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心理倾向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事故心理倾向及对策研究
谢京丹
内容提要:在引发事故的因素中,驾驶员因素是第一因素。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课题。

本文对具有较大事故倾向的驾驶员的心理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防止交通事故的心理学对策。

关键词:驾驶员交通事故心理素质
当今世界,道路伤害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第一公害,被称为永不休止的战争。

据统计在我国,道路伤害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

在道路伤亡人数和伤亡率上我国都居世界各国之首,表1是近5年来交通事故的统计。

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一般说是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和环境条件。

从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大量分析与统计中看出,在所有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与驾驶员有关的事故大体占 80% 以上。

驾驶员的驾驶过程即是对周围环境和变化不断接收、分析和反应的过程。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环节。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课题。

1 交通事故的心理倾向性
1.1 个体差异与事故倾向性早在
20世纪初期英国统计学家
格林和伍兹就发现人类中存在一些事故多发者,在当时军需工厂,发现同一时期,同种危险的工作条件个别人发生了半数以上事故,1939
年英国心理学家法默和钱伯斯在前
面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事
故倾向性”这个概念。

个体差异是个体之间在生理特
征和心理特征方面存在着的不同之
处。

生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大部分是
由先天的因素决定的,而心理特征
方面的差异则较为复杂。

不仅表现
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点,且也表
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每个
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在工
作、生活上明显地表现出了个体的
差异性,这样对于不同的人,即使
在刺激相同时也可产生不同的反应。

将这种差异性投射到驾驶过程中,
不同的人若驾驶同一辆汽车,在相
同的情形和条件下,有些人则可能
化险为夷,安全地完成运输任务,而
有些人则可能发生车祸。

有关研究
表明,我国驾驶员人群中存在6%~
8% 的事故倾向性驾驶员,他们人数
虽少,却发生了大量事故。

1.2 驾驶员性格的比较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
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
方式的心理特征。

从调查的情况来
看,一般来说多事故的驾驶员协调
性不佳、情绪不稳定,不关心别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易冲动,
主观性强,自我控制困难。

而无事
故的驾驶员适应性强,情绪稳定,关
心别人,在紧急状态下不惊慌失措。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下列性格因素
的驾驶员易出事:
(1)观察事物粗枝大叶,考虑
问题轻浮、草率、简单;
(2)情绪变化很大,喜怒无常,
易冲动,遇事“火冒三丈”,不能控
制自己;
(3)遇到复杂或危险情况过度
紧张,惊慌失措;
(4)反应迟钝,遇事优柔寡断,
不能当机立断;
(5)个性强,且任性,不关心
别人,不能与人协商合作,群众关
系不好;
(6)遇事想不开,易钻“牛角
尖”;
(7)轻视法规,不注重生命,安
全意识差;
(8)对工作安于现状,不负责
任。

1.3 情绪与行车安全人的情绪是
一种心理活动的产
物,其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之
中,同时也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
行。

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
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
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
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
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
表1 近5 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综合统计表
年份事故
起数/ 起
死亡
人数/ 人
受伤
人数/ 人
直接经济损
失/ 亿
万车死亡
人数/ 人
2003 667507 104372 494174 33.710.8 2004 517889 107077 480864 23.99.9 2005 450254 98738 469911 18.87.6 2006 378781 89455 431139 14.9 6.2 2007 327209 81649 380442 12.0 5.1
城市 车辆
技术与研究
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等特点。

这 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 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

反之, 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 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 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 开“英雄车”、“霸道车”,一旦遇到 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 钝,易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

对事故车辆进行调查统计的结 果表明情绪是否稳定是影响事故率 的重要因素,常见的驾驶员的不良 情绪有以下几种表现:驾驶员或为 了赶时间,多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而 不顾道路情况,违章蛮干,容易引 发交通事故;由于技术不高,操作 不熟练,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往 往使驾驶员产生紧张情绪,过度紧 张会导致人判断不准确,动作失调, 手忙脚乱;而犹豫情绪使驾驶员眉 头紧皱,油门忽高忽低,动作缩手 缩脚,致使所驾驶的车辆在通路表 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此外,车辆 行驶中驾驶员可能会因超车、会车、 跟车、超速等与其他驾驶员、警查 察和行人等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争执 获纠纷,必然会引起其心理上的不 平,那些修养差、素质低、自制力 弱和性格火爆的驾驶员中难以抑制 自己的愤怒,使发生交通事故的机 率大大增加。

