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4篇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第1篇
一次在课堂上,同学们在深入探讨《雷雨》中周朴园这一形象,发言的同学个个结合课文分析人物,谈得有理有据,博得阵阵的掌声,那热闹的气氛感染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于是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发言的队伍中,每个人都因为能展示自我而兴奋起来。
对周朴园的形象的理解也可谓是面面俱到了,到了学生自己的认识极点,就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
这时,让老师头疼的程同学站起来,大声地说:我说周朴园就是一个大傻瓜,连侍萍这样的笨女人都摆不平!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起来。
程同学得意地望着几个平日里意气相投的朋友,满脸张狂,享受着他们刮目相待的荣耀。
几个同学似乎也看出程同学的意图,紧张地注视着我,等待暴风骤雨的来临,看我怎样对他晓以颜色。
我压了压胸中的怒火,平静地、看也不看他地说:请坐下,看来你也瞧不起周朴园了,你可以用中学生的语言来表达,对待恶人,我们的美好更是一种批判。
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看法吗?没有的话,我们来谈谈侍萍这一形象。
我轻描淡写地掠过去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程同学被同学们遗忘了,他的脸上显示出失落的神情。
接下来,他不时地转动,不时地弄出点声响,要么找别人借这借那,要么翻东翻西,我都视而不见。
慢慢地,他泄气了,始而焦躁,既而讪讪,终至渐渐的平和下来,进入到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最后竟然倾听起来,一直到课毕。
其实,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往往天赋甚高,个性张扬,但成绩差,表现差。
我们为之扼腕叹息,教师的使命感促使我们抓住一切机会锤打他们,以便百炼成钢。
但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这类学生的心理。
为什么?
首先,好表现心理使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表现自己英雄气概的机会,及时的负强化激励会激发出他们的对抗行动。
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表现欲望,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学生,其表现欲望愈强。
后进生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因为他们表现差、成绩差,所以很难获得肯定,得不到正强化激励。
而后进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常表现出骄狂或自卑,甚至出现对抗心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因此,当他们肯定意义上的表现欲望得不到实现时,他们的对抗心理就支配他们做出不良的行动,从而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对其采用负强化激励,由此实现否定意义上的表现欲望,他们用行为向他人表明:你看谁是英雄?我能挑战老师,老师被我肺都气炸了,你们敢吗?试想,在这种心理背景下,及时的负强化教育不仅教育不了当事人,而且往往会成为一部分学生崇拜并效仿的对象,起不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比如文首的程同学,他绝对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不得体的,他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表现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离经叛道的勇气。
既然他知道是错的,老师讲道理的教育就是多余的;既然他要的就是用老师的惩戒来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那惩戒反而让他求仁得仁正合我意了。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后进生也不是一天修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充斥着牛毛般
多的斥责与批评,他们早已修成金纲不坏之身,油盐不进,几句批评,更是耳边风,更有甚者,往往将把你气得暴跳如雷作为同学间炫耀的资本,并接着可能进入他们私下竞赛的恶性循环中。
对于负强化激励,他们见多识广,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老师千万对自己的当头棒喝过于自信。
再者,少年叛逆心理促使他们产生抵抗心理,无益于他们进行冷静的自省。
面对负强化教育,心理健康的学生都难免有失平衡,后进生极少能心平气和的,遑论心悦诚服的。
敏感、逆反几乎是他们的通病,;而负强化教育的刺激有多强烈,激起他们的叛逆情绪就有多强烈。
他们往往会陷入恼羞成怒的雷区,连环踩到情绪地雷,暴跳如雷失去控制。
自省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几乎被人奉为真理,其原因在于冲动使人失去控制、失去自我意识。
没有自我意识,就没有自省。
没有这个平台,后进生不可能自我意识到错误,完成自我教育。
其三,负强化教育往往会激起后进生的过度的自我保护心理,产生误解和隔阂,使他们不能正确理解老师负强化教育。
用怀疑、反抗、乃至攻击、以保护缺点来维护自尊心,疑心老师跟自己过不去、转换话题、狡辩、争执、发脾气。
老师筋疲力尽却一无所获。
因此,我何必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于是我淡化他的影响,不用负强化激励强化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暂缓负强化教育避免了教育中的尴尬。
同时,暂缓负强化激励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
他们会因为不明白老师为何没有理睬他的行为而紧张,从而无暇顾及享受否定意义上的表现欲望得以实现的满足,这对暂缓负强化激励的后补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笔者在此提出暂缓负强化激励。
当然,暂缓负强化激励并非置之不理,刻意回避矛盾。
后补工作一定要跟上。
事后要进行个别教育,一定要选没有同学的地方,而且指出他做出格事的目的,表扬他的初衷,指出正确的方法,和他一起找优点,培养他的自我意识。
当然后进生转化工作本来就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充满反复的工作,教师的坚韧,成就这一事业。
对待程同学我就是用了延时的负强化激励,避免了将矛盾激化,在如沐春风的谆谆教导中,潜移默化地教会他怎样塑造个性温和的品质。
