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现代歌剧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共融与创新——基于歌剧《茶》《秦始皇》《牡丹亭》的文化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4使用了英文念白与英文唱词,这也打破了传统民族歌剧文化传播的壁垒,成为中国歌剧走向世界舞台的榜样,开启了中国歌剧国际化传播的新视窗,增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深刻交流。
谭盾在歌剧《茶》中,对传统音乐元素进行了丰富的汲取和借鉴,将中国的昆曲、民歌、民乐等进行新的艺术创编,并融入了电子音乐、多媒体音乐等,形成了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从而展现了中国歌剧多元化、创新性的艺术特色。
此外,谭盾采用了以现代技法描述东方故事的创作手段,展现了东方神秘国度的文化意蕴。
整个歌剧创作情节紧凑,剧情生动,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创新融合的新颖方式展现在了舞台上,改变了传统民族歌剧的文化表达方式。
从而也让世界各个国家的观众,通过歌剧的欣赏从不同层面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对于中国人而言,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哲学意味。
饮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而是一种文化艺术,在茶文化中浸透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
因而,谭盾创作的歌剧《茶》则从更高的立意角度阐述了生活与艺术的哲学。
因而,在这部歌剧创作中,谭盾的创作视野开阔,力求用西方创作手法来宣扬东方的民族文化,在音乐风格上呈现出强烈且浓厚的民族色彩,以多样性的表现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整个歌剧的戏剧性、审美性更加突出。
从而也使《茶》在西方歌剧创作体系下展现出了东方文化文雅的气质,以别开生面的创作手法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兼容的文化底蕴。
如,谭盾在配乐中独具巧思,以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和审美观来塑造音响效果,传递古老文化中的禅意。
不仅以自然万物为载体在配乐中融入了很多自然界的声音,还萃取了民族乐器的优美的音色,对剧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了良好的衬托和辅助。
谭盾在音乐的呈现上很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将西洋管弦乐和东方打击乐进行了巧妙碰撞,创造了水乐、纸乐等新颖的音乐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音响盛宴。
谭盾曾说:种茶难,采茶难,品茶是难上加难。
从这部歌剧的创作思想来看,一个“品”字贯穿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和处世观,也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中国的品茶文化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精神品质。
歌剧《茶》探讨了天地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在情感上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再如,谭盾在舞美设计上也独具匠心,没有设计条条框框,跳开了历史时代的
风格限制,舞台背景突出传统文化色彩,将山水、茶园、灯光融为一体,意境唯美生动。
而且,舞台的转换也自然流畅,从电影创作视角进行了全新的舞美设计,以现代光影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元宇宙增添了舞台亮点,为歌剧的民族化意蕴彰显开拓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文化传播手段。
二、歌剧《秦始皇》创作中的文化历史解读歌剧《秦始皇》是谭盾的又一经典力作,于2006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
这部歌剧以中国第一个皇帝为人物创作原型,是一部权利与爱恨交织的二幕歌剧。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欲谱一曲能够展现国之雄风,万民皆服的国乐。
栎阳公主举荐身在燕国的高渐离,秦王遂派大将军王勇伐燕寻人,并答应将栎阳公主许配于他。
大将军凯旋,生擒高渐离,并在其额头烙下奴隶的印记。
高渐离怒斥秦王毁其家园,拒绝为秦谱写国乐,宁愿以命相抵,也不愿屈服。
栎阳公主以情感之,劝说成功,二人产生了深厚的情愫。
在栎阳公主的感召之下,高渐离开始创作国乐,他听到修建长城的奴隶演唱之曲尤为动人,产生了创作灵感。
而秦王要求国乐乃颂歌,要称赞他的丰功伟绩,团结人民,哺养心灵,而非奴隶之歌。
秦王登基之日,倾慕栎阳公主已久的大将军为情所伤,杀害公主并自尽。
高渐离悲痛欲绝,怒斥秦王的残暴,并咬舌求死,秦王将剑插入他的胸膛。
秦王登上宝座,点燃圣火,下令奏乐,奴隶之歌响起,秦王跪倒在悲怆的歌声之中。
在这部歌剧中,交织着亲情、爱情的复杂情感,以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深刻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
