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地农民儿子的生活现状和危机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失地农民的现象,他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耕地和居住的地方,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些失地农民居住的村庄,在逐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条件、职业情况、收入来源、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居住条件在调查的村庄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普遍比较差,绝大部分的失地农民都没有自己的住房,只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或者口袋房子中,一些人压根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在路边铺卡板房,甚至有些人睡在拦路桥底下,既没有安全保障,也没有卫生条件。
2、职业情况失地农民的职业情况多种多样,有的在城市中打零工挣钱,有的在农村务农,有的在家养殖或兜售生活用品。
但多数失地农民依赖于低端劳动力,收入偏低,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开销。
3、收入来源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劳务报酬、养殖收入、捡破烂收入等。
但全年收入都较低,加之个人技能弱、工作机会少,配合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失地农民感到迷茫和挣扎。
4、教育和医疗在失地农民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并存在一些义务教育问题。
当他们的孩子填报高中、大学的时候,缺乏家庭财力,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生存权益。
三、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制定出本地区的赔偿方案,使农民在失去土地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和安置。
2、创造就业机会补贴政策对于失地农民是极为必要的,但使用一次性资金解决问题并不现实,政府还需要努力让失地农民有长久的收入来源,鼓励企业联与农民合作,提供更多的内部员工岗位。
3、注重教育政府应该实行更加全面的义务教育,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平等而优质的教育。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成为了“失地农民”。
这种人群通常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机制,他们的生活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也成为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失地农民大多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棚户区或拆迁安置区。
他们通常住在小而破旧的房子里,房屋条件很差,没有正常的供水、排污和采暖设施,卫生条件极差。
失地农民本身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很多家庭还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面临贫困和生存的压力。
在就业方面,失地农民多以打零工为主,收入很少,且没有稳定性。
他们通常在城市中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工资很低,很多人甚至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返乡务农,来填补家庭的收入空缺。
饮食方面,失地农民大多依靠自己在家里做饭,买食物的支出不会太多,富余的部分几乎没有。
失地农民的医疗和教育也经常面临着困境。
他们往往难以承受高额医疗费用,又缺乏适当的医疗保险。
在教育方面,失地农民的孩子通常接受的是比较差的教育,学校条件也不太好。
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对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需要考虑到经济、政策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
下面列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失地农民改善生活。
1. 扶贫政策扶贫政策是帮助失地农民的一种有效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就业培训、免费医疗和教育资源的提供、脱贫补贴等措施来帮助失地农民。
政府扶贫政策的实施需要依赖于扶贫工作的具体力度和实施效果的监督等问题。
2. 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是指将失地农民引导到其他地区就业的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安排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进入农村合作社、加强农村互助组织等来转移他们。
在转移过程中,政策应保证失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居住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 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政策是指将农民的土地流转出来,让大规模农业企业利用。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来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可以对失地农民提供“土地流转补偿金”等措施,确保他们的收入水平稳定。
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问题
一、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现状本文以2009年7月至8月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龙王庙村、什拉门更村、坝口子村等近郊村庄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进行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分析。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本人以采访村干部和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失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状况。
经调查发现,因人员从业情况的不同及家庭因素的原因,失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归纳为家庭经济富裕型、家庭经济一般型和家庭经济贫困型三类情况。
(1)家庭经济富裕型。
这部分失地农民主要通过经商来发家致富。
