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的自律建设,规范组织行为,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四、加强网络引导,建设健康网络空间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平台。
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引导,规范网络言论,净化网络环境,建设健康的网络空间。
同时,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开发出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有效传播方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
五、加强国际交流,提升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和吸引力。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逻辑及时代意蕴
2020年第33期(总第879期)丈敖冬‘科浅析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逻辑及时代意蕴刘娜(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在应对西方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中构建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凝练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铸魂工程”,也是着眼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考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梳理我国价值哲学研究脉络可以发现,我国价值问题研究从价值一般到价值具体,逐步深入价值学视角审视社会主义。
既表明价值研究的逐步深化,又表明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逐步向深层次迈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与灵魂,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
它的提出,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必要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程中凝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问题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他说:我们提倡劳分,承认,“是提倡开国、体J ,的,是提倡向''看”w'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进的,一思想观、社会思入,加经济体改革对思想观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问题出$问题,中共中中全会《中共中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核心价值观的表$ 1996年党的中会《中中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问题的》,《》提出要“我国建设强、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精神文明建设"软"的问题,国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步$2001年9月,中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从进文化的高度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在社会大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友善、勤俭强、敬业奉献”+2,(8-9"的基本道德规范,一道德规范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的部,只是在表达上还没有高度$社会谐的种矛盾和问题,2006年10,的中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其内在逻辑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确保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
2.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即
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平衡发展,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公正和发展。
3.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心,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加强中国文化的自我创新和发展,建设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先进文化和文化产业体系。
4.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自上而下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体现党
中央所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
6.社会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个人和集体的社会责任,要求
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建设,落实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这些内在逻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内涵,具有重
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文化价值体系,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实践,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共识意识,坚定人民群众信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1. 学校教育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各级学校应当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互联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了新时代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网络平台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宣传、实践和传播。
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平台,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的宣传和载体;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手段,多维度、多角度、多形式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破时空的限制,扩大宣传面,提高传播效率。
3.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作为衔接政府和社会、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应当积极发挥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贯彻落实和实现做出贡献。
4. 其他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不仅限于上述几种,还包括各种广告、标语、文艺作品、电视节目、宣传片等。
这些载体多样化,可以适应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宣传和传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法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要求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人民体面权利和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依据
问题:您认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依据是什么?逻辑依据即回答“为什么”,主要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三个方面来阐述。
其中必要性又可以从地位、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三个维度来说明,重要性可以从理论作用和现实意义两个维度进行说明。
一、必要性(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二)历史传统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经济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三)现实状况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