1.4 动机与行车安全 一个人往往
同时存在各种动
机,安全意识能否在驾驶员整个动 机系统中占有牢固的优势地位,是 保证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

一般以 下情况易产生行车安全上的问题。

驾驶员在对道路情况和本身能 力的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所要采取 的行动可能包含的危险程度作出主 观估计即主观风险率,当主观风险 率低于客观上的风险率驾驶员就容 易产生冒险心理,如对形势进行错 误判断进行超车,转弯等操作,放
松注意力一心二用,边驾车边打电 话发短信等。

在某种强烈的与安全
有冲突的需 要的驱使下,驾驶员的认可判断可能 被歪曲,从而有意无意地低估了危险
性。

比如驾驶员家里有事急需他立刻
出现,年轻驾驶员希望能自我表现,
逞强,追求片面的利益。

强宣传效果。

日本各都道府县市都
成立了以普及全民交通安全宣传教 育、防止交通事故为宗旨的“全日 交
通安全协会”
,在镇、村还设有分 支机构;建立了综合性机动车安全 驾驶
教育培训基地,除了提供学员 学习
交通安全理论知识,还有多种 “体
感教育”设施,如模拟醉酒驾驶、 模
拟儿童视野行走过马路等,让驾 驶学员亲身体验危险,提高文明驾 驶、
安全驾驶的意识。

(1)我们惯用的贴标语、挂横 幅、发传单等简单灌输方式,已经 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和注意。

我国 需要科学创新、与时俱进的宣传理
念,
需要知识结构丰富的专业人才, 学习发达国家优秀经验,完善和发 展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机能。

通过
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 步骤地影响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心理 活动,提高和培养驾驶员的交通安 全理念。

(2)建立健全完善的驾驶员安 全行车档案,完善驾驶员上岗培训、 定期培训、定期检测考核、专题培 训等制度,最终实现驾驶员的全方
位、全过程管理。

(3)应根据驾驶员的相关特点,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
本人爱好、身 体素质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具体特 点,对驾驶员进行一定的教育与宣
传,
注意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实习驾驶员、正 式驾驶员和肇事驾驶员分别建立较
为系统的教育模式。

(4)加强对驾驶员的心理训练, 提高安全行车能力,其主要内容包
括:
心理准备性训练、动机训练、情 绪调节训练、能力迁移训练、人际 交流训练、应激处理训练、事故后 心理康复训练等。

通过心理训练能 提高个性特征的稳定性,使驾驶员 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发掘身 体潜力,保持最佳安全行车状态。

2 防止交通事故的心理学对策
2.1 进行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检验 由
于存在驾驶适宜性的问题,
在选拔新驾驶员时,应注意淘汰掉 那些驾驶适宜性差的人;而对于在 职驾驶员,如果发现驾驶适宜性较 差,可及时给予劝告,提醒注意或 为其改换工作。

这不仅对社会有益, 对其本人也是大有好处的。

目前主要的检测项目包括:
(1)运用心理学仪器进行下列 适性测试。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 定性、知觉深度、视觉误差、红绿 色盲、听力、简单反应时、选择反 应时、镜面反射中事物判断能力、动 作稳定性、手眼协调能力。

(2)运用量表进行人格测验,选 择借用通行的性格量表和气质量表。

通过开展以上项目的适宜性检测, 可以了解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配 合技术训练,提高驾驶技能,控制 调节自己的情绪,保证安全行车。

2.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素 质及道德修养
在美国,警察局设有专门从事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人员,广 泛听取各种社会意见,积极开展行 人安全、自行车安全、禁止酒后驾 车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采用 类似市场营销的方式,将交通安全 的重要性、交通事故死亡率、恶性 事故现场等及时向社会报道,并由 专家演讲,甚至与交通事故中的逃 生者一同现场解说,吸引观众,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