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2素材 文本助读 第16课项脊轩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项脊轩志
亲情是润物的细雨,醉人的春风;亲情是厚重的抚摩,深情的凝望;亲情是一缕阳光,一泓清泉——什么能见证亲情?也许是一句深情的问候,也许是一个深情的眼神。
“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借一间小屋,见证了家族百年兴衰;用一篇短文,记载了三代人的梦想。
亲情,使这篇散文不事雕琢而自然动人。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
明昆山(今江苏昆山)人。
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江上,读书讲学达二十余年之久,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2.背景探寻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今江苏)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3.“唐宋派”简介
“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
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唐宋派”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
他们的文章大都直抒胸臆,文从字顺,气韵流畅,平易近人。
其中,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最高。
4.文体知识
“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常见文体。
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志、记、表、书”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深痛的感情,凄婉的表述
——《项脊轩志》鉴赏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
作者为何对这一间普普通通的屋子如此一往情深呢?这里面固然有亲子和夫妇之情,也有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的子弟,对家道中落的惋惜和哀鸣,同时也在沉痛地凭吊个人遭遇的不幸。
作者以一间破旧的书房为线索,写出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对自己的期望、爱怜和依恋,从而流露出一个失意的读书人生不逢时的抑郁和悲哀。
抒情的文章也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描绘。
归有光是古文作家中善于描写身边琐事的能手,他把一些柴米油盐琐屑的日常生活写活了,不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还使今天的读者深切体会到封建知识分子在家庭小圈子里真正的喜怒哀乐。
这篇散文在情感的表达上,有发展、起伏、跌宕,但从总体来看是平静、含蓄、深沉的。
全篇以叙事为主,穿插写景和议论,写得质朴自然,毫无矫饰。
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语,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静而不露声色地叙写往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寓丰厚于单纯,于平淡中见浓郁,是这篇散文耐读而得到人们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前面借象笏事写对“先大母”的感念,后面以“吾妻死,室坏不修”写妻子亡故后生活的百无聊赖和内心的忧伤,都是含蕴较深、简淡而又极富情致的。
而最为人所赞赏的是全文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
明人王锡爵曾评归有光说:“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
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
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不去刻意追求强烈的效果,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确是归有光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类文品悟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①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1)第②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②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
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
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被这安谧的气息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
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2)作者“站在项脊轩的门口”,联想到什么?(结合第3、4段理解)③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④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
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
然后脑中浮现小鸟姗姗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3)连用三个“也怪不得”有什么作用?⑤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用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
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4)文中写李乐薇和朱自清有何作用?⑥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
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5)最后四句话有什么作用?⑦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诗词赏析
春日登楼怀旧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问题小思: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考试选才,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点击文本
归有光初写此文时在18岁左右,正是踌躇满志,为博取功名、实现平生抱负、光宗耀祖而发愤读书的时候。
尽管身处“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且下雨的时候还“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然而心中的理想平生的抱负让他苦中有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一个充满激情、奋发向上的读书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之心潮澎湃;尽管读书的生活是那样清苦,陪伴他的只有寂寂的庭阶和时来啄食的小鸟,但只要有书做伴,即使是半墙的明月,斑驳的桂影,也让他觉得“珊珊可爱”。
家族的败落离析、祖上的谆谆教导、祖母和母亲的殷切期望,更加激起他立志于学、学有所成的决心,所以当忆起祖母当年对他说的“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和“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些话语时,怎能不令他“长号不自禁”!这长号是奋起的长号,这泪水是坚忍的泪水。
运用示例
斯人已去,亲情永在
那一口老屋是你志向的开始,那一声呼唤是你温暖的洋溢,那一次对话是你爱情的延续。
可如今,只剩那如血的残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你孤独的心灵,你的眼在流泪,你的心在滴血。
到哪里去找寻往昔的点点滴滴?寂寞凄凉里,归有光,你将如何追忆那消逝的过往呢?虽然“百年老屋”几经兴废,三世变迁、人亡物在,但那浓浓的亲情犹在。
附“文外悦读”——问题提示
类文品悟
(1)内容上,概括项脊轩的特点、主人的心境及我的感受。
结构上,承上启下,领起下文。
(2)想起了美好又甜蜜的往事,想起了往日的亲朋好友,想起了往日尽享大自然和谐悠然的神情。
(3)构成排比句式,充分肯定了作者对项脊轩及幸福生活的那种特有的钟爱、感动,也间接点明了自己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的理由,照应题目。
(4)充实了文章内容,拓宽了文章的意境,揭示了心灵深处对静谧和谐的钟爱。
(5)借助逐层递进的关系,揭示我心目中“项脊轩”的丰富内涵,明示了本文的写作意旨。
诗词赏析
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远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
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