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江门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判断图乙A~C 3组生物对应于图乙的曲线:A_____,B_____,C_____。(填图乙中序号)
(3)造成图乙中②现象是由于_____;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填写图乙中序号)。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1.(14分)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2)图中共有__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鱼塘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伊乐藻的同化量为M,草食性鱼类的同化量为N,则N/M的值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1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B
【解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详解】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是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细胞外液中的Na+高于细胞内,甲突触中,Na+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是顺浓度梯度,不需消耗ATP,B错误;
D、甲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膜内外都会出现局部电流,乙传递的是抑制性递质,乙突触后神经元的膜内外都不会出现局部电流,D正确。
故选B。
Leabharlann Baidu5、A
【解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8.(10分)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二、非选择题
9.(10分)下图表示某地生态鱼塘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个自然生态鱼塘中的所有草食性鱼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种群”或“一个生物群落”或“第二营养级”)。
C、甲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引起Na+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位的改变,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是兴奋性突触,乙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引起Cl-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电位依然是外正内负,而且更难兴奋,是抑制性突触,C正确;
10.(14分)图甲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图乙表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为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形曲线。若当地政府在火灾后清理烧毁树木、整地、栽树并抚育管理成林,这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进行。
B.♀rr×♂RR,子代均为Rr,若子代为白色一定是雌性,为红色一定是雄性,B正确;
C.♀rr×♂rr,子代均为rr,雌雄个体均为白色,C错误;
D.♀Rr×♂Rr,子代有RR、Rr、rr,红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个体无法确定性别,D错误。
7、B
【解析】根据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需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是否优于化肥”,因此实验需设置两组对照实验。根据实验已有设计,因此增加一组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作为空白对照,故选B。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________(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
A.甲 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4.下图是甲、乙两个突触的作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
考点:实验设计
【名师点睛】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设计空白对照实验。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由此可知,实验有两个目的: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是否优于化肥.因此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8、D
【解析】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2、各营养级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遗体残骸、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024届江苏省江门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B.甲突触中,Na+进入突触后神经元需消耗ATP
C.甲是兴奋性突触,乙是抑制性突触
D.甲、乙突触后神经元膜内外不都会出现局部电流
5.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6.R(红色)和r(白色)是位于某种蛾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雌性只有白色一种。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其性别的是(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如图所示为不同生物体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根据分析,诱变育种 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可以缩短育种时间。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各种育种的过程,进而分析出育种的原理,并加以识记。
6、B
(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____个。
(3)图乙中的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________。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B、根据分析可知,丙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丁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错误;
D、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而取样器取样法常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D错误。
故选B。
A.♀Rr×♂rrB.♀rr×♂RRC.♀rr×♂rrD.♀Rr×♂Rr
7.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解析】根据题干可推知:雄性个体中R_表现为红色,而rr表现为白色;雌性个体中R_和rr均表现为白色。若要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别,就要使子代的基因型为R_,如果子代个体的表现型为红色则为雄性,如果子代个体的表现型为白色则为雌性。
【详解】A.♀Rr×♂rr,子代为Rr、rr,子代中红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个体无法确定性别,A错误;
2.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①淀粉鉴定时,直接把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②蛋白质鉴定时,把A、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
③还原糖鉴定时,用60℃水浴加热
④脂肪鉴定时,花生子叶染色后,没有洗去浮色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3.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详解】A、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细胞中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3条,因此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图b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若该细胞表示体细胞,说明该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为三倍体,若该生物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B错误;
C、图c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的关键是看该个体是由什么发育来的。若该个体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则为单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定染色体组数。
④利用花生子叶作为鉴定脂肪的材料时,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会导致操作失败,④正确。
故选B。
3、B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或迁入率),乙为死亡率(或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或迁入率)、乙为死亡率(或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迁入率会使种群密度增加,迁出率会使种群密度减小,A错误;
D、图d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也可能是由精子发育而成的,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①检测淀粉时,将碘液与淀粉混合即可,不会导致操作失败,①错误;
②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加入B液,会导致操作失败,②正确;