二、重要性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理论作用第一,“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逻辑、践行原则和当代价值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三者统一在精神层面的表达,是顺应时代需要而提出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互动联系,团结各族人民继续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带领人民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逻辑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世界文化竞争、交锋和价值观较量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从历史、实践和理论三方面出发,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逻辑,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逻辑第一,历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核心价值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正是那些优秀的、认同度高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发展和实践检验逐渐成为人们认可的、为之奋斗的价值追求,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逻辑的前提。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坚定从优秀文化中挖掘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积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体实践相契合,同时更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应运而生的,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旨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等为核心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培养,推动社会风气向上。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涉及到思想观念、艺术创作、科技发展等方方面面。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文化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只有不断推动文化创新,才能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为基础,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深入挖掘、整理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品质,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手段,促进国际交往与合作。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它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文化创新、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文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意味深长的话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
这些价值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种价值指引,不仅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还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文化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观念,从过去的“内容主导”转向“价值导向”。
这意味着文化建设不仅仅要关注形式和技术,更应该注重价值内涵和社会效益。
二是转变方法,从传统的“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引导”。
这意味着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让创意与价值同行。
三是转变目标,从“集中体现”转向“多元表达”。
这意味着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文化建设要坚守四个原则:一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衔接,传承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
二是坚持精品导向,注重文化产品的品质与内涵,提高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深度,让人民群众真正喜闻乐见。
三是推行创新发展,鼓励文化创新和创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文化品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借助现代传媒的平台和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涵,引导人民积极拥护、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建设,意味着塑造社会心理、引领社会风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解读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解读【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进行解读,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内在联系、现实意义、实践路径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探讨了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明确了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深入剖析了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接着探讨了核心价值观在现实中的意义,指出其对社会建设和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
阐述了实践路径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方案。
强调了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性,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推动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在逻辑性, 形成背景, 内在联系, 现实意义, 实践路径, 可持续性, 总结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解读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解读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和现实意义的深入探讨。
通过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和实践路径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这些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人们不断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性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能够持续地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价值观的本质和内涵,指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实践这些价值观。
2. 正文2.1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以消灭私有制和阶级斗争为基本目标的共产主义理想。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内在逻辑【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全社会共同遵循和奉行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
其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道德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凝练与表达。
这种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奉献社会、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
未来发展方向则应当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价值观更加统一、稳定和积极向上,构建更加和谐、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内在逻辑、重要意义、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旨在引导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它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概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共同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价值的结合,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深刻认识。
1.2 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导原则。
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晰的思想定位,坚定前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团结力量的重要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能够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形成强大的共同价值共识和行动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秩序的重要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又与当代社会主义现实相适应,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1.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落地生根。
这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秩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重要价值观念,有助于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风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3.提升国家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现代价值观念,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通过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上已经明确,但在具体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操作指南还不够清晰明确。
这导致了一些人在具体行动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出现了一些行为上的失范现象。
