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第一篇: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经过俩个多月的学习,老师对我们的认真指导,我对数学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学习完这门课程,更加觉得数学这门科学的深奥和应用性之强,从中真正看到了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数学发展到今天的不易和漫长,也看到一代代数学家对数学科学的贡献,对于追求真理和解放人类的思想所付出的努力。

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自己学习这门课程认识。

数学文化是利用数学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是将数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等,融入教学内容中,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我们初步了解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并在数学家们勇于创新、追求真理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正确规划自己成功的蓝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数学文化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

学习数学文化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我们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

一方面使我们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数学美”是数
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

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

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

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

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

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

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

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

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在数学文化学习中,我对数学家的故事最感兴趣。

比如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通过课上老师播放的视频我对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有了了解。

数学奇才陈景润因为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1973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轰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他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在遭受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陈景润花了多半生的时间来研究数学,在1977年,陈景润因病住进309医院进,见到了从武汉军区刚派来医院进修的由昆。

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

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

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
移,彼此产生了爱情,并且相依相扶,共同走过了16个春秋。

通过对陈景润的故事的了解,让陈景润这个大数学家的任务形象活了起来,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出生却有着不一般的生平经历的数学家,他有着数学家的一丝不苟,也有着普通人的温暖的感情。

通过对他的了解让我认识到了数学,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第二篇:浅谈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认识:
(一)吃准课标,钻深钻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因为只有教师做到这三点,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知识量和教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从而有效地完成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创”字上下功夫。

教师应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就说:“好的情境设置应满足一个基本要求,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情境的设置不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不仅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要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我觉得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要有挑战性,要能激发学生思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

”在“有效学习”的实践
与探索活动中,我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对教学的具体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下来之后,应该反复的研究教学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要格外突出,有的课重点和难点不是很明显,那就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教学的方向。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变数,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才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既然这样,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重新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少、详略和编排,以尽可能的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

优化教学方式包括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应该时刻考虑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最大可能的把教法和学法统一,当然教师的教法首先要合理科学,要能够无形的蕴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要能够体现它的丰富多采性和长久的生命力,而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劳动过程。

优化学生的学法,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热情,注重动手操作,以及生活调查。

(四)优化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

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

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数学魂、数学味。

这个“魂”和“味”指的是数学课是否让学生思考,是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核心是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是否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是否通过思考,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

提高数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第三篇:对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张立波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活动,首先确立了第一个研讨主题-----“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首先收集了许多资料、文献,进行基础理论学习,为后面的研究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交流,让我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小学阶段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

但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是离不开一节节数学课的积淀的。

我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孩子创新独立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使其终生受益。

一、注重独立思考
当我们遇到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空间。

如:这个问题中已经给出的条件是什么,要干什么?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怎么来解决比较合理等等。

当学生的思维判断有困难时,我们进行适当的点拨,或跟他们合作进行研究来解决。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力会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强调实践操作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有利于质疑、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思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中感受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三、提倡逆向思维
课堂的40分钟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思维方向不能是单一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是,充分研读教材、整合资源,同时把握顺向、逆向这两条思维主线,通过“ 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 等活动,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尝试是前所未有的,对自己发展是有价值的,就是一种创新,这种思维就是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是解决问题时想出了其它办法和策略。

在课堂上,要注意老师创设的情景,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下,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思维,大胆设想,主动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初探,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要及时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抓手”,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选择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浅谈《数学欣赏》感想
浅印象里提起数学一词,对于我个人来说,数学就是一堆堆死板无活力的公式,像是一个个严肃的战士,需要各种证明来计算我们课本或者卷纸上的问题。

幼稚园时候,数学就是数数,简单的计算,简单到用手指头就能计算出结果;小学时候,数学就是不停的计算鸡鸭鹅狗笼子里多少只脚的问题;初中时候,问题变得多元化,但是从此开始了更没有什么趣味的代数和几何,不停的计算来证明,得分。

唯一的一点趣味也无了踪影;高中时候,数学变成了高数,每天脑子里的正余弦定理,一切依旧没了趣味;大学时候,学的依旧叫高数,只是名字由高中数学变成了高等数学,依旧对数学提不起兴趣。