③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60℃水浴加热,不会导致操作失败,③错误;
(3)造成图乙中②现象是由于_____;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填写图乙中序号)。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1.(14分)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2)图中共有__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鱼塘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伊乐藻的同化量为M,草食性鱼类的同化量为N,则N/M的值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1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B
【解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详解】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是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细胞外液中的Na+高于细胞内,甲突触中,Na+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是顺浓度梯度,不需消耗ATP,B错误;
D、甲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膜内外都会出现局部电流,乙传递的是抑制性递质,乙突触后神经元的膜内外都不会出现局部电流,D正确。
故选B。
Leabharlann Baidu5、A
【解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8.(10分)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二、非选择题
9.(10分)下图表示某地生态鱼塘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个自然生态鱼塘中的所有草食性鱼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种群”或“一个生物群落”或“第二营养级”)。
C、甲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引起Na+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位的改变,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是兴奋性突触,乙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引起Cl-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电位依然是外正内负,而且更难兴奋,是抑制性突触,C正确;
10.(14分)图甲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图乙表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为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形曲线。若当地政府在火灾后清理烧毁树木、整地、栽树并抚育管理成林,这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进行。
B.♀rr×♂RR,子代均为Rr,若子代为白色一定是雌性,为红色一定是雄性,B正确;
C.♀rr×♂rr,子代均为rr,雌雄个体均为白色,C错误;
D.♀Rr×♂Rr,子代有RR、Rr、rr,红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个体无法确定性别,D错误。
7、B
【解析】根据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需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是否优于化肥”,因此实验需设置两组对照实验。根据实验已有设计,因此增加一组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作为空白对照,故选B。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________(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
A.甲 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4.下图是甲、乙两个突触的作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
考点:实验设计
【名师点睛】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设计空白对照实验。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由此可知,实验有两个目的: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是否优于化肥.因此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8、D
【解析】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2、各营养级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遗体残骸、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024届江苏省江门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B.甲突触中,Na+进入突触后神经元需消耗ATP
C.甲是兴奋性突触,乙是抑制性突触
D.甲、乙突触后神经元膜内外不都会出现局部电流
5.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6.R(红色)和r(白色)是位于某种蛾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雌性只有白色一种。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其性别的是(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如图所示为不同生物体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根据分析,诱变育种 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可以缩短育种时间。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各种育种的过程,进而分析出育种的原理,并加以识记。
6、B
(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____个。
(3)图乙中的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________。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B、根据分析可知,丙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丁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错误;
D、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而取样器取样法常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D错误。
故选B。
A.♀Rr×♂rrB.♀rr×♂RRC.♀rr×♂rrD.♀Rr×♂Rr
7.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解析】根据题干可推知:雄性个体中R_表现为红色,而rr表现为白色;雌性个体中R_和rr均表现为白色。若要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别,就要使子代的基因型为R_,如果子代个体的表现型为红色则为雄性,如果子代个体的表现型为白色则为雌性。
【详解】A.♀Rr×♂rr,子代为Rr、rr,子代中红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个体无法确定性别,A错误;
2.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①淀粉鉴定时,直接把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②蛋白质鉴定时,把A、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
③还原糖鉴定时,用60℃水浴加热
④脂肪鉴定时,花生子叶染色后,没有洗去浮色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3.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详解】A、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细胞中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3条,因此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图b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若该细胞表示体细胞,说明该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为三倍体,若该生物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B错误;
C、图c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的关键是看该个体是由什么发育来的。若该个体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则为单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定染色体组数。
④利用花生子叶作为鉴定脂肪的材料时,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会导致操作失败,④正确。
故选B。
3、B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或迁入率),乙为死亡率(或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或迁入率)、乙为死亡率(或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迁入率会使种群密度增加,迁出率会使种群密度减小,A错误;
D、图d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也可能是由精子发育而成的,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①检测淀粉时,将碘液与淀粉混合即可,不会导致操作失败,①错误;
②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加入B液,会导致操作失败,②正确;
③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60℃水浴加热,不会导致操作失败,③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