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原始资本,在城区从事开商店、搞餐饮、跑运输等生意活动,实现了生产生活的转型。
有些失地农民甚至在未失地前就已经涉足经商行业,他们每年都能赚到一笔较为丰厚的经营收入,家庭经济较为富裕,这部分农户约占失地农户总数的20%。
(2)家庭经济一般型。
这部分失地农民主要靠务工和从事小买小卖之类来获取收益。
失地后部分有知识、有技术、有闯劲的年轻人走上务工之路,他们在本地或其他城市的私营企业务工;年龄稍大的人则在城镇从事卖蔬菜、水果,开办小作坊之类的小本生意。
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每月也有一份较为固定的收入,基本能确保全家每月生活所需,日子过得比较安稳,这部分人员约占失地农民总数的57%。
(3)家庭经济贫困型。
这部分人员往往是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失地农民。
由于再就业困难他们大多主要在家耕种剩余的田地或无所事事,收入来源不稳定且收入水平较低,加之部分家庭里有上学的和生病的,经济负担重,家庭经济比较贫困,这部分人员约占失地农民总数的23%。
2.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失地农民群体目前的生产生活较为平静安稳。
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都比较平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再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这个问题较为突出,失地农民闲赋率高达25%。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失地农民指的是因为土地征收、工业化发展等原因丧失土地资源而失去农业生产能力的农民。
他们面临着失业、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帮扶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失地农民的培训机制,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中给予失地农民优先考虑,并提供一定的就业补贴。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确保失地农民在生活中有一定的保障。
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失地农民转变为农村企业主或农民合作社成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资金补贴等支持,帮助失地农民创办农产品加工厂、种植基地等,通过加工、销售农产品来增加收入。
同时,政府可以组织失地农民组成农民合作社,共同经营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再次,政府可以重新规划土地资源,为失地农民提供新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政府应该注重保护农田和耕地,避免过度征用和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政府可以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同时,政府可以租借或划拨一部分国有土地给失地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保证他们的生计和发展。
此外,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可以发挥作用,帮助失地农民改善生活现状。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培训、技能推广等活动,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公益机构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失地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和实现自我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增加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帮扶力度,提供培训、就业补贴、社会保障等支持措施,鼓励他们转变为农村企业主或农民合作社成员。
同时,政府要重新规划土地资源,保护农田和耕地,提供新的土地资源给失地农民。
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探讨
农 经 与 技2 2 第2卷 7 ( 第2 期 村 济 科 0 年 3 第0期 总 9 ) 1 7
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探讨
戴年 红 1, 石新 1。 ,李 2 l熊
(. 南科技 大 学 管理 学 院 , 南 湘潭 1湖 湖
[ 摘
云’
4 10 ) 1 2 1
失 地 农 民 面 临 的 最 大 问 题 , 多失 地 农 民处 于 待业 状 况 。有 不 很
1 农 民 失 地 现 状 分 析
“ 以食 为 天 . 以 土 为 本 ” 古 谚 说 明 土 地 作 为 不 可 再 生 民 食 的 资源 , 农 民赖 以 生 存 的 基 本保 障 。 我 国失 地 农 民 问 题 早 在 2 是 0 世纪 8 0年 代 就 已 经 出 现 ,但 在 政 府 计 划 安 置 下 矛 盾 才 没 有 激 化 近 年 来 , 国 城 镇 规 模 迅 速 扩 大 , 镇 数 目不 断 增 加 , 业 我 城 工
抽 样 调 查 , 6%失 地 农 民生 活 困 难 , 有 因 失 地 影 响 基 本 生 有 O 没
活 的 只 占 3 % ; 8 % 的失 地 农 民对 未 来 生 活 担 忧 , 中担 忧 0 有 1 其
养 老 占 7 . 、 济 来 源 占 6 %、 28 经 % 3 医疗 占 5 . 26 %。
区 和 科 技 园 区 急 剧 膨 胀 , 础 设 施 建 设 占地 大 量 扩 张 , 来 越 基 越
少 失 地 农 民 即便 能 找 到 工 作 , 往 往 是 从 事 短 期 的 搬 运 、 筑 也 建 等 体 力 劳 动 , 作 极 不 稳 定 。另 外 一 些通 过 “ 工 安 置 ” “ 工 招 或 自谋 职 业 ” 失 地农 民 . 面 上 看 似 他 们 从 事 的 工 作 稳 定 , 而 随 着 的 表 然
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期报告
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期
报告
根据调查情况,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的特点:
一、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相对较差。
失地农民的家庭收入来源较为
单一,大多数家庭依靠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收
入较低,大多数家庭生活水平较低。
二、失地农民的居住环境比较简陋。
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的居所并不
属于城镇土地,因此他们无法获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包括安全饮水、通讯网络覆盖等。
同时,很多失地农民的居所建造和环境管理也不
够规范。
三、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较为单一。
由于缺乏社交场所,失地农民
很难获得外界信息或参与社交活动。
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的
孤独感和不满意度。
