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复习题
名词解释:
等产量线:等产量线( Iso-Quant ),是经济学上用来探讨生产行为时的一个专有名词,指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生产因素(例如是K 资本,以及 L 劳力)时,厂商对这两种因素需求量的不同组合,却能达到同样的产量时,这两种因素需求量的组合轨迹,即是等产量线。

经济利润: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 it )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贡献分析法:贡献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即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利润。

有贡献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方案,贡献越大的方案越是好的方案。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产品同质,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价格刚性:是指价格在确定后就不易变动的现象,即价格缺乏弹性。

由于市场竞争被垄断所替代,出现了市场的不完全性,因此物品的价格是由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公司操纵的,因而形成了价格“刚性”,即价格在确定后不易下降,导致物价经常处于较高的指数上。

歧视定价:歧视定价是一种常见的定价策略,企业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针对不同用户的支付能力,制定了不同的收费价格,从而使各类用户都能购买该商品、这是一种以顾客为核心的定价策略。

歧视
定价类型包括两种:基于对象、基于空间。

基于对象是指根据顾客的月份、收入水平实施价格歧视.
计算题
一、已知下列供给和需求方程: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2.如果政府规定的最低价格是每单位5美元,问供给量和需求量各将是多少?
3.如果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是每单位10美元,问供给量和需求量各将是多少?
4.如果需求增加到Q=200-5P ,求出新的均衡交易价格及交易量。

二、某乡镇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300S+200U-0.2S2-0.3U2
Q 是每天的产量,S 是每天投入的熟练工人数,U 是非熟练的辅助工人数。

若熟练工人每天的工资10元;辅助工人每天工资5元。

问:若企业总经理决定雇佣400名熟练工人,100名辅助工人,这个决定对吗?
若决定每天的工资总额控制在5000元,熟练工人与辅助工人各应用多少?
三、某企业的成本函数为C (y )=4y2+16,y 为多大时平均成本最低?最低平均成本为多少?在该生产水平,边际成本为多少?
第一章绪论
1、学科性质:应用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的学科。

管理学:研究如何规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组织成员,以达到有效、充分使用各种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应用于现实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帮助企业管理者正确、有效决策的学科。

二、企业的性质和目标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注:虚拟企业--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络的企业组织形式,仅保留企业经营运作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室,而将不重要的功能和职能部室虚设或省略。

其目的在于通过多个企业间资源的最佳组合,创造出超过企业自身力量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P Q P Q S D 5105100+=-=
2、企业是人类交易分工活动的产物
交易——分工系统:一交易-分工活动(1 交易:买卖行、管理型、限额型 2分工:社会分工、组织内分工)
二交易规则
4市场机制有:一收益、1社会分工(利用比较优势,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

)2买卖型交易(互通有无,增进福利水平。

二成本:交易费用(——由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等问题引起。

3、企业的性质
①企业是交易-分工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的自然产物。

②企业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的交易组织或交易方式。

③用一个长期契约代替一系列短期市场契约。

5、企业的目标
①短期——利润最大化
三、企业的经济利润
1、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显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用于生产过程的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市场价值。

2、企业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成本
3、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也叫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的意义:经济利润大于0,决策可行;小于0,不可行;等于0,都可选择。

五、管理经济学研究方法
1、边际分析法
借助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存在的某一因变量依存于一个或几个自
变量的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以比较经济效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MC=MR
2、实证分析法
借助概率统计学知识,对某一经营活动建模,进行回归分析、检验、预测。

第二章成本分析
一、管理决策中重要的成本概念
1、显成本(Explicit Cost )生产者在要素市场上为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

2、隐成本(Implicit Cost )生产者自身所拥有的,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生产X 产品(最优决策)所需投入的全部经济资源,若用来生产Y 产品(次优决策),得到的Y 产品的市值。

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4、增量成本:是指引执行一项管理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它既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

5、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

它是非相关成本,不列入决策考虑因素。

二、成本函数分析
(一)短期成本函数(Short-run Cost Function )
考察企业在短期(即存在固定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短期生产函数Q = f ( L , K) 短期成本函数STC = ω · L(Q) + r · K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1、在短期,企业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无论期间企业是否生产,也不管其生产多少,发生在这些固定要素上的支出都不可变动。

这种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Fixed Cost )。

投入资本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投入资本利润资本利润率?==资金周转率
销售利润率?=
2、变动成本(V ariable Cost)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它是企业在可变要素上的支出。

(二)长期成本函数
1 在长期,企业不存在任何固定要素,因而也不存在长期固定成本。

长期成本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2 长期总成本L TC:厂商在长期内在各种产量水平下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小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LTC =L TC(Q)
规模报酬与长期总成本曲线
如果规模报酬递增,投入的增加就会慢于产量的增加。

由于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因此总成本的增加就会慢于产量的增加。

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定义: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是指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的情况,如产量增加2倍成本只增加1.5倍。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y of Scal e)则指产量增长率小于成本增长率。

(由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企业的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又被称为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

)2、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关系
规模报酬递增表现为产量增加的速度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速度。

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这会导致LAC下降,出现规模经济;
\反之,规模报酬递减将引起规模不经济。

