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悔》教案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久的悔》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来写人类关系和情感变化。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家庭、亲情的尊重和珍视,增强家庭责任感。
学会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珍惜眼前的亲情和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永久的悔》的主题和情感变化过程。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为何会产生“永久的悔”的情感。
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来写人类关系和情感变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作者的个人经历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情感变化过程。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背景。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作者为何会产生“永久的悔”的情感。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来写人类关系和情感变化。
3.5 练习与反馈: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能理解课文《永久的悔》的主题和情感变化过程。
学生能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八年级语文教材《永久的悔》。
5.2 参考资料:作者的个人经历和背景资料。
关于家庭、亲情的相关文章和故事。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家庭、亲情的名言警句,分享并讨论其意义。
《永久的悔》八年级语文教案
《永久的悔》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积累词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理解课文主题。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亲情,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2)学会珍惜,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
(3)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1)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2)写作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悔”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永久的悔》,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做好批注。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2.分析这些写作手法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仿写。
2.各组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手法。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讨论的氛围不够热烈等。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久的悔》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永久的悔》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朗读和表演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久的悔》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情节,深入体验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练笔。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永久的悔》教案4
永久的悔教案4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永久的悔”一词描述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行为和言论。
2.理解人物言行的后果和影响,鉴别是非、对错。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加深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掌握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永久的悔”一词描述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行为和言论。
2.教学难点:理解人物言行的后果和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老师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内容目标。
2. 新知讲授(25分钟)2.1 讲解“永久的悔”一词的含义永久的悔是指人们在做出不正确的选择、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后,永远无法扭转或弥补的遗憾。
请举例子进行说明。
2.2 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永久的悔”老师可根据历史案例讲解人物做出的不正确行为和后果,并引导同学们评价这些行为是否导致了永久的悔。
2.3 运用“永久的悔”评价历史人物老师可以通过身边的案例或其他学科知识,提出一些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行为和言论,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和评价是否存在永久的悔,并展示讨论成果。
3. 合作学习(30分钟)同学们分成小组,学生以轮流发言的形式讨论以下题目:1.从人类历史中找出至少一位常常被提到、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并描述其在历史的某些时刻所坚持的理念或决定导致了永久的悔。
2.如果这位人物有机会能够改变当时的决定,是否他会有不同选择,并以此降低自己或后代的遗憾。
”4. 总结与提高(15分钟)老师针对小组讨论的内容和问题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水平。
四、教学手段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出“永久的悔”一词,让同学们能够将历史事件中人物行为和言论进行评价,增强学生对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探究和体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选好历史案例,达到引出讨论的目的。
此外,老师还需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让不同意见并存,并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久的悔》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积极改正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2. 教学难点:(1)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永久的悔》。
2. 相关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导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课文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久的悔》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孝道意识。
(2)启发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永久的悔》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为何会产生“永久的悔”。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席慕蓉及作品《永久的悔》。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析作者为何会产生“永久的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学生们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2)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珍贵。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永久的悔》,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互相评价和交流。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班级亲情主题的活动,如亲情故事分享会、亲情画作展示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八、课堂互动1.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课堂互动。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永久的悔》教案共3篇
《永久的悔》教案共3篇《永久的悔》教案1教案信息教材名称:《永久的悔》课程年级:高二主题:品德教育授课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所隐含的道德信仰和品德观念。
2.理解“人生短暂,道德永恒”的思想内涵,明确道德观念对人生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思考、判断、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提高道德素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概述小说中人物的道德信仰和品德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短暂,道德永恒的思想内涵。
2.分组讨论小说中人物的道德观念,归纳总结不同人物的品质,以此培养学生判断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品质与现实生活联系,提高道德素质。
第二课时:1.学生小组呈现小说中不同人物的道德信仰和品质,提出对人物行为的不同看法,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辩论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小说品质,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培养自信、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通过案例分析和场景模拟,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说人物的品德观念和道德信仰,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和思考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呈现,发挥了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协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场景模拟,学生进一步强化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了素质水平。
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情感认知,采用一些具有情节性的案例,提高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知和理解。
2.教学应强化课堂应用性,通过代表走进社区、义务服务等实践活动,落实小说品质,践行道德准则。
3.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运用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本次道德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品质,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道德素质和判断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呈现,学生增强了协作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场景模拟,进一步强化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中还强调了情感认知和课堂应用性,通过实践活动落实小说品质,践行道德准则。
小学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小学语文《永久的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珍惜亲情,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学法,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感。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巩固知识(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体会情感(1)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情感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2篇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文章《永久的悔》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悔过和改变的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重要词汇和短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悔过和改变的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材《永久的悔》、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本篇文章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问如下问题:1. 你们知道《永久的悔》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吗?2. 你们对于悔过和改变有什么看法和想法?Step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情节和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解答以下问题:a.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 文章中主要讲述了哪一个历史事件?c. 主人公为什么会发生悔过和改变的想法?d. 文章的结尾有何寓意?Step 3:词汇和短语讲解(15分钟)1. 教师将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解释,尝试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造句。