为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来提高失地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市
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培训等手段来促进农业发展,
从而提高失地农民的收入。
二、提高失地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包括改善居住环境、建设
社区场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加强社会服务,增加失地农民与社会的联系。
政府可以增加社
会服务设施,如图书馆、义工组织等,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多的社交机会,同时也加强社会与失地农民的联系。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及方法:在进行调查之前,我们首先对失地农民进行定义和分类。
根据我国失地农民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山东省县作为调查对象。
在该县,我们随机选择了100名失地农民进行访谈调查。
调查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资料收集。
我们制定了一份涵盖经济收入、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居住条件等方面的问卷,并对失地农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通过访谈和收集资料,我们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我们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由于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和户口迁移等原因,他们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如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只有少数失地农民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医疗问题。
对于大多数失地农民而言,生病或意外事故将给他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子女教育: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失地农民只能让子女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
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失地农民子女少之又少,难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给子女。
居住条件:失地农民的居住环境多为简陋破旧的房屋或者简易的棚户。
他们的居住条件差,缺乏基本的水电供应和卫生设施。
这给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对策建议:针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包括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费用补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3.加大对失地农民子女教育的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补贴学费等方式,帮助失地农民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4.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民集中安置点或者改善现有居住条件,提供合适的住房给失地农民,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结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往往存在着经济困难、社会保障不足、子女教育问题突出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失地农民生存现状[1]1
一、失地农民生存现状1、部分失地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这部分农民约占失地农民30%左右。
他们多半居住在县城近郊,经济发达,乡镇企业相对较多。
土地被大量征用以后,打破了他们多年以来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被迫离开土地,在农业之外寻求新的生活出路,市场观念逐步形成,有一定经营之道的农民,利用征地补偿款开小商店经商、建房屋出租或购买车辆搞运输,增加收入的门路较多。
2、部分失地农民收入比较稳定。
这部分农民约占失地农民50%左右。
他们也多半居住在乡镇企业较多地区。
如,祁县昭馀镇丰泽村、西六支乡温曲村,这些地区玻璃器皿发展乐观,不少农民在很早之前就进入这些玻璃器皿公司劳动,大部分已成为企业长期职工,还有的在很早之前靠一技之长开办小作坊小商店,做一些小生意,他们长期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较为稳定,基本没有因为失地影响生活。
3、部分失地农民收入减少。
这部分农民约占失地农民20%左右。
这部分农民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不能找到工作,其子女也不宽裕。
二是一些家庭人口多,子女尚小,劳动力少,且子女就学费用高,吃饭花费人多而挣钱人少。
三是有些家庭长期患病,不能从事了劳动,且医疗费居高不下,致使生活困难。
总之,失地农民收入总体增加,但由于存在地区性差异,总体收入不平衡,城乡结合部或经济开发区占据较好的地理位置,毗邻城市,交通便利,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机会多、就业选择性大,偏远地区就业机会少,就业选择性相对差。
二、失地以后对农民带来的影响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
加之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启动等势必需要占用农民土地,部分地区农民耕地逐年减少。
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失去土地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呈增长趋势。
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比较平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
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1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土地征用前,农民种田收益虽不太高(每亩地年纯收入约450元左右),但这部分收入比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
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
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
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