\ 而规模报酬不变时,若要素价格不变,则LAC保持不变,则既不存在规模经济,也不存在规模不经济。

3、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区别
规模报酬指的是生产函数的一种特性,因此隐含有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而规模经济则没有这一假设。

规模报酬要求投入要素同时按相同的比例增加,而规模经济则允许企业在改变产量水平时改变投入要素组合的比例。

第三节成本利润分析方法
一、贡献分析法(contribution analysis)
贡献——指的是一项决策能够为企业增加的利润。

贡献是增量利润,它等于由这项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这项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

贡献分析法——通过贡献的计算与比较,可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贡献分析法
贡献分析法分析
如果贡献(增量利润)大于0,说明这一决策能使利润增加,因而是可接受的;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方案,而且他们的贡献都是正值,则贡献大的方案就是较优的方案。

(2)生产何种新产品
原则——当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增加新产品时,应该选择贡献大的产品。

(3)自制还是外购
一般集中在零部件上,基本原则是分析增量收入和增量成本。

二、盈亏平衡分析法(breakeven analysis)
盈亏平衡分析法也被称为量本利分析法,其主要含义如下:
研究产量变化、成本变化和利润变化之间的关系;
确定盈亏平衡点产量——保本产量;
确定企业的安全边界——企业预期或实际销售量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差额大,经营比较安全,风险小。

三、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
边际分析主要侧重于分析变量之间的边际关系。

边际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增加。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曲线与价格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叠;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边际利润分析法的应用(一)
在能够确定单位产品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可对企业的产量水平做出如下判断: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边际利润为正值,即企业增加产量还能使总利润增加,因此此时企业的产量不是最优;
边际利润分析法的应用(二)
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边际利润为负值,即企业增加产量反而使利润减少,故此时产量也不是最优,应减少产量才会使总利润增加;
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边际利润为0,企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此时的产量才是最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一、人性
1、欲望无穷——稀缺性
欲望:是指人的需要,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想求得满足的愿望。

马斯洛需要七层说:①基本生理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认知的需要⑥审美的需要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消费者均衡
(一)含义: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对各种商品的购买中达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注:效用最大化时的状态成为消费者的均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既不愿意多购买,也不愿意减少购买。

(二)消费者均衡条件
1、基数效用论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的价值理论。

注:①同一商品对不同消费者的效用有大小,甚至正负之分;②同一商品对同一消费者的效用在不同时间有大小,甚至正负之分;③
在同一时间不同商品对同一消费者的效用有大小,甚至正负之分。

第四章生产决策
一、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Q = F( X1, X2, …X n ) 或Q = F ( L , K )
注:
1、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技术条件的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2、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要素投入组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即假定企业的要素利用率是高效的且是相当稳定的)(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内容: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来说,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

成因: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组合比例。

是一个经验规律。

启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效率;否则,片面地追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报酬的减少。

三、等产量曲线
1、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数量组合。

注:
等产量曲线给出了企业进行生产决策的可行性空间—生产特定的产量,可以使用不同的要素组合。

等产量曲线与效用论中的无差异曲线非常相似。

2、等产量线的特点
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低,反之越高。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互不相交。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代表两种要素投入比例不变的所有组合方式。

3、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必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连续增加时,该种生产要素所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成因: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投入的不断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逐渐下降的;同时,随着资本数量的逐渐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逐渐增加。

由此可见,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由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线必然凸向原点。

5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花费一定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数量组合的轨迹成本方程:
C = ω·L + r·K[C—成本,ω—劳动价格,r—资本价格]
等成本线上点的含义
1、等成本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在企业的成本支出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购买量的一种组合。

2、等成本线右上方的任何一点所表示的要素组合,均表示在现有成本支出下无法实现。

3、等成本线左下方的任何一点表示的要素组合,在现有成本水平下能够实现,但用于购买要素的资金仍有盈余。

注:成本和要素价格的变动,都会使等成本线发生变动。

6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指企业在配置资源、从事生产的过程中,使其产量达到最大或成本达到最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

一旦达到这种最佳组合,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就处于相对稳定的
均衡状态,故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状态又被称为生产者均衡7一、规模报酬变化
含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要素投入总量改变所引起的产量变化。

注: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8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的原因
1、规模报酬递增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2、规模报酬递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9 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一)内在经济
1、定义:是指由于厂商自身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该厂商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情况;
2、内在经济的形成原因
单个企业规模扩大可以:①提高企业生产效率,AC=FC/Q+VC/Q;
②实现专业化,使分工更精细;③提高管理效率;④对副产品加以利用;⑤以更有利的价格进行原材料采购和销售产品。

(二)内在不经济
1、定义:是指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时引起的厂商的平均成本上升的现象。

2、成因: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
①管理效率降低;②要素价格和销售费用增加。

10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一)外在经济
1、定义:是指由于厂商所属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该厂商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情况;
2、成因:企业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
①更加方便的交通、水电设施;②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人才;③相互学习、竞争④生产设备的专业化供给。

(二)外在不经济
1、定义:是指一个行业由于生产规模过大时引起的厂商的一均成本上升的现象。

2、成因:①一个行业企业数量过多,会使各个厂商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各个厂商为了争夺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②会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交通紧张,企业要为此承担更高的代价。