Step 4:讨论和思考(15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就悔过和改变的意义和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a. 为什么人们会有悔过和改变的想法?b. 悔过和改变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2.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总结出以下结论:1. 歷史教訓是永久的。
2. 悔过和改变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质和意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这篇文章,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材料:为什么说“悔过书写在心里,改过镌刻在事业”的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并能够正确使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永久的悔》教案9篇
《永久的悔》教案9篇《永久的悔》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习掌握__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
二、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三、感受__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__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__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__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永久的悔”,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__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
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二、探究课文第l、2自然段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三、熟悉__内容,明了__线索1、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__是围绕什么展开的?2、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白的黄的红的。
3、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__的线索,它贯穿__始终。
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4、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四、小结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__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温故互查:(检查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
)二、阅读理解3、4自然段1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
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3、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4、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5、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
永久的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永久的悔”主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可能存在的悔恨。
教学方法:1. 开场提问:让学生分享他们曾经做过的悔的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事情会让人感到悔恨?3. 引入文章主题:介绍网友来稿《永久的悔》。
教学内容:1. 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描述的事件和悔恨的情感。
第二章:朗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朗读文章的不同部分。
2.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中的关键情节和对话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悔恨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第三章:讨论与反思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教学方法: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悔恨发生。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悔恨经历的短文。
2. 分享作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悔恨经历。
2.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写作表达悔恨情感。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反思。
教学内容:1.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第六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悔恨发生。
教学方法:1. 案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案例,分析其产生悔恨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永久的悔》。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之情。
(2)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情感的真挚。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效果。
小学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小学语文《永久的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
(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为何会有“永久的悔”的心情。
(2)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永久的悔》。
2. 相关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4. 互动交流(1)学生分享自主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悟。
5.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实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课程目标:1.了解“悔”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正确的行为和决策避免后悔的必要性。
3.通过阅读和讨论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正确行为的认识。
教学重点:1.了解“悔”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教学难点:1.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正确的行为和决策避免后悔的必要性。
2.通过阅读和讨论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正确行为的认识。
课堂安排:1.钩子:简单介绍悔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核心教学:(1)介绍课文《永久的悔》。
(2)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大意和重点。
(3)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徐文、张蔷、小蒋)的行为和心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悔恨。
(4)引导学生思考悔恨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正确行为来增强自我责任感和行动力。
3.小组讨论: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针对小蒋的经历,讨论如何才能避免产生永久的悔,各组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生活经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班内展开讨论。
4.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所拥有的责任感和行动力的提升的写作。
5.课堂总结:提醒学生,自我教育永远不晚,有悔恨时及时反思,努力去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少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课后拓展:邀请有悔恨经历的社会名人或哲学家,给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积极的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正确的行为和决策对于避免后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阅读和讨论实例,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正确行为的认识,并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永久的悔》并讨论其中的人物行为和心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正确决策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加强对正确行为和后悔的避免的重视程度。
小学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小学语文《永久的悔》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久的悔》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悔恨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久的悔》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永久的悔》全文。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3.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便于学生交流和讨论。
教学设备的准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悔”的理解和经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4.2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重点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反复朗读和体会。
4.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拓展5.1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和思考。
练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2 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比和反思。
第六章:课后作业布置6.1 作业内容:教师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写一篇读后感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等。
6.2 作业要求:教师明确作业的要求和完成时间,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小学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培养语感。
(3)学会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中,掌握表达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悔恨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3)懂得感恩,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悔恨之情,并从中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
2. 学会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中,掌握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讲解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并讲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5.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巩固记忆。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认识,引导他们珍惜家人。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书写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课内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关于亲情的电影片段、纪录片等,以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
2.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故事或文章,如《背影》、《妈妈》等,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永久的悔》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永久的悔》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永久的悔》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永久的悔》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前言】《永久的悔》是贾平凹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在聚会上喝了酒后不幸结识了一个陌生女子,由于酒后情绪波动,男子在对女子付出的过程中陷入了被利用的状态。