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
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
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
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
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
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中,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
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很困难,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在贫困山区,许多孩子的家庭都是靠种地为生。
他们的父母通常是农民,每天
都要辛勤劳作才能维持生计。
由于土地贫瘠,收成不好,家庭经济状况很差。
因此,孩子们经常面临着吃穿不足的困境,甚至有些孩子连基本的医疗保障都得不到。
教育是贫困山区孩子们最大的困难之一。
由于学校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匮乏,
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们的学习环境很差,学校的设施简陋,教师资源匮乏,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很多家长无法负担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导致孩子们辍学的现象很普遍。
尽管生活在贫困山区,但这些孩子们依然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他们渴望得到更
好的教育,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许多孩子都希望能够走出大山,到城市里去闯荡,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
大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可以伸出援手,捐助一些学习用品、衣物和食品,帮助这些孩子们改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虽然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但他们依然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的未来努力,让他们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四川省成都市XX镇锦苑一期安置小区为例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公共管理1班胡韬付超凡2009级城市管理1班陈行指导老师:王思琦【摘要】当今,“失地农民”俨然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如何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就业和适应性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本次的调查活动主要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的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基本信息、居住条件、就业和收入、消费情况、社交情况和心理适应度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并通过SPSS软件对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
对于分析结果的形成原因和改善方法提出笔者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目录一、调查背景及概念介绍 (2)(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2)(二)概念界定 (2)1.失地农民 (3)2.生活水平 (3)二、调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一)基本思路 (3)(二)调查方法 (3)1.问卷法 (4)2.访谈法 (4)三、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描述与分析 (4)(一)调查对象及地点简介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地点 (5)(二)居住条件现状 (5)1. 家庭住房情况 (5)2. 住房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6)(三)就业与收入 (7)1. 就业现状 (7)2. 工作满意度 (8)3. 征地前后家庭收入来源 (9)4.征地前后家庭年收入 (9)(四)失地农民消费状况 (10)1. 消费基本情况 (10)2.耐用品消费情况 (11)(五)社交现状 (12)1. 娱乐活动 (12)2. 邻里交往与交际圈的变化 (13)3. 交流困难 (14)4. 总体满意度 (14)(六)心理适应度 (15)四、总结与思考 (19)(一)总结 (19)(二)思考与建议 (19)参考文献: (22)一、调查背景及概念介绍(一)调查背景及意义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征地拆迁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浅析易地扶贫搬迁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
浅析易地扶贫搬迁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地农民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产业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面临着一些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失地农民面临着土地流转问题。
失地农民在搬迁后往往失去了原有的耕地,没有稳定的土地资源,丧失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
而土地流转市场并不完善,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很难找到适合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这给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失地农民在搬迁后往往缺乏生计技能。
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失地农民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缺乏现代化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
在搬迁后,他们面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
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就难以保障。