11 范围经济
1、定义: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就可以认为存在范围经济;反之就是范围不经济。

2、成因:企业通常在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拥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包括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合市场计划、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统一经营管理等(包括副产品)。

第六章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6.1市场结构
垄断性有强到弱(竞争性由弱到强):
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6.2.1完全竞争的含义: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又称“纯粹竞争”(pure competition)是一种经济分析中的抽象概念,它是指不受任何垄断因素影响的一种市场竞争状态。

1.众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

2.产品是同质的。

3.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

4.完备的技术经济信息。

6.2.6经济学对完全竞争企业行为模式的评价:
◆P=AC的最低点,说明竞争能够驱使企业在A C的最低点上生产,因此生产效率达到最高,并且生产者只获得必要的正常利
润。

◆P=MC,说明从社会的角度看,资源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是最优的。

◆P是社会对多生产一件某种产品的价值的评价,MC是多生产一件产品的机会成本,即多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追加资源如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可能得到的价值。

P>MC表明产量相对不足,P< bdsfid="270" p=""><>
6.3.1什么是完全垄断(perfect monopoly):
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或独占,它是指一个厂商独家控制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完全垄断的特征:1)市场上只有一个售卖者。

2)产品不能被其他产品所替代。

3)垄断厂商能独自决定产品的价格。

4)其它厂商不能进入这个行业。

6.3.1 什么是完全垄断(perfect monopoly):
垄断现象形成的原因:1)是规模经济的现象。

2)是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

如:电力、电话、自来水、煤气、铁路等。

3)是原料或生产要素的控制。

4)是由于专利技术或生产特许权的原因。

如:食盐、烟、军用品、某些药品等。

6.3.3完全垄断企业的弊端和政府的干预:
1、弊端: 1)分配不公平。

垄断企业以牺牲全社会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垄断利润2)生产不足。

在垄断企业中P>MC,应增加产量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政府的干预:1)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

2)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管制。

6.4.1垄断性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1、概念:垄断竞争市场是指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的一种市场类型,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

2、特点:
1)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

2)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

3)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异的。

6.4.4产品差异化竞争:
产品差别有:
商标品牌的差别。

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造型方面的差别。

产品的包装、色彩、规格方面的差别,
销售地点、服务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差别。

6.5.1什么是寡头垄断:
1、概念:寡头垄断又称寡占,是指这样一种市场,即一个行业的产品供给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所控制,它们彼此势均力敌,形成了这几家大企业在一个行业中共存的局面。

6.5.3价格领导(price leadership)模式:
价格领导是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一家企业率先制定,其余厂商也就跟着确定自己的价格,这个充当价格领导的寡头企业如果调整自己的价格,其余的企业也跟着调整价格。

第七章定价分析方法
1.1 成本加成定价法
● 1.1.1 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 pricing)
是指,所定的价格应该涵盖取得或生产产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业按目标回报率获得的利润。

1.1.2 成本加成定价法
第一步,首先必须确定购买或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

总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组成。

我们要计算的是平均成本。

计算平均成本要用产量,但产量又是由价格决定的,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假定的产量,一般根据企业生产能力的一定百分比来定,大多是生产能力的2/3或4/5。

第二步,确定成本加成。

在单位产品全部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比例的毛利便初步确定了产品的价格。

价格=平均成本(1+加成)
1.1.4 对成本加成定价法的评价
●优点:
有利于价格稳定
计算公式简单,需要的信息比MR=MC少
能为价格变动提供正当理由
●缺点:
价格是根据成本计算出来的,没有考虑需求条件
价格的计算使用历史或会计数据,不是增量或机会成本
在应用中,多数情况把共同成本全部分摊给企业的各种产品。

以全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有时会导致错误决策。

1.2 增量分析定价法
1、所谓增量分析定价法,就是对一项定价决策从总利润的增量角度来加以衡量和判断。

如果该方案带来正的增量利润,说明此方案可以接受。

如果该方案导致利润减少,说明该方案不能接受。

2、运用增量分析定价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必须对定价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全盘效果作广泛的探讨。

不仅要考虑短期效果,而且要考虑长期效果
必须在保证公司达到总目标的前提下,再使用增量分析法。

1.3 弹性加价定价法
1当经济繁荣时,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高,对竞争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不太敏感,企业就可以将价格提高一定幅度。

反之,如果经济衰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低,对竞争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较为敏感,企业就应适当降低将价格以维持原有的销售水平。

2弹性加价定价法的加价幅度一般来讲应以物价上涨指数为下限,以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为上限。

3弹性加价定价法适用于具有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优点是灵活,缺点是:经常估计需求;价格频繁变动。

1.4 按市场流行价格定价
1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价格领导的企业,都可以按照领导企业的价格或市场现行价格决定其产品价格。

2该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对面临的市场需求茫然无知而又非领导价格的企业。

3采用这种定价方法的企业必须对自己产品的真实成本有彻底的了解。

1.6 模仿定价法
依据本行业中某个经营情况相近的企业价格,加减一定的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