无意中选修了这门选修课,却让我收获了另一种看法,一改以往的印象,其实数学是需要欣赏的,数学有它自己的文化和趣味,并不是一门枯燥
反反复复的计算。

关于数学我这样理解:数学,用公式的话来解释它就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

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现象中产生。

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事新的猜想以及从何时选定的公式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虽然说,数学存在着各种逻辑与抽象的问题,但是,这些都掩盖不住数学的没,数学的美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它的内在,数学的表面枯燥乏味,但是它的内在却是充满了乐趣。

数学的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们来探索,人们喜欢数学,探索数学,其实就是被数学的美吸引。

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

”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

物理学家爱因期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所认同。

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

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
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

于是,西方的数学界有“经验主义的复兴”。

怀特的数学文化论力图把数学回归到文化层面。

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相继问世,力图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

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

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

郑毓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特点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

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
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课上我们看了个视频,名字记不住了,但是确实很吸引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确实很重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无论哪个国家。

这是人类的探索。

我们国家是一个数学大国,也是一个数学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周三经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讲的圆周率π,而西方国家到了17世纪才有这样的概念,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惊。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

一个人不识字完全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现代科技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觉得“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为我们剖析“数学”这门神秘而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学,对我们来说是获益匪浅的。

听讲了几次课后,我觉得我收获蛮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数学的王国里漫游着,学习着,就像参观景点一般浏览了数学世界的奥秘,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

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

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

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

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

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

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可见数学的发展是一步步发现深化和完善的,我们如同探险者,不断的推翻错误的观点和公式,然后用新的公式代替,最后期待实现真理的目的。

数学的神秘和有趣是无尽的,是人们追求的,是人们在高科技现代化所需要的文明产物,可以说上到科学研究,下到吃穿住
行没有一个可以完全脱离数学而存在的。

它是支撑我们这个多元多彩世界的重要部分,没有它就没有这个丰富的世界。

所以通过这门选修课,确实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不能用以往的印象理解数学,误解数学的美。

感谢老师以及数学,让我意识到数学有它独特的美,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数学,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美丽的文化。

对数学文化的感知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

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

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

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

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要还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现的,这正是和其它文化相区别的地方,拥有了这种文化,人类自然就会变得理性。

这种文化对社会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常常讲:掌握科学文化的人也应该掌握社会文化,这样才能走得很远,但反过来呢?是不是一个掌握社会文化的人也该掌握科学文化呢?否则是不是也会很难走远呢?当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科技与经济的需要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这没有错;如果还因为人自身发展的原因、因为文化的原因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了,那也许是把握了更根本的东西。

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能够很好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首先,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能够很好的拓展了我的数学知识。

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知识要点和相应的定理公理,数学的知识领域层面了解的很少。

可是,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知道了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识。

数学的历史使我能够更加广泛感悟数学精神和在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的故事使我铭记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取的成就和那光环背后的艰辛;数学的历史性难题使我能够感受到了不懈的探索精神;数学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

它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

它让我们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培养数学的意识,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丽,知道数学应用的门径。

其实这也是我感到选学这门课的原因。

其次,使我懂得了数学的另一片美丽的领域。

数学的美不在于它的计算,而在于人们不断进步的心。

从第一节课起我就感觉老师讲课很有魅力,讲的内容更具魅力。

您从古代的数学一直讲到了刚刚解决的费尔马大定理,从不同的领域为我诠释了数学的文化。

您总能运用很优美的文字来述说您要讲的内容,还不时地结合美术、科学以及人文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来阐述数学。

从中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数学,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美。

您还一直主张让我们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您主动地要求我们制造PPT来讲,来让我们把对同学讲的内容发表看法,大大地让我们融入进课堂里,您更是把课堂完全地交给了我们,让我们自己通过PPT来展示我们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

在我准备自己的PPT期间,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您提出了你的宝贵意见,使我能够完善我的展示。

真的,我受益匪浅,不仅在知识上,还在个人能力的锻炼上,拥有了一次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舞台。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

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

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

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