失地农民的创业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尽管政府鼓励失地农民创业,提供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但创业环境不利,市场需求狭窄,部分地区创业资源匮乏,很难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导致创业困难重重,成功率低。
失地农民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他们实现可持续生计的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为失地农民提供稳定的土地资源,解决他们的农业生产问题。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增加他们找到合适工作的机会。
加强创业环境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资源,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创业发展。
政府还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稳定地过上可持续的生计。
易地扶贫搬迁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面临着土地流转、生计技能和创业环境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改善创业环境,同时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扶持力度。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真正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发展需要而被征地拆迁,但未能得到合理补偿或重新安置的农民。
他们的生活现状备受关注,以下为一份针对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详细探讨了他们的居住状况、就业情况、教育医疗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一、居住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选择在城市边缘或城市周边地区购买廉价住房或租赁居住。
然而,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如给排水、供电、供暖等。
农民需要自行解决生活用水、取暖、照明等问题,同时也缺乏居住空间。
失地农民的居住状况普遍较差,严重制约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在城市失去土地后,由于教育水平较低和技能不足,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他们大多从事临时性的劳动力工作,如建筑工地的打工、扫地、搬运等。
这些工作收入不稳定,且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同时,由于缺乏正式劳动合同保障,失地农民在工作中也容易遭受剥削和欺压。
三、教育医疗在教育方面,失地农民的子女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很难进入优质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对于大部分失地农民来说,他们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甚至有些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失地农民在城市周边地区往往缺乏基本医疗资源,他们很难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困扰,但由于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往往忍受疾病的折磨而不得不忍受。
四、心理健康由于失去土地、丧失家园,失地农民普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他们常常感到无助、沮丧和焦虑。
他们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差异、就业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缺乏社会支持和适当的心理健康服务也使他们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普遍较差。
他们面临居住环境差、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职业培训、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就业稳定、教育平等、医疗保障和心理健康。
看了贫困山区的孩子的生活后的感悟
看了贫困山区的孩子的生活后的感悟农民工是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既辛苦又没有多少工资,有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
留守儿童有时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面。
正如剧中石头说的:“我宁愿每天爸爸都打我。
”这句话突出了“石头”是多么地想念他的爸爸埃他们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时甚至还会遭受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的唾弃,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地不能承受啊!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艰辛的,他们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学会如何自立他们总会比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多一些吃苦耐劳、多一些磨练。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苦苦等待,苦苦等待回家过年的父母,他们所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一张熟悉的面孔与他们对自己的祝福。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尊重,只要我们对他们有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快乐。
金钱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尊重与爱才是他们真正所紧缺的。
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真是相差甚远,而我们却没有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作为一位中学生与留守儿童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没有他们那样独立,没有他们那样吃苦耐劳,没有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敢于承担。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们是最棒的!让我们向他们——这些遗落的花儿,向他们的父母致
敬!。
农村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的分析
