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2.人物评价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
意象。 ——聂华苓
艾青的诗歌成就
➢ 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 (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 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 集》。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地崎岖, 是如此地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谨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2.比较“鱼”和“鱼化石”的异同。
外形的不变:依然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
形态的改变:活泼—静止;跳跃、沉浮—无 反应;不能动弹;失去了自由。
精神世界的改变:精力旺盛—沉默、连叹息 也没有。 虽然外形没有变,但却没有自由、没有生命 力。
3.你们能想象一下灾难降临的一刹那间鱼当时的内心感受吗?
痛苦、挣扎、绝望、不安......
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四个人物形象?
诗人选择的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有 南有北,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个体有 群体。诗人通过描绘这些人物形象来写当 时广大人民的苦难。由于日寇的铁蹄践踏 中华大地,他们无可去之处,无安身之地, 无归宿之地,无生存之根,他们境遇悲凉 凄楚,是当时广大苦难人民的缩影,也正 是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苦难。
第一个高峰
艾青的两
20世纪30年代,
1
个创作高
艾青的诗歌创的
峰
一个高峰。
第二个高峰
2
在1978年以后,
是艾青诗歌创作
的另一个高峰。
艾青的诗歌创的第一个高峰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 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 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 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 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 代表作品有《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 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这神奇的物 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 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 睿智哲思。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艾青满怀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 “战斗者”的激情,从浙江家乡来到了武汉,但在这座当时被 称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诗人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 有的昂奋和紧迫的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 饥饿,他感到异常的失望,一颗火热的心仿佛被冰封雪埋了一 般。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寒冷的, 是泥泞而曲折的。1937年,12月28日夜,天色晦暗,彤云密布, 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即将降临,此情此景,诗人难以抑制悲 哀忧郁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著名诗篇—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生命离不开运动。 对于诗人而言运动指的是诗人创作的自由与精神的 自由。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在死亡没 有来临之前,把能力发挥干净。 要敢于斗争,要敢于抗争,哪怕是死亡。 永不言弃的斗争精神。
小结
这首诗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正是诗人对自己 命运的感叹。正像诗人自己所说:“这些年变成化 石的人太多了。”这就清楚地说明,诗人在写这首 诗时,就不是只想着个人的哀怨、个人的命运,而 是想着许许多多人的。因而,这首诗的含意就具有 了很强的典型意义和概括力,同时,也就能引起许 多人的共鸣。
农夫:大雪、丛林、赶马车、戴着皮帽、冒着大雪、刻满皱 纹、痛苦、憔悴——无可去之处
少妇:雪夜、河流、破烂的乌篷船、垂着头、蓬发垢面、充 满恐怖的眼神、受尽侮辱、家毁夫亡——无安身之所。
无数母亲:寒冷的雪夜、破屋、蜷伏、无助、绝望——无归 宿之地
无数垦殖者:雪夜、草原、失去家畜、失去田地、拥挤在污 巷、绝望、饥饿、颤抖——无生存之根
“谁说我死了,我只是闭上了眼睛,正享受着 漫长的黑夜等待着黎明。可我一醒来突然发现 被人偷偷地投入了地狱的底层,想翻身全身又 压得太沉。伸手黑暗摸不到希望的太平门,暗 夜浓得睁不开眼睛,看不到蓝天、白云、绿草、 花丛,只有水泥板透过的潮湿、冷凝。仍感觉 大地动了春情,寂静寂得耳朵变聋听不到鱼。”
遭受灾难后的艾青,如同石化的鱼,绝望 与悲观长达二十一年,对于一个处于创作高峰 的诗人来说,失去创作自由,如同行走在地狱 的底层永无翻身之日。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五岁以前被寄养在 一个贫苦农家。18岁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 系,第二年留学法国,两年后回国。因参加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在 监狱中,他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 议”,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 爱和无尽的思念。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 “艾青”,是他的成名作。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地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诗人不仅看到了广大农民的苦难,而且还把自己的 命运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诗人个人的苦 难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农人的后裔”说明他是苦难的见证者,“流浪与监禁” 说明他也是苦难受害者。
这土地被寒冷封锁,有无尽的苦难,更有艾青对 土地遭到涂炭的痛心、忧虑,对残酷的侵略者的愤怒, 对苦难民众的怜惜、同情,对无力保护民众的辛酸和 无奈。
体悟诗理
4.“鱼化石”为什么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提示:结合作者经历。
第一阶段(自由的创作期—活着的鱼) 第二阶段(摧残与沉寂期—遭受天灾) 第三阶段(复活与高潮期—把能力发挥干净)
相同的经历,不同的表现形式,艾青想表达 的,用他自己的话:“没有创作的自由就没有艺 术的生命”
5.你认为,诗里的鱼是谁?天灾指什么?
4.诗中哪句话最能直接体现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特点?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当时的中华大地处于日寇铁蹄的践踏之下, 正如“雪落在中国的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也是对当时中华大地惨 遭战乱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 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
课后作业 品读艾青的《镜子》,进一步体会诗人的睿智哲思。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中每一章节的内容,并梳理诗人 情感变化的过程。
鱼的形态—变成化石的原因—被发现 的经过—石化的鱼—作者的启示
喜悦—伤心—惊喜—沉重—坚定
鱼就是诗人的化身,天灾指的是作者经历 的政治运动。
诗人借“鱼”来写“人”,相同的经历,不 同的表现形式。对比鱼前后的变化,让人感受到 失去行的自由、失去精神生命的悲哀。复出重获 自由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 思考,他以隐喻的方式写出者从中得出怎样的启示,悟出 怎样的道理呢?
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 和“太阳”。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 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 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 火把”的歌手。
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
➢ 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经过了 二十年的沉寂,人们又在报刊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诗人 “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 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1.笔名来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
多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旅馆住宿 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 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 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 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小结
读艾青这个时期的诗作,总是让人感到一种诚挚 的忧伤和激愤的抑郁。七月派诗人牛汉回忆起当时读 这首诗的感觉,说:“艾青‘下’的这场‘雪’,厚 重得使人透不过气,直想吼出一腔的闷气。”他的忧 郁就来源于他的赤子之心,他的民族忧患感、自我压 抑感和生命悲凉感。这种感情是一种悲伤经积淀之后 的热切的思虑,是一个诗人对文学对社会的责任感, 是一种能够震撼整个世界的力量。
为时代立言 为人民请命
课后作业 品读艾青的《北方》,进一步体会诗人悲哀而忧郁的情感。
1957年艾青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被迫沉默二十 年,失去了创作的权利。1978年艾青复出诗坛,二十多年的 世道沧桑丰富了他的人生体验,当这种人生体验升华为诗的 时候,将会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鱼化石》就是艾青用 自己一生的情感体验浇铸出的一首既有历史、哲学深度,又 有撼人心魂的艺术震撼力的诗。
体味情感
5.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对多灾多难的中国的痛心 对受尽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对残暴侵略的敌人的憎恶 对老百姓的关怀 对无力保护人民的无奈
6.诗人不仅以意象传情,也提到了自己,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章节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我 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这三句话说明什么? 。
➢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 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 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 其诗作《黎明的通知》《 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先后 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艾青诗选》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 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 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 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 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 定《艾青诗选》,交人民 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 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 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 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 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痫苦的皱纹的脸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吗?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
解读意象 1.作者写了哪些主要的人物形象?
农夫 少妇 母亲 垦殖者
2.农夫、少妇、母亲、垦殖者,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提示:分析人物生存环境、动作、神态、肖像、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