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精选9篇)
初中生物论文篇1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不高。

虽然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仍然延续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记忆的模式。

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习成果不佳。

2.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往往墨守成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所控制,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即使有交流也仅限于短暂的上课时间,这样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同时,学生即使有疑难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请教教师,长期积累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二、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本质。

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热衷于生物实验课。

在实践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实验中看到的实验表象,却不注重探究实验中所包含的本质原理。

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看到实验的表面现象。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地探求知识。

相反,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没有足够的兴趣,就不
会主动学习,甚至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就不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论如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

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充分运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生物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增加师生的互动环节。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就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如正确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成功地操作了实验或考试成绩有所进步时,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还要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切身实践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种子发芽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每日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不同状态,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和课本上的内容做对比,从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到了生物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

三、结语
总之,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把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论文篇2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

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我对种子萌发的一些认识
秋期学过种子的萌发,我很感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先后做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两个探究实验,结合实验结果,我又详细阅读课文并上网查资料,现在我把自己对种子萌发的一些认识总结如下
一、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

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

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

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

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

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

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

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

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

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

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

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二、测试种子的发芽率
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

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
有变化。

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

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

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

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

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我的论文主题是关于种子的,介绍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怎么样测种子的发芽率与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这就是我的生物小论文。

初中生物论文篇3
摘要:
生物作为21世纪高科技三大支柱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

但由于不是中考科目等原因,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这一学科,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中学的生物教学和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

要改变这种状态,涉及因素很多。

但初中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十
分重要的。

关键词:
学习兴趣;语堂气氛;情感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了实践环节。

新的教材贯彻了新的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内容的叙述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到家庭、从学校到学生,普遍对初中生物课不够重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如何提高生物学习兴趣,是摆在面前的严峻问题。

这就要求生物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变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生物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

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教师能够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

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法的优点还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

此外,大多
数教师感到,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

2.讨论法
课堂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普遍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全面总结,简要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二、活跃的语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受到课堂教学气氛的直接影响。

呆板而缺乏生气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使人精神不振、恹恹欲睡。

而开放、活泼的教学气氛则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教学气氛的方法很多,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好方法。

(1)实验情境。

生物学实验是极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是探索性强的实验,不仅使学生感到鲜明有趣,而且能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使学生热情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新的知识。

例如,讲“种子的结构”时,可让学生边解剖边观察植物种子,认识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比较单了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结构的异同。

讲“环节动物门”时,可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节”、“环带”,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比较蚯蚓在纸上和玻璃上的运动速度,理解“刚毛”的功能。

这样,让学生通过用手做,用眼看,用脑比较、分析、总结,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活动,既提高了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2)矛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激疑、联想、猜测、推断等创设矛盾情境。

比如:讲“蒸腾作用”时,可先引导学
生联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俗语,揭示出“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

接着话锋一转: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流”……制造学生的矛盾心理,这时学生迫切想知道下文。

于是顺利进入“蒸腾作用”的教学。

(3)形象情境。

生物学涉及的对象是活生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材料(如故事、文摘、生物学成果、生活中的现象、教学中的图片、投影、录像等),把某些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把知识讲活。

例如,介绍蛙眼“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而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的特点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捉青蛙。

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后,可告诉说:“有的人捕捉青蛙的方法很奇特;用鱼杆‘钓’蛙或者‘钩’蛙。

钓蛙时,把鱼钩在蛙眼前来回摆动(作左手拿鱼杆来回摆动状)。

由于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反应很灵敏,因而它发觉了摆动的鱼钩,以为是飞行的昆虫,于是跳起来捕捉,当它捕捉到时,也就把自己挂在鱼钩上了。

这是‘钓’蛙。

而‘钩’蛙却又不同。

钩蛙时,先用鱼杆把鱼钩慢慢地、慢慢地移近青蛙(左手拿鱼杆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动状)。

由于移动速度极慢,近乎静止,因而蛙眼对它‘视而不见’,然后调整鱼钩去钩蛙。

”这样,通过设置形象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上生物课也成了学生愉快的享受。

三、情感教育是培养稳定、持久学习兴趣的基础。

积极的情感使人情绪高涨,甚至上升为激情。

这种激情就会激发学习的巨大热情,成为学习活动的内动力。

相反,消极的情感使人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抗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情育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体验,一起感受。

用无私的爱心打动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激励学生,用微笑的姿态面对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用崇高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
进取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地、顽强地、愉快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

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了解时代和社会对生物知识的需要,并激励学生把这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和探索中,并队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

四、培养以苦为乐的精神是让学习兴趣持久的保证。

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不可能一直都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进行,正如马克思听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军的顶点”。

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在艰苦的学习探索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学习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追求以苦为乐的学习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学生的各种素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这次“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初中生物论文篇4
1.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他们对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

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和笼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敏感。

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如在讲“精子与卵子结合”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许多小蝌蚪一样在进
行赛跑,而生命力顽强的那个就会最先到达终点,成功获得第一名。

”这样委婉而有趣的情境教学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

2.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
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抛弃了生活这个充满事例和素材的环境,教学便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

学生对生活事例更熟悉,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

如,在教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双胞胎”现象,将双胞胎是一种遗传告诉给学生。

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相貌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得出遗传的特点。

这样,通过切身感受和生活实例分析,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学生对遗传这一现象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3.通过现代手段对素材和内容进行呈现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素材进行展现,如将一些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视听影响。

学生在对这些素材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能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人体结构。

而视频或者图片直观且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一些平时书本和课堂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生物现象,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记,这样既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相对疏远,也会对教学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改变思维,改进教学方式,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社会调查、实验探究、野外
实践等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生物圈”这一章节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这样学生能通过自我感知对自然界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了解,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来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最新要求和重要体现。

而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论文篇5
一、明确初中生物的审美教育目标
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那些关于审美比较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去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识别生物学美的性质、类型、程度。

其次,要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进行欣赏和鉴别生物中没有的知识内容和提供能力的重要,由此就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学习。

从中得到美学的修养和鉴赏,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再次,就是升华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美的创造能力和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参与实践活动,按照美学的规律来创造生物美的能力。

这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必然能促进自身创造生物美的能力与兴趣。

因此,为了实现审美教育的高级目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学习、实践和创造。

二、深刻理解审美教育的范畴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物教育的审美范畴也就是它的内容。

我们只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中的审美内容,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是自然美的体现。

作为生物自身的特点,它具有线条、形体、色彩、声音、运动等美学要素,根据这些自然美可以形成自然的整体美。

比如说,植物的叶片的色彩、线条和形状等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动物的警戒色、大树与小草、红花与绿叶,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警醒、振奋、醒目的感觉;人们更能领略动物世界中的神奇与微妙的美,等等。

其次,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