秦王由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扮演,浑厚优美的男中音唱腔,将人物的帝王气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谭盾在这部歌剧的创作构思上,主旨为:中西合璧,融合创新。
歌剧以中国帝王故事为创作主线,表演方式却融入了西方手法,唱腔不仅采用了美声唱法,又融入了古老的民间音乐秦腔的独特唱腔,这种有现代与传统的激情碰撞,使歌剧的表现形式充满了创新性和创意感,改变了传统思维中民族歌剧的表演方式。
而且,每一段唱段都别具匠心,以独唱、合唱等方式,展现人物悲欢交织的内心,使人物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有爱有恨。
尤其是新颖的合唱方式,呈现出了宏大的历史场面,揭示了秦王复杂的内心和秦朝一统面临的复杂局面。
此外,在配乐方面,也展现出了谭盾天才般的构思,将很多中国乐器进行了生动的创编,加入了陶乐、
46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鼓乐等,使音乐音响跟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宏大、时而悲情,与剧中的人物命运相映衬。
谭盾还拓展了乐队的功能,在间奏中加入了“呼哈”等人声伴奏,使剧场的民族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且浓郁。
现代歌剧《秦始皇》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将艺术与政治、爱情与人性、权利与压迫、个人命运与封建王朝的镇压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展现,以电影般的呈现视角让观众对历史文化进行全新的品味和解读。
与其他作品中秦始皇的残暴形象相比,在这部歌剧中谭盾赋予了这个角色很多的浪漫色彩。
因此,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以意大利歌剧创作手法,以丰富的唱段进行情感的宣泄。
同时,也从不同视角通过对政治家和艺术家的思想冲突来展现不同人物对命运和情感的理解和追求。
谭盾通过多角度的人物形象塑造,深层次地剖析中国的第一个皇帝,这一历史人物和他所创造的故事,成为国内外观众去追寻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文化通道。
谭盾在歌剧《秦始皇》的乐段创作中,对传统戏剧和地方音乐元素的创造性转化也是一大亮点之一。
为了突出地域性、民族性音乐风格,谭盾多次奔赴西安实地调研秦腔,巧妙地融于旋律和唱腔之中。
秦腔的大起大落,奴隶之歌的悲怆以及国乐的大雅之音,都以巧妙融洽的方式穿插在了剧情之中,合理、自然地推进着剧情的发展。
再如阴阳师所念的锣鼓经,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此外,昆曲、京剧、川剧等优秀的传统戏剧元素也在歌剧创作中得到了新的展现,阴阳师身着的服饰也是以京剧戏服改创而成,脸谱正面为红,背面为白,传递了重要的文化信息,同时也刻画了这一人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通灵者”的多面性。
此外,阴阳师的戏剧唱腔和表演身段,也以传统戏剧为根基,进行了舞台创编,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
三、歌剧《牡丹亭》创作中的文化特色解读谭盾的歌剧《牡丹亭》于1999年首次登台,以“三夜幽媾”的五个乐段,呈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特色。
这部歌剧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创作底本,以现代戏剧的创作方式进行了创意改编。
谭盾对原剧本的五十五出戏进行了浓缩和提炼,保留了剧本故事的情感纠葛。
以丰富的音乐创编、创新的舞美设计,开启了一段人鬼之间的情感故事,因而也使这部歌剧充满了浪漫气息和梦幻色彩。
阴曹地府判官被杜丽娘的容貌所吸引,遂问芳华早逝之缘由。
杜丽娘讲述了自己生前做了一个梦,与书生柳梦梅相知相爱,相亲相伴,谁知梦醒一场空,因而郁郁寡欢而亡。
判官听后倍受感动,放杜丽娘出城。
因病而借住梅花庵的书生柳梦梅,无意中得到了一幅美人画像,画中之人正是杜丽娘,似曾相识。
夜里二人梦中相见互诉爱慕,并且次次避开石道姑的看守,深夜幽会,私定终身。
杜丽娘坦白了自己非人是鬼,希望柳梦梅能够掘坟帮她重返人间,最后二人乘舟而去,隐没人间。
在这部歌剧创作中,谭盾删减掉了一些人物设定,只保留下了五个重要的角色,分别为两位主角柳梦梅、杜丽娘,男主角温润如玉、倜傥英俊;女主角貌美如花、知书达理,另外还有三个配角,分别为石道姑、阴曹地府的判官、花神,其中石道姑为柳、杜二的人鬼之恋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
歌剧在主题创作方面,谭盾并没有被传统文化思想所限制,而是借鉴了西方歌剧音乐创作手法,通过题材风格和音乐风格的“错位”效果,赋予了歌剧音乐更加独特的多样性特征。
所以,圣咏、昆曲等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唱方式,在谭盾的精心编排下,自然和谐,毫无违和感。
在表现手法上,谭盾削弱了传统戏剧中的故事情节,通过多样性的叙述手法,以电影聚焦的创作视角对人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将杜丽娘、柳梦梅等重要角色放置于不同的场景之中,以“跳跃性”的叙述手法来增添情节的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一创新性的表现手法,也改变了传统歌剧重叙事的特征,而是以故事为载体展现了“人鬼之恋”命运的纠葛。