农村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的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农村儿童作为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儿童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对农村儿童现状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
一、经济状况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农村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农村儿童面临着贫困的风险。
这导致他们在教育、医疗、营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教育问题农村儿童普遍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由于学校数量不足且学校设施简陋,许多农村儿童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缺乏家长的关注和教育意识,很多农村儿童面临辍学的风险。
三、健康问题农村儿童的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农村儿童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此外,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很多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差,容易受到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困扰。
四、心理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环境的相对封闭和资源的匮乏,农村儿童在情感上缺乏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可能面临着压力、焦虑和自卑等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五、社会参与问题农村儿童面临社会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
受限于地域和家庭经济状况,他们往往无法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缺乏与城市儿童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这也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善农村儿童的现状。
一、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引导,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改善医疗条件提升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提供基本的医疗设施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保障农村儿童的健康权益。
同时,也需要加强农村儿童的营养补给,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失土农民的现状与生存发展
失土农民的现状与生存发展在当代中国,失土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失土农民因失去了自己的耕地而失去了生计来源,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中去寻找生计。
他们的生存情况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对失地农民的关注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其生存发展。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通常是指因土地被征收、流转等原因而失去耕地,生计来源受到影响的农民。
失地农民的数量在近年来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失地现象越来越普遍。
而失地农民面临的现状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计来源严重受损。
农民原来的土地被征收或流转后,他们失去了耕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在城市地区,虽然他们可以去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但是相对于市民的就业机会,他们的待遇与收入还是显得相对较低。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失地农民往往缺乏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他们已经老了或生病的情况下,就会面临缺乏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的问题。
三是在城市中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
由于生活的困难,失地农民往往不得已而为之,背井离乡前往城市中寻找生计。
可是,他们来到城市中后,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如雇主的剥削、社会歧视、租住房屋困难等,让他们生活在极度的艰难中。
二、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面对以上所述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与社会应该给予合理的援助与引导,让失地农民重新树立起信心,也更易于在城市中立足。
一是建立稳定的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的、稳定的就业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他们的创业扶持力度,使得失地农民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生计。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给失地农民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
三是提高社会对失地农民的认知。
社会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度与关心程度,让公众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他们的困境与困苦。
总之,失地农民目前的困境是有目共睹的,不仅需要政府的合理政策扶助,也需要社会伸出援手的帮助。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东郊、南坪岗、东江等近郊乡镇,失地农民的生活及其出路已成为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失地农民生活现状1、就业难度大。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一般有3种形式,即通过政府有组织地向境内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输送劳动力、农民协议工、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