2.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碎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网络文化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技术支持,并将互联网作为载体,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作为手段的活动成果。
网络文化有着世界性特质,其作为有着互动性和开放性以及多媒体性的文化,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及作用分析1.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网络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虚拟性特征。
网络文化虚拟性是依托网络空间虚拟化而存在的,所以这一特征也是网络文化存在的逻辑起点。
网络文化是虚拟文化业态,但并非现实文化的断裂,而是借助数字化技术呈现的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交融。
其次就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的自由性上,这就使得信息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
还有就是网络文化的交互性特征,主要是指人们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发送以及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的时候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的方式,在这一交互过程中,参与者有选择性地吸收信息并做出反馈,这样在信息发布的灵活性以及针对性方面就得到了增强。
再者就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网络文化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和网络文化主体的多元性。
2.网络文化的作用分析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在各个方面,主要就是因为网络文化的作用对实际有着应用价值。
网络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导向作用方面体现的较为显著。
大学生的网络活动中,网络文化同样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起到引导作用。
一是网络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它促进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健康地发展。
二是网络文化发展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影响并推动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有着传播知识文化的作用以及供人娱乐和休闲的功能。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原因分析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承载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它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和集体意识形态的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诱惑,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愈发明显。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强调团结、和谐、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价值观,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评价社会问题,培养自我约束、服务他人的意识,提倡真善美的美好生活追求,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统一,推崇公正、法治、诚信等社会基本准则。
这种价值观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凝聚力,减少矛盾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倡导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精神,有助于构建公正的社会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国家和集体意识形态的建设。
价值观对于国家和集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不仅指导着国家政策制定和行为规范,还深刻影响着国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通过推广核心价值观,国家可以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更为自信、团结的国家形象。
同时,集体意识形态的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行业、各组织可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推动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_于今玺
2013第4期·总第476期·□于今玺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1〕这是我党第一次完整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通过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建设,这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中国,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灵魂和支柱,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建设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主体层面、制度层面和产品层面。
所以文化建设也是着重在这三个层面展开。
而这三个层面都和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密切联系,并且三个层面的发展方向都由核心价值观所决定。
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人。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2〕在恩格斯看来,人与文化是一致的,人的文化创造活动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必然外化为更高级的文化活动和成果。
在人与文化活动互动的过程中,人的发展和自由得到更大程度提升和扩展。
因此,人的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培育自觉、积极、向善和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各个方面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展开的。
新时代网络文化多元性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3.网络道德失范和民族意识泛化构成对社 会秩序的挑战。网络的低门槛、开放性与自由 性,使人人都能参与,且人人都能自由无限畅 游。但有些人是非观念混淆不清,网络“恶搞”, 传播极具个人主义色彩的不良信息,造成严重 的信息污染。这对于鉴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 说,极易产生思想道德观念混乱,从而削弱思想 防范意识,导致心灵蜕变,心态扭曲。由于网络 的实时性和匿名性等特点,网络赌博诈骗、低俗 表演气焰嚣张,网络暴力犯罪、网络恐怖主义屡 禁不止,这些道德法律底线失守的行为,不利于 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对稳定社会秩序构成极 大的危害。在意识形态领域鼓噪新自由主义、历 史虚无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煽动民族仇恨,离 间民族关系,宣扬民粹主义,时常挑唆宗教矛 盾,造成民族团结观念的淡薄泛化,企图扭曲和 瓦解青少年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挑战民族 国家政府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时代,随着网络传媒新工具、新渠道的开发而产 生的新兴虚拟文化,是具有独特个性、交互性、 即时性、开放性和合作性的文化。目前,新媒体 领域内涌现出来的以播客、博客、维客、红客、黑 客、晒客、试客、换客等名称表现的各种网络客 文化形式,这些客元素共同构成了网络客文化 的整体。
2.网络微文化。网络微文化是在信息时代 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信息传递的即时性的背景 下产生的,它是民生文化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微 电影、微信、微支付、微公益、微博、微表情等。微 文化虽然是微言文化、微行文化、微民文化和微 妙文化,具有去中心化、分工化、碎片化等特征, 但同时具有网络积聚能量的特殊作用,能把属 于微不足道的个体“微力量”汇集起来,形成数 量惊人的“超力量”,不经意间就能改变人们的 生活。目前,微文化已悄无声息地到来,这为新 时代网络媒体开辟了崭新的广阔前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文将从两者的内涵、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等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相似之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6字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全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念有着相通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义者正心”、“礼者修身”、“智者治国”、“信者成仁”,提倡的是一种对人、对己、对社会的做人准则和处世原则。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强调了爱与善的道德品质,都秉持了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和传承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传承,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谐共生精神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和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逻辑关联。
