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复习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徙高潮,持续到东晋
分布图
(1)北人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
影响 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促进了民族交融,带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1)主要原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先进 原 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江 因 (2)其他原因: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 南 件优越;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地 (1)农业:开垦大量荒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水利工程;改进 区 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改进犁耕、育秧移栽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的 表 (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开 现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 发 有显著的发展
北魏 孝文 帝改

(1)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鲜卑族的 影响 封建化进程
(2)促进了洛阳的繁荣,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1)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国家要强大,就要敢于改革,勇于 创新 启示 (2)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意识 (3)改革者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畏艰难,勇敢机智等
迁都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5],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
北魏 孝文 帝改

主要 内容
洛阳 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1)用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6],禁 用鲜卑语[7]
汉化 (2)穿汉服:以汉服[8]代替鲜卑服
措施 (3)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9](皇族拓跋改为元)
(4)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国影
(3)洛阳:魏国都城
统一,有利于社会安
鼎响
成都:蜀国都城
定,经济发展,为西晋

建业:吴国都城
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夷洲:今台湾,三国时期,孙权派卫
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考点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 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 族发展的意义。 1.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王与马,共天下”[21]
淝水之战后,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 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22]、
南朝 齐[23]、梁[24]、陈[25]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历史上统称为“南朝”[26]。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4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 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类别 朝代 人物
成就
撰 写 的 《 齐 民 要 术 》 [2] 一 书 总 结 贾思 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 农学 北朝 勰[1] 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是我
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影响 官渡之战[4]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
背景 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孙权[5]
赤壁 之战
与刘备[6]联合迎战曹军 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 概况 军用火攻击败曹军,曹操带兵北撤 赤 壁 之 战 [7] 为 三 国 鼎 立 局 面 的 形 成 奠 影响 定了基础
文化
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
交流
北方 表现
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地区
民族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
的民
心理 见逐渐减少
族交 特点 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
影响 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
《兰亭集 序》(摹本·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 局部)
北魏 —— 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14],苍劲厚重, 粗犷雄浑
类别 朝代 人物
成就
顾 恺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16]和《洛神赋 绘画 东晋
之[15] 图》[17]
wenku.baidu.com
南北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18]和河南洛阳的
雕塑
——

龙门石窟[19]
北魏
建立 4世纪后期,鲜卑族[1]拓跋部建立北魏[2] 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3],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 北方 局面
北魏 孝文 帝改

(1)内迁较晚的鲜卑拓跋部,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 理好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北方地区面临困难 背景 (2)冯太后临朝期间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 [4],促进了民族交融 目的 巩固北魏统治;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促进北魏发展
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书影
类别 朝代 人物
成就
(1)数学:把圆周率[4]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
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南北 祖冲 (2)天文: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 数学
朝 之[3] 历》[5]
(3)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 祖冲之像
磨、千里船等
类别 朝代 人物
成就
十六 国、 北朝
十六 国
前秦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 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5], 总称为“十六国”[6] 4世纪后期,氐族[7]苻氏建立的前秦[8]逐渐强盛,并统一 了黄河流域
十六 国、 北朝
383年,前秦苻坚[9]为统一全国发动了对东晋的淝水之战 淝水 [10](成语:风声鹤唳[11]、草木皆兵[12]、投鞭断流[13]、东山 之战 再起[14]),结果前秦战败,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
西晋 的
兴亡
建立 统一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1](晋武帝)代魏称帝,建立西
晋[2],定都洛阳[3]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由于西晋分封的宗室诸王势力过大和晋惠帝昏庸无能,
衰落 晋惠帝时,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八
王之乱”[4],使西晋大批人口逃往南方,西晋从此衰落 灭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立系
200年,曹操以少胜多,
(3)蜀汉:在诸葛亮[7]的治理下,发展经 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
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
开发

(2)赤壁: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
中,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
三 国 鼎 立 [8] 局 面 的 形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成,实现了几个局部性
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十六国后期,鲜卑[15]拓跋氏建立的北魏[16],逐渐统一北 方。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 北朝 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对这些王朝,历 史上称之为“北朝”[17]
东晋 的
兴亡
建立 政权 特点
兴盛
灭亡
317年,司马睿[18]建立东晋[19],定都建康[20]
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1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 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官渡 之战
200年,袁绍[1]与曹操[2]在官渡[3]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 概况 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
形成
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
进灌溉工具翻车[4],使北方生产得到恢 政权分布特点:魏国统
复发展
治北方地区,蜀国统治
三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 西南地区,吴国统治长
国 发 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 江中下游地区
鼎 展 洲[5](今台湾[6]),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 重 要 地 点 : (1) 官 渡 :
2.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时间 东汉末年开始,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
原因
北方战乱,社会动荡;南方比较安定;北 方民众躲避战乱
(1)北方民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
人 口 南 迁
概况
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 羯族和鲜卑族不断内迁 (2)中原人口南迁:西晋“八王之乱”[27]以 来,大批中原人口南下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
曹魏
锺繇 [6] 和 胡昭
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 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 创楷书书法
[7]
书法
西晋 东晋
设置书博士[8],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 —— 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王羲 之[9]
代表作《兰亭集序》[10]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11]。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12],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13]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 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江南 地区 的开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 影响
奠定了基础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生产技术的进步 启示 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加强南北经济、东西部经济的平 衡发展等
考点3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 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洛神赋图》 (摹本·局部)
赤壁之战示意图
三国 鼎立
(1)魏 国 : 220年, 曹 丕 [1]在
洛阳称帝,国号魏
(2)蜀 汉 : 221年, 刘 备 [2]在
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形
汉 成
(3)吴 国 : 229年, 孙 权 [3]称
三国鼎立形势图
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形成:赤壁之战中曹操败北,
今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和孙权的势力上升,最终
北方 地区 的民 族交

背景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表现
内迁的各族人民学习汉族人民的农业技艺;汉族人 生产
民学习北方各族人民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 生活
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政治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
制度 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