早期征地部分村民采取了农民协议工的安置形式,如护城乡西郊社区近100余人到邻近的市卷烟厂、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等单位工作。
后期征地村民均采取了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的方式,由村民自谋职业。
仍以护城乡为例,此类村民中共有劳动力(不含在校学生)5280人,其中就业1611人,就业率只有31%。
从事经商的有185人,占3.5%;在城市务工的670人,其中市外打工98人,市内做临时工572人,仅占12.7%;在乡村集体企业务工和从事其他工作的有756人,占14.3%;而赋闲在家的有3669人,占失地农民中劳动力总数的69%。
2、收入不平衡。
失地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现行土地的征用补偿安置费,二是经商,三是务工,四是房租。
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失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据调查,护城乡2006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100元,其中从事经商的185人,年收入达到894.7万元,人平4.8万元;务工670人,年收入637.7万元,人平9518元;赋闲在家以房租为生的3669人,年房租收入仅737.3万元,人平仅有2010元,另有150户靠特困救助金维持生活。
可见,近70%的失地失业农民收入偏低,且不够稳定,有的因病、因子女教育投入等还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
另据调查,东郊乡失地农民每户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15.1%,生活比较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失地农民儿子的生活现状和迷茫
慨叙:命运不济,学业不精,修行不善,前路迷茫,有点凄凉。
我的祖辈在新化县。
在我不满周岁时,因国家大跃进建设需要在家乡建大型水库(水库名叫柘溪水库,1958年07月23日, 柘溪水库工程在新化动工兴建),我便随父母移民了,那时移民不象如今这么规范—-政府在安置地给你建好住房,补偿一定的资金。
那时移民什么也没有,既没新居也没补偿(也许有却被挪用,反正我父母说没拿到补偿),父母就一平民老百姓,在国家政策面前就象糯米团子一样要你园就园,要你扁就扁。
只是父亲被移民安置在绥宁县林业局下辖的一个采育场上班,那时常年在原始森林里砍划国家建设需要的木材,不安全且不说还只有30多元的月工资,而且母亲没给安排工作(失地让一个20多岁完全可以靠种地养活自己的农妇变成了一个全靠父亲养活的家属,这一家就属了一辈子),全家全靠父亲30几元的月工资养家,艰难可想而知。
那时不搞计划生育,我家的境遇一年比一年尴尬,我的童年少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
好不容易到了我成年可以就业缓解家里的拮据年龄却因当时我们移民户全吃的统销粮(就是城镇郊区菜农吃的粮食户口—不安排就业的),不是城镇居民的商品粮,我们移民们哪知道当中的奥妙呢?也不清楚还城镇居民粮之分。
好在移民们中也不缺有识之士,他们上访成功解决这不合理不公平的统销粮食关系,把它变更为城镇居民的商品粮食关系。
在我23岁得以参加工作,只是这漫长的上访虽成功却让我的就业赶上了全国用工试点合同制了,我就只能当合同制工人了。
国家政策咱百姓没法议论合同制就合同制吧,心想就业总能减轻父亲的压力了吧,可好景不长,才工作不到15年,全国刮起下岗改制浪潮。
政策再次把推上浪潮之上,我再次成了时代轿子--变成了下岗人员。
改制合同制首当其冲,单位把合同制工人100%下岗,而且是那买断型的,8000元就打发我这个12年(85-97)工龄的合同制工人出了门,我成了弄潮儿的牺牲品。
命运对我可谓真的不公平啊!可生活还的继续,日子还要过,埋怨能解决肚皮温饱吗?怨没有用,一切还得靠自己。
可我没有文凭、没有专业技术,找个工作难呀。
好不容易通过朋友介绍在农业发展银行找到份安保员工作,这下心想多少也能维持生计吧,没曾想哪都能让我遇到时髦的政策,干了五年的安保工作又遇到了机关后勤要交物业公司管理,农发行的后勤被一个有着省委警卫局关系的职员以物业公司的名义承包了。
且他怕给员工交社保(当时有政策要求给员工买养老保险)以要规范化年轻化(我那时才40呢)管理为由,把我们这些既没过硬关系又需要买保险的员工全辞退。
我再次下岗……
呵呵,命运往往就是这样戏弄一个只求最基本生活的好人,屋漏偏逢连夜雨,人走背哪都遇
到鬼。
再次失业的我前路迷茫,真有点不知何去何从了……对一个男人来说,事业没建树,还老是面临下岗,他的婚姻也会受到冲击,再次失业不久我的婚姻也破裂了。
而唯一居住的房子也是妻子单位的,离婚我只能净身出户,于是我就成了真正的三无人员(无房、无钱、无稳定职业)。
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飘零生活。
这一漂我就漂了十年了,这期间我为了生活开过盒饭店,做过销售员工等等。
别人收获的是财力
资历和阅历,我收获的是经历和对许多事情的无能为力。
生活有时真的让人无可奈何,雪上加霜的事情就偏偏在我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因为命运让我失地,失业,失去家庭和健康。
我因胆结石从16岁到40岁我先后做了四次手术,所有医疗费用除第二次手术是在职时期做的享受了80%的公费报销外,其他全是自己承担的,这些费用让我的生活在举债还债还债举债中挣扎。
我下岗后就没能力去续交社保医保,从97年下岗到现在所有工作当中只有在成都一家公司湖南销售处做业务五年给我在成都交了三年社保,且我还不怎么转湖南怎么续。
没医保自然就发病举债,还债,举债恶性循环。
以至我所有的收入全用在这些手术中,哪有积蓄去置房屋和社保,更不要奢望自己有资金去创业。
为了生活有个最低保障我也曾去社区申请过低保和经济安置房,可社区职员说我年纪轻轻哪能享受低保和经济房屋。
党的阳光温暖象我这么如此“五官端正的帅哥”怎能享受呢?只有哪些有关系的能人才可以享受。
我不能怨不能恨,日子还的过,一切靠自己,我就在这恶性循环中艰难的漂泊着过日子,过着靠卖盒饭,跑业务,租房住的飘零生活,这一漂就是十几年了。
幸好前年我有幸会到一个与我命运相近的善良女士,也许是同病相怜吧,我们愿意一起过,一起闯闯,我们拼尽所有可还是不能在家乡租个门面或店铺,因为都要不少的转让费,多的上十万,少则也有几万,哪有钱去弄转让?没办法,我们只能离乡背井来到了几千里外的西部,在亲戚的介绍下租了个随时要拆迁的单位门面开了家小小的童装店。
但现在市场疲软消费低弥,生意也就够费用和二人生活开资。
没多少盈利且还要面临随时拆迁资金宿水的风险。
一旦店铺要拆我们又将面临
不知何去何从。
真是活命难呀!
象我都奔60的人了还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无分文的风雨生活,真是老天无眼。
三无不是最可怕的,我这种境况才是最可怕的,随着年龄老去体质退化,如再患啥疾病那就只能等阎王爷来收了,哪有钱去治疗,医院只人钱咯,每想起这些我都夜不能寐,心惊胆战,
脊梁发寒,因为为我啥也没有,只有烂命一条。
而让我最为不安的是自己亏欠与我患难与共的女人,不能给她家和安稳的生活。
只能借此深深的对她说声对不起,委屈和辛苦你了。
可这些又能怨谁,命运就是这样戏弄于我,再艰难也还是活着好,活着才有希望。
虽说今日之艰难不是什么特定因素直接造成的,可我总觉得当初如果不是移民让我们失去土地。
我想我也不至于落到没稳定生活来源吧,那样我至少有地可种。
吃饭没问题吧。
我爸也不至于退休这么多年还要蜗居在单位没有改制的危房中吧?我总觉得失地会给失地者带来不可预测的不定后患因数。
至少移民让失地者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从零开始。
这
是人都不愿意的!!!
我说的句句属实,不是为了获取同情和怜悯。
而是希望社会不要忘记了那些为国家建设牺牲了个人局部利益和失去土地的农民兄弟。
他们失去土地后的艰难不是常规想象那样个个风光。
也有象我这样生活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