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2、社会的实践性 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怎样 ?
当我们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抬头仰望星空,并浩叹于 它的神奇、瑰丽、深不可测并试图追究这一切的根源 时,一个巨大、朦胧而又深刻的哲学问题便产生了。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 的问题、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 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 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 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列宁
“实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 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
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与合金
气体状态的物质物质
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 工合成的物质
液体状态的物质
固体状态的物质
无生命的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
质和场物质等等
无机物和有机物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1)物质性(客观性)
实践 主体
实践 手段
客观现实
实践 客体
实践的特点 (2)能动性
愚公移山
实践的特点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
实践手段
实践的功能 创造客体价值 优化主体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 首先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 其次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最后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不动的。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结论:时间和空间独立于物质和运动之外的;长度
与时间的量度与参照系无关;同时是绝对的,时间的 间隔与空间距离是绝对的,质量是恒定不变。
时间和空间是人头脑中固
有的“先天形式”,人通过
这种“先天形式”去感知事
物,才使事物具有了时间性
和空间性。
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歌》 明 文嘉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 人
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 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昨日歌 (不是文嘉所作) 昨日会昨日, 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 今日徒懊恼。 世
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的,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另一方面,也没有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 间和空间 。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
逝着,而且由于基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
外界事物无关的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
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基本性而言,是与外界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 ,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 主义的解释。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 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 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 是物质性的活动。
哲学的本体论就是不屈不挠地追究世界怎么来的? 世界的本源或本质是什么?一切….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 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 …
世界观 (P28)……… 哲学
方法论 (P28)………
Q:所有人的世界观以及其方法论都是哲学吗?
物质按其发展形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能量类物质:如光,磁场,电场等,这些 是最原始的物质;
第二类是时空类物质:如时间,空间,黑洞等,这 些是由于最原始物质运动而产生出来的物质;
第三类是形象类的物质:如石头,树木,水等,人 们一般所认识的是指第三类的物质。
客观存在
(2)物质与运动——运动观(P32)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 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 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 特点是三维性。
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三维性有如下两种情形: 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 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
不可知论
二元论:物质和精神各自独立,平行发展 ,谁也不决定谁。 。
回答世界 是怎样存 在的问题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坚持联系发 展矛盾的观点
坚持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 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 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P35)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只要我一息尚 存,我永不停止哲 学的实践。”
—— 苏格拉底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实践"
康德的“实践理性”:实践是实现人的意志自 由和自主的主观精神活动。
心外无事。”
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黑格尔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 “人为天命所主宰”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程颐认为“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 理也” 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
创造精神
文化的实践
精神生活
观念领域
4、意识观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
(1)起源: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形成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岩石风化化学反应
水滴石穿物理反应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葵花向日
跳舞草
含羞草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猴子观察人如何打水灭火
费希特:实践是人的自我意识创立并认识自 己对象的活动。
黑格尔:实践是抽象的绝对精神的精神活动 。
费尔巴哈:实践是脱离历史和一定社会关系 的抽象的人的生活活动。
定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
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 基本特征
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质就是原子
把“物质”理解为 当时所发现的物 质结构的最小层 次——原子
把原子的某些物 理属性(如质量 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 可分性)当成一 切物质的共同属 性。
爱尔维修

培根

拉美特里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0)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尼采的“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 动的根源”
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 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 ❖ 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 ❖ 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王阳明的“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 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
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
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
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
观实在性。”
列 宁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古人对时间、空间的探索
“四方上下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
佛教
尸子
“过去、现在、将来为
世,八方上下为界。”
文嘉的惜时“三日歌”
《明日歌》 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
Q:所有人的世界观以及其方法论都是哲学吗?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由于大部分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是零散的、 非理论化
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哲学。
哲 学
世界观
哲学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 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恩格斯
即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
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世界三大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物,都承认“ 神”或“上帝”或“真主”的“客观存在”。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
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 物质就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德谟克利特
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和创造精神文化的实 践,分别构成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结构。
❖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 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
会结构的变迁,而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正是人 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和实践得以进行的自为存 在方式,所以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 动力之源。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 ? 存在
(P29)




思维和存在何者

为第一性的问题



什 么 的
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问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可知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运动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 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思维运动、社会 运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 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其物质主体。
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割裂二者联系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和相对主 义。
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意义:
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空观 (P33)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时空的定义与特点 2、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 3、时空的唯物论和时空的辩证法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 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内在地包含着 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 与自身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 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
人但知悔昨日, 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 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 莫待明朝悔今朝。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 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 ”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 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在实践活动 过程中,物 质世界出现 了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 区分,同时 ,它们相互 联系相互作 用。
人的实践
自在世界(自在自然)
人类社会
通过劳动实 践协调人与 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 统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创造物质
资料的实践
经济生活
经济领域
创立社会
关系的实践
政治生活
政治领域
❖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 ❖第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 ❖第三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
❖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 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的三种类型即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
A
B
C
D
解析:
“心想”是一种思维活动,“事成”则是客观事物本身 的运动过程,如果“心想”就能“事成”, 这也就是说,思维可以直接成为客观事物,这是典 型的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所以选B。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 主观唯心论
• 客观唯心论
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 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