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测试卷: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借指天空、宇宙)。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C.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能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解析:“仰望天穹”实际是喻指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答案选C项。
A、B两项否定了生活与实践是哲学智慧的来源,D项不合题意,均应舍去。
答案:C
2.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这说明()
①哲学智慧是当代人智者的专利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哲学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哲学是现世的智慧”,说明哲学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人们只要对实践追问、对世界思考,都可能产生哲学智慧,①观点错误。
答案:D
3.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因此,②错误,①③④都是对哲学与生活关系的正确理解。
故选C。
答案:C
4.右边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哲学为人们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封建迷信是落后文化,我们必须自觉抵制
D.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漫画反映了某些人由于迷信而上当受骗,这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当选;A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C不是哲学道理,不选;D与题意无关。
答案:B
5.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④
解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②错误。
哲学有科学、非科学之分,④错误。
运用排除法可知答案选C 项。
答案:C
6.“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
能够为具体科学研究的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否定了具体科学对哲学研究的基础性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据此回答7~8题。
7.这个基本问题是()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④世界的本原和状态问题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故选②③。
答案:C
8.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①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②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③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标志④决定着人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意义。
①②④均正确地说明了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的重要性。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③说法错误。
答案:C
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是世界的统一基础和共同本质。
原子具有的广延性、不可分性、质量不变等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共同具有的永恒不变的属性。
据此回答9~10题。
9.持上述观点的哲学派别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这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10.该哲学派别的基本特点是()
①缺少辩证法思想②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③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④其学说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①②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
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④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缺陷。
答案:A
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世界的本原。
上述观点() A.把某种具体的实物作为世界的本原
B.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
C.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
D.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实物,A当选;B的说法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足,不选;C错在“唯心主义”上;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D不选。
答案:A
12.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
按照顺序与它们对应的排列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客观唯心主义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元气一元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体现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选C。
答案:C
13.“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万物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
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形而上学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D.②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派别。
“气者,理之依也”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强调意识依赖于物质,故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未有此气,先有此理”把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理念”当做本原,认为物质依赖于意识,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认为物质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万物恒静”否定了物质的运动变化,故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B。
14.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中的许多成语简短精辟,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下列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
A.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
B.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
C.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
D.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统筹兼顾与顾此失彼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A、C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统筹兼顾和顾此失彼”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故选D。
答案:D
15.在哲学的目的问题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或为知而求知,或为了求得心灵的平静;为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需要,近代唯物主义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要想依靠知识的力量,来利用自然,造福人类。
材料说明()
①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②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③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④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材料说明作为文化现象的哲学思想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
答案:C
16.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
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需要()
①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③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真正的哲学的有关知识。
要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和“高鸣报晓的雄鸡”必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选①②③组合;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故④不选。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所有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不符合“第一次实现”的设问要求;③也不符合题目“第一次实现”的设问要求;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1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的本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主要得益于它坚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故①②当选;材料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观,③不选;材料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而不是上升性,④不选。
答案:A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
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②在辩证法上,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③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④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②说法错误;①③④正确说明了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C
20.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
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
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明代意义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发展的巅峰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材料中心旨在揭示科学发展观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这说明,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①②③当选。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表述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满分40分)
21.(10分)围绕哲学和世界观这两个概念,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你概括评述同学们的观点。
(10分)
解析:(1)本题属评析类主观题,既要表明态度,即有“评”,又要进行分析,即有“析”,也就是既要有观点,又要用理论分析论证观点。
(2)解答此类题要特别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因为此类题往往或者正误混杂、或者观点片面、或者需在一定条件下讨论、或者逻辑关系有误等,不去辩证地分析是没法答好题的。
(3)像本题这样的题最好用先“立”后“破”的方法组织答案。
第一,这样容易把问题讲清楚,且语言表述较容易;第二,这样组织的答案富于条理性,卷面整洁美观;第三,这样做有利于说理充分,分析透彻。
答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和不系统的,而哲学就是把零散的、不自觉的和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
所以,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分)可见,哲学中讲的世界观和一般人的世界观,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分)“我有世界观,所以我也是哲学家”的观点看到了哲学中的世界观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联系,但忽视了两者的区别。
(1分)
(2)哲学思想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1分)所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1分)
(3)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故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分)所以,“哲学也包括方法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1分) 22.(12分)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保尔·拉法格在谈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给予人的影响时说:“一天晚上,马克思以他特有的那种丰富的旁征博引和见解向我讲述了他那人类社会发展的辉煌理论,就像在我眼前揭开了一道帷幕一样,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历史的逻辑,并且能够找到社会发展和思想发展表面上如此矛盾的共同的物质原因。
”
(1)拉法格谈到的马克思“那人类社会发展的辉煌理论”指的是什么?(2分)
(2)拉法格“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历史的逻辑”的哲学原因是什么?(10分)
解析:第(1)问,由于是讲马克思那“人类社会发展”的辉煌理论,所以判断是唯物史观。
第(2)问,回答时要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
第一,先讲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所以它不能正确地把握“世界历史的逻辑”。
第二,分析唯物主义中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它们各自的缺陷也不能正确揭示“世界历史的逻辑”。
第三,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步性和特点,得出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拉法格“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历史的逻辑。
”
答案:(1)指的是唯物史观。
(2分)
(2)①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所以,无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不能正确地把握“世界历史的逻辑”。
(3分)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同时,它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不能正确揭示“世界历史的逻辑”。
(3分)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分)所以,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拉法格“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历史的逻辑”。
(1分)
23.(18分)2012年11月份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
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用智慧和毅力谱写了光辉而悲壮的中国现代史!
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追寻马克思主义的足迹”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同学们从教材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情境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情境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过程(如图),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
(1)请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及其体现的哲学道理。
(4分)
(2)请你结合“哲学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5分)
(3)请你填出上图中对应的理论体系,并选择其中一项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
(9分)
解析:第(1)问中的阶级基础和自然基础是教材中很明确的基础知识,学生答起来应该没问题。
本问中的“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但又没有全面体现二者关系,比如体现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而没有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由此可知,做题时一定要静下心来沉着应对缜密思考。
第(2)问,要求很明确,运用“哲学的作用”的知识,分析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问关键有二:一是对“哲学的作用”要记忆全面理解透彻,二是对于产生的影响要分析全面具有高度。
第(3)问比较简单,主要考查识记能力。
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这说明了哲学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特定时代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2分)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
这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分)
(2)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封建制度和封
建思想的落后,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
(2分)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预见和指明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中国人民追求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群众,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物质力量。
(3分)
(3)理论体系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实事求是是其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其活的灵魂。
(5分)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分)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