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表时间。表示“曾经、已经”的副词有:既、已、曾、尝、向、 初、曩、始、昔等。表示“经常、一向”的副词有:常、素、雅、恒、 向等。表示“不久”的副词有:寻、旋、既而、未几、无何等。表示 “正、恰好”的副词有:会、正、适、方、属等。
(4)表语气。表示“的确、实在”的副词有:必、诚、信、良、固、 果等。表示“大概、恐怕”的副词有:其、盖、殆、庶、得无、无乃、 庶几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君因我降
A.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多于九土之城郭
C. 而耻学于师 为击破沛公军
D. 为天下笑者
B项均为“在”。 A项经由,通过/于是。 C项比/向。 D项替/被。
(五)助词 助词是古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在句中 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主要有:(1)结构助词。如之、者、所等。(2)语 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的有:也、矣、焉、耳等。表示疑问语气的有: 哉、乎、邪、为等。句首语气词有:夫、唯、盖等。(3)音节助词。如之、 其、有、言等。
1.复音虚词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常常两两结合在一起使用,其中一部分 结合得相当稳固。因此,人们把两个结合得稳固的虚词称为“固定结 构”。这类结合稳固与非稳固的虚词统称为“复音虚词”。复音虚词 的意义一般都是固定的,必须牢牢掌握。 这样的词语有:奈何、无乃、有以(无以)、所以、是故、既而、而 况、俄而、无何、相与、至于、于是、孰与等。
√A.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而母立于兹 B.
而青于蓝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 欲速则不达
A项均为“因为”。 B项同“尔”,你的/却。 C项并且/尚且。 D项就/然而。
(四)介词 介词是指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时间、 地点、原因、方式、对象的词。主要有:于、以、为、与、乎、因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其孰能讥之乎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出,火且尽
√D. 户口逃亡且尽
D项均为“将要”。 A项竟然/才。 B项难道/一定、千万。 C项却/用于加强判断,就是。
2.“相”的特殊用法 “相”多兼指两方,互相,但有时偏指动词一方,有称代作用,可 根据语境译为“你”“我”“他”“它”等。 请指出下列句中“相”的用法,如是偏指一方,则要指出具体的称代。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相__互__ (2)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_相__互___ (3)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_偏__指__“__我__”__ (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_偏__指__“__你__”__ (5)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_偏__指__“__他__”__ (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相__互__
A. 杳不知其所之也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犹且从师而问焉 或取诸怀抱
√D. 或师焉,或不焉
D项均为“有的、有人”。 A项它/到、去。 B项它/那些。 C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 气等的词。 1.副词的种类 (1)表程度。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表示“更加” 的副词有:益、弥、愈、更、滋等。表示“非常、尤其”的副词有:最、 极、甚、至、尤、良、绝、特、颇等。 (2)表范围。表示“全、都”的副词有:悉、皆、咸、俱、举、凡等。 表示“只、不过”的副词有: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 仅、顾等。
2.文言兼词 所谓文言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一类词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字的 意义和用法,这种词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字的声音的拼合,例如 “诸”是“之”与“于”(“于”古音wū)的合音。但不是所有的兼词都 是合音词。兼词虽数量不多,但遍贯古籍,长盛不衰。常见的有:焉 (“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何 不”的合音)、曷(同“盍”,“何不”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旃 (音zhān,“之焉”的合音)。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并表示它们之间某种关系的词。主要 表并列、递进、承接、选择、假设、转折、因果、目的等关系。其中, 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有:如、抑、或、其……其……等。表示假设关系 的连词有:若、如、即、使、苟、今、而、纵、令、诚、假令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一)代词 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 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 厥、彼。(2)指示代词。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远指的,如彼、 夫、其。虚指的,如某、或、莫。(3)疑问代词。如孰、何、奚、胡、恶、 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善刀而藏之
板 块 五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微案1
理解文言虚词
——结合语境,虚“虚”实“实”
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翻译)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新高考
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以
Ⅰ卷
①虚词全部放在
新源自文库考
2022
(四)其
“其”字用法较为复杂,请结合课文,填出下表。
例句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他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他的
失其所与,不知
自己的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吾其还也
还是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难道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定,千万
特别提醒 在翻译中,“其”有两种用法要辨析。第一种是作第三人称 代词,但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我的”,如“失其所与, 不知”中的“其”,就是活用,翻译时,要结合语境,明确它的指代对 象。第二种是作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的“大概”、表示反问语气 的“难道”,表示期望语气的“一定”及表示婉商语气的“还是”,四 者如何区分呢?一看位置,二看语义。表示推测、反问的,一般放在句 首,全句为问号;表示婉商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再者,表示推测与 反问的区分要看语义:表反问的,全句是用反问句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而表推测的则不能。当然,区分四者时最好用代入法加以比较。
活动二 重点掌握设为得分点的高 频虚词
(一)以
“以”是在翻译中设点考查最多的虚词,且往往都要译出义项。下
面的“以”字均出自《六国论》,请解释其意义。
例句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苟以天下之大
凭借
以地事秦
用,拿
以有尺寸之地
才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
举以予人
把
以趋于亡
以致
特别提醒 在翻译中设为采分点的“以”字,考查频率最高的是其介词 义,如“用”“把”“根据”“凭借”“因为”等。这些义项必须结合 语境准确翻译,不可译混。
(三)乃 “乃”字也是易被设为得分点的高频虚词。请结合课文,填出下表。
例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中《经首》之会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于是,就 才 竟(却) 又 这样
特别提醒 “乃”在翻译中容易设为得分点的义项有“于是 (就)”“才”“竟(却)”三个,尤其是“于是”与“才”易混。这点可 以从两个方面辨析:一是从意义上,“于是(就)”表示承接关系,表示 的是时间、动作的承续衔接,即使有时有前后的条件,那也是充分条 件;“才”表示条件关系,而且是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二是代入 检验,把“于是(就)”与“才”义项分别代入句中,看哪一个更符合文 意与逻辑。
虚词:每、小、辄
放在高频虚词及
2019 全国Ⅰ卷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
副词上。
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虚词:①以、以为;
2018 全国Ⅰ卷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②以、素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梳理总结五类虚词
(二)因
“因”既有虚词性,同“以”一样具有实词性,也是翻译中设点的
高频虚词。请结合课文,填出下表。
例句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趁此
蒙故业,因遗策
遵循,沿袭
于今无会因
原因,缘由,机缘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因为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经由,通过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
特别提醒 “因”在翻译中容易设为得分点的义项:虚词义“于 是……”“趁机”“通过”“凭借”等,实词义“沿袭”“机缘”等。 翻译时,只要把其义项代入译句中检验即可,译混的可能性不大。
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虚词:数、鲜 翻译中考查。
Ⅱ卷
②不考用法,只
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全国甲卷
虚词:①其;②乃。 考虚词的意义。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③虚词考查重点
2021 全国甲卷 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盘盘焉,囷囷焉
B. 犹且从师而问焉 夫晋,何厌之有
C.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哙曰:“此迫矣!”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项均为“了”。 A项……的样子/比。 B项……的样子/之。 C项不译/那。
微积累 复音虚词和文言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