并且,歌剧的剧本采用了英文加汉语拼音的语言方式,对歌剧中角色风格进行了各种唱腔的设计,使歌剧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谭盾曾说作为一个湖南人,他对楚文化中的浪漫和虚幻有着深厚的情感,这也影响了他的歌剧创作。
在歌剧《牡丹亭》中就充分地显示出了这一点,对话生命成为整部歌剧的核心内容。
此外,谭盾在主题创作中通过并置和拼贴的方式,增强了音色的对比效果,在主题变奏中将人声和器乐声部进行纵向对位,形成了双调性特征。
此外,谭盾还通过混合利底亚调式和传统民族调式的对位并置,使西方音乐素材中的圣咏在富有浓郁的东方韵味的音乐旋律中进行了全新的融合,体现了作曲家“中西合璧”的创新思路和精湛高超的创作手法。
在歌剧唱段中,谭盾融
47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4入了西方教会调式主题、民族五声调式主题、西洋大小调式主题等,通过重复、尾缀基本主题音调,裁剪、装饰变奏衍生新的和声色彩,以及语调化、即兴化处理突出了创作主题。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在《牡丹亭》中加入了生活化的念白,在音高、力度、节奏方面都进行了夸张化的艺术处理,以东方传统文化风格鲜明的无语义衬词,以及西方诵经式的吟诵等多样式的表现方式,丰富了演唱者的声音表现力,形成特色唱腔。
另外,在音乐旋律中,谭盾注重对传统音乐曲调的吸收和改编,将很多具有独特性的民间音乐、传统戏剧的曲调素材融入西方交响乐的材料主题之中,形成了一种别有韵味的风格曲调和审美特色。
而且,将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戏剧唱段、念白进行了融汇,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和创新性之外,又彰显出了特有的、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
此外,谭盾为了体现出现代歌剧艺术文化的包容性,在音乐的创编中还加入了日本尺八的音乐片段,多样性的音乐风格使音响效果更加地凸显出东方色彩。
在人物塑造过程中,谭盾围绕女性心理和女性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呈现,杜丽娘的魂灵在剧中与柳梦梅三次相会,以生死对话、虚实交替的表现手法,已然超越了现实主义,对女性的悲剧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结 语
总而言之,谭盾的新歌剧创作,仿佛解开了困惑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许久的一个疙瘩,即:如何平衡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如何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审美需求,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作进行融合,如何实现歌剧创作的雅俗共赏,如何在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共融与创新。
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和疑惑,重新品读和鉴赏谭盾的歌剧作品,又产生了新的认知和思考。
谭盾的歌剧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着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以国际化创作视野进行了丰富的东西融合和艺术碰撞。
在歌剧《茶》《秦始皇》《牡丹亭》等歌剧的创作中,谭盾以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进行了跨文化的艺术创作和创编,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以西方审美视角解读了东方文化特色。
因而,中西文化交融在谭盾的歌剧创作中得到了不同层次的丰富展示,无疑为中国歌剧走向国际化舞台提供了实践指导和艺术启示。
显然,中国歌剧的创作不缺乏具有探索精神的音乐家,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创作根基,通过多元化的创作手法,赋予其更为多样性的艺术特色,从而也能够冲破文化地域的局限,将传统与现代相融,
将民族与世界联通,以现代歌剧为载体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
参考文献
[1] 杨金原.谭盾歌剧《秦始皇》创作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23.
[2] 尹国峰.从谭盾歌剧《茶经》世界演出看中国当代歌剧的发展前景[J].福建茶叶,2017,(07):362-363.
[3] 许静.谭盾歌剧中多元音乐元素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以歌剧《茶》为例[J].艺术教育,2015, (09):192-193.
[4] 朱晏锋.多元艺术中的一元属性——从谭盾歌剧《秦始皇》中阴阳师一角看传统音乐元素的呈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01):104-109.
[5] 曹明明.谭盾歌剧《牡丹亭》中的主题创作技法研究[J].音乐创作,2019,(01):108-112.
[6] 赵飞.共性个性 相融共生探——寻谭盾歌剧中的音乐特点[J].中国戏剧,2021,(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