在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强调道德伦理观念,强调集体主义,重视社会责任,追求和谐社会,倡导公平正义。
这些核心价值在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
通过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也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共同构建了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观念、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内在逻辑关联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引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文化宝库,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等。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强调道德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注重“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相互呼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克己复礼,以和为贵”的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集体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社会责任、追求和谐社会、倡导公平正义等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家庭责任、社会秩序与和谐相处、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相契合。
综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网络文学与核心价值观研究-网络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网络文学与核心价值观研究-网络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也随之得到了不小的发展,网络文学相比一般的文学作品具有草根性、自由性、交互性等特点,利用网络能够让人们更快速地欣赏到各种文学作品。
但是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消解文学,它的过度娱乐化也产生了一定问题,很可能会造成对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等年轻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还不够坚定,所以很容易会受到网络文学的消极影响。
作为高校思想工作者要关注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影响,避免网络文学的消极影响,利用网络文学的积极性来更好地启迪大学生的思想。
一、网络文学对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一)提供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文学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文学构筑的世界里,可以让人们更加艺术化地认识世界,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影响。
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文学来进行渗透,用较为委婉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在网络文学中也有一些优秀的,展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作品,例如《》中就展现了士兵对于国家的忠诚,小说主人公的事迹更是感人肺腑,利用这样的文学作品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不仅能够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更能够让人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二)网络文学潜移默化影响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学不仅给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网络文学本身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核心价值观。
网络文学以艺术形象作为先导,相比枯燥的思想教育来说,它对于人们的影响更为形象,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来让人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思想。
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共鸣的过程,相比灌输式的教育,网络文学呈现的是一种无意识的隐性教育,它通过在人们的周围设置一定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启迪,可以有效地消除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人们产生的逆反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科 学的价值取 向。尽管 思想 文化领域 的斗争十分复杂 , 其 中也 夹杂着各 种 多变的和 不可预 知 的因素, 但 只要 准确 把握住 网络文化特征 , 尊重差异 , 以提升人 的主体 性为 出发 点, 不 断推进传 播方 式方法 的创 新 , 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观就能统领 、 规范 、 指 导网络文化的发展 , 巩固网上主流价值观 的宣传 阵地 。
向的文 化 , 并 自觉接受 其 引导 。 从 技术 支持 上看 , 网络文 化与 高科 技息 息相 关 。 互 联 网的普 及源 于 它便 利 了人 们 的生 产 与 生 活 , 在
这些仿真的社会实践过程 中, 网络文化也得到 了长
基金 项 目: 福建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心年度项 目( F J 2 O I 5 B 0 0 1 )
2 0 1 5年 7月
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N o r m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一
、
准确 把握网络文化特征 是 引领 网络文化的前提
资源 。面对 复杂 的 国内外 形 势 , 社会 主义 中 国更 需 要 一 个 既能表 明社会 主义 性 质 和奋 斗 目标 , 又能 凸 显 中国特 色 的核 心价值 观 , 以引领 多样 化社 会思 潮 , 抵 御 西方 价 值 观 的 侵 袭 。 以 “ 富强 、 民主、 文 明、 和
网络 文化 作 为一种 新兴 的文 化业 态 和文 化 的存 在方 式 , 在传播 形 式 、 技 术支 撑 、 表现 形式 、 负 载精 神 和价 值取 向等 方 面都 与传统 的文化形 态有 着极 大差
异。
谐, 自由、 平等 、 公正 、 法治 , 爱 国、 敬业 、 诚信 、 友善 ” 为主 要 内容 的社会 主义 核 心价值 观 从 国家 、 社会 、 个
作者简 介 : 陈第华 ( 1 9 8 5 一) , 男, 福建 连江人 , 福建 中医药大学思政部讲师 , 法学博士。
一
7 3—
足发展 。 网络办公 、 电子商 务 、 虚拟社 交 等都 已全方 位 地融 人到 了 日常 生 活 。 为满 足 人 们 的需 要 , 新 的 生 产与 生活 中介不 断 产生 , 视 频 电话 、 博客 、 微博 、 微 信 等都极 大 地丰 富 了网络 文化 ; 网络操 作 的简 易化 、 网络制作 与 传播技 术 的改 进 、 多媒 体 的整合 应用 都 有 力地 推动 着 网络文化 的发 展 。 网络 文化 是建 立在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3 - - O 4
从传播功能上看 , 网络文化互动性突 出。传统 形态 的文 化多 是一 对 多 的单 向传播 , 这 种 传播 形 式 难 以检测传播效果 , 而且传播者往往是以居高临下 的姿态驾驭受众 , 难 以与受众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而 网络 文 化是 多对 多 的双 向交互 传播 , 每 个人 既是 网络 文化 的生产 者 、 制造 者 和传播 者 , 同 时又是 网络 文化的接受者。互联网为用户提供 了廉价便利的文 化生产平台 , 用户借助互联网可将其思想、 观点传播 出去 , 甚至 可 以匿名 发表 见解 , 双方 可 以 即时建 立互 动的交往关系。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模 式, 使 用户 的 自主选 择形 成 了优胜 劣 汰的竞 争机 制 , 同时用 户在 不 同思想 的碰 撞 中选择 符合 自己价值 取
人 三 个层 面最 大程 度 地 凝 聚 了社 会 共 识 , 对 维 持 国 内的 团结 与稳 定 , 对 坚定 党 的领 导 、 坚持 社会 主义 道 路 具 有重 要意 义 。在市 场 化 、 网络 化 、 全 球化 和社 会 阶层 分化 的 时代境 遇 中 , 经 济体 制 改革 、 社会 结构 变 动、 利 益格 局 调整使 人们 思 想观 念 的独立 性 、 差异 性 和多 变性 更加 明显 , 各种 价 值观 念纷 繁变 幻 , 因此 要 保 证 网络 文化 发挥 其 教 育 人 、 营造 积 极 向上 文 化 氛 围的作 用 , 必须 发挥 最 具 共 识 性 的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对 网络 文 化 的引领 功 能 。因为社 会 主义 核心 价 值 观联 通 了 国家精 神 与 公 民个 人 道 德 , 是 对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文 化 的凝 练 和提 升 。 当前 , 坚 持 以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引 领 网络 文 化 , 既 能 保 证 网络 文 化 的发展 方 向 , 又 能给 予其 足够 的发展 自主权 , 可 以实 现维 持 网络 文化 凝 聚共识 和 自由活力 的统 一 。
J u l y, 2 0 1 5
Vo1 . 4 2 No. 4
第4 2卷第 4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逻辑
陈 第 华
( 福建 中医药大学 思政部 , 福州 3 5 0 1 2 2 )
摘
要: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在 网络 文化 多样化 的发展 态势面前 , 社会
关键 词 :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 网络文化 ; 引领 ; 逻 辑 中 图分 类 号 : B 8 2 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5 9 5 7 ( 2 0 1 5 ) 0 4 - 0 0 7 3 - 0 5
一
价值观是文化的脊梁 , 每个民族 、 国家总是要有 个 共 同认 同 的价值 观来 凝 聚社 会 共 识 、 整合 社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