做人的成功,让他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成绩节节高升,已名列班级乃至年级前茅。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第2篇
我所带过的班级的刘远志,成绩特差,并且不遵守学校行为规范,性格倔强,自尊心极强,不服管教,曾与多个老师发生过多次争执.我在找他谈心之前,花了一个多星期观察、了解他,我发现他比较聪明,动手能力强,曾经获学校黑白电视机组装比武二等奖,他自己会修自行车、收音机、录音机,还会装卸电脑,也爱乐于助人.
正好我家录音机坏了,我说想请他放学后上我家帮忙修录音机,他愉快的答应了.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他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是如何学会修收音机、自行车的,见我听的津津有味,他更加神采飞扬,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到我家时我们已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了.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且让他担任班上的电教委员.各科任教师慢慢地都对他另眼相看了,纷纷表扬他,他工作更加热心了,学习成绩进步了,成功使他受到鼓舞,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他的潜能才会充分挖掘、展现出来.
事实证明:成功后的喜悦、满足,能够产生自信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地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后进生能够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肯定与表扬,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第3篇
学生:任杰
性别:男
学困生表现:
该生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内驱动力。
常常逃课、贪玩而忘了学习,成绩不好,受老师批评较多,逆反心理促使他们在思想上对数学产生厌恶。
转化措施:
1、加强对后进生的课上管理,针对该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后进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们。
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后进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2、加强对后进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后进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后进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4、对不同的后进生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因材施教,把后进生的学习搞上去。
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后进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课后多和后进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6、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家访工作。
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转化后表现:
现已明确学习目的,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数学作业虽然书写还有点马虎,但能按时完成了;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发言,对于上来黑板做题较为踊跃。
这些说明经过教育,他还是能学好的。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第4篇
学生姓名:高天伟
学期初:这孩子有个性、不好惹很难管理,长得那副模样就很霸道。
于是我认为他是我需要花费大部分精力、重点盯防、改造的大人物。
(一)表现: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从他上学以来,上课发言从来不举手,张嘴就说,毫无纪律可言,行为与一个中学生的标准相距甚远;他不仅仅回答问题不举手,而且经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的同学,惹得都反对他;他经常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无缘无故的骂人,有很多的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
(二)原因:
透过与家长联系,我逐渐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细节。
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齐生活,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
在这个环境下,他上到初中,透过对他的了解以及亲眼所见,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而,有此前那样的表现。
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孩子的缺点。
但是,我坚信只要发奋、找到了症结所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三)措施及效果:
针对高天伟的状况,我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决定从学习习惯入手。
对于他上课没有规矩的缺点,不能指望他一天、两天就改变,要循序渐进。
有了好的表现,就及时表扬、鼓励;不好了,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就应怎样样,正因在他的内心中并没有真正建立作为一名学生的标准。
就这样,一个月过后,经过了我无数次的提醒、鼓励,他上课不举手说话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
状况刚有好转,以后发现的问题,却真的是让我挠头,让我真正发现这是一块不好啃的骨头。
基本的规矩懂了,但是好景不长,正因他基础差,课上的资料对他越来越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他的注意力逐渐由上课转化为招猫递狗,不是捅捅这个,拽拽那个,就是趁老师不注意换个座位、发个怪声什么的。
几次找他谈,根本不管用:当着我的面表示的很老实,但回去后他仍然是屡教不改。
许多科任老师上
课要么往我这送,要么干脆让他到外边站着。
在这种状况下,我联系他的家长。
他的家长只是普通的农民,很朴实,一见老师就只会说好,再说深了,就会抹眼泪。
