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至19世纪欧洲建筑风格演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师凯旋门
• 雄师凯旋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 场(又名明广场)中央,是世界上 最大的一座凯旋门。它是拿破仑为纪 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 1806年下令修建的。拿破仑被推翻 后,工程终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又 重新复工,至1836年全部竣工。设 计人为J.F.查尔格林(1739-1811)。 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 22.21米,四面有券门。中央券门高 36.6米,宽14.6米。著名建筑师夏尔 格兰(Chalgrin)、
• 建筑师路易斯·勒沃(Louis Le Vau)和弗朗斯瓦.多尔贝 (François d'Orbay)
文艺复兴建筑
• 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 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 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 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 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 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 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 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 体等。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 府邸,维琴察圆厅别墅等文艺复兴建 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 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 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 式构图要素。
• 第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 的兴致勃勃的气氛。这些特征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 代表人物早期为意大利的贝尔尼尼和波洛米尼,晚期的瓜里尼
罗马耶稣会教堂
第一个巴洛克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 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 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 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 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 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 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 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 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 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 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 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 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 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 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法国凡尔赛宫
•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 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 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 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 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 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 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 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 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 威斯敏斯特宫的主轴线上是耸立在威斯敏斯特宫入口之上的维多利亚 塔(高104米)和大本钟塔(高98米)。重量超过13吨的大钟得名于 一位叫本杰明·霍尔的公共事务大臣。有4个直径9米的钟盘大钟是在著 名的天文学家艾里的领导下建造的。当大钟鸣响报时的时候,钟声通 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响彻四方。
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 为意大利著名天主教堂。位于意大利佛 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 瑰宝。型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 拉丁十字式的,但突破了教会的禁制, 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预计 用穹顶。15世纪初,布鲁内列斯基着手 设计穹顶。教堂的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 最大的穹顶之一,内径为43米,高30 多米,在其正中央有希腊式圆柱的尖顶 塔亭,连亭总计高达107米。巨大的穹 顶依托在交错复杂的构架上,下半部分 由石块构筑,上半部分用砖砌成。为突 出穹顶,设计者特意在穹顶之下修建一 个12米高的鼓座。为减少穹顶的侧推动, 构架穹面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呈空心状。 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 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其穹顶被公认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 体现了奋力进取的精神。
和古典艺术抗衡。[1]
英国国会大厦
• 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称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是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 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 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 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 多历史遗迹,如威斯敏斯特厅(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 公共庆典仪式,如国葬前的陈列等。从外表来看,其顶部冠以大量小 型的塔楼,而墙体则饰以尖拱窗、优美的浮雕和飞檐以及镶有花边的 窗户上的石雕饰品。在夜幕下议会大厦更显美丽,它的众多塔楼和针 塔般的尖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样闪闪发光。
• 建筑师查尔斯·柏利之所以成功地修建了威斯敏斯特宫,在很大 程度上得益于同O.佩吉恩的合作,得益于对英国哥特式建筑风 格的钟爱和造诣。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筑中第一个哥特复兴杰作,是当时整个浪 漫主义建筑兴盛时期的标志。整体造型和谐融合,充分体现了 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丰富情感。其平面沿泰晤士河南北向展开, 人口位于西侧。特别是它沿泰晤士河的立面,平稳中有变化, 协调中有对比,形成了统一而又丰富的形象,是维多利亚哥特 式的典型表现,流露出浪漫主义建筑的复杂心理和丰富的情感。 其内部一方面以帕金设计的装饰和陈设而闻名,另一方面也以 珍藏有大量的壁画、绘画、雕塑等艺术品而著称,被人们誉为 “幕后艺术博物馆”,作品水平甚高。威斯敏斯特宫作为全世 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其雄伟之气,同类建筑无与伦比。从 威斯敏斯特桥或泰晤士河对岸观赏,其鬼斧神工之势使人赞叹 不已。[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 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 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 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 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 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 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 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 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 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 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 国家所仿效。
巴洛克建筑
• 巴洛克[1] 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2] 文艺复兴[3] 建筑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4] 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 喜好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 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艳丽,一 身珠光宝气。
• 哥特式建筑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 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 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 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 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 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 天国飞升。
德国科隆大教堂
•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 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在 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世界第三。论规 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 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 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 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 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 工程不断。
• 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 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 或者波折流转,或者少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界限, 使它们相互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 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 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 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材 料。
洛可可建筑
•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 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 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 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 纷繁琐细。
• 洛可可建筑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於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 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 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 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 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 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 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 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 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室内装潢 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 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 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 彩,更令人眼花撩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 的极端。 代表作品 巴黎“苏比兹宅底”(内部的公主大厅)。
世界建筑史
欧洲文艺复兴——19世纪新古典主义、浪漫主 义时期建筑风格演变
071B14122 马灿毅
发展历程
• 哥特式建筑 •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 文艺复兴建筑 • 巴洛克式建筑 • 洛可可式建筑 • 新古典主义(古典复兴) • 浪漫主义建筑
哥特式建筑
•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常被使用在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 城堡、宫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 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 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 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 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 在券上,形成拱顶。
• 而他在Santa Sroce的Franciscan Friary的Closter中,为Pazzi Family所建立的Chapel真正用上了三角帆拱,这次下部的平面是一 个正方形,而上是一个三角帆拱加圆拱,失传几个世纪的工艺终于 复活。从此这种圆顶加上巴西利卡的平面成为了后来几个世纪内的 标准。
新古典主义建筑
•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 代到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美一 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 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 典主义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采 用严谨的古代希腊、罗马形式 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 于欧美一些国家。当时,人们 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 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 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 法的榜样。
世界建筑史欧洲文艺复兴19世纪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建筑风格演变071b14122马灿毅发展历程?哥特式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式建筑?洛可可式建筑?新古典主义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常被使用在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宫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 汝斯特( Joust)和布鲁艾 ( Blouet)及雕塑师科特 (Cortot), 瑞德(Rude)、艾戴克斯(Etex) 和帕雷第耶(Pradier)。
浪漫主义建筑
•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 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 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 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 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 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 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手 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 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 出来的工艺品,并已前者来
• 伯鲁乃列斯基 • (Fillipo Brunelleschi) • 从时间和地点上来看,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算是作为文艺复兴的开端
了。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在意大利佛罗伦 斯所建的大教堂就没有采用哥特形式,而是看起来很像拜占庭的圣 母大教堂,可是却没有采用三角帆拱,而是直接将尖拱放在了一个 八角形的墙上。而最后看起来很危险的在顶上面的一个小亭子却起 了连接拱的几个部分并且用自重将他们压在一起的作用。另外,这 个拱顶是一个木结构的顶,而不是罗马的石或混凝土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