随着故事的深入,男子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自私,最终为之支付代价。
本次教学设计立足于《永久的悔》这一小说,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品内容,思考作品主题,并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提升作品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永久的悔》的情节及主要人物性格和思想特点;2. 理解小说所反映的道德观和情感问题;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作品阅读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思维素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酒后糊涂或意外失足的案例或故事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概括图中场景情景。
二、阅读(20分钟)1. 复习语文课上学生已经掌握的书面语、口头语的各自作用及语态的使用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 分段导读小说,提醒和引导学生注意行文和情节变化;辅助理解和读懂小说,疏通学生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3. 学生自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内容,尽量想象真实生活场景。
三、分析(20分钟)1. 通过对小说的情节分析,理解分析小说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需求和情感变化;2. 对小说主要人物行为的态度进行分析;学生需要回答几个问题:思考男主角的行为都有哪些危险?为什么男主角会被女子迷惑?3. 观点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思考作品主题;4. 学生需要列出几个重点句子和段落,以推动深度思考与课堂互动交流。
四、讨论(30分钟)1. 分组进行讨论,以思考作品主题,如何理解作品中的道德观和品格要求,如何引导或者学会避免被利用或误解等问题;2. 完成小组讨论后,学生应该将讨论内容交流给整个班级,共同分析和讨论作品主题及相关问题。
永久的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教案教学设计(一)至(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能够分析并解读本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和珍惜当下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运用本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如何运用文章中的情感态度来引导自己的人生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文章内容。
(2)准备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引入文章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引导:(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情感态度,引导自己的人生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对文章的深入阅读,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永久的悔”的作文。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态度,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话题。
(2)各组进行探讨并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人生中的遗憾和后悔。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共同成长。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和表达情况。
永久的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永久的悔”的主题和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悔恨经历。
1.2 教学内容介绍网友来稿的背景和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悔恨的定义和影响。
1.3 教学活动开始课程时,向学生简要介绍网友来稿的背景和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悔恨事情,鼓励学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理解悔恨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悔恨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自己悔恨的原因。
2.2 教学内容介绍悔恨产生的常见原因,如错误决策、机会错失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自己悔恨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悔恨是自己的选择和决策的结果。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并分析自己悔恨的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倾听和理解彼此的悔恨经历。
第三章:面对悔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面对和处理悔恨。
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从悔恨中成长和改变。
3.2 教学内容介绍面对悔恨的方法和策略,如接受过去的错误、学会宽恕自己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从悔恨中成长和改变,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过去的错误。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并讨论面对悔恨的方法和策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处理和面对自己的悔恨。
第四章:悔恨与成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认识到悔恨可以成为成长的动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如何将悔恨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改变。
4.2 教学内容介绍悔恨可以成为成长的动力,引导学生思考并认识到悔恨的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如何将悔恨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改变,鼓励学生从悔恨中吸取教训。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并讨论如何将悔恨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改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将悔恨转化为积极的改变和成长。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并反思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个人成长。
引导学生思考并制定未来的行动计划,以避免悔恨的产生。
永久的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主题:永久的悔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永久的悔”情感。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提高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表达能力。
1.3 教学内容:文章《永久的悔》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亲情价值观。
学生个人表达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步骤2.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意义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永久的悔》。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3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对文章中“永久的悔”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情感引导和反馈。
2.4 亲情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学生分享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
教师进行价值观引导和反馈。
2.5 个人表达:学生互相分享并给予反馈。
第三章:教学评估3.1 评估内容:学生对文章《永久的悔》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亲情价值观的认识和表达。
3.2 评估方式: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文章《永久的悔》。
4.2 教学课件和教案资料。
4.3 学生个人写作纸张和文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学生进行亲情采访活动,了解家人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
5.2 学生进行亲情主题的艺术创作,如绘画或摄影。
5.3 组织学生进行亲情分享会,互相交流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环境安静、舒适,适合阅读和思考。
准备教学所需的书籍、课件和教案资料。
6.2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6.3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文章《永久的悔》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资料。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和讨论。
提问学生对亲情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之处的理解。
7.2 文章讨论:引导学生对文章《永久的悔》进行深入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的悔》教案(第一课时)
季羡林
执教:陈勇单位:金罗镇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义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来背诵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呤》。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子情深的由衷赞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反映母子情深的散文《永久的悔》。
(板书课题、作者名)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演示)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三、检查预习作业,读准下类词语并掌握其意思。
盈眶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
迎养懵懵懂懂寄人篱下孤苦伶仃
四、整体把握,明了文章线索。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⑵作者为什么而“悔”?
⑶作者后悔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⑷这篇文章围绕什么来写?(文章的线索)
明确:⑴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⑵原因:母亲受尽了苦难。
⑶表现:文章第10段。
⑷线索:白的、黄的、红的(吃的)
2.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上面的问题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一.(1-2)开篇设疑(点题)----点出“永久的悔”。
二.(3-9)中间叙述----说明悔的缘由。
三.(10-11)结尾点题(扣题)----突出“永久的悔”。
五、合作与探究。
1.作者后悔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而做儿子的却未能尽孝,以至于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见到母亲的棺材就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仔细阅读,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形成答案。
⑴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就是吃的,通过写吃的来回忆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但是,以吃的为线索的散文并不常见。
为什么作者会用吃的作为本文的线索呢?(在文中找答案)
⑵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永久的悔”,重点应写对母亲的怀念,但这篇文章却大量的写家境和
幼年的生活,这样写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
小结:
⑴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最关心吃的东西。
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⑵首先作者家庭情况及幼年生活情况特点都是苦,写家庭的苦和幼年的苦,目的都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了悔的原因。
其次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就越深。
六、引申。
1.今天我们学习了季羡林老先生的《永久的悔》,作者对母亲有着深深的忏悔,后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果,如今我们也长大了,对于父母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与体会,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回报他们呢?
2.学生发言,老师点拨。
七、板书。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
一.(1 - 2)开篇设疑---- 点出“永久的悔”
二.(3 - 9)中间叙述---- 说明悔的缘由
三.(10-11)结尾点题---- 突出“永久的悔”。
苦→→→悔→→→孝
(母亲)(作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