这样的家长,能够指望他做什么,他拿孩子更加的没办法,他们的话,甚至还不如老师的话管用呢。
看到此景,只能把期望放在孩子和我的身上,我决定自己干。
与此同时,我利用多种奖励、惩罚措施来鼓励、
引导他。
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他参与的用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他上课认真听讲,尽量弥补他的损失。
接下来他只好了两个星期,上课、听讲能够基本完成作业。
随后,又原形毕露,恢复了他本来面貌了。
能够说,这个时候高天伟的眼中只有我,其他老师,包括校长他都不大放在眼里。
仔细想想,作为初中生起码就应懂得对师长礼貌吧,为什么在他的身上会出现这种状况,大概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联吧。
于是,我郑重的和他讲讲礼貌懂礼貌和遵守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他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不礼貌以及同学们对他这种行为有什么感受。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却留给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身上,还有哪些我还不了解、还不曾了解的东西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时隔不久我前边对他所做的所有工作付之东流,一切又恢复了最原始的状态,甚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不易管理了。
也就是正因这些工作收效甚微,我才真正认识到教育并非是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曲折、艰难的过程,要将这些恶习从一个人身上驱除干净是要付出汗水、精力、爱心等等。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应对他反复无常,我的发奋似乎没有任何作用,我该怎样
办?那个时候的我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是真的束手无策,没有良方能够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我良知。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这样一个良心活,也许并没有人去监督你怎样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一个孩子对于我的教育或许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他的存在不会影响到大家对我的评价。
但是在我,一个教师的心中却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样对待这棵刚刚发芽的幼苗,
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的一生。
我的放下也许是一时的,但是对高天伟来讲,能够说是对他一生的放下。
也许正因这个放下,他的未来变得更加的坷坎、曲折。
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怎样能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呢?没有别的办法,没有退路可言,只能迎难而上,只要有可能,就不能放下。
在这种状态下,我时时鼓励他,同时也鼓励自己。
对于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果断批评,能够说虽然他还是大错小错一齐犯,但是他有意识的克制了一些。
一向到了这个学期,偶然之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改变了我们之间由来已久的敌对状态。
在学校的一次群众大扫除上,我惊奇的发现,平时爱偷懒的高天伟竟然满头大汗的用力去劳动,而且还颇有一番业绩呢!于是,我对他说:小高,你真行啊!真够棒的!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其实叫他小高是我一时高兴对他所用的称呼,没想到这个称呼却真的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他跑过来问我:老师,老师,你叫我什么?听了他的问话,看着他不好意思的脸,我突然觉得这虽然是两个小小的字眼,对他来讲却异常重要。
之后劳动中,他干得十分卖劲,再没见过他偷懒。
学习上也比以前发奋、刻苦了,从不问问题的他,经常跑到我
的身边来问这问那,上课也爱回答问题了。
有一次,他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全组中排第一名。
看着他的变化,比较着他以前的种种,很难坚信这就是那个以前让我时时牵挂、时时担心的高天伟了。
不管是在他做对、做错时,我都这样称呼他,每一次都会看到他瞪大眼睛认真倾听。
看着他的变化,我也经常想,难道真的就是正因这一声亲切的称呼使他改变吗?当然不是,这也许就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吧。
以前所做的都是在积蓄能量,而今这一声亲切的称呼,使他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虽然这个过程有些慢长,但是毕竟我们等到了这一天。
但是,在他的身上,也会时常出现一些小问题,正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虽然从此刻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完美,但是对他来讲,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没有理由不坚信,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未来还很漫长,有了第一步,他距离成功还会遥远吗?在这之后,他态度变得用心上进了,作业也能够完成了,上课能够认真的听讲、用心回答问题了。
他变了。
好像我也变了。
原来一提起来就好像如临大敌的感觉不见了。
他变得可爱了,我也从这个教育中感受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人的满足感。
(四)结束语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高天伟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
这样的孩子,刚刚到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每个和他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刻、空间上宽容,他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也会被溶化。
应对着他的改变,此刻来谈成功与否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发奋,他必须会有一个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